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肾炎
慢性肾炎的中医治疗与调护

3、尿异常改变:尿异常是慢性肾炎的基本标志。 尿量变化与水肿和肾功能情况有关,水肿期间尿量减 少,无水肿者,尿量接近正常;肾功能明显减退,浓 缩功能障碍者常有夜尿及多尿。尿比重(禁水10~12h) 不超过1.020,尿渗透浓度低于550mmol/L,至尿毒症 期,即可出现少尿(小于400ml/d)或无尿(小于 100ml/d),有不同程度的尿蛋白,一般在1~3g/d也可 呈大量的蛋白尿(大于3.5g/d)。蛋白尿可呈选择性 或非选择性。尿沉渣可见颗粒管型和透明管型。血尿 一般较轻,甚至可完全没有,但在急性发作期可出现 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
(四)病理类型
4、膜性肾炎或膜性肾病:发病前通常无前驱感染史,多数 缓慢起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为多,疾病早期就有 大量蛋白尿,1/3病例发生镜下血尿(少数有肉眼血尿),肾 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是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约占30-40%。病理常呈缓慢进展,对激素和细胞毒性药物疗 效不佳。
5、肾功能不全:慢性肾炎肾 功能不全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率 (GFR)下降,肌酐清除率(Ccr)降 低。但由于肾脏的代偿功能很强,当 Ccr降至正常值的50%以下时,血清肌 酐及尿素氮才会升高。
(六)优势与难点Leabharlann 心探讨:中医是如何认
静 识慢性肾炎的?其治疗手
段和药物有何特色?目前
存在的问题是什么?这就
根据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 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凡 具备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二) 中 医 辨 证
(1)肺肾气虚:①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②少气无力;⑧易感冒;④腰脊酸痛;⑤ 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2)脾肾阳虚:①浮肿明显,面色苍白; ②畏寒肢冷;⑧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 跟痛;④神疲、纳呆或便溏;⑤性功能低 下或月经失调;⑥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 细或沉迟无力。
中医医案——肾炎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肾炎从肺治愈二例病案一:张某,男,52岁,初诊:1975年10月6日。
主诉及病史:咳喘十余年,每于冬季易发,最近受凉,咳嗽气喘发有3天,面目浮肿,小便减少。
诊查:咳嗽连续而作,咳甚则喘,痰多色白,呈泡沫状;两目及面部浮肿;腹大,按之有水,下肢凹陷性浮肿;食欲减退。
舌苔薄白,脉细,尿常规检查:蛋白(+++)、颗粒管型(少许)。
血尿素氮 5.96mmol/L,肌酐88.4μmol/L。
血胆固醇5.2mmol/L,白蛋白/球蛋白比例:3.2/2。
血压正常。
辨证:风寒犯肺,肺失宜肃,风水相搏。
治法:疏风宣肺,利水消肿。
处方:炙麻黄5g 防风已各10g 光杏仁10g 生紫菀10g 白桔梗5g 连皮茯苓30g 川桂枝5g 浮萍10g 泽泻10g 车前子12g(包)二诊:10月11日。
药后尿量增多,两目睑及面部浮肿消退,腹大及下肢浮肿比前减轻,咳嗽气喘已缓,痰转黏白,食欲较振。
舌苔薄白腻,脉细。
尿蛋白(++)。
上方既合,仍守原法。
原方加制苍术10g。
三诊:10月17日。
尿量增多,一天达2500ml,水肿基本消退,咳喘已平,食欲转佳。
苔腻已化,脉细。
但两腰酸痛明显,疲劳乏力,标邪已解,肺脾肾气虚未复,转补肺健脾益肾法以培其本,少佐渗湿利水之品以祛余邪。
处方:生黄芪12g 炒白术10g 炒党参12g 白茯苓12g 怀山药12g 川续断10g 厚杜仲10g 菟丝子10g 玉米须30g 猫爪草15g 上药服用月余腰酸已减精神好转尿蛋白(±),管型(-)纹服药3个月,尿蛋白(-),体力恢复并已上班工作,随访2年,病情稳定。
按语本案患者咳喘多年,肺、脾、肾三脏亏虚可知。
今因感寒,肺失宣肃,引发宿疾,咳而带喘。
肺失通调,脾失运化,肾失开合,水液内停,风水相搏,一身悉肿。
然其病变尤重在肺,治疗原则当以疏风宣肺、利水消肿治标为急。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

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1、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肾汤组成:黄芪25克,生地15克,茯苓、山药、防己、黄精、狗脊、川断、蒲公英、川楝子、甘草各15克,白术、白茅根、枸杞子各25克,银花50克。
用法:水煎,早晚各服1次,每日1剂。
1个月为一疗程,连服2~3个疗程,观察期间停用其他药物。
2、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益气温肾活血汤组成:党参、黄芪各30~60克,当归、葫芦巴、锁阳、益母草、牛膝、鹿衔草、徐长卿各10~15克。
加减:肾阳虚加附片、仙灵脾、仙茅;肾阴虚加山萸肉、生地、知母;夹瘀加丹参、水蛭;夹湿加泽泻、车前子、茯苓。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各服1次。
疗效:本方治疗浮肿163例,水肿完全消退93例,减轻38例,无改变32例,总有效率为%;治疗蛋白尿237例,完全消失88例,减少1个(+)以上95例,无变化44例,加重10例,总有效率为%。
3、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心莲子饮组成:黄芩、地骨皮各20克,麦冬、车前子、柴胡、莲子、茯苓各15克,黄芪、党参各50克,甘草5克。
加减:咽干咽痛,黄芪、党参减量,加银花、白花蛇舌草、连翘;浮肿去甘草,加益母、冬瓜皮;腰膝酸软加杜仲、女贞子、山萸肉、旱莲草;尿中红细胞增多加蒲黄炭、坤草、仙鹤草、阿胶;白细胞增多加扁蓄、瞿麦、蒲公英、紫花地丁。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疗效;共观察86例,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22例,好转15例,无变化19例,总有效率为%。
4、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药方:清浊肾复汤组成:黄芪、巴戟天各30克,白茅根、焦白术、淮山药各20克,鹿角胶、山萸肉、萆稼各15克,木通、肉桂各10克,砂仁9克。
加减:脾肾阳虚配服金匮肾气丸。
用法:水煎,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
金匮肾气丸饭前服,每日3次,每次1丸。
疗效:共观察38例,完全缓解25例,基本缓解8例,好转5例,服药15剂左右,蛋白尿开始好转,尿量增加,水肿消退,自觉症状改善。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肾炎是两侧肾脏非化脓性的炎性病变。
那么,对于肾炎有什么治疗方法吗?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希望对各位有帮助!糖尿病(10%):糖尿病也会引发肾炎,糖尿病会引发并发症;;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肾病的早期症状有蛋白尿、浮肿、高血压等,晚期会出现肾功能损害。
消化系统病变(14%):一些患者患有长期消化道疾病,出现恶心、呕吐现象,经排查,发现患有肾炎。
因此如果出现胃口不好、味觉障碍、恶心呕吐、极度口渴等症状,要多加警惕,及时检查,以排除肾脏功能疾病。
高血压(10%):高血压和肾脏病是一个恶性循环,高血压会引发肾炎,而肾炎又会引发高血压。
高血压没有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会破坏肾脏血管,引起肾脏功能的损害,甚至出现肾衰竭。
此时,肾脏不能正常工作,血压在原有的基础上会更咼。
红斑狼疮(20%):红斑狼疮肾炎也是肾炎的一种,说明红斑狼疮会引发肾炎。
因为肾脏是红斑狼疮最常侵犯的脏器,血液中大量自身抗体的产生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致病要素。
当经过日晒后出现皮疹时,或反复的口腔溃疡、严重的脱发、不能用抗炎、抗病毒治疗的发热等,也要考虑到狼疮性肾炎的可能。
家族病史(14%):部分肾炎患者有家族史,其家人也有肾炎,因此,家中有亲人患过肾炎的,需要警惕,最好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
其他疾病(10%):当皮肤出现了过敏性紫癜样皮疹,要注意检查尿液。
一个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人,无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还是患病者,如果出现了血尿、蛋白尿,要注意检查是否患了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肾小球肾炎。
体重超重的人或肥胖者,都有可能患上肥胖相关性肾小球病。
肾炎的中医治疗方法一:中医中药治疗肾炎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
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
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中医医案——慢性肾炎(八)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滋阴潜阳法治愈慢性肾炎病案:王某,女,51岁。
初诊:1984年11月23日。
主诉及病史:浮肿、头昏年余。
患者就诊前曾在某医院住院半年,病情不稳,时有起伏。
就诊时头晕目眩,时有烦躁或头重脚轻,视物模糊,睡不安眠,精神倦怠,腰膝酸痛,胃纳不香,大便不规则,小便色黄、泡沫多。
诊查:舌红苔薄脉弦。
血压170/100mmHg。
尿检:蛋白(++),颗粒管型少许,红血球少许,脓球(++),上皮细胞(+)。
辨证:气阴两亏,肝阳偏亢。
治法:滋阴潜阳。
处方:杜仲15g 制首乌12g 白芍15g 草决明20g 黄芩15g夏枯草12g 钩藤12g 车前子15g 茅根15g 泽泻15g 石决明30g(先煎)生龙牡各30g(先煎)二诊:12月12日。
服上方药后,头晕目眩减轻,烦躁平,血压150/80mmHg,仍有少寐多梦。
于上方加枸杞20g、炒枣仁12g、夜交藤30g。
三诊:12月25日。
睡眠转安,视物清晰,无头重脚轻感。
1仅晨起眼睑肿,偶感腰痛。
守上方去草决明、黄芩、钩藤、石决明,加生熟地黄、桑寄生、黄芪、枣皮等。
调理至1985年元月,血压稳定在正常范围,尿检无异常,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按语病延日久,消耗肾阴,或阳损及阴,肾阴亏耗,肝阳偏亢。
此例患者病情较为复杂,阴、阳、气悉有戕伤,肾、肝、脾皆受其累,故方以制首乌、白芍、杜仲盖肾育阴,草决明、钩藤、夏枯草、黄芩平肝潜阳,车前子、忍冬藤、连翘、茅根利水渗湿、导热外出,黄芪健脾益气。
诸药各行其道,既无碍脾遏气之虑,又无使阳气愈亢之虞,相互协调。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4集,P87-88,李丹初医案。
李丹初,字循熙,生于1908年,湖北汉川人,主任医师。
李氏出身中医世家,幼承庭训,耳濡目染;1952-1955年在湖北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深造,以优异成绩分配到湖北省血吸虫病研究所工作。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

慢性肾炎中医临床路径病因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变的慢性疾病。
常见的原因有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中毒等。
中医诊断慢性肾炎的中医诊断应包括证型、病因、病位、病程等方面的分析。
证型中医将慢性肾炎分为肾虚型、热毒型、湿热型、血瘀型等,应根据患者具体症状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和发展与先天禀赋、后天锻炼、饮食起居、情志意志等因素有关,应通过病因分析来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病位中医将肾分为十二经之一,其所属经脉和相关脏腑包括肝、心、脾、胃等。
在辨证过程中,应明确病变的部位,因此合理诊断能更好指导临床治疗。
病程慢性肾炎病程较长,应通过患者患病时间、复发次数等分析病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慢性肾炎应从改善内环境、扶正祛邪两方面下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氧疗等。
中药中药治疗慢性肾炎应根据患者证型和病情选用适当的药方,常用药物包括补肾益气、清热解毒、利水渗湿等。
针灸针灸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脏腑气血运行情况,缓解疼痛等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推拿推拿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气血循环,消除疲劳等症状,适用于肾虚、气滞血瘀等证型。
氧疗氧疗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免疫力,缓解肾功能不全等症状。
饮食调理在中医治疗的同时,患者饮食调理也至关重要。
应限制高脂、高蛋白和高盐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以及深海鱼类。
保持良好心态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治疗慢性肾炎的重要一环。
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情绪波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以上是中医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患者及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肾炎的最佳治疗方法

肾炎的最佳治疗方法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身体和心理困扰。
治疗肾炎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才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下面将介绍一些治疗肾炎的最佳方法,希望对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
首先,对于急性肾炎患者,最重要的是要进行充分的休息。
休息可以减轻患者的疲劳感,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和蛋白质,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此外,及时进行药物治疗也是很重要的,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药物治疗,不能擅自停药或更换药物。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除了休息和饮食外,更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
慢性肾炎的治疗过程通常比较长,患者需要耐心地进行治疗,不能轻举妄动。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体检,以掌握自己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药物治疗外,对于肾炎患者来说,中医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中医治疗肾炎通常采用中药疗法,通过调理患者的体内环境,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肾炎的优势在于疗效稳定,副作用小,适合长期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外,对于一些严重的肾炎患者,还可以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通常适用于肾脏出现严重损伤或功能丧失的患者,通过手术可以修复受损的肾脏组织,恢复肾脏功能。
此外,对于肾炎患者来说,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患者需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病情的发展。
总的来说,治疗肾炎的最佳方法是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手术治疗以及良好的心态和生活习惯。
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坚持治疗,相信自己会战胜疾病,最终重获健康。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治疗方法能够对肾炎患者有所帮助,早日康复。
慢性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因内伤而发,其病变部位,偏在于脾肾。
若脾气亏虚,后天失养,气血因而亦亏,肾气失固,精气外泄,肾阴更虚,损及肝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阴阳两虚,虚阳上越。
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冲上犯胃,蒙蔽清窍,则可出现尿毒症昏迷的危候。
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半年后小便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管型等仍存在,那多数已转变成慢性肾炎了。
根据慢性肾炎在发病时的不同表现,可分成以下各种类(一)无症状型或称隐匿型肾炎:这种类型的病人,可毫无症状,或仅仅感到稍有乏力、腿酸,在疲劳或感冒后发生轻度浮肿。
病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得过急性肾炎,仅在检查小便时才被发现,发现时已经是慢性肾炎了。
这种类型的病人经常有蛋白尿或有反复性血尿。
隐匿型肾炎可维持很久,甚至10~25年以上。
有一部分病人可在急性咽炎或其他感染后诱发类似急性肾炎的症状,很容易误认为是急性肾炎,但实际上是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
经过适当治疗后,又可转入无症状期,也可转化成为慢性肾炎的其他类型。
这类病人无自觉症状,若尿常规变化轻微,不须特殊治疗,但每年应到医院去检查几次,注意水肿、血压、心脏、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新的症状出现,须及早治疗。
部分病人尿中红细胞持续存在,可用生地20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白茅根30克、小蓟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部分病人蛋白尿迁延不愈,可参考另外一个文档《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的办法进行治疗。
(二)水肿型肾炎;这类慢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病人显著浮肿,开始时只是下肢肿和早晨眼皮肿,以后全身出现水肿。
下肢和会阴部的皮肤可因水肿变成透光发亮,最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就流水。
这类病人的水肿,用手指一压,可压出一个凹陷来。
胸腹常有大量水分积聚。
这类病人的小便中排出大量蛋白和管型。
水肿反复发作,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往往使浮肿加剧。
这类病人经过治疗,一部分可痊愈,有一部分病人对药物不敏感,药物对这部分病人起不了好大作用,最后肾功能日益减退,出现高血压、尿毒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肾炎
*导读: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而如今中医的治疗手段越来越被人重视,那该如何使用中医治疗肾炎呢?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治疗肾炎。
……
肾炎是一种常见的肾脏疾病,而如今中医的治疗手段越来越被人重视,那该如何使用中医治疗肾炎呢?以下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中医治疗肾炎。
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
1.急性肾炎的治疗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如水肿明显者合用五皮饮:麻黄、连翘、赤小豆、陈皮、生姜皮、桑白皮、五加皮、茯苓皮;如血尿明显者,可加用活血化瘀之大蓟,小蓟、白茅根、白芨、侧柏叶等,如见咳喘气粗,有水邪上凌之势者,加桑白皮、葶苈子、陈皮、苏子、杏仁等都是常见的中医治疗急性肾炎的方法。
2.热毒证,为避免毒盛火攻,用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大青叶、玉米须等治疗急性肾炎,或合用龙胆泻肝丸。
3.如寒湿偏盛,水湿浊气内闭,见尿少尿闭,浮肿更甚,嗜睡等,欲成水毒内闭的急性肾炎患者,用五苓散合附子理中汤。
如浊气上泛甚,也可选用温胆汤,或旋覆代赭石汤,或加大黄、山栀、白头翁等。
4.若面色苍白,四肢不温欲厥的急性肾炎患者,用五苓散合
五皮饮,或加防已、川椒、肉桂、五味子、人参等,也可急煎独参汤或注射生脉散注射液治疗急性肾炎。
若神志不清,服用苏合香丸,芳香开窍。
(1) 肾炎中药治疗:脾肾阳虚。
以脾阳虚弱为主者。
临床见下肢浮肿较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胸闷腹胀,纳少便溏,面色黄,神疲肢冷,小便量少。
舌淡苔白,脉滑沉缓。
治宜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可用实脾饮加减(茯苓、白术、附子、干姜、厚朴、木香、大腹皮、木瓜、草果、甘草、山药、泽泻、车前子)。
以肾阳虚为主者,证见全身高度水肿,腰以下为甚,腰膝酸软,肢冷畏寒,神疲倦怠,面色咣白,尿少,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无力。
治宜温肾利水。
可用济生肾气丸加味(附子、熟地、丹皮、泽泻、山药、山萸肉、肉桂、茯苓、怀牛膝、车前子。
(2) 肾炎中药治疗:肺肾气虚。
治宜益气固肾。
可用补中益气汤合水陆二仙丹加减(生黄芪、太子参、白术、炙甘草、百合、麦冬、芡实、金樱子、枸杞子)。
(3) 肾炎中药治疗:气阴两虚。
治宜益气养阴。
可用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生黄芪、白术、山药、茯苓、山萸肉、生地、丹皮、泽泻、枸杞子)。
兼有心气虚,可合用生脉散。
(4) 肾炎中药治疗:肝肾阴虚。
慢性肾炎如温补脾肾过久或用激素治疗者,都可导致肾阴耗伤。
治宜滋养肝肾。
可用地黄丸合补肝汤加减(山萸肉、山药、茯苓、当归、白芍、熟地、川芎、枣仁、木瓜、麦冬、甘草、泽泻、丹皮。
以上是一些中医治疗肾炎的方法,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