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

2020届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二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40.(1)特征:政府在医疗救助中起到了主导作用(由民间开始而后政府加以支援、接办或扩充)。

(2分)
举措:①设置“病坊”为病患者提供救助与医疗;(2分)②整理医学知识并向民众普及;(2分)③官办惠民药局。

(2分)
原因:①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2分)②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2分)③古代医药学的发展。

(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
4分)
(2)观点:西医救国论。

(2分)历史背景:①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2分)②西医的传人及疗效显著;(2分)③维新派已经透过西医等先进科技,看到了西学在制度层面上的优势。

(2分)
(3)认识:①中医是重要的文明成果;(2分)②注重中西医结合;(2分)③用现代技术手段,复兴中医。

(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5分)
41.【参考答案】
1。

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一诊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一诊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高考历史一诊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在西周时期执行教育任务的有“师”“儒”两种官吏。

春秋战国时期,“师”“儒”从官府教育领域中分高出来,流入民间,为自身及家计,不得不从社会上各种独立的职业,有的继续从事教育。

这一变化()A. 实现了教育理念的与时俱进B. 弱化了中央集权对思想文化的影响C. 有利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D. 使儒家伦理成为了社会核心价值观2.以下三幅汉代画像砖的主题分别是“弋射收获”“舂米”“庖厨”。

这些画像砖()A. 形象反映了汉代的经济生活B. 体现了建筑材料艺术化趋势C. 作为艺术品夸大了历史事实D. 表明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3.项目变化选拔权力变“恩归有司”为“恩由文上”考试原则更加注重“公开、平等、择优”考试形式逐渐发展为“取士与育才统一”贵族政治淡出历史舞合皇权专制得到一定加强C. 官僚政治体系趋完善D. 权力制衡体制开始形成4.明末,一些文人对代代相传的话本编辑、加工,并模拟话本进行小说写作,又通过书商的大量刊印、发行,使白话小说在当时社会流传甚广。

明末白话小说广为流传反映出()A. 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B. 印刷技术不断革新C. 封建社会逐渐由盛转衰D. 商品经济发展迅速5.中国近代最早的机器轧花厂由宁波湾头下江村一个手工轧棉花的工场改建而成,1887年开始使用日本造的蒸汽发动机和锅炉,札花间安装了台日本产的新式大踏板轧花机。

宁波一地,如此转化的工厂很多。

这说明当时()A. 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基础B. 外国资本控制了民族工业C. 近代机器工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了社会的共识D. 宁波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6.1909年9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全线通车,为表彰詹天佑的杰出贡献。

清宣统皇帝赐詹天佑为“工科进士“称号。

这体现了()A. 传统的科举取士制度加入了近代化的元素B. 京张铁路是皇权专制的产物C. 西方近代科教理念与中国传统思想的结合D. 詹天佑保守落后的政治思想7.如图为1929-1932牛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云南省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摸)试卷

云南省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摸)试卷

云南省高三历史第一次联考(一摸)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一下·甘肃月考) 某学者在研究九一八事变中所谓的“不抵抗命令”时查阅到两则重要史料(下图),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看()A . 证明蒋介石与不抵抗命令无关B . 证明张学良下达了不抵抗命令C . 当时并不存在所谓不抵抗命令D . 材料类型单一尚未形成证据链2. (2分)汉兴之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 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 . 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 . 道学理论的发展完善D . 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3. (2分)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

下列人物组合与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甲:“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

乙:“工、商皆民生之本”“天下为主,君为客”。

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丁:“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则焉耳矣”。

A . 朱熹、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B . 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C . 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D . 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4. (2分)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

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 . 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B .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C . 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D . 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5. (2分)日本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有()① 鸦片战争② 甲午战争③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 20世纪三十年代开始的全面侵华战争A . ①②③B . ②③④C . ①③④D . ①②③④6. (2分) (2017高一上·淄川月考)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2020届云南省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020届云南省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考试时间:4月17日9:00—11:30】2020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24.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刻写甲骨文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

这反映出A.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C.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D.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25.汉武帝元光五年,汉朝疆域内共有侯国92个,王子侯国仅有5个。

至汉武帝太初元年,王子侯国有76个,侯国数量达到118个,其中仅有8个侯国是元光年间留下来的。

这一变化表明汉武帝旨在A.推行削藩政策抑制侯国B.加强侯国势力抵御外患C.制衡侯国扩大刺史权力D.削弱侯国防止威胁中央26.两宋时期新建的书院分布情况表(单位:所)上表可见,北宋南宋相比较A.经济实力旗鼓相当B.文化发展各有特色C.教育制度差异明显D.书院性质根本改变27.明末,《沈氏农书》记载了浙江嘉湖地区农民每月的事情安排。

例如,打铁扒、锄头、桑剪,买蓑衣、箬帽、牛壅、粪、羊草、小鸭、茧黄,雇匠做车扉、鹤膝、修蚕具等事项。

材料反映了该地A.商品经济已经高度发达B.农业生产仍具自给自足性质C.地区分工协作日趋明显D.农业与手工业呈现均衡发展28.右下图是1908年,广州《时事画报》第5期封面漫画“醒狮”,该漫画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政治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B.处于被列强瓜分危险境地C.酝酿着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中体西用思想已广泛传播29.1938年3月中国国民党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规定此后的经济方针是“应实行计划经济,奖励海外人民投资,扩大战时生产”。

确定上述经济方针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B.斯大林模式取得巨大成功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30.1950年2月的中国与苏联缔约谈判中,周恩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坚持的立场让苏联代表“感到很惊讶”,甚至质问他中苏“还算什么同盟者昵?”周恩来的坚持,表明新中国A.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B.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D.建立了联合反霸统一战线31.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

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云南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按西周宗法制规定,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 . ①②③④B . ①②③C . ②③④D . ②③2. (2分) (2020高一下·深圳月考) 下图是汉初实行的一项政治制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有利于巩固汉朝大一统的政治局面B . 行政制度的多元化有利于加强皇权C . 宗法制在一定程度上仍有重大价值D . 该制度的实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3. (2分)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

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

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

由此可见唐后期()A . 市的建置制度已有所调整B . 县不满三千户绝不许设市C . 市的交易不再受官府监管D . 只有州县所在地才许设市4.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美国学者克拉克说:“以科举考试为核心的中国文官行政政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对世界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于()B . 魏晋南北朝C . 隋朝D . 唐朝5. (2分) (2017高三上·黄陵开学考) 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材料所说的这一制度创立于()A . 汉朝B . 隋朝C . 唐朝D . 宋朝6. (2分)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这种失望反映在文学艺术领域,兴起了()A . 浪漫主义文学B . 现实主义文学C . 现代主义文学D . 古典主义文学7. (2分) (2017高二下·淮北期中) 关于核定地价,孙中山明确提出两个条件:第一,按价征税,税率为百分之一;第二,当国家需要土地时,可随时按地契之价收买地主的土地。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word含解析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文综历史考试试题 word含解析

云南民族中学2020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六)文科综合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下表整理自《考工记》中对西周城邑的记述,这表明西周A.合理的城市规划B.建筑突出礼制观念C.合理的分封制度D.城邑建筑的政治意义25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

这种做法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旨在防范监察官员渎职C.体现了皇权下移的开明统治D.有利于监察效果的提升26.汉朝桑弘羊说:“家人有宝器,尚函匣而藏之,况人主之山海平?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

……今放民于权利,罢盐铁以资暴强,遂其贪心,众邪群聚,私门成党,则强御日以不制,而并兼之徒奸形成电。

”由此可见,材料主张A.强调官营手工业的重要地位B.继续实施“重农抑商”政策C.控制工商业,反对豪民并兼D.国家对暴民要进行经济制裁27.“明末以后,孕育着一种自我批判、白我否定的理性自觉之潮流,滋生着追求个性自由与解放、争取个人幸福与利益的启蒙意识,涌动着摆脱封建礼教束缚,追求真理的精神动力,从而显露出可贵的人文启蒙思想的微熹。

”材料中的“潮流”A.是儒学顺应时代的新发展B.否定儒学构建的理论框架C.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的思想D.“工商皆本”发展的需要28.在1935年的中国本位文化大论战中,有学者主张要发掘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与西方文化划清界限;也有学者主张全盘西化。

但与五四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热潮相比,知识界和舆论界更同情和理解以传统文化为本位文化的说法。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A.马克思主义得到了系统广泛传播B.强调以思想启蒙推动社会的进步C.民族矛盾上升和救亡愿望的迫切D.要拥抱儒家文化和回归传统道德29. 1910年9月,资政院正式成立。

职权是议定国家出入预算、决算、税法、公债、制定法规、弹劾大臣等。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

云南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48分)1. (4分)(2019·湖北模拟) 《晋书》“秦变周官,汉遵嬴旧,或随时适用,或因务迁革,霸王之典,义在于斯,既获厥安,所谓得其时制者也。

”材料意在强调()A . 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成就霸业B . 汉代在政治制度建设方面未取得重大突破C .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奠基时期D . 政治制度建设应该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完善2. (4分)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春秋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声音,各家各派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表现,能否成为显学,取决于自家学说的博大精深以及对时势的准确把握。

下列周秦诸子的言论中最能够准确把握时势的是()A .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B . “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C .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 .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 (4分) (2017高一上·腾冲期中) 在谈及“相”的演变时,有学者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被削弱”,这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群相’,的制度表现之一是()A . 三公九卿B . 三省六部C . 内阁D . 军机处4. (4分)(2019·巴中模拟) “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关于草市描述的很多,下列关于草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 出现于南北朝时期B . 草市在唐代逐渐演变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C . 宋代草市已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D . 明清时期草市已被地方工商业市镇取代5. (4分) (2020高二下·沧县月考)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答案

绝密★启用前
云南民族大学附属中学
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第一次高考仿真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40.(25分)
(1)相同: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关注灾后救济。

(4分)
不同:明朝官方与民间救济相结合;缺乏科学措施,依靠封建迷
信。

(3分)
英国科学防疫,措施详细;关注公共卫生;坚定人的作用。

(5分)
(2)特点:卫生防疫体系起步较晚;防治结合;重城市轻乡村;形成
中央到地方的防疫体系;利用西方相关成果;(任答三点
得6分)
意义:有利于防疫治疫,医疗技术进步;提高民众卫生意识;促进
城市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任答四点得7分)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大附中 2017 级高考仿真模拟卷一文科综合一.选择题24.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 年的长江流域文明。

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

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约同的时间。

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25.西汉刘向作《列女传》,其立传的标准相对宽泛,贞顺节义和仁智才华并存,且后者占据大部分篇幅;东汉武梁祠列女画像以刘向《列女传》为文本,立传的标准则强调贞顺节义,其他因素则退居其次。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儒家伦理影响的扩大 B.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C.东汉教育水平的下降D.妇德的标准日益宽松26.在宋代,客户是指无常产者,绝大多数是佃户。

据统计,北宋初年客户约占总人口的 40%,此后逐年下降,到宋神宗熙宁年间下降到30.4%,这表明A.田户成为耕作的主力B.地主对农民剥削有所减轻C.土地所有权更迭频繁D.自耕农经济得到一定发展27.巡抚在明初为中央派出协调地方工作的官员,为临时官职,其职责为“抚循地方、考察属吏、提督军务”。

洪熙宣德时,临时差官开始过度为常驻地方的巡抚官,君主势必再派“近官’‘对其制衡。

由此可知,明代A.巡抚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B.君主专制集权的不断强化C.政府试图不断完善监察体系 D. 行省制度已无法继续推行28.魏源所作的《海国图志》中有根据“香港英夷公司所呈大宪图”绘制的世界和各国地图共78 幅。

这些地图的排列顺序先是地球正面和背面两幅总图,以标明各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然后是各洲总图,再是各国分图。

这反映出魏源A.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B.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C.初步具有了近代世界意识D.抛弃了“华夷有别"观念29.下表为1840—1910 年中国土纱和机制棉纱消长情况表(单位:万担)。

这说明当时中国A .社会经济结构渐趋合理B .日益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影响C .机器工业取代了手工业D .国人普遍青睐于西方的机制棉纱30.《中国近代通史》称:“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中日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

这 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

”由此可见 A .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引领抗战胜利的旗帜 D .中国共产党是代表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政党31.图 6 为 1953 年农事年画《试验新农具》。

画面描绘了一群农民在地头学习使用新式农具的场景。

该作品意在图 6A .再现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创作风格B .体现“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C .倡导响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风尚D .赞颂农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32.在古代雅典,遴选出的官员在上任之前要由“500 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包括“500 人议事会”成员)在卸任之时,还要经过述职检查,这时如有公民就其任职行为 提出指控,陪审法庭会依法进行审理。

这反映了雅典 A .以陪审法庭为政治的核心 B .实现了对公共权力的监督 C .注重维护官员的合法权益D .通过分权制衡来防止专制33.伏尔泰的《风俗论》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本世界史”。

书中首先瞩目东方,肯定“东方给了西方一切”。

学者认为,这是“第一次欧洲的标准由非基督文明的业绩来度量”,“欧洲必须学会从外部来审视自身”。

可见,《风俗论》的创作A.改变了欧洲原有的世界观B.反映了基督教文明的衰落 C.加快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D.体现了理性主义的历史观34.1932 年底,苏联开始实行身份证制度。

身份证只发给城市居民以及市镇、中心区、新建筑工地、国营农场等地的工人,农村的居民(集体农庄庄员)则拿不到身份证,而没有身份证连一张火车票都买不到,农民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

该制度反映了苏联A.工业化暴露出一些问题B.城市化出现了严重危机 C.试图建立城乡二元体制D.探索国家治理的新途径35.部分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情况一览表A.苏联体育优势长期领先世界B.世界各国人民逐渐走向团结一致 C.政治对体育的干涉越发明显D.世界局势缓和冷战阴影逐渐褪去二.非选择题40.(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末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 年),1641 年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大批死亡。

期间明政府出资千两白银命太医院治疗瘟疫,“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

“自春二月迄今京师大疫,死亡日以万计,又出二万金下巡城御史收殡”。

鼠疫随着李自成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帝下“罪己诏”;地方士绅募粮药,“身至被灾之家,计口授食”;民众祈神、驱鬼、祭祀仍无法抑制疫情,形势惨重。

16、17 世纪伦敦鼠疫盛行。

1518 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病患家庭主动隔离,1603 年,强制隔离制度经议会认可成为防控疫情的主要手段之一。

期间,政府颁布法令,要求瘟疫期间及时清理街道污物、禁止牲畜游荡、取缔城内屠宰场。

将掩埋死者、清理垃级、物件消毒等作为地方防疫对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1572 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向全国征收“普通税”来救助因瘟疫、灾荒造成的流民。

坚信“疾病的康复是把握在人的手中的”这一信念也促使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摘编自陈凯鹏《十六、十七世纪中英两国防疫对策比较》等材料二19 世纪以后,中国的近代卫生防疫体系开始建立。

1919 年中央防疫处正式成立,其宗旨是“求卫生之术而谋防治疫病之道也”。

为开展日常防疫、预防时疫流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下令各省设立卫生处,市县设立卫生局,先后公布《污物扫除条例》、《取缔灵枢暂行章程》、《饮食品制造场所卫生管理规则》、《工厂安全及卫生检查细则》等法令。

1932 年霍乱大流行期间,防疫组织在“一些大城市及港口建立”,实施预防注射,查询隔离染疫病人。

民国后期,专门的传染病救治院(室)逐渐增多,除政府自己创办外,还鼓励外国教会创办医院。

1932 年南京成立了夏季流行病预防联合会,开设了有40 张病床的隔离医院,北平、广州、上海等城市也建立起类似的医疗机构。

——摘编自谭晓燕《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明朝和伦敦防治鼠疫的异同。

(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防疫政策的特点,分析说明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意义。

(13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材料近代中国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示意图——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设计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思想演变历程的认识。

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

(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4.【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材料宋代统治者通过科举取士制、学校选考制、试刑法和铨试制等方式,为政府选拔了众多法律人才,并大多任命为司法官,提高了整个官僚阶层的法律知识水平。

并且对选拔过程中的主试官进行监督,同法官选拔制度相配合,形成了一套完备的法律人才选拔制度。

在“德主刑辅”思想的指导下,法律儒家化使礼成为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礼高于法,知礼即可知国,这对法律人才的选拔起到影响,如在各种选拔制度的考试中,经常出现法律和经义轮流成为主要考试内容和合格与否的标准。

宋代选拔法律人才制度的实施,极大提高知识分子学习法律的热情,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氛围,考上的知识分子则成为司法官,落第的则从事法律职业,成为“讼师”,加上宋代商品经济发达,买卖频繁,这使得宋朝民间诉讼、助讼活动频繁。

——摘编自李冬冬《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的主要特点。

(8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法律人才选拔制度的历史作用。

(7 分)45.【历史——选修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 分)材料早在1816 年,英国最早的和平主义团体伦敦和平协会便已诞生,而和平主义真正大范围地在英国风行则是在一战后。

战争给英国造成的巨大的经济损失以及“一代最有才华和最具创造力的青年”的死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投下沉重的阴影,厌战、反战的情绪在英国乃至欧洲弥漫。

这种朴素的心理诉求,使得和平主义再度被召唤,诸多和平主义者及一系列和平主义组织大量涌现,其支持者也不断增加。

进入30 年代,随着经济危机爆发、德国法西斯化和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群众厌战追求和平的呼声也更加高涨。

战争的阴云正在聚集,英国是否要重整军备,防范侵略?这成为重大的政治问题。

大多数政治家此时都持和平主义立场,他们虽然反对纳粹的黩武政策,却希望用绥靖手段来安抚希特勒,因此,反对重整军备。

鉴于时局的恶化,保守党从1935 年起开始进行有限度的重整军备。

尽管保守党重整军备是半心半意的,其政策核心是绥靖主义,但这些半心半意的的军备措施仍然发挥了作用,在二战初期帮助英国渡过了难关。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前夕英国反战情绪高涨的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绥靖主义的影响。

(9 分)46.【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 分)料徐建寅是中国近代一位爱国的、在许多科技领域中卓有建树的科学家,是传播西方进步文化、翻译和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先驱。

1872 年,他与傅兰雅合作翻译出版的《化学分原》,在中国是最早问世的一本有关实用化学工艺和分析化学的书。

1870 至1880 年十年间,为适应造船、制造机械的需要,先后与傅兰雅等合作翻译出版了《运规约指》(几何学)、《器象显真》(机械制图)、《汽机必以》(蒸汽机制造)以及有关建筑工程、制造机器常用的工具书《艺器记珠)等10 多种。

在欧洲几国考察期间,他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欧游杂录》一书。

”其中介绍了造船、机械、枪炮、火药、熔铁、铸钢、采煤、开矿电器、印刷、水泥等几十个门类和行业。

涉及到设备、工艺、机器安装、船坞建造等方面的就有200项。

此外,还有关于金属加工方面的60多项。

——据王元才《近代科学家徐建寅及其译著)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徐建寅投身近代科学的主要因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徐建寅对中国近代科学的贡献。

(6分)历史参考答案40.(25分)(1)相同:政府采取相应措施;关注灾后救济。

(4分)不同:明朝官方与民间救济相结合;缺乏科学措施,依靠封建迷信。

(3分)英国科学防疫,措施详细;关注公共卫生;坚定人的作用。

(5分)(2)特点:卫生防疫体系起步较晚;防治结合;重城市轻乡村;形成中央到地方的防疫体系;利用西方相关成果;(任答三点得6分)意义:有利于防疫治疫,医疗技术进步;提高民众卫生意识;促进城市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发展;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