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的导学案

燃烧:可燃物跟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____个条件,缺一不可。(火三角)
⑴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B.立即用嘴用力吹C.立即盖上锅盖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4.水可以使燃烧的固体物质熄灭的原理是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隔绝空气C.降低温度D.降低温度和隔绝空气
5.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
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D.开辟运水的道路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一:将__________清除。原理二:将__________________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_______降到着火点以下。
(演示)实验7-2,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若在实验1中放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哪支先熄灭?这说明逃离火灾现场应尽量__________前进(站立或匍匐)。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若缺少一个就不能燃烧。当发生了火灾时,应如何灭火呢?
【分析】灭火的原理是由_________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分析)(1)通过对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对比,说明可燃物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才能够燃烧。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导入引言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了解燃烧的特点和原理,对于我们预防火灾、安全生活至关重要。
本节课将进修燃烧的基本观点、燃烧的条件、燃烧的类型以及灭火的方法,帮助同砚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相关知识。
二、进修目标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掌握燃烧的条件;3. 认识不同类型的燃烧;4. 掌握常见的灭火方法。
三、进修内容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2. 燃烧的条件3. 不同类型的燃烧4. 常见的灭火方法四、进修过程1. 燃烧的定义和基本特点燃烧是指物质在氧气的作用下放出热量和光线的化学变化过程。
燃烧的基本特点包括发光、放热、产生氧化物和放出氧气等。
2. 燃烧的条件燃烧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着火点。
缺一不可,只有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发生燃烧。
3. 不同类型的燃烧(1) 明火燃烧:火焰明显,燃烧速度快,容易引起火灾。
(2) 隐火燃烧:火焰不明显,燃烧速度缓,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3) 爆炸燃烧: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气体急剧膨胀,形成爆炸。
4. 常见的灭火方法(1) 用水灭火:适用于灭灯、纸张等易燃物。
(2) 用灭火器灭火:适用于灭衣服、电器等。
(3) 用沙土灭火:适用于灭油火、金属火等。
五、教室练习1. 什么是燃烧?燃烧的基本特点有哪些?2. 燃烧需要哪三个基本条件?3. 请举例说明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的区别。
4. 你知道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六、课后作业1. 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燃烧和灭火的认识。
2. 调查家中的灭火设备,了解其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搜集一些火灾事故的案例,分析其原因和教训。
七、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相关知识,提高安全认识,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愿大家生活安全,健康快乐!。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2. 掌握燃烧的种类和特点;
3. 了解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导学内容:
1. 燃烧的基本过程和条件
a. 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开释出能量的过程;
b. 燃烧的条件包括氧气、燃料和着火温度;
c. 燃烧的基本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2. 燃烧的种类和特点
a. 完全燃烧:燃料与氧气充分接触,产生CO2和H2O;
b. 不完全燃烧:燃料与氧气接触不充分,产生CO和C等有毒气体;
c. 明火燃烧:燃烧时有明显的火焰;
d. 隐火燃烧:燃烧时无明显火焰,常见于煤气泄漏等情况。
3. 灭火的方法和原理
a. 隔离法:将燃料与氧气隔离,阻止燃烧过程;
b. 降温法:通过降低温度使燃烧反应遏制;
c. 绝缘法:利用不导电材料隔离火源,阻止火势蔓延;
d. 抑止法:利用灭火器等化学剂抑止燃烧反应。
导学任务:
1.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观点;
2. 完成相关练习题,稳固燃烧和灭火的知识;
3. 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燃烧现象,思考如何进行灭火。
拓展延伸:
1. 火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风险;
2. 火灾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3. 火灾事故中的英雄事迹及其启迪。
导学反馈:
1. 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关键点;
2. 分享观察到的燃烧现象及灭火经验;
3. 提出对于火灾预防和处理的建议。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1. 了解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3. 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二、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燃烧?有哪些特征?
2. 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 燃烧的过程是怎样的?
4.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它们的原理是什么?
三、课前预习:
1. 阅读课实情关内容,了解燃烧的定义、特征和条件;
2. 查找资料,了解常见的灭火方法及其原理;
3. 思考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预防火灾。
四、教室进修:
1. 燃烧的定义和特征:
- 燃烧是一种氧化还原反应,通常伴同着火焰、热量和光线的开释;
- 燃烧的特征包括有色有味、放热放光、燃料消耗、氧气消耗等。
2. 燃烧的条件和过程:
- 燃烧需要燃料、氧气和着火点三个基本条件;
- 燃烧过程包括引燃、燃烧和燃尽三个阶段。
3. 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灭火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
- 灭火的原理主要是剥夺燃烧所需的条件,如剥夺氧气、冷却燃料等。
五、课后作业:
1. 思考并总结燃烧的过程及其条件;
2. 调查灭火器的种类和应用方法;
3. 思考在家庭、学校或其他处所如何预防火灾。
六、拓展延伸:
1. 观察周围的物质,了解其是否易燃易爆;
2. 参观消防局或消防展览馆,了解更多关于火灾防范和灭火的知识;
3. 参与灭火演习或模拟火灾逃生演练,提高自救能力和应急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同砚们对燃烧和灭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安全第一,提高火灾防范认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一、研究目标1.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研究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研究难点:灭火的方法。
二、自主研究一)燃烧的实质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实验中常见的现象,但你知道燃烧的实质是什么吗?请回忆以前所做的常见物质的燃烧实验并填写下表。
可燃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现象硫S + O2 → SO2 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和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木炭 C + O2 → CO2 燃烧产生火焰和灰烬铁丝4Fe + 3O2 → 2Fe2O3 燃烧产生火花和铁锈联系上表和课本,我们可以知道燃烧通常是指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二)燃烧的条件1.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并讨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请你解决以下问题: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将一小石块和一小木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燃着的两支蜡烛中的一支用烧杯罩住燃烧需要的条件是:氧气将一小木条和一小纸片在酒精灯上加热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着火点2.猜想:1)燃烧需要有可燃物。
2)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3)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3.通过实验进行探究:铜片上的红磷和白磷及水中的白磷的现象:通入氧气之后,水中白磷的现象:4)实验分析:实验操作可燃物是否达到着火点是否与氧气接触是否燃烧1) 铜片上的白磷白磷粉末是是2) 铜片上的红磷红磷粉末是是3) 热水中的白磷白磷条否是4) 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条是是5)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氧气和达到着火点。
思维拓展:4.上图演示实验与课本129页的实验有何不同?哪个实验更好?其主要优点是什么?5.根据课本129页表7-1分析,为什么生煤炉火时,需先引燃纸和木柴?6.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盛满水的纸杯,一直到水沸腾而纸杯完好无损。
请解释这一现象。
精讲点拨:1.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物质与氧气反应放出热能的过程。
《燃烧与灭火》 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燃烧的条件,能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能运用灭火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常见的灭火器,知道其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与分析。
(2)灭火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知识梳理(一)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二)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叫做可燃物。
常见的可燃物有木材、纸张、煤炭、汽油等。
2、氧气(或空气)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参与。
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每种可燃物都有自己的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性质,一般不会改变。
例如,白磷的着火点约为 40℃,红磷的着火点约为 240℃。
(三)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实验装置:在铜片上分别放置白磷、红磷和热水中的白磷。
实验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红磷不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实验分析:(1)铜片上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达到了着火点,所以燃烧。
(2)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所以不燃烧。
(3)热水中的白磷温度达到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所以不燃烧。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四)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的方法(1)隔离法:将正在燃烧的物质和周围未燃烧的物质隔离,中断可燃物质的供给,使火势不能蔓延。
例如,森林火灾发生时,设置隔离带。
(2)窒息法:阻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用不燃烧的物质冲淡空气,使燃烧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例如,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3)冷却法:将灭火剂直接喷射到燃烧物上,使燃烧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从而终止燃烧。
例如,用水灭火。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导言:燃烧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无论是炉火旺盛的篝火,还是灯光闪烁的蜡烛,都是燃烧的例子。
然而,燃烧也可能带来严重的危险,比如火灾。
因此,了解燃烧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都非常重要。
本导学案将引导你了解燃烧的过程、条件以及常见的灭火方法。
一、燃烧的基本概念1. 燃烧的定义是什么?燃烧是指物质在适当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和光的过程。
2. 燃烧的必要条件有哪些?燃烧的必要条件包括燃料、氧气和足够高的温度。
3. 燃料是什么?燃料是指用于燃烧的物质,通常包括可燃性物质,如木材、煤、油、气体等。
4. 燃烧的过程是如何进行的?燃烧包括三个基本步骤:启动、扩散和持续燃烧。
二、燃烧的过程1. 启动燃烧的启动需要一个引火源,通常是一个足够高的温度。
引火源会引发燃料分子的热运动,使其获得足够的活动能量。
一旦燃料分子获得了足够的活动能量,它们就开始与氧气分子发生碰撞。
2. 扩散在燃烧的扩散阶段,燃料和氧气分子之间的碰撞会产生更多的热,导致更多燃料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开始燃烧。
这种正反馈过程会加速燃烧速度,并形成火焰。
3. 持续燃烧一旦燃烧开始,火焰会持续地释放热和光。
在持续燃烧过程中,燃料和氧气分子之间的反应会不断地进行,产生更多的热量,使火焰保持稳定。
三、燃烧的种类1. 燃烧的种类主要分为哪几种?燃烧的种类主要分为明火燃烧和隐火燃烧。
2. 明火燃烧是什么?明火燃烧是指发生火焰的燃烧,它产生明亮的火焰,并释放出大量的热和光。
3. 隐火燃烧是什么?隐火燃烧是指在没有明亮火焰的情况下进行的燃烧。
这种燃烧通常发生在固体或液体燃料上,典型的例子是木炭的燃烧。
四、灭火方法1. 灭火的主要原则是什么?灭火的主要原则是削减导火索,扑灭火焰,以及降低燃料和氧气的接触。
2. 常见的灭火方法有哪些?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水、二氧化碳、泡沫、干粉以及灭火器等。
3. 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之一,它是如何灭火的?水的灭火效果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水的吸热作用,它吸收了火焰的热量,使燃烧过程中的温度降低;二是水的冷却作用,水蒸发时会消耗热量,使燃烧物体的温度降低。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1、燃烧:。
燃烧发生的一定是(物理/化学)变化?伴随着、等现象。
2、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性;(2)可燃物与接触;(3)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以上。
三点必须同时具备才能燃烧。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要灭火只要让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一个不具备即可。
(1)使燃烧物的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如。
(2)隔绝燃烧物与空气(或氧气)的接触,如。
(3)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如。
4、促进燃烧的方法:(1),(2)。
5、爆炸发生的条件:(1)为什么纯净的氢气会安静的燃烧?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有时会发生爆炸?(2)点燃混有空气的氢气一定会发生爆炸吗?如何检验氢气的纯度(3)什么是爆炸极限?(4)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高于爆炸极限上限或低于爆炸极限下限,遇明火会有什么情况发生?6、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区别和联系:(1)本质特征:(2)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不同7、认识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练习:1、下列对燃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都发光放热 B都需要达到着火点C都需要点火才引发反应 D 都是氧化反应2、在野炊时为使燃起的篝火燃烧的更旺,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将木柴架空 B.用扇子向火堆扇风 C.用比较细的木柴 D.将燃篝火的地点选在避风的洞内3、下列关于燃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放热、发光现象的变化一定是燃烧B.在空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一定能燃烧C.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发光放热现象D.可燃物燃烧时一定有火焰和发光的现象4、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5、森林着火,消防队员开辟“防火隔离带”的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B.隔离空气C.隔离可燃物 D.开辟运水的道路6、通常使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1)可燃物跟氧气(或空气)接触(2)将可燃物加热(3)使可燃物跟气体接触(4)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A)(1)和(2)(B)(3)和(4)(C)(2)和(4)(D)(1)和(4)7、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主要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较高(C)火柴梗潮湿不易燃烧(D)火柴梗接触氧气较少8、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着了火,此时我们最好()(A)用少量水浇灭(B)用锅盖盖严锅(C)迅速向锅中倒入一些洗切好的蔬菜,并将锅移离炉(D)动用灭火器9、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燃烧、自燃的相同点是()(1)都发光 2)都需要达到着火点(3)都发热(4)都发生氧化反应(A)(3)(4)(B)(1)(2)(C)(2)(3)(D)(1)(4)10、蜡烛的火焰可以用嘴吹灭,是因为()(A)吹出的二氧化碳隔绝了空气(B)吹气时,气流带走了火星,使火焰熄灭(C)吹气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烧与灭火》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2、知道促进燃烧常用的方法及意义。
3、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4、学会处理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学习重点】:1、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促进燃烧的方法和意义。
3、学会处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火灾及火场逃生的一些常识性方法。
4、树立“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的化学理念
【创设情境】:
从前,某国有一位使者出使到另一国,面见国王,国王有意刁难使者,于是出了这样一道题:我给你一块硬币(相当于一元),去给我买东西,买回的东西必须能充满整个皇宫。
同学们,请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想一想买什么东西才能满足国王的要求,使这位使者免遭杀身之祸呢?
【自主探究】
任务一:寻找灭火的方法及原理
并不是只有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才需要灭火,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做过灭火的事,下列情况下,你是怎样灭火的?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灭火?说说你的做法和理由。
1、熄灭蜡烛
2、熄灭酒精灯
3、关掉燃气炉灶
由此你可以总结灭火的原理是,常用的方法有。
任务二:推测燃烧的条件
从以上灭火的方法中,推测总结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哪些?什么是着火点?
任务三:归纳燃烧的共同点
回想一下我们前面学过哪些物质能燃烧?再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想想燃烧有哪些共同的特征?
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是燃烧吗?
任务四:寻找促进燃烧的方法。
请完成课本129页的活动天地,思考哪些方法能促进燃烧?
任务五:明确促进燃烧的意义
下表是某同学观察“乙炔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结合乙炔燃烧的实验现象,思考人类为什么要促进燃烧?
任务六:化学理念的树立
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我们知道人类研究了燃烧的条件,就可以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控制来想灭火的方法,推而广之,人类研究一切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就是为了通过控制化学反应的形成条件来控制化学反应,从而使化学反应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
“通过控制化学反应条件可以控制化学反应”这个化学理念也是我们必须树立的。
【知识梳理】
1、燃烧的定义是:燃烧是物质跟发生的的、的氧化反应。
2、物质燃烧的条件内因
外因三个条件必须具备
3、灭火的原理就是破坏;常用的方法有、、。
4、促进燃烧的方法是:(1)(2)。
5、促进燃烧的意义是:(1);(2)。
【快乐体验】
1、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
根据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2、下列情况下怎样灭火?其原理分别是什么?
(1)一张纸着火,。
(2)酒精在桌子上着火,。
(3)草原着火时,常在着火处周围割除草,打出防火道。
这样做的原理是。
3、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
白磷(甲);白磷(乙);
红磷。
⑵通过白磷(甲)和白磷(乙)的对照
说明;
通过白磷(乙)和红磷的对照说明;
⑶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
4、要使一张16开的白纸充分燃烧你有哪些方法?
【检测反馈】、1、我们都知道,木头放在空气中一般不会自动着火,是因为,但我们的祖先通过钻木却取到了火,钻木的作用是,为什么石头泥土等无论如何也不会燃烧呢?。
2、炒菜时油锅起火,应该怎样灭火?。
原理是。
第二课时
1、下面是某同学设计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请你和他一起探究: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你能说出什么是可燃物吗?,生活中常见的可燃物有哪些?请你尽可能多地列举一些。
存放可燃物的地方都需要设置怎样的警示牌呢?。
3、任何事物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因此有人说“火的功大于过”,也有人说“火的过大于功”,你选择的观点是,举一例证明你的观点。
4、火灾会吞噬人的生命,也会烧毁人们的财产,当火灾发生时,人们最大的希望是能迅速灭火与逃生,下列情况下怎样逃生,你知道吗?
(1)在电影《红日》里有这样一个镜头:一个日本小女孩、一个中国军人、一个俄罗斯女兵深陷野外草原大火中,为了逃生,日本小女孩主张迎着风逃跑,另外两个人主张顺着风跑,到底该听谁的?简单说说你的理由。
(2)当高层楼房下层起火,火势凶猛无法扑灭时,下列措施可行吗?○1乘电梯迅速下楼○2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4封闭门窗○5迅速转移到阳台用绳索下坠○6跳楼○7迅速拨打119火警电话。
(3)家中起火,火势较大时,应该如何处理?
5、(1)乙炔(C2H2)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充分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乙炔(C2H2)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阅读有关“煤气中毒”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是碳。
(1)在氧气供给充分时,碳的燃烧是充分的,燃烧的产物
是二氧化碳。
(2)若氧气供给不足,碳的燃烧是不充分的,燃烧的产物是一氧化碳。
(3)此外在高温下,炽热的碳可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在通风不畅的室内使用煤炉时,因空气不足,会发生碳的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
另外,煤气的泄露或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产生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人们根本无法觉察它的存在。
(4)一氧化碳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当一氧化碳随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后,便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血红蛋白就失去了与氧气结合的机会,血液就失去了输氧能力,导致一氧化碳中毒。
人吸入少量的一氧化碳就会头痛,吸入较多量时,就可能导致死亡。
所以,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有效的排气,确保安全。
1)、写出上文中涉及到的四个反应(1);(2);(3)。
(4)。
2)、上文介绍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
化学性质有。
3)、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是。
冬天生煤炉时如何防止煤气中毒。
4)、家庭日常生活中哪些途径会出现一氧化碳?。
7、说出下列做法的原因。
(1)工厂烧锅炉时把煤加工成粉末状
(2)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换用纯氧气
(3)汽车发动机燃烧雾化后的汽油
(4)生篝火时,将木柴架空一些
8、液化气灶,煤炉等燃具都留有空气进口大小都可以调节。
如果将空气调小,液化气燃烧时的火焰颜色将由蓝色变为色,且伴随有大量的产生;在通常情况下,当氧气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当氧气不足量时,可燃物能发生燃烧。
含碳元素的可燃物不完全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外,还会有、等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