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宫殿建筑实例——明清北京故宫
现存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是明代皇帝朱棣 以明南京宫殿为蓝本,历经14年 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建成的。其位于 北京城的中心,明清时称紫禁城 。
平面呈长方形, 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四面辟有4门:南面正 门为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门上都设 重檐门楼。 宫城内部仍分外朝、内廷两部分。外朝包括三殿、文华殿、武 英殿三区。外朝主殿太和殿供天子登基、颁布重要政令、元旦及冬 至大朝会及皇帝庆寿等活动之用。 再后,是殿试进士、宴会等用的 保和殿。这三座殿宇共立于白石台基上,一律红墙黄琉璃瓦,色调 艳丽。其中太和殿用重檐庑殿顶,中和殿用攒尖顶,保和殿用重檐 歇山顶,使建筑体型主次分明,富于变化。
G.三国至南北朝 城市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但此时的曹魏邺城,开创了都城规划严 整布局的先例,采用了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 。在整个城市 的布局中,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采用中轴线对称 的布局。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
曹魏邺城
H.隋
隋文帝杨坚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 隋唐时期,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规划布局严整,实行里坊 市肆制度。
C.里坊、市肆。北宋初年,东京城仍实行过里坊制,并设有东、西两 市。宋仁宗时又拆除坊墙,里坊、市肆制被打破,实现了从封闭的 里坊制向开放的街巷制的转变。北宋张择端所画《清明上河图》描 写了东京京城沿汴河一带的热闹街市场景,街道上人头攒动,繁忙 异常,街市中各种店铺林立,形象地反映出了北宋东京城是一个繁 华的商业大都市。
D.礼制建筑及其他。长安城南面有社稷坛、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 城西面是建章宫遗址。城东南和北郊分布着7座陵邑(长陵、安陵、霸 陵、茂陵、阳陵、平陵、杜陵),共同组成了以长安城为中心的城市群。
2.隋大兴城、唐长安城
城市建设具体负责人为高颖和宇文恺,新城定名为大兴城,由陆续 建造完工的宫城、皇城、罗城组成。
4.明清北京城
明代北京城是在元大都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建、扩建而成 。北京城 成一个“凸”形平面。清代北京城的平面形状未再变动。
A.城市结构。北京城总体结构布局为外城在南,内城在北,内城中心 偏南是皇城,皇城中心位置是宫城(紫禁城)。 皇城是不规则方形 , 包含了宫殿、苑囿、坛庙、衙署等众多建筑。宫城采用“前朝后寝” 的形制,后部是御花园。宫城前左(东)为太庙、右(西)为社稷坛。 B.防御。北京各道城垣厚重高大,各城垣的城门均有瓮城,为便于各城 门之间的相互支援,相邻两瓮城门都是遥相对开,城门上建有城楼。 内城的东南和西南两个城角并建有角楼,宫城四角建有角楼,各重城 墙外有均有护城河环绕 。 C.里坊、市肆。皇城四周是居民区,内城多住官僚、贵族等,外城多住 一般老百姓。市肆多集中在皇城周围:城北鼓楼一带;城东、城西的 东、西四牌楼一带;城南正阳门外一带。诸如果子市、罐儿胡同、盆 儿胡同之类就分布在这些位置。
I.宋 北宋时代,城市的布局和面貌也发生了很大改变,店铺密集的商业街, 代替了严格管理的里坊和集中的市肆 。 南宋都城临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达到百万以上。
J.元
元代时期,元大都的建设体现了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有两传统:采 用三重方城、中轴对称、宫城居中的布局;宫与苑相结合;上、下水 道系统完善,河道既满足饮用水的需求,又满足了漕运。排水系统完 善。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丽壮观的城市之一。
B.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西周早期瓦已经出现,但广泛应用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同时各诸 侯国为了政治、统治和享乐的需要,竞相建造高台宫室。 C.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秦统一中国之后,在咸阳及其疆域内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广 袤数百里,数量众多,布局分散 。西汉初期有长乐宫、未央宫,后 期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等,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 。
第二节 中国古代宫殿
宫殿式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建筑,是帝王朝会和居住 的地方,规模宏大,格局严谨,给人强烈的精神感染, 突显王权的尊严。与西方和伊斯兰建筑以宗教建筑为主, 注重单体建筑的宏伟、典雅、豪华不同,中国传统文化 注重巩固人间秩序,以群体布局的空间处理见长,在基 址选择、因地制宜的塑造环境以及空间、尺度、色彩处 理等方面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1.西汉长安城
汉长安位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南岸,由原来秦咸阳的离宫——兴乐宫 逐步增扩而来的。长安城平面很不规则 。
Fra Baidu bibliotek
A.城墙道路。长安城墙全部由黄土夯筑,周边有8米宽的壕沟,每面各 有3座城门。通向城门有8条主干道,最长的安门大街,长5500米。街 道都是土路,这些街道都分成3股道(图2-7),中间是皇帝专用的御 道,街道两旁植槐、松、柏等树木。
C.唐长安里坊、市肆。唐长安共布置109枋(不同时期枋数划分会略有 变动 ),封闭如城。唐长安城内有东、西二市(各占二坊),对称 布置在皇城南面两侧。
3.北宋东京城
北宋东京城位于今河南 开封,其先后是隋唐汴州 治所和五代都城等所在地。 A.城市结构。该城由宫城 (子城)、内城(里城)、 外城(罗城)三重城垣 套叠组成。最内层是宫 城,也称大内(紫禁 城) 。 B.防御。为了加强防御, 东京城的三重城墙均有 护城河环绕,各门均有 瓮城 。
K.明清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到顶峰,首先表现在人口规模扩大; 其 次,城市的商业和经济功能增强。城市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自 由开放模式,但城市一般要经过规划,封建等级制度在城市及建筑上的 表现更加明晰,明清都城北京的建设就是典型例子。
2.古代城市的选址
中国古代城市选址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A.地理位置:一般是择中而居。 B.地形:要求平坦、地势较高、靠近河流交汇处、或河流弯曲的内侧, 但又不能过于低洼。最好是东、西、北三面有山岭环抱,只 有南面有水口(河流出口),呈北高南低的山间盆地(称为 “聚”)。这种地形既利于军事防御,又能阻挡北方南下的 寒流,从而达到藏风聚气的目的。选择水陆交通要冲,解决 水源及交通问题。 C.可持续发展:选择生活物资供应丰富的地方。 D.自然景观及生态因素: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 E.考虑设险防卫:要符合“国必依山川”的原则。
有了一定的规划制度,而且这种具有礼制等级性质的城市规划 制度(诸如旁三门、左祖右社等)对中国古代后来的都城布局有很 大的影响。
周王城图
D.春秋战国
铁器得到运用,出现了很多繁华的商业城市,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城市发展高潮期.国与国之间经常互相攻伐,导致城 市的防御作用十分突出。
燕下都平面图
E.秦 秦咸阳南部有了集中的工商业区 市由若干的“肆”组成,其管理机构为“市亭”(也称“旗亭”) 铸铁、冶铜的作坊和陶窑等遗址在城城北宫殿区附近 城南市居民区,秦自商鞅后对居民采用了什伍之制,并设“里监门” 对闾里进行严格管理,因此其闾里应是经过了统一规整的。 F.汉 汉代政权建立之后,大力发展城市建设。其都城为长安城。 到东汉时,营建都城洛阳城。
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宫殿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四阿重屋、前堂后室、前朝后 寝、三朝五门、六宫六寝、象天立宫、罗城制度,深刻地体现着中 国古代的礼制文化和神秘文化、尊卑观念和吉祥观念。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大致经历了一下四个发展阶段: A.“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在瓦没有发明以前,即使最隆重的宗庙、宫室,也用茅草盖顶, 夯土建造。其中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宫殿遗址与安阳殷墟晚商宫 室遗址是中国3000余年院落式宫室布局的先驱。
D.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 据战国时《考工记》记述,周代宫殿分前朝、后寝两部分。至隋 文帝营建新都大兴城时,遵循周礼制度,纵向布置“三朝”:广阳 门、大兴殿、中华殿。唐高宗迁居大明宫 。后朝的宫殿布局基本上 遵循纵向布置“三朝”的模式(元朝除外)。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1、象天设都 “象天设都”指的 是模仿天象安排宫殿 建筑的布局。帝星位 于北极之处,居中坐 镇。现实生活的君主 们以紫薇神宫为模仿 对象 。 2、严格的中轴对称 为了表现君权受 命于天和以皇权为核 心的等级观念,宫殿 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 对称的布局方式。
A.唐长安道路。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 ,道路很宽 。道路多为泥土路 面,也有砖瓦碎块填铺的少数路面,因此遇雨行走困难。街道两旁种 槐树,两侧开挖排水沟,沟外就是高大的坊墙。
B.唐长安宫城、皇城。宫城在城市中部偏北,主要宫殿均坐北朝南 。 整个唐长安城中轴线为:承天门(宫城正门)——朱雀门(皇城正 门)——明德门(外城正门),长约5316米。
E.苑囿、寺庙。北京城园林绿化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城内利用北海、 中海、南海和琼华岛建设了西苑,在中轴线上又人工堆筑景山。清 代在西郊建造了著名的“三山五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
F.城市南北轴线。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为(从南到北):永定门(外城 正门)——正阳门(内城正门)——天安门(皇城正门)——端门— —午门(宫城正门)——宫城内6座门、7座殿——神武门——景山— —地安门——鼓楼——钟楼。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方面强调封建帝 王的至高无上。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发展概况
1.城市历史沿革
A.仰韶时期
其聚落已建有 半地穴住房— —窖穴及“大 房子”,外围 筑防御壕沟。
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
B.商 有成片的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和居民区,但各种 功能区的分布无秩序,有的中间有大片空白区相隔。
偃师商城遗址
C.西周
3.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
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 郭之制。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 之为郭”的城市建设制度。中国古代有两种城市形式: 一种为方格网式规则布局,多为新建城市,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 其布局在《考工记》中有详细记载 。这类城市实例较多,如北魏、 隋、唐的洛阳,隋、唐的长安,元大都与明、清北平. 另一种为较为自由的不规则布局,多为地形复杂或由旧城改建的城市, 受地形或现状影响较大,所谓“凡立国都,因天材,穷地利。故城郭 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图2-7 长安城墙
B.宫城。长安城主要被5座宫城占据,每座宫城由城墙环绕成组的殿宇而 组成,主要宫殿未央宫位于西南,正门向北,形成一条轴线。东为长 乐宫,这两座宫殿均位于长安城中地势最高之处,向北地势渐低,布 置着桂宫、北宫、明光宫。
C.闾[lǘ]里、市肆。文献记载长安城共有160闾里,160闾里可能包括城中的 “闾”和郊外的“里。闾里内建筑布局规整,“室居栉[zhì ]比,门巷修直”。闾 里四周筑墙,每面设门。
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CHINESE AND FOREIGN ARCHETECTURE
第二章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
本章知识点 古代城市历史沿革;古代城市建设的若干共性问题;周代王城规划 思想;隋唐长安的验证方格网布局;北宋东京的三重城垣布局;明 清北京突出轴线的思想;唐大明宫整体布局特征;明清故宫整体布 局特征;太和殿的特征;乾清宫的特征。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概况和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思想、城市防 御功能、里坊市肆的功能;理解《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中的王 城规划思想;掌握隋唐长安的城市规划布局特征、北宋东京城的城 垣布局特征、明清北京城的城市设计艺术特点;能简单分析古代宫 殿建筑群的整体布局特征;能简单分析古代宫殿单体建筑的特点。
宫殿——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或称左庙右社中国的礼 制思想,有一个重要内容, 则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 前方设祖庙 ;所谓“右社”, 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 。 古代以左为上,所以左在前, 右在后。
太庙
4、前朝后寝 宫殿建筑群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前堂后室”,即“前朝后 寝”。所谓“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一般位 于南边。所谓“后寝”,即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一般位 于北半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