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适能定义及其运动要领

合集下载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

关于体适能分类的正确说法体适能一般分为三类:与健康有关的,称为健康体适能,包括:心肺耐力(心肺适能)、柔韧性、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肌肉适能),以及身体组成;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称为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等。

1、健康体适能:既与健康有关的体适能,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心肺适能心肺适能是指身体摄取氧和利用氧的能力。

通常心肺适能与有氧工作能力是同一词。

心肺适能越强,完成学习、工作、走、跑、跳、劳动时就会越轻松,并能够胜任强度较大的工作,而对较为激烈的运动能够逐步适应。

(2)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肌肉的力量是竭尽全力从事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

肌肉强壮有助于预防关节的扭伤、肌肉的疼痛和身体的疲劳。

肌肉耐力是肌肉承受某种适当负荷时运动的重复次数的多少,持续运动时间的长短的能力。

肌肉适能的重要性在于避免肌肉萎缩、松弛。

维持较匀称的身材,有利于防止身体疲劳,减少运动伤害发生,提升身体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3)柔韧性柔韧性是指用力做动作时扩大动作幅度的能力,包括身体各个关节的活动幅度以及跨过关节的肌肉、肌腱、韧带、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弹性和伸展能力(4)身体成分身体成分指组成人体各组织器官的总成分。

总重量为体重,含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

体适能与体内脂肪比例的关系最为密切。

脂肪过多,心肺功能的负担就越重,要维持适宜的体内脂肪,就必须注意能量的吸收与消耗的平衡。

(5)人的体脂肪重量占体重的%称体脂百分比,余下的包括骨、水分、肌肉等,称为去脂体重。

体适能的强弱与合理的控制体重和体脂百分比关系密切。

体重得当,体成分适宜是健康的标志。

肥胖给健康带来威胁,体重过轻也不利于健康,对脑力、体力均有负面影响,出现体质虚弱,骨密质较差的现象。

因此,得出衡量健康体适能状况的五大要素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包括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柔韧性、身体成分。

2、运动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性、平衡感、协调性、速度、肌肉爆发力、反应时间称为六要素。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的能力以及氧气在体内输送的效率。

良好的心肺功能对于运动员的体能表现和竞技成绩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来实现。

以下是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1. 有氧运动训练
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关键。

可以选择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形式,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训练。

训练强度可以逐渐增加,包括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等方面。

初始阶段,可以选择时间较短、强度适中的运动,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

每周进行3-5次的有氧运动训练,每次30-60分钟。

2. 高强度间歇训练
高强度间歇训练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心肺功能的训练方法。

通过交替进行高强度训练和休息,可以更好地刺激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

训练强度可以根据运动员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但一般来说,高强度间歇训练的训练强度应该达到运动员最大心率的85%-95%。

训练时间可以逐渐增加,每周进行1-2次的高强度间歇训练。

4. 多样化训练方法
为了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可以尝试不同的训练方法,如爬楼梯、踏步、游泳、登山等。

通过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可以刺激不同的肌肉群,提高心肺功能的整体适应能力。

提高运动员心肺功能的关键在于有针对性的有氧运动训练,包括有氧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和耐力训练。

通过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训练时间,可以有效改善心肺系统的适应能力,提高运动员的体能表现和竞技成绩。

尝试多样化训练方法可以刺激不同的肌肉群,提高整体心肺功能。

心肺适能训练教案及反思

心肺适能训练教案及反思

心肺适能训练教案及反思教案标题:心肺适能训练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心肺适能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心肺适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提高学生的心肺适能水平。

教学内容:1. 介绍心肺适能的定义和作用。

2. 解释心肺适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指导学生进行心肺适能训练的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心肺适能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心肺适能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它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 原则讲解:详细解释心肺适能训练的基本原则,包括适度强度、持续时间、适当频率等,确保学生能正确理解并应用这些原则。

4. 方法指导: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肺适能训练方法,如有氧运动、间歇训练等,并讲解它们的适用场景和效果。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心肺适能训练实践活动,可以选择慢跑、跳绳、游泳等运动项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安排。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回顾整个训练过程,让他们分享训练中的体验和感受,并对自己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

教学资源:1. 心肺适能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

2. 运动器械或场地(根据实际情况)。

3. 训练计划表格或记录表格。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作是否正确、姿势是否标准。

2. 通过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对心肺适能训练原则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3. 结合学生的自我评估和反思,评估他们在心肺适能训练中的进步情况。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心肺适能的概念和训练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

下次教学时,我会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让学生亲自体验心肺适能训练的效果。

同时,我还会提供更多的训练案例和练习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心肺适能训练的技巧和方法。

此外,我还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促进他们在学习中的互动和合作。

提高心肺适能的最佳锻炼项目

提高心肺适能的最佳锻炼项目

提高心肺适能的最佳锻炼项目一、引言心肺适能是指一个人心脏和肺部有效利用氧气的能力,是评价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提高心肺适能不仅有助于改善运动表现,还能够降低慢性疾病的风险。

为了提高心肺适能,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提高心肺适能的最佳锻炼项目,帮助您了解不同运动对心肺适能的影响。

二、有氧运动与心肺适能有氧运动是指通过连续不断、有节奏的运动,使心率和呼吸加快,从而增加心脏和肺部功能的运动方式。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这些运动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适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强心脏功能:有氧运动能够使心肌更加强壮,增加心脏的每搏输出量,提高心脏的泵血能力。

长期坚持有氧运动可以使心脏更加健康,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增加肺活量:有氧运动能够使肺部扩张,增加肺活量,提高肺部的氧气利用效率。

这有助于在运动中更好地摄取氧气,维持身体的能量供应。

3.降低血压和血脂:有氧运动能够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此外,有氧运动还能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代谢状况。

4.提高免疫力:有氧运动能够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同时,有氧运动还有助于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

三、间歇性训练与心肺适能间歇性训练是一种结合高强度和低强度活动的训练方式。

通过不断变换运动强度,间歇性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心肺适能。

研究表明,间歇性训练对心肺适能的提高效果与传统的有氧运动相似,但具有更高的训练效率。

其主要特点包括:1.快速提高心肺功能:间歇性训练中的高强度活动能够迅速提高心率和呼吸频率,增强心脏和肺部功能。

通过反复的间歇性训练,心肺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运动。

2.多样化的运动方式:间歇性训练可以采用多种运动形式,如跑步、跳绳、爬楼梯等。

多样化的运动方式可以减少单调性对身体的负面影响,增加运动的趣味性。

3.适合不同人群:间歇性训练可以根据个人体能水平进行调整,适合不同年龄段和健康状况的人群。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

运动员心肺功能训练要点及其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将血液输送给全身细胞供氧的能力,对于运动员来说,良好的心肺功能非常重要。

心肺功能的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体力水平,从而提高运动成绩。

下面将介绍心肺功能训练的要点以及一些心肺功能训练的运动处方。

1. 要点(1) 有氧运动:心肺功能训练的核心是有氧运动,这类运动可以加快心率,增强心肺功能。

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跑步、骑车、游泳、跳绳等。

运动强度一般要达到大于70%最大心率的水平。

(2) 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运动员在进行心肺功能训练时,要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时间,以适应新的负荷。

一开始可以选择较低强度的运动,然后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

(3) 合理的恢复与休息:心肺功能训练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荷,因此在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恢复与休息。

如果训练过于疲劳,应适当减少训练强度或休息一段时间。

(4) 营养均衡:心肺功能训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运动员要保持营养均衡,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以支持身体的训练需求。

2. 运动处方(1) 跑步:跑步是最常见的有氧运动之一,对于心肺功能的训练非常有效。

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跑步强度和距离。

一开始可以选择慢跑,每次20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甚至更长。

(2) 游泳:游泳是一项全身性的有氧运动,对于心肺功能的训练有很好的效果。

可以进行蛙泳、自由泳、仰泳等多种泳姿的训练。

一般建议每次游泳30分钟以上。

(3) 骑车:骑自行车也是一种很好的心肺功能训练方式。

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骑行,可以选择不同的强度和路线。

每次骑行的时间和距离可以逐渐增加。

(4) 跳绳:跳绳是一项简单而又有效的有氧运动,可以在室内进行,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当的跳绳速度和时间,每次跳绳的时间可以逐渐增加。

(5) 有氧健身操:有氧健身操是一种结合舞蹈和有氧训练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身体的协调性。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健身操课程,每次练习30分钟以上。

第四章体育锻炼与心肺功能适应能力

第四章体育锻炼与心肺功能适应能力

学习目标当学完这一章后,你应该能够解释以下的关键概念和重要问题关键概念重要问题耐力练习通常指以提高心肺功能适应水平为目的的低强度体育锻炼方法(如跑步、步行、骑自行车、游泳等)。

研究表明,耐力练习能有效控制体重,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

运动生理学家认为,心肺功能适应是与健康密切相关的最重要生理指标之一。

本章主要讨论体育锻炼时的能量供应,体育锻炼时心肺功能的变化,提高心肺功能适应的运动处方,以及耐力练习对心肺功能适应的作用等问题。

(A TP)可以作为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

A TP的含量很少,依靠肌肉的A TP作功只能维持1秒钟左右,因此只有不停地合成A TP才能满足肌肉收缩的需要。

在体内有两种系统可以合成A TP,一种是在无氧条件下产生A TP,称作无氧供能系统;另一种需要氧的参与,称作有氧供能系统。

一、无氧供能最近,许多运动员都服用肌酸来增加肌肉体积和耐力。

体内可以合成肌酸,肉类食物中也A TP蛋白质也可氧化供能,但比例较小。

运动初期糖是主要的供能物质,随着时间的延长,脂肪供能比例增加,蛋白质也将参与供能。

有氧供能是耐力运动的基础。

无氧供能和有氧供能是人体在不同运动强度下,根据需氧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两种供能方式,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是比例有所不同而异。

如持续10秒以内的最大强度运动几乎完全依靠无氧供能;持续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的运动,有氧供能占主导地位;而在800米跑中,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比例相差不大。

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项目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比例见图4-1。

%有氧供能 %无氧供能 %有氧供能 %无氧供能1-3秒举重体操200米跑摔跤100米 橄榄球 10秒 篮球 棒球 排球 30秒100米游泳网球400米跑60秒 足球2分800米跑200米游泳拳击滑冰(1500米)4分 划船(2000米)400米游泳1500米跑800米游泳10分30分 3500米跑5000米跑滑冰(10000米)越野跑 越野滑雪120分10000米跑马拉松慢跑图4-1 不同时间和不同运动项目有氧供能与无氧供能的比例注:图4-1组织,同时把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等)排出体外。

第4章 心肺适能及其评价定稿

第4章 心肺适能及其评价定稿

第六章心肺适能及其心肺适能的训练关键术语心肺适能(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主要反映心脏、血管和肺脏等器官向运动的肌肉组织提供氧的能力。

最大摄氧量(maximum oxygen uptake):人体在进行有大量肌肉参加的长时间激烈运动中,心肺功能和肌肉利用氧的能力达到本人极限水平时,单位时间所能摄取的氧量称为最大摄氧量。

乳酸阈(lactate threshold):特指人体在完成递增强度的运动负荷运动中,血乳酸浓度由缓慢递增开始快速递增的临界血乳酸浓度或者运动强度,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外周肌肉氧利用能力。

摄氧量储备(VO2R)最大摄氧量(VO2max)与安静时摄氧量(VO2rest)的差值。

最大心率(Maxmal Heart Rate,HRmax)每个人的心率增加都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叫最大心率,又称极限心率。

通常,最大心率(beats/min)=220-年龄。

心率储备(HRR)最大心率(HRmax)与安静时心率(HRrest)的差值。

主观用力感觉尺度 (The Scale for Ratings(R) of Perceived(P) Exertion(E))可被应用于绝大多数身体活动中的一种帮助个体预测和调控运动强度的简单方法。

其中的数字6到20对于中年人来说,大体上相当于其心率的60 beats/min到200beats/min。

心脏康复(Cardiac Rehabilitation) 冠心病患者通过有处方的运动锻炼,医疗、营养措施,心理、职业教育和社会咨询指导重新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活动状态的综合方案,其中以运动锻炼为核心内容。

第一部分心肺适能第一节心血管适能概述一、心血管适能的定义心血管适能是健康体适能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它反映由心脏、血液、血管和肺组成的呼吸和血液循环系统向肌肉运送氧气和能量物质,维持机体从事运动的能力。

由于拥有良好心肺适能的人通常也具有较好的运动耐力或有氧运动能力,因此,心血管适能有时又被称为心血管耐力(cardiovascular endurance)或者有氧适能(aerobic fitness)。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心肺功能运动处方心肺功能是指心脏和肺部机能的综合指标,对于体育运动的人来说,良好的心肺功能是保持身体健康以及提高运动能力的重要因素。

因此,为了提高心肺功能,我们需要制定合理的运动处方。

下面是一份1200字以上的心肺功能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一:渐进式有氧训练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每次30-60分钟。

具体运动可以选择有氧运动项目,如慢跑、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

针对初学者,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制定渐进式有氧训练计划:1.首先,从每周3次开始,每次30分钟,渐进增加运动次数和时间。

2.每周增加1-2次运动次数,直到达到每周5次。

3.逐渐增加每次运动的时间,每次增加5-10分钟,直到达到每次60分钟。

4.在达到每周5次,每次60分钟的运动后,可以保持这个水平进行长期维持。

运动处方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高强度有氧运动,可以更好地提高心肺功能。

该训练方式是将高强度运动与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以增强心肺功能和耐力。

制定间歇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项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跑、踏步等。

2.以适当的强度进行高强度运动,持续时间为30秒至1分钟。

3.随后进行低强度运动,如慢跑或步行,持续时间为1-2分钟。

4.重复上述高强度和低强度运动交替进行,每次训练时间为15-20分钟。

间歇训练的频率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但建议每周进行2-3次。

运动处方三:力量训练力量训练也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法。

通过增加肌肉负荷,可以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进而提高心肺功能。

制定力量训练计划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一组力量训练动作,如深蹲、卧推、引体向上等。

2.每个动作进行2-3组,每组8-12个重复次数。

3.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30-45分钟。

在进行力量训练时,建议使用适当的负荷,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同时,要确保正确的动作技术和姿势,以避免受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肺適能定義及其運動要領
一、定義
由於機械化、科技化的結果,學生身體活動的機會和空間相對減少,缺少運動機會,導致學生體能衰退的現象。

而國內肥胖學生比率介於15%-20%之間,且有逐漸增加之現象。

身體活動量少且能量攝取增加,是導致肥胖或體重過重的主要原因,以致肥胖會引發許多問題。

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危險因子(像高血壓、高膽固醇)早從學生時代已開始發現,學生宜早養成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

所以正在發育的學生,需要規律適度的運動和營養來提升其體能,並促進其成長。

若培養學生良好體適能,就能符合現代人追求精緻教育、提升生活品質和促進健康的目標。

因此,務必以恆心、毅力來從事增進體適能的活動,使運動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心肺適能,也可以稱為心肺耐力,是指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

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個人的心臟、肺臟、血管、與組織細胞有氧能力的指標。

提升心肺適能的重要性心肺適能較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以健康的角度來看,擁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說是健康體能重要因素,也是體適能運動的重點。

透過有氧運動可以使用運動者維持最佳心肺適能,且有益健康的維護,因此在這裡要介紹足以提升心肺適能的有養運動。

此外,心跳率的測量心跳與運動強度關係相當密切,透過運動時心跳的反應,可以讓我們了解運動時身體的負荷。

測量心跳率時,將左手食指與中指置於右手橈骨動脈處,測量每十秒鐘的心跳數,再將此數乘以6,即成每分鐘的心跳次數。

每分鐘心跳次數愈多,代表運動強度愈強。

在參與有氧運動前,需要適當熱身運動以提高運動效果,並避免運動傷害的發生,熱身運動時,可以採用柔軟
操或慢跑、走路等活動,直到身體有點出汗時,才進入有氧運動為佳。

有氧運動結束後,需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降低下來,並可以排除體內代謝物質,使體內較快恢復,也可以避免運動後的不適感。

緩和運動可利用伸展操及走路等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實施。

二、運動要領
(一)運動方式
有氧運動是有益於心肺適能的提升,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且強度不太高的運動理想的有氧運動,像走路、慢跑、有氧舞蹈、跳繩、上下台階、游泳、騎腳踏車等運動都有助於心肺適能的提升。

(二)運動頻率
每週至少要從事三到五天有氧運動。

(三)運動強度
運動時的強度以最大心跳率的60-80%為較佳,以運動時有點喘但還可以說話的感覺為運動強度的依據。

(四)運動持續時間
在適當運動強度下,每次運動20-50分鐘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五)漸進原則
開始運動時,應依自己的健康和體能狀況從事適當運動,而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但應避免一次運動量太大,或運動負荷增加太多。

三、活動指數
運動前,要先了解自己的體能水準;身體活動指數表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其作法是將自己運動時的強度、持續時間、頻率狀況化成分數,然後相乘,即是身體活動指數的總分,然後再和下表對照,就可以了解自己的體能狀況。

心肺適能評量與類別表(總分數=強度╳持續時間╳頻率)
四、有氧運動處方
下表是一般人參與有氧運動的處方示例,參與者可以依自己的體能狀況適當調整運動負荷。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司-
心肺耐力訓練建議處方
依據體適能檢測結果,我們設定三種等級的心肺耐力訓練處方:
◆最大心跳率的計算方式=220-年齡
例如:16歲時的最大心跳=220-16=204(下),所以60%×最大心跳率=(60/100)-204=122(下)
◆心肺耐力訓練可每天進行,或一週有一天的休息,每天的項目可依個人喜好、需求而有所調整。

◆心肺耐力訓練中,心跳率為重要指標,必須將心跳維持在目標心跳率正負10
次/分之間。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