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组织病理学

合集下载

皮肤病理报告怎么看

皮肤病理报告怎么看

皮肤病理报告怎么看皮肤病理报告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皮肤组织切片来确定皮肤病性质和病变范围的方法。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读懂皮肤病理报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的步骤,以帮助您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步骤一:了解报告结构首先,了解皮肤病理报告的结构对于理解报告非常重要。

通常,报告会包含以下几个部分:1.病例信息:包括患者姓名、年龄、性别以及检查日期等基本信息。

2.临床史:描述患者的主要症状、持续时间和其他疾病的历史。

3.组织切片描述:对皮肤组织切片的显微镜观察结果进行描述。

4.病理诊断:通过观察组织切片,对病变进行描述和分类,并提出病理诊断。

5.病理报告总结:对病例的总结和建议。

理解这些部分的作用和内容将有助于您更好地阅读和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步骤二:阅读临床史在理解皮肤病理报告之前,阅读患者的临床史是非常重要的。

临床史将提供有关患者症状、病程以及其他可能的诊断信息。

这将对您理解报告中的病理诊断和结论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步骤三:观察组织切片描述接下来,仔细阅读报告中关于组织切片的描述。

报告将详细描述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皮肤组织特征。

这些特征可能包括细胞类型、细胞排列方式、组织结构、炎症细胞浸润等。

通过理解组织切片描述,您将能够对病例的病变范围和性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步骤四:病理诊断和报告总结在阅读组织切片描述后,接下来需要关注病理诊断和报告总结部分。

病理诊断将根据组织切片描述,提供对皮肤病变的具体诊断。

这可能包括一种具体的皮肤疾病名称,如湿疹、红斑狼疮等。

报告总结部分将对病例做一个简要总结,并提出治疗建议或进一步的研究建议。

这将帮助您了解病例的重要信息和可能的处理方案。

步骤五:寻求专业意见最后,如果您对皮肤病理报告仍有困惑或有任何疑问,不要犹豫,寻求专业意见是明智的选择。

皮肤病理学是一门专业领域,需要深入的知识和经验。

与专业的皮肤病理学家咨询,将有助于您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皮肤病理报告。

结论通过按照以上步骤,您应该能够更好地理解皮肤病理报告。

皮肤病专业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皮肤病专业新进展与研究方向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是一种用 于评估皮肤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量化工具,近年来在皮肤科临床实践和科 研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次演示将概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内涵和测量方法, 阐述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构建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临床实践、科研创新等 方面的应用,最后探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的未来发展。
二、紫草外用治疗皮肤病的应用
1、银屑病: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鳞屑、 红斑。研究表明,紫草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银屑病的关键炎性因子,减轻皮肤 炎症,缓解病情。临床试验也证实了紫草对银屑病的显著疗效。
2、湿疹: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主要症状包括瘙痒、红肿、渗出。 紫草的抗炎、抗菌及皮肤修复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湿疹的症状。一项针对湿疹患 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紫草软膏外用能显著减轻湿疹的瘙痒程度,改善皮肤 状况。
3、遗传学研究:很多皮肤病具有遗传倾向,因此遗传学在皮肤病专业中具有 重要地位。遗传学研究主要探究皮肤病发病的基因和遗传因素,以及如何通过 基因检测和基因治疗来改善皮肤病的预后。
4、环境因素研究:环境因素在皮肤病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研 究主要探究环境因素对皮肤病的影响,包括紫外线、化学物质、微生物等。
谢谢观看
4、环境因素研究:环境因素在 皮肤病的发生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1、皮肤微环境研究:皮肤微环境是指皮肤表面及真皮层的微生物群落和细胞 因子等环境因素的总和。研究表明,皮肤微环境在皮肤病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 用,因此未来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皮肤微环境的研究,包括皮肤表面及真皮层的 微生物群落和细胞因子的组成和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调节皮肤微环境来治疗皮 肤病。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皮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

皮肤病理学通过观察皮肤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的变化,为皮肤科医生提供诊断依据,有助于确定皮肤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法。

皮肤病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皮肤肿瘤和非肿瘤性疾病。

皮肤肿瘤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恶性肿瘤,如鳞状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

非肿瘤性疾病则包括感染性皮肤病、炎症性皮肤病、代谢性皮肤病等。

在皮肤病理学中,病理变化是指皮肤疾病的组织学和细胞形态学改变。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海绵形成等。

这些病理变化可以表现为各种皮肤病的特点,有助于皮肤科医生进行诊断。

皮肤病理检查是皮肤病理学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皮肤病理检查,可以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皮肤深层病变,从而对疾病性质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皮肤病理检查对于疑难少见病例尤其重要,可以提供诊断线索,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

皮肤病理学是皮肤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皮肤疾病的病理变化和诊断方法,为皮肤科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和治疗指导。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组织病理学测试题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组织病理学测试题

皮肤与性病学(医学高级):皮肤组织病理学测试题l、单选色素增加引起的疾病为()A. 白瘢风B. 黄褐斑C. 白化病D. 多形性红斑正确答案:B2、填空题寻常型天疽疮水疤位千基底层;大疽性类天瘛疮水疽位千((江南博哥))正确答案:表皮3、填空题头瘤的治疗采用服药、()、洗头、剪发、消毒五条措施联合正确答案:捺药4、填空题表皮与真皮之间由基底膜带相连接,角质形成细胞之间以()相连接,基底细胞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主要以半桥粒为连接结构。

正确答案:桥粒5、单选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增生性疾病是()A. 瘢痕疤疼B. 银屑病C. 臼瘢风D. 天疽疮正确答案: A6、填空题手辦和足辫分为三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正确答案:水疽鳞屑型7、名词解释麻风反应正确答案:麻风反应:某些麻风患者病程中可突然出现原有皮损或神经炎加重,同时出现新皮损和神经损害,并伴有畏寒。

发热、乏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称为麻风反应。

分为两型,I型为细胞免疫型,主要发生在免疫状态不稳定的界线类患者,其反应慢,消退也慢;II型与体液免疫有关,又称血管炎型或免疫复合物型,主要见千LL或BL。

8、多选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时选择皮损应注意()A. 一般应选择充分发育的损害B. 疽疹性皮肤病以及含有病原微生物的损害最好选新鲜皮损C. 环状损害应选择损害边缘部分D. 取材时不应切取正常组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正确答案:A, B, C9、填空题真皮层由浅至深可分为乳头层、()正确答案:网状层10、填空题表皮细胞中,对紫外线照射起屏障作用的是()细胞。

正确答案:黑素11、名词解释色素失禁正确答案:基底细胞或黑素细胞受损后,黑素脱落至真皮内,或游离千组织间隙,或被组织细胞吞噬。

见于扁平苔薛等。

12、填空题乱病根据寄生部位的特异性可将乱分为头乱病、体乱病、() 正确答案:阴乱病13、名词解释同形反应正确答案:同形反应:某些皮肤病如银屑病、扁平苔薛等,外观正常的皮肤被针剌、损抓、手术等损伤后可出现类似病变区样的皮损。

皮肤组织病理学课件

皮肤组织病理学课件
皮肤组织病理学
1
表皮病变 真皮病变 皮下组织病变
2
表皮病变
1.角化过度: 病理性改变造成的角质层增厚, 可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
3
4
表皮病变
2.角化不全: 角质层残留细胞核,常伴颗粒 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5
表皮病变
3.角化不良: 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 即显示过早角化。可见于毛囊角化病、病 毒感染、鳞癌等。
基底细胞空泡化或崩解、破坏, 表皮与真皮交界模糊
16
基底细胞破坏, 界面不清 17
Incontinence of pigment
表皮病变
13.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 颗粒层或棘 层上部海绵形成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 多房脓疱称Kogoj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中 性粒细胞称Munro微脓肿。见于银屑病。
6
表皮病变
4.颗粒层增厚: 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见 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
8
表皮病变
5.棘层肥厚: 常伴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 由细胞数增多所致。可见于银屑病、慢性 皮炎等。
9
表皮病变
6.疣状增生: 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 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同时存在、见于寻常 疣、疣状痣等。
10
表皮病变
7.乳头瘤样增生: 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 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 脂腺痣等。
11
表皮病变
8.假上皮瘤样增生: 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 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见于寻常狼疮等。
12
表皮病变
9.细胞内水肿: 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 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可呈气球样变性和 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疾病等。

皮肤罗道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皮肤罗道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

㊃短篇论著㊃皮肤罗道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李宝月,隋薇(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辽宁沈阳110003)摘要:目的研究皮肤罗道病(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实施的临床疗效㊂方法择取28例该院纳入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作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对患者实施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讨论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㊂结果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中存在轻度瘙痒症状患者18例,占64.29%;10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占35.71%㊂存在丘疹性结节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2例,占42.86%,患者病灶位置存在丘疹或结节症状,其直径在1.0~5.0mm,平均(2.68ʃ0.52)mm㊂存在浸润斑块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4例,占50.00%,患者病灶位置呈现为红色或粉红色斑块,其浸润干显著,其直径在15.0~94.0mm,平均(75.63ʃ20.06)mm㊂存在肿瘤病灶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2例,占7.14%,患者病灶呈现为单个㊁孤立的肿块,呈半球状,直径在9.0~21.0mm,平均(15.96ʃ2.84)mm㊂R o s a i-D o r f m a n 病患者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全部患者检查均为阳性表达㊂结论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以丘疹和浸润斑块型为主,且免疫组化染色检查阳性㊂关键词:皮肤罗道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皮肤罗道病(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亦称之为窦组织细胞增多症伴有巨大淋巴结病,其发生原因尚不明确,亚洲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本病多采用泼尼松㊁沙利度胺㊁羟氯喹等药物为主,治疗效果显著,大部分患者均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㊂本研究就皮肤R o-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其组织病理学特征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纳入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㊂年龄18~76岁,平均(50.72ʃ17.49)岁㊂病程时间1~49年,平均(25.92ʃ6.31)年㊂有多发性病灶18例㊁单发性病灶10例㊂有头面部发病12例㊁躯干发病7例㊁上肢发病5例㊁下肢发并4例㊂纳入标准:(1)患者经过皮损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2)患者或家属了解本研究,自愿参与㊂排除标准:(1)认知能力异常;(2)检查结果缺失;(3)合并其他皮肤类疾病[2]㊂1.2方法收集全部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相关资料,对患者实施H E染色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查,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3]㊂2结果2.1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中存在轻度瘙痒症状患者18例,占64.29%;10例患者无明显症状,占35.71%㊂存在丘疹性结节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2例,占42.86%,患者病灶位置存在丘疹或结节症状,其直径在1.0~5.0mm,平均(2.68ʃ0.52)mm㊂存在浸润斑块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4例,占50.00%,患者病灶位置呈现为红色或粉红色斑块,其浸润干显著,其直径在15.0~94.0mm,平均(75.63ʃ20.06)mm㊂存在肿瘤病灶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2例,占7.14%,患者病灶呈现为单个㊁孤立的肿块,呈半球状,直径在9.0~21.0mm,平均(15.96ʃ2.84)mm㊂2.2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特征H E染色检查:病变累及真皮层14例,占50.00%;病变累及脂肪层10例,占35.71%;病变累及真皮浅中层4例,占14.29%㊂有红细胞外溢染色3例,占10.71%;多核巨细胞染色4例,占14.29%;淋巴细胞染色2例,占7.14%㊂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全部患者检查均为阳性表达㊂3讨论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临床发生比例较低,一般以亚洲人种为主要发病人群,欧美相关报道较少,故学术相关研究较少[4]㊂因此临床诊断存在一定的难度㊂本研究对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中存在轻度瘙痒症状患者18例,占64.29%;无明显症状10例,占35.71%㊂存在丘疹性结节的皮肤R o-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2例,占42.86%,存在浸润斑块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14例,占50.00%,存在肿瘤病灶的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患者2例,占7. 14%㊂临床中皮肤R o s a i-D o r f m a n病主要包括上述3种类型,其中,丘疹结节型㊁浸润斑块型的患者发生比例相对较高,其受累位置多样性较高,丘疹结节型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患者多表现为病灶位置可见红色丘疹和结节,一般多未见脱屑症状,但少部分患者可见脱屑现象,丘疹呈现为环形簇状形态及卫星簇状形态,与多种皮肤病具有一致性[5]㊂丘疹结节型临床诊断与结节病㊁肉芽肿㊁扁平苔藓㊁丝菌病等加以鉴别㊂浸润斑块型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患者一般多为丘疹结节型后期发展,患者病灶表面光滑,部分患者可见钝性结节,患者病灶位置多为鲜红或暗红色,部分患者可见色素沉着问题㊂浸润斑块型临床诊断与淋巴瘤㊁狼疮㊁纤维肉瘤等疾病加以鉴别[6]㊂肿瘤状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临床发生比例相对较低,患者病灶呈半圆形凸起肿块,单发与多发均可发现,部分患者可见周围存在丘疹或结节症状,是临床诊断的线索之一㊂临床中肿瘤状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极易被误诊,误诊为良恶性肿瘤,可与皮肤纤维瘤㊁淋巴瘤㊁血管瘤㊁平滑肌瘤㊁纤维肉瘤等疾病进行鉴别㊂通过对患者实施H E 染色检查,病变累及真皮层14例,占50.00%;病变累及脂肪层10例,占35.71%;病变累及真皮浅中层4例,占14.29%㊂有红细胞外溢染色3例,占10.71%;多核巨细胞染色4例,占14.29%;淋巴细胞染色2例,占7.14%㊂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患者以真皮层及脂肪层损伤较多,对于浅真皮损伤患者而言相对较少㊂在实际检查期间,由于部分患者活检组织直径较小,故造成其活检难度升高问题,部分患者往往需要2~3次进行病理活检,影响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7]㊂对此,临床中对于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患者实施组织病理活检,应多切㊁深切组织蜡块,如活检仍无法采集相应细胞,则可酌情选取直径较大的病理组织,以提高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病患者的诊断准确性㊂综上所述,本研究对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患者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征进行分析,患者以丘疹和浸润斑块型表现为主,对患者实施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其结果为阳性表达㊂参考文献[1]宋翠豪,巴伟,殷广,等.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7例临床病理特点分析[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33(8):899-903.[2]刘汀,谭亚琦,张秀英,等.皮肤型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1例[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9,18(4):360-362.[3]樊俊威,张丽娟,万学峰,等.皮肤型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14例临床病理分析[J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2018,11(3):151-154.[4]张德志,普雄明,于世荣,等.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特征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3):173-176.[5]陈年,雷霞,伍津津,等.沙利度胺联合皮损内激素注射治疗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1例[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8,32(9):1057-1059.[6]贾金靖,张海涛,郑焱.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2例并文献复习[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31(10):1109-1111.[7]李蕾,肖玉娟,阎衡,等.伴I gG 4阳性浆细胞增多的皮肤R o s a i -D o r f m a n 病1例[J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51(3):209-211.ә通信作者,E -m a i l :d a w e 51@163.c o m ㊂㊃短篇论著㊃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观察茅 彦,孟泽兰,冯作鹏,马 成ә(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二医院,宁夏银川750004) 摘 要: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㊂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收治就诊的100例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㊂所有患者给予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视力㊁眼压㊁中央前房深度㊁房角开放距离及术后6个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情况㊂结果 经治疗,患者术后6个月的视力㊁眼压㊁中央前方深度和房角开放距离指标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另外,患者术后6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㊂结论 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效果显著,有效改善视力状况,值得推广㊂关键词:超声乳化; 白内障; 房角分离术;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效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A P A G G )主要是由于前房角关闭从而引起眼压(I O P )急剧上升的眼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㊂临床中,急性闭角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并不少有,该病具有发病急㊁症状重和视力受损大等特点㊂针对该病多采取超声乳化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摘除晶状体㊁降低眼压等方式,虽有一定的疗效,但易引发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整个治疗效果㊂当前,临床采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对治疗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有效措施[2]㊂因此,本文通过实施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房角分离术,重点探。

皮肤与性病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皮肤与性病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皮肤与性病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 下列哪项是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灶?( )A、既需要补体,又需要中性粒细胞B、依赖于巨噬细胞C、致尿量增多D、需要抗体和补体的全部9种组分E、依赖于红细胞和补体正确答案:A2. 关于乳房外湿疹样癌的组织病理变化正确的是( )。

A、特征性的改变为表皮内Paget细胞,不侵犯表皮附属器B、癌细胞对流涎黏蛋白染色为阴性C、癌细胞对PAS、阿辛蓝、胶性铁与黏液卡红染色可能均为阳性D、继发性乳房外湿疹样癌PAS和阿辛蓝染色常为阴性E、继发性乳房外湿疹样癌耐淀粉酶和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E3. 关于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斑状淀粉样变皮损好发于上背部B、苔藓状淀粉样变皮损好发于胫前C、临床分苔藓状和斑状两型D、苔藓状淀粉样变好发于成年男性E、淀粉物质沉积于正常皮肤组织正确答案:C4. 关于老年性角化病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鳞癌的癌前期B、好发于掌跖部C、和脂溢性角化病同名D、和日光性角化病不同名E、是老年人的生理性变化正确答案:A5. 黄种人的头发特点是( )。

A、可形成“胡椒粒样”发结B、横断面呈圆形C、横断面呈卵圆形D、横断面呈椭圆形E、横断面呈扁平正确答案:B6. 下列哪项不支持“白癜风发病与免疫有关”?( )A、精神创伤可加重疾病B、血中可找到抗黑素抗体C、常伴发晕痣D、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E、皮损朗格汉斯细胞增加正确答案:A7. 有关黑变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损发展分三期:炎症期、色素沉着期、恢复期B、皮损上无糠秕状脱屑C、以面部皮肤为主的灰褐色色素沉着斑D、好发于年轻女性E、以上都是正确答案:C8. 各型鱼鳞病的共同特点是( )。

A、与毛孔一致的角化性丘疹B、掌跖角化过度C、表皮有角化过度的鳞屑D、皮损冬重夏轻E、青春期前后渐有好转正确答案:C9. 生殖器-直肠-肛门综合征是( )的临床表现。

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共识

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共识

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共识摘要:一、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共识概述二、皮肤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三、皮肤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四、皮肤病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五、我国皮肤病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六、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建议与共识正文:皮肤病理学家专家的共识皮肤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病病因、发病机制、病变形态及其临床意义的学科。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皮肤病理学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国皮肤病理学家专家达成以下共识。

一、皮肤病理学家专家共识概述皮肤病理学家专家认为,皮肤病理学是一门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学科,对于皮肤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皮肤病理学家应具备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娴熟的病理学技能。

二、皮肤病理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方法皮肤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正常皮肤结构、皮肤病变形态学和皮肤疾病的发生发展。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

三、皮肤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皮肤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皮肤活检:通过皮肤活检,可以明确皮肤病变的性质、病因和病变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检查是一种无创性皮肤病理学检查方法,可以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特征,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3.分子诊断: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皮肤病变组织的基因突变、表达谱和信号通路等,为精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四、皮肤病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1.基因诊断技术:基因诊断技术在皮肤病理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基因测序、基因芯片等。

2.皮肤组织库的建立:皮肤组织库的建立为皮肤病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

3.皮肤干细胞研究:皮肤干细胞研究为皮肤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4.生物制剂治疗:生物制剂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如针对银屑病、湿疹等疾病的生物制剂。

五、我国皮肤病理学发展的现状与展望我国皮肤病理学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科研水平、人才培养、技术应用等方面仍有待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组织病理学
表皮病变
真皮病变
皮下组织病变
表皮病变

1.角化过度:病理性改变造成的角质层增厚, 可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
表皮病变

2.角化不全:角质层残留细胞核,常伴颗粒 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等。
表皮病变

3.角化不良: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 即显示过早角化。可见于毛囊角化病、病 毒感染、鳞癌等。
表皮病变

4.颗粒层增厚: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见 于扁平苔藓、神经性皮炎等。
表皮病变

5.棘层肥厚:常伴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 由细胞数增多所致。可见于银屑病、慢性 皮炎等。
表皮病变

6.疣状增生: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 肥厚和乳头瘤样增生同时存在、见于寻常 疣、疣状痣等。
表皮病变

7.乳头瘤样增生:真皮乳头不规则向上增生, 表皮呈不规则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 脂腺痣等。
表皮病变

11.棘层松解: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 态,致细胞内裂隙或水疱。见于天疱疮等。
表皮病变

12.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和 崩解、消失。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
基底细胞空泡化或崩解、破坏,表皮与真皮交界模糊
Incontinence
基底细胞破坏,界面不清
of pigment
表皮病变
位于真皮下方, 与真皮无明显 界限。由脂肪 小叶及结缔组 织间隔构成。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结缔组织变性: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结构 和着色性的改变:纤维蛋白样变性、嗜碱 性变 、黏液变性、弹力纤维变性


炎症性皮肤病时,真皮内可有各种炎症细 胞浸润(浅层血管周围炎/浅层及深层血管 周围炎/结节性(肉芽肿)或弥漫性炎症/毛囊 及毛囊周围炎/血管炎/脂膜炎等) 渐进性坏死
表皮病变

8.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 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 见于寻常狼疮等。
表皮病变

9.细胞内水肿: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 体积增大,胞质变淡。可呈气球样变性和 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疾病等。
表皮病变

10.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间隙增 宽、细胞间桥拉长,似海绵状,又称海绵 形成。见于皮炎湿疹等。

13.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颗粒层或 棘层上部海绵形成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 成多房脓疱称Kogoj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 中性粒细胞称Munro微脓肿。见于银屑病。
表皮病变

14.Pautrier微脓肿: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 样细胞聚集,见于原发性皮肤T淋巴瘤。
真皮及皮下组织病变

真皮内粘液变性 mucinous degeneration
Hale Waihona Puke 肉芽肿:形成以组织细胞为主的结节状 病灶,可含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淋 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粒细胞等。见于 结核、麻风等
渐进性坏死:某些肉芽组织病中 真皮结缔组织、纤维失去着色能 力,但仍可见轮廓,无明显炎症。 见于环状肉芽肿等。
皮下组织常见病理变化:
脂膜炎(小叶性 间隔性)
皮下脂肪细胞炎症浸润、水肿、 液化或坏死
纤维蛋白样变性:结缔组织均质性变, 嗜碱性变:无结构、颗粒状或小片状 可见于红斑狼疮等。 嗜碱性变,可见于日光性角化。
粘液变性:黏多糖增多,粘液物 质沉积,见于胫前粘液性水肿。
弹力纤维变性:纤维断 裂、破碎,量减少或消失, 见于弹性纤维假黄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