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现代诗二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部编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包括《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现代诗。

这两首诗都是我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余光中所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魅力,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他们对于现代诗的特点和魅力可能还不够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生僻词汇和诗句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给予关注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现代诗的魅力,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难点:掌握一些生僻词汇的意思,体会现代诗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情境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体验诗歌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诗歌,查找生僻词汇的意思,准备分享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展示康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教师逐句呈现《再别康桥》和《乡愁》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两首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括《秋天》和《夜晚》。

详细内容如下:1. 《秋天》: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如金黄的稻田、果实累累的果园等,展现了秋天的美丽和丰收。

2. 《夜晚》:描述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如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等,展现了夜晚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现代诗的韵律和节奏感,以及诗歌中的意象。

2. 教学重点:理解两首现代诗的内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朗读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夜晚的星空,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

2. 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诗,注意韵律和节奏感,让学生感受现代诗的特点。

3. 精讲:分析两首诗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4.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两首诗中的美好景象,分享感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现代诗,鼓励他们发挥想象,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

六、板书设计1. 《秋天》金黄的稻田丰收的果园感受秋天的美2. 《夜晚》闪烁的星星皎洁的月光感受夜晚的宁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仿照《秋天》和《夜晚》,创作一首以“春天”或“黄昏”为主题的现代诗。

2. 答案示例:春天:绿草如茵,花儿绽放,春风拂面,阳光灿烂。

小鸟欢唱,蝴蝶翩翩,春天的美景,让人心醉。

黄昏:夕阳西下,天空泛黄,归巢的鸟儿,忙碌的蜜蜂。

暮色降临,星光闪烁,黄昏的宁静,如诗如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现代诗的兴趣较高,但在创作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意象表达不准确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和意境,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理解,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现代诗二首》•《竹枝》•《青年人》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现代诗二首》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掌握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意象和隐喻表达。

•表达和分享对现代诗的个人感悟和情感体验。

四、教学准备1.课件PPT:包含《竹枝》和《青年人》的诗歌全文、诗歌背景介绍和分析等内容。

2.相关诗歌解读资料。

3.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形式营造诗歌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世界。

2. 学习《竹枝》(20分钟)1.播放《竹枝》音频,让学生听诗歌朗读。

2.老师简要介绍《竹枝》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初步了解。

3.教师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4.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对《竹枝》的理解和感悟。

3. 学习《青年人》(20分钟)1.播放《青年人》音频,让学生聆听诗歌朗读。

2.老师介绍《青年人》的作者和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3.逐句解读《青年人》的诗歌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抽象意象和隐喻。

4.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青年人》的感悟和体验。

4. 总结与拓展(10分钟)1.老师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现代诗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2.开展诗歌创作或朗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感。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现代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现代诗二首》,让学生认识到诗歌是一种情感表达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培养了学生对现代诗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现代诗二首》教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包含《示儿》和《对酒》两首现代诗。

具体章节为第三单元“诗歌里的儿童生活”。

详细内容包括:1.《示儿》:理解诗中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与期望,感受诗的韵律美。

2.《对酒》:体会诗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愉悦心情,品味诗中的意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现代诗的特点,理解并背诵两首诗,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欣赏,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人的情感,激发对现代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两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重点:掌握现代诗的特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生活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引出现代诗《示儿》。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两首诗,理解诗意,教师指导并解答疑问。

3.细读课文:(1)分析《示儿》的诗意、韵律,体会诗人情感;(2)品味《对酒》的意境,学习诗中表达技巧。

4.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5.例题讲解:分析一首现代诗,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

6.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另一首现代诗,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板书《现代诗二首》2.板书内容:《示儿》:关爱家人韵律美《对酒》:愉悦心情意境美现代诗特点:自由、抒情、富有节奏感七、作业设计1.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两首诗;(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创作一首现代诗。

2.答案:(1)见教材;(2)学生作品,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现代诗作品,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现代诗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置;3. 例题讲解与分析;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开展。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

新部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现代诗,并背诵《《秋晚的江上》。

- 理解两首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和意境。

-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联想等方式,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 鼓励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描绘的景物和意境。

-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联想等方式,体会现代诗的语言美、意境美。

2. 教学难点:- 体会两首诗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好教学课件,包括两首诗的原文、作者介绍、背景资料、相关图片或视频等。

- 准备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生僻词汇和句式,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2.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诗歌的基本知识。

- 准备一些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一段与秋天有关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秋天的情境。

- 引出课题《现代诗二首》,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 呈现新课(15分钟)- 朗读两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 分别讲解两首诗的大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式,进行解释和讲解。

3. 深入探究(15分钟)-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中描绘的景物和意境,以及它们所表达的深层含义和情感。

- 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感悟。

-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思考和发现,同时补充和完善学生的理解。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现代诗二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本课选编了两⾸现代诗,它们均寄情于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诗⼈的某种情感。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课⽂原⽂ 秋晚的江上 归巢的鸟⼉,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的芦苇, 也妆成⼀瞬的红颜了。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刘⼤⽩。

花⽜歌 花⽜在草地⾥坐, 压扁了⼀穗剪秋罗。

花⽜在草地⾥眠, ⽩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在草地⾥⾛, ⼩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在草地⾥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的青峰。

__________ 本诗作者徐志摩。

【篇⼆】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第3课《现代诗⼆⾸》教案1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律美,引导学⽣感受对⼤⾃然风景的喜爱。

同时,运⽤多媒体⾳乐、画⾯营造氛围,让学⽣独⽴思考、独⾃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进⾏爱⼤⾃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本课⽣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

教学过程: ⼀、谈话导⼊ ⽤⼀幅画导⼊:⼣阳西下,照红了江⾯,晚归的鸟⼉低飞在江⾯之上,引起学⽣思索。

这样美得景⾊,我们现代的诗⼈刘⼤⽩会⽤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起去看看吧。

(板书课题)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

部编四上语文《现代诗二首》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现代诗二首一、教学目标一)通过朗读,掌握“巢”、“苇”、“罗”、“眠”、“霸”、“占”等6个生字,结合图片和生活场景理解词语“驮”、“翻”、“红颜”、“霸占”、“偷渡”。

二)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歌,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三)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和花牛的悠闲,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准备:朗读两首现代诗。

三、教学过程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1.欣赏美丽的江景图片,营造氛围。

2.揭示课题,齐读题目。

二)了解诗意,感知景物1.出示阅读任务一,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一读《秋晚的江上》,圈出诗中描绘的景物,结合诗文,说说景物的样子。

1)教师指名读诗歌,注意“巢”、“苇”的读音。

2)交流圈画出来的景物:归鸟、斜阳、江水、芦苇。

3)指名交流诗歌中描述的景物。

2.回顾过程,总结方法。

小结:同学们,我们读诗句,捕捉到了诗人描述的景物,还加入了自己的理解,让这幅江景图渐渐清晰起来。

3.齐读诗歌。

三)品词读句,想象画面1.出示阅读任务二,开展研究活动。

阅读任务二仔细阅读诗歌,你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精妙?圈出相关的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2.小组交流,体会用词的精妙。

3.集体交流分享,随机点拨。

1)预设一:“倦”、“驮”。

①理解“倦”的意思,想象鸟儿疲惫地飞行的样子。

②理解“驮”的意思,想象疲惫的鸟儿背着夕阳返回家中的画面。

③提问。

归鸟已经“倦”了,为什么还要“驮”着夕阳回去呢?点拨:鸟儿内心充满了回家的喜悦,在虽然疲惫的情况下,还是坚持着返回家中。

④根据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第一节。

2)预设二:“翻”、“掉”。

①理解“翻”的意思,想象鸟儿双翅翻飞,斜掠江面的画面。

②联系生活,想象夕阳落入江面,洒下余晖的画面。

③讨论。

是否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掉”,并说说理由。

点拨:“掉”的理解既与上句“双翅一翻”的“翻”产生动态的呼应,也与下句“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中的“一瞬”相对应,表现夕阳落下之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

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

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

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

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

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

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

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

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

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

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

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

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

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参考答案:
一、lú wěi bà zhàn
二、1.妆装 2.峰锋
三、一瞬巢
四、1.归巢倒映江面
2.草地白云太阳山峰
五、1.秋天 2.傍晚 3.不是。

斜阳倒映在江面。

4.芦苇被晚霞映成红色。

六、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