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板块和大西安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西安核心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路径

西安核心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路径

西安核心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路径西安核心城市功能与产业发展路径编者按:一个中心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功能,其功能的作用力有多大,决定着这个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的影响力,决定其发挥中心城市聚集、扩散和综合服务等作用的广度和深度。

同时,城市功能的发挥依托于与之匹配的产业发展水平,特别是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

这篇文章主要围绕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就构建西安城市功能和产业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地、深入的阐述,并对当前西安发展要正确处理的五对关系问题进行了分析。

本文有较深的理论参考价值和较强的实践意义,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启示。

当前,在西安的城市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上,全市人民已经形成了共识。

把西安这个内陆城市放在全球的范畴内考量,把西安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就是一个最科学、最合理的定位。

而西安的发展目标则是要建设“人文西安、活力西安、和谐西安”。

基于这样的城市定位发展目标,如何来构建西安的城市功能、并根据城市功能来选择正确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做好西安又好又快发展这个大文章的核心所在。

一、构建西安核心的城市功能当前,深入发掘、完善和强化城市功能,并且要让各种功能之间相协调、相匹配,这是构建西安城市功能的主要任务。

构建西安城市功能的重点,就是要建设“三个一流”,即建设一流的世界级文化中心、一流的全国宜居城市和一流的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这应是西安最核心的城市功能。

1、构建一流的世界级文化中心西安具备建设一流文化中心的基础条件。

作为罗马、雅典、开罗齐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西安是中国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周的华夏端倪与礼仪天下、秦的第一帝国和第八奇迹、汉的丝路开端与通商欧亚、唐的泱泱盛世与天下朝服都已不仅仅是传奇的历史,更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西安积淀下来,成为当前西安精神的要素构成,成为西安旅游的最主要资源。

2007年,来西安旅游的海外游客突破了100万人次,国内游客超过3000万人次,全市旅游总收入达到237.2亿元。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01
第一部分


西安,作为中华民族文化
发祥地,3100多年的建城
和1100多年 的建都史,演
了中华文明的华彩篇章,
为雅典、罗马、开罗齐名
“世界四大著名古都”之
。 作为陕西省省会和关中城
群与“一线两带”发展的
心城市,西安在全省经济
西安
展中,一直占居十分重要
地位,承担着促进区域协
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职
。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
阎良国家航空 高技术产业基地
西安
西安经济开发区
新筑国际港务区
浐灞生态区
西安高新 技术产业开发区 西安曲江 旅游度假区
为落实国务院批复精神,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 尽快实施第四轮总体规划,我们提 出了下一步的实施构想。
0.54 万人。其中主城区建ຫໍສະໝຸດ 区面积为369平方公里,人
为426万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 复了《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2008年—2020年)》,根据 复的要求,西安今后的发展 紧紧围绕“国家重要的科研、 育和工业基地,我国西部地 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 化名城”的城市定位;大力 展五大主导产业;主城区延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 传统布局模式;到2020年, 城区城市人口控制在528万 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 0平方公里以内;合理安排 育、医疗、市政等公共服务 施布局和建设;统筹协调古 文明与现代文明、老城区与 城区、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 关系,为逐步把西安市建设 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 完善、生态良好,富有历史 化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打下良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率
发展”的目标,西安在推
城市化建设中,正在以前
未有的速度阔步前进,着
西安位于黄河流域中部
关中平原,行政区总面积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的西安的发展趋势
未来西安的发展趋势可能包括以下几点:
1. 经济发展:西安将继续致力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动沿线城市合作,打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经济。

2. 交通发展:随着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安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交通枢纽,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城市的联系。

3. 科技创新:西安将继续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

4. 生态环境保护:西安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绿化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保护古城文化遗产,建设宜居城市。

5. 对外开放:西安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合作,吸引外资,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对外开放和国际化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西安将在经济、交通、科技、环保和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更多突破和进展,成为更具活力和魅力的现代化城市。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全文

近日,备受关注的《西安市2004—2020城市总体规划》已基本完成。

为了适应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城市在建设中出现的新的规模、特色、交通、形态等问题,西安此次总体规划从宏观层面和战略发展角度出发,深入研究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加强西安对区域的幅射和带动作用,提升西安的战略地位等问题后进行了修编。

在修编过程中,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及各界专家和市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支持。

西安市委书记袁纯清和市长孙清云多次亲临市规划局进行指导,规划局也多次组织各方面专家对规划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

根据总体规划,在未来16年内,西安的城市规模、城市形态、交通基础设施、生态人居环境等将会有较大的改变。

一、城市性质和城市特色本次规划分为近期(2004-2010年)、远期(2011-2020年)、远景(2020年以后)。

规划在充分研究西安的城市特色后对城市性质做了重新定位,即: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都、旅游名城;中国重要的教育、科研、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交通枢纽城市;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中西部的主城区;陕西省省会。

今后,西安将建设成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国际性现代化大城市。

二、城市规模人口规模:201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955万人;市区(碑林区、莲湖区、新城区、未央区、雁塔区、灞桥区、长安区、临潼区、阎良区以及户县),人口规模为69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525万人。

2020年市域总人口规模为1030万人;市区人口规模为765万人;主城区人口规模为600万人。

用地规模:201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695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为525平方公里;2020年市区用地规模为788平方公里,主城区用地规模60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00平方米。

三、城市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67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90美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障率达到85%,城市化水平达到80%,城市经济规模基本达到我国中等发达城市水平。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2020年前9区规划方案

西安市九区远景规划方案向社会公示2008-12-2214:58:51 来源:古城热线远景方案(2008年一2020年)将于2月中旬最终确定日前,西安市城市分区规划方案(2008年一2020年)已全面编制完成。

该远景方案是市规划局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严格依据西安市城市第四轮总体规划编制的。

在规划编制中,充分落实和深化了总体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空间布局,细化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将为西安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技术支撑。

本次方案加大了分区规划编制力度,未央区、新城区、临潼区、阎良区、莲湖区、雁塔区、碑林区、灞桥区、长安区9个区在功能定位、土地利用、交通布局、绿化体系等方面各有鲜明特色,为西安提供了明确和详尽的未来发展方向。

目前,方案已经通过了西安市规划委员会的专家评审,与会专家认为该方案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必将有力地推动西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规划保障,同时给广大市民带来实惠。

即日起至2009年1月12日,方案在西安市规划局展厅(劳动南路178号)和各规划分局进行公示,市民可前往观看并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计约2月中旬此次规划方案将最终确认。

未央区■区域定位:西安市主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居住、教育、工业、物流、文物和生态保护功能为主的现代化城市新区。

■功能分区: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浐灞河生态区、大明宫新区、草滩文教区、铁路北客站门户区、西咸共建区、六村堡空港区、行政商务区、未央湖度假区、汉城古遗址保护区、阿房宫古遗址保护区。

■文保规划:划定汉城遗址、大明宫遗址、阿房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确定保护要求;保护钟楼张家堡广场的视线通廊,大明宫遗址——汉城遗址的视线通廊。

■近期建设重点区域:行政中心,北客站新区,大明宫新区,大明宫建材市场新区,浐灞生态区,草滩大学城及未央路以东大学城。

重点项目:铁路北客站,地铁二号线,污水处理厂三处,城北供热中心,变电站9 处及立交桥6 处。

西安市407库未来规划

西安市407库未来规划

西安市407库未来规划
大西安新时代“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六维支撑体系基本建立,美丽西安建设初见成效,大西安都市圈全面形成,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三中心二高地一枢纽
三中心:西部经济中心、丝路科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
两高地: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
一枢纽: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第二步: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美丽中国西安样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全面建成代表国家形象、引领“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要对标建设大西安、带动大关中、引领大西北、辐射亚欧非的重大使命,全面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对全国经济版图的支撑作用,引领关中平原城市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新增长极。

第三步:到2050年,基本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高,城市国际性特征进一步完备,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实力和
国际竞争力居全国前列,全面建成引领“一带一路”、亚欧合作交流的国际化大都市,努力跻身世界城市、文化名都行列,大西安全面复兴迈上新台阶。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Thank you!
总结四次规划
从西安第一次、二次、三次、四次城市总体规 划确定的城市空间格局,可以看出,城市空间发展 路线为“单中心一双中心一一体化”。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由单核演化向多核演化发展;外部空间演化 由星状化结构、点式演化,沿着“点一轴”发展模 式向串珠放射状、网络化结构均匀伸展,逐步趋向 区域一体化。
规模及基本布局
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
建成面向国际的中国西部航空枢纽,国内重要的公路、铁路交通 枢纽,西部最大的物流中心。构筑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为骨架的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确立辐射全国的快速、便捷的客货运交通枢纽地纽的需要,突出公共交通优先战略, 加快公共交通的建设,构筑一个高效、快捷、一体化、人性化和可持 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形成以快速路、主干路为主骨架,次干路、支路为辅助的分工明 确、级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建立以地铁和普通公交为主、快速公交 为辅助的多种客运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立体公共交通体系。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简析 红牛组
城市演变图
西安市以其悠久的历史而闻名,其城市的规划格局也遵循着古都的原貌而建设 围绕着古城而建,呈南北纵横状。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西安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了沿袭古城轴线对称的 空间布局模式。1952开始的第一次城市总体规划 (1953--1972年)中,确立了城市中心区为商贸居住区, 东郊纺织城、西郊电子城、南郊文教区、北郊仓储区 的城市格局。确定了“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 主的工业城市”性质,为以后西安的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城市建设避开了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区,沿袭 了唐长安城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在明城 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
主城区城市规模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
实用文档
建设限制分区的重点区域
实用文档
绿地总体结构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5、 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 覆盖率
人均 公共 绿地
主城 区绿地
绿化 覆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10
35%
45%
10 31.7% 40%
7
年份
市区建 成区绿 地率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主城区 绿地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实用文档
唐皇城复兴示意规划图
实用文档
唐长安城复原图
实用文档
保护和延续老城传统空间格局
实用文档
建立老城保护体系和保护名录
实用文档
建筑高度控制
实用文档
十二、旅游规划
实用文档
1、 旅游分区
实用文档
1、 旅游线路规划
实用文档
十三、对外交通规划
实用文档
1、 公路
实用文档
绿化覆 盖率
人均公 共绿地 面积
2020
45%
55%
12
38.5% 48%
9.5
实用文档
十六、基础设施规划
实用文档
1、城市供水
实用文档
1、雨水量预测
实用文档
2、城市用水量供需平衡
实用文档
2、城市排水
实用文档
污水量预测:
到2010年总排水量156万m3/d,排水率为88%,管 网普及率85%;到2020年,总排水量240万m3/d, 排水率为90%,管网普及率98%。
实用文档
3、按照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加快经济结构调 整,推进现代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核心城市 、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大西安主城区 三个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阎良、临潼、户县,以特色主导产业打造50—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洪庆等,以建设10—15万人口规模的新城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托的发展导向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一纵:包柳铁路线(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 客运专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人口与用地规模 积极引导人口的合理分布,防止城市人口及用地规模盲目扩大。到2020年,西安市域总人口 将达到1070.78万人,全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65平方千米以内;约有80%的西安人将成为 城镇人口;主城区的人口将达到528.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490平方千米以内。
九宫格局 城市特色更加鲜明 西安将在尊重历史文化,继承历史文脉,保护历史风貌的基础上,通过传统格局的突显、特色 空间的整合、文化环境的营造来延续城市特色,促进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有机结合,体现“古代 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老城区与新城区各展风采,人文资源与生态资源相互依托”的城市特色。
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质。
文化特色:历史文化资源
整合历史资源,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及历史文化环境、城市历史格局、都城遗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3项内容。
大西安范围 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至规划期末, 建设用地共1329平方公里,总人口1250万人。 主城区范围 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至规划期末, 建设用地共850平方公里,总人口850万人。
布局特色:“九宫格局、虚实相当” 优化主城区布局结构,把不适合在主城区发展的城市功能逐步向外围地区疏散,主城区与外围 组团、新城之间以交通轴,大遗址、生态林带、楔形绿地等为间隔,形成功能各异、虚实相当的
“九宫格局”布局模式。 重点建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功能各异的城市新区。包括未央新城、北客站地区、曲江国际 会展产业园等,大兴新城、大明宫地区、纺织城地区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
区域规模:用地面积3.01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1537.48万人 文化融合:历史文化—黄陵 生态文化—秦岭 名山文化—华山 宗教文化—法门寺
产业网络:核心产业层 互相渗透层 外向发展层
·大西安及主城区范围 大西安范围: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咸阳市秦都、渭城、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涉及用地共
——棋盘路网、米字辐射
城市交通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化战略,支持城市多心化,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形成 “棋盘路网”加 “米字辐射”的形式,核心城区形成“两轴、三环、一高、一绕、六纵、七 横、八射线加旅游环线”的道路网格局。
——错位发展、优势互补
建设西安现代产业体系,继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根据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推进“开发区龙头带动、 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设支 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
在2010年6月12日召开的“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国际论坛”上,“大西安”规划讨论稿 ——《大西安总体规划空间发展战略研究》首次亮相。规划讨论稿提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 划实施的大背景下,西安面临千载难逢的好机遇,也迎接着前所未有的大挑战——10年时间里, 西安要建为面积800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以上的国际化大都市,形成整个国家经济战略化的平 衡点、区域协调化的带动点、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点。
一心八区、组团发展 以组团发展为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 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八区”的主导产 业、职一能心产:业大综西合安体“,中完心善区城”市发展格局的 八 区:沣渭需新求区。:国际化大都市的
发展的 引领区,是城市特色功 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是人居 环境适宜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 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业 基地。 泾渭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 态、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 新区。 浐灞新区:集会展、国际合作交流、现 代服务、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新 区。 潏滈新区: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科 技产业片区。 空港区:空港新城 高新区:高新技术研发区 物流区:国际港务能源产业承接区 生态区:生态、农家休闲养生区
12009平方公里(其中涉及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咸阳市1896平方公里、富平中心县城5平方公里)。 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
平方公里。
大西安是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将逐步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 人文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一城多心” 在西安市10108平方公里的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完善城市功能,强化 主城区与周边区域的经济联系,形成布局合理、功能明确、结构完善的城镇体系。 城市区呈“一城多心”空间布局形态。 “一城”指主城区,是西安城市发展的主中心,集商贸、文化、科教、旅游、居住等功能为一 体; “多心”指4个组团(六村堡、常宁、新筑、洪庆)、3个新城(临潼、阎良、泾渭)、4个中心 城镇(户县、高陵、周至、蓝田),是城市发展的副中心,承担主城区向外疏解的部分人口和功能。 同时,重点发展50个职能特色突出的建制镇及街办,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产业 化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