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教案

三年级上学期研究性学习教案

Teaching aims: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ntences about greeting like:A:How are you?B: I am OK. /Fine, 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 Just so so. And you?A: I am OK. /Fine, thank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Me, too.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Greet with each other.New lesson:a)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b)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Home work:Greet with their parents and use it in their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Continue to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ntences about greeting like:A:How are you?B: Not too good. /Not very well.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Greet with each other.2Review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last lesson and ask children act out.New lesson:1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2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Home work:Can use in their daily life.Lesson ThreeTeaching aims:1Continue to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 sentences about greeting like:A: Please say hello to your parents. B: Thank you. /Thanks.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Greet with each other.2Review what they learned in the last two lessons and ask children act out. New lesson:1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2Learn the new sentences one word by one word.3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4Combine the three lessons about social communication and distinguish the dialogues according to the using scene.Home work:Can use it in the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A: Thank you (very much). /Thanks a lot.B: That‟s OK. /All right. /You‟re welcome.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3、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4、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Greet with each other to review the first three lessons.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Show a short play and ask the students to guess what they are doing.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 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A: Thank you for your help.B: It‟s a pleasure.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Review the last lesson.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 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 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A: It‟s very kind/ nice of you. B: My pleasure.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Review the last two lessons.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 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1.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2. Make a new dialogue in which the children can use all the sentences wehave learned for the same topic.Teaching aims:1.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apologies like:A: Sorry. / I‟m sorry.B: That‟s OK. /It …s all right.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Review the last lesson.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 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 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A: I‟m sorry to interrupt you.B: Never mind. /It doesn‟t matter.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Review the last lesson.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 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interrupt”, “mind”, “matter”, “never”.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4. Let them know we should be polite to others.Home work: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Teaching aims:1. Learn some social communications sentences about thanks like:A: I‟m sorry. I‟m late. B: It doesn‟t matter.2. 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Main and Difficult points:1. Everyone can speak the sentences:2. Everyone can use these sentences correctly.Teaching aids:Tape or video.Teaching procedure:Warm-up:1. Review the last two lessons.2. Create a scene in which it needs to use the dialogue we are going to learn. New lesson:1. Show a short play and some cards reading the words of the dialogue.2. Teach to say the sentences first,then act it out .3. Let students think in which situation we can use such dialogue.Home work:1. Use the sent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2. Make a new dialogue in which the children can use all the sentences wehave learned for the same topic.Lesson TenTeaching aims:1、Learn some sentences,just like:A:What can I do for you?B:No,thanks. / thank you all the same.2、Use the Dialogues in pairs。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 教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 教案

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课题:多样化动物栖息地年级:三年级学科:自然科学学习目标:1. 了解不同动物在不同栖息地中的适应情况。

2. 掌握使用图表和图像阅读技巧。

3. 培养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 培养团队合作和合理分工的能力。

教材:1. 《自然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2. 学生图画练习册教具:1. 图片或图表展示不同动物的栖息地2. 学生绘制图表的纸和铅笔3. 望远镜和相机(可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动物栖息地的兴趣,例如展示一些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

2. 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动物在不同的地方生活?”并请学生思考并留下自己的回答。

二、探究(15分钟)1. 分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作为研究对象。

2. 学生使用教具中的图片或图表,观察和研究他们选择的动物的栖息地。

3.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研究,绘制一张表格,记录动物的名称、栖息地类型、栖息地特征等信息。

三、呈现和讨论(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向全班汇报。

2. 整个班级一起讨论不同动物栖息地的特点和共同点。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动物有不同的栖息地需求。

四、图表练习(10分钟)1. 学生继续使用教具中的图片或图表,观察和分析其他动物的栖息地。

2.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绘制一张新的表格,将不同动物的栖息地进行比较。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1. 教师向学生总结不同动物栖息地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反馈。

拓展活动:1. 小组活动: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动物,并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其栖息地。

2. 野外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公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动物栖息地,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动物和环境特征。

评估方法:1. 学生对研究的动物栖息地特征能否准确描述并记录。

2. 学生对图表的正确使用和分析能力。

3. 学生的观察和记录数据的能力。

4.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注: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校资源可对该教案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变化。

第一周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一周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

第一周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第一课《迷人的秋天》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围绕秋天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学会清晰地阐述观点、表述问题。

2.在认识秋天的活动中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提高观察能力;通过描绘秋天,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落叶变色及应用的相关知识,通过落叶秘密大搜捕,提高探究能力。

4.了解树叶贴画的制作方法与步骤,经历树叶贴画的制作过程,在活动中感知落叶的美丽,提高审美情趣。

实践方式:实地考察、采集、设计与制作学科整合:与美术、科学、语文等学科整合。

二、教学重难点1.提出自己或者小组的探究思路,小组合作做出研究和探索的书面计划。

2.独立观察、比较和归纳的调查研究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活动方法及手段:学生自主选题并进行讨论选择,确定主课题;细化分析提出子课题,自由合作、探究小组。

四、实践方式:实地考察、采集、设计与制作五、学科整合:与美术、科学、语文等学科整合六、活动一:认识秋天导入语:(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个小客人,他的名子叫明明,明明是个善于观察、善于动脑的孩子,他呀听说咱们三年级正在开展迷人的秋天活动,明明非常感兴趣,这不,他也想加入我们这个活动中,你们欢迎他吗?(生:)欢迎……(师:)同学们:秋,一个果实累累的名字,她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

蓝蓝的天像擦拭的一尘不染的玻璃,纷纷的落叶婉如舞动着的天使。

让我们走进大自然,发现秋天的奥秘,欣赏秋景的美丽,用落叶来装点我们的生活。

人们常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金黄的世界。

让我们走进秋天,认识秋天。

1、寻找秋天师:秋天到了,她在哪里?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生:小组讨论交流(1)秋天到了,果实都成熟了,在田野里能找到秋天。

(2)秋天到了,同学们都穿上了秋装,在同学们的身上能找到秋天。

(3)秋天到了,凉风习习,在室外的空气中能找到秋天。

(4)秋天到了,落叶纷纷从树上飘落下来,落叶是秋天的标志。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研学活动,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三年级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语文素养提升第一节:阅读理解训练第二节:写作技巧指导第三节:口语交际实践2. 第二章:数学思维培养第一节:数学概念理解第二节:解题策略与方法第三节:数学应用实践3. 第三章:英语语言学习第一节:单词记忆技巧第二节:句子结构分析第三节:英语口语表达4. 第四章:科学探索与实验第一节:科学现象观察第二节:简单实验操作第三节:科学探究方法5. 第五章:社会科学启蒙第一节:历史文化知识第二节:地理常识介绍第三节:社会现象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利用实践活动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团队协作等。

2. 成果性评价:通过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3. 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表现、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三年级学科教学要求的教材。

2. 教辅:提供适量的练习题和活动材料,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丰富教学内容。

4. 实物资源:准备实验器材、图书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六、教学安排1. 每周安排一次研学活动,每次活动时长为2课时。

2. 每章内容安排2-3次研学活动,确保学生充分掌握。

3. 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册)教学案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册)教学案

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三年级上册教案马桥镇北营小学2015年9月单元1《学校生活·走进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学目标:1.关注校园生活,掌握一般的观察方法2.了解综合课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调查方式:综合访问,实地调查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每天用眼睛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有好多美妙的东西,产生了好多疑问,有了问题,我们才会有思考,有行动。

二、探究课题师:走过教室,同学们发现了什么?生:课程表换了,学习园地重新装饰了,来了新老师了。

三、研究实施采访调查的方法:(1)确实采访对象(2)明确采访内容(3)预约采访时间、地点(4)做好采访记录四、布置作业将收集资料填在课本P5的采访记录单里。

温馨提示:下课请注意做到文明游戏,安全活动,上下楼道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

教后记:第二课时一、导入: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和它交朋友,我们可以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

如果不熟悉怎样在网上收集信息,可以向老师、家长请教。

二、小组讨论(1)你从网上搜集了哪些资料?(2)通过这些资料,你都解答了哪些问题?三、小组选代表来谈一谈自己在无边的网络世界里,感觉到的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去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四、探讨交流----向高年级同学学习1、观看录像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看录像是,看看高年级的学生研究什么主题,又是怎么开展研究活动的。

2、如何选好主题?主题来源于我们生活中发现的问题:(1)来源于自然现象(2)来源于班级活动(3)来源于传统节日(4)来源于学校生活(5)来源于家庭生活(6)来源于社会生活五、布置作业同学们课后自主选题、自主活动,设计一次主题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

温馨提示:下课请注意做到文明游戏,安全活动,上下楼道靠右行,轻声慢步过走廊。

教后记:单元2《让我们的教室更美丽》教学目标:1、在完成集体任务承担责任中,建立真正的责任意识,表现对集体的热爱。

2、通过清扫教室,使教室变得整洁,使学生在为班集体服务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 课程目标:(1)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学习观察和探索自然界的常用方法。

(3)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1)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

(2)观察自然界的方法和技巧。

(3)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1.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自然界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

(2)户外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观察自然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的美丽和奇妙。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2.1 课程目标:(1)了解人体基本结构和功能。

(2)学习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培养对身体的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1)人体的基本结构。

(2)人体的重要器官和系统。

(3)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

2.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人体的组成和运作。

(2)图片展示:展示人体器官和系统的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的各个部分。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身体的保护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第三章:数学的乐趣3.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学习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1)基本的数学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2)数学概念:数的概念、几何图形、计量单位。

(3)数学游戏和趣味问题。

3.3 教学活动:(1)课堂讲解:讲解基本的数学运算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数学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趣味问题解答:让学生解答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四章:美术的世界4.1 课程目标:(1)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2)学习基本的美术技巧和表现手法。

最新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共20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共20页)

最新小学三年级《研究性学习》教案(共20页)目录案例1新学期开始了1、寒假见闻2、新学期的打算案例2 风3、我们知道的风4、风的利用案例3 光的游戏5、光线游戏6、影子的游戏7.颜色游戏案例4 节日8.春天的节日9.夏天的节日案例5粮食10.粮食知多少11、食品调查案例6 环保设计12、垃圾箱13、环境保护棋案例1新学期开始了1、寒假见闻活动目的:1.引导学生对愉快的寒假生活进行回忆,在相互交流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从中感受生活的乐趣。

2.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自对某一个问题做深入调查,体验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彩愉快的寒假生活结束了,给每个人都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大家的寒假生活肯定精彩,我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

二.活动的组织。

1.想一想:你是怎样过寒假的?2.说一说:选一件寒假中最有意义、最令人难忘的或有趣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分小组活动。

让学生充分交流,不要局限于资源包中的内容。

最后集体汇报。

3.评一评:你认为谁的寒假最有意义?从大家在寒假中做的事中评选出最有意义的事,最令人难忘的事、最有趣的事。

4.做一做:把寒假中见到的、听到的有价值的新闻,一小组为单位办一期手抄报,在班内交流。

5.查一查:春节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包饺子……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做一项深入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

2、新学期的打算活动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学期计划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从而为自己指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并准备为此目标付出行动。

2.通过在研究中体验计划的制定过程,感受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和过程。

活动过程:一.激趣导入一年之计在于春。

在新的一年,同学们有何新的打算吗?今天,我们就来交流这个话题。

二.活动过程1.想一想:上学期,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你一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也还会有不足。

上学期你取得了哪些成绩,才存在那些不足?2.说一说:在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自己在新学期的打算。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

三年级研学(上)教案第一章:自然界的奥秘1.1 课程目标:了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学习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培养对自然界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保护自然界的重要性1.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

讲解:讲解自然界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观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或周边的自然环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自然界。

描述: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

总结:强调保护自然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

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2.1 课程目标: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学习用科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2 教学内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讲解: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举例说明科学的应用。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让学生用科学的眼光看待问题。

思考: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解决方案。

总结:强调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章:人体的奇妙3.1 课程目标: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学习描述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培养对人体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2 教学内容: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描述人体的特点和功能探索人体的奇妙之处3.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对人体的好奇心。

讲解:讲解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介绍人体的各个系统和器官。

观察:组织学生观察人体的模型或图片,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人体的奇妙。

描述:学生回到教室,用语言描述人体的特点和功能,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探索:引导学生进行小实验或活动,探索人体的奇妙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老师您辛苦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调查问题的能力。

2、通过调查,理解老师的辛苦,从而理解老师的辛苦。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食品包装上的相关信息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其乐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做计划的表格。

2、根据学生自理能力的差别,合理分组,任命小组长(将学生分为七组)教学方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准备阶段:指导制订活动计划1、导入:出示图片,问问学生是否知道老师都做什么事情在学校?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2、板书活动标题:老师,您辛苦了。

二、活动实施阶段1.师:课前,同学们采访了我们学校中的老师,请把你采访的情况和大家说一说,说说老师都做哪些工作,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1、全班交流2.小组交流:在学习上,老师是怎样指导我们的学习的?在生活上,老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成长的?当我们犯了错误的时候,老师是怎样耐心给予我们帮助的?在工作上,老师在学校都做哪些工作?3.小结:我们的老师也像张老师一样,在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离不开老师付出的心血,我们的茁壮成长就是老师的心愿和希望。

三、指导行为(是学生知道老师为我们的成长努力工作,做那么多的工作,那么辛苦,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1.小组交流: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我们应该怎样做?老师讲课时我们为什么应该认真听?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老师在作业中的评语?2.全班交流:四、汇报交流。

五、课后作业:1、为老师写一首诗。

2、调查全班同学中有多少人是近视眼。

板书设计:四、老师,您辛苦了老师都做什么事情用什么调查到的你该怎么做课后小结:第二课《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通过食品包装上的信息,知道可以从食品包装上获取很多相关信息。

2.学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能根据失误的保质期配料等信息,正确的选择合适的食品。

4.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了解食品包装上的相关信息并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去应用。

教学难点:学会收集、描述、整理及处理保证袋上的信息。

教学准备:学生和老师课前收集些各种食品包装袋。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去过超市吧,在超市里你们最关注的是哪些商品呢?(学生回答)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超市里的食品吗?(琳琅满目、花花绿绿、……)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食品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大屏幕展示食品图片各种食品包装袋。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都是什么食品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食品名称。

师:我们来看下这些包装袋从外观上看有什么不同呢?有纸袋的,有朔料袋的,有透明袋的,有真空袋的,有充气袋的,有避光袋的……师:这些我们都是从外观上看到的,那么在食品包装袋上还有哪些信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板书食品包装袋上是信息二、同学们拿出自己收集的包装袋观察一下,在食品包装袋上我还能找到那些信息呢?(大屏幕出示问题1、在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2、你找到哪些图标信息?3、有没有非图标文字信息?4、哪些说你以前了解的信息?5、哪些是你以前不了解的信息?)学生观察----汇报结果----解决问题(你观察到的信息都起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回答……)以保质期的长短和什么有关系?和同样的食品的保质期的长短一样吗?为重点研究并配以表格完成。

比较几种相同食品的保质期由“你不了解的信息有哪些?的问题引入下一个环节——食品配料中的一些信息。

三、小组合作来解决本环节问题师: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以前不了解的信息,那么这些信息都在食品信息里的那一部分呢?在食品的配方当中,那么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食品的配料。

以饼干为例。

(一)同学们观察饼干的配料都有哪些?生观察。

(二)配方中你了解哪些不了解哪些?汇报。

(三)解决食品中的添加剂的问题(四)大屏幕出示转化糖浆是用玉米淀粉在酶的作用下转化成的葡萄糖糖浆膨松剂可以使面团的体积增大。

包括酵母、苏打等食用香精有的是从动植物中提取的,也有人工合成的,目的就是提供香气等风味乳化剂的作用是让油与水良好的混合,包括天然的大豆磷脂、卵磷脂等,还有人工合成的蔗糖酯等等。

(五)讨论食品添加剂对人身体有益还是有害。

(*以辩论的形式或*个人回答的形式*)四、结束部分(一)同学们说的都很好,看了同学们都掌握了关于食品包装上的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它的用处,那么你认为在食品包装上哪些信息是必须要有的呢?(……)(二)在以后你购买食品时你会关注哪些信息?(三)在你以后购买食品时买到了假冒伪劣的商品怎么办?五、实践体验——购买食品体验主题:体验购买食品的时候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把每个小组准备的食品放到一起、一组同学作为销售员(吆喝——宣传自己的商品)另一组同学作为消费者(挑选商品),遇到的问题:1、自己满意的商品。

2、过期的食品。

3、假冒伪劣的食品,六、小结下课,作业:1、找三个食品包装袋并观察它们是否过期。

2、帮助父母做一件事情,例如做饭。

板书设计:二、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关注食品信息科学购物健康生活课后记:第三课《自理小能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自理意识2、通过活动,让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多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孝敬的孩子。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亲自实践、比赛,让学生学会处理问题前会想办法,使学生意识到多动脑,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能意识,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2、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体验其乐趣。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学生做计划的表格。

2、根据学生自理能力的差别,合理分组,任命小组长(将学生分为七组)教学方法:实践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准备阶段:指导制订活动计划1、导入:小朋友们,你的衣服谁给你洗?你的头发谁替你梳理?你的书包是自己整理吗?你在家里做过几次饭?你收拾过房间吗?开学时,你的床铺谁帮你铺的?2、板书活动标题:争做自理小能手。

3、交流讨论,制定计划(1)小组说:生活中别人帮你做了哪些事?自己做了哪些事?经过讨论,有何发现?全班交流说。

(2)小组讨论:哪些事是我们自己应该做的?哪些需要父母的帮忙?简单写一写。

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全班交流表扬(红花)想的周到的小组(3)制定计划:小组讨论制定计划4、计划内容概括:⑴自己应该做的有哪些事?分三个方面:学校、学习上、家里⑵打算什么时间做?⑶要做到什么程度?⑷活动中的注意事项?⑸把活动中的事(感受),通过何种方式(记录),展示给大家。

5、代表汇报,小组之间互相提问,教师适时补充(各小组随机提问,修改完善活动计划)6、调查计划“我要争做自理小能手”宣言。

7、小结二、活动实施阶段1、各小组按计划进行活动⑴学习上:书籍、文具等如何自理⑵学校:内务、生活中如何自理⑶家:(利用假期)在家如何自理2、效果展示:比赛、录像、现场表演⑴整理自己的书包、书桌⑵将一堆乱七八糟的书整理好⑶整理班级物品⑷将一堆乱七八糟的衣服整理好3、每组最快的小组说方法:评优,奖励优秀小组4、每个学生选一项内容进行详细描写,如何整理。

(和大家分享整理方法)5、每个学生记录活动过程(写日记)6、每个学生在家做一顿饭(为父母)写一篇日记(详细)三、活动总结阶段1、宣读活动日记(代表发言,每组两篇)2、宣读“为父母做一顿饭”的日记(同上)3、这次活动,你最大在的收获是什么?4、评选出“自理小能手”,颁发自理章,发“优秀自理小能手”奖状。

5、“争做自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总结。

“争做自理小能手”综合实践活动已经结束,通过这次亲自实践、比赛,同学们知道了学会处理问题前会想办法,意识到多动脑,掌握科学的方法,我们就能提高学习生活的效率。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没,每个学生的自理能力,提高了自理意识。

通过活动,让我们理解父母的辛苦,知道应该多体谅父母,做一个懂事孝敬的孩子。

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参与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乐趣。

四、课后作业:1、将自己的衣柜整理好。

2、调查老师工作有哪些,工作量有多大。

板书设计:三、自理小能手确立主题指导制订活动计划计划内容概括活动实施课后小结:第四课《家乡名人知多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2、在获得材料的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促使同学们相互认同,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团结协作,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3、在调查汇报和交流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研究性学习课程重视结果,但更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难点:资料、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资料卡,阅读相关书刊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教学方法:上网、查阅书籍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1、从今天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我们的研究性学习,希望同学们要去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一种你们为主、教师为辅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第一阶段:制定活动方案1、创设情境,揭示主题2、明确介绍的内容(事迹、传说等)3、确定获取信息的途径讨论汇报:一组:通过调查访问学校的教师、领导或自己的父母、长辈、亲友等了解一些名人的故事、传说等。

二组:通过去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名人的生平事迹,生活年代及所做贡献。

4、确定活动方案指导写方案:做哪些准备,先做什么,和哪些伙伴合作、怎样分工等。

组长汇报工作方案第二阶段:学生依据方案开展活动调查访问组通过走访老师、父母等了解家乡的名人有哪些,有哪些关于他们的传说故事。

查阅资料组通过阅读书刊、看电影电视等获取名人的生平事迹及重大贡献。

第三阶段:举办展览、交流成果1、各组对所获取的材料制成资料卡,并推荐解说员,向其他同学介绍(制成“家乡名人小档案”进行缩写)2、通过开展“名人故事演讲会”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名人,同时也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办“手抄报”的形式,介绍名人传说、事迹、贡献4、交流感受5、评选最佳:通过同学、教师、家长评等活动,根据对收集资料的内容、小报的质量等评选最佳合作组。

课后作业:1、每个小组收集一位名人的资料,事迹带来。

2、收集一个食品包装袋并观察上面有哪些信息,下节课带来。

【板书设计】家乡名人知多少家乡名人小档案姓名_______ 主要事迹__________课后反思:第五课《近视离我有多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交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组织学生查阅资料,汇报交流,体现教师的指导者、支持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