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表现与基本变化
皮肤病病理诊断报告

皮肤病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姓名:_____ 性别:_____ 年龄:_____ 就诊日期:_____一、临床病史患者自述皮肤出现异常症状已有_____(时长),主要表现为_____(具体症状,如红斑、丘疹、瘙痒等)。
症状最初出现在_____(部位),随后逐渐扩散/蔓延至_____(其他部位)。
患者曾自行使用_____(药物或治疗方法),但症状未见明显改善。
患者否认有家族遗传病史、过敏史及其他系统性疾病。
二、体格检查皮肤外观:在_____(检查部位)可见_____(皮损的形态、大小、颜色、分布等),皮损表面_____(是否有鳞屑、渗出、溃疡等),触诊_____(质地、温度、压痛等)。
淋巴结:双侧_____(淋巴结部位)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其他: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_____(数值),红细胞计数_____(数值),血红蛋白_____(数值),血小板计数_____(数值),均在正常范围内。
生化检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均正常。
免疫指标: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均为阴性。
四、病理检查(一)取材部位:_____(二)标本处理标本经_____(固定液名称)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度为_____微米,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及其他相关特殊染色(如有)。
(三)镜下观察1、表皮角质层:_____(描述角质层的情况,如增厚、变薄、角化不全等)棘层:_____(棘层细胞的形态、排列等)颗粒层:_____(颗粒层细胞的情况)基底层:_____(基底层细胞的形态、有无液化变性等)2、真皮浅层:_____(观察浅层真皮的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血管变化等)中层:_____(中层真皮的组织结构和细胞成分)深层:_____(深层真皮的纤维组织、附属器等)3、皮下组织脂肪组织:_____(脂肪组织的形态和分布)血管和神经:_____(血管和神经的形态和分布)(四)特殊染色结果(如有)_____(特殊染色的名称及结果)五、病理诊断根据上述病理检查结果,综合临床病史和体格检查,诊断为:_____(具体的皮肤病名称)六、诊断依据1、表皮的改变:_____(如角质层增厚、棘层肥厚等,与该皮肤病的典型表现相符)2、真皮的炎症细胞浸润:_____(炎症细胞的类型、分布等特点支持诊断)3、特殊染色结果:_____(如有特殊染色,说明其对诊断的支持作用)七、治疗建议1、局部治疗外用药物:_____(具体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和频率)物理治疗:_____(如激光、冷冻等,如有需要)2、系统治疗口服药物:_____(药物名称、剂量和用法)静脉用药:_____(如有,说明药物和使用方法)3、生活注意事项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搔抓、摩擦等刺激。
皮肤病病理诊断报告

皮肤病病理诊断报告患者姓名:_____ 年龄:_____ 性别:_____ 病历号:_____临床诊断:_____送检日期:_____ 报告日期:_____一、标本信息标本类型:_____(如皮肤活检组织、刮片等)取材部位:_____二、肉眼观察标本大小:长_____cm,宽_____cm,厚_____cm。
颜色:_____质地:_____(如柔软、坚韧等)表面特征:_____(如光滑、粗糙、溃疡等)三、显微镜观察1、表皮角质层:厚度是否正常,有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
棘层:细胞排列是否规则,有无棘层肥厚或萎缩。
基底层:细胞形态是否正常,有无基底细胞液化变性。
2、真皮乳头层:血管和淋巴管的分布及形态是否正常,有无炎症细胞浸润。
网状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的排列是否正常,有无增生或变性。
3、附属器毛囊:结构是否完整,有无毛囊角栓、毛囊周围炎等。
皮脂腺:大小、形态及分泌情况是否正常。
汗腺:有无导管扩张、炎细胞浸润等。
4、炎症细胞浸润类型:主要包括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分布:弥漫性、灶性或带状分布。
5、其他特殊改变有无色素沉着或脱失。
有无血管病变,如血管扩张、血栓形成等。
四、病理诊断1、诊断意见明确诊断的疾病名称,如湿疹、银屑病、皮肤癌等。
对于不能明确诊断的病例,给出倾向性诊断或描述性诊断,并建议进一步检查或随访。
2、诊断依据详细描述镜下所见的特征性病理改变,以及这些改变与诊断的关系。
五、建议1、治疗建议根据诊断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等。
2、随访建议对于需要随访的病例,说明随访的时间间隔和观察的重点。
病理诊断是皮肤病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但需要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本报告仅供临床医生参考,最终诊断和治疗方案由临床医生决定。
在皮肤病的诊断过程中,病理诊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皮肤组织的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肉眼无法察觉的病变特征,从而为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皮肤病理报告怎么看

皮肤病理报告怎么看皮肤病理报告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皮肤组织切片来确定皮肤病性质和病变范围的方法。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读懂皮肤病理报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步骤,以帮助您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步骤一:了解报告结构首先,了解皮肤病理报告的结构对于理解报告非常重要。
通常,报告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以及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
2.临床史: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其他疾病的历史。
3.组织切片描述:对皮肤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4.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对病变进行描述和分类,并提出病理诊断。
5.病理报告总结:对病例的总结和建议。
理解这些部分的作用和内容将有助于您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步骤二:阅读临床史在理解皮肤病理报告之前,阅读患者的临床史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史将提供有关患者症状、病程以及其他可能的诊断信息。
这将对您理解报告中的病理诊断和结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步骤三:观察组织切片描述接下来,仔细阅读报告中关于组织切片的描述。
报告将详细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皮肤组织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组织结构、炎症细胞浸润等。
通过理解组织切片描述,您将能够对病例的病变范围和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步骤四:病理诊断和报告总结在阅读组织切片描述后,接下来需要关注病理诊断和报告总结部分。
病理诊断将根据组织切片描述,提供对皮肤病变的具体诊断。
这可能包括一种具体的皮肤疾病名称,如湿疹、红斑狼疮等。
报告总结部分将对病例做一个简要总结,并提出治疗建议或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这将帮助您了解病例的重要信息和可能的处理方案。
步骤五:寻求专业意见最后,如果您对皮肤病理报告仍有困惑或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寻求专业意见是明智的选择。
皮肤病理学是一门专业领域,需要深入的知识和经验。
与专业的皮肤病理学家咨询,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皮肤病理报告。
结论通过按照以上步骤,您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常见基本病理变化

区别:肥大是体积增大,增生是数 量增多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增生:细胞、组织和器官数量增多, 功能基本不变
联系:肥大和增生都是病理变化的 表现,但它们的发生机制和影响方 式不同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汇报人:
组织液的生成大于回流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淋巴回流受阻
坏死
坏死的分类
凝固性坏死
液化性坏死
纤维素样坏死
干酪样坏死
坏死的原因
缺血缺氧:组 织长时间缺血 缺氧,导致细
胞死亡
感染:细菌、 病毒等微生物 感染导致组织
坏死
化学损伤:强 酸、强碱等化 学物质对组织
造成损伤
气体栓塞:静脉损伤时,外界气体可经缺损处进入血流,随后被带到右心室并泵入肺 动脉主干,阻塞血管
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的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散 性血管内凝血、肾衰竭或猝死的分娩并发症
栓塞的后果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 观点。
充血
生理性充血
原因:生理性充血是指由于生理刺激引起的器官或组织充血
表现:生理性充血通常表现为器官或组织轻度肿胀、颜色略红
意义:生理性充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对于维持器官或组织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 意义
注意事项:在生理性充血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过度刺激,以免引起器官或组织的损伤
炎症性充血
定义:炎症性充血是指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含量增多,血液流动缓慢,血管充盈扩张 原因:炎症介质的作用,如组胺、激肽、前列腺素等 表现:皮肤发红、肿胀、发热、疼痛等 意义: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和吸收,促进炎症的恢复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皮肤病理学通过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变化,为皮肤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皮肤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皮肤病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皮肤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非肿瘤性疾病则包括感染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等。
在皮肤病理学中,病理变化是指皮肤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海绵形成等。
这些病理变化可以表现为各种皮肤病的特点,有助于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断。
皮肤病理检查是皮肤病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皮肤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皮肤深层病变,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皮肤病理检查对于疑难少见病例尤其重要,可以提供诊断线索,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皮肤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为皮肤科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皮肤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

⽪肤组织的基本病理变化第⼗⼆章⽪肤组织病理的基本变化考点:1、表⽪基本病理变化1.⾓化过度:⾓质层异常过度增厚。
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见于扁平苔藓、掌跖⾓化病、鱼鳞病等。
2.⾓化不全:⾓质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
见于银屑病等。
3.⾓化不良:表⽪或附属器个别⾓质形成细胞未⾄⾓质层即显⽰过早⾓化。
良性疾病中可见于⽑囊⾓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化不良细胞可呈同⼼性排列,接近中⼼部逐渐出现⾓化,称⾓珠。
4.颗粒层增厚:指颗粒层变厚,因细胞增⽣和(或)肥⼤所致。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扁平苔藓等。
5.棘层肥厚:指表⽪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突延长或增宽,⼀般由棘层细胞数⽬增多所致,由细胞体积增⼤所致者称假性棘层肥厚。
见于银屑病及慢性⽪炎等。
6.乳头瘤样增⽣:指真⽪乳头体不规则的向上增⽣,往往表⽪本⾝也出现不规则增⽣,使表⽪呈不规则的波浪状。
见于⿊棘⽪病、⽪脂腺痣等。
7.疣状增⽣:指表⽪⾓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瘤样增⽣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宛如⼭峰林⽴。
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
8.假上⽪瘤样增⽣:指棘层⾼度或显著不规则肥厚,表⽪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平以下,其间可有炎性细胞。
见于慢性感染灶周缘。
9.细胞内⽔肿:主要指棘层细胞内发⽣⽔肿,细胞体积增⼤,胞质变淡。
⾼度肿胀的细胞可呈⽓球状,称⽓球状变性;若细胞内⽔肿使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连成许多⽹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疱,称⽹状变性。
见于病毒性⽪肤病、接触性⽪炎等。
10.细胞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清晰可见,甚似海绵,故⼜名海绵形成,⽔肿严重时形成表⽪内⽔疱。
见于⽪炎湿疹等。
11.棘层松解:指表⽪或上⽪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致表⽪内裂隙或⽔疱。
见于天疱疮、⽑囊⾓化病等。
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指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接触,常伴真⽪内噬⿊素细胞浸润。
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相关

2015年皮肤与性病学(主治医师)考试大纲-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1 基础知识;2 相关专业知识;3 专业知识(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12.血栓性静脉炎(1)临床表现熟悉 3 (2)诊断及鉴别诊断四十七、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1.维生素A缺乏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2(2)临床表现 3(3)治疗 32.维生素B缺乏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2(2)临床表现 3(3)诊断及鉴别诊断 3(4)治疗 3 3.烟酸缺乏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掌握2(2)临床表现 3(3)实验室检查 3(4)诊断及鉴别诊断 3(5)治疗 3 4.卟啉症(1)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2(2)临床表现 3(3)实验室检查 3(4)诊断及鉴别诊断 3(5)治疗 3 5.黄瘤病(1)分型及临床表现熟悉 3(2)组织病理(3)实验室检查6.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1)临床表现掌握 3(2)组织病理(3)诊断及鉴别诊断7.粘液性水肿(1)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2(2)临床表现 3(3)实验室检查 3(4)组织病理 3(5)治疗 3 8.硬肿病(1)临床表现熟悉 3(2)组织病理(3)诊断及鉴别诊断9.肠病性肢端皮炎(1)临床表现了解 3(2)实验室检查(3)诊断及鉴别诊断(4)治疗10.痛风(1)病因及发病机制了解2(2)临床表现 3(3)实验室检查 3(4)治疗 3 11.类脂质渐进性(1)病因及发病机制熟悉 2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与医学伦理学。
常见皮肤病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一

皮肤发生学与组织学
发生学
一、表皮干细胞(表皮及附属器) 单层-双层-复层 汗腺胚芽:汗腺分泌上皮、导管上皮、肌上皮 毛皮脂腺胚芽:毛囊及相关分化、皮脂腺及相关分化、
大汗腺及相关分化、毛上皮及间质 黑色素细胞:
起源于表皮的梭形黑色素细胞 黑色素细胞与间质细胞 神经内分泌细胞(Merkel细胞)(?) 二、真皮-间叶组织 三、皮下组织-间叶组织-脂肪组织 四、皮下外周神经 间叶组织:神经束衣细胞、神经鞘细胞、过渡细胞
位于棘细胞层上部
数量高达800个/mm,占表皮细胞3-8%
来源于骨髓,由真皮迁移到表皮
Langerhans细胞,S-100
Merkel细胞见于全身皮肤,数量不多,手指等处较丰富。 也见于口腔粘膜
与感觉接受有关, Merkel细胞与裸露的有髓传入神经终末 端构成Merkel cell-neurite complexes
伴有少数嗜酸
偶见噬黑色素细胞
极少见
三、扁平苔癣与苔癣样角化病
L
K
致密的角化亢进
波浪状或层状
颗粒层肥厚,并呈三角形 肥厚与萎缩相向,无三角形
不规则,锯齿状表皮增生 不规则增生肥厚,或肥厚与萎缩
肥厚
相间,无锯齿状
表皮细胞无非典型性
有程度不一的非典,特别在下层
致密的带状的慢性炎症细 有,有浆及嗜酸
一、牛皮癣(银屑病)与湿疹皮炎
P
N
融合性角化不全
灶状痂皮形成
颗粒层大部缺如
无明显变化
上皮规则银屑病样增生
不规则增生
(或杵状)
无或少见细胞水肿
常见,海绵形成
表皮内水疱偶见
常见
表皮内中性粒细胞
表皮淋巴单核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指真皮上部结缔组织在HE染色时失去其嗜伊红 性而出现无定形、颗粒状的嗜碱性变化,甚至可 表现为不规则排列的卷曲的嗜碱性纤维,病变与 表皮之间有一条狭窄的境界带;
是胶原纤维的一种变性。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 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真皮的变化
真皮内的病变与全身其它器官的病变基 本上是相同的,因此,在真皮中可见到 与普通病理相类似的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真皮水肿 (Dermal edema)
在许多皮肤病变中,特别是在有炎症反应的病变 中,在真皮上部,自乳头层到网状层,皆能见到 程度不同的水肿。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在HE染色切片中,淀粉样物质呈均匀一致的 淡红色,其间可出现裂隙,这种裂隙是由于组 织固定脱水时淀粉样物质收缩所致;
结晶紫染色呈特殊的异染性反应,为紫红色。 与胶样粟丘疹不易区别。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见于胫前粘液水肿等。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此指在组织内或细胞内出现半透明的均匀物质, 即所谓透明蛋白,其主要成份为糖蛋白,耐淀粉 酶的PAS染色阳性。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淀粉样变性 (Amyloid degeneration)
组织或血管壁内出现一种呈特殊反应的无结构 半透明的淀粉样蛋白,由于其化学反应类似淀 粉,遇碘呈棕色,再滴以10%硫酸液则呈蓝色, 故有此名。
指整个真皮的厚度减少,系胶原纤维或弹力纤维 减少所致。通常伴有毛囊及皮脂腺的萎缩或消失, 如各型麻风皮疹中见到的萎缩。
真皮萎缩显著时,较大的血管、汗腺甚至脂肪组 织均可在真皮浅层出现。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透明变性
(Hyaline degeneration)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弹力纤维变性 (Degeneration of elastic fibers)
由于弹力纤维坚韧,对各种化学刺激比较稳定, 因此,在急性炎症时多不被破坏。但在各种慢 性肉芽肿,则易发生变性、破坏乃至消失。
弹力纤维变性时,纤维呈无定形、颗粒状、嗜 碱性变化,重则断裂,破碎,聚集成团,见于 弹力纤维假黄瘤等。
纤维蛋白渗入胶原内,使受累部位呈现明亮嗜伊 红性均质的外观,有很强的折光性。
可见于变应性血管炎中,纤维蛋白沉积在血管壁 内以及其周围,伴有血管损伤,并常有红细胞外 溢。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嗜碱性变性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粘液变性 (Mucinous degeneration)
真皮胶原纤维基质中,由于粘多糖增多或由于 其性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化,称为粘液变性。
HE染色时表现为胶原间隙增宽,内有淡蓝色 物质沉积,阿新兰染色呈蓝色;
常见于扁平苔藓和盘状红斑狼疮。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钙沉积 (Calcinosis)
在真皮内可见无定形、深嗜碱性而致密的颗粒 沉积,有时也可为大块沉积,其周围往往有异 物巨细胞反应。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均质化变性 (Homogenization)
指真皮结缔组织无定形均匀一致的变化。 常见于硬化性萎缩性苔藓、闭塞性干燥性龟头
炎、慢性放射线皮炎等。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胶样变性
(Colloid degeneration)
对此种变性的性质尚无一致的意见,大多数认 为是胶原纤维变性的一种形式。
水肿现象即结缔组织纤维束之间的间隙内有液体 潴留,纤维本身也肿胀,染色较淡。
如荨麻疹、Sweet综合征等。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真皮萎缩 (Atrophy of dermis)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胶样小体 (Colloid bidoes)
胶样小体也称细胞样小体 (Cytoid bodies) 、透明 蛋白小体或 Civatte小体,呈圆形或卵圆形,具有 嗜伊红性均质性外观,直径约10μm,见于表皮 下部或真皮上部。
表皮下及真皮上三分之一可见到均匀一致的弱 嗜伊红物质存在,其间也有裂隙,并有残留的 细胞核存在。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皮肤组织病理的表现和基本变化
纤维蛋白样变性 (Fibrinoid de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