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课内容探讨(改革与人物模块)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新人教[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fce40bb6bec0975f465e2be.png)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何成刚(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作为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于2003年4月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高中课标》)。
这是教育部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在完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后,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的阶段性成果。
新颁布的《高中课标》,就其内容来看,密切联系着历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反映了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发展趋势和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基本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快速发展的实际。
总的来看,《高中课标》与《初中课标》和《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想比,体现了在继承中发展的特点。
就其本身来分析,在结构设计与内容选取上又体现了稳中求变的创新的特点。
笔者有幸参与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研制的部分工作,对于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或许有更多的个人理解和体会,现做详细的阐释与解读,以抛砖引玉。
不当之处,概由我个人负责,并期盼指正。
一众所周知,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之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辨证关系,所以高中历史课程在许多教育理念的叙述上,有着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一致的地方,比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的功能;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关注历史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发展性的历史教育评价和教学评价;开发多种历史教学资源;适当淡化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地位;尤其在课程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都充分发挥和挖掘历史课程在人文素养、民族意识、改革意识、开放意识及国际意识等方面教育功能的培养。
由于《高中课标》是立足于《初中课标》基础之上而设计的,所以从发展的角度看,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应该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基础上又有所提高和发展。
鉴于此,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不仅要重视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为每个学生创设未来发展的平台和机会,而且还应该让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能力倾向,不同特长的学生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选择和长远发展目标,从而设计自己的人生选择。
以《圣雄甘地》为例来看中学历史人物教学方法论文

以《圣雄甘地》为例来看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摘要:本文以《圣雄甘地》一课为例,通过对本课实际教学活动进行实录和反思,试图探讨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是高中文科选修课之一。
在教学时迫于现实压力不得不将选修课教学课时上进行压缩。
基本上一个课时解决一个人物的学习问题。
对老师来说,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好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圣雄甘地》一课,来探讨一下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圣雄甘地;历史人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32-01
一、课前准备
首先,在课前给同学布置预习的任务。
其次组织学生成立《甘
地传记》编写组。
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是少年甘地采编组,青年甘地米编组,中老年甘地米编组和甘地评说米编组。
并且要求学生能够将搜集的资料制进行整理,最后将搜集的资料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
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分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甘地的积极性,“先学后教”,培养学生资料搜集的能力和论丛史出的严谨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并在分组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
1、导入方法:利用多媒体将有关甘地的葬礼的图片展示给学。
选修模块教法探讨之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效教学模式

文_教育教学114摘要:选修课是在学生学完必修课之后为学有余力和浓厚兴趣的同学有选择性的学习其他课程,是知识的丰富和延伸。
是作为高考选拔性考试对考生学科能力的考查,反映在试题上多为材料题,这与必修教材综合性考查(选择题、评述题和材料分析)不同,因此在教学中也应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便是作者在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课后反思。
关键词:选修课;模式;教学方法;探讨一、授课前对教材及课标的认真解读新课程结构上最大变化就是采取了“模块”的架构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课标”是进行知识整合的标尺,知识整合的着眼点是学生的发展。
依据课标编写教材,就是以专题模块的体例呈现教学内容。
“模块”课程的特点和新教材的专题化编写方式,极大拓展历史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为学生认识历史的高度和学科教育价值开辟新的视角。
模块下的专题教学强调围绕特定的学习主题进行相关内容的整合。
在认真解读《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教材及课标后,发现该课程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演进进程中的重大改革。
改革的举措与成败是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的。
在知识与能力目标上,了解古今中外不同历史时期九个有代表性的改革,知道这些改革的来龙去脉及代表人物,形成对改革清晰的概念;了解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举措;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不同类型的改革,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上,完整把握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内容、过程与结果,初步理解历史的纵横架构;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改革做出价值判断,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历史思维。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改革的必然性和艰巨性,树立为国家和人类的发展而奋斗的决心和勇气;寻求历史进步的智慧,进一步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
实际上,上述三方面目标是相辅相成的,它让我们了解改革的实质,体察改革过程中历史进程的畅达与艰涩,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世界,明晰“万物皆变”的历史趋势,培养改革的责任心。
6.2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

本案例在讲解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改革与现实的联系,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相互渗透,使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的社会价值,激发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信心和决心。
3.阿里改革对埃及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这些影响在当时和现在有何不同?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在讲解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过程中,我会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研究改革的一个方面。小组成员通过讨论、查阅资料、分析案例等方式,共同完成研究任务。最后,各小组汇报研究成果,大家共同分享学习心得。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了解非洲近代史上这一重要改革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历史事件,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3.通过对改革内容的深入学习,使学生掌握比较和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通过课堂讲授、自主学习、课后拓展等多种教学方式,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敬畏之心,尊重历史、珍视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
2.通过学习默罕默德阿里改革,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改革的热情。
3.培养学生具有公正、公平、包容的价值观,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引导学生关注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现实意义,通过分析改革的主要内容,如农业、税收、教育等方面的变革,使学生认识到改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本案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历史事件背后的故事,提高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及解读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新课程理念下搞好历史教学改革一些论文

在新课程理念下搞好历史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改变广大教师习以为常的课堂教学方式,通过探究式、开放式课堂教学活动等径途为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学习方式思考【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0(a)-0148-01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创新的时代。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而如何培养出一代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就是教育界的重任了。
为了承担起这个重任,教育界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尝试。
说到教育改革,自然地,我们就会想到“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这两个词。
的确,从“鱼”到“渔”的转变,是我们教育观念上的一个重大转变,是从重视知识传授到重视方法传授的一个转变。
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赋予“鱼”、“渔”更深刻的内涵。
“渔”的目的抓“鱼”,我们要教给学生抓鱼的方法,但这还不够,我们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鱼”是他们应该抓的,抓“鱼”做什么,怎样使用现代化的、先进的手段更有效地抓到这条“鱼”。
面对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首先我们要给历史学、历史教育一个正确的定位。
也就是说,我们先要知道“鱼”是什么。
各门学科的分类,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定位.历史学科就是鉴古知今、使人明智的学问。
通过历史学习,帮助学生通晓世界文明的演变史,不仅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各种问题的渊源.更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中吸取有益于社会进步、有益于个人身心健康发展的营养,使学生真正达到“鉴古以知今,读史以明智”的目的。
确定了中学历史教育的定位后,接下来的任务是如何去实现这一目标,发挥史学的重要作用,确立历史教育应有的地位。
即“渔”。
首先,教师除了要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外,更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理念。
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改革

局限性
财产限制;地 方和城市的实 权仍然掌握在 行政官僚手里
体现了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的原则
农村仍按旧制度 审理案件,农民 受到不公正待遇
加强了军事力量
促进了西方资产阶 级思想在俄国的传 播
概念解读——近代化 近代化是指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 业宗法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法 制社会转型的过程。具体来说包括下列主要内 容: 经济领域:工业化、全球化 政治结构:民主化、法制化 社会结构:城市化、都市化 思想观念:理性化、科学化 俄国的近代化指俄国由封建农 奴制社会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转 型。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 把手指砍掉——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任务1:你认为亚历山大二世做出了什么抉择
?
任务2:亚历山大二世的智囊团为当时风雨飘摇的俄
国制订了三个改革方案:
方案一:解放农奴,但不对其进行土地的分配 方案二:解放农奴,让农奴无偿获得他们一直所经营 的土地 方案三:解放农奴,让农奴有偿获得一定的土地
阶级矛盾激化
新 思 潮 涌 动
政 治
思想 战因 败
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1855年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 命令给莫斯科、基辅和华沙分别 发去如下文字的电报:“皇帝正 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了沉重打 击服毒自杀了!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 上而下来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
(1)因为社会制度和经济水平的落后使俄国全 无获胜的希望。 (2)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暴露了俄国经济和 军事的落后,落后的根源又在于腐朽的农奴制。 (3)战争的失败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也 加剧了国内的社会危机,农民起义不断。沙皇 统治面临严重危机。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方法探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方法探讨
李宏瑜
【期刊名称】《新课程学习:上》
【年(卷),期】2010(000)009
【摘要】历史人物评价作为一个专题在高考中出现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具体如何操作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
本文的主要内容涉及人物评价的具体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总页数】1页(P175-175)
【作者】李宏瑜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03
【相关文献】
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方法探讨 [J], 李宏瑜
2.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的评说——以人教版选修四《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为例 [J], 费元度
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J], 孙丹丹
4.浅议农村高中生史料实证意识的培养策略——以选修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秦始皇》为例 [J], 王华良;
5.高考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考查 [J], 周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