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给药法(三)
基础护理学课件:第十八章 给药-雾化吸入法

学习目标
1、掌握超声波雾化吸入法 2、熟悉氧气雾化吸入法 3、了解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定义】
• 雾化吸入法: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 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经鼻或口吸入达 到治疗效果的给药方法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 定义: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 微
(1)评估患者: •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史、药理知识等 • 意识状态、心理状态、合作程度等 (2)解释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2、患者准备
• 了解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 • 将治疗巾铺于患者颈前 • 取坐位或侧卧位接受雾化治疗
4、用物准备
• 超声雾化吸入器一套 • 水温计、弯盘、冷蒸馏
• → 结束雾化(取下口含嘴→关雾化开关 → 关电源开关)
• →操作后整理(病人整理 →用物整理 →洗 手、记录)。
【注意事项】
1、护士熟悉雾化器性能,水槽内水应足量, 水温不可超过60℃
2、注意保护晶体换能器和透声膜 3、连续使用雾化器时,中间需间隔30min 4、雾化后,可给予拍背助痰排出,必要时吸
再呼气 • 每次1-2喷,间隔时间不少
于3-4h
水、生理盐水 • 药液
构造
• 1、超声波发生器 • 2、水槽与晶体换能器 • 3、雾化罐(药杯)与透声膜 • 4、螺纹管和口含嘴(面罩)
超声波发生器
水槽
晶体换能器
雾化罐与透声膜
作用原理
• 超声波发生器→高频电能→晶体换能 器→超声波声能→震动透声膜→破坏 药液表面张力和惯性→微细雾滴→通 过螺纹管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药液
• 抗生素:卡那霉素、 庆大霉素(4万u-8 万u)
第十二章给药【学习目标】 1 掌握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2

应用碘造影剂进行造影时,病人会产生一些反应,轻重各不相同,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实验方法包括:1.口服法;2.皮内注射法;3.静脉注射法;4.眼结合膜法;5.舌下实验法.
【实践要求】
一、根据本章的学习内容参观医院中心药房、病区药柜,了解药物的保管要求;参观医院门诊注射室,以增加对无菌操作要求、病人注射时体位安置、环境设施,药物的严格查对、吸药排气进针要领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写出见习报告。
(三)青霉素过敏实验法:
1.仔细询问过敏史 2.曾使用青霉素,停药三天后再次使用需重做皮试。
(四)青霉素过敏性休克主要临床表现:
1.呼吸系统症状:由于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水肿所引起的胸闷、气促、哮喘与呼吸困难。
2.循环系统症状:由于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发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
E.将全量分四次注射,剂量递减
19. 易氧化的药物是
A. 红霉素片
B. 硫酸亚铁
C. 维生素C
D. 乙醚
E.TAT
20. 易潮解的药物是
A. 卡介苗
B.维生素C
C.草珊瑚含片
D. 甲氧氯普胺
E.氨茶碱
21. 应放在4℃冰箱内保存的药物
A.乙醚
B.苯巴比妥
【内容精要】
一、概述
(一)护士在执行药疗中的角色与职责
1. 严格遵守安全给药的原则
(1)按医嘱要求准确给药
(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1)“三查”指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均须进行查对。2)“七对”包括核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用药时间
(3)按需要进行过敏试验
(4)临床试验用药中的责任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

医院常用给药方法医院常用的给药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口服给药是最常见的给药方式之一、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经过胃液和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治疗作用。
这种给药方法简单易行,但对于无法吞咽或胃肠功能不良的患者来说,口服给药不适用。
2.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中,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起到迅速有效的治疗作用。
该方法适用于紧急抢救、需要快速效果的情况,如心肺复苏、严重感染等。
但静脉注射需要专业操作,有一定的风险性,需要严密监测。
3.肌肉注射: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药物通过肌肉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长效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肌肉注射相对比较安全,操作简便,但需要注射量较小,药物浓度不能过高。
4.皮下注射: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脂肪组织中,药物通过皮下组织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一些需要缓慢持续作用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等。
皮下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可以自行进行,但需要注射量较小。
5.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将药物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肺部,药物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吸入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在体内的副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系统。
除了上述常见的给药方法,还有其他一些特殊的给药方式,如皮肤贴药、眼药水、耳鼻喉滴剂、直肠给药等,根据疾病的不同和患者的需求,医生会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医生还需根据患者的体格特点、病情、药物特性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用药调整,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护理基础吸入给药

12-17
谢谢观赏
12-18
半坐位 调节流量:调节氧气流量至6~10L/min 指导吸入:将口含嘴放入口中,紧闭口唇深吸气,
用鼻呼气,10~15min 整理消毒:浸泡消毒
12-12
【注意事项】
1.氧气湿化瓶内勿放水,以免液体进入雾化 器使药液稀释影响疗效。
2.操作时严禁接触明火和易燃品,以保证安 全。
12-13
手压式雾化吸入
4. 药液用冷生理盐水稀释至30~50ml,添药不必停机
5.连续使用中间需间隔30min。
6.观察病人痰液排出情况,不易咳出时,应予以拍 背以助排出,必要时吸痰。
12-10
氧气雾化吸入
【定义】 是利用氧气高速气流,使药液形 成气雾随吸气进入呼吸道的方法。
12-11
【操作步骤】
配制药液:稀释至5ml 核对解释:核对解释,协助病人漱口,取坐位或
4.每次1~2喷,两次使用间隔时间不少于3~4h。
12-16
复习题
1.若你保管病区药物,你如何做好此项工作?对破伤风抗毒 素、氨茶碱、乙醇、酵母片、维生素C片如何保管?
2.请列表对皮内、皮下、肌内、静脉注射的方法、部位、进 针角度和注意事项作比较。
3.根据医嘱需为病人滴注青霉素,用1支80万u的青霉素,应 如何配制皮试液?
吸入给药法
定义:利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形成细小雾滴,通过鼻 或口腔吸入呼吸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12-1
吸入给药法
一、目的 1. 湿化呼吸道:如气切术后,痰液粘 稠者 2. 治疗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减轻 粘膜水肿 3. 改善通气功能:解痉,如支气管哮 喘患者 4. 预防呼吸道感染:如胸部手术前后
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吸入剂与雾化

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吸入剂与雾化作者:刘祖春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19年第03期在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的治疗中经常会使用吸入疗法。
吸入疗法是将药物以气溶胶、干粉或雾化溶液形式送进呼吸道,作用于呼吸道黏膜和(或)肺泡的一种给药方式。
由于吸入药物直接作用于气道和肺,局部药物的浓度高,疗效好。
起效迅速(起效时间仅为5-10分钟),可迅速缓解症状。
吸入药物剂量比口服剂量小,药物吸收入血在全身各组织的分布少,减少了全身用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
因此,吸入治疗已被多国推荐为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道疾病的首选给药方式。
吸入剂的不同类型吸入治疗使用的吸入药物称为吸入剂。
临床上用于缓解呼吸道症状的吸入剂有三种类型,即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及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
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是舒张肺气道周围的肌肉,打开气道,这样可以让呼吸更顺畅。
按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吸入剂与长效吸入剂。
短效吸入剂包括沙丁胺醇、左旋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可每4~6小时使用一次或按需使用;长效吸入剂包括噻托溴铵、沙美特罗、福莫特罗、阿福特罗、茚达特罗、阿地溴铵,可每12小时使用一次。
糖皮质激素又名肾上腺皮质激素,也可以称为类固醇。
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变态反应作用。
目前常用的有氟替卡松、布地奈德等。
两类药物的联合,即支气管扩张剂中一种或者两种,甚至三种,与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
呼吸道吸入疗法的两种给药方式呼吸道吸入治疗有吸入器和雾化两种给药方式。
雾化器和吸入器是对药物进行雾化并送进呼吸道的装置。
1.吸入器临床上常用的吸入器(含药物)有定量压力气雾剂与干粉吸入剂两种。
定量压力气雾剂(MDI)装置小巧,便于携带,能反复定量给药。
但对于使用者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吸气与手动按压药物配合;药物的肺沉积率仅为10%左右,大部分沉积在口腔部。
目前用于慢阻肺治疗的MDI药物主要有沙丁胺醇(万托林)、溴化异丙托品(爱全乐)及可必特(万托林和爱全乐的复方制剂)、辅舒同等。
《护理学基础》3年制中专护理专业教学大纲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三年中专)《基础护理学》教学大纲护理系二〇一七年八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是临床专业课程的先导。
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其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以后学习临床专业课程奠定基础二、目的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同学们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试验研究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熟悉近护理学学发展的新动向,并能解答和分析理论上和实践上遇到的护理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安排本课程总学时146学时,其中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82学时。
各章学时分配如下:四、选用教材和参考书(1)《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第1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2)《护理学基础》:李小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第2版,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3)《基础护理学》:李晓寒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全国医学高等医药“十二五”规划教材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与前修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前修课程主要包括文化课程、医学基础课程和护理人文课程等,前修课程的学习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与后续课程的联系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为临床专科护理课程。
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了引导和促进作用,使护生在学习临床专科护理课程时能利用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各专科患者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是连接岗位通用能力和专科护理能力的桥梁。
3吸入给药法

雾化吸入中的注意事项
(1)预防呼吸道再感染。由于雾滴可带细菌入肺泡,故有可能继发 细菌感染。细菌来源:口腔、上呼吸道、雾化液的感染。所以不 但要加强口、鼻、咽的护理,还要注意雾化器、室内空气和各种 医疗器械的消毒。
(3)吸入治疗:
• a.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并解释操作,并取 合适的体位
• b.接通电源,打开电源开关,预热3min,调整定时开关至 15—20分钟处指示灯亮后,调节雾量开关至合适雾量
• C.口含:气雾喷出后,协助患者将口含嘴放入患者口中, (用面罩亦可)嘱病人闭嘴作深而慢的吸气,“用嘴吸气, 用鼻呼气,勿吞咽”;
5.连续使用超声波雾化器须间隔: D
A.10min B.15min C.20min D.30min E.40min
6.超声波雾化器中易破碎,不能用力过猛的部件是: A
A.晶体换能器及透声膜 B.水槽 C.超声波发生器 D.螺纹管口含嘴 E.面罩
7.氧气雾化吸入操作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
A.用蒸馏水稀释药物在10ml以内,并注入雾化器 B.让病员漱口以清洁口腔 C.病员手持雾化器,喷气口放入口中,深吸气 D.一般10-15min可雾化完毕
健康教育
✓ 指导患者或家属正确使用手压式雾化吸入器给药 方法
✓ 教会患者评价疗效,当疗效不满意时,不随意增 加或减少用量或缩短用药间隔时间,以免加重不 良反应
✓ 帮助患者分析并解释引起呼吸道痉挛的原因和诱 因,指导其选择适宜的运动,预防呼吸道感染
超声雾化/氧气雾化吸入法对比
1、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氧疗法很重要,但超声雾化吸入 气体含氧量低于正常空气中的氧,易导致缺氧状态。 2 、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人,大量超声雾化不仅影 响正常氧气进入,同时不利于CO2排出。 3、 氧气雾化吸入以O2为气源,氧流量6~8L/min,符合呼吸 道感染性疾病的氧疗原则,易于被患者接受且无任何副作用, 故氧气雾化器更适合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病人。
给药的名词解释

给药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给药是指通过不同途径为患者提供药物以治疗疾病的过程。
给药涉及到多种名词和术语,如给药途径、给药方式和给药剂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名词进行解释,以便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医学文献以及讨论药物治疗方案。
一、给药途径给药途径是指药物进入人体的路径,常用的有口服、注射、吸入、皮肤贴药、鼻内给药等。
每种给药途径都有其特定的优点和适用情况。
下面我们对这些常用给药途径进行解释。
1. 口服给药(Oral administration):即患者通过口腔将药物吞咽到胃肠道,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这种给药方式便携、舒适,常用于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
口服给药的缺点是药物在肠道中可能被代谢和消化,降低其生物利用度。
2. 注射给药(Injection):药物通过注射器和针头直接输入到体内,常用于溶液、悬浮液和粉末剂。
注射给药的优点是药物能够快速进入血液循环,作用迅速。
然而,注射给药需要专业技能,可能会引起不适和局部反应。
3. 吸入给药(Inhalation):药物以气体、气溶胶或细粉末的形式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通过肺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吸入给药常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如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直接作用于肺部,减少对其他组织的影响。
4. 皮肤贴药(Transdermal patch):药物以贴贴的形式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皮肤的渗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皮肤贴药一般用于长期治疗,如疼痛、高血压等。
皮肤贴药的好处是给药方便,减少药物的次数和剂量。
5. 鼻内给药(Nasal administration):药物以喷雾、滴剂或吸入的形式通过鼻腔给药,通过鼻黏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鼻内给药常用于治疗鼻腔和鼻窦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和鼻窦炎。
这种给药方式的优点是药物的血药浓度可以较快达到峰值。
二、给药方式给药方式是指将药物制剂应用到给药途径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方法。
给药方式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下面对一些常见的给药方式进行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相关链接
雾化吸入的适应症: • 1.气管内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目的是湿化气 道.加入适当的抗生素预防防或控制肺部感染; • 2.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 3.肺气肿、肺心病合并感染痰液粘稠,排痰困 难。 • 4.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八)相关链接
• 雾化吸入的禁忌症 急性肺水肿,此外,支气管哮喘患者不宜提 倡用超声雾化,因颗粒过小,较多雾点 进入肺泡,过饱和的雾液可引起支气管痉挛 而使哮喘症状加重。
• 操作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教会患者配合方 法。
操作流程—4.物品准备
雾化器、治疗单、治疗巾、按医嘱备药、必 要时备漱口水、吸管。对不能自行排痰者 准备好吸痰装置。
(二)操作流程—5实施
• 1.双人床边根据治疗单核对手腕带、药物、 用法、执行时间。 • 2.安装前检查各部件衔接导管 • 3.将雾化专用接头与中心吸氧装置接好 • 4.按医嘱将药液倒入雾化吸入器内 • 5.氧气管出气端接到雾化器底部之输气入口 处。 • 6.调节氧流量约4L/ min左右,观察出雾情况。 • 7.将面罩放于病人口上或将口含嘴放入其口 中
(二)操作流程—2.评估(患者)
• 1.患者的年龄、病情、意识状态、呼吸系统 情况及过敏史、用药史等。 • 2.患者配合能力及自行排痰情况。 • 3.患者对氧气雾化吸入的认识及合作程度等。
(二)操作流程—2.评估(自身)
• 理论知识 • 操作能力 • 自身形象
(二)操作流程—3.告知
• 1.实施雾化吸入的原因、操作方法、药物主 要作用和副作用。
• 4.用已戴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只手套的反折内面, 用同样手法戴好手套。 • 5.两手对合交叉调整手套位置,将手套翻边扣套 在工作服衣袖外面。 • 脱手套: 用戴手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污染面的边缘将手 套脱下。戴手套的手握住脱下的手套,用脱下手 套的手捏住另一只手套内面的边缘,将手套脱下。 用手捏住手套的里面丢至医疗废物容器内。
吸入给药法
产三区 董睿
(一)操作考核的目的
• 学习正规的操作规程。 • 操作考核的精髓:护理评估→确定护理目标 →实施→护理结局(评价) • 使被考者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从而避免 工作中“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模 式。 • 理论与实践相互验证。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 1.掌握吸入给药法的操作流程 • 2.掌握吸入给药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3.掌握本操作的操作原则。
(三)概述
• 是利用雾化装置将药液分散成细小的雾滴以气雾状喷出, 使其悬浮在气体中经鼻或口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 吸入的药物除了对呼吸道局部产生作用外,达到湿化呼吸 道粘膜、祛痰、解痉、抗炎等目的;还可通过肺组织吸收 而产生全身性疗效。 • 优点:作用快、用量小、不良反应轻。 • 分类: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氧气雾化吸入法、压缩雾化吸 入法和手压式雾化吸入法。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 \0009-人卫版实践技能03戴无菌手套.flv
谢谢聆听!
浮表式的 鉴于超声雾化器在治疗效果,使用寿命,操作清 洗等种种原因,在医疗应用领域压缩雾化器已取 代了超声雾化器。
三、应用呼吸机时雾化吸入
• 1.将雾化药液注入雾化药杯中 • 2.按呼吸机消警键,拆开呼吸机送气管道, 将雾化器接在送气管道端,再接上呼吸机 • 3.雾化管接在呼吸机雾化孔上,按雾化键 • 4.20分钟后,雾化会自动停止,再拆开雾化 器。
(三)实施的要点说明
1.各部件连接紧密,勿漏气。 2.注意用氧安全,告知患者及家属勿擅自调节 流量。 3.雾化吸入的口含嘴和雾化器一人一套,防止 交叉感染
(四)护理结局
• 1.患者及亲属对所给予的解释和护理表示理 解和满意。 • 2.操作规范、安全,达到预期目的。 • 3.按雾化吸入的目的和要求,根据病人的病 情准备药物和选择合适的雾化装置,设置 的雾化参数合适、正确。
(八)相关链接
• 对心肾功能不全及年老体弱者要注意防止 湿化或雾化量大造成肺水肿,咳嗽时要辅 助拍背。 • 自身免疫功能减退的病入用抗生素雾化吸 人时,应重视诱发口腔霉菌感染问题。在 雾化吸入期间应对口腔进行酸碱度测试, 若pH偏酸可用2%碳酸氢钠漱口.
(九)课后思考题
1.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的病人选择哪种雾化吸 入方式,雾化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 雾化 时间? 2.儿童雾化吸入的量?以哪种方式较好? 3.没有人工气道的病人应用普米克令舒雾化后 为什么要漱口?
无菌手套使用术
• 概述:无菌手套是为防止病原体通过医务 人员的手传播疾病和污染环境用品。
• 带无菌手套的指征:医务人员进行手术等 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
操作流程
• 1.展开无菌手套包,一手掀起手套袋开口处 查看袋中手套的摆放,将手套反折部分移 至近身处。 • 2.手套一次性提取法:两手掀起手套袋开口 处,分别捏起两只手套的反折部分(手套 内面)向上向上一次性取出两只手套。 • 3.将两只手套的五指对准,先戴一只手。
戴手套的注意事项
• 1.戴手套时应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而戴 手套的手则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 2.戴手套后如发现破裂,应立即更换。 • 3.脱手套时,须将手套口翻转胶下,不可用力强拉手套边 缘或手指部分,以免损坏。 • 4.脱手套后按七步洗手法洗手。 • 5.注意已污染的手套勿接触到皮肤或污染周围环境。 •
(四)操作中应遵循的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无菌操作原则 查对制度 安全 礼仪 垃圾分类正确
• • • •
一、氧气雾化吸入疗法(射流式雾化吸入法)
(一)护理目标
• 患者得到剂量准确、安全、雾量适宜并感 觉舒适的雾化吸入。
(二)操作流程—1.核对
核对内容:医嘱(执行时间、频次) 药物(质量、浓度、剂量、用法) 患者 (床号、姓名、手腕带) •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非常重要,核对是没有技术难 度的操作过程,发生护理差错的原因:责任心不强、 粗心、没有执行查对制度。 • 双人核对、提问式核对 • 核对过程中要审查医嘱
(二)操作流程—5实施
• 8.指导病人用鼻呼气,口含吸嘴吸气,进行 深呼吸,到所有药液雾化吸入完毕。 • 9.双人再次根据治疗单进行核对。 • 10.治疗完毕先取出口含嘴再关氧气开关 • 11..协助病人擦干面部 • 12.清理用物,将雾化器按规定清洗后晾干待 用。 • 13. 观察患者吸入药物后的反应及效果,并 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