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 必修三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编者选题表一、选择题1.“中华文化像一个很大的圆,圆的半径就是中文,半径有多长,文化就能够走多远。

”在著名作家余光中看来,中华文化正是依靠汉字才流传至今,“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教这些东西,不能让它缺席。

”这说明( )①中文是世界上最优秀的语言②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③汉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汉字在中华文化中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特征,③④正确。

①②观点均错误,排除。

2.(xx呼和浩特一模)近年来,由一些电视台推出的面向中小学生的“汉字英雄”“成语桥”“灯谜大会”等电视节目深受广大中小学生的喜爱,也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掀起一场学汉字、用成语、猜灯谜的热潮。

有关专家指出,这将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因为( )①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一条重要途径,教育改革往往催生文化变革②汉语是展现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学汉语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传播,发展传统文化需要创新文化实践活动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解析:B 材料的行为主体是电视台,面向的群体是中小学生,并没强调教育的作用,①与材料不符;汉字不同于汉语,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错误;③④分别从内容和手段角度对材料作出了正确解读。

3.中国人喝茶历史悠久,但各地喝茶方式有所不同,例如潮汕人喝功夫茶,茶具是很小的茶壶和精致的小瓷杯,而四川人则喝大壶茶,茶具是细长嘴的茶壶和盖碗。

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辉煌灿烂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④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A.①③B.②③C.①②D.③④解析:D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人喜欢喝茶表明文化有共性,但各地喝茶方式又有不同表明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材料无关。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高效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高效演练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总复习 3.6我们的中华文化高效演练新人教版必修3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1.(xx·龙岩模拟)2013年6月22日,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云南哈尼梯田(如图)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至此,我国已经申报成功的世界遗产达到45处。

之所以要申报云南哈尼梯田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 )A.能让人们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B.能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和道德修养C.属于十分珍贵的不可再生文化资源D.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解析】选A。

文化遗产与公民科学文化和道德修养没有直接关系,B排除;C项与题意不符,排除;汉字与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排除;申报云南哈尼梯田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利于让人们深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A符合题意。

2.(xx·海南单科)3 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椰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由此可见,黎族文化(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黎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鲜明的地域特征,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①②正确;③“地理环境决定”和④“根本动力”说法错误。

【加固训练】(xx·阜阳模拟)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安徽根据涡淮文化、皖江文化和徽州文化等文化资源,提出重点打造“四个十”文化品牌名单,各市提出重点打造“一戏一片一展一园”要求,推进地方打造文化品牌。

这表明( )A.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解析】选A。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针对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依靠键盘书写,汉字书写能力下降的情况,中央电视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大型电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②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③汉字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④汉字传承了中华文明,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解析: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②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③错误;①④是对汉字的正确理解。

答案:C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家园和维系海外侨胞与祖(籍)国感情的精神纽带。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③北宋时的《资治通鉴》为后世所传播,被统治阶级所借鉴④我国民族众多,方言也较多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解析:①是从时间历程上证明,②是从汉字上证明,③是从史书典籍上证明,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体现的是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不符合题意。

答案:C3.台湾作家龙应台说:“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下列各项能印证这句话的是( )A.海峡两岸同胞在台湾北港朝天宫举行拜谒妈祖活动B.中国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C.第五届中国对外投资合作洽谈会在北京举行D.我国第四个南极科考站“泰山站”完成主体封顶解析:题中强调中华民族对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A项入选;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4.考古发现证实,远古时代巴人崇虎,以白虎为图腾。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明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A组基础巩固1.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工夫处于世界的前列,并对全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特点是( )①残缺性②适用性③易传播性④全体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解析]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长工夫处于世界的前列,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理论运用,具有适用性和全体性的特点。

故②④正确;①③不符合题意。

2.一个拜年的手势,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人之间浓浓的牵挂和祝愿。

这表现了( )①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特点②民族节日是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③中华文明具有源远流长的特点④民族节日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 D[解析] ①在材料中表现不出来;文明遗产是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②错误;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3.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外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精美绝伦的青瓷表现了中华文明( )A.源远流长,惟我独尊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D.表现时期,摒弃传统[答案] B[解析] 材料阐明青瓷历史悠久,独具特点,这表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性,B符合题意。

A中“惟我独尊”说法错误;C与题意无关;D中“摒弃传统”说法错误。

4.中华文明虽历尽沧桑,却犹如浩浩荡荡的黄河、长江奔流不息,不断显示出顽强生命力和无量魅力,除了其蕴涵着发奋图强的民族精神,一个重要的缘由还在于,中华文明( )A.是提升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途径和源泉B.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C.具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的包容性D.比其他民族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答案] 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把握和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考查中华文明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无量魅力的缘由,答案为C。

5.中国“和”文明历史悠久,包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考政治 (必修ⅲ)一轮复习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学技术: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①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②不同区域的文化之间
区域性 的关系: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 着各自的特色。③具体表现: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分别具有
水乡文化和边陲山寨文化特征
(4)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 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5
误区:中华文化呈现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民族不同, 民族文化的色彩就不同。
注意: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也呈现多种 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但不等于民族文化之间没有共性。中华 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 的中华文化有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的传承 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主要得益于汉字的承载、
史书典籍的传承和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故②③④正确。
①说法错误,故选D。
[答案]D
8
4.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是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对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的认
域特征。
3
(2)不同区域的文化的关系。 既_渐__趋__融__合__,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1)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 展作出了_重__要__贡献。 (2)中华各民族的文化。 既有中华文化的_共__性__,又有各自的民族_特__性__。它们都是 中华文化宝库中的_瑰__宝__,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三政治一轮总复习 第3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新人教版必修3
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 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 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留下的史
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
性。中华文化以非凡的包容会通精神来丰富和完善自 己,形成丰富多彩、生命力极强的中华文化。
民族性。通过两岸联系的加强,在价值
化的贡
重要标识。
观方面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
献。
感和自豪感。
名师点睛 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 原因 两个基本特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 大精深 三个特性:中华文化的独特性、中华文化的区域 性、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考点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对‘古琴音乐’的看 法”。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的古老,只 能说明它的源远流长,不能说明其世界性,①排除; 欣赏古琴音乐能够升华心灵意境,人们接受健康向上 的文化熏陶,是一个主动感悟的过程,优秀的文化能 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符合题意;③说法错误; 《流水》是我国古琴曲,录入唱片向宇宙传达人类智 慧和文明,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④符合题意。
(2)科学技术 ①地位: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之一。 ②特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 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2.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 (1)我国区域文化的成因:受历史、地理等因素 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2)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 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
2.理解中
凝聚力之中。
选择题很少涉及。
华文化的
2.辨析中华文化的区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三模块文化与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讲义含解析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集成块一|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基础自修快通关]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2.中华文化在近代衰微的原因[2](1)内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2)外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3.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的要求(1)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

[1]辨清:文字≠汉字,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2]注意:决定文化兴衰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政治。

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是外在原因。

1.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2017年10月30日,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的成功入选( )①提供了创新中华文化的成功案例②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③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④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解析:选D 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文化创新的体现,①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促进了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②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③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彰显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④正确。

2.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

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3单元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48分)1.教育部要求各级教育部门xx年春季开始落实《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

参加xx年全国“两会”的一名委员就此表示,“书法的实质不是写好毛笔字,而是学好汉字”。

之所以重视汉字的传承是因为(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2.“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2012年9月26日,《荆楚情深—九连墩楚墓出土文物精品展》让新疆观众们穿越历史,走近楚国文明。

这些2 500多年前的精美文物今天再次面世,使人百感交集。

这使人充分感受到(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国家衰落不会伴随着文化衰落③国家富强往往伴随着文化兴盛④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A.①④B.①②C.①③D.②③3.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黄河流域80万平方千米,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千米,而当时世界上所有文明流域加起来的面积也只是中国的1/15。

所以,气魄、宏伟的统一文明是中华文化的一大特点。

由此可见( )①中华文化就是中华文明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一直走在世界前列④我国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有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18世纪英国著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确实是无与伦比的。

欧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灿烂的成就相提并论,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吸收它的光辉而已。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 )A.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5.从这两幅艺术化的中国汉字成语图片,我们能够领略到汉字的独特魅力。

通过图片可以看出( )A.汉字是世界文化的载体B.汉字的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汉字文化的内涵丰富D.汉字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6.(xx·张家港模拟)中国艺术有许多独到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人教版)政治高考一轮复习同步跟踪练☆复习范围:必修三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推荐完成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

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周期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③发源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在延续④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一个小儿醒目地站立在象征宗祠的屋顶下,这便是汉字的“字”。

“字”的造字意图可以理解为,把新生命领到天地、祖先面前,通过某种命名仪式,希望他承担起沟通的使命。

下列关于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汉字是我国现阶段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汉字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文明标志③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④汉字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大众传媒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①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②包容性能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③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实现中外文化的趋同④包容性是指求异存同和兼收并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4.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说,中国许多文化遗产都显示着古人的文化智慧。

以四川都江堰为例,这个至今仍解决着成都平原灌溉和排洪问题的文化遗产,并没有像今天的我们,采取筑高坝、挖深坑这些过于影响自然、影响环境的建造方式。

上述发言说明()。

①科学技术对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具有独特作用②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③创新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④水利工程建设要全面回归古代智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

”地处华东水乡的吴越文化和处于内陆山寨的滇黔文化,虽然都是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差异。

这说明()。

A.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区域特征明显D.在中华大地上,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6.我国最早的历史书是《尚书》,最早的道德行为规范书是《礼记》,最早的诗集是《诗经》,第一本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编年体通史是《资治通鉴》。

这些典籍内容不同,作用各异。

它们()。

①都确立了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至尊地位②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③都是人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④都对西方的工业文明形成了巨大的冲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史书万卷,字里行间皆可见“家国”。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迈誓言……这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来自人生开始的地方——“家”。

“家”字历经千古演变,字形由繁向简,字义所承载的内涵不断丰富。

透过其形义及演变,我们可以认识到汉字是()①传统文化持续稳定的保障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③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④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标志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8.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个中华文明存世5000余年的重要例证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该遗址真实展现了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稻作文明发展程度,揭示了良渚古城遗址作为新石器早期区域城市文明的全景,是太湖流域一个早期区域性国家的权力与信仰中心。

据此可知中华文化()①灿烂辉煌,引领风骚②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③求同存异,兼收并蓄④一方水土,一方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9.里约奥运会期间,“拔火罐”已经成为了美国奥运体操健儿最热衷的治疗方法,美国体操选手甚至称它疗效比此前任何一种治疗都好,并称这股古老中国的神秘力量会带给比赛好运。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独特气质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④传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在历史长河中,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不同艺术特征的文化并行发展形成了南北文化各自的艺术风格,正如北方民歌产生了《诗经》的现实主义,南方的神话产生了《楚辞》的浪漫主义一样。

可见,不同的艺术风格体现了()①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呈现出多样化特点②不同地域在自然、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差异③不同地域的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各不相同④不同地域的文化具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1.千百年来,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是世界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充分展现了中华文化顽强的生命力。

下列说法能够证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是()①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汉字是世界上生命最长的文字②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整体性的特点③发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华文明历经沧桑至今仍存④我国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2.在第十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上,安徽展馆参展产品种类繁多,有凤阳凤画、桐城剪纸、六安竹编、徽州雕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充分展现了前进中安徽的生机和魅力。

这表明()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我国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③中华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④文化创新源于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3.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

千百年来,诗词记录了一代又一代文人雅士的家国情怀。

凝练的语言蕴含着寓意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意境,是中国诗词屹立于世界文学史的独特标志。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解读出()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具有巨大的包容性④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凝聚力之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4.唐代陆羽所著《茶经》系统地总结了唐代以及唐以前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

陆羽和皎然等一批文化人非常重视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讲究饮茶用具、饮茶用水和煮茶艺术,并与儒、释、道哲学思想交融,使中国茶文化大放异彩。

材料表明()①中国茶文化因其包容性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②文化人的社会实践是茶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③促进文化发展是文化创新的目的④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5.藏医药浴法,藏语称“泷沐”,是藏族人民以土、水、火、风、空“五源”生命观和隆、赤巴、培根“三因”健康观及疾病观为指导,通过沐浴天然温泉或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调节身心平衡,实现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传统知识和实践。

2018年11月,“藏医药浴法”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这印证了()①藏医药科学技术具有综合性和实用性,领先世界②藏医药文化内涵丰富,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③藏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④藏族文化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16.新疆居住着维吾尔、汉等十三个民族,各民族性格开朗外向,自由奔放。

由于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

因此,新疆民歌蓬勃舒展,直抒胸臆,壮美绚丽。

人们形容新疆民歌有着火焰山的热力,冰川融水的清冽,天山雪莲的明媚,令听者仿佛置身于天山碧野,葡萄架下。

这说明()①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②文化能表现地域的自然风貌和民族的精神气质③传统思想对文化自身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④不同民族的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的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7.佛教文化进入中国后,经过知识分子的共同努力,佛学义理与中国本土文化得以完美融合。

最终,本土化的佛家思想同儒家、道家等中国传统思想一起汇入了中华文明的汪洋大海。

佛教文化的“本土化”()①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③实现了不同文化在和睦中交流④增强了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8. 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冬梦”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图形上半部分展现滑冰运动员的造型,下半部分表现滑雪运动员的英姿,下面还有“BEIJING2022”的字样和奥林匹克五环标志。

北京冬奥会会徽的设计()①说明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②既展现中华文化,又体现文化的多样性③源于设计者的灵感,形象展示活动的活力④体现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19.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自先秦至当代,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情怀、“天下一家”的人类情怀、“中和之道”的协调智慧一路走来,款款而行。

“礼之用,和为贵”,和平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第一印象,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第一法则。

“中华民族是热爱和平的民族。

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

”中国不认同国强必霸的陈旧逻辑,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本着和平、和睦、和谐的精神追求,困扰西方世界上百年的一个个命题,被中国智慧一举廓清。

中华文明古国,正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卓越的东方智慧,重返世界舞台中央。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元素。

20.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中国戏曲作为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成为人类三大古老戏剧样式(古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的唯一存活体,以自身的独特与丰富,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

戏曲对于中古以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形成了全面覆盖。

汉族地区有京剧、秦腔、山西梆子、豫剧、黄梅戏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白剧、藏剧、侗剧、傣剧。

不同的剧种又各有自己的曲调和表演特色,形成对多样审美风格的覆盖。

材料二从上世纪初,西方戏剧大量进入中国。

对此,中国戏剧一一拥抱。

在尽情吸收西方话剧、歌剧、音乐剧、芭蕾等的营养后,中国戏剧也走出了国门,特别是用中国戏曲演绎的西方经典剧目受到了外国戏迷的空前欢迎。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的?(2)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继承和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和人类情怀,又秉承了中国处理复杂问题的卓越智慧。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包容精神,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为世界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