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

一、基本的规则

1.所有的分子都在运动,所以具有动能

2.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与斥力,所以当分子要摆脱其他分子的约束,克服引力做功,所以需要比较大的动能。

3.分子热运动的能力中势能部分使分子趋于团聚,动能部分使它们趋于飞散。大体来说平均动能胜过势能时,物体处于气态;势能胜于平均动能时,物体处于固态;当势能与平均动能势均力敌时,物质处于液态。

二、为什么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

由于分子不停的运动,也就会与周边的分子相撞。在这随机碰撞的过程,有的分子得到比较大的能量,若这分子在液体内部,它也可以挣脱另的分子对它的约束。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逃不出液体。因为它们和邻近的分子会碰撞,把能量传给邻近的分子,自身的能量会减少,自己又再次处于束缚态。但若是液体表面的分子就可以挣脱周边分子对它的束缚,离开液体,成为气态。这也就是为什么蒸发只发生在液体表面。因为能离开液体的分子的动能较大,所以当它离开后,液体的平均动能当然就减少了,所以液体的温度会下降。而在液体表面的分子也会在随机飞行中,有可能飞回到水的表面。这就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我们看到液体好像没有发生蒸发。其实每一时刻都有分子从液体表面飞出,也有分子飞入,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从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就越大,摆脱束缚的可能性就越大。

随着温度的升高,有越来越多的分子力图挣脱,如果偶然有几个挣脱其邻居的分子彼此很靠近,它们就有可能在液体内部为自己找到一个安身之地:生成一个气泡。气泡内是饱和蒸气。如果泡内蒸气的压强小于外部压强,外部压强会压缩气泡,使之重新消失在液体中。当液体内部生成的气泡内的饱和蒸气压达到外部压强时,就开始沸腾。在沸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分子加入气泡,使气泡的体积猛然增大。密度比水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在那里让内部积累起来的高能分子飞走。也就说液体内部的分子能否挣脱束缚离开液面,就取决于饱和蒸气压

是否达到外部压强。水的饱和气压在100℃达到105Pa(我们周围的大气压约为此值)。这就是为什么有一个沸点的原因。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水可以在低于100℃情况下沸腾。因为我们是通过减少大气压强,使其降到一个更低的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即可。

上述内容是根据《“外星人”学物理》、《费恩曼物理学讲义》、《新概念物理教程热学》整理得到。

三、关于升华

其实无论是哪种物态变化都会与三相点有关。下面的文章是转摘网上的文章,这篇文章的说法与教材基本一致。

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强之下,任何物质都可以有三种聚集态出现,即固态、液态和气态,并且当三种聚集态共同存在时,都有确定的温度和压强值,称之为三相点。

固态碘、二氧化碳和萘等能够升华,为什么有熔点?在怎样的实验条件下,才能使其熔化?利用它们的相图可以解答这两个问题。

1二氧化碳的相图

图1 CO2的相图

固体二氧化碳能升华,叫做干冰。为什么它有熔点?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干冰熔化?利用二氧化碳的单组分体系相图(见图1)可解答这两个问题。

在图1中OC曲线表示液体CO2与其蒸气的平衡,也就是液体CO2的蒸气

压曲线。增加压力可使气体CO2凝聚为液体,故OC线上方的面应为液相区,曲线OC下方的面应为气相区。

OB曲线是固体CO2的蒸气压曲线。同理,OB曲线上方的面是固相区,曲线下方的面是气相区。

OA曲线是固体CO2的熔点曲线。曲线斜率为正表示压力增大熔点升高,因此要使CO2的熔点升高,必须加大压力。

三个面BOA,AOC和BOC是3个不同的相区。BOC是气相面,AOB是固相面,AOC是液相面。每个面是一个双变体系。温度和压力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任意变化,而无新相出现。OA,OB和OC曲线是单变体系,温度和压力不能任意变化。

由图1还可看出,CO2三相点的压力大于大气的压力,所以在常压力下于1 95K,固体CO2升华,不能熔化变成液体。

2碘的相图

图2是碘的相图。

图2中点、线和面所表示的状态与二氧化碳相图完全相同。从图2可知,碘的三相点的压力是11.96kPa,温度是387.31K。碘的正常熔点386.65K[3]。三相点的压力小于大气的压力(101325Pa),要使固体碘升华,从BOA面进入B OC面,必须使碘的平衡蒸气压小于11.96kPa,温度低于387.31K。快速加热

足量的碘,使温度达到387.31K,且碘的蒸气压达到11.96kPa,固体碘就能熔化,出现液体碘。固、液和气三相达到平衡状态。如果外压大于11.96kPa,温度高于387.31K,固体碘由BOA面进入AOC面,碘就能熔化,便会出现液体碘。当大气的压力为101325Pa,在大气中加热足量的碘,温度迅速提高到386. 65K时,会看到碘的熔化现象。

综上所述可知,当某物质三相点的压力大于大气的压力(101325Pa),必须在加压下,升高温度,使其达到三相点,该物质才能溶化,固、液和气三相处于平衡状态。当固体蒸气的压力小于三相点的压力,升高温度,固体物质就能升华直接变成气体。

当物质三相点的压力小于大气的压力时,迅速强热,使固体的蒸气压达到三相点的压力,温度达到三相点的温度,该物质就熔化,固、液和气三相处于平衡状态。当固体蒸气的压力小于三相点的压力,升高温度,固体物质升华,直接变成气体。

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微观反应

化学专题复习---化学方程式复习学案6 一、化学反应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重新组合的过程,反应前后元素不变。 二、金属条件分析以下反应不能发生的原因 硫酸除去试管壁上的铜,锌与硝酸铝溶液 锌与碳酸铜,氢氧化钠与碳酸铜生成蓝色沉淀 碳酸镁与氯化钙溶液,碳酸钾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①金属与酸反应条件:②金属与盐反应条件 ③碱与盐反应、盐与盐反应 a)化合价与离子所带电荷数是相等的,常见金属:钾钙钠镁铝锌铁铜汞银对应的离子 符号分别是 归纳其化合价:+1价有+2价有+3价有 生成+2价的亚铁离子是什么反应:生成+3价是: 符号的应用: 三、转化:CO2 与碱溶液、或水可以转化为CO32-, NH3与水可以转化为NH4+ 四、运用 1、镁在空气中点燃不仅和氧气反应,还能和二氧化碳生成氮化镁(氮元素显-3价)和一种 单质,该反应的方程式 2、硅元素的符号为,它的许多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写出硅酸的化学式,二氧化硅 与烧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硬水中含有一定的可溶性碳酸氢钙,受热后分解生成一种盐、二氧化碳和另一种氧化物, 从而降低水的硬度,写出该反应方程式 4、用方程式解释1)、白磷要密封保存于水中 2)、稀盐酸会破坏铝锅表面的氧化膜(Al2O3) 3)、乙炔(C2H2)可以作燃料 4)、铁制品不能盛放波尔多液(硫酸铜与熟石灰混合物) 5、氢气和氯气(CL2)燃烧的方程式 6、铜可以和浓硫酸受热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水。该反应方程式 7、铁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铁的表面出现白色物质的反应 铁的表面出现红色物质的反应 8、写出有水参加的化合反应①② 9、有水生成的反应:小苏打受热分解碳酸分解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 碱溶液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10、含硫的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 10、氢氧化钠溶液敞口放置可能会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 (1)写出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鉴别是否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除去所含杂质的方程式 11、用方程式解释,铝制品耐腐蚀的原因 12、二氧化碳是一种宝贵的资源。高温高压下可以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和水,写出该 反应的方程式

初中化学微观方面习题

微观示意图试题汇编 1.(08山东) 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10恩施自治州)图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方框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5.(09南京)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 7. 蛋白质是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它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化合物,丙氨酸是其中的一种。 下列有关丙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丙氨酸是由四种原子构成 B.一个丙氨酸分子中质子数是89 C.丙氨酸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丙氨酸的化学式为C3H6O2N 8.(11乐山市)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型中, 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右图所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 子是( ) A.HCHO B.CO2 C.NH3D.CH4

11.(11南京市)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N4分子结 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4是一种单质 C. 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4与N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 他们的性质相同 14.(09苏州)10.参考下列物质的微观结构图示,其中由阴,阳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A.铜B.干冰C.氯化钠D.金刚石 16.(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 18. .(08年汕头)右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反应的反应类型一致的是 ( ) 22. (11烟台市)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属于氧化物 (B)不考虑反应条件时,该图示可以表示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反应 (C)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D)该反应生成物都属于化合物 23.(10烟台)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 1个X分子中有3个原子 C. 反应物分子的个数比为1:2 D. 黑球表示的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未改变 24.(10聊城)如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 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 .2H2O2H2↑+ O2↑ B.2HI + Cl2 2HCl + I2 C.CO2 + C 2CO D.CuO + 2HCl CuCl2 +H2O 2.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写出一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组成。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分子由构成。 ⑵生成M和N的分子个数比为。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⑸X和M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反应前反应后 X Y M N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2)一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该物质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7、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8.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 的本质。 (1)氧和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原 子结构中的数不同; 碳(原子序数6)与硅(原子序数1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数相同。 (2)右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构成氢氧化钠溶液的粒子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 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 g C和72 g D。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纯净物 一定条件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初中化学化学反应微观实质专题

物质的反应实质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的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粒变化,其中分别表示X 、Y 、Z 三种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X 、Y 、Z 三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 ) A 、1∶1∶1 B 、1∶2∶1 C 、2∶1∶2 D 、4∶1∶2 2、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 该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C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 D . 该反应中的生成物都是化合物 3、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选项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 反应说明原子在化学 反应中可再分 B.反应物的分子个数比为3:2 C.所有参与反应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D.D 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 5、下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单质的是( ) . B . C .

6、意大利罗马大学的科学家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 4分子.N 4分子 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N 4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N 4约占空气体积的78% B .N 4是一种单质 C .N 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由于N 4与N 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性质相同 7、右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 C .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 D .该反应所得生成物(按图中顺序)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二、填空题 8、右图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接通电源观察两电极都有气泡产生。 (1)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 收集到的气体是 , a 、b 两玻璃管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 (2)下图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 ①水的分解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微粒是 。 ②结合实验现象,写出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3)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决定于气体的分子个数比。该实验中能够说明水的化学式为“H 2O ”的实验现象是 。 9、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就是 A.2H 2O 2H 2↑+ O 2↑ B.2HI + Cl 2 2HCl + I 2 C.CO 2 + C 2CO D.CuO + 2HCl CuCl 2 +H 2O 2.下图描述的就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 与D 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就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与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就是 。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就是 (写出一 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 3COOH),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 原子组成。 (4)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与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与 D 。若8 g B 参加反应,则生成D 的质量为 g 。 物质 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 分子由 构成。 ⑵生成M 与N 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就是 (填序号)。 A.原子数目 B.分子数目 C.原子种类 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⑸X 与M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 5、下图就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 子。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 、化合反应 B 、分解反应 C 、置换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就是 (填字母)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 反应前 反应后 X Y M N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2H2O2H2↑+ O2↑ B.2HI + Cl2 2HCl + I2 C.CO2 + C 2CO D.CuO + 2HCl CuCl2 +H2O 2.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与D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4:5 C.5:4 D.2:3 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写出一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________个原子组成。 (4)A、B、C、D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若8 g 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 g。 物质A B C D 微观示意图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分子由构成。 ⑵生成M和N的分子个数比为。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填序号)。 A.原子数目B.分子数目C.原子种类D.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⑸X和M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氮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反应前反应后 X Y M N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 )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填字母) (2)一个A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该物质中N、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 A与B的微粒个数比为。 7、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16gB参加反应,则生成D的质量为____g。 物质A B C D——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8.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 的本质。 (1)氧和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原 子结构中的数不同; 碳(原子序数6)与硅(原子序数1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 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原子结构中的数相同。 (2)右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构成氢氧化钠溶液的粒子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3)纯净物A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与160 g B按下图所示充分反应,当B反应完全时,生成132 g C和72 g D。 A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9、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纯净物 一定条件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用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原因 学案

对宏观现象进行微观分析专题复习 班别:姓名:学号: 【课前热身】一、构成物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 1.像铁、铜、银等金属单质和金刚石、石墨,它们一般是由________构成; 2.像CO 2、H 2 O、SO 2 等常见的非金属氧化物;H 2 、N 2 、Cl 2 等一般由______构成; 3.像NaCl、CuSO 4 等盐类物质一般由________构成; 【热身小测1】水由__构成;金刚石由__构成;铜由_构成;食盐由__构成 二.(可溶性)酸、碱、盐溶液的解离 【规律】 酸—→ + ;碱—→ + ;盐→ + 【热身小测2】按要求填空 (1)硫酸溶液中的带电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钾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___; (3)氯化镁溶液中的微粒有___________________。 @用微观解释化学反应的原因@ 一.分子(原子)间的反应(化合、分解反应) 1.电解水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因此,在水电解过程的微观解释: _______先分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然 后________和_________再重新组合成 ______和_________。 【微观本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为______,________再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 【思考】氢氧化钠和盐酸能反应吗?它们能否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进行微观解释? 二、离子之间的反应 1.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生成 (1)有水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化学的变化微观结构图

化学变化微观结构图 1.下列化学可以用右边的微观示意图表示的是 A .2H 2O 2H 2↑+ O 2↑ B .2HI + Cl 2 2HCl + I 2 C .CO 2 + C 2CO D .CuO + 2HCl CuCl 2 +H 2O 2.下图描述的是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部分.. 分子种类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中A 与D 的微粒数目之比为 A .1:1 B .4:5 C .5:4 D .2:3 3.(7分)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铜和氯化钠3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2)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时,水分解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 (写 出一点即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食醋中含有醋酸(CH 3COOH ),醋酸由 种元素组成,1个醋酸分子由 ________个原子组成。 (4)A 、B 、C 、D 表示4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和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 4.(5分)根据下面所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⑴1个Y 分子由 构成。 ⑵生成M 和N 的分子个数比为 。 ⑶反应前后发生改变的是 (填序号)。 A .原子数目 B .分子数目 C .原子种类 D .分子种类 ⑷在该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⑸X 和M 的化学性质不同,其根本原因在于 。 反应前 反应后 X Y M N

5.下图是某个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的微观模拟图,图中“○”“●”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根据图示判断,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6.(4分)下图为某反应过程中,同一容器内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微观示意图。 (1)上述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填字母) (2)一个A 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该物质中N 、H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 (3)该反应中,发生反应的A 与B 的微粒个数比为 。 7、A 、B 、C 、D 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 和B 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 和D ,若16gB 参加反应,则生成D 的质量为____ g 。 物质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硫原子 微观示意图 8.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奥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变化 的本质。 (1)氧和硅在地壳中含量丰富,两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它们原 子结构中的 数不同; 碳(原子序数6)与硅(原子序数14)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这主要是因为它们原子结构中的 数相同。 (2)右图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构成氢氧化钠溶液的粒子是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 (3)纯净物A 可用作气体燃料。在一定条件下,将一定质量的A 与160 g B 按下图所示充 分反应,当B 反应完全时,生成132 g C 和72 g D 。 A 中各元素的质量比是 。已知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9、下图是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属于置换反应 B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 .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纯净物 一定条件 A B C D 氢原子 氧原子 碳原子

(完整版)九年级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 化学反应的本质: 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化学反应围观示意图能清晰的使用微观粒子表示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过程。 例如: 表示的化学反应为:Cl2+2NaClO2==2NaCl+2ClO2 典型例题解析: 一、确定模型表示的物质 例1:分子模型可以直观的表示分子的微观结构(分子模 型中,不同颜色、大小的小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图所 示的分子模型表示的分子是 A.HCHO B.CO2C.NH3D.CH4 【解析】:模型表示物质的确定要从物质的元素种类、每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原子的总数来综合考虑。模型中小球的大小及颜色不同值代表了不同种类的原子,也就是代表了宏观上的元素种类的不同。同种小球的个数代表了同种原子的个数。本题中有三种不同的小球,说明分子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子,且其中有两个同种原子,另外分别有两种一个原子。符合条件的只有A。 【答案】:A。

二、判定模型表示的变化 例2:下列用微观图示表示的物质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解析】:化学变化的判定标准就是要有新物质生成。在三个变化中, ①表示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反应,有新物质水生成,化学变化。 ②中变化前是A、B两种物质,变化后仍然是这两种物质,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③反应前有钠离子、氯离子、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生成了水,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答案】:C。 三、观察模型变化的结果 例3: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 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 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化学学科素养之微观与宏观关系

化学学科素养之微观与宏观关系 浅析中学化学学科素养之微观与宏观关系 “本产品是绿色环保的,不含任何化学物质”。每每听到相似的广告词,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我心里很是难受。我们所教的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程度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点是从微观层面认识物质,以符号形式描写物质,在不同层面创造物质。所以,对于物质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中学化学学科素养中最基础的素养。 一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素养 地球上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94种,人造元素有24种。人体内所含有的元素,目前已知的达到六十多种。也就是说,没有化学元素,便没有地球和人类。我们认识的纯净物也都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小粒子形成的。好比,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许许多多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我们一般在描述宏观物质时应用它。在微观世界中,我们更多的是用原子、分子、离子等微粒描述物质。学习化学,就是要能通过察看、辨识一定条件下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并

能运用符号表征物质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点。能根据物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备的性质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在学习化学后,要明确“简直所有物质都是化学物质”和“所有物质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这些常识。“本产品是绿色环保的,不含任何化学物质”,就是犯了上述科学常识性的过错。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见宏思微,以微窥宏” 宏观和微观是视察事物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宏观是微观的表示,人类认识事物总是先从宏观的现象开端。微观是宏观的基本,要弄清楚宏观的事物必先搞清晰它的微观结构世界。两者之间,既有互为因果的关系,也有科学的逻辑推理关系。化学教学老是在宏观和微观两范畴中上下翻飞、往返穿梭。原子交流、化合价、化学键、电子转移等微观概念与化学反映、试验现象、物质性质、化学能量等宏观事物息息相关、因果接洽。作为化学老师,在教学化学知识时,要时刻理清两者的关联,不可混杂。 1.理清概念的和归属 元素是宏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原子等微粒是微观描述物质组成的概念,不能混用。在宏观描述水的组成时,我们用“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这里用元素概念,尽可能避免用分子、原子等微观的概念。真实不能防止时,

九年级化学专题训练--微观模拟简答 doc

专题14微观模拟简答 1.下图是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通过比较、归纳,回答下列问题(不利用相对原子质量): (1)甲烷分子和二氧化碳分子的不同点是 (2)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的相同点是: (3)根据上述示意图,请从微观角度描述你获得的关于化学变化的一个信息 2.分别表示三种物质的分子,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请回答: (1)反应前后的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用图形表示); (2)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实质是 (3)若用A、B表示和两种元素的原子,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据此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 (3)已知大球的代表的原子的相对质量是小球的16倍,则两种反应物和一种生成物的 之间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 4.下图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模拟图,根据图回答: (1)生成物属于纯净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的角度说出一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盐酸滴人氢氧化钠溶液时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比 较归纳后,写出你所发现的信息有: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首先假设,然后实验验证,还可以借助仪器验证或者直接观察,以下图像或表达式是对苯分子的研究。 (1)其中属于假设阶段的是 ___________;属于实验研究结果的是_______;属于直观结果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A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化学晚会上,冬冬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她将两个“空瓶”中问的毛玻璃片抽去.两瓶均由瓶口向瓶底逐渐充满红棕色气体,其奥秘如图所示。请从微观角度解释魔术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化学晚会上,小军同学表演了一个化学小魔术“空瓶生烟”(如图所示),A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 B瓶中充满氨气,抽开毛玻璃片,瓶中充满浓浓的白烟。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用表示氯原子,上述反应过程可用下图表示为:

微观视角认识化学

微观视角认识化学世界 满分:7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C:12 H:1 S:32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以下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酒精温度计遇冷读数下降”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体积缩小 C.分子间间隔减小 D.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2、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Fe3O4——氧化铁 B.2N——2个氮元素 C.H+——1个氢离子 D.Cl2——2个氯原子 3、从右图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表示原子核,带8个单位正电荷 B.氧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有8个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 C.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离子(O2-) D.氧元素结合成的氧气中元素的化合价为-2 4、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A.15 B.16 C.31 D.46 5、近年,我国科学家首次拍摄到水分子团簇图像,模型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两种元素只能组成水 B.团簇中的水分子不再运动 C.水蒸气冷凝成水,分子间隔减小 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6、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带点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一定是酸 C.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7、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化学式为 C15H22O5,下列有关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青蒿素是一种氧化物 B 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 每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42 个原子 D 青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8、从下图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 ...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变 C.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1︰4 D.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数比为1︰1︰1 9、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10、在某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K+、Cu2+、NO3﹣、SO42﹣B.Na+、H+、CO32﹣、NO3﹣

最新中考化学-宏观现象微观解释-复杂解释

(18辽阳)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其中错误的是( ) A.香水要密闭保存--分子不断运动 B.水蒸发为水蒸气,体积变大--分子间隔变大 C.水与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D.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分子种类不变 5.(2018湖南省,5题,2分)下列现象及变化用原子、分子的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很远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温度计汞柱上升——原子的体积变大 C.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D.双氧水制氧气——原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微粒的基本性质;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所以很远就能闻到花香,选项正确;B.温度计中汞柱上升,是由于汞受热,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造成的,选项错误;C.水结成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在此过程中,分子的间隙变小,分子的运动没有停止,选项错误;D.双氧水制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但是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知识点】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18济宁)3.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現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B.热胀冷缩温度变化,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C.滴水成冰温度降低,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D.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发生变化 (18齐齐哈尔)7.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浓氨水挥发——氨分子不断运动 B.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氢气燃烧生成水——分子种类改变 D.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18长春)5.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H2O和H2O2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分子数目变少 D.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18东营)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花未吐,暗香已远——分子不断运动 B.品红在热水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C.碘升华变为碘蒸气——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分子可以再分 (18临沂)6.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 D.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18盐城)5.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解释正解的是 A.把液化气压抽进钢瓶 分子体积变小 B.公园甲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不断运劝 C.电解水得到长气和氧气 水由氧分子和氢分子构成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 碳原子结构不同 (18河北)11.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微观解释导学案

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1.回顾活化分子、活化能的含义,准确复述有效碰撞的含义。 2.结合P20-22,正确从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的角度解释影响速率的因素。 3.结合恒压、恒容的含义,准确分析在恒压或恒容条件下充入无关气体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结合教师讲解控制单一变量的思想,正确应用该思想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微观解释;恒容或恒压条件下充气体对速率的影响。 难点:从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的角度解释影响速率的因素。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有效碰撞理论有效碰撞的两个条件:①活化分子②合适的碰撞取向。单位时间 ....内有效碰撞的次数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判断正误:①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②普通分子若有合适的碰撞取向,可以发生有效碰撞。 二.基础感知 1、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微观解释 条件变化活化分子 百分数 单位体积内 活化能 化学反应 速率 分子总数活化分子数 增大浓度增多不变增大增大压强(减小容器体积)不变增多增大升高温度增大不变增大 加入催化剂不变增多增大思考: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都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原因有何不同? 2、化学反应速录影响因素的应用 (1)把在空气中久置的铝片5.0 g投入盛有500 mL 0.5 mol/L硫酸的烧杯 中,该铝片与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可用如图1所示的 曲线来表示,分析:①曲线Oa段不产生氢气的原因是?②ac段速率逐渐增 大、c以后速率逐渐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2)分析下列各反应的影响因素 ①集气瓶中有H2和Cl2的混合气体,在瓶外点燃镁条时发生爆炸。 ②2 mL 1 mol/L 的盐酸、1 mL 1 mol/L 的硫酸分别于相同的锌粒反应,后者的反应速率快。 ③硝酸银和氯化钠固体几乎不反应,将两者溶于水之后迅速反应。 3、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H2和1mol I2,压强为p(Pa),并在一定温度下使其发生反应:H2(g)+I2(g)=2HI(g)△H<0. (1)恒温恒容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Ar,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2)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一定量的Ar,容器体积,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3)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1 mol H2和1 mol I2,反应物的浓度,化学反应速率。 4、结合课本24页,书写其他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判断正误: 1、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就是活化能。 2、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锌与1mol/L稀硫酸的反应,若改用18.4 mol/L的硫酸反应速率加快。 4、锌与1mol/L盐酸的反应,加入硝酸钾固体,对产生氢气的速率没有影响。 5、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6、对于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升高。对于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组议: 归纳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的微观解释。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第三单元第4课时: 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授课人:范黎明 一、回顾旧知: ? 1、物质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 ? 2、微粒的特性: ? 3、分子具备微粒的基本特性,由分子构成 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原子(1)、微粒很小;(2)、微粒都是不断地运动着的;(3)、微粒之间都有间隙;

二、探究新知: ?水分子的化学式:H 2O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 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 电解水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思考:认真观看电解水演示实验,找出该化学 变化中,哪些微粒发生了改变,哪些微粒没有发 生改变? 2H 2O = 2H 2 + O 2通电 ? 1、实验前:水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 2、水分子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分解成氧原子和氢原子? 3、而这些氢原子、氧原子不能再分,只能重新组合,其中: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气分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气分子

三、归纳总结: H 2O 2H 2O = 2H 2 + O 2 通电 ?发生改变的微粒:?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 产生的新微粒: ? 结论:1、化学变化的过程,就是分子分为原子, 原子再从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H 、O H 2、O 2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 区别:是否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能再分; ?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 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四、随堂练兵 1、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分的事实()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 B.海水通过蒸馏得到淡化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变成氢气和氧气 D.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海水中难溶性的杂质 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D.分子在不停运动,原子不运动 3、右图所示的微观变化,与下列化学变化一致的是()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宏观和微观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从微观角度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下村中学朱轩巨一、教材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建立、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机械记忆的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和说明。教材以生活中常见的变化和现象为素材,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与具体物质的学习比较,本节内容缺乏具体性和生动性,整节课内容单一,但又要达到理解运用的要求,所以对教师有一定挑战性。所以教师要注重化学源于生活,化学即生活,生活是化学方面的教学,生活与化学教学统一起来。不单纯学习化学知识,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化学对大多数九年级学生而言是一门全新的学科,但是通过生活学生已经接触大量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事例,只不过他们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及它们的区别没有注意思考过,对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没有认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够,开始不宜要求过高,随着学习的深入会逐步记忆理解。 三、教学程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 (2)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能判断日常生活中一些物质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比方法,图像,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两面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微观角度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我们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什么是物理变化学和化学变化,哪们同学能说举例说明呢? 学生A:冰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铁水铸成锅,汽油挥发,切黄瓜,撕纸等都是物理变化,因为它们在变化前后没有新物质生成。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说的也非常到位。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什么叫化学变化呢? 学生B:铁生锈,纸燃烧,汽油燃烧,食物变坏,光合作用等都属于化学变化,因为它们生成了新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