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

合集下载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铜仁地区人民医院儿一科 谭雪松
• 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简 称急性肾炎,是一类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 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漫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中大 多数是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所致的急性肾炎, 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在溶血 性链球菌感染后1~4周急性起病,多为散发性, 四季均可发病。一般由呼吸道链球菌感染后所致 者多见于冬春季,而皮肤链球菌感染后发病者以 夏秋季多见,因此每年l~2月份及9~10月份有两 个发病高峰。本病多见于5~l0岁儿童,2岁以下 少见,男女之比为1.5-2.5:1。
• 4、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既往多无肾脏病史, 急性发作常在感染后l~2日出现肾炎表现。 贫血、高血压、氮质血症严重,尿比重低 而固定。 • 5、IgA肾病 在上呼吸道感染等后1~5日内 出现肉取血尿,不伴水肿、高血压及少尿。 血尿持续1~5日,反复发作。有的病人起 病缓慢,偶然发现镜下血尿,多无其他表 现。ASO、补体多正常。
▲▲▲[治疗方案]
• (一)一般治疗 • 1、休息 卧床休息1~2周,待水肿消退、肉眼血 尿消失、血压正常即可下床活动,以后限制活动 1~2个月,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一般2~3个 月后尿常规好转可上学。尿常规正常3个月后可恢 复体力活动。2、饮食 一般为高糖、低蛋白、低 盐、适量脂肪饮食。蛋白质每日1g/kg,如氮质 血症明显,给予优质蛋白每日0.5g/kg。食盐每 日1~2g。有严重水肿、少尿时限水、限盐(每 日60 mg/kg),尿量恢复,水肿消退后过渡到 正常饮食。
(二)药物治疗
• 1、抗生素 应用青霉素每日5万~l0万U/kg,分 2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连用10~l4日,过敏者 改用红霉素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等。 • 2、利尿 用于限水、限盐、卧床后仍有水肿、 少尿、高血压者,可用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 每日1~2 mg/kg口服,严重者用呋塞米(速尿) 每次l~2 mg/kg。必要时6~8小时后重复应用。 禁用保钾利尿剂及渗透性利尿剂。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护理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定义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ephritis, 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急性起病,临床上具有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表现的疾病,重症者有严重循环充血及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由多种病因引起,其中多数发生于急性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

二、分类: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大类。

L感染性包括: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非链球菌感染肾小球肾炎(细菌性感染、病毒感染、梅毒、疟疾等)。

2.非感染性包括:多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瘢、血管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IgA肾病、系膜增生性肾炎、膜增生性肾炎等)。

三、病因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于B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或皮肤感染(脓包疮)后。

四、资料收集与评估(-)一般资料:入院2小时完成“患者护理评估记录单”,评估既往史、饮食、服药情况、小便(颜色、量等)。

(二)主诉资料及评估1.发热:低热、头痛、头晕等。

2.血尿(常为首发症状)、蛋白尿。

3,水肿:水肿的部位(多为晨起眼睑)、性质(非凹陷性)程度及时间。

4.高血压。

5.无尿、少尿。

6.腰痛。

7.疲乏、无力。

(三)查体资料及评估1.皮肤情况:有无水肿及水肿的部位、程度、性质等。

2•营养状况评估:有无食欲减退、贫血、乏力等。

3.精神状态评估:有无神志的改变(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复视、黑朦、阵发性惊厥、昏迷等)。

4.有无感染:有无发热、咳嗽、咳痰等;有无皮肤感染。

5.肾区叩痛。

(四)住院期间评估1.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否平稳,尤其是体温和血压的变化。

2.皮肤情况:皮肤有无水肿及消长情况,有无破损、感染。

3.饮食情况:有无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4,尿液情况:血尿、蛋白尿及尿量的观察。

5,有无少尿、无尿、高血钾急性肾衰竭的表现。

6.有无发热、咳嗽、腹痛、腹泻等感染情况。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常简称急性肾炎。

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故也常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acute nephritic syndrome)。

临床上绝大多数属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acute poststreptococcal glomerulonephritis)。

本症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肾脏病。

年龄以3~8岁多见,2岁以下罕见。

男女比例约为2∶1。

一、基本概述急性肾炎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常见的肾脏病。

急性肾炎是由感染后变态反应引起的两侧肾脏弥漫性肾小球损害为主的疾病。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为多见,多数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史。

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内皮增生及系膜增殖性改变,程度轻重不等,轻者可见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有轻中度增生,系膜细胞也增多,重者增生更明显,且有炎症细胞浸润等渗出性改变。

增殖的细胞及渗出物可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腔狭窄,引起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一般在4~6周内逐渐恢复,少数呈进行性病变,演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二、病因学根据流行病学、免疫学及临床方面的研究,证明本症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A组感染引起的一种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

其根据如下:①肾炎起病前先有链球蓖前驱感染;②没有链球菌直接侵犯肾脏的证据;③自链球菌感染至肾炎发病有一间歇期,此期相当于抗体形成所需时间;④患者血中可检出对链球菌及其产物的抗体、免疫复合物;⑤血中补体成分下降;⑥在肾小球基膜上有IgG和补体成分的沉积。

在β溶血性链球菌A组中,由呼吸道感染所致肾炎的菌株以12型为主,由皮肤感染引起的肾炎则以49型为主。

三、发病机理关于感染后导致肾炎的机制,一般认为是机体对链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浆中某些抗原成分)产生抗体,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随血流低达肾脏。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三)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血尿 非选择性蛋白尿 细胞管型(红细胞管型为主) 尿白细胞增多 2、免疫学 I型,抗GBM抗体阳性; II型,CIC阳性,补体下降; III型,ANCA阳性。 3、影像学 双肾增大,皮髓交界不清。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病理
4、免疫学检查
ASO,阳性率50~80%,3~5周滴度最高,50 %患者半年时恢复。
补体,90%患者总补体和C3、C4显著下降,C4 首先开始恢复,随后总补体及C3也于1月后上升, 6~8周恢复正常。
部分患者冷球蛋白阳性。
部分患者CIC阳性。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出现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
I型,抗GBM型肾炎:毛细血管壁上IgG、 C3呈光滑线条状沿GBM分布;
II型,免疫复合物型肾炎:IgG、C3呈颗粒 状沉积于系膜区和毛细血管壁;
III型,寡免疫复合物型:无免疫球蛋白沉 积,或仅少量呈节段性沉积。
3、电镜特点:
GBM的断裂、纤维素沉积和系膜基质溶 解或增生为本病电镜下特征性改变。
急性肾小球肾炎
一、概述
1、急性肾炎综合征 急性起病、以血尿(常伴一定程度蛋白尿)、高
血压、水肿并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为特点的一组肾 小球疾病,通常呈可逆的自限性过程。 2、急性肾炎综合征常见病因
感染: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见) 其它(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多系统疾病:SLE、坏死性血管炎等 其它:过敏性肾炎、血清病等
血浆成分及大量单核吞噬细胞进入肾小囊 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分化
新月体形成 细胞分泌胶原形成纤维化
三、病理
病理类型为新月体型肾炎 1、光镜特点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概念】1.简称急性肾炎(AGN)2.是由免疫介导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的一组疾病。

3.急性起病4.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5.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

【生理结构】分为过滤膜和系膜;过滤膜肾小球过滤膜从内到外有三层结构:内层为内皮细胞层,为附着在肾小球基底膜内的扁平细胞,上有无数孔径大小不等的小孔,小孔有一层极薄的隔膜;中层为肾小球基膜,电镜下从内到外分为三层,即内疏松层、致密层及外疏松层,为控制滤过分子大小的主要部分:外层为上皮细胞层,上皮细胞又称足细胞,其不规则突起称足突,其间有许多狭小间隙,血液经滤膜过滤后,滤液入肾小球囊。

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绝大部分蛋白质不能滤过而保留于血液中,仅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葡萄糖、电解质及某些小分子蛋白能滤过。

系膜系膜由系膜细胞及系膜基质组成,为肾小球毛细血管丛小叶间的轴心组织,并与毛细血管的内皮直接相邻,起到肾小球内毛细血管间的支持作用。

系膜细胞有多种功能,该细胞中存在收缩性纤维丝,通过刺激纤维丝收缩,调节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积,从而对肾小球血流量有所控制。

系膜细胞能维护邻近基膜及对肾小球毛细血管起支架作用。

在某些中毒及疾病发生时,该细胞可溶解,肾小球结构即被破坏,功能也丧失。

系膜细胞有吞噬及清除异物的能力,如免疫复合物、异常蛋白质及其他颗粒。

【病理肉眼观】1、肾脏肿大,肾脏的各径线均增大尤以厚径为明显,使肾脏外形隆突,饱满,球形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

2、肾脏被膜显示不清,轮廓界限不清晰,边缘模糊。

3、肾实质增厚,回声弥漫增强,光点模糊,似云雾遮盖,肾皮质与肾髓质无区分,肾窦回声相对淡化,甚至整个断面内容浑然一体,正常肾结构无从显示。

【病理镜下观】急性肾小球肾炎包括: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膜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一)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理变化病变为弥漫性,累及双侧肾脏大多数肾小球。

急性肾炎比较严重的时候有什么症状

急性肾炎比较严重的时候有什么症状

急性肾炎目前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好在它并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因为大部分患者三个月内斗可以实现自愈。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放松警惕,因为少数患者在病程发展中可出现以下严重症状。

一、急性循环充血和心力衰竭
二、高血压脑病:常见症状是头痛剧烈及呕吐剧烈,接着会有视力出现障碍,意识发生模糊,变得嗜睡,并可以有一阵一阵的惊厥或癫痫样的症状发作,在血压控制后以上这些症状会迅速地缓解或消失,不会出现后遗症。

三、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急性肾炎的急性发作期,肾小球内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殖会大大增加,毛细血管变得狭窄及毛细血管内发生凝血,患者的尿量会进一步减少,变得少尿或者无尿。

蛋白质分解的代谢产物的滞留量会大大增加,在急性发作期就可能出现尿毒症的症状。

由于以上症状可能危及生命,所以如果急性肾炎患者出现上述严重症状,务必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何诊断急性肾炎

如何诊断急性肾炎

如何诊断急性肾炎
一、概述
急性肾炎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当自己患上急性肾炎的时候应该尽快的去进行治疗。

在现代生活当中肾炎作为一种疾病,它也是具有着一定的症状和体征的,当出现肾炎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水肿,还会引起高血压和蛋白尿,在排尿的终末还会引起血尿。

那么出现的急性肾炎症状是比较突出的,这个时候要及时的进行诊断,大家下面来具体的了解一下。

二、步骤/方法:
1、肾炎一般起病是比较缓慢的但是如果疾病比较快速,症状也比较明显就被称为急性肾炎,正常来讲它的症状表现是可轻可重,主要会造成肾功能的减退,还会引起患者出现贫血,体内的电解质会出现紊乱。

2、急性肾炎会引起患者出现水肿还会导致高血压疾病的出现,临床上的症状表现也是比较丰富的,在病床上一旦发生了急性的肾炎主要就是因为感染所造成的,发作的时候,会分为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型以及混合型等的。

3、诊断急性肾炎主要是通过它的症状表现,再加上临床上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尿液的检查血常规的检查以及血清补体测定,和肾功能的检查包括血沉方面增快的检查方式,以及链球菌的感染的细菌学和免疫学的检查方法进一步的进行诊断。

三、注意事项:
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多锻炼自己的身体减少链球菌出现的感染,在治疗之后,应该多卧床休息,等到水肿消退之后大家可以去下床活动。

急性肾炎发病时有什么症状出现

急性肾炎发病时有什么症状出现

急性肾炎发病时有什么症状出现
一、概述
医学研究表明,急性肾炎病症都是有出现肾小球和间质炎症细胞发生浸润改变的,急性肾炎的病人在得病以后,要尽快的去当地的大型正规医院进行治疗的,同时生活中的护理也是要做好的,比如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等等,对疾病都是很重要。

生病以后,病人都是心理很难受的,是有可能对生活失去信心的,所以要积极治疗疾病的,在这里讨论一下急性肾炎发病时有什么症状出现?
二、步骤/方法:
1、急性肾炎发病的时候,会有血尿和尿少,以及蛋白尿的尿液的不同程度的改变,还有就是出现氮质血症。

有的病人还会伴有高血压的出现。

病人是会出现头晕和头痛,以及恶心等等的症状表现。

2、急性肾炎是会复发的,如果出现反反复复的复发的话,那么病人的肾脏是会造成很严重的实质损害的,会造成肾功能不全的发生的,那么病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是会受到很大的危害的。

3、急性肾炎的饮食护理要做到限制钠盐摄入,还有就是应该减少饮食总量,比如每次吃饭只吃7分饱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以减轻水肿、心脏的负担。

如果出现蛋白质尿的话,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三、注意事项:
大家上面所说的是急性肾炎的产生病因,相信大家都能够有所了解了,那么在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一旦出现疾病的话,就要积极的去正规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肾小球疾病
肾小球疾病包括多种以双侧肾小球受累为主要病变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①肾小球性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伴管型尿和(或)肾小球源性血尿;②肾外表现为高血压和水肿;③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先于并重于肾小管功能障碍。

肾小球疾病大部分为原发性,另外还有继发于全身各系统疾病的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和先天性遗传性疾病。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病,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少尿及氮质血症为常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又称之为急性肾炎综合征。

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偶可见于其他细菌和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一、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ß溶血性链球菌的A组1、4、12、29型等“致肾炎菌类”所致的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或皮肤感染(脓疱疮)。

发病机制:链球菌致肾炎菌株的某些成分作为抗原,进人机体激发抗体产生,结果是循环中或在原位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上,激活补体,引起肾损害。

[病理]
肾脏较正常增大约两倍,被膜下肾组织光滑。

光镜:基本病变为弥漫性毛细血管袢及系膜区细胞增生(主要是内戊和系膜细胞)及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

电镜:可见上皮下有驼峰状大块电子致密物沉积及细胞增生、浸润。

免疫荧光:1霓C及岛星粗颗粒状沉积于系膜区及毛细血管壁。

[临床表现]
感染1—3周后起病,轻者呈亚临床型(仅尿常规异常及血清C3一过性降低);
重者呈现急性肾功能衰竭。

多数有自愈倾向,一般在数月内临床痊愈。

1.少尿、血尿大部分病人起病时尿量减少,少数为少尿(<400m1/d)。

多在1—2周后尿量渐多,几乎全部患者均有肉眼或镜下血尿或红细胞管型尿。

2.高血压约80%病人在病初水、钠潴留时,出现轻、中度高血压,利尿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少数患者出现严重高血压、高血压脑病、急性左心衰竭。

3.水肿约如%病人出现水肿,典型者为晨起眼睑水肿,一般不重。

水肿严重者可表现为全身凹陷性水肿。

4.肾功能为一过性肾功能异常。

极少数呈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或肾病综合征为首发症状。

5.全身表现患者常有疲乏、厌食、恶心、呕吐(与氮质血症不完
全成正比)、嗜睡、头晕、视力模糊(与高血压程度及脑缺血、脑水肿有关)及腰部钝痛(因肾实质肿大,撑胀肾包膜,牵扯感觉神经末梢所致)。

[实验室检查]
1.尿液血尿伴红细胞管型。

24小时尿蛋白常1—3克。

尿沉渣可见白细胞增多。

尿纤维蛋白降解物(FDP)常升高。

2.可有一过性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3.血清总补体及C3一过性下降,起病后8—12周恢复正常。

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可阳性。

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4.血沉增快,抗“O”滴度增高。

·
5.发病早期未用抗生素治疗前,做病灶(咽部或皮肤等)细菌培养,约1/4病例可获阳
性结果。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1.起病前1-3周咽峡部常有链球菌感染的病灶。

2.有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

3.血清C3下降(发病8周内可恢复正常)。

鉴别诊断:非典型病例,或病情于2—3个月不见好转者,应根据尿常规及血补体的动态变化作出诊断,必要时做肾活检除外下列疾病:
1.急性全身性感染发热疾病:
(1)其一过性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发生于感染、高热的极期;随着退热,尿检查恢复
正常。

(2)不伴水肿、高血压等肾脏疾病的临床表现。

2.急性泌尿系统感染或急性肾盂肾炎:
(1)有全身及局部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尿路刺激症状、尿中大量白细胞甚至白细
胞管型、尿细菌培养阳性。

(2)经抗感染治疗后的疗效亦有助于鉴别。

3.新月体肾炎:
(1)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短期内(数周至数月)病情迅速恶化进入尿毒症。

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
(1)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病情持续进展无自愈倾向。

(3)血清C3持续降低,在8周内不能恢复正常。

5.系膜增生性肾炎:包括IgA肾病及非IgA肾病
(1)有急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2)血清C3正常。

(3)IgA肾病者潜伏期短(多于感染后数小时至3天内出现肉眼血尿),部分病例血清IgA升高。

6.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
(1)可以有前驱感染,潜伏期不定。

(2)病情持续进展,病变累及全身多系统。

(3)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和抗Sm抗体阳性。

.7.过敏性紫癜肾炎:
(1)可以有前驱感染,潜伏期不定。

(2)反复发作,可有自限性。

(3)病变可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

(4)无低补体血症。

[并发症]
1.心力衰竭程度不等的心力衰竭,见于半数以上的有临床表现的急性肾炎患者,以成年及老年人多见。

2.脑病儿童患者较多见,发生率5%-10%,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嗜睡、神志不清、黑蒙,严重者有阵发性惊厥及昏迷。

3.尿毒症由于重视限水、限盐及利尿措施,目前心力衰竭及脑病的发生率下降,救治成功率高,因此急性肾炎的主要严重合并症为肾功能不全。

[预防]
预防链球菌感染,可使本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例如保持皮肤清洁,预防脓疱疮,作好呼吸道隔离,防止猩红热、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播。

一旦发生链球菌感染后及早给予青霉素治疗,能否预防或减轻急性肾炎尚无定论。

对链球菌感染患者,应于2-3周内密切观察尿常规变化,以早期发现急性肾炎,给予及时处理。

[治疗]
本病是一自限性疾病,基本上是对症治疗,主要环节为预防和治疗水、钠潴留,控制循环血容量,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水肿、高血压),预防致死性合并症(心力衰竭、脑病、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防止各种加重肾脏病变的因素,促进病肾组织学及功能上的修复。

1.休息必须卧床休息,一般多为3—6个月,直至肉眼血尿、水肿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后可逐步增加活动。

学生应休学休息。

2.饮食富含维生素的低钠饮食(1-3g/d),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摄人量应保持正常,约1g/(kg·d)。

有肾功能不全者应限制蛋白质摄人,并给予优质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

水肿重且尿少者,应控制入水量。

明显少尿者,量人为出,即补液量为前日尿量加不显性失水500ml。

3.对症治疗
(1)利尿:通常使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25mg,每日3次,或丁尿胺1-2mg,2—3次/d,必要时用髓袢利尿剂如呋塞米20—60mg/d。

(2)降压:利尿后血压控制仍不理想者,可选用降压药。

心痛定lOmg,2-4次/d,或/和卡托普利2.5—25mg,2—3次/d(详见“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节)。

(3)纠正心力衰竭:在利尿、降压治疗效果欠佳时可考虑:硝酸甘油5mg加入5%葡萄糖液100-150ml缓慢静滴。

酚妥拉明lOml~加入5%葡萄糖液100—t50m~,静滴,以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控制心力衰竭,上述药物均需依病人的血压调整滴速。

必要时可用洋地黄制剂。

4.感染灶治疗当病灶细菌培养阳性时,应使用青霉素80-120万单位肌注,2次/d,连用10—14天(过敏者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必要时换用其他抗生素。

对扁桃体病灶明显者考虑扁桃体切除。

手术时机为肾炎病情稳定,(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10个/HP),且扁桃体无急性炎症为宜。

后应用青霉素2周。

5.透析伴发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有透析指针时,应及时给予透析。

新。

·
[预后]大多数病人在1-2周内消肿,血压恢复正常,尿常规随之好转。

血清C3在4-8周内恢复正常。

镜下血尿和微量蛋白尿有时可迁延半年至一年。

大约6%-18%的病例遗留尿异常和/或高血压而转成慢性肾炎。

一般认为,老年患者、有持续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或肾功能损害者预后较差。

二、急性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急性非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是指除ß—溶血性链球菌以外的其他细菌,如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淋球菌、伤寒杆菌等,或水痘病毒、腮腺炎病毒、EB病毒等,或支原体、原虫及寄生虫感染后,由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肾小球肾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