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 -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精品课件: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5
二、比较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
梭伦改革
时代背 奴隶制崩溃、封建制确立时期,改革废除 奴隶制度的上升时期,其改
本 节 内 容 结 束 景不同 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确立起封建制度 革加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性质 一场新兴地主阶级为发展封建经济而进行 一次奴隶主阶级的缓和社会
不同 不 同 特点 之 不同 处
二、学习延伸 争鸣:谈谈你对青苗法的看法。 提示 主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评述。青苗法的实施既限制了高利贷者对农 民的盘剥,同时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附:本册总结
附:本册知识点总结
一、雅典工商业的发展与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关系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推动了梭伦改革、民主政治的建立,反过来,梭伦改革、民主政 治的建立又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__市__易__务___,收购__滞__销__货__物___,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⑤方田均 税法:政 府重新 __丈__量__土__地___,核实每 户占有土 地的数量 , 按照 __土__地__多__少___和肥瘠收取赋税,__官__僚___、_地___主__也不例外。 ⑥均输法:政府要求东南六路的_发__运__使__,依照“__徙__贵__就__贱__,__用__近__易__远____”
(3)梭伦改革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而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又反过来进一步推动
21
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二、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1.积极方面
(1)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为雅典实行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
基础。
本节内容结束
(2)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消极方面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历史:4.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1(人教版选修一)(2)

④有些政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可见,王安石变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当时的社会 问题。 (如:财政危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
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1、进步性: ①变法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百钱可得酒斗许, 虽非社日长闻鼓。
这些变化与王安石变法的哪些措施有关,为什么? 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和农田水利法。
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生产
巩固基础,突破难点
“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 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 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收入? 有利于增加国家 青苗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增加了 政府的收入; 开源 的财政收入,有 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 利于改善“积 节流 均输法节省了货款和转运费用 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 贫”。 发展生产? 农田水利法,改善了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有 利于提高农产量。 发展生产
结论:
王安石的富国之法主要调整了封 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1、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C、政治制度和宗教思想的矛盾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三、强兵之法
目的 措施 具体内容
编定保甲,平时维持治安,战 时从军;
连坐法(监督检举) 百姓养马,可减赋税,马死赔偿 以“将”为军队编制单位,设 正将一名,专管训练(改变了 以往“兵将分离”) 高武器质量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4.2 王安石变法 课件(人民版选修一)

2.强兵之法 (1)将兵法 ①内容:精减裁并禁军,淘汰老弱;选拔有经验的人担任将官负责训 练军队。 ②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2)保甲法 ①内容:各地农户组织起来,编为保丁。保丁练习技艺,夜间值班巡 查,维持治安。 ②作用:各地壮丁受到了军事训练,政府的财政负担有所减轻。
(3)保马法 ①内容:废掉牧马监,推行民户代养官马的办法。 ②作用:节约了政府的开支,降低了马匹的死亡率。 (4)军器监 ①内容:在开封城内设置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 ②作用:军器的制造逐步改善,且数量增多。 3.育才之法 (1)改革科举:废除原来的科举考试,改以经义策论取士。 (2)改革学校制度 ①目的:统一思想,造就改革派人才。 ②内容:撰注《诗义》《书义》《周礼义》作为学生的必读教材。 ③作用:使王安石的革新思想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
预习交流 1
王安石实施取士之法的目的何在?他提出什么样的用人原则?结合 当今的教育改革谈谈有哪些可以借鉴和肯定的。
提示:(1)目的:培养和选拔人才,充实改革力量,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巩固封建国家。
(2)原则:惟才用人。 (3)借鉴:改革考试的内容,废除明经诸科,取消华而不实的诗赋,考查 考生是否理解领悟经义;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考时务策,以考核士子 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处理能力;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取消富贵豪门子弟 的特权。
3.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的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都属于王安石富国之法的内容,而富 国之法推行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针对的是北宋财政困 难的问题。 答案:A
——摘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件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
变法的初衷与实际效果之间产生巨大背离
材料五 《流民图》(北宋·郑侠)
探究三:后人怎样评价王安石变法
1.苏辙:王介甫(安石)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志 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及其得志,专以此为 事,……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 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
起用王安石
宋 神 宗 : 1067—1085 年 在 位 , 曾 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 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 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 山。江西临川人。22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 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
第二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天变不足惧, 人言不足恤, 祖宗之法不足守。
知识回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 1.北宋不抑兼并,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 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 3.宋初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
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三冗两积);
——《汴京梦断》
理想二:妥善处理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关系
探究一: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材料三 他的变法手段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 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 管理国家财政。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理想三:重视商品、货币与市场关系,用经济的办法管 理国家财政。
小结:王安石的变法理想
须要有坚定的信念; • 3.要注意用人,选拔德才兼备之人来推行改革; • 4.政策制定和实施要切实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巩固统治而实行的。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4.2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新人教版高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课时过关·能力提升基础巩固1北宋时期的一首诗中写道:“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

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

”这主要是在称赞王安石变法中的(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免役法2苏辙曾评论王安石变法:“熙宁(宋神宗年号)以前……诸役人常苦迓送,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

”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 )A.青苗法B.市易法C.免役法D.均输法,可判断苏辙所称的“新法”是指免役法。

3王安石的某项变法措施达到了“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的目的,相关的措施应是( )A.青苗法B.免役法C.市易法D.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的原则是“徙贵就贱,用近易远”,这就减轻了运输的负担,节省了大量开支,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据载,商人X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 )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免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控制市场;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们控制和操纵市场,这两项措施使大商人遭受了沉重打击。

北宋武士5观察右图,铠甲在作战过程中对保护将士的人身安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保证铠甲的质量,王安石规定武士的铠甲和武器必须由下列哪一部门监督制造( ) A.户部 B.度支部C.军器监D.盐铁部6北宋王朝推行的下列军事措施中,直接有利于减少军费开支的是( )A.将兵法B.保甲法C.更戍法D.设军器监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今立役条,所宽优者,皆村乡朴蠢不能自达之穷氓。

所裁取者,乃仕宦兼并能致人言之豪右。

若经制一定,则衙司县吏无以施诛求巧舞之奸。

——《宋史》卷一七七(1)上述材料所述的“役条”是指王安石推行的什么变法措施?(2)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实行该法的初衷。

高中历史复习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

高中历史复习  选修一 第四单元  第2课 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2)
——《续资治通鉴长编》
根据材料可知,市易法有何作用?
打击商人垄断,平抑物价, 增加政府收入。
(一)、富国之法
方田均 税法
根据方田均税法的内容, 可知其有何作用?
抑制土地兼并,打击官僚地主特权, 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收入。
(一)、富国之法
均输法
根据均输法“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的原则,可知其有何作用?
——邓广铭《王安石》
根据材料可知,青苗法是如何调整国家、 地主、农民之间关系的?
抑制高利贷盘剥,减轻农民负担, 增加政府收入。
(一)、富国之法
农田水 利法
自熙宁三年至九年,府界及诸路 兴修水利者,凡一万七百九十三处, 为田三十六万一千一百七十八顷。
——梁启超《王安石传》
根据材料可知,农田水利法有何作用?
均输法
保甲法、保马法、 将兵法、设军器监
取士 之法
关注人才的选拔、 培养和使用,为
变法造舆论
改革科举制度、整 顿太学、重视官员
的选拔任用
作用
有利于减轻人民的 负担,发展生产, 增加财政收入
节省了政府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 力,增加了武器 装备
培养人才,发挥 其才干,为变法
起了舆论作用
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英宗治平二年 (1065年)
收入(单位:贯) 15085万余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支出(单位:贯) 12677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A. 北宋时财政入不敷出,导致积贫
A
B.“三冗”、“两积”引起社会危机
C.养兵、养官巨额费用是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战争耗费及高额赔款是财政危机因素之一
第四单元 王安石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件

(1)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 们的强烈反对;
(2)变法推行操之过急,急于求成 (3)变法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善,反加重百
姓负担
(4)宋神宗的动摇与去世。 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PPT学习交流
19
变法的命运 ——新法被废除
PPT学习交流
20
争议
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 至靖康之乱,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 家利益和百姓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 会基础。
第三,改革必须培养和任用德才兼备的人才。
第四,改革过程要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加 强监督。
PPT学习交流
24
感悟历史
王安石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
王安石锐意进取,积极改革的创新精神
王安石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毫不动摇的坚强信念
司马光担忧是否是杞人忧天? 王安石变法是否真正做到了“不扰民而国用足”?
PPT学习交流
14
政府强制借贷 官吏趁机贪污
材料二:王安石定的标准是年息二分,即贷款一万,借期一年, 利息二千。地方上的具体做法是,春季秋季发放两次贷款,结果, 贷款一万,借期一年,利息四千。由于执行不一,有些地方利息之 高,竟达到原先设定的35倍!向官府贷款,先申请后审批,道道手 续都要求人,交“好处费”。
PPT学习交流
11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培养实用人才, 发挥其才干, 为变法起了舆 论作用
PPT学习交流
12
王安石变法内容及历史作用
增强了国力, 一定程度上 改变了 积贫 积弱的局面
PPT学习交流
13
问题探究
公(王安石)尝与司马温公(司马光)廷 辩理财。 温公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耳。” 公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温公曰:“天下安有此理?......彼设法夺民, 其害甚于加赋。”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4.2王安石变法重点知识讲解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4.2王安石变法一、起用王安石1.原因:①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场面,缓和矛盾,稳固统治——宋神宗希望变法②?言事书?中“变革天下之弊法〞——王安石主张变法③“天变缺乏惧,人言缺乏恤,祖宗之法缺乏守。

〞——王安石改革决心2.标志1069年,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二、王安石变法内容1、目的:稳固封建统治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详细措施:富国之法“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强兵之法取士之法王安石变法三、历史的经历改革是艰辛的,必然会充满阻力,所以改革者必需要有坚决的信念,毫不动摇,才能成功;而且,要注意用人。

男儿少壮不树立,夹此穷老将安归?材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睎---王安石4比拟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背景:都是为解决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稳固统治而实行的。

性质:地主阶级封建改革。

结果:遭到大地主、大官僚反对而失败。

不同点中心内容不同:庆—整顿吏治王—理财改革程度不同:庆-部分改革王-全面改革5比拟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一样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权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根本一样变法都对消费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挽救统治危机,部分调整消费关系性质:商: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展部分调整的改革结果:商:成功王:失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观摩课教案
2课《王安石变法》精品教案
开课内容:选修课《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开课人员:竭蔚
开课地点:漳平一中高中部教学楼四楼
开课班级:高二文科(1)班
开课时间:20**年12月24日上午第三节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紧接着播放一段介绍王安石及变法的视频),在观看完视频介绍后,教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新课教学):
二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设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积贫积弱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一系列的可能条件:
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3
4、宋神宗的支持
二、变法的过程 1、时间:1069年。

2、人物:王安石、宋神宗
3、目的: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4、指导思想: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5、变法措施及作用:
主要由在学生分组讨论后的基础上来进行发言探究,后由教师用表格形式进行总6、变法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⑴、变法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①改变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20年之用.
扭转长期以来西北边防屡战屡败局面年王韶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 ⑴最终失败
①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②失败原因:
(链接投影有关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漫画让学生们观看,再由学生展开关于变法失败原因问题的探究):根据上述漫画,结合课本内容,你能归纳出王安石变
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总结)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合作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三、变法的评价、变法启示
㈠变法的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
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
变,负担依然沉重。

⑶积极影响: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
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㈡变法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课堂小结:
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王朝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在变法期间采取了富国、强兵、育才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成效显著。

但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且积重难返,改革终归失败。

布置作业:
1、见多媒体上的课堂练习。

2、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课后探究:
1、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