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美术(人教版)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学习任务单
高一美术(人教版)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了解花鸟画“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4.古代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的神情意态的?形和神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例
从题材、布局、造型、赋彩,四个方面进行赏析、品读。
归纳:以形写神,神形自现。《韩熙载夜宴图》不愧为形神兼备的艺术杰作。
不论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家在创作时都不曾止步于对外形的描摹,以形写神是他们的一贯追求。想要真正的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就要静下心来细细的品读,体会古人创作时的理念,理解绘画背后的文化和历史。
主要师生活动
1
3
5
5
6
导入
探究发现
小结
以花鸟画的题材涵盖哪些内容导入
1. 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以黄筌《写生珍禽图》为例
归纳:写实的作品并不是简单的对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是蕴含着画家的审美意趣。
2.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
以王冕的《墨梅图》为例
从题材、布局、造型、赋彩,四个方面进行赏析、品读。
归纳:从这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画家借助笔墨情趣,抒发自己的精神追求与情感表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言志”。
3.传统花鸟画在写生技巧方面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以朱耷《荷石水鸟图》为例
从题材、布局、造型、赋彩,四个方面进行赏析、品读。
归纳:朱耷笔下的形象不像平常所见到的形态那么真实,而是在“似与不似”间,获得了本质的真似。画家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出对象的形神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画外之意
花鸟画
形成独立画科
唐代
成熟
五代
臻于巅峰
两宋
明清
发达
元代
承前启后
唐代
韩滉《五牛图》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图》
徐熙《雪竹图》
两宋
赵佶《瑞鹤图》
元代
王冕《墨梅图》
明清
图》
缘物寄情
“五德”
《芙蓉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 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比如:一、鸡身 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 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 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
画家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 “性灵”,其中也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 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 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
无根之兰
兰花生于深山,无人自芳,犹如隐逸君 子。
郑思肖是南宋遗民,自宋亡后画兰无土 无根,寓意故土沦丧,无处扎根。
人物画
白描与工笔
泼墨与写意
历史画
李唐《采薇图》
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仕女画
周昉《挥扇仕女图》
宗教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先秦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两宋
辽金元
明清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遗貌取神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表示守信用。
寿而康
在中国画里,蔬果花木常被寓以特殊的 象征意义,桃象征着长寿,历来为画家
所喜爱。
怀才不遇
“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 收,颗颗明珠走。”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情境导入”从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人手,理解“写实”与“写意”的概念。
从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人手,理解人物画中的“形”“神”的问题。
本课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生花鸟”首先指出花鸟画在宋代写实技巧已达到巅峰,并举《写生珍禽图》为例。
然后指出宋人较之“写实”更追求“写生”,即花鸟的生机意趣。
在此基础上,花鸟创作进一步与人的气质、感情相联系。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创作上也就不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的表达。
第二部分“传神人物”指出中国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阶层及其价值观念。
“小结”再次强调:花鸟画,人物画不以描摹外形为目的,不能套用西方古典绘画理论衡量中国传统绘画。
“拓展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深人理解作品,并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鉴赏兴趣,并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1.图像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内涵和意义。
2.美术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判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
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

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面试指导、笔试指导、题库大全、教案大全、教育知识、备考知识、素质知识、法律知识、心理知识、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such as interview guidance, written test guidance, question bank encyclopedia,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educational knowledge, test preparation knowledge, quality knowledge, legal knowledge, psychological knowledge,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美术《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题材、分类,掌握写生花鸟画的造型、构图、笔墨等特点,体会写生花鸟画的“形”“神”意趣,学会鉴赏花鸟画作品的基本方法。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托物言志”方面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附像识读,审美判断的能力,探究发现22.问题情境二: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 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墨梅图》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花鸟画的生机兹趣除了自然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紧密相关?阅读.计论交流,理解花乌闻的生机意趣与画家思想情感紧密相关。
探究发现3 3.问题情境: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朱车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葡萄陷》在表现对象的刻曲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鱼是“翻白眼”的?葡萄藤为什么枝叶纷披,气势奔放?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诉求?归纳:中国传统花鸟画借助笔墨韵味和情趣抒发画家精神追求情感表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言志”。
分析朱耷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葫图》,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发现4 4.问题情境四: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 关系?传统人物画主要分哪几类?《辔花任女图》中表现了宫廷妇女怎样的精神气质?《闭元图》是如何表现神仙道士的气度不凡的? 观察图像、思考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讨论,回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绦 合探究,通过设置可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评价作品的标准。
55.向题情境五: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 的神情意态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如何组合各段画?如何是现韩熙载的精神面貌?通过对主人公韩熙载外貌特征、人物面部细节的刻画以及宴会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反映出韩熙载怎样的内心写照?画面如何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66.问题情境六:如何傲到“谜貌取神”?分析《泼墨仙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
7.间题情境七:传统风俗画有什么特点与 价值?从不同层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炙艾图》这两幅风俗画中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
观察、明上河图》进行分析、识读。
高一【美术(人教版)】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学习任务单

课例编号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美在民间——中民间美术》
教科书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掌握和了解民间美术的概念,知道民间美术的品类、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和民俗活动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课前学习任务
预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在课前找出一些自己认为属于民间美术范畴内的图片,并加以分析和鉴赏。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现代的生活中,剪纸可以应用在那些方面?
【学习任务二】思考为什么关羽是如何成为人们心目中“忠”和“义”的化身?
1.
2.
……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

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准备学情分析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鉴赏第四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说明:本课内容较多,鉴于课程安排和知识分析,我选材于教材二十九页中国传统花鸟画进行知识衍生,挖掘“美术作品和艺术家的人生关系”这个知识点为本课的重点内容。
花鸟画是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我认为通过中国传统花鸟画中的诗书画印和艺术家的人生经历相结合来来鉴赏中国传统花鸟画是很有必要的。
教材中的部分图像是有题画诗来补充说明画面含义,结合艺术家的生平和个性特点,充分利用这些诗歌来引导学生体会画面的内容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
虽然教材提供的这些美术作品都具有“画外之意”,但画面本身的造型因素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美术作品毕竟不是文学和诗歌,即使要表达某种意义,也是通过视觉形象来进行的。
虽然这些作品在某种程度上都使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但实际上每幅作品表达隐含意义的方式都不一样,保持着自己的特点。
从教材中可以看出,借用传统的视觉图式不会束缚美术家的自我情感,例如,“四君子”这样的题材在中国是通用的图式,但每个美术家画出来的具体形态都不一样,所赋予这些题材的情感内涵和主题思想也不一样,画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对社会的认知,影响着作品的表达,我们从教材里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作品来分析美术作品与画家的人生关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国画作品的“画外之意”。
教学工具1、教学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在初中美术课上学习过一些美术鉴赏知识,但大部分学生不重视美术课,学生的美术认知水平参差不齐。
鉴于此情况,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用浅显的例子,直观的语言去启发式的教学,提升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再适当拓展一些美术知识,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
2、在课堂上,我发现高一学生对美术课兴趣浓烈,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学生对于传统绘画知识了解很少,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进行引导,组织学生对作品上的题跋展开研讨,从而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与艺术家的人生关系。
高一美术(人教版)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课件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高一年级 美术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传统花鸟画 的“写生”是对 客观物象的简单 呈现吗?
这真的不是照片吗?
乌龟壳的坚硬 蝉翼的透明 鸟羽的整齐 麻雀起飞的神态
画面中最精 彩的部分在哪里?
墨梅图 [元代] 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 题材 布局 造型 赋彩
为什么选择梅花?跟他的性格有什么联系?寄托了他怎样的情感?
积极阳光
华丽富贵
不畏严寒
题材
布局
造型
赋彩
传统花鸟画在写生技巧方面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主要用了哪些颜色?
下 课!
题材 布局 造型 赋彩
[清代] 朱耷 荷石水鸟图
中国古代人物画 韩熙载夜宴图
观舞 休憩 散宴
听乐 轻吹
为什么以长卷的形式来表现? 这五个画面是在同一时空发生的事情吗?画面背景空间处理有什么特点?
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的神情意态的?形与神是什么关系?
他是怎样的神情呢?
1
2
3
5
4
形神兼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墨梅图》
横幅卷轴画《墨梅图》似横空出世,呈一枝梅花于观者目前。蓓蕾初绽,英气飒飒。枝干甚长,以重墨绘出,蜿蜓于整个画面,舒展自然且极为挺秀。花朵颇清新,以淡墨轻染,仅花蕊处重墨加点。枝干与花朵浓淡对比较强,显出梅花丽质,又与挺秀的枝干一道创造了一种峭拔的视觉风格。画家在枝权间题诗道:“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题诗既道出了该作意旨,挺劲的书法也烘托了整体风格,题诗的位置还与梅树枝权成开合之势,造成画面一定的稳重感。只可惜乾隆御笔横加于诗画之间,破坏了艺术家的匠心追求。
王冕,字元章,号老村,又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诸暨人,贫苦农民出身。在民间传说与文学作品中,王冕被描写为孝顺母亲,勤奋好学之士。史家关于他的记载也颇有传奇色彩,说他“举进士不第,竟弃去,买舟下东吴,渡下江,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北游燕都”,最后隐居于家乡山中,过着“山中煮石乍归来,满树琼花顷刻开,仿佛暗香生卷里,夜寒明月与徘徊”的隐士生活。他不与统治者妥协,在诗画之中寄寓高情,所谓“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朱元璋攻破婺州,请他作咨议参军,王冕未到任而卒。他的艺术,他的气节,他的人品,他的画品,可以算“留得清气满乾坤”
问题探究:
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的神情意态的?
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关系?
推荐的学习资源
1.朱耷(1626--1705?)
中国清代画家。清初四僧之一。江西南昌人,明宗室后裔,朱元璋十七子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一生字、号、别号特别多。清顺治五年落发为僧,法名传楽,字刃庵;康熙五年,取号雪个;后又有个山、驴、驴屋、人屋等号。康熙二十三年,始号八大山人,直至去世,以前字号皆弃而不用。据《青云谱净明忠孝宗谱》记载,他还曾弃僧入道,改名朱道朗,字良月,号破云樵者、净明、破云等,但这些道土名号,未见在书画上题过。他还有许多奇特的画押,如“三月十九日”“相如吃”“添鸥鹚”“拾得”“何园”,都富有较深的含义。署款“八大”,也常连缀成“哭之”“笑之”字样,以寄托其愤懣之情。
王冕画竹承杨无咎一派,用笔简练,墨色清淡,风格清绝。有《墨梅图》《梅花卷》《三竹图》等多件传世。此外,王冕诗书俱佳,并长于制印,据说是他首先奏刀于花乳石上,为后代文人效法。
(选自《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青年出版社)
他的花鸟画,大多缘物抒情,或表现自我,将物象人格化,以寄寓讽喻之意。晚年所做的鱼、鸟多呈“白眼向人”之状,鲜明地传达出画家傲兀不群、愤世嫉俗的性格。他的花鸟画,对象特征经过极度夸张,呈现出奇特的表情,加以险怪的构图、雄健酣畅的笔墨,形成一种光怪陆离、出人意表的艺术效果。这种率意而为、自由奔放的画法,进一步发展了明末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达到了笔简意赅、形神毕具的至境。所作题材比较广泛,有花卉、蔬果、虫鱼、禽鸟及畜兽等,以册页最为精微。其艺术发展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50余岁以前为僧时属早期,多绘花卉、蔬果、松、梅,承续陈淳、徐渭传统,比较精细工致,劲挺有力。56--65岁为中期喜绘鱼鸟、草虫等动物题材,形象有所夸张,构图趋于险绝,笔墨变为简劲,好作扁方斫削的笔势。65岁以后属于晚期,艺术更趋成熟,造型极度夸张,物象特点和情感鲜明突出,构图更加简略奇突,用笔凝重清润,墨色淋漓流动,形成朴茂雄奇的格调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科书
书名:美术鉴赏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年7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了解花鸟画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以及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课前学习任务
网上搜集本课感兴趣的作品,简单了解画家生平,为课上学习做铺垫。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通过品读传统花鸟画作品,探讨下列问题,得出结论
问题探究:
传统花鸟画的“写生”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
传统花鸟画在写生技巧方面达到了怎样的高度?
【学习任务二】通过品读传统人物画作品,探讨下列问题,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