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导学案(2019最新编辑)

合集下载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学案 (2)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导学案 (2)教学设计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领悟文意。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优美和抒情性。

4.学习闻一多敢说敢做,言行一致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闻一多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围绕中心选材和剪裁的方法。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

课型现代文精读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复习1.给加粗的字注音: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沥尽心血赫然炯炯目光群蚁排衙函寄目不窥园迥乎不同漂白警报迭起气冲斗牛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锲而不舍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潜心贯注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慷慨淋漓气冲斗牛目不窥园3.臧克家,诗人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

臧克家被誉为“” 1948年由于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

1949年3月回到解放后的北平,历任人民出版社编审、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诗刊》主编等职。

4.闻一多,本名,著名、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闪烁着反帝爱国的火花。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

“一二•一”惨案发生后,他更英勇地投身爱国民主运动,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研习精读研讨,分析闻一多形象,理解问题研讨:1.文章标题为什么取“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2.“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从描写入手分析闻一多形象特点。

1.边默读边圈画重点词语。

(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

2.组员互相说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受形象。

感受形象的过程中课文主旨。

究志趣正浓”中“诗兴不作”如何理解。

3.“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钻得越锲而不舍”这句话什么意思?4.“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这句话加点字怎么理解?5.“‘望闻问切’也还只是‘望’的初级阶段“这句话加点字应怎么理解?6.“深宵灯火是他的伴1.文章从说和做两个方面,高度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2.《说和做》导学案【学习目标】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在感情朗读的基础上,整体感悟文意;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体味其含义和表达效果;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重点】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学习难点】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体会叙述中的抒情、描写和议论。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做学案之前,读两遍课文。

完成以下任务:⑴标段落序号;⑵勾画生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⑶找出课文中描写精彩的句子进行圈点批注,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浏览学案内容,根据导学案的提示再次认真研读课文重点段落,独立思考,认真完成导学案的题目。

【资料链接】1.作家作品1.关于闻一多。

闻一多,本名家骅,著名的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

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浠水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

五四运动时在北京的清华大学读书即参加学生运动。

1928年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他就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胜利就不剃去。

1937年在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参加李公朴追悼会,之后又去参加记者招待会,会后遭到特务分子的暗杀,把一腔热血洒在了为民主而战斗的前线,用生命谱写了一首最壮丽的诗篇。

诗集: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2.作者介绍。

臧克家,生于1905年的臧老,是对我国新诗做出卓越贡献的著名诗人。

他从1925年发表诗作,创作生涯长达80年之久。

成果之富,影响之大,被认为“几乎可以说就是一部足以现身说法的活生生的中国新诗史”。

他本人也被誉为“农民诗人”。

《烙印》《老马》《罪恶的黑手》《春风集》《欢呼集》《今昔吟》《学诗断想》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名作。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最新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设计及导学案

【优质课教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优秀教学设计及导学案教材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是人物传记单元,人物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初一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课作为本单元第二课,在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名人精神,争做优秀人才”,以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展示了闻一多先生对于文学事业和革命事业的两种独特态度:作为学者,他是“出世”的,作为革命家,他是“入世”的,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有一个精神核心--爱国情和使命感。

潜心学术是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革命斗争是为了踏出一条救国救民的血路。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表现欲强,对未知领域有浓厚的探究兴趣。

本节课前,他们通过学习《邓稼先》已初步认识到:学习名人应通过了解他们的感人事迹来学习他们的精神。

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此资源,针对他们对闻一多先生还缺乏完整系统的认识,先通过“走近闻一多”、“理解闻一多”,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实质,在此基础上,根据他们表现欲强、思维活跃的特点,通过设计“纪念闻一多”这一学生活动方式,给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提供一个舞台。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消化落实字词,尤其是四字成语;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2)过程和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闻一多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以及他热爱祖国、为了祖国的民主富强奋斗不息的优秀品质教学重难点感知课文内容;品味重要语句,并从中分析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把握闻一多先生的品格和精神。

了解课文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播放闻一多做的容韵琳《七子之歌.澳门》。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设计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目标】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闻一多先生及作者臧克家的有关史实。

2、巩固速读的方法,通过找关键句段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他的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4.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学习重点】1.识记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闻一多先生及作者臧克家的有关史实。

2、巩固速读的方法,通过找关键句段来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他的崇高的品格和革命精神。

3.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边读边画出精辟语句,养成精读、细读的习惯。

【学习难点】品味重点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探究语句的内涵,揣摩其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任务一:检查预习,字词学习。

自主检测一:衰微()小楷()弥高()沥尽心血()迥乎不同()气冲斗牛()浠水()目不窥园()无暇()函.寄(_______)卓.越(_______)慷慨.淋漓(_______)迭.起(_______)硕.果(_______)群蚁排衙.(_______)地壳.(_______)赫.然(_______)兀.兀穷年(_______)潜.心贯注(_______)锲.而不舍(________)1.shuāi kǎimílìjiǒnɡdǒu xīKuī xiá hán zhuó kǎi dié shuò yá qi ào hè wù qián qiè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群蚁排衙:(4)兀兀..穷年:(5)迥.乎不同:(6)一反既.往:(7)潜.心贯注:(8)气冲斗牛:【参考答案】(1)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课《说和做》导学案导学目标:1.了解课文《说和做》的内容和主要人物;2.了解文章的结构和写作特点;3.学习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导学内容:一、导入新课老师先让学生围绕“说和做”的话题进行自由讨论,然后引出今天的课文《说和做》。

二、预习导航1.学生自读课文,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词。

2.老师介绍文章的作者、写作背景和主要人物。

学生记下关键信息。

三、阅读导学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停顿。

2.学生回答一些基础问题,检查理解情况。

3.老师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学生记录下来。

四、重点词语和短语1.包含“说”的词语:说服、说辞、说理、言语、说法、谈话等。

2.包含“做”的词语:做事、做法、做主、做人、做作、行动等。

3.短语:和蔼可亲、理解他人、从不、绝不、决不、乐在其中、信任、勇敢地。

五、理解导向1.学生逐段解读课文,记下主要内容。

2.按照文章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进行整理。

3.学生完成一些阅读理解练习,检查理解情况。

导学输出:1.学生掌握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词汇。

2.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

3.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培养了写作能力。

教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导学设计,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结构,同时学习和掌握了一些重要的语言知识点。

并且通过解读文章和完成阅读理解题目的练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

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思维理解能力。

六、写作练习下面是一个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以《说和做》为标题,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完成一篇文章。

《说和做》在我们的生活中,说和做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通过说和做,我们展示出了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有些人热情和蔼可亲,他们总是用友善的言语来与人交流,让人感到温暖和快乐。

而还有一些人,他们的说话方式缺乏尊重和耐心,常常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1.梳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习他的崇高品格和革命精神。

2.关注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细节描写的作用。

3.勾画精彩语句,揣摩其含义及表达效果。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闻一多先生《最后一次讲演》的片段。

同学们,大家知道是谁在演讲、在呐喊吗?是闻一多先生!看了短片,你的体会是什么?(热血沸腾,感情澎湃,激动人心。

我们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面对凶残的敌人,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现在请大家看看课本中的插图,从中能感受到闻一多先生的哪些特点?(不爱修饰;目光坚毅)对画像的解读是感性的,我们还是通过学习闻一多先生的高足——臧克家先生写的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来进一步了解闻一多先生吧。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检查预习,了解人物1.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闻家骅,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

在清华大学读书时参加了“五四运动”。

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

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于是愤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当天被特务暗杀。

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2.作者简介。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诗人。

是闻一多的学生,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1932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首《老马》成名。

1933年9月,诗人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烙印》。

随着《老马》等诗的广泛流传,臧克家被誉为“农民诗人”。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把握人物形象1.从整体上看,课文可以分为两部分,1、2段是第一部分叙述的纲领,第7段是第一部分的总结,这两处都是议论。

第8、9段是第二部分的纲领,最后一段则是第二部分,也是全文的总结,这两处也都是议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案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闻一多先生的精神魅力,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们在学习和理解上的亮点与不足。
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们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我发现他们对这位伟大人物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尤其是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热烈讨论,充分展现了他们对闻一多先生精神品质的认同。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说明学生们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了很好的收获。
-写作手法学习:掌握作者运用具体事例来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以及如何通过言行描写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情感教育:感悟闻一多:课文中描述闻一多先生“说起话来,总是那样的热情洋溢,富有感染力”,这是描绘人物形象的写作手法,教师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语言表达中感受人物性格。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言行特点及其精神品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闻一多先生精神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指南,在日常生活中勇于担当、积极进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闻一多先生的言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情感共鸣: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闻一多先生的精神品质,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表达:学生可能难以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情感体验,需要教师指导。
-文化理解:帮助学生理解闻一多先生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闻一多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言行特点。闻一多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他的言行体现了爱国主义和勇于担当的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新人教版教师寄语;让我们走近名人,学习名人的事迹,以此激励我们发奋学习,将来担当起振兴民族的责任。

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朗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能说出文章大意和文章主旨。

2、仔细阅读课文,体会用词的精妙和形象描写的作用;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二、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无暇()及此赫()然而出目不窥()园热情澎()湃()仰之弥()高漂()白四壁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粗字。

(1)诗兴不作:(2)锲而不舍:(3)群蚁排衙:(4)兀兀穷年(5)迥乎不同:(6)一反既往:(7)潜心贯注:(8)气冲斗牛:3、填空(1)本文所记叙的闻一多先生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文的作者是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诗歌《________》。

(2)人家说了再做,我是________。

(3)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________,越坚,________。

(4)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________,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________,并指着这群败类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他“说”了。

说得真痛快,动人心,________,气冲斗牛,________!(6)他,是口的巨人。

他,是行的高标。

(7)仿照上面的句式,选取你熟悉的一个同学来描写。

要求:积极向上有新意。

(8)文章主要写了闻一多先生一生中哪六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自主学习课文指导题:阅读原文回答以下问题:1、文章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2、理解“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句子的含义。

3、文中“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选材精当、剪裁得当的写作方法。

【学习重点】1.品味文中富有诗意和饱含激情的语言。

2.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精神和敢说敢做、表里如一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课时计划】2课时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学互研”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学生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步骤二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我们祖国有很多鲜为人知的优秀的知识分子。

他们无论何时何地都在默默地为祖国、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

这甘愿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时时刻刻都在我们心中回荡,时时刻刻都在激励着我们。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在反动派面前敢于“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的少有的优秀知识分子——闻一多先生。

让我们从这个“大写的人”身上感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典籍.(jí)慷慨..(lín lí)..(kānɡkǎi)迭.起(dié)淋漓目不窥.园(kuī)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无暇.及此(xiá)迥.乎不同(jiǒnɡ) 仰之弥.高(mí) 锲.而不舍(qiè) 炯.炯目光(jiǒnɡ)(2)词义诗兴不作:作,兴起;写诗的兴致减少了。

锲而不舍:锲,刻;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

群蚁排衙:指许许多多的蚂蚁排列成行,文中指闻一多书写的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

兀兀穷年:兀兀,劳苦的样子;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迥乎不同:迥,差得远;很不一样。

一反既往:既,已经;与以往完全不同。

潜心贯注:潜,隐藏的;全身心、全部精力集中做某事。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2.作者名片臧克家,现代诗人,山东诸城人。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入学考试中以三句杂感诗被独具慧眼的主考——文学院院长闻一多先生破格录取。

学习期间经常出入闻先生的办公室和家中,向先生请教,受先生影响很大,于1933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诗集《烙印》。

以后连续出版诗集如《泥淖集》《淮上吟》等。

闻先生遇难后,臧克家于1946年8月撰写《我的先生闻一多》以示悼念。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根据这个思路,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这几部分又是怎样衔接的?学法指导一: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停顿。

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

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

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情感。

学法指导二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1.结合语境,前后勾连。

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词句的含义。

2.抓关键词,揣摩句意。

可以先解释关键词的含义,再运用替换关键词的方法来理解句子的含义。

3.把握中心,整体领悟。

对于文中的点睛之笔,要结合文章主旨,把握深层含义。

4.辨析修辞,思考意图。

例如比喻要注意揣摩其比喻义。

哲理句子写出深层含义。

【交流点拨】从学者的方面和革命家的方面来写的。

第一部分(1~7)记述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上下两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句和总起下文的“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过渡句,使文章上下文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2.作者围绕这两方面分别写了哪几件事?从中看出闻一多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交流点拨】作为学者方面主要围绕闻一多十多年来默默钻研,写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作为革命家主要写了起草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演说、参加游行示威三件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成就卓越的学者,一位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1.研读第一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写出了闻一多炽热的爱国热情。

“吃尽”“消化尽”写出了闻一多研究古代典籍的殷切心情,“炯炯目光”写出了他目光的深邃,钻研的精深。

闻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

闻先生治学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药方,这让我们想到了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想到了无数仁人志士的人生选择。

(2)我认为“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处写得好,因为他多用四字短句,语言简洁有力,具有音乐美。

“目不窥园”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形容专心致志,埋头苦读。

“沥”是滴的意思,深刻地表现出先生用一滴滴心血研究学术的钻研精神。

(3)我认为“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一处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引用的手法。

深夜唯有孤灯相伴,本应感到寂寞,先生却在这盏孤灯下畅游书海,他全力投身学术研究,乐此不疲,因而成就斐然。

(4)我认为“不动不响,无声无闻。

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一处写得好,“不动不响,无声无闻”照应了下文“他并没有‘说’,但他‘做’了”,写先生沥尽心血、埋头实干;“一个又一个”“密密麻麻”写他研究硕果累累,“群蚁排衙”足见先生治学的一丝不苟。

(5)我认为“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一处写得好,“赫然而出”写闻一多《楚辞校补》的问世令人惊讶、引人注目,此处写出了人们对闻先生卓越成就的赞叹。

小结:作为诗人的闻一多,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他勤奋钻研的目的。

他从没有躲进小楼书斋,逃避现实喧嚣,而是始终把目光投向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关注战乱连绵,关注现实政治,积极勇敢地投身到改造旧世界的运动中去。

2.研读第二部分,推荐朗读展示自己对文本的理解,然后用“我认为________处写得好,因为________”这样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文本的感悟。

【交流点拨】(1)我认为文中“一反既往”这个词用得好,“既”是已经的意思,译为“完全和过去(做学问)的情况不一样”。

这个词语使人想起成语“一如既往”,表达简洁风趣,又领起了下文。

(2)我认为文中对闻先生的外貌描写很好,因为他抓住了人物特征,用了两个四字短语“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形象地展现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形象。

(3)我认为“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写得好,因为这句话读了很让人动情,它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赤诚的爱国之心和甘愿为祖国献身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他的话鼓舞了人们“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志。

步骤四精读课文写法探究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哪些技巧,请你加以概括。

1.这篇文章在叙述中运用了哪些形象的描写?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交流点拨】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有许多具体描写。

例如炯炯目光、头发凌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

还有细节描写,例如“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凡此种种,都能起到具体再现闻一多先生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的作用,使他的精神、品格、作风仿佛都成了可以具体感知的东西。

2.闻一多先生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交流点拨】闻先生一生可以记述的事很多很多。

作者只从大量材料中选取了这六件事,单这六件事就已经把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著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都表现出来了。

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

3.这篇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交流点拨】语言生动形象,精炼含蓄,富于音乐美。

(1)生动形象。

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

例如“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一句,本来是叙述语言,无非是讲闻一多正在研究古代典籍,但作者不用“研究”一词,而精心地选用了“钻探”,这就包含了比喻,既形象,含义也更丰富了。

(2)精炼含蓄。

比如一个“说”字,很普通,作者却赋予多种含义。

(3)富于音乐美。

①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等。

这些词语的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全文本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方面和作为革命家方面的所说所做,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族、为民主献身的精神。

2.闻一多先生,这位卓越的学者,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受到中华儿女的敬仰,中华儿女永远纪念他。

读完本文,请你为闻一多先生写两句墓志铭或仿照下面例子写两句赞扬他的话。

(1)开口说话,掷地有声;脚不下楼,著作甚丰;唐诗杂论,楚辞校补;深刻钻研,一丝不苟(2)一诗一文一烟斗一个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文集一代英豪一红烛【交流点拨】深夜提笔写校补,三更磨墨出杂论。

一口一心为自由,专为革命献一生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

板书设计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学者: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革命家:说了就做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口的巨人行的高标交流展示生成能力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步骤四精读课文,写法探究。

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