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 《古文二则》课件 语文版
合集下载
【最新】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6单元21《古文二则》 (共22张PPT)

林则徐说:“子孙若 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 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 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 多财,益增其过。”这和 杨震的言行有何共同之处?
博采魏晋以来各家关 于东汉史实的著作,撰成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与《史记》、《汉书》、 《三国志》并称“前四 史”。
人物简介
杨震,东汉高官, 学问渊博,可与孔子相 媲美,素有“关西孔子” 之称 。杨震以为官清 廉名闻天下。
第五伦简介: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 陵人。他的祖先是战国时齐国 的田氏。田氏在西汉初迁徙至 皇帝陵园的很多,所以以迁徙 的次序作为姓氏。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1课
导语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历史的 长河里,多少人虽曾显赫一时, 但终究湮灭。而有这样两个人, 以自己巨大的人格魅力,多少年 来,在中国的史册中熠熠生辉, 他们是杨震和第五伦。今天我们 来学习范晔的《后汉书》中关于 他们的两则小故事。
作者简介
范晔,字蔚宗,南朝 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君不知故人 了解
奉:遵守 见轻:被看轻 有的人有时候 竟夕: 整晚 或时: 比拟,比作 省视: 探望 方:
词类活用
节:保持节操,名作动 言事:说话办事,名作动
古今异义
古义:biàn yí 指对国家 便宜 有利的事。 今义:pián yi指价钱低。 古义:指选拔举用贤能。 选举 今义:用投票等表决方 式选出代表负责人。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何谓无知!
这句话表明了他拒不受贿, 且态度坚决。
岂可谓无私乎?
这句话体现了第五伦对自 己的深刻反省,由此表现了他 的严于律己和真无私。
拓展延伸
你认为杨震和第五伦的 故事,对于今天的社会有什 么样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我们更应严于自律、 公而忘私,应该从我们民族的历 史中汲取更丰富的精神食粮。
语文版(2018)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古文二则》课件(共33张PPT)

4、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明确】: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强调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5、既然第五伦如此大公无私,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私 心》? 【明确】:“大公无私”是人们对第五伦的高度评价,而 私心是第五伦的自我反省。作者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 物性格。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 私。
书》 ,北宋后合本。
人物简介
杨震,东汉高官, 学问渊博,可与孔子 相媲美,素有“关西 孔子”之称 。杨震以
为官清廉名闻天下。
杨震拒金
字词积累
评骘
谒见
zhì yè
复辟
遗
bì wèi
涿郡
便宜
zhuō 辄 biàn 质悫
zhé
què
辟:
征召 晋升 从前
举 : 推举,选拔 之: 谒: 遗: 厚: 到,往 拜见
4、如何理解“岂可谓无私乎?”
【明确】:用反问句式更能突出强调第五伦的公正无私。
5、既然第五伦如此大公无私,文章的题目为什么取名《私心》? 【明确】:“大公无私”是人们对第五伦的高度评价,而私心
是第五伦的自我反省。作者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课堂小结
•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怎么说没人知道呢?
• 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
私下的贿赂 让 替 开办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原先、过去 年长的人 有人 让 称作、号称 调动(官职) 本性
zhuō
•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布置作业
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 这些清官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 象。请你以“无私”为话题,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
新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6单元第21课《古文二则》课件(44张PPT)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 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用这个来馈赠给他们 优厚
三、整体感悟
思考:1.《四知》中写了杨震几件 事?用简单话概括。
杨震拒金(开头到“密愧而出”)
杨震为子孙留清白(“后转涿郡太守” 到“不亦厚乎”)
2、文章表现了杨震什么品质?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 清官形象。
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 要他为子孙置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让后代人称他们是清官的子孙。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 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 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 /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 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 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 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 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廉洁 ( 自律 语 态度 杨震 言 坚决 拒为子孙 俭朴 ) 开产业 无私 拒收下 属贿赂
四、写作特点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 本文只有146个字,非常鲜明地 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 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 形象。 3. 语言刻画形象传神。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 贿赂的坚定态度。
生字识记
评骘 zhì
谒见 yè 涿郡 zhuō
复辟 bì
遗 辄
wè i zhé
n 便宜 bià
质悫 què
古文二则
四 知
人物介绍
杨震,东汉高 官,学问渊博,可 与孔子相媲美,素 有“关西孔子”之 称 。杨震以为官 清廉名闻天下。
《古文二则》九年级语文ppt课件

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
2)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3)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他过去在荆州曾举荐的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县令。 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中有的想要让他为子孙 开办一些产业。
4)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 不亦厚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班 固 ( 东 汉 ) 范 晔 ( 南 朝 宋 )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中注释,通过查阅有关 工具书加以翻译。不懂处做标记。
2、前后讨论不懂之处,或者请教 老师。
自学检测
1、给生字注音
zhì bì wè i
骘
yè
辟
zhuō
遗
谒
涿
2、用“/”标示出下列句子的朗读 节奏。 1)大 将 军 邓 骘 /闻 其 贤/而 辟 之。 2)故/所 举 荆 州 茂 才 王 密/ 为/昌 邑 令。 3)至 夜/怀 揣 十 金 /以 遗 震。 4)故 旧 长 者/或 /欲 令 /为 开 产 业。
3、解释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 (代“杨震” ) ( 征召 ) 2)举茂才( 推举、选拔 ) 3)当之郡,道经昌邑( 到 )( 取道 ) 4)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 过去 ) ( 担任 ) 5)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给予,赠送 ) 6)不受私谒( 拜见 ) 7 )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原先、过去)( 有人 )
古 文 二 则
范 晔
刘学龙工作室制作
选自《后汉书》
走近作者
范晔(398—445),字 蔚宗,南朝宋代顺阳( 今河南淅川)人。南北 朝时期著名的史学家、 文学家。他一生对社会 最大的贡献是撰写了被 后人称之为“前四史”之 一的《后汉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感知
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 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他赴郡途中, 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 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 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 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杨震说:“上 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 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后来杨震调 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 见。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 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 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 不也很优厚吗?”
课文感知
译文
第五伦奉公守法竭尽忠诚,说话办事没有违背法规的。 儿子们有人常劝止他,他就呵斥他们并赶走他们,官吏 陈述的书面意见有利于国家的,他都封好上报,他就像 这样毫无私心。他生性诚实,缺少文采,做官时以清廉 著称,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贡禹(那样明经洁行的 人)。但是他缺少宽容,又不整饬自己的威严,也因此 被有些人看轻。有人问第五伦说:“您有私心吗?”他 回答说:“老朋友中有送给我千里马的,我虽然没有接 受,但每到朝廷选拔官吏时,我心里总不能忘了他,可 始终也没有任用他。我哥哥的儿子常常生病,我一夜里 十次去探望,回来却安安稳稳地睡下;我的儿子有了病, 我虽然不去探望,但却整夜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可 以说没有私心吗?”
古文欣赏 古 文 二 则
《四知》 《私心》
四知
课文引入
资料
浙江省建设厅原副厅长、 曾任温州市副市长的杨秀 珠一案,目前查明涉案金 额已达二点五三二亿元人 民币,先后已有十九人被 立案查处,其中有九名为 县(处)级干部,九人被移 送司法机关。
课文引入
资料
周光林,男,1943年出生, 广东潮汕人。曾在部队服 役,1987年至2000年,连 续四届担任普宁市检察院 检察长,被逮捕前系普宁 市人大副主任。受贿60万 元港币;给国家造成2100 万多元的损失。
拓展训练
杨震拒金,第五伦无私,这些清官 都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请你以 “无私”为话题,写一篇300字左 右的文章。要求事实确凿,语言流 畅,有说服力,文体不限。
谢谢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课文引入
被告人余振东自1992年开始,与许超凡等 人合谋,利用中国银行联行资金管理上的 漏洞,占用、侵吞巨额资金20亿元。……
作者介绍
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
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官场多磨,后 因事被杀。《宋书》本传称他:“博 涉经史,善为文章,能隶书,晓音 律。”任宣城太守时,曾博采魏晋以 来各家关于东汉史实的著作,删繁补 略,撰成《后汉书》纪传九十卷(十 志未及完成),为我国史学名著。名 篇有《班超传》、《张衡传》等。
课文分析
一.文章的主人公是谁? “四知”指什么?
二.文章写了几件事? 本文主旨是什么?
课文分析
拒收下属贿赂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拒绝为子孙开产业
——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课文总结
1.短小精悍,人物形象鲜明。本文只有146个 字,非常鲜明地突出了杨震廉洁无私的品质。 2.语言刻画形象传神。“天知,神知,我知, 子知。”短短八个字形象刻画出了杨震拒绝贿 赂的坚定态度。 3.写作借鉴:个性化的语言,非常鲜明地刻画 出人物形象。如杨震的“四知”、“使后世称 为清白吏子孙”
作品介绍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
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今通行本共一 百二十卷。本纪、列传部分为范晔撰, 志未作完,范被杀。南朝梁刘昭取司 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与之配 合,北宋时将两书合刻为一书。文章 风格趋向骈体,写人叙事,简明周详, 生动感人。且收录了大量的东汉的散 文、辞赋、诗歌。学者们誉为兼有一 代文章总集的性质。
课文感知
背景音乐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 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 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 “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 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 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 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 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 乎!”
课文分析
辄叱诸子 无私ຫໍສະໝຸດ 正面描写奏记便一并封上
不能忘故人
反面衬托
有私
子有病,不省视竟夕不眠
课文分析
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伦 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
恰当。因为本文意在通过第五伦 坦言承认自己有私心,而这私心 又是人之常情,通过他自认为的 有私来突出他的真无私,这样更 有说服力、感染力。
拓展训练
1. 杨震说:“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 之,不亦厚乎!”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说 明理由。
2. 你认为杨震拒金的故事,今天对我们有教育 意义吗?请简要分析,不少于50个字。
私心
课文感知
背景音乐
阅读课文,疏通文意。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时谏止, 辄叱遣之,吏之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 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 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 “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 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 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 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