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拿手法重点整理
推拿功法重点

同学们注意了,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推拿功法的起源和呼吸锻炼的部分会考大题内养功太极推手强壮功都会考小题1、杂念:练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杂乱念头。
2、意守:“意”是指意念活动;“守”是指相守不离。
在练功过程中,把意念活动集中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或空间的某一实物上,或意想某一景物,或意会某一词义等,以排除杂念,使精神集中,安宁专一,顺利地入静3、昏沉:练功者在练功过程中,用意不及,意念淡化,或失去观察能力,以致放掉或忘记在练功进行中的意念,而出现昏昏欲睡的现象,也称为“沉相”。
4、食气:食气是指吸纳自然界的清气以求养生延寿的方法,又称为“行气”或“服气”。
5、布气:练功有素者,通过对意念的控制,呼吸的调节,将其“内气”发放于体外,作用于他人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即近年所称的“外气”治病6、握固:练功中手的一种姿势,一般是把大拇指握在四指之内。
7、意气相随:练功时意念活动的锻练,可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良好的影响。
8、上虚下实:上虚是指上体(脐以上)虚灵;下实是指下体(脐以下)充实9、恬淡虚无:生活淡泊质朴,心境宁静愉快,外不受物欲的诱惑,内不存情虑的激扰。
10气沉丹田:练功时,在采用腹式深呼吸基础上,用意识引导气流下行而获得一种对丹田刺激的方法。
入静:是功法练习者在功法练习过程中,在意念集中和神志清醒的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安静、轻松舒适的一种功法练习状态。
推拿功法的锻练要领调身、调息、调心,形松、气平、心定(一)形松——调身的关键松而不懈,柔和不僵(二)气平——调息的关键深、长、匀、细(三)心定——调心的关键“有意似无意”,“勿忘勿助”基本原则:1松静自然 2准确灵活 3圆软内静 4意气合一 5树立三心 6循序渐进推拿功法的基本要求(一)形体放松是调身的关键一,头如顶物:头要中正,虚灵向上,好似一根细绳向上牵于百会穴⏹作用:使颈部竖直而松,气血流畅⏹操作:头自然上顶,颈椎松开有上拔之意,同时收下颌(锁住喜鹊关),胸部舒松,督脉上升任脉下降,意念从喉头上在找百会,落腮,注意避免前俯后仰二,目睁圆口⏹操作:目睁--眼睛睁开,目视前方,眼球平视,目光内收⏹圆口:唇齿轻轻张开,齿似合非合,两侧臼齿如药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与齿龈相交,稍用意即可,切勿用力,入读“一”字⏹作用:接通任督二脉,增强唾液分泌三,含胸拔背:含胸:胸前部内含,胸三角放松⏹作用:有利于呼吸顺畅,气沉丹田,更容易形成腹式呼吸。
推拿操作要点

推拿操作要点
以下是 6 条关于推拿操作要点:
1. 推拿的力度可太重要啦!就像做饭放盐一样,得恰到好处。
你想啊,太重了就像盐放多了,齁得慌,客人会不舒服;太轻了又像没放盐,没效果呀!比如给人按肩膀,得根据客人的反馈来调整,既不能轻飘飘没感觉,也不能使劲按得人龇牙咧嘴,对吧?
2. 推拿的节奏那也得把握好呀!就跟唱歌似的,要有韵律。
一会儿快一会儿慢可不行,得有个稳定的节奏。
比如说给腿部推拿,匀速地从上到下,让人感觉像是享受一场有节奏的按摩音乐会呢!难道不是吗?
3. 找准穴位,这可是推拿的关键哟!好比打靶要瞄准靶心。
咱不能瞎按一气呀!像按太阳穴,那位置多精确呀,就在那儿揉按,才能达到舒缓的效果。
要是按错地方,那不就白费劲了嘛!是不是这个理?
4. 推拿的顺序也不能乱呀!就像搭积木,得一步一步来。
先放松哪,后重点关照哪,都得心里有数。
你看如果先在背上一顿猛操作,再去按四肢,那感觉多奇怪呀。
先整体放松,再局部加强,这才合理嘛,大家说对不?
5. 别忘了跟客人沟通呀!他们的感受最重要啦!这就像好朋友聊天一样,随时问问他们力度合不合适呀,哪里还需要多按按呀。
比如客人说脖子酸,那咱就重点在脖子那下功夫呀。
这样才能让客人满意,对不对呀?
6. 自己的状态也得调整好呀!要是咱自己都没精神,还怎么给人家好好推拿呢。
就好像上战场,自己得先精神饱满呀。
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体力,才能给客人提供最棒的推拿服务呀!总之,推拿可真是个技术活和细心活呀!。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

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第一篇: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中医推拿按摩手法和手法的作用及功效一共有6大类。
一:摆动类手法(1,一指禅推法;2,拇指禅推法;3,滚法;4,揉法)二:摩擦类手法(1,磨法;2,擦法;3,推法;4,搓法;5,抹法)三:挤压类手法(1,按法;2,捏法;3,拿法;4,掐法;5,踩跷法)四:振动类手法(1,抖法;2,牵抖法;3,振法)五:叩击类手法(1,拍法;2,击法;3,弹法)六:运动关节类手法(1,摇法;2,背法;3,扳法;4,拔伸法)。
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散瘀,理筋整复等按摩推拿手法总论手法就是用手或肢体的某些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患者体表,使产生的力达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我们将这种特定的技巧称为“手法”。
之所以称为“手”是因为:主要以手着力,故统称为“手”。
之所以称为“法”是因为:虽然各种手法都来源于日常生活,但又区别于日常生活中的动作,其区别点就在于手法有特定的技巧,是能治病、防病、保健的医疗手段,故称为“法”。
古人称:“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
所有手法都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从而达到深透和渗透的目的。
所谓“持久”是指按手法的要求作用一段时间。
所谓“有力”是指手法要有一定的力度,达到一定的层次。
在用力时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选择适当的力量,力量是可大可小的,大时力量可达肌肉、骨骼;小时仅达皮肤和皮下。
也就是说力量并不是越大越好。
所谓“均匀”是指手法的力量、速度及操作幅度要均匀。
在操作时力量不可时轻时重,速度不可时快时慢,幅度不可时大时小。
在改变力量、速度、幅度时要逐渐地、均匀地改变。
所谓“柔和”是指手法要轻柔缓和,不使用蛮力、暴力,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松而不懈,紧而不僵”。
所谓“深透”是指每个手法应用完之后,均能使该部位浅层组织和深层组织得到充分放松。
所谓“渗透”是指一些手法产生的效果是从浅层组织渗透到深层组织,如应使按摩法产生的热逐渐渗透到深层组织,这称为“透热”。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

推拿常见的13种手法(附图,干货收藏)中医推拿按摩疗法是通过对身体各部位通过按摩手法的结合,从而达到调整身体机能,宣通气血、舒筋活络、减轻或改善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
按摩手法多样,掌握基础的按摩手法很重要,现给大家分享一些按摩手法。
——按摩的13种手法——按法操作方法:以掌根、拇根或肘尖着力于施术部位,垂直向下按压。
常与揉法配合,称“按揉”。
要领:按压时逐渐用力。
作用于背部时,随被按摩者的呼气向下按压,瞬间用力。
揉法操作方法: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全身各部位。
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腰背、腹部。
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用于面部。
要领:以肢体近端带动远端做小幅度的环旋揉动,如前臂带动腕、掌做掌揉法。
着力部位要吸定穴位,带动深层组织。
压力均匀,动作协调有节律。
推法操作方法: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背、胸腹、下肢部。
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施术部位,进行单方向直线推动,用于肌腱部。
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要领: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做到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推时手指在前,掌根在后。
速度均匀。
摩法操作方法:以掌面或食、中、环、小指指面附着于施术部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移动摩擦。
要领:上肢和腕掌放松,轻放于穴位上。
动作缓和协调,用力宜轻不宜重,速度宜缓不宜急。
擦法操作方法: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术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用于上肢、颈肩部。
要领:擦动时应直线操作,不可歪斜。
经络技巧公众号提示着力部位紧贴皮肤,压力适中。
动作要连续,速度均匀且快,往返距离尽量拉长。
拿法操作方法: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作用于施术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提捏,常配合其他手法,用于颈、肩、四肢部。
要领:前臂放松,手掌空虚。
捏拿时,方向与肌腹垂直,以掌指关节运动为主,指间关节不动。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1推拿:属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人体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运用各种手法和进行特定的肢体活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医疗方法。
2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摆动,带动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力通过拇指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称一指禅推法。
3扌衮法:以手背部小指着力,通过前臂的旋转和腕关节的屈伸运动,使着力部在治疗部位上持续不断地来回滚动。
4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和颈部损伤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引起的一组症状复杂、影响广泛的临床综合征,又称颈椎综合征。
5落枕:由于睡姿不良或枕头高低失当,致使头颈部肌肉较长时间内处于某一固定姿势,使颈部部分肌肉受到牵拉,导致颈项部肌肉痉挛,出现以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僵直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种病证。
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或肩胛提肌。
6肩周炎:肩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活动功能障碍和肌肉萎缩为临床主要特征的疾病。
肩痹。
7腰椎间盘突出症:由于腰椎间盘的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引起的以腰痛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综合征,简称腰突症。
痹证,腰痛。
8扛肩现象:肩周炎后期疼痛减轻而肩关节广泛粘连,致肩关节各方面活动功能受限,尤以外展,内收,内收,内旋及后伸功能受限为甚。
特别是当肩关节外展时,出现扛肩现象。
梳头穿衣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手法:用手或肢体的相关部位,按特定的技巧作用于体表,以达到治病、防病及保健的目的,将这种特定的技巧动作称为“手法”介质的使用一为起一定的润滑作用,并保持操作部位不受损害,二是使具有药效作用的介质能通过手法操作从皮肤渗透到体内,发挥手法和药效的双重治疗作用。
《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我国最早的推拿学专著。
明代:一是“按摩”之名开始有“推拿”之称,二是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全身推拿按摩手法

全身推拿按摩手法全身推拿按摩手法1、全身推拿按摩可以先从颈部开始首先从颈部开始:(第一条线)沿着督脉从第二颈椎到第七颈椎自下而上单拇指揉、按、拨各三遍。
(第二、三条线)沿着颈椎两侧竖脊机从肩中穴起下而上单拇指揉、按、拨、理各三遍。
(第四、五条线)沿着颈椎两侧胆经从肩井穴起自下而上单拇指揉、按、各三遍。
手法要轻,两侧有大量的血管)。
2、全身推拿按摩可以按摩头部头部:(第一条线)从风府穴开始沿着督脉揉、按、拨各三遍到百会穴停止深压30(第二、三条线)从天柱穴开始沿着两侧膀胱经揉、按、拨各3遍到络却穴停止深压15秒。
(第四、五条线)从风池穴开始沿着两侧胆经揉、按、拨各3遍到承灵穴停止深压15秒。
四、腰部:主要针对脊柱两侧竖脊机(膀胱经)。
3、哪些人不宜全身推拿按摩身体体征稳定,如某些久病过分虚弱的、素有严重心血管病的或高龄体弱的患者。
女性生理期,腰部不能按,怀孕五个月以上的孕妇。
没有严重的血液学疾病,如紫癜、血小板减少等再生障碍性贫血。
按摩的地方没有感染、严重的皮肤病,如各种急性传染病,急性骨髓炎,结核性关节炎,传染性皮肤病,皮肤湿疹,水火烫伤,皮肤溃疡,肿瘤,以及各种疮疡等。
发烧高热时,也不可按摩。
脱臼、拉伤患者。
急性腹膜炎、急性化脓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患者。
按摩疗法作为一种外力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最基本的要求有四个,即均匀、柔和、有力、持续。
其中柔和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按摩与不柔和、不为人体所适应及接受的“外来暴力”的区别所在。
因此,按摩并不是越痛越好。
另外,一味强调手法的力度,非但起不到治疗作用,反会加重病情。
全身推拿按摩有什么益处1、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气血循环增加之后,体内将能够分泌出更多的各种各样的激素,例如肾上腺素,这种激素能够很好的促进体内新陈代谢,最终达到提高人体免疫力作用。
2、促进血液循环一般来说,体温与血液循环有密切的关系,体温低血液循环也较低,体温升高血液循环也随之旺盛。
足疗可以改善足部血液循环,增高皮肤温度,从而促进足部和全身血液循环;改善了心脏功能,降低了心脏负荷。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

推拿学考试重点整理推拿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于中医学的疗法,通过不同手法和技巧刺激人体特定部位,以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目的。
对于从事推拿学相关工作的人员来说,熟悉相关知识和掌握重点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推拿学考试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指导。
一、推拿学的基本原理推拿学的基本原理包括阴阳学说、经络学说、经络推拿学说、气血学说等。
阴阳学说是指万物的存在都有阴阳之分,推拿学通过不同手法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经络学说是指人体内流动的经络系统,推拿学通过按摩经络,疏通气血,调节经络的畅通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气血学说是指气和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推拿学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的运行来调整人体功能。
二、重点知识点1:经络学说与穴位选择经络学说是推拿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最核心的知识点在于掌握经脉的走向和特点。
按摩经络系统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穴位,对特定穴位的按摩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补益脾胃,增强体质,而按摩风池穴则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因此,在考试中需要重点掌握经络学说以及相关穴位选择的知识。
三、重点知识点2:推拿手法与技巧推拿手法和技巧是推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试中的重点考察内容。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捏、按、推、拿、搓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操作方法和适应症。
揉的手法可以舒筋活络、消肿止痛;捏的手法可以活血散瘀、化痰止咳;按的手法可以调气止痛、降血压等。
掌握推拿手法与技巧,灵活运用在临床实践中,是推拿学考试的关键。
四、重点知识点3:推拿治疗常见病症推拿学作为一种疗法,应用的范围广泛。
重点知识点之一是掌握推拿治疗常见病症的方法。
例如,推拿治疗颈椎病可以通过按摩颈部穴位,调理气血,缓解颈椎的疼痛和不适;推拿治疗失眠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调节脾胃,改善睡眠质量等。
需要在考试中掌握推拿治疗不同病症的方法和适应症。
五、重点知识点4:推拿的注意事项推拿是一种特殊的疗法,需要掌握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推拿手法操作重点

头面部操作:1.中指揉印堂穴1分钟;2.一指禅偏峰推前额纵线(印堂到神庭)、前额横线(两太阳穴之间),鱼际揉前额(两太阳穴之间),2—3分钟;3.一指禅偏峰小“∞”推眼眶(印堂→睛明→攒竹→鱼际→丝竹空→童子髎→承泣→对侧睛明→对侧攒竹),往返5次;4.一指禅偏峰大“∞”推面颊部(睛明→迎香→地仓→颊车→下关→太阳→前额→印堂→对侧睛明→对侧迎香),往返5次;5.抹法,印堂→神庭 10次;从前额正中分上中下三部抹向头部两侧10次;抹上眼眶、眼球、下眼眶各3次;从鼻根部向鼻翼两侧抹向迎香穴各10次;分抹人中、承浆穴各3次;6.点按,攒竹、鱼际、太阳、四白、下关、颊车、迎香、医风、凤池穴各5秒,反复3次;7.按印堂→百会;用拇指罗纹面从印堂按至百会,5—10遍;8.按前额正中头部两侧:用双手拇指罗纹面同时由前额正中分别向两侧按压,并依次经过印堂→太阳→上星→头维穴等,5—10遍;9.直推前额与面颊:用食、中、无名指以及小指直推,从前额正中直推至头部两侧以及面颊、下颌部。
操作时两手交替进行;10.叩击前额、面颊及头部;11.按揉肩井,拿捏肩井及肩部两侧,拳心叩双肩;12.拔伸颈椎。
坐位:1---9同上;10。
扫散法,100---300次;11。
推桥弓。
左右各30—50遍;12。
拿五经、凤池、颈项部,往返3---5遍颈项部操作:(无线五区十三穴)五线:督脉线:风府穴→大椎穴;颈夹脊线:天柱穴→颈根穴(大椎旁开一寸);凤池穴→颈臂穴(缺盆穴内一寸)。
五区:肩胛区:冈上肌区域;肩胛背区:冈下肌区域;肩胛间区:两肩胛骨内侧缘区域。
十三穴:风府穴(单)、凤池、颈根穴、颈臂穴(双)、肩井穴、肩外俞穴、天宗穴(双)。
1.一指禅扶持推法沿五线操作;2。
丁氏滚法沿五区操作,左右手两侧交替进行;3.丁氏滚法操作配合作颈部被动运动;4。
拇指按揉沿五线操作;5。
拿颈项部;6。
拔伸颈椎:八字拔伸法→曲肘拔伸法;7。
扳颈椎:环枢椎扳法→颈椎斜扳法→颈椎定位扳法;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拿手法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首次详细记载了手法抢救自缢死的书籍是(《金匮要略》)。
2.“小儿虽无病,早起常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翳风寒”见于(《千金方》)。
3.颞下颌关节脱臼的口内复位法最早记载于(《说文解字》)。
4.《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爪苦手毒,为事善伤者,可使按积抑敝……手毒者,可使试按龟,置龟于器下而按其上,五十日而死矣;手甘者,复生如故也。
”)。
5.按摩导引发源于我国的(中原(今河南一带))地区。
6.拈脊骨皮法相当于现在的(捏脊法)。
7.最早在中国最高医学教育机构太医著设有按摩博士的朝代是(隋代)。
8.“按导”一词为(张从正)首先提出的。
9.蝴蝶双飞是指双手同时操作(一指禅(偏锋)推法)。
10.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的问世和一批小儿推拿专著的诞生)。
11.一指禅推法的主要操作特点是(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深浅适度)。
12.掐法主要用于(急救(全身各部腧穴))。
13.丁氏滚法操作时肘关节屈曲的,约呈( 130°~150°)左右。
14. 摩法与揉法的主要区别是()。
15.下列手法中产热最高的是(擦法)。
16.一指禅偏锋推法以(头面部)部位最常见。
17.小鱼际擦法又称(侧擦法)。
18.分坎宫又称为(分阴阳)。
19.擦法操作之后,一般配合(润滑介质)使用。
20.推拿一词首见于我国的(《医门秘旨》)。
21.缠法的主要功效是(活血祛瘀、生肌托毒)。
22.平推法的操作以掌指着力在一定的治疗部位上作(直线推动)。
23.抖法的要求是(抖上肢的频率为200~250次/分,抖下肢的频率为100次/分左右;频率由快至慢;受术肢体要伸直,自然放松;操作时动作要连续不断;抖上肢的幅度较小,应控制在2~3cm,都下肢则幅度稍大;术者操作时要保持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在抖上下肢前,可先施以拔伸法和搓法;对患有习惯性肩关节脱位者慎用上肢抖法)。
24.以下哪一种手法是一指禅推法在临床上的操作变化(跪推法和缠法)。
25.下列手法中,刺激最轻的手法是()。
26.鱼际揉法操作时,腕关节要求放松,呈(水平)状。
27.跪推法是(一指禅推法)手法的衍变手法之一。
28.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一指禅推法)。
29.拳背击法不用于(屈伸动作)。
30.“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手法也。
”出自(《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31.“一旦临症,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段有关论述出自(《医宗金鉴》)。
32.在按摩科的人员设置上,唐代比隋代增加了(针灸科)。
33.把按摩归入“汗”,法的医家是(朱丹溪)。
34.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35.拈脊骨皮发相当于现在的(捏脊疗法)。
36.滚法的创始人是(丁季峰)。
37.下列关于滚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38.滚法的操作特色是(频率为120~160次/分;施术部位吸定于受术者体表,不可拖动和跳动;操作时动作协调连贯,有节奏感,压力适中;压力、频率、幅度均匀;腕关节屈伸幅度较大,屈腕可达60°~80°,伸腕可达30°~40°;肩部自然放松下垂,不不可耸肩;来回滚动都要用力,向外滚动和向内滚动用力大小的比例为3:1)。
39.产热最高的擦法是(掌擦法)。
40.分坎宫又称为(推坎宫 )。
41.摩法在腹部应用的手法作用是(和胃理气、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暖宫调经;涩精止遗,温肾壮阳)。
4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拿法正确动作要求的是(术者用拇指和其余的手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夹持住肌肉并将其垂直提起,再缓慢放松;腕关节要自然放松,动作灵活而轻巧;指骨间关节伸直,以加大接触面积,不可屈指,不可用指端和指甲抠掐;提起之后要有回送动作;捏拿和回送动作的操作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提起拿动作形成节奏性)。
43.具有明显遇经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的手法是(指按法)。
44.下列摇肩法中的幅度最小的是(托肘摇肩法)。
45.指按法的功效是(行气活血、开通闭塞、缓急止痛,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
46.最适用于四肢小关节的手法是(勒法)。
47.拿肩井的功效是(通经活络、舒筋解痉、发汗解表、活血止痛)。
48.下列各项关于掌心击法的动作要领中,错误的是(术者手指自然松开,微曲,腕关节伸直,以掌心为着力点,运用前臂的力量有节奏地击打治疗部位,切忌击打骨骼突起部位)。
49.拳眼击法操作时,要求(术者手握空拳,拇指置于掌心,腕关节放松,以前臂主动用力,用下泉眼(小鱼际及屈曲的小指尺侧部)捶打手术部位)。
50.下列关于指尖击法的描述,错误的是(术者手指略弯曲,五指分开成爪形,以腕关节的屈伸发力,五指指端同时叩击受术部位)。
51.拳背击法不用于(关节突起部位后脑、肾区部)此题不确定。
52.下列各部,不能使用摇法的是(能使用摇法的部位是:颈椎、腰椎、肩关节、肘关节)。
53.拔伸法又称为(牵引法)。
54.捻法要求(频率每分钟200次左右;操作时要带动皮下组织一起捻动,不要与皮肤产生明显的摩擦感;动作轻巧灵活;捻手指时,可沿手指的纵轴由近端向远端缓慢移动;多与拔伸手指法相配合)。
55.拿法与捏法的区别主要是拿法(捏而提起)。
56.“推拿”一名首见于我国(明代)。
57.我国最早的推拿专著是(《黄帝岐伯按摩》)。
58.《灵枢·官能》记载按摩人员选材与考核的方法是(用其所能,量能用人)。
59.有关小儿推拿的最早记载见于(《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补:小儿推拿体系建立的标志是《小儿按摩经》)。
60.手法抢救自缢死的首次记载见于(《金匮要略》)。
二.多选题1.滚法的功效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滑利关节。
(滚法具有舒筋通络、活血祛瘀、滑利关节的功效,及时防治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间盘突出症、各种运动损伤、运动后疲劳、偏瘫、截瘫等疾病的常用手段,也是保健推拿的重要手法。
)2.属于按法正确操作要领的是:按压的方向应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而持续;按而留之;忌粗暴施力。
(【按法要领】:①按压的方向应垂直于受术体表。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平稳增加,再由重而轻逐渐减压,不可冲击式用力。
③可用叠指、叠掌、伸肘、上身前倾等姿势来调整增加按压的力量。
④肘按法不要用尺骨鹰嘴操作。
)3.棒击法不能用于:后脑和肾区。
(骨骼关节突起处慎用掌击和指击,禁用棒击,后脑、肾区部位禁忌棒击。
)4.先秦时期的推拿手法的异名有:按杌、挢引、抑骚、折枝、乔摩。
(还有眦“女烕”(这是一个字,读mie 四声,打不粗来TAT,还可通“搣”),按蹻,矫摩,摩挲)5.摆动运动手法包括:缠法、滚法、鱼际揉法、一指禅推法。
【(①鱼际揉法(附:揉法)②一指禅推法(附:缠法,跪推法)③一指禅偏锋推法④滚法)】6.丁氏滚法的适用部位包括(颈项部,四肢部,肩背部,腰臀部)。
(主要适用于头顶部、项部和腹部。
可治疗精神紧张、头痛、失眠、慢性疲劳综合征、落枕、颈椎病、腹泻、便秘等病症。
)7.下列(鱼际揉法,指摩法,丁氏滚法)等手法操作时是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作主动运动的。
(鱼际揉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连续的摆动指摩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做肘关节的轻度屈伸运动丁氏滚法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摆动类手法均是)8.以下关于弹拨法的描述正确的是(又名拨法,适当用力下压,单向来回操作)。
(用手指灯部位按压并做横向搏动肌筋的手法,称为拨法,又称弹拨法。
【要领】:①拨法的方向、角度应与局部的肌纤维走行方向垂直。
②拨动时指下应有肌肤或肌腱上划过的弹拨感,不要在皮肤表面摩擦移动。
③拨法可以单向拨动,也可以双向拨动。
④拨法的压力不宜太大,以受术者能够忍受为度。
⑤肘拨时不宜用尺骨鹰嘴部操作。
⑥有节奏技巧的拨法,能够缓解操作带来的疼痛。
⑦施加力度较大的拨法时,应在操作前告知受术者。
【应用】:拨法的刺激力度较强,常在压痛点或指下触及“筋结”感的部位应用。
具有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梳理肌筋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落枕、肩漏风、腰腿疼痛等软组织损伤引起的肌肉痉挛、疼痛等症。
常用的拨法操作如拨项部、拨竖脊肌、拨委中、拨肩胛提肌肩胛骨附着点、拨前臂伸肌群(手三里)、拨阳陵泉、拨跟腱等。
拨法也常用作诊断手段。
术者应仔细体会指下的感觉。
学会判断正常组织与疲劳、变性组织的不同,如有捻发感、剥离感,或触及条索状物或结节状物则可判断为病态,应结合受术者的酸胀、疼痛感觉和身体状况做出综合判断。
)9.搓法的应用部位有(肩部、上肢部、腰背部、下肢部、胁肋部)。
(搓法多用于人体四肢,具有行气活血、舒筋通络的功效,临床上作为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
如搓上肢、搓揉肩部、搓肩井部、搓股后部、搓小腿、搓胁肋及腰背部,以搓上肢最为常见。
)三.判断题(T)1.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 )2.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
(点法由按法演化而来)(T)3.鱼际揉法属于摆动类手法。
(F)4.一指禅偏锋推法可用于头面部美容。
(可治疗失眠、头痛、头晕、近视、视物模糊、牙痛、面谈、劳倦内伤等)(F)5.擦法是一种单方向的直线操作手法。
(直线来回的,不是单方向的)(T )6.配合被动运动,是滚法临床应用的一个特点。
(F)7.抖法属于运动关节类手法。
(运动关节类:摇法、拔伸类、屈伸法、背法、扳法)(T)8.拿法操作时指间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T)9.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0.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多用于四肢,其他还可以搓肩部、股后部、胁肋部、腰背部等)(F )11.弹筋法就是弹拨法。
(以拇、食、中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相对拿紧一定部位的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当筋肉被提拉到一定高度后,突然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如拉弓放箭之式,称为弹筋法,又称弹提法 )(F)12.捻法可以用于咽喉部治疗声音嘶哑,失音等症。
(多用于治疗指骨间关节扭伤)(T)13.合掌击法要运用前臂的旋转发力击打。
(T )14.大幅度摇肩法又称运肩关节法。
(F)15.搓法只能用在四肢。
(T )16.指按法主要用于经穴及阿是穴,适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
(F)17.按法是由点法演化而来(F)18.背法归属于整复运动类手法。
(整复就是通过手法或以手法为主,并借助器械,使移位的筋骨恢复其原来的位置,以治疗筋骨损伤的一种方法。
包括:按法、拔伸法、牵拉法、扳法)(T )19.掐法施术时为避免刺破皮肤,可在受术部位上置一薄布。
(T)20.拿法操作时指尖关节不可过分屈曲。
四.填空题1.推法包括(指推法、掌推法、肘推法)。
2.作为学科名称的“按摩”一词,最早见于(《内经》),推拿一词最早记载于(明)代医家(张思维)的(《医门秘旨》)。
3.根据推拿手法的动作形态,把推拿手法分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和运动类)六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