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快速性试验(船舶性能试验)

合集下载

现代造船模式

现代造船模式

现代造船模式讲座1.船体建造的内容:现代造船工艺流程:1、船体建造的主要过程船体建造是船舶建造的主要部分,它具体包括船体放样、零件号料、构件加工、部件装焊、分段装焊、总段装焊和船体搭载以及密性试验等过程。

(1)船体放样船体放样包括船体肋骨型线的光顺,对设计图中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反复修正,并在光顺后的船体型线图上绘出各种结构线,进而确定各种船体构架的实际形状和尺寸以及制定检测手段(如制作样板、样箱)为后续工序提供施工依据。

最早的放样是实尺放样(1:1),其次是比例放样(1:N),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现与应用,放样有了质的飞跃,出现了数学放样,从而实现了放样自动化、无纸化。

(2)零件号料零件号料就是将放样中的信息反映到原材料上去,如零件的尺寸、后续工序所需的简明标记、符号和数据等。

号料的方法随着放样方法的发展而发展,与实尺放样对应的号料方法为手工号料,与比例放样的号料方法的投影号料,随着数学放样的出现,号料工作就非常简单和自动化了。

(3)构件加工构件加工是将原材料变成船体的第一步,它包括钢材预处理、构件边缘加工和构件成形加工。

从钢料堆场取出的钢材,因受扎制、搬运和存放中的种种因素的影响,钢材表面常附有氧化皮,铁锈或产生局部凹凸不平翘曲、扭曲等变形。

在号料之前,需要对钢板进行校平、除锈、喷涂车间防护底漆和烘干等作业。

现在上述作业一般在钢材预处理流水线上进行。

船体构件边缘加工包括三个内容:一是根据号料所给的信息运用切割或剪切的方法得到船体构件,二是根据焊接的技术要求对船体构件进行焊接工艺坡口加工,三是根据设计规范要求对自由边和人孔内周边进行打磨。

船体零件成形加工就是采用机械冷弯或水火热弯等方法将平直的原材料加工成船体制作所要求的空间形状。

(4)船体装焊船体装焊就是将加工后的船体构件分为部件装焊、分段装焊、总组装焊和船体搭载几个步骤组装成一座整体的过程。

它包括装配和焊接两个过程。

(5)密性试验和强度试验船体密性试验的目的是检验装焊结束后的船体舱室是否达到必要的油密或水密,强度试验是检验船体结构是否具备必要的强度。

船舶水动力性能试验技术

船舶水动力性能试验技术
快速性试验的目的和内容
试验前的模型准备
静水模型试验
速度修正
阻力实验结果换算方法
螺旋桨敞水试验2学时
自航试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实船性能预拨
备用螺旋桨的自航试验
第七章三维伴流场测试技术3学时
概述
五孔毕托管的基本原理
毕托管及其校验
船后件流场的测试方法
伴流场测量数据的处理
第九章船模耐波性试验3学时
试验目的和内容
适用层次:硕士√博士□
开课学期:秋
总学时/讲授学时:32/16
学分:2
先修课程要求:船舶静力学,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操纵与摇摆
课程组教师姓名
职称
专业
年龄
学术专长
孙江龙
副教授
船舶工程
36
舰船水动力实验技术
课程教学目标:
1获得必要的模型试验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测试技术的基本流体力学原理;
2.掌握模型试验的基本过程和测试数据的处理的方法以及实船性能预报步骤。

课程名称:船舶水动力性能实验技术
英文名称:Experiment Technique of Ship hydrodynamic performance
课程类型:√讲授课程√实践(实验、实习)课程□研讨课程□专题讲座□其它
考核方式:书面考试+试验报告(作业)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实验
适用专业:船舶工程轮机工程
教学大纲(课堂讲授):
第一章概论2学时
第二章模型试验的相似准则
定常流动的相似问题
非定常流动的相似问题
考虑结构强度的流动相似问题
第三章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2学时
测量误差及其分类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分析

散货船快速性研究【开题报告】

散货船快速性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船舶与海洋工程散货船快速性研究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散货船快速性研究在国内外很早就要人做过科研研究,还有一部分是在实际的营运过程中得出的相关结论,大体来讲,主要是从快速性的方面改进,就如船舶快速性上所讲的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性能以及快速性,即为了确保船舶在各种条件下的安全和正常航行,要求船舶具有良好的航行性能,这些航行性能包括浮力、稳性、抗沉性、快速性、摇摆性和操作性。

在这里讲一下船舶快速性,船舶在主机输出功率一定的条件下,尽量提高船速的能力叫船舶快速性,快速性包含节能和速度两层意义,所以提高船舶快速性也应从这两方面入手,即尽量提高推进器的推力和减小船舶航行的阻力。

一些欧美国家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来提高船舶的快速性。

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一般还是国外合作,但一般都是小型项目,大多数情况是在船舶实验池中进行的,由于实验池尺寸和波浪的限制,一些实验的研究还是受到极大的限制,和同是造船大国的日韩相比,的确差了一大截,一般研究船舶快速性必定考虑船舶阻力的作用,这点是国内外重点考虑的问题,船体水阻力分为摩擦阻力、涡流阻力(形状阻力)和兴波阻力三个部分,它们的总和就是船体的总的水阻力:摩擦阻力是由水粘性引起,船在水中运动时,总有一层水粘附在船体表面,并跟着船体一起运动。

船舶运动带动水分子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即为船舶克服摩擦阻力所消耗的能量。

摩擦阻力的大小与船体浸水表面积、船体表面滑度、航速高低有关。

因此,船舶定期进坞清除污底,是减少摩擦阻力的重要措施。

船体运动时除产生摩擦阻力之外,还同时产生涡流阻力,当船体向前运动时,产生一相对水流,由于水具有粘性,靠近船体表面处的相对水流速度就小,到达船尾时,断面扩大,流速很快下降,可达到零或者倒流,就造成船尾部的涡流运动,使船尾压力下降,对船舶就形成一个压力差阻力,就叫涡流阻力,或叫形状阻力。

在船体弯曲度较大部分就容易产生涡流,尾部横剖面作急剧收缩的船舶所引起的涡流阻力较为严重,而流线型船体就不产生涡流阻力或只产生极小的涡流阻力。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究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究

周 国平 , : 型高性 能海 洋救 助船 船型 与快速 性试验 研 究 等 新
较小 的方 形系数 能有 效提 高船 舶快 速性 能 ;但 是 ,救 助 作业 的特殊 性 ,又对 船舶 的操 纵 回转 性 能有极
高要求 ,船 长越 短越 能有 效提 高船 舶 的操纵 回转 性 能;船 舶要满 足 海上 拖曳 作业 时 的急牵稳 性要求 ,
新型高性 能海洋救助船船型与快速性试验研 究
周 国平 ,桂 满 海
( 上海船舶研究设 计院,上海2 0 3 0 0 2)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主要用 于海上遇难船舶 的人命救 生、以海上人命救 生为 目的的救助拖曳和消防灭 火等救助作 业, 它要求船舶 具有较高的应急救助航速。简要介绍南海救11 0船研发设计中, 针对 已定主机 功率 和大装载量 限制条件下,为达N2k 应急救助航速 ,对该船进行不 同主尺度、不 同吃水、不 同纵倾浮态、带 2n 导管螺旋桨和不 带导管螺旋桨 双桨推进和三桨推进 等不 同船型方案 的船模快速性试验研 究,达 到 了预期的
经过数 次船 模试 验分析 研究 ,最终选 取 :垂线 间长 9.m,型 宽 1.m,型深 7 m,设计 吃水55m, 85 62 . 6 . 轻 载吃 水 ( 分之 一装 载 )5 m,满 载 吃水6O 三 . O . m;设计 吃 水状态 下 方形系 数不 宜过 大 ,棱形 系数按 航
03 4 .6 ,大于03 _,故又 属高航 速船舶 在 限定 的主机 功率 (4 0 k )条件 下 ,如采用 较大 的船长和 100W
收稿 日期 :2 0 — 5 5 0 90 — ;修改稿 收稿 日期 :2 0 . 22 2 0 9 1— 1
5卷 1

船舶设计原理4-1性能预报(11-12)

船舶设计原理4-1性能预报(11-12)

对于不同用途、不同大小和不同航 区的船舶,抗沉性的要求不同。它分 “一舱制”船、“二舱制”船、“三舱 制”船等。“一舱制”船是指该船上任 何一舱破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 一般远洋货船属于“一舱制”船。“二 舱制”船是指该船任何相邻的两个舱破 损进水而不致造成沉没的船舶。“三舱 制”船以此类推。一般化学品船和液体 散装船属于“二舱制”船或“三舱制” 船。
倾覆力矩=
∆ • GM • sin θ
提高船舶稳性的措施: 提高船舶稳性的措施: 稳性是与船舶安全密切相关的一项重 要性能。有关规范规定了各类船舶应具 备的稳性标准,所有船舶必须达到规定 的指标要求。为使船舶具有良好的稳性, 可采取措施降低船舶的重心,减小上层 建筑受风面积等措施。船舶初稳性为船 舶倾斜角小于10~15度,或上甲板边缘开 始入水前的稳性,又称小倾角稳性。船 舶大倾角稳性为船舶倾斜角大于10~15度, 或上甲板边缘开始入水后的稳性。
由复原力矩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复原力 矩的大小是与成正比的,通常认为 GM 值越大稳定性就越好。但是事实上并不 是值越大越好,如果值过大,则船舶的 复原能力很强,稍有倾侧,很快复原, 这样就使的船舶左右摇摆频繁,即横摇 的周期短,这在客船中更是要不得,剧 烈的摇摆会使乘客感觉很不舒服。
提高船舶稳性的几条措施
一、 快速性的初步估算 (一)海军系数法 一 海军系数法
式中, -主机功率(kW); 式中,P-主机功率 ; V-设计航速(kn); -设计航速 ; △-设计排水量(t); 设计排水量 ; C一海军系数。 一海军系数。 一海军系数 海军系数C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 海军系数 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如果新 是一艘船的阻力与推进性能的综合反映 船与母型船在阻力或推进方面有较大差别时,应对C值进行修 船与母型船在阻力或推进方面有较大差别时,应对 值进行修 正。

《船舶快速性》船舶阻力思考题

《船舶快速性》船舶阻力思考题

《船舶快速性》:上篇《船舶阻力》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兴波阻力、摩擦阻力、粘压阻力、雷诺定律(粘性阻力相似定律)、傅汝德定律(兴波阻力相似定律、重力相似定律)、全相似定律、形似船、相应速度、傅汝德比较定律、相当平板假定、傅汝德假定二、问答题1、根据船体周围流体的流动状态分析阻力的成因及分类?(船舶在水中航行时,其周围流场产生哪些物理现象?它们与阻力有何关系?)(船舶阻力为何要划分几种不同的阻力成分,如何划分?)2、总阻力中各阻力成分随Fr数的变化(不同航速的船)大致占总阻力的百分数是多少?3、在船模试验时,为什么实船与船模之间不能实现全动力相似?4、傅汝德比较定律是如何推导出来的?5、傅汝德假定的根据是什么?其有什么局限性?6、傅汝德换算关系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在船模试验中,如何计算实船的阻力?)第二章粘性阻力一、名词解释边界层、界层边界、尺度效应(尺度作用)、普遍粗糙度、局部粗糙度、傅汝德法(二因次换算法)、三因次换算法、形状因子(形状因素)、形状系数二、问答题1、在计算船体摩擦阻力时,为什么要引入“相当平板”概念?2、船体周围的边界层与平板的有何不同?3、影响边界层内流体流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实船可以不考虑界层层流的影响,而船模必须考虑层流的影响,如不考虑则会出现什么问题?答:出现问题:摩擦阻力是界层内层流流动的比紊流流动的的大;粘压阻力是界层内紊流流动的比层流流动的的大。

4、船体表面弯曲度对摩擦阻力有何影响?5、为什么实船必须要考虑表面粗糙度对其摩擦阻力的影响而船摸则不需考虑?对于钢船如何考虑表面粗糙度的影响?6、船体的粘压阻力是怎样产生的?流线型物体的粘压阻力是怎样产生的?7、为什么船体的后体越细长越平顺,粘压阻力越小?试分析和说明粘性阻力较小的物体(如深水中航行的核潜艇)其形状是什么样子?8、如何减小粘性阻力(摩擦阻力、粘压阻力)?9、二因次换算法(傅汝德)和三因次换算法的区别是什么?分别是如何计算船舶粘压阻力的?第三章兴波阻力一、名词解释船行波、破波二、问答题1、大小不同但几何相似的两条船,在什么条件下它们的兴波图形相似,为什么?2、什么是横波、散波?什么是首波系,什么是尾波系?绘出船的兴波图形加以说明。

船舶试验项目表

船舶试验项目表

船舶试验项目表
一、系泊试验
1、锚设备及锚机试验
2、救生设备试验
3、系缆装置及拖拽设备试验
4、引航员机械升降器试验
5、舷梯装置引航员专用舷梯试验
6、门窗舱口盖及其他开口关闭装置试验
7、信号设备试验
8、灭火系泊试验
9、探火及失火报警系统试验
10、舱底系统及油污水分离器试验
11、压载系统试验
12、生活及排水试验
13、通风系统试验
14、传令设备试验
15、主、辅机冷却系统试验
16、主、辅机滑油系统试验
17、主、辅机燃油系统试验
18、燃油及滑油分油机试验
19、空气压缩机及压缩空气系统试验
20、液压系统试验
21、燃油锅炉试验
22、主推进系统试验
23、柴油机发电机姐及配电板试验
24、应急发电机组及配电板试验
25、电动机及起动器试验
26、主放电板及蓄电池组试验
27、主照明及应急照明试验
28、交流高压设备试验
29、机能自动化试验
30、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
二、航行试验
1、测速性能试验
2、无线电通信设备试验
3、助航设备试验
4、主推进系统试验
5、锅炉试验
6、柴油机组运行试验
7、其他辅助设备及系统运行试验
8、抛锚试验
9、操舵试验
10、电话及警铃试验
11、断电试验
12、机舱自动化试验。

无人船快速性试验方法

无人船快速性试验方法

无人船快速性试验方法无人船是一种无需人员操控的船只,能够通过自动导航和遥控技术完成任务。

为了保证无人船的快速性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试验方法。

一、静态试验1.船体结构试验:对无人船的船体结构进行静力试验,以验证其强度和刚度是否满足要求。

试验中可以采用水压试验或模拟试验等方法。

2.电子设备试验:对无人船的电子设备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验证,包括通信系统、导航系统、遥控系统等。

测试中需要模拟不同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以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动态试验1.航行实验:对无人船在不同航行状态下进行实验,验证其动力性能和操控性能。

包括起航、加速、减速、转弯等动作,并考察其稳定性和航行精度。

2.急停实验:对无人船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进行急停试验,测试其制动性能和响应速度。

可以在开放水域进行试验,采用定点停船或急转弯等方式进行测试。

三、水下试验1.潜水试验:对无人船进行潜水试验,测试其潜航性能和浮力控制能力。

可以在水池中进行试验,模拟不同水深和潜航速度条件,测试其潜水稳定性和操纵性。

2.水下作业试验:对无人船进行水下定位、采样、修复等作业试验,验证其水下作业能力和精度。

试验中需要模拟不同作业场景和工作负载,确保无人船能够完成各项任务。

四、性能评估1.速度测试:对无人船在平稳水域进行速度测试,记录其最高速度、加速度和减速度等性能指标。

可以通过GPS和测流仪等设备进行测量,并进行数据分析。

2.载荷测试:对无人船进行负载测试,测试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可以通过负载传感器和浮力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确保无人船能够承受相应的作业负荷。

以上是无人船快速性试验的方法,通过这些试验可以全面评估无人船的性能和工作能力,为进一步优化设计和改进提供依据。

同时,在试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确保试验过程和环境的安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三因次法
三因次换算方法是1978年第15届ITTC推荐 的方法。将船的总阻力分为三个部分,即平板 摩擦阻力、粘压阻力和兴波阻力。粘压阻力 包括摩擦阻力的形状效应和因边界层分离而产 生的旋涡作用。两者均因水的粘性而产生,所 以应为雷诺数的函数。 船的总阻力可以写为
Rt R f Re Rw
3 试验速度修正
*注意到池壁影响问题。最简便实用池壁修正方法是根据所 谓的阻塞效应修正船模速度。 *阻塞效应的修正: 计算 v ,并将试验曲线 Rtm vm 修正为 Rtm (vm v) 曲线 *根据连续性定理,可得:Avm ( A a bh)(vm v) 或 根据伯努利方程,有
若已知A、a 及 vm 值即可求出回流的平均速度 v 。
池壁修正曲线
•池壁修正2:
Δ V/V = m1/(1 - m1 – Fnh2) 式中m1= Am/(b×h),
当m1小于 1%时影响细微可不修正。
Rm (kgf)
25.0 24.0 23.0 22.0 21.0 20.0 19.0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0 0.2 0.4 0.6 0.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3.4 3.6 Vm (m/s) 5.5米吃水状态 Rm 5.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Cr 6.5米吃水状态 Rm 6.5米吃水状态 Cr 7.5米吃水状态 Rm

自航试验

二 试验设备和仪器
水池及控制系统 电机及调速仪 压力传感器 拉压传感器 多分力天平 自航仪(推扭传感器) 敞水箱
图 3
SIEMENS 6R24 全数字直流调速系统及水池
压力传感器
多功能高压直流电机及伺服驱动器
拉压传感器及自航仪
后臵式敞水箱
前臵式敞水箱

试验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
池壁影响 尺度效应 拖车速度(加速度、平稳度) 轨道平直
消波(开过后,要等一段时间,等水平静后再开)
测量仪器本身的误差
5 螺旋桨模型的敞水试验
1.对于某一具体的螺旋桨,通过模型试验可以确定 实际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 2.通过多方案的试验研究,可以分析螺旋桨的各种 几何要素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 3.检验理论设计的正确性,不断完善理论设计的方 法。 4.通过对螺旋桨模型的系列试验,可以绘制成专用 图谱,供设计螺旋桨使用。现时广泛使用的楚思德B 系列图谱和MAU系列图谱等都是螺旋桨模型系列敞水 试验的结果。
ctm Frn (1 k ) A c fm c fm

1978年第十五界届ITTC性能委员会推荐的方法中,船的总 阻力还需要考虑空气阻力及粗糙度附加。
cta (1 k )c fs cR c f c AA 有舭龙骨实船的总阻力系数为
cts
cm——船模的总阻力系数 c f ——实船粗糙度附加,按下式计算:
三、试验原理及试验流程

1试验前的模型准备 a 尺度确定
阻力试验时,要求弗劳得数相等,即 vs v v m ,故 vm s gLs gLm 式中: 敞水试验时,要求进速系数相等,即 v As v Am ns Ds nm Dm
Ls Lm 为缩尺比;
(忽略黏性)
几何相似: Ds Ls Dm Lm
VA m pm 2 VA ps and pm pom H m w .
v a bh v m A (a bh)
2 (vm v) 2 vm 1 v 2 v 2 h [( ) 2( )]vm 2g 2 g 2 g vm vm
2 b Ax 令 x v / vm ,整理后得: a m ( x 2 2 x) 1 x 2g
1957年的第八届ITTC建议取
0.075 cf (logRe 2) 2
考虑到粗糙度对剩余阻力的影响,引入粗糙度附加值 c f 0.4 103 实船裸体总阻力系数为
cTSN c fs cr c f
实船的总阻力和有效功率为 1 Rts cts s Sv s2 2 弗劳德提出的换算方法曾被世界各国的船模试验池中广 泛使用,直到现在仍在继续使用。用该假定进行计算的 结果与实际相当接近,而要建立更完善、合理的假定有 很多困难。严格地说,弗劳德假定既不合理,又不完善。
V The Advanced ratio is related to the slip ratio 1 A . nP Define Q as the Torque to drive a propeller Q The torque coeff .: K Q n2 D5
一 试验目的和意义(2)

阻力试验目的

确定船体阻力,研究线型和船体参数变化对船 体阻力的影响,研究各种附体阻力及其对总阻 力的影响,选择优良的线型.

推进器的敞水试验

研究推进器自身的水动力特性及各种参数变化 对性能的影响. 分析研究各种推进效率成分的重要手段,采用 一定的方法预报实船性能,验证是否满足快速 性要求,同时也可以判断船机桨的匹配性.
In open water, the propeller efficiency coeff.: TVA K VA J KT o T . 2 nQ K Q 2 nD 2 K Q When all the dimensionless parameters are the same for the two geometrically similar propellers, the two propellers will be dynamically similar. Ds Scale ratio: Dm For the same Froude #: VAs VAm Ds Dm

ct c f ce cw
如果将摩擦阻力和粘压阻力合并计算,并 称之为粘性阻力,可以写为:
ct (1 k )c f cw
式中,1+k为形状因子,k称形状系数。它只 与船形有关,且认为几何相似的船的形状因 子1+K是相同的。形状因子根据船模在弗劳德 数Fr=0.1-0.2范围内阻力试验结果,按下式 确定: A及n等数值均由最小二乘法确定,指数n的范 围为2.0~6.0。
4 船模阻力试验结果的换算方法
*二因次方法亦称弗劳德方法,三因次方法为1978年ITTC性能委
员会推荐的方法。
4.1 二因次法 弗劳德假定:
船的总阻力分为摩擦阻力和剩余阻力两部分组成。且认为摩 擦阻力仅与雷诺数有关,剩余阻力仅与弗劳德数有关; 因此,有:Rtm R fm Rrm 或 ctm c fm crm 根据弗劳德假定,实船的剩余阻力系数 crs 和模型的剩余阻力系 数 crm 是相等的。而摩擦阻力是雷诺数的函数且与物体的形状有 关。由于流线型物体表面曲率对剩余阻力的影响不甚明显,弗 劳德有假定,船的摩擦阻力与速度同长度同湿表面积的平板摩 擦阻力相同.
1 m n n ( ) 因此: m s 1 s
根据GB*/Z346-85的规定,用于自航的螺旋桨模型直径不 得小于0.12m。
b 激流装置 平板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主要是适用于湍流,激流丝 的作用是使得层流边界层尽快过渡到湍流边界 层,减少流态对模型阻力换算的影响。 激流丝增加的阻力与船模首部层流降低的阻力抵消。 常用的激流装臵有以下几种: 金属丝 狭条粗糙表面 急流杆 首柱小钉
激流丝的直径 试验报告中必须说明激流丝安装的位臵和形式
c 吃水标志和安装附件 d 称重和压载
船模试验状态的总质量应与计算的排水量一致。试验完 毕后,船模质量要复秤,两次秤重之差额不应大于0.5%。
e 安装 f 破水(以设计速度破水同时测量力,以确定量程)
2 船模静水阻力试验
2.1 船模连接
分为水上水下船模阻力试验。因船模位臵不同,而连接 方法不相同。
船舶与海洋工程试验技术
第四讲 船舶快速性试验技术
主要内容
试验目的和意义
测试仪器 试验原理及过程 数据处理和分析
一 试验目的和意义(1)

1.船模快速性试验目的和内容
*船舶快速性是指船舶在一定装载状态下,在某 一指定主机功率时航行的快慢问题。 *通常用快速性试验检验船舶是否达到快速性的 设计要求。快速性试验内容通常包括阻力试验、 推进器的敞水试验和船模的自航试验。
水下阻力试验安装图
2.2 船模阻力试验中物理量的测量
主要物理量是船模阻力和船模速度,对高速船 舶还需要测量航行中的浮态变化。
2.3 试验点安排
从低速到略超过设计航速的范围内选取若干个 速度,一般少于15个。速度间隔大致均匀。 最大速度值一般应大于要求速度的10%。
2.4 试验精度
阻力试验测量精度可取0.2%,拖曳速度的波 动值宜小于0.3%。阻力试验结果的平均误差 小于1.5%。
Using D.A, the non-dimensinal formula is given by, VA D T p VA VA f , , , 2 1 n2 D 4 nD V gD A 2 VA VA D p Froude #: , Euler #: 1 , Reynolds #: 2 gD 2 VA Advanced ratio: J VA , Thrust coeff. : nD KT T n2 D4
T f , D,VA , g , n, p, n - rotational speed, D - diameter of propeller p - pressure in water, - dynamic viscosity VA - speed of advancing, T - Thrus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