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设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对于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以及常见的检验方法。
首先,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应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1. 规格和性能要求:电子元器件应按照规定的性能参数和技术要求进行设计和制造。
这些性能参数可以包括电压、电流、频率、容量等,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
2. 可靠性要求:电子元器件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能够在长时间运行和各种环境条件下稳定工作。
可靠性要求包括寿命、可靠性指标、故障率等。
3. 材料和工艺要求: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
材料的选择、制造工艺的控制等都对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有重要影响。
4. 环境适应性要求:电子元器件应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包括温度、湿度、振动、射频等。
环境适应性要求的制定能够保证产品在各种恶劣环境下的正常工作。
其次,对电子元器件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检查:对电子元器件的外观进行检查,包括尺寸和形状是否符合要求,表面是否有损坏和污染等。
外观检查是最基本且容易进行的一种检验方法。
2. 功能测试:通过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电气测试,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和满足规定的性能要求。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专门的测试设备和测试程序,能够全面和准确地评估产品的性能。
3. 寿命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寿命测试,模拟实际使用和环境条件下的长期工作,评估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寿命测试可以使用加速寿命试验、循环寿命试验等方法进行。
4. 环境适应性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环境适应性测试,模拟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使用,检查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环境适应性测试包括温度试验、湿度试验、振动试验、射频试验等。
5. 材料分析:对电子元器件的材料进行化学分析、物理测试等方法,检查其成分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和严格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常用的检验方法。
一、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外观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应无明显的划痕、氧化、损坏等不良现象,并且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样品、图纸和规范要求。
2. 尺寸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尺寸应符合制造商提供的图纸和规范要求,如焊盘大小、引脚间距、外壳大小等。
3. 材料标准:电子元器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导电材料的电导率、介质材料的绝缘强度等。
4. 结构标准:电子元器件的结构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通孔的位置和数量、引脚与焊盘的连接方式等。
5. 功能标准:电子元器件的功能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如电容器的电容值、电阻器的阻值、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等。
二、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检验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1. 外观检验:用肉眼检查电子元器件的外观,包括是否有划痕、氧化、变形等不良现象。
2. 尺寸检验:使用量规、卡尺等工具测量电子元器件的尺寸,与制造商提供的图纸和规范要求进行比对。
3. 材料检验:通过仪器测量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电导率、绝缘强度等。
4. 结构检验:对电子元器件的结构进行检验,如通孔的位置和数量、引脚与焊盘的连接方式等。
5. 功能检验:使用相应的测试仪器对电子元器件的功能进行测试,如电容器的电容值、电阻器的阻值、二极管的正向电压等。
6. 可靠性测试: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各种可靠性测试,如高温、低温、湿热、振动等环境试验,以评估元器件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可靠性。
以上只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一部分方法,不同的元器件类型和制造商可能有不同的检验要求和方法。
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和规范,以确保检验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是确保电子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标准精选全文

外观
插脚应无严重氧化、断裂现象
插件电容引脚带轻微氧化不直接影响其焊接
电容本体不得有破损、变形、电解电容介质外溢、电解漏液等现象
包装
包装方式为袋装或盘装
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料标识且与实物相符
盘装或盒装排列方向一致,盘装料不允许有中断少数等现象
电气
量测其容值必须与标识及对应之产品送检单、外贴标识相符
包装
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品标示且应与实物相符
芯片必须有防静盘隔层放置且须密封
电气
对用拷贝机检读其存读功能应与对型号相符且能拷贝内容或刷新重拷为OK
对IC直接与对应之产品插装进行电脑测试,整体功能OK(参照测试标准)
浸锡
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晶振
尺寸
高度/脚距尺寸不允许超出图面公差范围
表体丝印需清晰可辨且型号、方向标示无误,且经超声波清洗后无掉落,模无法辨别其规格
外观
本体无残缺、生锈、变形,底座与外壳焊接应牢固无缝隙
引脚应无氧化、断裂、松动
包装
必须用胶带密封包装
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品标示且应与实物相符
电气
量测其各引脚间无开路、断路
与对应之产品插装进行上网测试整体功能OK(参照测试标准)
浸锡
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包装
包装无破损,方式为盒装或盘装
外包装需贴有明显物料标识且与实物相符
盘装或盒装排列方向一致,盘装料不允许有中断少数等现象
电气
量测其阻值必须与标识及对应之产品送检单、外贴标识相符
浸锡
焊端/引脚可焊锡度不低于90%
电容
尺寸
贴片类电容长、宽、高允许公差范围为±0.2mm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要求规范

电子元器件来料检验要求规范一、检验流程及要求:1.检验员应按照检验规程进行工作,保证检验流程的正确性和标准化。
2.对于每一个元器件批次,必须进行检验记录和保存,包括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数据记录等,以备随时查阅。
二、检验项目及要求:1.外观检验:-检查元器件外观是否完整,无明显破损、划痕等。
-检查元器件标识是否清晰,无模糊、歪斜等问题。
-检查元器件引脚是否正常,无变形或损坏。
2.尺寸和封装检验:-检查元器件尺寸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检查元器件封装是否完整,无明显变形或焊接不良。
3.引脚电性参数检验:-检查元器件引脚电性参数是否符合规范,如电压、电流、频率等。
-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4.功能性能检验:-检查元器件的功能是否正常,如开关、放大、传输等特性。
-使用适当的测试仪器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5.环境适应性检验:-检查元器件在不同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下是否能正常工作。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6.可靠性检验:-检查元器件的可靠性,包括耐压、耐久性等要求。
-使用适当的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并记录测试数据。
三、检验设备及环境要求:1.检验员应熟悉所用的检验设备,确保其可靠性和准确性。
2.检验设备和环境应处于良好状态,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3.检验设备应定期校验和维护,确保其工作正常。
四、来料检验文件要求:1.对每一批次的来料元器件,应填写并保存来料检验报告。
2.来料检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元器件型号、批次号、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
3.检验报告应妥善保存,并能随时提供给需要方查阅。
五、不合格品处理要求:1.对于不合格的元器件,检验员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并进行适当的记录和处理。
2.不合格品应加以标识,并妥善保存,以便在后续环节进行追踪和处理。
3.不合格品的处理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制度,包括报废、退货、返修等等。
六、检验周期及频次:1.来料检验的周期和频次应根据元器件的重要性和质量稳定性要求来确定。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在电子行业中,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是决定电子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为了确保电子元器件的质量符合要求,保障电子产品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特制定以下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
一、检验目的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所采购或使用的电子元器件符合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防止不合格的元器件进入生产流程,从而提高电子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降低生产成本和售后维修成本。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所有电子元器件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晶体管、集成电路、连接器、开关等。
三、检验依据1、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2、采购合同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3、产品设计图纸和工艺文件中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
四、检验流程1、进货检验(1)供应商送货时,应提供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如检验报告、合格证等。
(2)检验人员按照抽样标准抽取样品进行检验。
(3)检验项目包括外观、尺寸、标识、电气性能等。
(4)对于关键元器件,如集成电路,还应进行可靠性测试,如高温老化、振动测试等。
(5)检验合格的元器件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的元器件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
2、过程检验(1)在生产过程中,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在线检验,及时发现和剔除不合格品。
(2)检验项目包括元器件的安装位置、极性、焊接质量等。
(3)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标识和隔离,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3、成品检验(1)对完成组装的电子产品进行全面检验,包括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外观检查等。
(2)检验合格的产品办理入库或发货手续,不合格的产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五、检验设备和工具1、万用表、示波器、LCR 测试仪、晶体管测试仪等电气性能测试设备。
2、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尺寸测量工具。
3、放大镜、显微镜等外观检查工具。
六、检验人员要求1、检验人员应经过专业培训,熟悉电子元器件的检验方法和标准。
2、检验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严格按照检验规定进行操作。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一、三极管:
1、标志正确、清晰。
2、三极管主体部分无残缺、伤痕,管脚不得发黄、露铜、无油污,易上锡。
3、电气参数:
电气特性(Tcase=25℃):
电气特性(TC=25℃)
二、二极管
1、标志正确,清晰。
2、二极管主体部分无残缺、伤痕、管脚不得发黄,露铜、无油污,易上锡。
3、电气参数:
(1)IN4007、FR107
(2)、DB3
电气参数:
三、磁芯
接上图
2、磁芯EE19、EE25、磁环Φ10,外形尺寸及性能参数2.1 外形尺寸:
四、压敏电阻、热敏电阻:
1、标志正确、清晰。
2、器件主体部分无残缺、伤痕,引脚不得发黄,露铜,无油污,易上锡。
五、电阻器
1、色环正确、清晰。
2、电阻主体部分无残缺、伤痕,引脚不得发黄、露铜、无油污。
六、电解电容器、金属化电容器
1、标志正确、清晰。
2、电容器主体部分无残缺、伤痕,引脚不得发黄、露铜,无油污。
电子元器件检验标准

电阻(直插,贴片)检验标准一:外观1 外包装良好,不能有破损,实物和外包装标示一致。
贴片电阻的最小包装不能有散开现象。
2 送检的电阻要与送检单上标示的规格,型号,数量一致。
3 电阻上的印制的标示要清晰,色环的颜色不能出现偏色,掉色。
(注意小规格的贴片电阻无标示)4 电阻本体不能有破损,变形。
电阻腿,焊盘应该光洁无污染,无变色。
不能出现生锈,氧化现象。
二:电性能实际检测的阻值要与标示一致。
误差范围要在标示的范围以内。
温飘测试(特殊要求的电阻)三:检测要求1 数量大于100(含100)的进行抽检,比例为5%2 器件优良率达到100%四:检测方法1 工具:台灯5-10倍放大镜数字万用表镊子2 方法:外观用目检方式。
电性能用数字万用表的表笔,接触电阻的两端测出相应阻值,注意根据不同的阻值范围要调整数字万用表的档位,表笔要和电阻接触良好。
温飘测试方法用电吹风进行温度变换,用高精度的数字表进行测试。
色环电阻的标示表四环电阻标示表四环电阻读取方法五环电阻标示表五环电阻读取方法贴片电阻标示和封装贴片电阻的封装有0402,0603,0805,1206贴片电阻的标示从左往右第一位,第二位是数字位,第三位是表示有多少个0数。
小数点用R表示。
高精度贴片电阻一般是指1%的。
这类电阻用4位表示。
从左往右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是数字位,第四位是表示有多少个0数。
小数点用R表示。
电容(直插,贴片)检验标准一:外观1 外包装良好,不能有破损,实物和外包装标示一致。
贴片电容的最小包装不能有散开现象。
2 送检的电容要与送检单上标示的规格,型号,数量一致。
3 电容上的印制的标示要清晰,极性标示要准确。
(注意小规格的贴片电容无标示)4 电容腿,焊盘应该光洁无污染,无变色。
不能出现生锈,氧化现象。
5 电容本体不能有破损,变形,电解电容不能有破损,变形,漏液现象。
二:电性能实际检测不能有短路击穿现象,不能有较大的漏电现象。
容值要与标示一致。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规定一、引言现代社会离不开电子设备,而电子设备的核心是电子元器件。
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维护消费者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规定及流程。
二、外观检验外观检验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中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对元器件外观、标记、焊点等进行检查。
外观检验需按照以下规定进行操作:1.外观检查应在光线明亮、恰当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
2.检查元器件表面是否有划伤、变形、氧化等瑕疵。
3.检查元器件标记是否清晰、准确,包括型号、生产日期、品牌等信息。
4.对焊点进行检查,确保焊接牢固、没有虚焊、焊脚是否露锡等问题。
通过外观检验可以初步判断元器件的质量状况,为后续的功能性测试提供基础。
三、参数检测参数检测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关键环节。
它包括对元器件的各项电性能参数进行测量和验证。
参数检测需要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设备,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2.根据元器件类型和规格,选择相应的测试方法和参数。
3.按照标准工作条件进行参数测量,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等。
4.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确保元器件的参数符合规定的范围。
参数检测是电子元器件质量的核心环节,严格的参数检测有助于降低产品的故障率,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四、可靠性测试可靠性测试是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最后一道环节。
它是对元器件在长时间使用和特殊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检验。
可靠性测试需按照以下规定进行:1.选择合适的测试设备和工作环境,模拟元器件的实际使用情况。
2.进行温度、湿度、振动等环境测试,确保元器件能够在不同环境下稳定工作。
3.进行长时间的高负载、高频率等工作状态测试,验证元器件的耐久性。
4.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判断元器件的可靠性水平。
可靠性测试是保证元器件质量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的测试可以提前排除潜在缺陷,提高产品的可信赖性。
五、质量记录和追溯为了确保电子元器件质量检验的可追溯性,需要建立质量记录和追溯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适用范围及检验方案1、适用范围本检验标准中所指电子元器件仅为PCBA上的贴片件或接插件,具体下表清单所示:2、检验方案每批来料的抽检量(n)为5只,接收质量限(AQL)为:CR与MA=0,MI=(1,2),当来料少于5只时则全检,1且接收质量限CR、 MA与 MI=0。
来料检验项目=通用检验项目+差异检验项目,差异检验项目清单中未列出部件,按通用检验项目执行。
二、通用检验项目2三、差异检验项目序号物料类别物料图示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判定水准1电阻类标识标称数字或色环应清晰、正确、易辨;排电阻若有共公端,则应有标识。
目视MI 性能测量电阻值其应在规定范围内,若无允许误差标志的,则允许误差控制在±5%范围内。
万用表CR标识电阻值读法色环电阻数字:黑0、棕1、红2、橙3、黄4、绿5、蓝6、紫7、灰8、白9;倍率:黑1、棕10、红100、橙1K、黄10K;误差:棕1%、金5%、银10%。
四环读法:前2环读数×第3环倍率+第4环误差;五环读法:前3环读数×第4环倍率+第5环误差。
贴片电阻三位数读法:前2位读数×第3位倍率(10的几次幂);四位数读法:前3位读数×第4位倍率(10的几次幂);注:若电阻<10Ω时,用R代表单位为欧姆的电阻小数点,用m代表毫欧姆的电阻小数点)水泥电阻前数字+W:表示额字功率;中间数字或数字+字母:表示阻值(读法同上贴片电阻);最后字母:表示误差:G=±2%、F=±1%、J=±5%、K=±10%。
排阻若有首字母:A表示多个电阻公用一端,公用端左端引出;B表洋每个电阻各自引出,且彼此没有相连;3后数字:与上一行所述数字读法一致;最后若有字母,则表示误差:G=2%、F=1%、D=%。
2电容类性能测量其电容量值应在规定范围内,注明允许误差的按标注值控制,未标注的按±10%误差控制。
LCR数字电桥MI 钽电容应有正负极标记(有一横线的是正极),其标记应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
目视MA 其正面应标识规格、型号、容量值等,且标识清晰、正确、易辨目视MA 高压瓷片产品上应明确标示出:耐受电压值。
目视MA电解电容电容体直径≥8MM必须有防爆孔装置(顶部压有X或Y凹槽)。
目视MA 产品应明确标示出:耐受电压值及电容量值。
目视MA 应有正负极标记(插件:长引脚为正极;贴片:黑色端为负极)目视MA3LED类标识应有正负极标记,且其标记应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
目视MI 性能将3V的稳压源正确地接在发光二极管的正负两极,观察LED是否亮,以及其亮度、颜色是否符合要求直流稳压电源CR4电源反接则不亮,测试其反向电阻应大于1MΩ万用表CR 序号物料类别物料图示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判定水准4电感类标识标识丝印应清晰,易识别。
目视MI 结构磁心上的线圈绕制应排列整齐。
目视MI 性能测量其电感量值应在规定的范围内,注明允许误差的按标注值控制,未标注的按±10%误差控制。
LCR数字电桥MA5PCB板防护密封包装,且带干燥包,目视MI 丝印丝印颜色正确,套印位置准确,丝印内容正确,无漏印、印斜、字迹模糊不清等。
目视MI产品应明确标明认证标识、产品型号/版本号、生产周期等信息。
目视MI 外观线路板应无弯曲、变形现象;焊盘或导体处表面应无起泡、上升或浮起现象。
目视MA6二极管类防护产品包装必须为防静电密封包装目视MI56标识表面丝印需清晰可辨且型号、极性(有色点或色环标识侧为二极管负极)等标示准确、清楚、无误。
目视MI性能选择数字万用表的二极管档,正向测量,读数需小于1,而反向测量读数需无穷大;否则该二极管不合格。
注:有颜色标记的一端为负极。
万用表CR7 IC 类防护 产品包装必须为防静电密封包装 目视 MA标识产品标识、方向标识的丝印应完整、清晰,易识别,规格型号与BOM 表一致。
目视MI8数码管性能同批次的数码管亮度应基本相同,且每一个字的每一段的亮度也应基本相同,同时发光应稳定、颜色正确且均匀。
检测工装CR9蜂鸣器性能将蜂鸣器装在工装上通电测试,其蜂鸣声响亮清晰。
检测工装CR标识产品应明确标示出规格型号,且清晰,易识别目视MI序号 物料类别物料图示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判定水准10开关按键性能用手按压开关,无卡位现象,按压与回弹顺畅。
手动感觉MI 按压动作,两脚位测试导通良好。
万用表CR11继电器标识产品上应明确标示出:供应商名称或品牌、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技术参数等。
目视MI 尺寸测量本体长、宽、高,引脚长度、直径、间距,应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若没有标明的公差按±控制。
卡尺MA 性能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加上标称直流电压,继电器吸合情况良好,接点通断可靠。
测试工装CR12三极管类防护产品包装必须为防静电密封包装目视MI 标识表面丝印需清晰可辨且型号、极性等标示准确、清楚、无误目视MI 性能根据产品规格,用万用表分别测试BCE极,数据正常,且极性正确。
目视MI13晶振标识表面丝印需清晰可辨且型号等标示准确、清楚、无误。
目视MI 性能量测其各引脚间无开路、断路万用表CR14端子(排)插标识本体有丝印及字唛应清晰、正确、完整目视MI7/座性能插入对应的公座或母座应顺畅,导通电阻应不大于1Ω;反向扭动公母插头插座,应通电正常,不得有瞬间断电现象。
万用表CR15软排线/卡扣结构断面的铜丝应在塑胶挤出的中心位置,看铜丝每相的粗细应一致。
目视MA软排线的规格与相应的卡扣应匹配,且导通正常。
万用表CR16变压器附件应提供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检验内容应包含空载电流、空载电压、直流电阻、抗电强度等,且测试指标应不低于其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目视MI 标识产品应明确标示出规格型号目视MI 尺寸测量引脚间距和直径,符合部品规格书要求,若没有标明的公差按±控制。
卡尺MA序号物料类别物料图示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判定水准17电流/电压互感器附件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且测试指标的结果应不低于其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目视MI 标识表面丝印需清晰可辨且型号、方向标示准确、清楚、无误。
目视MA 结构要求灌封材料为环氧树脂。
目视MA818霍尔电流传感器附件应提供出厂检验报告,且测试指标的结果应不低于其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目视MA 标识本体标识须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电流方向指示等,标识应清晰、无误。
目视MI 结构要求灌封材料为环氧树脂。
目视MA19LCD显示屏附件应提供相应的出厂检验报告,且各项测试指标的结果应不低于其技术规格书的要求。
目视MI 防护包装严实,产品应不受压、不叠放、不潮湿、标识清楚。
目视MI 性能装在测试工装上电,启动之后观察显示颜色是否均匀、色彩是否亮丽,无黑影、暗影、色彩不均等现象。
检测工装CR20保险片/管标识本体标识须有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标识应清晰、无误。
目视MI 性能用R档测量两端不导通,用二极管档两端应导通万用表CR21散热片结构与相应物件PCB板、螺钉、IC或稳压管等试装,引脚、孔位等应配合良好。
检测工装CR 尺寸结构尺寸符合技术规格或样品要求。
卡尺MA9材质材质与型号应与技术规格书相一致(查验随货附件材质报告内容)。
目视CR 22稳压管结构用PCB、散热片试装,应满足装配检测工装CR23温度保险丝标识产品上应明确标示出额定电流/电压值,以及耐受温度值。
目视MA 认证产品应经过安规认证。
目视CR序号物料类别物料图示标准要求检验方法判定水准24光耦类标识产品应明确标示规格型号,且与BOM表中内容一致;极性方向标示正确。
目视MI 性能根据产品规格,用万用表R×1K档测量发射管的正﹑反向电阻,接收管两端的电阻值,以及接收管的集电极与发射结正.反向电阻,均应符合技术规格要求。
万用表CR25MOS管类标识产品应明确标示规格型号,且与BOM目视MI1011表中内容一致。
性能 根据产品规格,用万用表分别测试GDS 极,数据正常,且极性正确。
万用表 CR26 防雷管性能 万用表选“Ω”档测防雷管两端的电阻值应为开路(数字不变化) 万用表 CR27 IGBT结构用PCB 、散热片试装,应满足装配 检测工装 CR 性能根据产品规格,用万用表分别测试GDS 极,数据正常,且极性正确。
万用表 CR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