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许渊冲英译古诗词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实践及其价值分析

许渊冲英译古诗词运用于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的□陈贤德(上海尚阳外国语学校桐乡丰子恺学校,浙江桐乡314500)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运用许渊冲英译古诗词有助于实现文化及语言学习的双向互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语言能力选择古诗词篇目,激活并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并提炼具有双重特质的英译古诗词教学模型。
关键词: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许渊冲英译古诗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英语课程应促进学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情感,成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1]32。
在浩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明珠瑰宝,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之一,千百年来积淀形成的诗歌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
语言教学中的语篇通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并以不同的文体形式呈现[1]18。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基础,有效利用双语中华古诗词开展教学,是语篇教学的拓宽尝试,对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等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许渊冲老先生根据“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论”[2]77翻译的汉语古体诗词(以下简称“英译古诗词”),在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中文诗词的意境、音韵和节奏。
结合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选用一些合适的英译古诗词,可以成为义务教育阶段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载体。
一、基于课程标准及教材选取适合的诗词篇目(一)古诗词的运用应与课程目标相契合运用英译古诗词开展教学,是英语课程实施中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英语学用渠道的实践,在目标定位上应相当于或略高于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至五级目标,体现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教师将英译古诗词作为基础课程实施的教学资源,应结合实际的语言教学需要选取适合的篇目,而不是盲目地占用基础课程时间去开展教学;教师开发英译古诗词教学的拓展课程,应该从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整体规划该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系统地选取、整理符合课程需要的英译古诗词。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引言1.1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应该保持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其传承下去。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们需要通过英语来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的热爱。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资源。
通过教授孔子思想、儒家文化、中华美食、传统节日等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中所涉及的内容。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了解,还可以让英语学习更加有趣和富有内涵。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Moreover,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foster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It can also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a sense of pride in their own cultural roots while simultaneously building bridges with other cultures.2. 正文2.1 传统节日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By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Qingming Festival into English classrooms, teachers can create a more immers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2.2 中国古诗词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何学好中国古诗词发言稿英语作文

如何学好中国古诗词发言稿英语作文Learning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s a wonderful way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Here are some tips on how to study and appreciate Chinese ancient poetry.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poems. Many ancient Chinese poems reflect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of their time, as well as the values and beliefs of the poets. Therefore, it is helpful to learn about the historical context in which the poems were written.Secondly, pay attention to the language and structure of the poems. Chinese ancient poetry is known for its concise and elegant language, as well as its strict structural rules. Understanding the rhyme, rhythm, and tonal patterns of the poems will help you appreciate the artistry of the poets.Thirdly, reading and memorizing the poems is a great way to internalize the language and rhythm of the poetry. By reciting the poems, you can develop a deep understandingand appreciation for the beauty of the language and the emotions conveyed in the poems.Fourthly, it is also helpful to learn about the lives and works of famous poets, such as Li Bai, Du Fu, and Su Shi. Understanding the poets' personal experiences and literary achievements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s into their works.Finally, practicing writing your own Chinese ancient-style poetry can help you deepen your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the art form. By composing your own poems, you can explore the beauty and richnes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express you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in a creative way.学习中国古诗词是欣赏中国语言和文化之美的绝佳方式。
中国古诗英译方法探究

中国古诗英译方法探究中国古诗英译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
如何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成英文,以表达其精髓和美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究一些方法,以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诗歌。
1. 理解古诗的文化背景大多数中国古诗歌都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环境的特点。
因此,在进行英译时,需要先了解诗歌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文化背景和传统观念。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这些背景知识,我们才能更好地翻译和传达诗歌的深层含义。
2. 把握古诗的意象和意境中国古诗的意象和意境非常重要,它们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在英译中,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这些意象和意境。
这需要我们对古汉语的语言特点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把握诗歌的词汇和结构,以及它们在构建和表达意象和意境方面的作用。
3. 平衡韵律和意义中国古诗的韵律非常丰富,而且还有很多特殊结构,如对仗和排比等。
在英译时,我们应该尽可能地保留这些韵律和结构,以避免诗歌的节奏和节拍流失。
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在保持韵律的同时尊重意义,以确保英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4. 采用文化转换的方法由于中文和英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差异,有些中文词汇很难直接翻译成英文。
这时,我们需要采用一些文化转换的方法。
比如,使用近义词或词组来替换中文词汇,或者加入适当的解释和注释。
5. 多学习和多练习最后,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中文和英语之间的语言转换技巧,以提高我们的翻译能力。
除了阅读和理解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还可以尝试从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翻译能力,比如翻译短篇小说,短诗歌等。
综上所述,翻译中国古诗歌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很有挑战性的任务。
但是,通过了解文化背景,把握意象和意境,平衡韵律和意义,采用文化转换的方法以及多学习和多练习,我们可以逐渐提高翻译的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传达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翻译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研究

翻译美学视角下古诗英译研究翻译美学是翻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目标是探讨翻译过程中的美学原则和翻译的美学价值。
当我们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古诗英译时,我们追求的是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通过英语语言表现出古诗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
古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精炼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和深远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想象和美的感受。
将古诗翻译成英语,不仅是传递文化的过程,也是再创造美的过程。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古诗英译,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把握古诗的意境。
古诗的意境是其独特的美学特征之一,需要通过英语语言的适当表达来传递。
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用适当的词汇和语法结构展现其深远意境。
注重音韵的传递。
古诗的音韵是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也是其美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考虑如何通过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来传递古诗的音韵美。
尊重原诗的文化背景。
古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文化背景,这些都需要在翻译过程中得到尊重和传递。
译者需要对古诗的文化内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地将这些信息传达给英语读者。
从翻译美学的视角研究古诗英译,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古诗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通过深入探讨古诗英译的策略和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给英语读者,增进他们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欣赏。
在翻译领域,对原文的审美价值进行正确的理解和传达是极其重要的。
在翻译美学视角下研究民国散文的英译风格,不仅能够深入理解原文的审美内涵,而且可以探讨译者如何巧妙地用英语再现原文的优美风格。
本文以民国散文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美学的角度分析其英译风格。
民国时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非常繁荣的阶段,散文作为当时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展现了独特的审美特征。
民国散文既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翻译这些散文时,如何准确地传达原文的审美特征,让英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原文的美感,是译者面临的巨大挑战。
《诗经》英译的价值

《诗经》英译的价值摘要:文章从历史价值、美学价值、文学价值等方面论述我国古代诗歌经典《诗经》翻译成英文版本的价值,以及是否有必要将其推广到全世界、推广其的意义所在、英译后对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影响。
关键词:诗经;英译;历史;文学;价值随着21世纪全球范围内中国热的兴起,中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大量优秀外国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
与此同时,中国的文学家和翻译学家们也在致力于把我国的优秀作品推广到全世界,《诗经》就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前11世纪至前6世纪)。
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
其所涉及的地域,主要是黄河流域,西起陕西和甘肃东部,北到河北西南,东至山东,南及江汉流域。
诗同乐不能分,因此英文翻译为TheBookofSongs。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的尊崇,经历两千多年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华夏文明的血液。
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人类最早编辑的几部诗歌总集之一,可以毫无愧色地与埃及的《亡灵书》、印度的《梨俱吠陀本集》、希伯来的《圣经·旧约》中的诗歌等并驾齐驱。
《诗经》的魅力经久不衰,对古今中外的诗歌爱好者们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因此众多饱学之士对于《诗经》的英译可以说是乐此不疲。
然而英译《诗经》的意义何在?《诗经》的英译又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价值?作为中国的文学经典,《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西周、东周、东周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包括农事、征役、婚恋、宴饮等等,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的专论《从诗经看中国古代的风俗民情》明确说明:《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由此可见外国人对中国文学的热爱以及中国文学对其的重大影响。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引言1.1 介绍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传统价值观和文化精髓。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变得尤为重要。
而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同时也可以提升英语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和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中国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传统价值观念,增强他们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学生也能够培养出更加丰富的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从而更好地融入全球化的多元文化环境中。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和文化内涵,还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秀人才。
2. 正文2.1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丰富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
可以通过教授传统文化中的名人故事、古诗词、传统节日等内容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
通过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和认知范围。
应用中华传统文化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
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价值观念,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
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也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学习的效果和质量。
应用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外的学习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可以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在英语教学中积极引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对于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语言能力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中英语教材中英译中文古诗的探究

1102020年26期总第518期ENGLISH ON CAMPUS高中英语教材中英译中文古诗的探究文/贾建强【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英译中文古诗,不论是对学生良好语感的培养,还是语言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能够进一步丰富授课内容与环节,给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另外,在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形式美与意境美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修养也能够得到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译中文古诗;教学策略【作者简介】贾建强,甘肃省天水市第二中学。
诗歌能够以独特的风格来将思想情感传递给读者,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的感触。
而对于拥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古典诗歌来讲,因为中国文字、语言的复杂性,很难确保诗歌中蕴含的中国历史文化可以得到世界人民的准确理解。
所以,为了使得其他国家的人民也能够理解、掌握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是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对此,为了有效突破不同语言、文化差异等问题,高中英语教材中英译中文古诗教学活动的开展显得至关重要。
一、 高中英语教材中英译中文古诗的意义作为一门美的艺术,语言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其具备独特的审美价值,而审美教育也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此,在高中英语教育培养中,教师应懂得通过基于语言独特的美来给学生的认知、素质全面发展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进一步陶冶学生思想情操,给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对于古诗来讲,其不仅拥有新颖的形式、优雅的意境,也具备精湛的语言,不论是对于授课内容的优化,还是对审美教育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尤其是对于高中生来讲,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审美能力,思维也日趋成熟,情感的波动也相对较小。
在此背景下,通过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英译中文古诗,既可以通过诗歌的美来挖掘、拓展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兴趣、能力,给其审美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也能够为高中英语教育的革新发展拓展新思路,从而取得更理想的教育培养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作者:杨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36期
摘要:英语学习者在注重了解西方语言与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中国古诗词英译的评论。
评论古诗词英译,不仅可以加深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古诗词英译技巧,还可以通过对翻译文本的比较,认识古诗词译文是应保留原文的节奏、韵律,同时达到归化异化完美结合。
更重要的是,树立正确的翻译观,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深刻认识无意误译所产生的国际负面影响。
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英语学习
作者简介:杨莉(1982-),女,陕西咸阳人,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础课部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美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36--02
引言: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英语学习者把学习重点置于英语语言与文化的学习与了解,大多数学者与研究人员也将更多精力倾注于英美国家的文化、文学作品及语言学的研究。
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课程的开设也局限于英语专业研究生。
因此,对于普通英语学习者来说,很难认识到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在古诗词翻译的实践基础上,我国诸多翻译家都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理论。
继许渊冲先生提出了“三美”论之后,卓振英教授、顾正阳教授以及丛滋杭教授等专家学者都对古诗词翻译理论提出理论观点,发表理论著作。
之后还有不少学者从语言学、跨文化角度进行古典诗词英译研究。
[1]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国际交流中,不少英语学习者对中国古典文化,知之甚少,更别提用英语将其推介出去。
因此,英语学习者要想有进一步的提高,有更深层次的国际交流以及将中国的古典文化推向世界,学习古典诗词英译评论就有着重要的价值。
一、加深对古诗词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古诗词英译技巧
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但是“三美”不是并列的,在“三美”之中,意美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音美是次要的,是第二位的;形美是更次要
的,第三位的。
如果三者不能得兼,那么,首先可以不要求“形似”,也可以不要求“音似”;但是无论如何,都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美”和“音美”[2]。
中国古诗词作者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法,着力表现出诗歌的意境。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翻译古诗词需要尽力传达出其意美、音美和形美。
以许渊冲翻译的春晓为例。
A Spring Morning
This morn of spring in bed I’m lying,
Not woke up till I hear birds crying.
After one night of wind and showers,
How many are the fallen flowers!(许渊冲译)
此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原文中晓,鸟押韵。
译文中lying与crying,showers与flowers 压尾韵,诗歌的形、神也恰当的传达了出来。
真正做到了翻译诗歌要做到意美、音美和形美。
然而,翁显良先生对《春晓》的翻译,虽然也做到了忠实与通顺地传达了原诗的意思,但是从形美的角度稍逊一些。
但是,在翁先生的译文当中,storm,fury, poor dear flowers,这些用词传达出来的意思,似乎更加能够表达出诗人对于狂风暴雨之后,满地落花的怜惜,也更突出了诗人惜春之情。
One Morning in Spring
Late! This morning as I awake I know. All round me the birds are crying, crying. The storm last night, I sensed its fury. How many, I wonder, are fallen, poor dear flowers!(翁显良译)
英语学习者通过对译文的分析,理论结合实践,不仅能够根据理论评论译文的优劣,翻译技巧也能得到进一步锻炼。
二、译文应像原文一样有其节奏与韵律,异化与归化完美结合
译者若要翻译出古典诗歌的韵律,节奏必定会造成英语读者的理解难度需不需要异化成为了一个争论。
郭著章,李庆生,两位教授在其编著的《英汉互译实用教程》中提出,“无论是汉语诗歌还是英语诗歌,有两个因素必不可少:一是强烈的节奏;二是强烈的感情。
原诗必须如此,译诗也必须如此。
[3]因此在翻译时,不仅要保留原诗的节奏,也要表达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因此可以在译文中将归化异化翻译技巧完美结合。
以贺知章的《咏柳》为例。
Ode To A Willow
The big willow tree seems decorated with jade, Whose twigs droop down like so many a green silk belt.
I didn’t know who had its slender leaves made, Until the February vernal wind like a scissors I felt.
此译文的标题迎合了雪莱《西风颂》与济慈祥的《夜莺颂》,巧妙结合归化与异化的翻译技巧,节奏、押韵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保留,传达除了作者的赞颂之情。
译文将二月保留,向其他国家读者传达了二月的气温很低,风刮在脸上似刀割一般,而并不是迎合其他西方读者将二月去掉。
三、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认识误译所产生的国际负面影响
翻译标准,有严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张培基的“忠实、通顺”等,再多的标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尽量避免误译。
虽然像朱生豪这样的翻译大家在翻译《威尼斯商人》时,将“thrice”翻译成“照原数加倍”的粗心之举。
[4]不能让人容忍的是对源文本不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无意误译。
以孟浩然《春晓》为例,探讨误译带来的不良后果。
Sexual Morning
I don't wanna wake after an overnight fight
I find cock screaming everywhere i pass by
Sex blowing every night almost makes me die
Secret flowers fly and people just sigh
此诗的误译是基于对古诗错误理解的基础上翻译出来的。
读者会误以为孟浩然是一个好色之徒,沉迷女色。
诗人实际上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
然而这个版本的误译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诗人人格和形象的诋毁,更甚之是对我国文化与诗歌形象的扭曲。
结语:
评论古诗词英译,不仅可以加深英语学习者对翻译理论的理解,提高古诗词英译技巧,还可以通过对翻译文本的比较,认识古诗词英译之后节奏、韵律是否保留。
除此之外,对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产生更加强烈的责任感,深刻认识到翻译作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文化的交流。
因此,英语学习者就应该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古诗词英译评论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卢军羽,席欢明,汉语古诗词英译理论的构建:述评与展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8(2),p.75-76.
[2]许渊冲,《毛泽东诗词选》,“译序”,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3.
[3]郭著章,李庆生,《英汉互译实用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梁其宝,文学翻译的无意误译与有意误译简析,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10(1),p.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