卫星通信系统复习纲要--个人辛苦总结
卫星通信知识点

第1章1.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破,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通信。
它是宇宙通信形式之一。
2.卫星通信的特点:①覆盖面积大, 通信距离远。
一颗静止卫星可最大覆盖地球表面三分之一, 三颗同步卫星可覆盖除两极外的全球表面, 从而实现全球通信。
②设站灵活, 容易实现多址通信。
③通信容量大, 传送的业务类型多。
④卫星通信一般为恒参信道, 信道特性稳定。
⑤电路使用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
⑥建站快, 投资省。
3.卫星通信的缺点:①卫星要求严格,要求有高可靠性、长寿命。
②通信地球站设备较复杂、庞大。
③存在日凌和星蚀现象。
④卫星传输信号有延迟4.非同步卫星系统按轨道分:1)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LEO),如极轨道卫星, 当卫星通过赤道上空时卫星间的距离最大, 此时须多开放一些小区; 当卫星通过两极时, 卫星间的距离变小, 这时会出现小区重叠, 在切换时要关闭一些小区。
2)中轨道卫星通信系统(MEO)3)同步(静止)卫星通信系统(GEO):当卫星的运行轨道在赤道平面内,其高度大约为35800 km 时,它的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同.5.地球卫星轨道分为:赤道轨道,极轨道,倾斜轨道。
6.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通信卫星,地球站,跟走遥测及指令系统和监控管理系统。
7.地球站的组成:天馈设备,收信机,发信机,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8.基本工作原理:当甲地一些用户要与乙地的某些用户通话时, 甲地首先要把本站的信号组成基带信号, 经过调制器变换为中频信号(70 MHz), 再经上变频变为微波信号, 经高功放放大后, 由天线发向卫星(上行线)。
卫星收到地面站的上行信号,经放大处理, 变换为下行的微波信号。
9.影响同步卫星通信的因素:1)摄动:在空中运行的卫星, 受到来自地球、太阳、月亮的引力以及地球形状不均匀, 太阳辐射压力等影响, 使卫星运行轨道偏离预定理想轨道, 这种现象称为摄动。
2)轨道平面倾斜效应3)星蚀与日凌中断4)卫星姿态的保持与控制10.同步卫星通信卫星的组成:控制分系统,通信分系统,遥测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温控分系统。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

卫星通信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卫星通信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2.卫星通信系统通常由通信卫星、通信地球站分系统、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以及监控管理分系统四部分组成。
3.典型的标准地球站一般包括天馈设备、发射机、接收机、信道终端设备、天线跟踪设备以及电源设备。
4.发射机中的上变频器主要有一次变频和二次变频两种方式。
5.接收机主要有下变频器和低噪声放大器组成。
6.信道终端设备主要有基带处理、调制解调器、中频滤波和放大器组成。
7.天线跟踪设备通常由手动跟踪、程序跟踪和自动跟踪三种跟踪方式。
8.卫星围绕地球运行,其运动轨迹称为卫星轨道。
9.卫星位置的确定需要轨道平面的倾角i 、轨道半长轴 a 、轨道偏心率 e 、升节点位置Ω、近地点幅角ω和卫星初始时刻的位置ω+ν6个参数。
10.卫星轨道按其与赤道平面的夹角(即卫星轨道的倾角i)分为:赤道轨道、倾斜轨道和极地轨道。
11.卫星轨道按偏心率(e)可分为:圆轨道(e=0或接近于零)、椭圆轨道(0<e<1)、< p="">抛物线轨道(e=1)和双曲线轨道(e>1)。
12.卫星轨道按离地面的高度可分为:低轨道、中轨道、高椭圆轨道和地球同步轨道。
13.对卫星轨道进行控制包括位置保持和姿态控制。
14.卫星的姿态控制有自旋稳定、重力梯度稳定、磁力稳定和三轴稳定。
15.一般来说,星座的覆盖方式有持续性全球覆盖、持续性地带覆盖、持续性区域覆盖和部分覆盖。
16.通信卫星由空间平台和有效载荷两部分组成。
17.空间平台主要包括结构分系统、温控分系统、控制分系统、跟踪、遥测和指令分系统、电源分系统和远地点发动机。
18.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天线分系统和通信转发器。
19.卫星转发器通常分为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两大类。
20.在数字系统中,语音信号编码方式主要有波形编码、参数编码和混合编码。
GNSS复习整理资料

GNSS复习总结第一章绪论(一)GPS的组成部分(1)空间部分——GPS卫星星座(2)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3)用户部分——GPS信号接收机、用户、数据处理相关内容(二)各部分功能(1)GPS卫星的基本功能①.接收和存储由地面监控站发来的导航信息,接收并执行监控站的控制指令②.卫星上设有微处理机,进行部分必要的数据处理工作③.通过星载的高精度原子钟(铯钟和铷钟)提供精密的时间标准④.向用户发送定位信息⑤.在地面监控站的指令下,通过推进器调整卫星的姿态和启用备用卫星。
(2)主控站主要任务①编算卫星星历、卫星钟差和大气修正参数,并传入注入站;②提供全球定位系统的时间标准③调整偏离轨道的卫星④启用备用卫星以代替失效的卫星(3)监控站的作用①接收卫星信号②监测卫星的工作状态(4)注入站的作用将控制站编算的卫星星历和卫星钟的改正数等注入相应的卫星存储系统(5)接收信号机的作用接收GPS卫星发射的无线电信号,以获取必要的定位信息及观测量,并经数据处理而完成工作。
(6)GPS的组成部分天线、信号处理、控制显示、记录装置、电源(7)卫星定位技术的特点①定位精度高②全天候测量③高效率测量④多功能、用途广⑤易操作(8)GNSS技术的应用①大地测量②工程测量③变形监测④海洋测量⑤摄影测量⑥地形与地籍测量⑦农业、渔业和林业⑧大气研究⑨资源、环境检测和野外调查⑩移动通信11其他科学第二章坐标系统和时间系统(一)坐标系统的种类(二)①空固坐标系:与地球自转无关、在空间固定的坐标系统(三)②地固坐标系:与地球体相固连的坐标系统(四)天球坐标系(1)天球:天文学中为便于研究天体的位置和运动而引进的假想圆球面。
(2)天极:地球自转的中心轴线简称地轴,将其延伸就是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交点称为天极。
(3)天球赤道:通过地球质心M与天轴垂直的平面称为天球赤道面,天球赤道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就称为天球赤道(4)天球子午圈:包含天轴并通过地球上任一点的平面称为天球子午面,天球子午面与天球相交的大圆称为天球子午圈。
卫星通信系统概述-文档资料

15
1.4 卫星通信的特点
卫星移动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的关系: 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扩大地面移动通信的地理
和业务覆盖范围,除提供常规的移动通信业务 外,还可向空中、海面和复杂地理结构的地面 区域的各类移动用户提供服务。 从应用来讲,地面移动通信网主要集中在高业 务量的应用环境,而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最适合 于低业务量地区、航海、航空及地面网欠发达 地区的应用环境,并且在地面网络过载或发生 故障时作为其迂回网络。
换言之,卫星通信是在地球站上,包
括地面、水面和大气层中的无线电通信站 之间,利用人造卫星作为中继站进行的通 信。
卫星通信是个人通信网的组成部分,
是地面通信网的补充。
2
1.1 卫星轨道
假设地球是质量均匀分布的圆球体,忽略 太阳、月球和其它行星的引力作用,卫星运动 服从开普勒(Kepler)三大定律。
(8)现有卫星通信系统为适应新技术发展和系统对容量的 更大要求形成了新的演变方案,如Iridium系统将其运行 的卫星数目从66颗增加至96颗。
(9)天地网络不断融合。卫星通信与有线电视、宽带互联 网、移动互联网等融合。
(10)新技术广泛应用。如星上交换与处理、多波速天线等。
24
附录:通信卫星的分类
300~3000吉赫(GHz)
10
1.3 卫星通信的工根作据IE频EE段521-2002标准,L
<<<<1223>>>>频段综LSCX工。合作具上频 频 频 频:体述段段段段地要::::说求1468,,.///6247目应/1GGG前将.HHH5zzz大卫雷Z也波电导频卫采K句K通3是时和为的电是段范即展7率频比EGi0aa多星.g达使段波航带星用话常HI7用又高1无视M指。围英的代波R受段较KBz5m数的主等用是波系,地,说用KPH作是频线领aeC据频而则语”表段甚特国。大XG~波较e波卫z工要波。这指段统在面且,于电航(电域1波I~H、率在为中着也高高际,KE用用用。段d大段星作3应段个频。等卫站一z该卫u台空波。HE段现无在某7的被Km频频有多0,于于于的,波(通频EF~用,0范率可。星应直的波星1及和,特通,在线8些“称((关采1)上MMMM8V频加段5信段~:是1围在被电用被正段通电航常高常频~广路场e作2HUH法用SSS1不.行率上卫2系选x1中频SSS1的用2视中广上直信FHz视海用频的率泛由合37律赋t-同频,,,~的G)范K星e2F统G在0G继率是频于广,泛方接。2台 的于 主下为使n、中0H)保 形/u的率GGG频HH围2单是微0d、4GD指率播该使(高波z广沟移要行3EEE0用无,zK是z护波2是~为e段。为AH转0选的波OOO)卫标频。和频用于段8d-G播通动用频,的线X0指,束aBz,7卫卫卫。XG”2发K择无频~H星的b波准带各段。K接.,频通于、率,7波蓝鼠9波H覆13电u星星星o多z器波~线在段~通无2段,0类首收波波z同道信短卫为表v段牙标长4盖离8~0测测测数的e功段电以或信0线的X小先.天段10段。和途星7示中、)等4范,G控控控一,波8M.率。波下特、频2型被线,的G广通“G的H围卫H。。。5段换段一波频高H率Hz效频~播信扩zX星。zz般,,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标准范文(9篇)

年度考核个人总结标准范文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圆满结束。
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也有甜蜜的收获。
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努力做到。
孩子们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和孩子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
看到孩子们幸福的笑容,我感到无比幸福。
以下是我这一学年工作的总结:一、政治思想方面认真学习《新纲要》的指导思想,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贯彻落实。
积极参加园区组织的各项政治、专业学习,认真做好笔记,会后总结学习经验,努力提高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工作中,我团结同志,热爱集体,服从分配,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在工作中力求求真、求实、创新。
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
积极要求进步。
奉献、耐心、爱、公平和对每个孩子的尊重。
二、教育教学从本班孩子们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园区的工作计划,我认真安排了每周计划活动的内容,精心组织了各个环节的活动。
在活动中,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得到个性的发展。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努力方向。
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积极想园长和老教师请教。
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投放活动材料,根据教学活动进展需要设计了一些与教学活动有关的区域活动材料,做到有计划有目的地投放,并及时增减活动材料。
引导幼儿积极认真参与区域活动,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针对幼儿个别差异,兴趣、能力投放了不同难度的活动材料。
本学期我们加强了幼儿阅读、写字、讲故事、算算式等各方面的培养,组织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游戏、练习写数字等活动。
利用多种形式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常规工作方面从日常生活抓起,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
我严格遵守幼儿园的卫生制度,严抓幼儿的卫生情况,教育幼儿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头、勤更换衣物和袜子等。
提醒幼儿多喝水,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无论在进行活动时或是休息时,我都密切留意幼儿的身体状况,经常检查幼儿是否有发烧状况或其他不舒服的状况。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卫星通信期末考试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卫星通信: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无线电波,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
日凌中断:当卫星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且三者在一条时间上时,卫星天线在对准卫星接收信号的同时,也会因对准太阳而受到太阳的辐射干扰,又由于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就对准了太阳,使得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因此会造成通信中断,这种现象称为日凌中断。
星蚀现象:当地球处于卫星与太阳之间时,地球把阳光遮挡,卫星处于地球的阴影区,此时通信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不能正常工作,而星载蓄电池只能维持卫星自转,不能支持转发器工作,这种现象造成的通讯中断称为星蚀现象。
多址技术:多个地球站通过同一颗卫星建立两址和多址之间的通信的技术。
FDMA:是一种把卫星占用的频带按频率高低划分给各地面站的多址方式。
CDMA:是一种给各地球站分配一个特殊的地址码(伪随机码)的扩频通信多址方式。
复用技术:个人认为,复用技术和多址技术最大的区别在于应用的领域不同。
复用这个词通常用在传输上,将一个物理信道根据时间、频率、空间等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信道。
这么做的好处有二:一是减少管道的个数,为运营商减少线路成本;二是提升单通道的容量。
从作用上看都是针对传输而言的,与具体用户无关。
多址则应用在接入中,特别是移动通信。
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基站下,不同的用户利用相同的资源(同一时间,同一频率)发出通信请求肯定会发生冲突。
而多址技术正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如何划分资源块,使更多的用户终端(如手机)能够在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获得服务。
当然,处理好用户接入的问题能够提升服务质量并带来商业效益。
总的来说,两个技术十分接近,都是针对资源进行细粒度的划分和重用,但应用的领域和目的不大相同。
2、多址的“址”在移动通信中是指用户临时占用的信道,多址就是要给用户动态分配一种地址资源——信道,当然这种分配只是临时的;3、多址和复用的区别还在于,多址技术是要根据不同的“址”来区分用户;复用是要给用户一个很好的利用资源的方式。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

卫星通讯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卫星通讯基础知识1.卫星通讯的概念卫星通讯是利用卫星作为信号中继站,进行远距离通讯的一种通讯方式。
通过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讯覆盖,能够跨越地面的地理障碍,适用于广域通信、广播、电视等多种通讯应用。
2.卫星通讯的原理卫星通讯是通过地面站发射信号到卫星,再由卫星转发信号到目标地点的过程。
具体而言,地面站发射的信号经过天线传输到卫星上,再由卫星的转发器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实现通讯目的。
3.卫星通讯的组成卫星通讯系统包括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三部分。
地面站通过地面设备和天线发射信号到卫星,卫星通过天线接收地面信号并转发到另一地面站或用户终端。
二、卫星通讯技术1.卫星通讯的频段卫星通讯利用的频段主要包括C波段、Ku波段和Ka波段等。
C波段通讯距离远,穿透能力强,适用于卫星广播、远程通讯等;Ku波段通讯带宽大,传输速率快,适用于高速数据传输、互联网接入等;Ka波段通讯频率高,传输速率更快,适用于高清视频传输、卫星移动通信等。
2.卫星通讯的调制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调制技术主要包括AM、FM、PM等模拟调制技术,以及BPSK、QPSK、8PSK等数字调制技术。
调制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增加传输速率、提高频谱利用率等。
3.卫星通讯的编码技术卫星通讯采用的编码技术主要包括差分编码、卷积编码、交织编码、纠错编码等。
编码技术可以提高信号的可靠性,减小误码率,提高通讯质量。
4.卫星通讯的多址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多址技术包括FDMA、TDMA、CDMA等。
FDMA将频段分成不同的信道,每个信道分配给不同的用户;TDMA将时间分成不同的时隙,不同用户在不同的时隙传输;CDMA利用不同码型区分用户,提高频谱利用率。
5.卫星通讯的跟踪技术卫星通讯中的跟踪技术包括天线跟踪、频率跟踪、星上时钟跟踪等。
跟踪技术可以确保地面站和卫星之间的通讯连续性,减小信号衰减和误差。
6.卫星通讯的天线技术卫星通讯中的天线技术主要包括馈源天线、反射天线、相控阵天线等。
卫星通信知识点总结

卫星通信知识点总结一、卫星通信系统概述卫星通信是通过人造卫星作为中继器进行通信的一种通信方式,其优点是覆盖范围广,通信距离远,适用于远距离通信和偏远地区通信。
卫星通信系统由地面站、卫星和用户终端组成,地面站与用户终端间通过卫星进行数据传输。
二、卫星通信工作原理卫星通信系统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地面站的发送和接收过程、卫星的中继传输过程、用户终端的接收和发送过程。
地面站发送的信号经过卫星中继后到达指定的用户终端,用户终端发送的信号也通过卫星中继后到达地面站。
三、卫星通信系统的分类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分为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系统(GEO)、中低轨卫星通信系统(LEO/MEO)和其他非地球轨道卫星系统。
GEO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广播电视、互联网接入等广泛覆盖通信需求,而LEO/MEO卫星通信系统主要应用于移动通信、数据传输等特定领域。
四、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1. 卫星轨道技术卫星轨道技术是卫星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根据通信需求选择合适的卫星轨道,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中低轨轨道(LEO/MEO)等。
2. 卫星天线技术卫星天线技术涉及卫星天线的设计、优化和部署,包括指向性天线、平面天线、阵列天线等不同类型,以满足不同的通信需求。
3. 卫星通信链接技术卫星通信链接技术主要包括上行链路、中继链路和下行链路,涉及调制解调、多址接入、信道编解码等关键技术。
4. 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卫星通信网络技术包括卫星网的设计、优化和管理,通过地面站和用户终端间的通信连接,在实现卫星覆盖范围内的各种通信需求。
5. 卫星通信安全技术卫星通信安全技术主要包括数据加密、用户认证、通信链路保护等技术,保障卫星通信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
五、卫星通信系统的应用卫星通信系统广泛应用于广播电视、军事通信、航空航天、海洋监测、移动通信、救援通信等领域,为人类的通信需求提供了便利。
总结:卫星通信系统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其应用范围广泛,技术含量高,对于地理位置偏僻,通信需求大的地区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系统复习纲要第一章概述1、卫星通信定义:是指利用人选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转发或反射无线电信号,在两个或多个地球站之间进行的通信2、静止卫星通信静止卫星是指以赤道平面内的圆形轨道为运行轨道,运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公转周期和地球的自转周期同为24小时,与地球同步运行的卫星。
在两个或多个以静止卫星作为中继站所进行的通信就称为静止卫星通信。
3、最少三颗卫星就可实现全球通信若以120度的等间隔在静止轨道上配置三颗卫星,刚地球表面除了两极区未被卫星波束覆盖外,其他区域均在覆盖范围之内,而且其中部分区域为两个静止卫星波束的重叠地区,因此借助于在重叠区内地球站的中继(称之为双跳),可以实现在不同卫星覆盖区内地球站之间的通信。
由此可见,只要用三颗等间隔配置的静止卫星就可以实现便于通信。
4、星蚀静止卫星围绕地球赤道面旋转,当卫星、地球和太阳共处在一条直线上时,地球挡住了阳光对卫星的照射,卫星进入地球的阴影区,造成了卫星的日蚀——星蚀5、日凌:静止卫星围绕地球赤道面旋转,当卫星、地球和太阳共处在一条直线上,这里地球站天线对准卫星的同时也就对准太阳,强大的太阳噪声进入地球站将造成通信中断-日凌中断简要回答6、卫星通信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优点:1)通信距离远,且费用与通信距离无关;2)覆盖面积大,可进行多址通信;3)通信频带宽,传输容量大,适于多种业务传输;4)通信线路稳定可靠,通信质量高;5)通信电路灵活;6)机动性好;7)可以自发自收进行监测不足:1)卫星通信具有广播特性,一般来讲较易被窃听;2)由于传播距离远产生较长时延,将带来回波干扰和话音重叠问题3)受星蚀、日凌中断影响7、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包括什么?主要由通信卫星、卫星通信地球站、测控系统和监测管理系统组成。
8、卫星通信的工作频段有哪些?有:1、UHF波段400/200MHz 2、L波段1.6/1.5GHz 3、C波段6.0/4.0GHz4、X波段8.0/7.0GHz5、Ku波段14.0/12.4 GHz;14.011.0 GHz6、Ka波段30/20 GHz9、什么是移动卫星通信的电波衰落和多普勒效应?电波在移动环境中传播时,会遇到各种物体,经反射、散射、绕射到达接收天线时已成为通过各个路径到达的合成波,由于各传播路径分量的幅度和相信各不相同,因此合成信号起伏很大,称为多径衰落多普勒频移:当卫星与用户终端之间、卫星与基站之间、卫星与卫星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接收端接收到的发射端载频发生频移第二章、通信卫星和地球站设备概念10、卫星轨道地球绕卫星运行的运动轨迹叫卫星轨道11、卫星运动规律卫星运动的三个定律:1、卫星以地球中心为一焦点,作干净曲线运动。
2、连接卫星与地球质量中心的矢径(即位置矢量),在单位时间内所扫过的面积相等。
3、卫星绕地球公转周期的平方,与椭圆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12、摄动:由于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卫星运动的实际轨道不断发生不同程度地偏离开普勒定律所确定的理想轨道的现象称为摄动13、如何保持卫星的轨道位置?实现位置控制主要是靠星体上的轴向喷嘴与横向喷嘴来完成14、按高度分卫星轨道如何分类?静止轨道GEO、中轨道MEO、低轨道LEO、长椭圆轨道HEO15、哪些因素导致卫星摄动?太阳、月亮引力的影响,2、地球引力场不均匀,3、地球大气层阻力4、太阳辐射压力16、卫星姿态控制有哪些方法?最常用的是哪两种?自旋稳定法、重力梯度稳定法、磁力稳定法和三轴稳定法;最常用的是自旋稳定法和三轴称稳定法17、通信卫星由哪两部分组成?由空间平台和有效负荷两部分组成18、通信卫星的有效载荷包括哪些?包括全部通信转发器和天线19、卫星通信天线有哪两种?由于通信的微波定向天线分为哪三类?(1)全身天线和微波定向天线(2)全球波束天线、点波束天线、区域波束天线20、卫星转发器分为哪两类?透明转发器和处理转发器21、典型地球站有哪些部分组成?由天线分系统,发射系统,接收分系统,信道终端设备分系统,伺服跟踪设备分系统,监控分系统,用户接口分系统和电源分系统组成第三章卫星通信的多址技术22、多址联接:是指多个地球站通过共同的卫星,同时建立各自的信道,从而实现各地球站相互之间通信的一种方式23、ALOHA方式:是一种为交互计算机传输而设计的按需分配时分多址方式24、卫星通信中常用的信道分配制度有哪些?(1)、预分配方式;(2)、按需分配方式(3)、随机分配方式25、什么是SCPC\FDMA方式?SCPC\FDMA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卫星通信体制。
它是在每一载波上只传送一路电话,或相当于一路话的数据或电报,并且可以采用“话音激活”(又称话音开关)技术,不讲话时关闭所有虚渺,有话音时才发射载波。
26、FDMA产生互调干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减少互调干扰的方法有哪些?主要原因:当卫星转发器的行波管放大器(TWTA)同时放大多个不同频率的信号时,由于输入、输出特性和调幅/调相转换特性的非线性,使输出信号出现各种组合频率成分。
当这些组合频率成分汇入工作频带内时,就会造成干扰几种常用减少互调干扰的方法:1、载波不等间隔排列2、对上行载波功率进行控制,合理选择行波管的工作点3、加能量扩散信号27、什么是DSI技术?它包括哪类实现?数字话音内插(DSI)技术:在话路空闲时间传输其他路的话音信号,将路数较多的话音信号压缩到路数较少的信道上进行传输的技术第四章链路预算和系统设计28、如何评价通信链路的优劣?为什么C/T值计算是链路估算的主要内容?(1)评价一条通信链路的优劣,对于模拟信号传输是以解调后的信噪比S/N来表示的,而对数字信号传输则用比特误码率(BER)表示(2)不论S/N 还是BER都取决于解调前的载波功率与等效噪声温度之比C/T、调制方式和设备的实际性能,因此实际上,C/T值的计算是链路估算的主要内容29、卫星通信链路载波功率的计算包括哪几部分?包括天线增益(G)、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载波接收功率(C)30、地球站噪声功率的计算包括哪些部分?宇宙噪声、大气噪声、降雨噪声、干扰噪声、地面噪声、上行线路和转发器的互调噪声第五章VSAT卫星通信网31、VSAT的概念及主要特点所谓VSAT是指一类具有甚小口径天线的智能化小型或微型地球站。
其主要特点有:1、设备简单,体积小,重量轻,耗电省,造价低,安装维护和操作简便2、组网灵活,接续方便;3、通信效率高,性能质量好,可靠性高,通信容量可以自适应4、可建立直接面对用户的直达电路5、集成化程度高,智能化,功能强,可无人操作6、VSAT站很多,但各站的业务量较小7、有一个较强的网管系统8、独立性强,一般用作专用网,用户享有对网络的控制权9互操作性好,可使采用不同标准的用户跨越不同地面网而在同一个VSAT网内进行通信32、VSAT网有哪些部分组成?由主站、卫星和许多远端小站组成33、VSAT网的网络结构有哪些?适用于哪些情况?VSAT网的网络结构有:1、星形网:最适合于广播、收集等进行点到多点间通信的应用环境;2、网形网:在以话音为主的小站网中,为了避免双跳延时,需要采用这种网络结构,较适合于点到点之间进行实时性通信的应用环境;3、混合网:最适合于点到点或点到多点之间进行综合业务传输的应用环境34、卫星数据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数据传输和交换可以是非实时的2、传输数据的时间是随机地、间断地使用信道3、当突发式传输数据时,数据传送率可以很高,达数kbit/s。
不传送数据时,数据传送率为零4、数据业务各类繁多,要求通信网中容纳低速和高速多种传送速率5、由于要传送的数据长短不同,各种数据又可以非实时传送,所以为了提高卫星信道利用率,可以采用分组传输方式6、利用卫星信道的广播性质进行数据传输的卫星通信网,一般拥有大量低成本的地球站7、数据传输必须高度准确和可靠35、什么是协议仿真技术?协议仿真的目的是什么?(1)协议仿真技术有时又叫协议欺骗。
在VSAT网络通信链路两端的通信设备互相仿真对方的用户终端,对用户终端的访问作出应答的“远端通信,本地应答”方式,通信过程中只有用户数据和有关建链、拆链等必要的管理控制信息经卫星链路传输外,通信过程中终端间的握手信号均由本端通信设备提供应答(2)目的:克服卫星信道的长时延导致终端由于需等待对方应答而不能正常发送数据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可减轻信道的额外负担,提高利用率第六章移动卫星通信36、什么是卫星移动通信?卫星移动通信是以VSAT和地面蜂窝移动通信为基础,结合空间卫星多波束技术、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更高级的智能化新型通信网,能将通信终端延伸到地球的每个角落实现“世界漫游”。
从而使电信网产生质的变化37、按照卫星运行轨道划分,移动卫星通信划分哪些类型?各自特点是什么?按照卫星运行轨道划分,移动卫星通信可分为同步轨道GEO、大椭圆轨道HEO、中轨道MEO和低轨道特点:GEO:高度:约36000km, 星轨道在赤道上空轨道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从地球上看去,卫星好像静止在地球上空某处HEO:高度约40000km(远地点),周期:12h~4h ,利用远地点附近开展业务,有8h~12h可看到卫星,连续业务至少需要2~3颗卫星MEO:高度约20 000 km或3000km~20 000 km周期5h~6h(对约10 000km而言),连续业务需要15~16颗卫星LEO:高度500km~2000km或3000km(多在1500km以下)周期约1h45min(在1 000km高度) 连续业务需要20~30颗卫星38、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是什么?主要关键技术:1、轨道选定和发射控制技术2、卫星大型多波束天线及控制、转发技术3、星上交换和处理技术4、大型卫星平台技术5、星上大功率输出技术6、卫星星间通信技术7、道切换技术(硬切换、软切换)8、系统内外频率兼容和干扰控制技术9、听加密技术10、高效纠错编译码算法和调制解调技术,多址技术11、小型高效移动终端天线技术,包括手持机天线和机载天线12、网管和网控技术(信令路由、业务路由、信道分配)13、网络接续技术(卫星网与地面网接续)第七章39、全球星系统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全球星(Globalstar)系统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利用LEO 卫星组成一个连续覆盖全球的移动通信卫星系统。
全球星系统用48颗绕地球运行的低轨道卫星在全球范围(不包括南北极)向用户提供无缝隙覆盖的、低价的卫星移动通信业务。
业务包括话音、传真、数据、短信息、定位等。
它是作为地面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其他移动通信系统的延伸,与这些系统具有互运行性。
此外,它还是一个类似于无绳电话的无线电话系统,但其服务范围不受限制,同一手持机就可以在世界上任何的地方、任何时间与任何地方的用户建立可靠、迅速、经济的通信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