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皆以人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画皆以人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画皆以人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一:画皆以人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篇二:画皆以人重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译文] 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评论(1)给力477不给力74 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 ...原文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译文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注释直:通“值”,值钱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章、京、卞:章指章敦,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的大臣,擅长书法。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宝:珍惜。(当成宝贝一样)作者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偏于对艺术技巧和意境的追求,是他的创作理论的具体体现。王士禛有词集《衍波词》,以小令为佳,但其成就逊于诗。著作有《带经堂集》,诗选有《渔洋精华录》,诗话有《渔洋诗话》,笔记有《池北偶谈》、《古夫于亭杂录》、《香祖笔记》等。其理论著作有《律诗定体》,他对古代诗歌声调韵律作了初步的归纳总结,对后世实有“抛砖引玉”之功绩。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上上两的黄金(一字兼金的意思不明,猜的);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诗与文章之类都是这个道理。我曾经说过诗文书画都是因为人的品德才变得贵重起来,苏轼、黄庭坚的墨迹流传到今天,一个字就值得平常金子

几倍的好金子,章敦、蔡京、蔡卞之流的字难道写得不好吗?但是后世的人都把他们的字当成粪土一样,一钱不值。欧阳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人的字都是写得很好的,但只有那些廉洁贤能的人的字才能够流传久远,就算颜鲁公(颜真卿)的字写得不好,后世的人见了也会把他的字当成宝贝一样,并不单单是因为他的字的本身的好坏。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②③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一钱不直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宝:20.翻译下面句子。(4 分) (1)后人粪土视之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2 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 分)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 分) (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2 分)18.b (2 分。a、c、d 中的“然”,……的样子,b 然,这样)19. (1)直,同“值”。 (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2 分。每词 1 分)20. (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

(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 分。每句 2 分,意思对即可)21.d (2 分。作者假设即使颜真卿书法不好。因为他的品德好,也会受到后人的重视。说明品德对于书法的重要)2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①;章、京、卞②④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③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注释:①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②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③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阅读训练l、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 b. 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相许 d.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①一钱不直:_②后世见者必宝之:_ 3、翻译下面句子。①后人粪土视之译文:②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译文: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5.填空。①“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真题汇编(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文言文阅读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廷臣自杨最、杨爵得罪后,无敢言时政者。四十五年二月,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 ”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节选自《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举大计亦死 B. 远嫌而避怨/ 远望若有光 C. 顾左右曰/ 顾野有麦场 D. 此人素有痴名/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帝得疏,大怒,抵之地 A. 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B. 趣执之,无使得遁 C. 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 D. 少顷 复取读之 (3)下列对(甲)(乙)两段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甲)文海瑞治水必躬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实情,才能得到百姓的支持。 B. (乙)文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廉,洁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C. (乙)文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修斋醮,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对左右下了命令,最终把他逮了起来。 D. (甲)文海瑞是一个躬亲治水、不畏艰辛、为民着想、清正廉洁、以身作则、严律下属的人。 (4)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② 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 【答案】(1)C (2)D (3)D (4)① 不观察、测量就不能知道它的真实情况,不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它的情况。)② 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孩子诀别,在朝廷待罪。 【解析】【分析】(1)C都是:回头看。A成功/发动。B远离/在远处。D向来/白色。 (2)A 助词,的。B代词,他。C助词的。D与例句均指代奏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为:作为 D、及其稍长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 (3)宁信度()()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名言警句——辞典

6 国家 (1)治国 6.021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6.023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 6.024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6.025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6.027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6.171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6.17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6.182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6.211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6.244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7 人民 (1)民本 7.00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7.006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7.010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7.016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7.029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2)民心 7.041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安土重zhòng迁:安居于本土,不愿轻易迁动。卒cù:同“猝”,突然。顺:顺其意。逆:背其意。○《三国志·魏书·袁涣传》 7.042 可怀以德,难屈以力

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附答案)

2018年文言文对比阅读模拟练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题。(15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 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 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囊,形容枯槁,面目 黧黑,状有愧 色。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 “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 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 ①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 ”期年揣摩成 ,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 ②掌而谈。 赵王大说,封为武安君,受相印。 (节选自《苏秦以连横说秦》) 【注释】①简:选择。②抵(zh i )掌而谈:指谈得很融洽。抵掌,击掌。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8.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期年揣摩成,乃说赵王于华屋之下。 9. 甲乙两文告诉人们一个共同的道理是什么?请结合原文分析说明。 (4分) 6. ( 4分)(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破(4)离开 7. ( 3 分)B 8. ( 4分)(1)这样以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2) —年的工夫,钻研 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 9. ( 4分)甲乙两文都告诉我们艰难困苦的环境能造就人才(生于忧患)的道理。甲文举历史上六位在逆境中成才的名人事 例,证明了“生于忧 患”观点。乙文从苏秦说秦失败后发愤苦读最终成为赵国宰相的故事之中可以得出相同的观点。 附乙文译文: (苏秦)游说秦王,上书进言十次,他游说的内容(指连横策略)得不到实行。黑貂皮衣破了 ,百斤黄金用光了。资用匮乏,离 开秦国回 家。他挑着书囊,体态憔悴,面容黄黑,面有惭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从织布机上下来迎接他,嫂子不给他 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叹气道: “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子,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些都是我的过错 啊! ”于是他在夜间打开书籍(攻读),摆开十几个书箱,找到姜太公的兵书《阴符》的谋略,伏案诵读,选来熟习,探求 它的真谛。读书困倦想睡,就拿起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脚上。他说: “哪里有游说君王不能让他们拿出金玉锦绣,取 得卿相尊位的呢? ”一年的工夫,钻研成功,于是在华丽的殿堂中拜见游说赵王。亲密交谈。赵王非常高兴,封他为武安 君,授给相印。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 7— 11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 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 职份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诸葛亮围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应亮。帝遣真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安定民杨条 等略吏民保月支城,真 进军围之。条谓其众曰: “大将军自来,吾原早降耳。”遂自缚出。三郡皆平。真以亮惩于祁山,后 出必从陈仓,乃使将军郝昭、王生守陈仓,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围陈仓,已有备而不能克。增邑,并前二千九百户。四 (1)人恒过 过: _______________ (3)黑貂之裘敝 敝: _____________ (2)衡于虑衡: _______________ (4)去秦而归 去: _____________ 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3 分) A.舜发于畎亩之中 不求闻达于诸侯B. 说秦王书十上而 说不行 C.必先苦其心志 引锥自刺其股 D. 得太公《阴符》之谋 去秦而归 咨臣以当世之事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翻译句子。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 ②先子度其足: ③而置之其坐: 3.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文中的之字解释。 ①而置之其坐( ) ②至之市( ) ③而忘操之( ) ④反归取之( ) ⑤何不试之以足( ) (二)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 恬若不知。 1.解释加点字 ①窃入学舍窃:( )②辄默记辄 ( )③儿痴如此痴( ) ④恬若不见恬⑤父怒挞之挞( ) ⑥曷不听其所为曷( ) 2.翻译句子 ①王冕者,诸暨人( )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 3.王冕能成为画家的原因?(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1.解释加点字 ①席而啖菱啖( ) ②欲以去热也去( ) 2.翻译句字。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 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1.解释加点字。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 )是吾剑之所从坠是( ) 2.翻译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从表达方式上看,选问中前两句的是( ),最后一句是( )。 5.文中刻画楚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突出了他什么特点?( ) 6.这寓言叫什么?他说明了什么道理?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名人名言(治国)

1、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2、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 ----《荀子大略》 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 ----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5、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上犯禁,陵上犯禁则难治也。----《管子治国》 6、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 ----宋《李觏集富国策》 7、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贤君》 8、廉者必使民俭以丰财,才者必使民勤以厚利。举廉举才,必以丰财厚利为征。----清唐甄《潜书考功》 9、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含今,未之尝闻。 ----汉贾谊《新书无蓄》 10、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毛泽东选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1、下者尽力而无耗弊,上者量民而用有节,则民与国庶几乎俱富矣。----宋欧阳修《原弊》 12、不务先富民,而唯言益国,岂有民贫于下,而富国于上邪?----《南齐书武十七王传》 13、少数人有钱是假富,要多数人有钱才是真富。---《孙中山全集在广东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庆纪念会的演说》 14、天下之所恃以为安者,财也,兵也。----《明史》卷二一0《桑乔列传》 15、礼义生于富足,盗窃起于贫穷。----汉王符《潜夫论爱日》 16、圣人非不好利也,利在于利万人;非不好富也,富在于富天下。----唐白居易《策林不夺人利》 17、先饮食而后教诲;谓治人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8、社会主义是要富的,不是要穷的,是整理生产的,不是破坏生产的。----李大钊《社会主义释疑》 19、我们不要资本主义,但是我们也不要贫穷的社会主义。----邓小平《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20、养民以论功,足食心养民。----清唐甄《潜书考功》 21、益食而民不饥,益富而国家实。----《隋巢子》 22、积贮者,天下之大命。----《汉书食货志》 23、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 ----三国蜀诸葛亮《诸葛武候集便宜十六策治人》 24、虽官有百职,职有百务,要归于养民。上非是不以行赏,下非是不以效治。----清唐甄《潜书考功》 25、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唐吴兢《贞观致要》 26、帝王之道,莫尚乎安民。安民之术,在于丰财。----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 27、民以食为天----《汉书郦食其列传》 28、富之,既富乃教之也,此治国之本也。----汉刘向《说苑建本》 29、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30、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31、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32、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33、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34、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宽:为政宽大。信:建立威信。任:信服。)——宋?苏辙《新论下》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文言文经典试题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文言文经典试题阅读练习及参考答 案 阅读下面两则古诗文,完成下面试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吴王欲伐楚,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①有少孺子②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③,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⑤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注】①舍人:门客:指封建官僚贵族家里养的帮闲或帮忙的人。 ②小孺子:年轻人。③三旦:三天。④委身曲附:变着身子紧贴着树

枝。⑤务:一心,一定。 1、请从两篇短文中各找出(归纳)一个成语。 2、与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中加点字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皆以美于徐公 B、奉命于危难之间 C、管夷吾举于士 D、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年: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译: (2)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译: 5、请比较两篇短文的相同点。 (1)从进谏方式看,邹忌与少孺子: (2)从进谏结果看,威王与吴王: 参考答案 1、门庭若市或从谏如流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B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语文)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季布 司马迁 孝惠时,(季布)为中郎将。单于尝为书嫚①吕后,不逊,吕后大怒,召诸将议之。上将军樊哙曰:“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诸将皆阿吕后意,曰“然”。季布曰:“樊哙可斩也!夫高帝将兵四十余万众,困于平城,今哙奈何以十万众横行匈奴中,面欺!且秦以事於胡,陈胜等起。于今创痍未瘳②”,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是时殿上皆恐,太后罢朝,遂不复议击匈奴事。 季布为河东守,孝文时,人有言其贤者,孝文召,欲以为御史大夫。复有言其勇,使酒难近③。至,留邸一月,见罢④。季布因进曰:“臣无功窃宠,待罪河东。陛下无故召臣,此人必有以臣欺陛下者。今臣至,无所受事,罢去,此人必有以毁臣者。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臣恐天下有识闻之有以窥陛下也。”上默然惭,良久曰:“河东吾股肱⑤郡,故特召君耳。” (节选自《史记·季布乐布列传》)【注】①嫚:侮辱。②瘳(chōu):(伤、病)痊愈。③使酒将近:意思是,爱喝酒使性子,令人难以亲近。④见罢:意思是,文帝见过就不理他了。⑤股肽:这里是“重要”的意思。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尝为书熳吕后 B. 欲/以为御史大夫 C. 上默/然惭 D. 故/特召君耳 (2)解释文中划线的词。 ①是________ ②贤________ ③恐________ (3)翻译文中画线词句。 ①哙又面谀,欲摇动天下。 ②夫陛下以一人之誉而召臣,一人之毁而去臣。 (4)概括选文所写的两件事,并说说季布的性格特点。 【答案】(1)C (2)这;才能;担心,害怕 (3)①(而)樊哙又当面阿谀逢迎,想要使天下动荡不安。②陛下因为一个人的赞誉就召见我,又因为一个人的毁谤而让我离开。 (4)①匈奴单于写信侮辱吕后,吕后大恼,面对着樊哙的“勇猛”想要横扫匈奴,吕后欣慰至极,可是季布却义正言辞摆事实讲道理,勇敢指出樊哙的弊病。②季布担任河东郡守时,受人推荐面见汉文帝,后因流言,不被重用。季布因此向汉文帝进言,指出皇帝偏听偏信,缺乏公正判断力,会影响世人对皇帝的评判,皇帝惭愧解释。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季布是一个不阿谀逢迎、不随声附合,不畏权贵亦能直言进谏的人。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申论引用名言警句汇总与引用实例 (1)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 ○《意林》引《物理论》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2)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 ○《左传?襄公十一年》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wéi: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 ○《管子?版法》 (3)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为wéi: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4)民心 民安土重迁,不可卒变,易以顺行,难以逆动

2016部编新教材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练习 (一)〖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真的)然。 1.解释下列加点词。 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讲论(讨论)差.可拟.(大体)(相比) 因(趁,乘)竞走 ..取之(争相)(跑) 2.翻译下列句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它比作柳絮随风飘舞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看见路旁李树结了很多李子压得树枝都弯折了 3.甲文中的谢太傅给你何种印象?同样是少有才名,谢道韫与王戎有何区别?谢太傅:温和敦厚开明民主,注重后辈的教育,有方法,诗礼传家。 谢道韫:诗礼传家,书香门第之才女,聪颖优雅而有创意。王戎:聪颖,善于思考,逻辑推断能力强,有主见。 (二)〖甲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文〗诸葛恪字元逊,诸葛亮的兄瑾之长子也。恪父瑾面长似驴。翌日(第二天),孙权大会群臣,使人牵一驴入,长检其面,题曰:诸葛子瑜。恪跪曰:“乞请笔益两字。”因听与笔。恪续其下曰:“之驴。”举座欢笑。权乃以驴赐恪。 1.解释下列加点词: 期.日中(约定)太丘舍去 ..(舍弃)(离开)去后乃.至(才) 尊君在不.(通“否”)使.人牵一驴入(派,让)举.座欢笑(全,整个) 2.翻译下列句子: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与人相约一道出行,却扔下别人自己先走了。

文言文试题及答案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共计22分)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tóng)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仝与希古接坐。仝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仝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仝。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仝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仝。仝大怒,及诏至,州官劝仝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仝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御史缄.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遣:派遣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乃.自诣韶州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分)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⑥靖阴使人讽仝,令避去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doc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共11题) 1.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④或答人简札 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 文 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答案】答案: 【译文】 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 1.①书法②写字③临摹④有时 2.稍微不称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厌倦。 3.本段文字赞扬了文明学习书法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2.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 下 ③就明而读④如是者十四 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译文 :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其如土石何 A B 如是者十四年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难度:中等知识点:人物传记类 3.程门立雪《宋史》 【原文】 杨时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阅读训练】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 觉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 【答案】【译文】 杨时到洛阳求见程颐。杨时大概当时有四十岁了。一天拜见程颐的时候,程颐偶尔坐着打瞌睡。杨时与游酢站在门外等着没有离开。等到程颐醒后,门外积雪已经一尺多厚了。 1.离开睡醒 2.杨时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学习。

名言警句—之古文篇

国家 ()治国 天下犹人之体,腹心充实,四支虽病,终无大患 ○《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构大厦者先择匠而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而后定民 构:架屋。简:通“柬”,选择。佐:辅助的人。○《意林》引《物理论》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 ○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房玄龄语 正其本者万事理,劳于永者逸于使 劳于永:为长远利益而操劳。逸:安心。使:经常忙碌。○唐·张九龄《对嗣鲁王道坚所举道侔伊吕科·第一道》 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 ○宋·苏轼《司马温公行状》:“公上疏言,~。其言切至。” ()安危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居安:处于安全的境况。备:事先有准备。○《左传·襄公十一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为é:做,防止。未有:没有发生之时。未乱:尚未发生动乱。 ○《老子》六十四章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 ○《管子·正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浚:开浚,疏通。○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魏徽上疏 召远在修近,闭祸在除怨 召远:招徕远方的人。修:整治。近:指国内。闭:堵塞。○《管子·版法》 人民 ()民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惟:惟独,只有。邦:国。本:根本。○《尚书·五子之歌》 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夫:发语词,无实义。别而听之:分别听信个人之辞。合而听之:全面听取。圣:无所不通。○《管子·君臣上》 为国者以富民为本,以正学为基 为é:治理。正:使正当。○汉·王符《潜夫论·务本》 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 ○《三国志·吴书·骆统传》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兴行在民趋于正 兴行:重德行。○明·王廷相《慎言·御民篇》 ()民心

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古诗杜畿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杜畿传》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少孤,继母苦之,以孝闻。举孝廉,除汉中府丞。荀彧进之太祖,太祖以畿为司空司直。追拜畿为河东太守。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乡邑父老自相责怒曰:“有君如此,奈何不从其教?”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官,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注释】 畿:读作ī。 以:凭借。 独:任命。 顾:文言连词,但。 苦:苛刻。 进:推荐,举荐。 诣:到…去。

化:教化。 是时:当时。 举:推荐。 【翻译】 杜畿,字伯侯,是京兆杜陵人。幼年丧父,继母对他很苛刻,但他对待继母却很孝顺。被推举为孝廉,调任汉中府丞,荀彧将他推荐给太祖,他被太祖任命为河东太守。当时全国的郡县都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只有河东最先安定,耗损的财力最少。杜畿治理地方,崇尚宽厚仁惠,管理老百姓顺其自然。老百姓曾有打官司的,有的人把这事告诉杜畿,杜畿亲自见他们,给他们讲大道理,叫他们回去仔细想想,若还有想不通的,就叫他们再到府上来(再给他们讲)Org/b/19908。父老乡亲自然责斥他们说:“有这样好的官员,(我们)怎能不听从他的教诲呢?”从此以后很少有来打官司的。在他管辖的属县,所有的孝子、贞妇、顺孙,都免去他们的赋税徭役,随时慰问鼓励他们。逐渐地督促老百姓畜养牛、马,甚至养鸡鸭狗猪等,都有规定。百姓勤于农作,家家都比较富裕。杜畿于是说:“老百姓富起来了,不可不 教了。”于是在冬天整治军队讲授武功,又开设学堂,杜畿亲自讲学,郡中形成了良好的民风。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二十篇古诗文比较阅读题集锦与答案

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酬乐天咏老见示刘禹锡 人谁不顾老,老区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概写诗人谪守巴蜀、受尽劫难的经历。 B、《酬乐天咏老见示》一二句写“顾老”是人之常情,谁都会顾及衰老,老了就没有人怜惜。 C:《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借沉舟、病树比喻自己的现状,虽有惆怅之感,却暗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酬乐天咏老见示》借桑榆比喻自己年岁已高,霞满天却暗含希望。 D: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在阅尽人世沧桑之后消极、失望、与世无争,想要安度晚年的愿望。 二、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媞啊漄霜雪霁寒霄。 五更鼓角悲声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注释:阴阳:指日月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跃马:指公孙述。卧龙:指诸葛亮。公孙述在西汉末曾乘乱据蜀,自称白帝。这里用晋左思《蜀都赋》“公孙跃马而称帝”,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这句是贤愚同尽之意。 对这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春望>颔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和思念亲人的深沉感情. B:《阁夜》颈联用野哭千家写出兵戈未息,战祸相残,痛苦不堪的情景。 C《春望》描写了京城破败萧条的景象,《阁夜》全诗写冬夜凄凉寒怆的景色。两首诗揭露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痛苦,抒发忧国思乡、念家悲己之情。 D、这两首诗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三、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 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 2.术未尽也( ) 3.先则恐逮于臣( ) 4.夫诱道争远( ) 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 精练 一,解释加点的词 1.春往而冬反( ) 2.迷惑失道( ) 3.遂得水( )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原文 3.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