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几次比较重要的会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的几次比较重要的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
①内容: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②意义: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之后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中共二大(1922年7月)
①内容: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②意义: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3、中共三大(1923年)
①内容:决定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改组国民党。
②结果:与国民党进行了合作,国民大革命兴起,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但由于中共放弃领导权及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
①内容
A.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B.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C.决定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D.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②意义: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5、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①内容
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取消其军事最高指挥权。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②意义: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瓦窑堡会议(1935年底)
①内容: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
②影响: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推动了全民族的抗战。
7、洛川会议(1937年秋):①内容: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②影响: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把敌人的后方变为抗日的前线。
8、中共七大(1945年春)
①内容: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指出当前形势下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我党的指导思想。
②意义:为争取抗日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
9、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春)
①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战略决战的胜利,全国即将解放。
②内容
A.党今后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B.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D.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③意义: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
10、中共八大(1956年秋)
①内容
A.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我国社会主
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主要矛盾是人民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
B.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确定今后的总任务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
D.确定经济建设方针是既反冒进又反保守,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②意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
1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
①内容
A.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B.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一批重大冤假错案,以及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②意义: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
期。
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思想是在这次会上开始形成的。
12、十二大(1982年)
内容: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成为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13、十三大(1987年)
内容:①阐明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14、十四大(1992年)
①内容
A.提出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主要任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B.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意义:
为我国规划了本世纪前进航程,确立了迈向21世纪的行动纲领,大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5、十五大(1997年)
内容:①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②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③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改革和发展作出跨世纪的战略部署。
16、十六大(2002年)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7、十七大(2007年)
胡锦涛,科学发展观
高考真题选编
01.(2005全国三卷文综2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C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02.(2005广东文科综合6)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中共指导思想的是 C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03.(2006重庆文综17)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 B
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04.(2006江苏历史15)在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 D
A.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B.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05.(2007北京文综19)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不断探索,执政能力不断提高。
这体现在 D
①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②北戴河会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④中共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06.(2008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3)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
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 C
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
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07.(2009广东文科基础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
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D高考资源网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08.(2007江苏历史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
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3分)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4分)
(4)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2分)
答案要点:(共13分)
(1)重要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意义:八大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3)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
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原因: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答出对国情认识不足,夸大了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的意思亦可)
(4)关系:邓小平理论继承了八大路线,同时又有所发展和创新。
四、原创试题演练
01.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的最大要素。
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等原因,以致日趋穷困和痛苦。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C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运动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的重要地位D.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02.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
“这里”指的是 C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贵州遵义 D.甘肃会宁
03.美国学者本杰明•杨认为,长征途中共产党完成了“在地域和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这里的“战略上的关键性转变”是
指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的历史性转变,下列哪一次会议最能体现这一转变 C
A. 八七会议
B. 遵义会议
C. 瓦窑堡会议
D. 洛川会议
04.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强调指出“两个务必”,主要着眼于 B
A.促进革命的完全胜利 B.增强党的执政能力C.转变党的工作重心 D.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05.还在中国共产党没有成为执政党时,就已经注意到反腐败问题。
有关此问题会议的遗址是 D
06.中共八大作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论断,其依据是 B
A.国民党在大陆的残余军队被消灭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一五”计划各项指标超额完成D.国民经济全面恢复07.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方面,与党的“八大”相比较,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取得的新突破是 C
A.认识到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
B.确定了坚持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C.提出了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D.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0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在该决议中的是 D
A.“反右派”斗争 B.“大跃进”运动
C.关于“走资派”问题D.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09.从中共八大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再到中共十四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种前进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
①社会阶段的认识②工作重心的转移③产业结构的调整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A.①②③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B ①“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③②④①D.②③①④
11.(16分)2008年12月18日,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会决定,鉴于中央在二中全会以来的工作进展顺利,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中国政府先后进行了哪些经济体制改革?(6分)
材料二邓小平家中挂有一幅《双猫图》:一只猫毛色雪白,茸毛轻柔,另一只猫毛色乌黑,黑黑透亮;画的上方,是几行遒劲苍老的题词:“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
……”
(2)“不管白猫黑猫,会捉老鼠的就是好猫”生动形象地反映了邓小平怎样的思想精髓?(4分)
材料三“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不是收,而是放。
”
——1984年1月24日至2月15日,邓小平南方视察回京后的讲话
(3)材料三中的“放”,到目前已经形成了怎样的开放体系?(6分)
答案要点:
(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分)
(2)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分)
(3)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6分)
12.(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报告提出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和组织这个胜利的各项方针;说明了在全国胜利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的任务和主要途径;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份的状况和党所必须采取的正确政策。
——《中共党史上的80件大事》
材料二大会提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为此,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
大会在总结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经济的基础上,继续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年份人均GDP 国家财政收入进出口贸易外汇储备铁路里程普通高校在校人数卫生机构
1978 381元 1132元居世界第29位 1.67亿美元 5.2万公里 86万 16.95万
2007 18934元 51322亿元居世界第3位 15282亿美元 7.8万公里 1885万 29.8万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的建国方略是什么?(2分)材料中“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份”有哪些?(4分)
(3)材料二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4分)
(4)材料二与材料一的实践结果有何不同?(2分)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2分)
(5)依据材料三指出1978—2007年成就取得的原因?(2分)结合以往史实和当前形势简要指出中国要实现继续发展应解决哪些问题?(2分)
答案要点:
(1)方略: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2分)成份有: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封建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
(任意答出4点得4分)
(2)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分)经济建设方针: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分)
(4)不同:七届二中全会对实践起了指导作用,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
(2分)原因:“左”倾错误的影响。
(2分)
(5)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以经济建设为重心,改革开放。
(2分)问题:民生、社会公平、开拓市场、社会稳定、自主创新等。
(言之有理都可得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