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感受信息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贡献。
重点难点重点: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教学过程新设计引题:《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可不慎重对待。
而最有效、最高明的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如何做到呢?信息战就可做到,信息战顾名思义就是以信息为主要武器,通过打击、破坏对方的信息系统,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的战争。
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信息战在两次战争中发挥出了决定性的作用.战争开始时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通过计算机病毒攻击伊拉克的指挥控制系统;运用信息技术破坏伊拉克的无线电、电话、雷达等设施,使其完全失效,在没有信息来源的情况下,整个伊军就像一盘散沙,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有这样一句话:古代战争靠人力,近代战争靠机械,现代战争靠信息。
那什么是信息呢?信息并不神秘,信息就在我们身边。
我们随时随地、有意无意都会接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嘀铃铃—清脆的电铃声发出上课的信息;打开收音机,无线电传来世界各地的信息;翻开南阳日报、晚报,我们可以了解各地市的信息;推开窗户,暖洋洋的风吹在脸上,它传达了气温的信息;在十字路口,红灯停绿灯行,发出是否可以穿越马路的信息;教师用语言、文字、图片、动作传递知识信息。
一、信息的记录1、大脑就是天然的存储器远古时代人们为了生存就要记住周围的环境,那些动物、植物对人们有害,那些有益;如何寻找食物,如何应付自然灾害。
因为没有别的记录方式,所以这些信息只好存储在大脑中。
古人还要把这些经验一代一代的传递下去。
但是大脑会遗忘,而且大脑记录的信息会随着躯体的消失而烟消云散。
2、结绳记事古人要记住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个结,以后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
《感受信息》课件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报,人们 曾设立过烽火台,利用火与烟传递信息。
烽火台白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
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天,在白 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现,因此烽火有时
又被称为"狼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
烽火,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2 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的烽火告警
Hale Waihona Puke 保存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象胶卷、集成电路等等。
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将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存 信息。
电话
一、电话的话筒与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 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整体的 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三、实际的电话机
1、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话筒外,还有电铃,拔号设备等. 2、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话等等.
电报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从此人们
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早期的电报完
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信息,经过不断改进,
又发展了机械式电报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化程序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往,通信因此产
生。 中国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递官
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 一个驿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一套较为
完整的驿邮制度,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信息传递系统作 为国家的行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马以
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沪科版初三)2

第一节《感受信息》教案(沪科版初三)2一、教学目标:1.了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电话和电报。
3.能讲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奉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电话和电报。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预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运算机软盘、各种磁卡、电话实物及其挂图五、教学设计:引言:每当我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
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
古代士兵一旦发觉敌情,便赶忙点燃烟火发出警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讲明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法。
我们今天的探究,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觉电脑网络通信的隐秘,查找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代的脚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信息的概念二、古代信息的传播三、信息的记录四、现代信息的传播五、电报六、电话七、课堂练习八、课堂小结九、课外作业提出咨询题:当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明白什么是信息吗?你明白古代人们是如何样传递信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你明白信息的记录的进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祖先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奉献?现代信息的传播要紧采纳哪些方式?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如何样传播的?出示电话的挂图和实物,咨询: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起分析电话的结构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电磁波和因特网的相继显现,使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代课堂练习1.以下记录信息的文字和材料中,反映的技术最进步的是〔〕甲骨文B金文C.木牍D.纸2.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A.开关 B.电源C.变阻器 D.电磁铁3.电话由话筒、听筒和三部分组成。
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听筒的作用是。
学生小结课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报和电话〔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的原理和应用回答:信息确实是通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讲确实是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一节感受信息第一节感受信息一、标要求了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2了解和电报。
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所作的奉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解要紧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
难点:了解和电报。
三、时安排:一时四、教学预备:录音磁带、录像磁带、运算机软盘、各类磁卡、实物及其挂图五、教学设计:引言:每当咱们提到长城,自然会联想到烽火台。
烽火台筑在长城沿线的险关和交通要道上。
古代士兵一旦发觉敌情,便立刻点燃烟火发出警报。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它说明早在三千连年前,我国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息的方式。
咱们今天的探讨,就要从烽火台开始,直到发觉电脑网络通信的隐秘,寻觅人类社会走向信息时期的脚印……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息的概念二、代信息的传播三、信息的记录四、现代信息的传播五、电报六、七、堂练习八、堂小结九、外作业提出问题:现今世界的三大产业是能源、材料和信息,你明白什么是信息吗?你明白古代人们是如何传递信息的吗?初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些特点?你明白信息的记录的进展历史吗?中华民族的先人在信息的记录上作出过哪些杰出的奉献?现代信息的传播要紧采纳哪些方式?电报的发明者是谁?信息是如何传播的?出示的挂图和实物,问: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份组成的?各部份有什么作用?和学生一路分析的结构讲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展,电磁波和因特网的接踵显现,令人类的信息传播进入了新的时期堂练习以下记录信息的文字和材料中,反映的技术最进步的是()甲骨文B金文木牍D纸2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路,它的作用相当于()A开关B.电源.变阻器D.电磁铁3由话筒、听筒和三部份组成。
的话筒的作用是,听筒的作用是。
学生小结外作业: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电报和(包括固定、移动)的原理和应用回答:信息确实是通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确实是对人们有效的消息。
它对拥有者的决策或行为起着直接或潜在的阻碍。
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讨论、交流、回答学生观看挂图,拆开话机观看结构,回答下列问题完成练习小结本节外调查本堂要求学生踊跃参与,教师要调动学生的踊跃性,让学生踊跃讨论、交流、回答,所有板书由学生完成六、板书设计感受信息᠄什么是信息:信息确实是通过加工的数据,简单的说确实是对人们有效的消息。
第一节感受信息

人们是如何记录、存储和传播 信息的呢?中华民族的祖先做 出了哪些杰出的贡献?
一、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1、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存 储器。 大脑的记忆力到底有多 强?能不能测试出来? 这仍是一个迷。
仅凭大脑的记忆是不够的,人类 寻找其他办法来帮助记录和存储 信息。
2、文字的出现使人类的信息记 录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
第十九章 第一节 感受信息
主讲人:曹永泉 福建省漳平第三中学
每当提到长城,我 们自然会联想到一 座座烽火台。古代 士兵就是通过在它 上面燃放烟火来传 递敌方来犯的信息。 “烽火戏诸侯”的故事,说明早在3000多 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利用烽火传递信 息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烽火台 开始,一起寻找人类社会一步步走向信息 时代的脚印。
⑦原理:利用电信号(话筒把声音的振动转换为 变化的电流,听筒把电信号再转换为振动的声音 )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我们收获到了什么物理知识
1.人类信息记录和存储的发展历史及中 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
2.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3.电话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今天物理书面作业: P180:1.2.3.4小题
牛骨、竹简
造纸、印刷术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画家张择 端仅见的存世精品。长528.7cm,宽25.2cm,共绘了814 个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73匹,车、轿20多辆, 大小船只29艘,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 宋代建筑的特征,生动记录了中国12世纪北宋汴京的城 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3、大信息量的记录方式: 磁记录(硬盘、U盘)、
光记录(光盘)
⑴你知道古代人们是怎样传递信 息的吗?早期的信息传递具有哪 些特点呢?
第一节 感受信息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 往,通信因此产生。 中国 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 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 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 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 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 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 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 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 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 已经相当快了。
莫尔斯
发明的,为
话筒
和
听筒
组
成的。其工作原理是 将声音转化为变化的电流,再将电流还原成声音 。 5.话筒中有能振动的膜片和随话音跳动的碳粒,人们对着话 筒说话时,
膜片
随着声音的高低而发生振动,从而
电
压缩碳粒一紧一松,这样就把 声 信号转化为 。
信号
课堂探究
信息
•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 天气预报是关于天气变化的 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品 销售的信息。信息很多,它 存在于我们生产和生活的各 个方面。
• 5.第五次信息变革——数字网络技术 • 信息的记录方式日新月异:目前,在日新月异的科 技支持下,对于信息记录的介质也是产生较大的变 革,如光记录、磁记录等大信息量的存储方式。这 些介质具有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信息的记录手 段也正在悄悄地改变,如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等。 (回到了0、1时代) • 信息记录发展史:
人类经历了五次信息变革
获得语言 创造文字
应用电报.电视和电话
发明造纸和印刷术
应用网络技术
探究点一
信息的记录和存储
• 1.大脑就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 • 2.第一次信息变革——获得语言 结绳记事为第二次信息变革创造条件。 • 3.第二次信息变革——创造文字 • 早期人们将文字记录在牛骨、竹简和木牍等物品上,文字 的出现,使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 4.第三次信息变革——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 • 造纸和印刷术的出现,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 加速了文明的发展,信息开始被人类所共享。 • 5.第四次信息变革——电报与电话(电视) •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印刷术 传递信息的载体是电流。
第一节感受信息

第一节感受信息本章要紧讲述了感受信息、让信息“飞”起来和踏上信息高速公路,第一介绍了信息的记录和储备、信息的传播,使同学们对现代通信的快捷和方便有一个感性的认识.通过讲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学生明白得如何用把电流信息传递到远方,介绍电磁波和现代通信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本章共分3 节:1.第一节感受信息,通过对信息的记录和储备、信息的传播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人类社会信息记录、储备、传播的进步,通过对结构和作用的介绍,让学生明白得工作的原理.2.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通过对电磁波谱和电磁波要紧用途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和我们联结在一起,我们生活在电磁波的海洋里;通过对波的特点的介绍,让学生明白波速、频率、波长的定义,明白电磁波频率、波长和波速的关系,明白电磁波的用途及电磁污染.3.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通过介绍光纤、现代电信网络和互联网,为学生展现了现代通信的进展方向,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使我们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教学目标】1.在知识和技能方面:①了解信息的记录和储备,②了解信息的传播,③了解的组成和工作原理,④了解电磁波是个大伙儿族,以及电磁波在医疗、日常生活、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⑤了解波的特点:波速、频率、波长,⑥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传播以及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⑦明白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⑧了解用于通信的电磁波的要紧范畴及用途;⑨常识性了解卫星通信\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⑩了解网络通信的进展过程和优点,把握收发电子邮件的方法2.在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看视频、教师讲解,了解人类社会信息的记录、储备、传播的进展历程,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看、分析和概括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证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和用途,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和阻碍,学习有关现代通信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通过对电磁波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敢于向科学挑战、热爱科学的情感;通过了解电磁波的特点和用途,初步认识科技对现代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现代通信知识,了解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便利,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爱好.【教学重点】信息的记录、储备和传播,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磁波谱及电磁波的要紧用途、电磁波的特点,光纤通信、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教学难点】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电磁波的特点,微波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的优点和原理.第一节感受信息【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信息的储备和记录2. 了解信息的传播3. 了解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看视频、老师讲解,了解是如何传递信息的,提高学生观看、分析和概括的能力.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说明交换机的作用,展现什么是数字通信,增强学生运用物理知识的观念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讲述贝尔发明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究的精神,让学生了解技术改革对人类社会进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2.通过学生讨论和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合作意识.【教学重点】1.信息的记录、储备和传播2. 的结构和工作原理3.数字信号和数字通信【教学难点】1. 是如何样把信息传到远方的.2.数字信号和数字通信.【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机一部、挂图^*幅.【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选择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假如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能够如何样做?(由此导出新课:第一节感受信息)【预习指导】阅读课本P177 - 180文字内容和插图,把差不多概念、规律、的工作原理用双色笔做上记号,并完成“学案”中“课前预习”部分.然后各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学科组长做好记录,预备展现.【课堂导学】知识点一信息的记录和储备一、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师1.什么是天然的信息储备器?你明白哪些记录信息的方式?请列举说明.生:1.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储备器,西周初期的文字,商代牛骨刻辞差不多上早期记录信息的方式,现代记录信息的方式有光盘、运算机硬盘和u 盘.师2.什么的显现使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产生了全然性的变革?生:2.文字师3.什么发明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也为我们储存了历史的信息?生:3.造纸和印刷术.师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有了什么样的记录信息的方式?你是如何样利用电脑或手机来储存或传送信息的?生:4.有光盘、手机和照相机的内存卡、运算机硬盘和U盘等,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传送信息.[易错警示]容易把录像带、磁带错误地认为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把电视错误地认为是记录信息的载体,错误缘故是不明白录像带、磁带本身只能储备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它们自身不能传递信息,它们所储存的信息要借助电视机或收音机进行传递,因此电视、收音机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要点归纳]信息记录和储备的方式有大脑、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磁记录和光记录等.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知识点2 信息的传播二、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1.在交通和通信专门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采纳了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生:1.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驿马、烽火、信鸽等方式传播信息.师2.早期的信息传播有哪些缺陷?生:2.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师3.是谁发明的?它的结构如何样?话筒和听筒都有如何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生:3. 1876年贝尔发明的,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听筒中有能振动的膜片和随话音跳动的碳粒,原理是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原理是把电信号还原成声信号.4.谈一谈你是如何样利用手机和电脑来储存和传播信息的?生:4.可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传播信息.[要点归纳]:1.贝尔发明的,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听筒1.话筒的工作原理:对着话筒讲话时,话筒的膜片振动,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盒中炭粒的电阻时小时大,流过炭粒的电流也发生变化,如此话筒就将声音信号变成了电信号.2.听筒的工作原理:当变化的电流通过听筒的线圈时,听筒内的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力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如此听筒就将电信号变成了声信号.话筒和对方听筒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知识拓展3.模拟信号: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形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形完全一样,“仿照”着声信号的“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4.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存,便于储备,处理和交换等优点,因此各国都在积极进展数字通信.思维拓展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1.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储备器,文字的显现使人类的信息记录方式产生了全然性的变革,造纸和印刷术的发明加速了知识和思想的传播,加快了文明的进程.2.光盘、运算和硬盘和U盘能够方便储存的传送信息3.话筒和听筒的工作原理不同.话筒是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将声音转换成变化的电流;而听筒是利用了电流的磁效应,将变化的电流还原为声音.工作过程:话筒中有碳粒和膜片.当人对着话筒说话时,引起膜片振动,压缩碳粒一紧一松,导致碳粒的电阻发生变化,引起通过碳粒的电流变化,立即声音信号转化为强弱不同的电信号.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当强弱不同的电信号传到听筒后,电磁铁对膜片的吸引作用随之改变,使膜片振动,立即电信号转化为声音信号,如此就听到对方讲话了.注意:当甲与乙通话时,甲的话筒与乙的听筒串联,甲的听筒与乙的话筒串联.【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1.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都比较新颖,想把它们讲透、讲精的确不容易.2. 的构造与原理尽量表达方法与思想的设计.如要想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改变电流,该如何办,能够利用欧姆定律想方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的原理; 能够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由运动产生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总之讲解宜从其本质上讲,学生明白得起来才透彻.3.数字信号能够让学生多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到了专门好的作用,学生爱好高涨,达到了专门好的成效.。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第一节 感受信息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主要的信息记载的介质和信息传播的方式.2.了解电话和电报.3.能说出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的历史中作出的贡献.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信息的记载和传播,体验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华民族在信息记录和传播中作出的贡献,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电话、电报的工作原理.感受周围信息的获得,并了解其感受过程.多媒体课件、视频资源、演示电话机一部、电话挂图*幅.师:如果我们想了解远在他乡的同学或朋友的近况,你可以怎样做?(由此导出新课:第一节感受信息)知识点1 信息的记录和存储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师1.什么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你知道哪些记录信息的方式?请列举说明.生:1.大脑是天然的信息存储器,西周初期的文字,商代牛骨刻辞都是早期记录信息的方式,现代记录信息的方式有光盘、计算机硬盘和U盘.师2.什么的出现使人类记录信息的方式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生:2.文字.师3.什么发明加快了文明的进程,也为我们保存了历史的信息?生:3.造纸和印刷术.师4.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有了什么样的记录信息的方式?你是怎样利用电脑或手机来保存或传送信息的?生:4.有光盘、手机和照相机的内存卡、计算机硬盘和U盘等,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传送信息.易错警示:容易把录像带、磁带错误地认为是传播信息的载体;把电视错误地认为是记录信息的载体,错误原因是不明白录像带、磁带本身只能存储图像信息和声音信息,它们自身不能传递信息,它们所储存的信息要借助电视机或收音机进行传递,所以电视、收音机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要点归纳:信息记录和存储的方式有大脑、文字、造纸和印刷术、磁记录和光记录等.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知识点2 信息的传播学生小组内部讨论交流,回答下列问题,教师指导点拨.师1.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采用了哪些方式来传播信息?生:1.靠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以及驿马、烽火、信鸽等方式传播信息.师2.早期的信息传播有哪些缺陷?生:2.早期的信息,传播速度慢、距离近、信息量少.师3.是谁发明的电话?它的结构怎样?话筒和听筒都有怎样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生:3. 1876年贝尔发明的电话,由话筒、键盘和听筒组成,听筒中有能振动的膜片和随话音跳动的碳粒,原理是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听筒里有电磁铁和膜片,原理是把电信号还原成声信号.4.谈一谈你是怎样利用手机和电脑来保存和传播信息的?生:4.可利用手机短信和电脑的电子邮件传播信息.要点归纳:1.贝尔发明的电话,电话由话筒和听筒组成.话筒听筒2.话筒的工作原理:对着话筒讲话时,话筒的膜片振动,时紧时松地压迫炭粒,盒中炭粒的电阻时小时大,流过炭粒的电流也发生变化,这样话筒就将声音信号变成了电信号.3.听筒的工作原理:当变化的电流通过听筒的线圈时,听筒内的电磁铁对膜片的作用力也随之变化,使膜片振动,这样听筒就将电信号变成了声信号.话筒和对方听筒是串联在电路中的.知识拓展4.模拟信号:话筒将声音转换成信号电流,这种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跟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的情况完全一样,“模仿”着声信号的“ 一举一动”.这种电流传递的信号叫做模拟信号.5.数字信号:用不同符号的不同组合表示的信号叫做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有抗干扰能力强,无噪声积累,便于存储,处理和交换等优点,所以各国都在积极发展数字通信.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对应课时中思维拓展题目,并进行讲解.完成本课时对应课后练习.1.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都比较新颖,想把它们讲透、讲精的确不容易.2.电话的构造与原理尽量体现方法与思想的设计.如要想把声音信号变成电流信号,改变电流,该怎么办,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想办法改变话筒的电阻,即老式电话的原理; 可以利用电磁感应现象,由运动产生电流,即现代话筒的构造,总之讲解宜从其本质上讲,学生理解起来才透彻.3.数字信号可以让学生多练习,在课堂上让学生编拟数字密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学生兴趣高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筒结构:
听筒里有一个 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 有螺线管,磁 极前有薄铁片.
想一想
• 实际中在电话接通后,听筒和对方的话筒 通过电信局的有关设备串联在同一个电路 里.其原因在于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听筒和对方话筒串联才能保证二者间电流 强弱变化一致,从而使听筒薄铁片和对方 话筒中膜片的振动情况一致,保障听到的 声音与对方讲话声音相同.
电话
电话的话筒与听筒
(一)话筒 1、话筒结构: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 装满碳粒,上面盖有一个膜片. 2、话筒特点: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整 体的电阻随膜片的压紧程度而改变. 3、话筒作用:把振动转变为强弱变化的电 流.
话筒结构: 话筒里有一 个金属盒, 里面装满碳 粒,上面盖 有一个膜片.
(二)听筒 1、听筒结构:听筒里有一个永磁铁,它的 两个磁极上套有螺线管,磁极前有薄铁 片. 2、听筒特点:由于永磁体的吸引,薄铁片 有些弯向磁铁. 3、听筒作用:变化的电流转化为声音振动.
练一练
1.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容量最大? 2.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时间最长? 3.下面哪种方法保存信息后读取信息最方 便? 4.保存同样多的信息,哪种方法成本最低? 5.哪种方法保存信息的种类最多? A 竹简 B 纸 C 录音磁带 D 录像磁带 E 磁盘和光盘
再见
沪科版新教材同步教学课件 第十九章 走进信息时代
第一节
感受信息
信息
• 信息是指对人们有用的消息。天气预报是 关于天气变化的信息,商业广告是关于商 品销售的信息。信息很多,它存在于我们 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经济信息、 文化信息、军事信息、体育信息、科技信 息等 •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 们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烽火台
在中国古代,为了传递军事情 报,人们曾设立过烽火台,利 用火与烟传递信息。烽火台白 天烧狼粪,夜间点柴草。传说 烧狼粪时有很大的浓烟直冲蓝 天,在白天比火光更易被人发 现,因此烽火有时又被称为"狼 烟"。当发现敌情时,燃起烽火, 台台相传,一直传到军营。在 2700多年前,中国周朝时 的烽火告警系统就已经很完备 了。历史上曾流传着"幽王烽火 戏诸侯"的故事。
现代社会信息的传递
1876年,贝尔发明了 电话。1892年,纽约 到芝加哥的电话线路 架设开通,贝尔第一 个试音。
电话是利用电信号将人们的语言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的装置。电话机通常由话筒、听筒、 键盘组成。
原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说话时声带振动而发出声音→引起介质空气振动传 播声音→空气振动而引起话筒内碳精盘内碳粒忽松 忽紧→导致电路中电阻忽大、忽小→引起电路中电 流忽大、忽小→从而引起膜片内的振动而发声. • 声音使介质空气振动传播→空气振动引起耳膜振动 →听到说话人的声音.
实际的电话机
• 1 、实际的电话机除听筒 . 话筒外,还有电铃,拔 号设备等. • 2、现代的电话有:无线电话,可视电话、录音电 话等等.
电报
1837年,莫尔斯发明了实用的电报机, 从此人们可以做到同时在两地之间传递信息。 早期的电报完全由人工操作,主要传送文字 信息,经过不断改进,又发展了机械式电报 机,现在又发展到自动化程序较高的电子式 电传机,还有能自动将电码译成汉字的中文 电报译码机。用电报传递信息具有经济、迅 速、保密、方便等特点。
风筝
风筝在古代是传递消息和作为侦察的用具。刘邦和项 羽决战时,刘邦手下的大将韩信曾放起一只木鸢,根 据线长来估测项羽军队驻扎地的距离,从而确定方位, 开凿地道,攻破项羽大军。唐朝时,田悦率兵包围临 洛城,唐朝将领令士兵放出一个纸鸢,可飞高百余丈, 穿过围攻部队的上空,飘向城外,传达求援信息,终 于引来了救兵解围。 唐朝以后,随着造纸业的发达,风筝开始穿上轻而薄 的纸衣,木鸢就逐渐为纸鸢所代替了。五代时,有个 叫李邺的人在纸鸢头上装上竹笛和丝弦,当纸鸢升入 空中后,由于风吹竹笛发出声响,"风筝"这个名字就 由此而来。
人类经历了五次信息变革
获得语言 创造文字
应用电报.电视和电话
发明造纸 和印刷术
应用网络技术
信息的记录
文字
竹简
纸
影像
录音、录像磁带
磁盘和光盘
信息的记录
保存信息方法的变革,为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可以在家通过VCD光 盘欣赏精采的电影;把电子老师请回家,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学习各种知识;把保 存在光盘上的百科全书买回家,建立家庭 图书馆;用照相机、摄像机把美好的生活、 旅游过程永久记录在磁带或光盘上;通过 书报、光盘,我们可以方便地学到大量有 用的知识,使人们变得更聪明…… 保存信息的方法还有很多,象胶卷、 集成电路等等。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将 会有更多、更好的方法来保存信息。
信鸽
为了传递信息, 古时候的人们 还想出了许多奇异的方法,比如 漂流瓶、信号树、信鸽和信猴等 等 在通信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信 鸽仍有用武之地。在战争中,通 信联络至关紧要。然而一旦爆发 核战争,核爆炸产生的强烈电磁 辐射将使现有的各种电子通信系 统陷于瘫痪,但信鸽仍能自由飞 翔。瑞士军队训育出了能双向投 书的信鸽。这些信鸽不再传送传 统的文字书信,而是携带着装在 胶囊里的计算机芯片,内中的密 码情报也只能在专门的装置上阅 读,保密性极高
古代信息的传递
信息的传递—古代信息传递
烽火 信鸽 驿马 喇叭 旗语 长跑 风筝 灯塔 击鼓
驿马
文字的发明促进了人们的交 往,通信因此产生。 中国 远在周朝时就建立了专门传 递官府文书的驿站,通过骑 马将文书一个驿站接一个驿 站地传递下去,同时建立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驿邮制度, 以实现快速、准确的通信。 秦代统一六国后,就将驿站 信息传递系统作为国家的行 政机构确定下来。驿邮是骏 马以每小时奔跑15千米左 右的速度传递信息来实现远 距离快速通信的。在当时这 已经相当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