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皮肤组织病理学

合集下载

皮肤癌实验报告

皮肤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黑色素瘤等类型。

近年来,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皮肤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了深入研究皮肤癌的病理学特征,本实验对皮肤癌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测与分析。

二、实验目的1. 通过病理学检测,观察皮肤癌组织的细胞形态、排列和分化程度。

2. 分析皮肤癌组织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为皮肤癌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皮肤癌组织样本:取自我院病理科,经病理诊断证实为皮肤癌。

(2)正常皮肤组织样本:取自我院病理科,经病理诊断证实为正常皮肤组织。

(3)兔抗人Ki-67抗体、兔抗人p53抗体、兔抗人Bcl-2抗体等。

2. 实验方法(1)HE染色:将皮肤癌组织样本和正常皮肤组织样本分别进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排列和分化程度。

(2)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的表达情况。

(3)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皮肤癌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中相关标志物的表达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四、实验结果1. HE染色结果:皮肤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正常皮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较小、染色浅,异型性不明显。

2.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1)Ki-67:皮肤癌组织中Ki-67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2)p53:皮肤癌组织中p53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3)Bcl-2:皮肤癌组织中Bcl-2表达阳性,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

五、实验结论1. 皮肤癌组织细胞排列紊乱,细胞核大、深染,异型性明显,与正常皮肤组织相比具有显著差异。

2. 皮肤癌组织中Ki-67、p53、Bcl-2等标志物表达阳性,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皮肤组织,提示这些标志物在皮肤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法医病理学皮肤切片制作的方法与探讨

法医病理学皮肤切片制作的方法与探讨

外, 由于法医病理组织 一般 解剖 时间大 多在 4 8小 时以后 , 所 以不能满足新鲜组织及 时固定 ; 中电灼伤 死亡 的皮肤 , 其 皮肤
层 次破 坏、 纤维萎缩 、 固缩 、 核 细胞核皱缩扭 曲及组织坚 硬 , 是 孟晓萍( 9 9) 女 , 15 一 , 实验师 , 学历本科 , 主要从事法医病理技术及研究。 ** 武汉 大学医学院解剖教研 室
片化学 染色结果 的关键性条件 之一_ 。针对皮肤 常规制片 中 3 ]
易出现 的组织 细胞形 态结构 不完整 、 片厚度 不一 、 切 破碎 、 重 叠、 皱折 、 色不均 和过染 等特 点 , 先应该 选择适 宜法 医病 染 首
收集武汉大学法医门诊 尸体 解剖皮肤组 织 5 例 , O 进行 石
由于皮肤组织是人体 最大 的器 官, 肤组 织大致 分 为表 皮 皮、 真皮 、 皮下组织 、 肤 附属 器等 复杂结 构 , 次多 、 与层 皮 层 层
之间的致密度有所 不同 , 角质层相对更 致密 , 皮肤 组织 中纤 维
⑨ 浸蜡 I4 5  ̄ I 6 8C、1 0 6  ̄ 5 6C、I ~5 。 11 2 5 6 C各 1 5小 时 . ( 烤箱温度 6 。 ; 3 C) ⑩ 常规包埋 切片染 色。
13 试 验 步 骤 .
胞 脆性 增大 、 片厚度 增 加 、 色效 果不 良等重 要 因素 。另 切 染
① 每例组织进行皮肤软化 固定 2 小 时 ; 4 ② 7 酒精 +适量浓氨水去黄 2小时 ; O
③ 流水 冲洗 3 0分钟 ; 收稿 日期 :0 00 2 2 1—42 * 武汉大学动物 实验 中心
蜡切片 、 HE染 色 。
理 学皮 肤病理 制片 的固定 剂 。由于皮 肤组织 细胞层 次 多, 结

组织病理学讲义

组织病理学讲义

组织病理学讲义正确的取材、合适的固定和良好的染色是优质病理工作的基础。

病理工作最基本、最重要的技术是常规组织病理技术。

为适应新技术的开展,要求所需材料:1.组织细胞的形态完整保存;2. 最大限度保存组织或细胞成分的抗原性;3. 抗原不弥散,以保证其准确定位。

一、组织取材(一)一般原则1、厚度0.2~0.3cm;面积1 ~1.5cm2。

2、皮肤、腔道器官及囊壁组织等应剪成细条,如过长可将其缠绕成同心圆状。

3、骨组织需先经脱钙处理。

4、若需保存新鲜组织,应将所取织用锡箔纸包好,入液氮速冻,然后置-70 C冰箱中。

(二)、取材注意事项1、刀剪应锋利、避免前后拉动和挤压。

2、应避开坏死组织和血凝块,去掉异物。

3、应取病变主体、病变与正常交界和正常组织各一块。

二、细胞取材及制片1、印片法:操作简单、细胞抗原保存完好。

2、穿刺法:直接涂片或离心后涂片。

3、沉淀法:先离心后涂片。

4、活细胞标本制备:将细胞直接培养在盖玻片上(细胞爬片),或培养于培养瓶或培养板内,制成细胞悬液,再涂片。

第二节固定及常用固定剂一、概念:将组织浸入某些化学试剂,使细胞内的物质能尽量保持其生活状态时的形态结构和位置,这一过程称。

二、固定的作用1、保持组织、细胞与生活时相似的结构和形态,防止离体组织自溶和细菌繁殖导致的组织腐败。

2、保持定位细胞内特殊的成分,如细胞内的一些蛋白质经过固定,可沉淀或凝固定位在细胞的原有部位。

3、固定可使组织细胞中各种成分沉淀、凝固并易着色,便于区别不同的组织成分。

4、固定剂兼有组织硬化的作用,有利于切片。

5、有利于保存抗原及DNA、RNA,为免疫组化染色和核酸原位杂交做准备。

三、组织固定的注意事项1、取材后要及时固定,尤其是温度高的季节。

2、容器:最好选择广口的容器,一是避免组织受挤压变形,二是方便取材时易于取出。

3、固定液要足量,至少应为组织块总体的5倍以上。

4、根据不同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固定液。

5、固定时间:视组织块大小、固定温度、固定液种类而定。

第九版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考点剖析

第九版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考点剖析内容提要:笔者以步宏、李一雷主编的病理学第九版教材为蓝本,结合40余年的病理学教学经验,编写了第九版病理学各章必考的考点剖析,共十八章。

本章为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

本章考点剖析内容全面、新颖,有重点难点、名词解释(39)、简述题(17)、填空题(10)及单项选择题(45)。

通俗易懂,便于记忆。

适用于本科及高职高专临床、口腔、医学、高护、助产等专业等学生学习病理学使用,也适用于临床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人员及研究生考试人员使用。

目录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第一节适应第二节细胞和组织损伤的原因和机制第三节细胞可逆性损伤第四节细胞死亡第五节细胞老化重点难点掌握:细胞和组织适应性变化的概念、常见类型和病理改变;细胞和组织可逆性损伤(变性)常见类型(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的概念、原因、发生机制和形态变化;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发生机制;坏死的概念、类型、病理变化和结局。

熟悉:淀粉样变、黏液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和病理性钙化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了解:细胞和组织损伤的超微结构表现与机制;各种病变对机体产生的影响;细胞老化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发生机制。

一、名词解释(39)1、适应(adaptation):是指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称为适应。

2、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称萎缩。

3、肥大:是指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以由实质细胞体积增大所致,也可以是数量的增加。

4、增生:是指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5、化生:是指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是干细胞转分化的结果。

6、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7、细胞水肿:是指能引起细胞液体和离子内稳态变化的损害,线粒体受损,ATP生成减少,细胞膜Na+-K+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含水量超过正常。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

人卫《皮肤性病学》(第八版)数字教材人卫教材——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数字教材,源自医学“干细胞”教材——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套53种。

本套数字教材编写团队由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全体编委,联合医学数字教育专家、技术专家总计1300多位组成,覆盖近百所医药院校。

教材内容以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第八轮规划教材内容为蓝本,利用多媒体、互联网、触控等技术,整合图片、音频、视频、动画、习题、扩展阅读等媒体内容和交互效果,支持平板电脑、手机等各类移动阅读终端。

《皮肤性病学》数字教材在纸质教材基础上增加约四百余张图片,电子版教材图片采用数字化处理技术保证每一张图片图像逼真、色彩真实自然,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掌握各种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增加二十余个临床检查及治疗视频帮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立体生动的皮肤性病学教材。

目录:第一篇皮肤性病学总论1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导论1第一节皮肤性病学的定义和范畴1第二节皮肤性病学发展简史 1第三节我国皮肤性病学发展现状2第四节皮肤性病学的学科特点3第五节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4第二章皮肤的结构5第一节表皮5第二节真皮9第三节皮下组织10第四节皮肤附属器10第五节皮肤的神经、脉管和肌肉12第三章皮肤的功能14第一节皮肤的屏障功能14第二节皮肤的吸收功能14第三节皮肤的感觉功能15第四节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15第五节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16第六节皮肤的代谢功能16第七节皮肤的免疫功能17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18第一节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18第二节皮肤性病的诊断23第五章皮肤组织病理学26第一节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目的及基本要求26第二节皮肤组织病理学的常用术语27第六章其他常用实验室技术36第一节免疫组化技术36第二节真菌检查37第三节变应原检测38第四节滤过紫外线检查39第五节性病检查40第六节蠕形螨、疥螨和阴虱检查43第七节分子生物学技术44第七章皮肤性病的预防和治疗45第一节皮肤性病的预防45第二节皮肤性病的治疗45第八章皮肤的保健与美容59第一节皮肤的保健59第二节皮肤的美容61第二篇皮肤性病学各论63第九章病毒性皮肤病63第一节单纯疱疹63第二节带状疱疹65第三节疣67第四节传染性软疣69第五节手足口病70第十章细菌性皮肤病72第一节脓疱疮72 第二节毛囊炎、疖和痈74 第三节丹毒和蜂窝织炎75第四节皮肤结核病76第五节麻风78第十一章真菌性皮肤病81第一节头癣81第二节体癣和股癣83第三节手癣和足癣84第四节甲真菌病86第五节癣菌疹87第六节花斑糠疹88第七节马拉色菌毛囊炎89第八节念珠菌病89第九节着色芽生菌病92第十节孢子丝菌病93第十二章动物性皮肤病95第一节疥疮95第二节毛虫皮炎96第三节隐翅虫皮炎97第四节虱病98第五节虫咬皮炎99第六节皮肤猪囊虫病100第七节刺胞皮炎101第十三章职业性皮肤病102第一节工业职业性皮肤病102第二节农业职业性皮肤病104第十四章皮炎和湿疹106第一节接触性皮炎106第二节湿疹109第三节特应性皮炎111第四节自身敏感性皮炎113第五节婴儿湿疹114第六节淤积性皮炎114第七节汗疱疹115第十五章荨麻疹类皮肤病116第一节荨麻疹116第二节血管性水肿119第十六章药疹121第十七章物理性皮肤病128第一节日光性皮肤病128第二节夏季皮炎130第三节痱子130第四节冻疮131第五节鸡眼与胼胝131第六节手足皲裂132第七节褶烂133第八节摩擦性苔藓样疹133第九节放射性皮炎133第十八章瘙痒性皮肤病135第一节瘙痒症135第二节妊娠性瘙痒症136第三节慢性单纯性苔藓136第四节痒疹137第十九章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139 第一节银屑病139第二节白色糠疹142第三节玫瑰糠疹143第四节多形红斑144第五节离心性环状红斑145第六节红皮病146第七节扁平苔藓147第八节线状苔藓148第二十章结缔组织病150第一节红斑狼疮150第二节皮肌炎155第三节硬皮病158第二十一章大疱性皮肤病161第一节天疱疮161第二节大疱性类天疱疮164第二十二章血管性皮肤病167第一节过敏性紫癜167第二节变应性皮肤血管炎169第三节结节性红斑170第四节白塞病170第五节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172第六节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病173第二十三章皮肤附属器疾病175第一节寻常痤疮175第二节脂溢性皮炎178第三节酒渣鼻179第四节斑秃180第五节雄激素性脱发182第六节多汗症183第七节臭汗症184第二十四章色素障碍性皮肤病185第一节白癜风185第二节黄褐斑187第三节雀斑188第四节黑变病189第二十五章遗传性皮肤病190第一节鱼鳞病190第二节毛周角化病192第三节遗传性掌跖角化病193第四节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194第五节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95第二十六章营养与代谢障碍性皮肤病197 第一节维生素缺乏症197第二节肠病性肢端皮炎199第三节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200第四节皮肤卟啉病201第五节黄瘤病202第二十七章皮肤肿瘤204第一节良性皮肤肿瘤204第二节癌前期皮肤病209第三节恶性皮肤肿瘤211第二十八章性传播疾病219第一节概论219第二节梅毒221第三节淋病227第四节非淋菌性尿道炎229第五节尖锐湿疣231第六节生殖器疱疹232第七节软下疳234第八节性病性淋巴肉芽肿235第九节艾滋病236参考文献241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243“人卫教材”:纸质教材升级为新媒体数字教材◆移动阅读模式开创医学教材新媒体移动阅读模式,“人卫教材”APP 客户端支持Ios 和Android 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开启阅读模式。

创面愈合

创面愈合

1.1 皮肤的正常结构皮肤,包括其附属结构如毛发、指甲、皮脂腺以及汗腺等,是人体最大的器官。

在成年人,平均来说,全身皮肤面积约有7600平方厘米,占整个体重的15%,而且约有1/3的循环血量是供应到皮肤的(Vn De Grff, 1986)。

身体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也不尽相同,从最薄的0.04mm(眼睑部)到最厚的1.6mm(手掌及脚掌部)。

v pH值在4.2 - 5.6之间(Brynt, 1987)。

皮肤是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第一道屏障,其主要功能是保护作用,防止环境致病微生物的入侵以及自身体液的丢失。

同时,皮肤也具有感觉、交换以及体温调节等作用。

然而,我们也可以通过皮肤了解个体的健康状况、心理状态、年龄、种族和文化背景等。

因此,可以说,皮肤是机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

组织结构上,皮肤由外至内可以分为三层,即表皮层(Epidermis)、真皮层(Dermis)以及皮下组织(Hypodermis)。

I 表皮层(Epidermis)表皮是皮肤的最外层,厚度约0.04mm,不含血管,其营养是靠基底层细胞供给。

在显微镜下,表皮又可以分为五个层次,从基底开始依次为:,基底层(Strtum germintivum)b,棘细胞层(Strtum spinosum)c,颗粒层(Strtum grnulosum)d,透明层(Strtum lucidum)e,角质层(Strtum corneun)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这一层是皮肤发挥保护功能的重要保障,而且这一层的细胞会不断地脱落,同时,基底层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向角质层推移,补充脱落的细胞,这个过程正常情况下约需28天。

这一时间称为更替时间(Turnover time)。

这一时间常常在皮肤病理状态或者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皮肤疾病,如皮肤橡皮样病变等。

上皮细胞这种分裂增殖与移行能力是创面愈合得以完成的重要保障。

II 真皮层(Dermis)该层可分为乳头状层(Ppillry lyer)和网状层(Reticulr lyer)二层。

病理学学习笔记

病理学学习笔记

病理学:第一单元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适应性改变:萎缩:体积变小和数量减少。

肥大:体积的增大,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及溶酶体增多。

(三体一网)。

增生:实质细胞数量增多。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

鳞状耐磨。

结缔组织间叶骨化。

损伤:细胞水肿:细胞膜及细胞内线粒体等结构受损。

轻度水肿实为肿胀的线粒体和扩张的内质网。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重度水肿,整个细胞变圆如气球,故称气球样变。

脂肪沉积:常见于肝,也可见于心、肾等器官。

脂滴可被苏丹Ⅲ染成橘红色。

严重贫血时,心内膜下和乳头肌部分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未发生脂肪变性的心肌呈红色,二者相同排列形成虎皮斑纹状故称虎斑心。

玻璃样变性的概念:1.结缔组织玻璃样变:常见于纤维瘢痕组织、纤维化的肾小球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纤维性斑块等。

2.血管壁玻璃样变:常见于高血压病时的肾、脑、脾和视网膜的细动脉。

3.细胞内玻璃样变:慢性肾小球肾炎时,合成玻璃样小滴;病毒性肝炎时,嗜酸性小滴。

坏死:活体。

1.坏死的病理变化:1)细胞核的改变: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2)细胞质的改变:如肝细胞坏死出现的嗜酸性小体。

3)间质的改变。

2.坏死的类型:(1)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凝固,如肾、脾的贫血性梗死。

(2)液化性坏死:酶性水解而液化,脑、胰腺。

凝固性坏死的特殊类型:①干酪样坏死:主要是结核杆菌引起的坏死。

如:肺干酪性结核。

②坏疽:干性坏疽:由于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水分少,多见于四肢末端,原因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湿性坏疽: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

因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气性坏疽:因深部肌肉,按之有捻发音。

结局 1.溶解吸收2.分离排出:残留的空腔称空洞。

3.机化: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组织长入坏死区,最后成为瘢痕组织。

4.纤维包裹、钙化。

凋亡的概念:是生理过程。

修复:再生能力:永久性细胞:包括神经细胞、骨骼肌及心肌细胞。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ppt课件
黑素细胞 郎格汉斯细胞 (无角质成细胞 Merkel细胞 特点和功能) 未定类细胞 淋巴细胞
表皮结构示意图:
(一) 角质形成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产 生角蛋白,细胞间有细胞间 桥(桥粒),依其分化的不 同阶段与特点,光镜下分为 5层
基底细胞层(basal cell layer)
及营养不同而异。
皮沟 Skin groove
7、皮纹、指纹
皮嵴 Skin ridge
指纹由遗传因素决定有个体差异。
8、无毛皮肤:指掌跖、指趾屈面及末节伸面、 唇红、乳头、龟头、包皮内侧、小阴唇、 大阴唇内侧、阴蒂等处的皮肤。
9、甲板与毛囊、长毛、短毛和毳毛。 10、皮肤的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 11、皮脂腺、小汗腺、顶泌腺。
长毛(头发、腋毛阴毛): 生长期(3年)、退行期(3周)、休 止期(3月) 正常人每天脱落头发的同时再生70~ 100根 头发生长速度约0.27~0.4 mm/日,50 cm/3年
短毛(眉、睫毛):生长期2个月。
2、毛囊(hair follicle):位于真皮和皮 下组织内。
①由
组 成
内毛根鞘:分鞘小皮、赫胥黎层、享勒层, 其中鞘小皮和毛小皮结构相同, 即角化细胞。
2、表皮真皮的相连接:表皮脚与真皮乳头镶嵌 而成,由基底膜带连接。
3、皮肤的面积:成人:1.5~2 m2,新生儿0.21 m2
4、皮肤的厚度:表皮真皮0.5~4 mm
表皮0.04~1.6 mm,平均0.1 mm
真皮1~3 mm
5、皮肤的重量:占体重的16% 6、皮肤的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部位
五、皮肤附属器 (一)毛发与毛囊(hair and hair follicl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