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凡中建史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中国古代建筑》ppt课件 - 绪论—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是中国木架构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
第二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斗拱:主要构件:栱、斗、昂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斗拱实例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3单体建筑的构成:
●整治环境 ●心里补偿
绪论—中国古代建筑特征
▲ 06建筑类型
建筑类型是因其特定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建筑史先民们为谋求基本生存空间 而构筑的穴居和巢居。 10大建筑类型:
1、居住建筑;2、政权建筑及其附属设施;3、礼制建筑; 4、宗教建筑、5、商业与手工业建筑;6、教育、文化、娱乐建筑; 7、园林与风景建筑;8、市政建筑;9、标志性建筑;10、防御建筑;
中国建筑史(第七版) 第一讲
2023年8月
目录
为什么研究古代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是一种艺术系统, 许多建筑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 ◐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 们便不能忽略中国建筑的研究。
目录
《中国建筑史》
第一篇 中国古代建筑 绪论+9
第二篇 中国近代建筑(1840-1949年)
第三篇 中国现代建筑(1949年之后)
可读书籍
1、《梁思成文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刘敦桢文集》,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科学出版社; 5、《中国建筑的类型与结构》刘致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6、《营造法式注释》梁思成(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清式营造则例》梁思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三联出版社; 9、《中国古典园林》,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 10、《中国园林建筑构造设计》,田永复,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中国古代建筑史 PPT

中国古代建筑史 PPT

22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平面图
大家好
23
山西五台山唐佛光寺大殿剖透视图
大家好
24
柱. 梭柱
我国已知最早的梭柱形象出现于河北定兴北齐 义慈惠石柱上端的建筑上(569年),柱子断 面圆形,上段收杀较缓,下段收杀较竣。
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的抹角方柱和佛光寺大 殿的圆柱都是木质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
大家好
69
斗拱的组成
翘头上置横拱的叫做计心造,跳头上不置横拱 的叫做偷心造。唐宋建筑斗拱常用偷心造,金 元以后多用计心造。
翘头上不置 横拱,此为 偷心造。— ———佛光 寺大殿斗拱。
大家好
70
南禅寺大殿转角斗拱
大家好
71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2
斗拱部件1
大家好
73
岱庙内复原建筑的斗拱
大家好
74
斗拱的最早形象见于周代的铜器上 ;
汉代的画像石,壁画,建筑冥器及记载中也不少,而 石阙,石墓虽然是仿木构造,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保存 了原来的风貌。由这些资料来看,当时斗拱的种类已 经很多,有一斗二升,一斗三升,一斗四升等;有单 层拱,多层拱;拱头有直线,折线,曲线,龙首翼身 的;斗有平盘式的,有槽口式的。这些斗表明当时是 处于一个百花齐放的阶段,虽然还没有完全成熟,但 基本特点已经形成,并对后来的发展完善有很大的作 用。
昂:翘向外一端特别加长,斜向下垂的构架。起杠 杆作用。
拱的名称依据位置的不同而不同:跳头上第一层横 拱叫做瓜拱(宋称瓜子拱);第二层叫做万拱(宋 称慢拱);最外跳在挑檐檩下的,最内跳在天花枋 下的叫厢拱(宋称令拱)。出坐斗左右的第一层横 拱叫正心瓜拱(宋称泥道拱),第二层叫正心万拱 (宋称慢拱)。

中建史PPT03_发展概况_3砖构

中建史PPT03_发展概况_3砖构
北宋山西太原晋祠圣 母殿,金晋祠献殿
(五代吴越钱弘俶十八 年)
金山西五台山佛光寺
辽 河 北 蓟 县 独 乐 寺 山 门 、文殊殿
观音阁
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 塔(应县木塔)
辽大同善化寺大雄宝殿
辽大同华严寺薄伽教藏 殿
辽宁义县奉国寺(辽开 泰九年,公元1020)
元山西永济永乐宫 元山西洪洞广胜下寺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 拜殿 明长陵棱恩殿 明清宫殿-太和殿
35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消除异族文化之影响,恢复唐宋之文化 以礼法治天下
36
(五)明(1368-1644)-清(1644-1911)
(1)柱梁体系进一步简化与改进
□北京先农坛太岁坛拜殿(明嘉靖十一年,1532)
37
(2)梁架整体性加强,柱头斗栱不起结构作用
□北京明长陵祾恩殿(明宣德二年,1427)
20
(四)元(1279-1368)—大木构架突变
21
1、殿阁式结构衰落和厅堂 式结构扩展
22
2、梁柱联系增强,斗栱结构作用减弱,装饰作用增加 具体表现为:梁断面尺寸增大;斗栱用材渐小;补间铺作增加
23
□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
邱祖殿 重阳殿 纯阳殿 无极殿(三清殿)
无极门(龙虎殿)
24
永乐宫无极门(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
梁思成,1991
明南京大报恩寺塔
二、重要实例: 1、隋河北赵县安济桥 设计建造者:李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
二、重要实例: 2、佛塔
(1)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塔 现存最早的佛塔,砖石塔
(2)陕西西安大雁塔(唐,652)
梁思成,199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ppt演示课件
西周青铜 器上的门
7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封建社会时期 1.战国、秦汉、三国时期 铁工具和砖的广泛使用,促进了木结构的发展, 秦汉时期木构架建筑日渐完善,两种主要的结构 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这一时期 修建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坛庙、陵墓、万里长城 和水利工程。至此,我国古代建筑体系基本形成。 *请仔细观察以下两张图片,试着说一说两者的区 别。
3
经过漫长的发展后,中国古代建筑日趋成熟,并形成 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建筑与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被认为是世界三大 建筑体系。
4
(一)原始社会时期 早期:穴居、巢居;
5
晚期: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北方黄河流域出现木 骨泥墙房屋,南方长江流域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 筑。
6
(二)奴隶社会时期 商朝:夯土技术成熟,并使用大量青铜工具,建 造了大规模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与春秋时期:营造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瓦 的出现,木构架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板门
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左右两 间的窗户就是直棂窗
14
斗拱[dǒu gǒng]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宋朝 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大转变时期。主要有以下几方 面的发展: 第一,出现了建筑类文献《营造法式》。 第二,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形成了新的艺 术风格。建筑规模比唐朝小,但宋朝大量使用彩画 和琉璃瓦,在建筑风格上比唐朝更为秀丽。 第三,园林兴盛。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上古或原始时期(公元前200 年以前) 两汉时期(公元前204—公元220 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90 年) 隋、唐时期(公元590—906 年) 五代、宋、辽、金时期(公元906—1280年) 元、明、清时期(公元1280—1912 年) 民国时期(公元1912 年以后)
中国建筑发展史
据文献记载,宫内主要建筑有前殿、宣室、温室、清凉、麒麟、 金华、承明、高门、白虎、玉堂、宣德、椒房、昭阳、柏梁等殿 和天禄、石渠两阁等,共40余座。 未央宫遗址前殿是未央宫最 重要的主体建筑,居全宫正中,其它重要建筑围绕它的四周。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
汉宫殿祠庙陵墓门外两侧多立双阙,或木构, 或石砌;木阙现已无存,石阙则实例颇多。
中国建筑发展史
隆兴寺内的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十年(公元1052年), 建筑平面比较特别,略呈方形,四面均出抱厦,为出
入口,其他均为实墙。殿顶为重檐歇山式,四面抱厦 为单檐歇山顶,所以外形变化较多,但又很统一。
中国建筑发展史
高84米,是我国古塔中最高的一
座,相当于如今的28层高楼。此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一是汉化。由于这些民族的文化比起汉地文化 来,还显得比较落后,所以他们往往学习汉地 文化,因此在建筑上也形成与汉地建筑十分相 似的情况。
二是由于民族文化上的差异。相对来说,这些 民族的建筑要比汉地的建筑来得简约、粗犷。
三是尚未脱离本民族的某种习俗。 四是不论辽、金、西夏和元,其建筑文化都统
一在同一类型之下,形成中国统一的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发展史
“邑于涿鹿之阿。迁陟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当时显然未有固定之城郭宫室。至尧之时,则“堂崇三 尺,茅茨不剪”,后世虽以此颂尧之俭德,实亦可解 为当时技术之简拙。至舜所居,则“一年成聚,二年 成邑,三年成都” 。舜“宾于四门,四门穆穆”,初 期之都市已开始形成。“禹卑宫室,致费于沟淢” , 则因宫室已渐华侈,然后可以“卑”之。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史ppt课件

凤雏建筑基址 墙体 厚580—750mm 墙皮 厚10mm 屋顶 厚70—80mm 台基 高1300mm;南北长45.2米、东西宽
32.5米 柱础 立柱 深度 -
召陈建筑遗址 厚800mm 高760mm;东西长22.5米、南北宽10.4米
直径900—1000mm 直径500—700mm 入土100mm
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
年代 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特征
隋唐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富有创造力的高潮时期。从盛唐(8世纪) 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中国古代的 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 已稳定下来。
建筑 大兴城、赵州安济桥
人物 李春
匠、技工、工程师、斗栱体系、建筑构造与造型技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建筑 佛塔、石桥、皇陵、园林、宫殿 人物 喻皓、沈括、李诫 著作 《木经》、《梦溪笔谈》、《营造法式》 进步 减柱法、移柱法;斗拱作用减弱;拱高柱高比例减小
宋代文物
宋代湖田窑影青南瓜壶
宋代官窑粉盒
哥窑双贯耳八棱瓶
宋代建筑特征
北方屋顶较陡;南方较平缓,出檐深 建筑体量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 有些昂被斜袱代替 补间铺作的朵数增多
新石器时期——榫卯结构
新石器时期遗址
河姆渡遗址
山东章丘市龙山镇西河遗址
广西平乐县遗址
新石器时期建筑复原图
新石器时期
新石器时代的人类更向前跨进了一步,随着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繁荣的氏族公社遍及全 国各地,从母系的氏族公社过渡到父系的氏族公社以至于逐渐解体,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社会发 展的整个过程,并终于创造了青铜器文化,进入了阶级社会。
新石器时期文物
磨制石器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ppt课件

中国古代建筑介绍ppt课件
▪ 混合式构架:即叠梁式与穿斗式混合使用的构架形 式。一般是在房屋两端的山面用穿斗式而中央诸间 用抬梁式的,称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法。多见于南方 民居中。
62
63
3)木构架体系之井干式
井干式:又称木楞房。是一种不用立柱和大梁的房屋 结构形式。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 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主要见于西南和 东北部分地区。
64
2、群体组合形式
▪ 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尺度以长方形为最普遍, 长边为宽,短边为深。单体建筑又由最基本 的单元——“间”组成。间是中国木构架建筑 的一种计量单位,平面上四根柱子围成的空 间为一间。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 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 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单体建筑组合 可以纵向伸长,也可以横向扩展,形成有层 次、有深度的、完整而严密的群体空间组合 格局。
中国古代建筑基础知识
福建博物院 楼建龙
1
一、中国古代建筑简史
▪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卓越的成就和独特的风格。历经 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以木构件为主的建筑体系,与 古埃及、古两河流域、古印度、古爱琴海文化并列 为世界上五个最古老的建筑体系。
2
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有五个主要阶段: 1、石器时代(BC2100以前) 起源期 2、夏、商、周(BC2100-BC221)萌芽期 3、秦汉-南北朝(BC221-AD581)发展期 4、隋、唐、宋(AD581-AD1279)成熟期 5、元、明、清(AD1279-AD1911)简化期
65
66
▪ 中国古代建筑的庭院与组群的布局,大都采用均衡对称 的方式。庭院布局大体分为二种:
▪ 一是合院式。在纵轴线上先安置主要建筑,再在院子的 左右两侧,依着横轴线以两座体形较小的次要建筑相对 峙,构成П形或H形的三合院;或在主要建筑的对面, 再建一座次要建筑,构成四合院。适合中国古代的宗法 和礼教,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有序。

中外建筑史 ppt课件

中外建筑史  ppt课件
三、有规划的城市
历史上大多数朝代的都城都比附于《周礼考工记》的王城之制, 大多数都是外形方正、街道平直、按一定规划建造的。
四、山水式园林
中国园林园景构图采用曲折的自由布局,因借自然,模仿自然, 与中国的山水画、山水诗文有共同的意境。与欧洲古典园林惯用的几 何图形,林木修剪,人力造作的气氛,大异情趣。强调“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
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 • 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
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PPT课件
11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二、宫殿:
• 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 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
| 治朝
| 内朝
皋门 库门 雉门 应门 路门
PPT课件
23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
宋代国姓为赵,属角音,墓地要“东南地穹、布局、单体建筑均具很高水平(应对其作评述)。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五、宗教建筑: • 佛寺布局的演变:以塔为主,前塔后殿,塔殿并列,塔另置别院或山门前,
塔可有可无。
•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 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PPT课件
12
PPT课件
13
PPT课件
14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
• 三、坛庙: • 坛 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 庙 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 大祭:皇帝亲自祭祀;中祭:皇帝派大臣代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套 “分”。分是用材的最小单位,材是基本单位。 材栔 :材的断面要加大,但不能改变梁的高宽比,于是加栔。
16
柱头上或挑头上用两层横拱者,称 “山节藻棁”:“山”:画山;“棁”: “重拱”,如用一层横拱者,称“17单 大斗
双抄双下昂示意图
原始的昂:三角屋 架进深方向的出挑 部分;
“双抄双下昂”的 建筑包括: 佛光寺大殿 独乐寺观音阁 应县木塔
在应试的条件下建议:无需阅读内容,但须熟练掌握书或文章的作者、思想、特 点等常老师课堂给出的信息,并清楚常老师在该处推荐此书的目的。
5,真题的标准答案在哪里?
本课堂会在后半程对此部分进行讲解
1
中建史2011.7
• 注:为配合教学,本课堂希望同学们能尽 快将自己从“学生”调整为“考生”;
• 鉴于本课堂将无奈的对各位同学进行应试 教育,希望各位同学在此基础上自觉提高 专业素质,以保证同济大学可以招收到真 正合格的学生。
5
绪论:关于建筑的理论与历史 一 建筑理论 中国:无建筑理论,《营造法式》只是管理类的规程 世界上第一部建筑学理论书为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 建筑理论的核心问题:本体(ontolgical)VS 表象(representational)
即:结构(structure) VS 表皮 (skin) 二 历史:历史视野中的建筑理论 《建筑学的理论和历史》塔夫里(意)郑世龄译 恩格斯:事物是过程的集合 克劳奇(意):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都是人们建构的 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三 当下建筑学的三个部分(建筑创作方面) 1)形态学morphology 2)类型学typology(原型:prototype)
STEP2:背熟全部真题及答案;
STEP3:反复听常老师课堂录音,试将题目出处定位;STEP4:运用定位法解题;
3,画图题怎么应付?
画图题的在考试中的分值不会超过15-20分,希望同学不要舍本逐末,忽视了另外 60-55分的掌握。本课堂会在后半程视时间及同学要求对画图题进行讲解
4,《华夏意匠》等课堂推荐书怎样看?
绪论:了解这门考试
考试时间:1月n日 上午(08:30~11:30)(101)政治 下午(14:00~17:00)(201)英语一
1月n+1日 上午(08:30~11:30)(355)建筑学基础 下午(14:00~17:00)(?)快题/文献/构造…
出题人:常青老师(偶尔有其他老师极小范围参与) 题目来源:课堂——绝大部分题目的出处
例:史载中国古代最高的木塔是( ),应县木塔大约只有前 者的( )分之一。(10年真题)
本科阶段测绘——画图题 解题方法:定位法
4
五星级必会知识点(掌握程度要求:120%)
内容:2010年本科课程所涉部分
掌握程度要求: 最高级:考场上见到任何一道题目都能立即回忆
起课堂(录音)中老师关于此部分论述的表述 正常级:能通过“定位法”迅速解题 及格级:通过记忆解答题目
1,考研应该怎么复习啊?考上的人是怎么复习的?他们都看了什么书?
建议大家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找捷径”上。
试比较:现在立即开始用笨办法复习=>考试之前必然有收获;
现在开始找捷径:找到=>皆大欢喜;找不到=>……
问:你愿意拿自己的前途做赌注么?
2,中建史怎么复习(《建筑志》《一本通》等如何使用)?
STEP1:掌握本课堂内容;
2
课程介绍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权声明
1,本课堂教学内容按照往年大纲进行,不承诺2012年同 济大学对考试不会做出改革或调整;
2,鉴于本课堂不参与出题,故不承诺100%覆盖考试全部 内容;
3,本课堂绝大本分内容均引自常青老师课堂及课件,版 权归常青老师所有,本课件仅供学校交流使用,希望各位 同学在使用时酌情处理。
3
从古风到古典(秦汉-隋唐):体系形成—异质交融(胡气佛光)—里坊制—营缮制度—法式雏形
从古典到古典晚期(宋-明清):一段相对清晰的古典建筑史
从古典晚期到近代(清末-民国):西风东渐—文明转型—新 古典
当代:全球在地(glocal)-复兴还是大同?
12
第三讲 中国建筑构造意匠 Tectonics of Classic Chinese
10
4)第四种结构类型的可能——平屋顶(傅熹年) 平屋顶的形成与降水问题有关 典型实例:西藏碉房(假檩头)
11
2 中国建筑的分期
史前:仰韶(穴居—半穴居—陶复陶穴)—河姆渡(干栏— 榫卯)—龙山(版筑—城堡)
从原始到古风(夏?商、周):上栋下宇—茅茨土阶—排水 管网—四阿重檐—偶数开间—瓦顶砖地—斗拱雏形—轴对称 四合院—营国制度
穿斗式因为抗震好,因此在中国的西南被广泛使用。例如都江堰的二王庙 即为此类型。
8
2)抬梁式=叠梁式=梁柱式 (High-Style 官式) 建造过程:开槽—定磉(立磉)—起柱—扇架—上梁 扇架:横向构件与竖向构件相连 栋:脊檩
9
3)井干式(干,音含) 屋架和柱子之间多用井干壁——多应用于抬梁式中
Architecture
间架 斗拱-材等-材分-材栔
厅堂-殿堂 中国的巴洛克与洛可可
13
一 间架
1,间:开间方向 架:进深方向 侧样:剖面(进深方向) ,2,殿阁底盘图
14
红色部分有柱子:金厢斗底槽 红色部分无柱子:双槽
15
二 斗拱-材等-材分-材栔(栔,音志) 材等:材分八等 材分:分(份),是材的十分之一,所以材分八等也就对应了
6
3)拓扑学topology(数码支撑下)
第二讲 中国建筑的起源与流变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Architecture
一中国建筑的起源 1)High-Style(风雅的) VS Vernacular(风土的)
2)中国关于建筑起源的论述 《易经·系辞下传》“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 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3)De ·昆西的类型学理论 建筑的起源有三种类型:埃及洞窟,远东帐幕,希腊木屋
4)中国卷曲屋顶的来源
最早记载《冬宫·考工记· 轮人》“上尊宇卑,吐水急而
流远”
中国卷曲屋顶出现于魏晋南北朝,由游牧、农耕两大文明碰
撞而来,位于400mm等降水线的长城亦为此产物
7
二 流变及分期
1,中国建筑的结构类型——承重体系 1)穿斗式(立帖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