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刺绣可研报告doc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

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文化产业开发传承与保护研究王建才【摘要】作为彝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的彝族刺绣,是彝族先民聪明智慧和精湛技艺的结晶,它以图案和符号表现了彝族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历史,是对彝族文化的一种文化表述。
如今色彩艳丽的彝族刺绣不仅越来越被广大民众所喜爱,近年来作为旅游商品出售的彝绣产品也吸引游客的目光,增加了楚雄的旅游收入。
作为楚雄热门景点的彝人古镇,已经发展了“彝家公社”、“彝绣大观园”等四家刺绣专营店,加上市内大大小小的民族服饰刺绣专营店,在楚雄刺绣专营店已经发展到十几家,品种多达上千种,楚雄彝绣产业发展速度,前景广阔。
%As an important vehicle of the Yi culture and the culmination of wisdom and technique of the Yi people,the Yi needle embroidery,with its patterns and symbols,is a cultural presentation of their myths,legends and history. Today,the colorful needlework is attracting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admir-ers,both local and remote,generating revenues for the Yi people. Now several franchised stores of Yi em-broidery products are opened in Yi Ren Gu Zhen,or the Ancient Town of the Yi. These stores,together with many others in downtown Chuxiong,where thousands of embroidery handicrafts are available on the shelves,herald the bright prospects of Chuxiong’s needle embroidery industry.【期刊名称】《楚雄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12【总页数】3页(P101-103)【关键词】楚雄彝族自治州;彝绣;设计【作者】王建才【作者单位】楚雄师范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523.6一、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刺绣产业的发展现状彝族刺绣作为彝族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彝族服饰的灵魂。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具有独特的纹样风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将从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历史传承等方面进行探析。
文化背景是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
彝族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刺绣纹样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人民深信刺绣纹样中蕴含着吉祥和美好的寓意,在纹样设计中常常融入神话故事、自然景观和动物形象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和艺术风格。
自然环境对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楚雄地处于云贵高原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自然环境赋予了楚雄彝族刺绣以独特的创作灵感。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都成为了纹样设计的重要元素,使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呈现出丰富多样、细致精巧的特点。
历史传承也是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
彝族刺绣技艺的传承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通过代代相传的方式传承至今。
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中,经验和技巧得到了积累和发展,刺绣纹样的设计和工艺也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和宗教因素也对纹样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呈现出历史文化的独特特点。
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受到了文化背景、自然环境和历史传承等多个因素的共同影响。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彝族人民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创造力。
这种独特的纹样风格也成为了楚雄彝族刺绣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人们的兴趣和欣赏。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云南楚雄彝族刺绣是一种非常具有特色的手工艺品,它以其独特的纹样和精湛的工艺,受到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而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来探析一下。
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彝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民族传统。
彝族人民喜欢用色彩鲜艳的纹样来装饰自己的服饰和生活用品,这种传统的文化风格也体现在了他们的刺绣纹样中。
彝族刺绣纹样多以民族图腾、神话传说和自然景观为主题,图案多样丰富,线条简洁流畅,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这些都是受到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
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也对于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云南楚雄地处高原山区,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森林茂密,这里的自然环境丰富多样,植被繁荣,动植物资源丰富,因此彝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也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彝族人民对于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热爱和崇拜通过刺绣纹样得以体现,比如他们常常以雄鹰、喜鹊、松鼠等动植物为题材,将其刺绣在服饰和生活用品上,这些纹样风格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的影响。
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也对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彝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的刺绣工艺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现在的彝族刺绣纹样追求精致、精美和高雅,刺绣工艺越来越精湛,纹样风格也更加多样化和时尚化,这些都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密切相关。
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也对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影响。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措施,大力支持彝族刺绣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这些政策和措施极大地鼓舞了彝族绣娘们的刺绣热情,使得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更加丰富多彩,纹样的创新和发展也更加活跃。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有很多,彝族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自然环境和生活习俗、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民族政策和文化保护等方面都对彝族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造型研究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造型研究云南楚雄彝族是中国彝族的一个分支,他们以独特的服饰文化而闻名。
彝族服饰在楚雄地区历史悠久,丰富多样,展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本文将对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进行研究。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以鲜艳多彩、独特奇特而著称。
彝族人民注重色彩的搭配,常常使用红、黄、蓝、绿等明亮的颜色,以表达生活的喜悦和热情。
在服饰的细节上,彝族人民善于运用绣花、刺绣等技巧,装饰服饰,使其更加美观。
彝族男性的传统服饰主要包括白色长袍、黑色外衣、腰带、头巾等。
白色长袍是彝族男性最常穿的服饰,它代表了纯洁和庄重。
黑色外衣则是男性的标志,象征着阳刚之气。
腰带是男性服饰中常见的装饰品,不仅可以固定衣物,还可以显示男性的身份和地位。
头巾则是男性的标志,彝族人民认为戴上头巾可以保护头部,使头发更加整齐。
彝族女性的传统服饰则更加丰富多样。
彝族女性的服饰主要包括上衣、裙子、腰带、头饰等。
上衣通常是绣花的,用丝绸或棉布制作而成,绣花图案十分精美,常常以花鸟、动物为主题。
裙子则是彝族女性的标志,裙子的样式和长度各不相同,有长裙、短裙、褶裙等多种款式。
腰带是女性服饰中不可或缺的装饰品,彝族女性善于用腰带来修饰自己的身材,使自己更加美丽。
头饰则是彝族女性独特的标志,彝族女性常常佩戴花环、发簪等头饰,以增添魅力和美感。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还可以为服装设计师提供灵感和借鉴。
通过对彝族服饰造型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美学原则和设计理念,为现代服装设计注入新的元素和风格。
总之,云南楚雄彝族服饰的造型丰富多样,色彩鲜艳,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通过对彝族服饰造型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彝族文化,同时为现代服装设计提供新的灵感和创意。
云南楚雄彝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

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辉煌的一笔。
结 语综上所述,当代艺术领域中的求异、求奇风气仍未消退,与国人的传统艺术观念有着极大的差距,无论是艺术界与民众之间的疏离,还是人们心中“无厘头”的艺术家形象,皆不符合我国流传至今的本土传统文化。
若站在传统艺术的和谐观角度来说,艺术最少可在哲学、人性及表现形式三个层面达到“谐和”的标准,也可以说,“谐和”本就是艺术的一大属性,因此,深入了解我国传统艺术中的“谐和”观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现代艺术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1] 李福顺.中国美术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2] 王萍.“真”与“美”的内涵叩问及认知质询——济慈“美即真,真即美”中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6(05):49-52.[3] 王耀华,杜亚维.中国传统音乐概论 [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4] 桑桐.半音化的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5] 刘雪枫.西方音乐史话[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9.[6]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7] 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8] 青主.音乐通论[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10.[9] 何乾三.西方哲学家文学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作者简介:彭译萱(1996),女,湖南娄底人,2014—2018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专业,主修声乐,辅修钢琴,师从曹章琼副教授,2019年以音乐学院总分第二的成绩获得研究生免试资格,现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学科教育(音乐)专业研究生,师从崔玲玲教授。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加快,少数民族的传统艺术形式也开始进入人民群众的视野中。
云南楚雄彝族属于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天然的群山环境及独特的人文特征,让楚雄彝族的服饰图案艺术焕发出绚丽的光芒。
彝族刺绣调研报告

彝族刺绣调研报告彝族刺绣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彝族刺绣是中国民族文化中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彝族刺绣的制作工艺、艺术特点以及保护与传承情况,加深对彝族文化的认识并为相关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文献研究、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
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书籍、期刊和网上资料,了解彝族刺绣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2. 实地调查:选择彝族聚居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彝族刺绣的制作过程以及工艺技术。
3. 访谈调查:与当地彝族刺绣制作技师和传承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传承情况、对刺绣的理解以及所面临的困境。
三、调研结果1. 刺绣工艺特点:彝族刺绣采用丝线、棉线等材料,以缠绕、镂空、补缀等技法进行制作,刺绣图案以纹样丰富多样和色彩鲜艳为特点,寓意丰富,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2. 刺绣传承现状:目前,彝族刺绣的传承情况较为不容乐观。
许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刺绣的传统手艺,导致刺绣技艺的传承面临严重困境。
3. 刺绣保护措施:为了保护彝族刺绣这一珍贵遗产,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刺绣传承人的培训和支持力度,鼓励年轻人参与传统手艺的传承。
其次,加强相关刺绣技艺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建立刺绣资料库,提供给有需要的人进行学习和研究。
此外,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刺绣类的培训机构,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刺绣的学习与传承。
四、调研结论彝族刺绣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然而,当前彝族刺绣的传承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加大保护和传承的力度。
政府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刺绣传承人的培训和扶持,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使彝族刺绣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世。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影响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云南楚雄彝族刺绣是一种传统手工艺品,其汇聚了彝族文化的精华与传承。
彝族是云南省的一个族群,其分布范围广泛,而楚雄彝族是彝族的一个分支,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的差异都会对其刺绣纹样的风格产生影响。
以下是影响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因素探析。
一、地理环境与气候楚雄彝族刺绣主要产生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师宗县、马关县和永仁县等地。
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这也影响了彝族刺绣的纹样风格。
比如师宗县地势平坦,通风较好,细密的纹路比较适合生长,因此师宗彝族刺绣的纹样比较细密,线条柔和。
而马关县地势较陡峭,气温较低,刺绣线条相对厚重,线条粗犷,构造较为粗放。
永仁县地处滇中山区, 雨量充沛, 织染品的颜色非常艳丽鲜明,纹样多样化,且一般线条流畅但强烈, 构造分明,呈现出雄浑的特点。
二、文化背景与历史遗产楚雄彝族刺绣的纹样设计大多取材于彝族文化,包括寓意吉祥、美好的团体生活、崇拜自然景观的神话传说以及传统的智慧与技能。
同时,彝族历史悠久,拥有底蕴深厚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传承,庆祝祭礼、婚姻仪式、家庭生产和民族特色服饰等都是其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文化元素都被彝族刺绣所融合。
因此,地域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传承也是影响彝族刺绣纹样风格的重要因素。
三、手工制作技艺彝族刺绣不使用机器进行生产,而是完全手工制作。
彝族刺绣的纹样,多通过一针一线的刺绣技法完成制作。
技艺熟练与否是制作精美刺绣作品的决定性因素。
细腻的线条、充分的层次感以及无缝的衔接等因素,是制作精美的彝族刺绣纹样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云南楚雄彝族刺绣纹样风格受到地理环境、文化背景与历史遗产、手工制作技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彝族刺绣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特点也不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与学习。
彝绣调研报告

彝绣调研报告彝绣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彝绣是中国彝族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技艺。
彝绣在彝族文化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是彝族人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彝绣的传承、发展以及当前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彝绣调研。
二、研究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彝绣的传统技艺、传承方式、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通过调研,我们希望为保护和传承彝绣文化提供参考建议。
三、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彝绣的历史和发展过程。
2. 实地调研:前往彝族聚居地,与当地彝绣工艺师和传承人面对面交流,观摩彝绣制作过程。
四、研究内容1. 彝绣的历史和发展:彝绣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彝族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变迁,彝绣的技艺和图案也逐渐发展和演变。
2. 彝绣的传承方式:彝绣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和师徒传承。
这种传统的传承方式受到了教育和市场化的冲击,传承面临困难。
3. 彝绣的发展现状:受到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彝绣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
传统的彝绣制作工艺逐渐落后,市场需求也减少。
4. 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彝绣的传承面临着现代化、城市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失去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许多优秀的彝绣工艺师也面临经济利益的考量。
五、调研结果1. 彝绣的传统技艺仍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传承,但面临着人才缺失和传承空白的问题。
2. 彝绣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旅游业和非遗保护政策的支持,但需要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保护措施。
3. 彝绣产品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需要进行创新和宣传,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六、调研建议1. 加大对彝绣传统技艺的保护力度,培养更多的彝绣工艺师和传承人。
2. 提供更多的彝绣培训班和工作坊,吸引年轻人参与,让彝绣走进校园和社区。
3. 推动彝绣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4. 加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为彝绣传承和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和保障。
七、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彝绣的传承、发展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雄州XX县XXXX制品有限公司刺绣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一四年六月十八日目录一、目录 (1)一、项目名称 (2)二、建设单位概况 (2)三、项目背景 (3)四、少数民族刺绣项目投资环境分析 (4)五、彝族刺绣特点 (4)六、行业发展现状 (5)七、项目建设的社会意义 (6)八、项目发展前景 (7)九、项目建设土地使用面积规划 (8)十、项目投资概算 (8)十一、社会效益分析 (9)十二、项目风险分析与控制 (9)十三、结论 (10)XXXX服饰制品有限公司刺绣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名称XXXX服饰制品刺绣项目二、建设单位概况XXXX民族服饰制品有限公司成立于XXXX年X月。
注册资本XXX万元。
XXXX年X月,成功注册了“XXX”商标,主要经营范围:民族服饰、饰品、居家饰品刺绣工艺品的加工、销售为主,致力发展对周边富余劳动力的集中培训,提高周边群众的收入。
公司主打传统XXX刺绣服装服饰等系列产品。
主要生产服装、包类、车饰、办公产品、工艺品(挂件、刺绣壁画、软裱)等。
XXX刺绣产品多次参加各个级别的展览、比赛,多次获奖【XXX年参加了XXX、XXXX、XXX、XXX等大型活动】。
公司经理XXX是彝绣能手、XXX刺绣传承人。
在XXXX年荣获“XXXXX”一等奖、“XXXXX”三等奖、XXXX年荣获XX县200x ——20XX年年度“巾帼建功标兵”,县州两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同时XXX服饰也被xx县委、政府评选为“旅游商品销售名店3A级店”、20xx年被评为“楚雄州20xx年百佳旅游特色商品”、楚雄州非物质文化项目传承点。
目前,XXX服饰在楚雄州有1个总店(位置)、2个分店(位置)、3个合作项目点(xx、xx、xx),销售遍及全国各地、部分产品已销售到台湾、加拿大、美国及南亚等地。
该公司还通过不同规模和方式的培训班,培养当地贫困的青年妇女学习XXX手工刺绣技能,截止目前,培训期数已经超过十期,培训人数到500多人,通过使妇女掌握彝绣技能,制作和销售彝绣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价值,获得自身的劳动价值。
对于传承XXX刺绣这一文化遗产起到了积极主导的促进作用。
三、项目背景xx县位于云南省楚雄州西北部、县城距省会昆明xx公里,距州府楚雄xx公里、距四川省攀枝花市xx公里、全县国土面积xxxx平方公里。
全县有少数民族人口xxxx人,占全县总人口xxxx人的33.16%,其中彝族xxxx人,傈僳族xxx人,苗族xxx人,回族xxx人,白族xxx人。
少数民族人口占50%以上的民族集聚乡6个,其中民族乡1个(xx乡)。
6个民族集聚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57.9%。
XX历史文化悠久、民族风情浓郁、人文景观独特、是彝族文化的起源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XX彝族同胞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灿烂刺绣文化。
XX彝族刺绣种类繁多,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透过彝族刺绣,我们了解到XX彝族同胞在民间文化发展中保留着许多彝族独特文化传统。
同时也反映了我县不同民族间文化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情形,显示出XX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在美学、宗教、哲学及习俗等方面所形成的历史和传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XX彝族在保留本民族传统刺绣饰品特征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民族的精华,在刺绣饰品的质地、款式、民族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进和创新,形成了当代彝族绚丽多姿的时尚文化。
四、少数民族刺绣项目投资环境分析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就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当今世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传播越来越依托文化产业,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地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云南是少数民族大省,全国有56种民族,云南就有26种,而且云南独有的民族就有14种。
楚雄是彝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近年来,在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加快彝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步伐的大背景下,XX县委、县人民政府加大对彝族文化的挖掘、保护、宣传和开发力度,大力弘扬彝族优秀文化,加快彝族文化之乡建设步伐,成功举办了昙华插花节、三台赛装节、彝族刺绣展等彝族文化旅游活动。
XX彝族文化有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一定会有很大的市场运作空间和社会效益。
五、彝族刺绣特点彝族的刺绣,多姿多彩,风格独具。
历史上,由于彝族支系众多;居住分散,因此,各地服饰区别明显,样式各异,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
彝族刺绣具有随意性:它有浓厚的民族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
有日、月、星、云、天河、彩虹等天象,有山、河等大自然图,有鸡冠、牛眼、羊角、獐牙等动物方面的图,有叶、花、火镰、发辫、几何形等植物和什物图。
彝族的服饰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仰慕之情,人从自然中得到需要的东西,也就应该感恩于自然。
同时,那些鲜艳的色彩也表现出彝族人民火一样的热情和他们豪迈奔放的性格特点。
这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表现。
色彩搭配喜用红、黄、绿、橙、粉等对比强烈的颜色,纹样繁多。
刺绣在服饰上的应用多为中年人服装的纹样较青年人为少,使用颜色为天蓝、绿、紫、青、白等色,素貌庄重。
老年人多用青、蓝布,一般不做花,仅以青衣蓝边或蓝衣青边为饰。
挑花刺绣也是彝族服饰的特点。
在彝族地居住地区,彝族妇女都穿着精美的花衣裳。
彝族妇女的服装多为宽边大袖的左衽衣服,在衣服的胸襟、背肩、袖口或整件衣服上用红色、金色、紫色、绿色等颜色的丝线挑绣各种花纹图案,在衣领上还镶嵌有银泡。
刺绣针法多样:彝族刺绣针法较多,不为固定针法,如平绣(缝花)、叠绣(纱针)、漏绣(夺针)、扣绣(双针花)、挽绣、挑(挑花)绣、游绣、打籽绣、贴布绣(包花)、十字绣(架花)等六、行业发展现状“当一个民族只是在展示的时候才穿自己的民族刺绣,这个民族离消亡也就不远了”,听这话似乎有些危言耸听,但仔细一想,却也反映出了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那就是:我们的彝族刺绣正在逐步淡出我们民族的日常生活起居,彝族刺绣文化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并且形势刻不容缓。
XX民族工艺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民族刺绣品的发展程度却很低。
长期以来,民族刺绣品只是作为农村妇女的一种爱好,民族刺绣产品的生产主要还是靠农村妇女自行组织生产,然后卖给刺绣销售商,在发展上没有形成规模化及市场化。
农村刺绣能手的文化程度大部分都很低,对民族刺绣品质量的认识不到位,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差,因此就没有多少效益,没有效益则难以发展。
2006年以来,XX县围绕“民族文化名县”建设,结合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协会的意见》精神,XX县民族宗教事务局为提高我县刺绣产品的质量,增加农村刺绣能手的收入,先后三次邀请云南艺术学院的XXX 老师来对我县的刺绣能手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让我县的刺绣能手开阔了眼界,增强了刺绣能力,提高了刺绣质量。
公司成立前的一些年里,均只自发的加工制作一些民族民间刺绣和手工艺制品。
一方面以满足自己,另一方面作零售,没有形成什么规模,也没有什么严格的管理和新产品的研发。
然而就此而已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产品深受州内外,甚至省内外人士和商家的喜爱和认购。
仅仅2012年就实现销售额150万元,而2013年已达200万元之多。
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七、项目建设的社会意义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
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
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
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
文化会随着人类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而刺绣则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具体体现,又具精神文明的一种结晶。
人类社会从原始到文明,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披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当今,文化智力优势已逐步取代自然资源优势,文化必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文化的民族凝聚功能和鼓舞力量会更加突出,文化正在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云南的特色经济最主要的是旅游,它既依靠自然资源,又要依靠文化资源。
实际上云南真正宝贵,具有可持续性发展力的,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民族文化资源。
因此,必须保护好、开发好民族刺绣文化资源这笔珍贵的遗产,继而将其融入新的理念,赋予新的内涵,将其发扬光大。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县独具魅力的彝族文化优势转变成经济发展优势,使我县民族众多、彝族刺绣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转化为旅游业经济优势,吸引八方游客,加快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
民族刺绣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将进一步增强我县旅游产业的后劲,同时,绣女们实现不走出家门就能发展家庭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地妇女、留守妇女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绣女的收入增加改善了家庭生活水平,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八、项目发展前景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刺绣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刺绣之中,构筑成了刺绣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涵。
因此,彝族刺绣与彝族刺绣文化是在彝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在当今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彝族的刺绣文化有它获得更好发展前途和扩大生存的空间。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民族刺绣在旅游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少数民族刺绣产品在全省各大旅游景点受到了许多国内外游客的青睐,有的旅游景点的少数民族刺绣产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民族刺绣产品的价格甚至比一般的旅游产品的价格还要高,有的甚至还出现断货现象。
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彝族刺绣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刺绣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迫切需要走向市场。
九、项目建设规划项目现有车间及仓库、培训教室都是临时租用,项目需建设彝绣工艺馆,其中涵盖了刺绣车间、仓库、培训教室、加工车间、产品研发中心、办公楼等。
购置安装先进的彝绣图案设计和加工设备。
十、项目总投资概算1、项目投资预算本估算包括建筑工程费、装修工程费、配套系统工程建设费、设备购置费、培训费。
本项目建筑工程费用估算为15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200万元;办公及生产设备购置费240万元;每年定期培训费及产品研发费用60万元。
十、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年均产彝绣刺绣、工艺品20000件,按产销率90%计算,产品单价按现行市场价计算,毛收入18000件×1300元=23400000元,扣除成本18000件×800元=14400000元,利润为900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