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形势下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思考

摘要: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传统的“管理大学”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转型的挑战,要求树立“经营大学”的理念和运作模式。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等学校越来越需要树立成本意识,建立符合现代大学制度要求的成本核算办法,建立降低成本的综合机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保证高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关键词:高校;财务;成本;效益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5-028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办学成本和生均成本的双重递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研究者通常认为,对办学成本的认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高校办学成本是指社会、政府在兴办高等教育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总和,它包括教育的社会投资成本、政府投资成本、家庭投资成本及其相应的机会成本等。狭义的办学成本,指高校为培养学生所支出的各种费用,由人员工资、行政事业费、教学业务费、修缮费、固定资产和折旧费等构成[1]。而就办学效益来说,又兼含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高校与企业不同之处正在于高校主要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大力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对于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行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降低认识成本,向思想共识要效益

降低成本,首要的是提高对于成本和效益的认识,树立成本意识,注重效益效率,形成经营大学的思想共识,形成成本控制的共识,形成勤俭持校的共识。只有形成了成本和效益的文化理念和思想共识,并建立行之有效、健全完善的成本控制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一流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才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

一是要形成经营大学的思想共识。经营大学是指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按照成本化、市场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模式进行运作,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管理与运作的能力与水平,盘活资产,提高效益,为学术水平的提升、大学的科学管理、大学的更好发展创造更丰富的物质条件[2]。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在古典的英国大学和研究型的德国大学时代,办学成本问题并不突出。只有到了20世纪,随着美国高校的崛起,诞生了一批“巨型”大学,市场机制成为影响高校运行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办学成本问题才日渐突出,经营大学成为美国高校的必然选择和成功创新。美国高校经营大学理念和做法,也逐渐受到世界其他国家大学的重视。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知识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逐步落实,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对传统的“管理大学”理念和模式提出了转型的挑战,要求树立“经营大学”的理念和运作模式。正如黄达人教授指出,“大学需要经营,所谓‘经营’,指的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一般意义上的‘经营’,而是指大学必须要精心的运作和管理。”

二是要形成成本控制的思想共识。高等教育是高投入、高成本、回报周期长的公共服务部门,经营大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办学理念的转变和制度结构的调整,充分激发教职员工对成本控制的自觉性,实现大学经营与成本控制的协同[3]。成本化核算与管理是经营大学的核心内容。近年来,教育部等有关国家部委也要求加强高校成本控制研究和办学成本核算。办学成本控制与核算,具体来讲就是从财务角度出发,采取有效措施,对学生培养过程中实际发生的费用进行控制和严格的计算、调节及监督,及时加以纠正,使成本被限制在于目标范围之内,从而加强支出的监控力度,强化收益的绩效考核[4]。

三是要形成勤俭持校的思想共识。总量投入不足、办学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是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对高校而言,尽管经费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学校摊大物薄,员工众多,经费仍然很紧张。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人人不注意勤俭持校,将会人为地造成学校办学的高成本、低效益,甚至没有效益。很多高校也因此把勤俭持校作为一项发展战略,把它塑造成为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作为一种体现学校形象的高贵品质,作为每一名教职员工身体力行的自觉行为。

二、要降低资产成本,向科学配置要效益

高等学校办学资源,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而且是有限的。在资产的管理与配置上,一定要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科学配置和充分利用。

一是要实现资源的挖潜利用。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无形资产,努力提高无形资产的含金量。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加快学校资金的周转,做好钱生钱的工作;比如说利用校内办学资源,加大成人和特殊技能人才的教育培训等。要合理安排和规范开发学校其他资源,做到不闲置、不搁置,为学校发展争取更多社会资金。

二是要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要严格教学、科研、行政设备的更新添置,通用设备、物资采购,要反复论证、科学决策,避免重复购置和不合理的购入。要科学管理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加强设备的共享使用,科学配置,提高利用率和使用率;要大力建设开放型、共享型、集约型实验平台,最大限度地共享学校资源,发挥实验室的最大效能。

三是要实现保障的科学规范。要加强节能管理基础工作,进一步完善保障模式和计量方式,实现水、电、暖等能源的合理使用、成本核算和费用回收。特别是占用学校资金量大的基建项目,要用发展的眼光,节约基建开支,从长远考虑,努力减少重复施工、重复建设;要适应低碳经济要求,采用新工艺、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环保项目。

四是要实现成果的高效转化。世界性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对传统大学模式提出了挑战。大学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在欧洲和美国正成为大学制度创新的方向之一。在我国高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这种趋势也日渐明显,对发展高校科技产业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高校科技产业成为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成果的标志之一。科技成果尤其是

高技术科技成果蕴藏有极高的附加价值,一旦产业化会为高校和社会带来巨额利润。其实,高等学校每年都有很多的科研成果问世,但成果转化率很低。要加强转化平台建设,加快成果转化,理顺产权关系,形成特色产业集群,为学校拓展经费来源。

三、要降低人力成本,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管理出效益。加强学校管理工作,就是要首先加强对人的管理。要通过科学管理,提高广大教职员工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从而达到提高办学效益的目的。

一是继续深化人事管理改革。既要搞好定编、定岗、定责,又要做好全员聘任和定期考核。在加强全员教育的同时,加大对违规、违纪人员的处理力度,特别对因不安心本职工作,影响履行岗位责任或长期脱岗人员的严肃处理。切实通过严格管理,在校内逐步形成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的有效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不断完善人事管理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真正把职称评审、职务晋升和利益分配与职工个人工作状况及贡献挂起钩来,通过政策的调整,鼓励教职工安心校内、安心本岗、安心工作;要鼓励教职工上精品课、拿大科研项目、做大贡献;鼓励教职工加强对外联系,为学校争取更多办学支持;鼓励教职工努力提高自身思想素质,当好学校的主人。

三是注重发挥校外资源优势。办好学校不能把眼睛紧紧地盯在校内资源上,要解放思想,放开眼界,注重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