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合集下载

摄录技巧与编辑技法

摄录技巧与编辑技法

第一节电视摄录技巧摄录技巧是指创造性地运用摄录工具和造型手段来表达艺术构思的技能。

一、摄录象的主要修务与内容1.援录象的主要任各摄录象的主要任务是进行造型处理。

电视摄录与照相技术有相同之处,即摄录的画面应能表现被摄对象的各种视觉特征,如空间深度、立体形态、轮廓形式、表面结构和色彩等。

但它又与照相有不同之处,即照相一般为一张照片一个主题电视则由组合镜头表现内容和主题。

这些组合镜头的画面应连贯、协调,既要保持影调、色彩、光线、主体(人物)动作、位置、方向上的衔接,又要保持节奏、时空关系、艺术气氛、造型风格上的一致性。

9.电视造型的主要内容(1)光线处理光线处理包括处理被摄区域光线的明暗强弱、明暗分布、明暗比例、明暗反差及光线效果,从而使被摄体的形象有别、层次有序。

(9)色彩处理色彩处理是指处理被摄体的色别、反差、饱和度、冷暖关系及变化(2)构图处理构图处理是指对摄录机的镜头光学特性、景别、方位、角度的恰当运用,使被摄主体的主次分明、虚实得当,使连续画面统一、和谐。

(4)运动处理指对被摄对象的空间运动、空间位置及空间关系的处理。

二、摄录操作的基本要求摄录操作的基本要求可用平、稳、准、匀四个字概括。

1、平在电视摄录过程中,摄录机必须保持水平位置,这样镊录后的画面才不会倾斜。

这是摄录操作的最基本要求。

被摄对象中的直立物和地平线都有着其明显的水平特征,电视摄录中耍随时注意这些特征,尤其在镜头运动中更不能忽视这些特征。

不然的话,摄录的画面中的主体不仅不合常态,而且会有摇摇欲坠感。

2、准“准”字的要求较多,它包括:(1)取景构图要准确在摄录操作中,不论在何种情况下,摄录机都要能准确地摄下画面,并使画面中主体与陪体的位置、前景与后景的安排合理。

(2)镜头的起幅或落幅要准确一个完整的镜头部会有一个起幅和落幅。

一个镜头从何处开始,到何处结束,摄录人员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做到恰到好处。

过早或过迟地起幅或落幅—个镜头,会造成镜头用意不明和混乱。

摄影摄像与后期剪辑

摄影摄像与后期剪辑
和情感表达。
风景摄影
拍摄自然风光和城市景 观,强调画面美感和艺
术性。
摄影摄像的器材
01
02
03
04
相机
用于拍摄照片和影片的设备, 包括数码相机、胶片相机、摄
像机等。
三脚架
稳定相机的辅助设备,可保证 拍摄时相机的稳定性和清晰度

灯光设备
用于调节和控制拍摄现场的光 线,包括闪光灯、聚光灯、柔
光箱等。
滤镜
觉效果。
景深控制
掌握景深的概念,通过调整光圈 大小来控制画面的清晰范围。
动态镜头
运用推、拉、摇、移等动态镜头 ,增强画面的动感和表现力。
03
摄像技巧
稳定拍摄
保持稳定
使用三脚架或其他稳定设备可以 确保拍摄画面稳定,避免摇晃和
抖动。
练习手持拍摄
通过练习和掌握正确的姿势,可以Vinci Resolve
集视频剪辑、调色、音频处理于一身的软件 ,适合专业影视制作和后期。
Final Cut Pro X
适用于苹果系统的专业视频剪辑软件,界面 友好,性能高效。
Avid Media Composer
适用于大型制作公司的专业剪辑软件,具有 强大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剪辑流程与技巧
整理素材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场景转换时,寻找匹配的动作或元素,使画面流畅过渡。
利用音乐和音效
通过音乐和音效的运用,增强场景的氛围和情感表达。
剪辑点选择
根据故事情节和节奏,选择合适的剪辑点,使画面流畅连贯。
04
后期剪辑与制作
剪辑软件介绍
Adobe Premiere Pro
专业的视频剪辑软件,功能强大,广泛应用 于电影、电视和商业广告制作。

专题摄影文案

专题摄影文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专题摄影文案篇一:专题摄影的计划方案专题摄影的计划方案---张岢彬一、专题摄影的定义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拍摄,采用多幅图片与文字结合,通过摄影的形式讲诉一个剧情。

这个主题可以是一个想法,一种观念,一个人物,一个事件,一个地点等等,范围十分宽泛,形式也很自由。

但最重要的是图片通过某种形式组合,呈现在读者面前,任何一张照片都不再是单一的,它与其他照片和文字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二、专题摄影的特点1、专题摄影由一组图片组成,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所有的照片以这个主题为中心连接起来并拓展开来。

这种形式比单张的图片表现主题更加深入,并且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延续性。

2、照片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结构起来,这种逻辑关系可以是按照时间,空间或者是事件,可以是纵向也可以是横向,但必须存在这样一种逻辑上的联系使一组照片形成一个整体。

3、专题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阐述一种剧情和故事的表现形式。

4、专题摄影的展现更大取决于时间节点的人和物以及环境的变异和状况。

三、专题摄影的拍摄计划专题摄影的拍摄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单幅照片的拍摄不同,要从一个整体上考虑。

下面就专题摄影拍摄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应对,对专题摄影的拍摄进行进一步交流。

1、题材选定人物或者环境以及物体2、切入点的问题包括时间和地点。

3、寻找适合的专题内容结构方式(比如湘西留守儿童和学校以及家庭的整合)。

4、以主题为中心展开对单个或者整个群体的专项拍摄。

5、文字说明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摄影绝对不是万能的,同时,图文结合已经被证明是最佳的专题拍摄方式。

许多摄影师同时也是才华横溢的文字好手,也许因为摄影本身就蕴藏着诗性,摄影与史料、与诗歌、与散文小说的结合越来越多见。

文字不可喧宾夺主,它要与图片的内在气质保持一致,同时,补充图片难以呈现的内容,为完美拍摄提供确实可信的信息和背景。

6、场景的勘察和记录一个好的场景的节点变迁能够给图片专题渲染性极强,而我们记录下或者和人物结合,更能生动真实的挑战人们的情绪。

《专题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专题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专题摄影》课程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基本表现方法和构图技巧,深入理解人像摄影的魅力所在;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像摄影的几种基本拍摄模式,能够依据不同的情景和空间及模特的特征进行风格化的组图设计和拍摄;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摄影光线与构图的关系,从造型关系入手拍摄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4.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风景摄提炼主题的方法,能够拍摄出具有一定内涵表达的风景摄影作品;
5.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具备设计意识,具备人像和摄影组图拍摄的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
注:H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高支撑,M代表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中支撑,1
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建议教材
1.林路.摄影专题分类详解-高等院校摄影摄像精品教材.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o
2.张韬磊,靳福堂.北京电影学院图片摄影专业系列教材:专题摄影.辽宁美术出版社,1997。

3.主要参考书
1.王小慧.我的视觉日志-旅德生活十五年.东方出版中心,2015。

2.蔡明.景观观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摄影和剪辑教案中班

摄影和剪辑教案中班

摄影和剪辑教案中班第一节,摄影基础。

摄影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

在摄影中,要想拍出好的照片,首先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技巧。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摄影的基础知识。

1. 摄影的原理。

摄影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光线的反射和折射来记录影像。

在拍摄的过程中,光线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照片的亮度和色彩。

因此,了解光线的原理对于摄影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2. 摄影的构图。

构图是摄影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照片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在构图的过程中,要注意主体的位置和比例,以及背景的选择和处理。

通过合理的构图,可以让照片更加吸引人。

3. 摄影的器材。

在摄影中,器材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的器材可以带来不同的效果,因此要根据拍摄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器材。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不同器材的使用方法和特点。

第二节,摄影实践。

在学习了摄影的基础知识之后,我们将进行一次实践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分成若干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进行拍摄。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摄影的技巧和要点。

1. 主题选择。

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可以选择风景、人物、静物等不同的主题进行拍摄。

在选择主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主题的特点和拍摄的难度。

2. 拍摄技巧。

在拍摄的过程中,要注意光线、构图和器材的使用。

通过合理的技巧和方法,可以拍摄出更加美观的照片。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技巧来拍摄出好的照片。

第三节,剪辑基础。

在拍摄好照片之后,接下来要进行剪辑。

剪辑是将拍摄好的素材进行处理,通过剪裁、调色等方式来提高照片的质量。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剪辑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1. 剪辑软件的选择。

在剪辑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剪辑软件。

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软件。

在这节课上,我们将学习几种常用的剪辑软件,并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剪辑技巧。

在剪辑的过程中,要注意素材的选取和处理。

通过合理的剪辑技巧,可以让照片更加生动和有趣。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基本拍摄技术

摄影基础教案:第十课基本拍摄技术

摄影基础教案:第⼗课基本拍摄技术教学⽬的与要求:要求学⽣认真学习曝光知识,了解曝光基本要求并掌握曝光各种技巧重点:测光⽅式难点:光圈与快门的配合教具:照相机、多媒体教学程序:⼀、导⼊新课拿出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请同学们讲讲它们的曝光功能有什么不同,进⼊新课。

⼆、讲授新课曝光是相机成像的关键步骤,⽤光是曝光的前提条件之⼀。

⼀)适度曝光将胶⽚装⼊照相机,调好焦点后,摁动快门按钮进⾏拍摄,在摁动快门按钮的同时,相机的快门打开,胶⽚上涂敷的卤化银受到光的照射⽽发⽣变化,⽣成潜影,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照相机可以控制进⼊相机内的光量,即控制曝光的多少。

⽽通过判断景物的明暗情况,调节进⼊镜头的光量,进⽽准确地在胶⽚上成像,就是适度的曝光。

适度曝光的含义就是在底⽚上能够结成密度适当、层次清晰、明暗部位都能很好地还原正确⾊彩的影像。

曝光过度和曝光不⾜,都会造成影像过亮或影像过暗⽽失去细节和层次,因此适度曝光是摄影的⼀个很重要环节。

(⼀)测光测光,就是对所要拍摄的景物进⾏曝光测试,来确定⼀个适度的曝光数值,测光时最好借助仪器的帮助,也就是下⾯要介绍的测光装置。

1、测光装置的类型测光装置的类型⼀般分为两⼤类,⼀类是机内测光系统,另⼀类是可以单独使⽤的测光表。

测光表有多种:⼊射式、反射式和点侧光表等。

测光表的显⽰有指针式的,也有数字式的。

机内测光系统有:指针式、挑灯式及曝光指⽰灯式。

2、测光⽅式测定正确曝光实际上就是测定未知的变数,并且把测出的数字如测光表⾥已有的信息汇合⼀起进⾏处理,从⽽得出⼀组可以直接⽤于相机上的最佳速度和光圈。

测光⽅式主要有⼊射式测光和反射式测光。

下⾯分别进⾏详细说明。

1)⼊射式测光⼊射式测光是从主体位置把测光表对着相机。

这种⽅法主要是测光线的强度,完全不考虑主体反光这个因素。

很明显,只有在拍摄的景物范围内光线条件变化很⼤的时候,才有必要从主体的位置去测光。

如在近距离内使⽤⼈⼯照明,光线会随着距离的增加⽽显著地减弱,所以,必须从主体的位置测定,才能测出光线的正确强度。

镜头的拍摄与编辑

镜头的拍摄与编辑

镜头的拍摄与编辑摄影艺术这一节里讲的“摄影”,指摄影艺术,即照相,是一门自成体系的艺术。

照相又是电影摄影和电视摄像的基础,不过它拍出来的是静止的照片,而电影、电视拍出来的是连续的活动的画面。

其实,从拍摄技巧而占,拍照片比拍电影、电视要难。

因为照相是“瞬间艺术”,机会只存在于最精彩的一瞬间,对用光、构图也更讲究,要求更高,不像拍电影、电视可用连续拍摄来弥补。

下面介绍摄影的一些常识,即照相机、用光和构图。

照相机镜头:镜头是照相机最重要的构件,它相当于人的眼睛。

镜头由一片或多片透镜组成,是摄取画面的进光孔,也是决定拍摄质量的关键部位。

好的镜头具有很高的分辨能力,清晰度高、成像质量好、不变形。

焦距: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后,能够聚集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之为“焦点”。

把光线集中于一点(或一人一事)被称之为“聚焦”。

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焦距”,在照相机上用“F”来代称,它相当于无限远处的景物在透镜后所形成的清晰影像到透镜中心的距离。

拍照片时,要对好焦距(或称“距离”),否则成像会模糊不清,也叫“虚焦”。

镜头的种类:除普通镜头(标准镜头)以外,还有许多不同焦距的镜头。

“长焦镜头”外观}:较长,有多个节。

它焦距长、视角小、成像大,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了一个望远镜,可以在很远处拍到很“近”的画而。

它缩短了拍摄距离,使用方便灵巧,也减少了对被摄人物的干扰,常用于远距离拍摄和偷拍。

“广角镜头”与它相反,外观}:较短、口子大,像个喇叭。

它焦距短、视角广,成像小,可以在较近处拍到较宽的画而。

它有一一点变形,在需要突出、夸人某一人或物时,又派上j-用场。

光圈:光圈是镜头中间的一组金属薄片,能开大和缩小。

光圈的作用有两个:一是控制进光量,像眼睛的瞳孔一样,光线越强,它就越应缩小;光线越弱,它就越应扩大。

二是调整景深,即调整结像焦点清晰的范围。

光圈大,景深范围小;光圈小,景深范围就大。

需要前后景物都清楚的,就应缩小光圈;需要突出辛体而让背景模糊的,就可适当放大光圈。

专题摄影的文字说明

专题摄影的文字说明

专题摄影的文字说明
专题摄影的文字说明旨在为观众提供关于照片主题的深入了解和背景信息。

以下是一个示例文字说明,用于描述一组关于城市生活的专题照片:
标题:城市之光——探索都市生活的韵律与色彩
文字说明:
在这组专题摄影中,我们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城市的魅力与活力。

摄影师通过捕捉城市中的日常场景,展示了都市生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第一张照片是一座灯火辉煌的大桥,桥上车水马龙,繁星点点。

这座大桥是城市的交通命脉,见证着无数人的匆匆忙忙,象征着城市的繁荣与进步。

第二张照片是一对在街头角落拥抱的情侣。

他们的笑容洋溢着幸福和甜蜜,成为了城市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爱情在城市中生根发芽,为这座钢筋混凝土的森林增添了温情与浪漫。

第三张照片是一个忙碌的菜市场。

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蔬菜、水果和肉类,五颜六色,琳琅满目。

市民们在摊位间穿梭,挑选着新鲜的食材,准备
着家的味道。

这个菜市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着人们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

这些照片以细腻的镜头语言,捕捉了城市中的情感与故事,让我们更深入地感受到城市生活的美好与温暖。

无论是忙碌的节奏,甜蜜的爱情,还是美味的食材,都在城市中交织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照片,感受城市之光,探索都市生活的韵律与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专题摄影的特点
(1)专题摄影由一组图片组成,必须有明确的 主题 (2)照片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结构起来 (3)专题摄影是图片与文字结合起来共同传播 信息的摄影表现形式 (4)专题摄影的展现与传播不再是摄影者个人 的事情
三、专题摄影的诞生 (一)照相制版法诞生之前的成组照片 (二)照相制版法诞生之后,以摄影为主的画报开 始发展 (三)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专题摄影的进一步发展
上图:南宋村 的元宵庙会热 闹非凡(2月14 日摄); 下图:元宵庙 会次日,南宋 村再次回到往 日的沉静(2月 15日)。
2月15日,46岁的严兴生(左)动身离开南宋村, 前往安徽打工。
2月15日,80岁的留守老人蔡国志在家门口晒太阳。他的三个儿 子分别在哈尔滨、盐城、上海打工,一年只回来和他相聚一次。
(二)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专题摄影的发 展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新闻摄影进入了一 个飞速发展的阶段。1983年中国摄影史上第一 次举办新闻摄影理论年会,并成立了中国新闻摄影 学会。这是中国新闻摄影改革的一个起点。从此新 闻摄影树立了主体意识,也与艺术摄影划清了界限。 (三)90年代中后期专题摄影的发展
(四)时空变化 。一组专题摄影是否存在时空上的 跨度是衡量专题摄影深入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时间的变化将使专题更加深入,并且饶有趣味。 时间的对比往往使专题更具历史性。 空间的转移也能体现对比,表述也就更加全面。如 果没有注意在专题里建构空间的转移,事实的层面 不够丰富,那就无法把事情讲清楚。
尤金· 史密斯:《乡村医生》 /s/blog_50ccd2b401010tgv.html
五、《生活》的专题摄影
第一组完整的专题摄影诞生在德国,但是它的成 熟与完善却在,它是《生活》杂志的招牌。 1936年11月23日,《生活》诞生了,其著名 的发刊词里写道:看生活,看世界,目击大事;看穷 人的面孔和傲慢人的姿态;看奇怪的事—机器、军队、 群众、森林中和月球上的阴影;看人类的作业—他们 所绘制的图画、建立的高楼和发现的新趣;看千里以 外的事、墙角和私室中的事、要接近却又有危险的事; 男人喜欢的女人和许多的儿童;看,赏心乐事地看, 惊愕地看,从看中受到教益。
(四)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专题摄影版面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图片、文字、标题和空 白,版面设计就是要将这几个要素结合成一个整体,并且 符合内容需要。 在图片编辑方面应重视以下几点: (1)一组好的专题摄影不是简单的拍照—编辑的结果, 它是一个通力合作的产物。 (2)一个专题摄影的版面包含图片、文字、标题、空白 四种元素,这四种元素必须成为一个有序的整体。 (3)专题在编辑上必须体现事情发展的整个过程,有开 始和结束。 (4)版式要简洁明晰,注意使用几种编辑手段。1)大 照片形成视觉中心。2)剪裁。3)连续照片。4)对比。
2月15日,元宵庙会次日,南宋村两名妇女在村里的小河边洗衣服。
2月15日,元宵庙会过后,刘敏(中)将再次离开南宋村前往上海工作, 临行前和10岁的女儿林晓雪、3岁的儿子林仁旭告别。
专题摄影:它是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拍摄,采用多幅 图片与文字结合,通过媒体进行传播的摄影形式。 最重要的是图片通过某种形式组合,呈现在读者面 前,任何一张照片都不再是单一的,它与其他照片 和文字一起,构成一个整体。
(六)景别 摄影记者应充分运用摄影设备、现场环境以 及其他辅助手段,不仅顺光,还要逆光甚至 剪影;不仅从正面,还要从背后;不仅站着 拍,还要蹲下来或站到凳子上去……多角度、 多侧面地用摄影语言来表现主题。
二、专题摄影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一)专题摄影的编辑不是被动的。一是收集组合稿 件,二是共同完成,编辑策划 选题,然后找到摄影师与文字记者,在编辑部的指导 下,进行采访拍摄,最后将所得的文字与图片编辑成 一组专题摄影。 (二)要注意图文之间的配合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 原因就是前面谈到的对专题的策划和进入的方式不明 确。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一个原因:编者在编辑专题 时,头脑里没有图片与文字成为一体的概念。
图片故事:最后的麻风村 /a/20130125/001741.htm#p=1
(五)文字说明 很多摄影师并不重视专题摄影的文字,因此导致很 多标题式文字说明的出现,即图片说明就一句话, 相当于标题的作用,并没有对图片进行深入的解释 和补充。 专题的说明绝不要图解照片,两者之间的信息必定 是相互补充的。 尤金〃史密斯就曾说过,文字说明应当给读者带来 想象。它非常重要,因为有的事你可以用语言表达, 但却无法用画面表达。
六、专题摄影在中国的发展
(一)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专题摄影 我国最早出版的一本摄影画报是李石曾等人创办的 世界社在海外出版的 《世界》。它创刊于190 7年,在巴黎印刷,然后运回国发行,它只出版了 两期,但运用了很多专题摄影。 随后又有 1912年的 《真相画报》、1926年的 《良 友》等。 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画报事业有了很大 的发展,只是内容过于单调。报纸上的专题摄影也 在这一时期出现,先驱者应该算著名报人戈公振, 他于1920年创办了 《时报〃图画周刊》,1 930年又主持 《申报》旗下的 《星期画报》。
四、专题摄影诞生的意义 日本著名的摄影评论家重森弘淹认为:‚专题摄影 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只能欣赏一张照片的形式,与片 断的新闻照片不同,它可以将事实与复杂的侧面联 系在一起,赋予一定的深意。‛ 生活时代丛书 《新闻摄影》在 ‚专题摄影‛一章 中评价:‚专题摄影是摄影最复杂也是最有趣的终 极产品。 作为深度报道形式的专题摄影的出现,进一步确立 并巩固了新闻摄影在现代大众传播媒体上的地位, 为现代受众提供了一种通过视觉传播全面、深入、 完整地了解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全新报道体裁。
(三)寻找适合的专题结构方式 即专题摄影构成的逻辑方式,也就是一组图片怎样 结构到一起,它对于专题摄影非常重要。专题摄影 的结构方式主要有: (1)平行并列的结构方式。围绕着一个主题,平 行地呈现它在不同空间或时间中的面貌, 主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感情。 (2)以主题为中心展开的结构方式。 (3)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逻辑顺序结构的方式。
第二节 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一、专题摄影拍摄过程的问题与对策 专题摄影的拍摄是一个系统工程,与单幅照片的拍 摄不同,要从整体考虑。 (一)题材的单调、落伍。原因:尤金〃史密斯影 响;摄影记者缺乏对社会的洞察力和想象力;某些 题材容易出画面,摄影者想投机取巧 ‘走捷径’。
(二)切入点的问题 。在开始一个专题以前,一定 要好好地研究这个题材,找准切入点。 拍摄前期的资料积累可以让摄影师高屋建瓴地把握 专题的导向,尤金〃史密斯也强调一定要了解所拍 的题材。摄影师在开始的 时候,一定要慎重,不妨列出报道这个选题所可能 的多个角度,然后根据你预期发稿的媒体的需求, 考虑该事件的新闻价值,然后结合影像表现力,最 后做出选择。
第十章 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第一节 第二节
专题摄影的发展历史 专题摄影的拍摄和编辑
第一节 专题摄影的发展历史
一、专题摄影的定义 专题摄影,在英文中常被称作photo essay,我国 有人将之译为图片故事、图片文章,也被称作摄影 专题等。 与photo story的区别:picturestory 它强调图片表述事件的情节性,是一个相对比较完 整的具有开始和结束的故事。 photoess ay则更关注图片的主题性,即围绕一个主题展开, 有的时候并不具有故事性。
(三)控制照片使用数量。从视觉效果上看,大幅 照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图片使用非常小而 且密集,这就要考验版式的美术设计,一不留神就 会显得密密麻麻,照片难以辨认。 版面设计必须形成一个 ‚视觉冲击中心‛,且只能 有一个 ‚视觉冲击中心‛。在版面上造成视觉冲击 中心的办法很多,最简单而常用的就是 ‚大照片‛。
【思考练习题】
1.《生活》对专题摄影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2.为什么摄影记者在拍摄专题摄影时会存在题材单 调的问题?如何解决? 3.专题摄影存在几种结构方式,如何寻找适合的结 构方式拍摄? 4.被动的图片编辑和主动的图片编辑对于专题摄影 的编辑有什么不同? 5.分析下面这个专题摄影版(见图10—6)的编辑 特点。
案例图片故事:留守村喧嚣过后的沉静
江苏省兴化市南宋村 共有人口约2100人, 其中约960人常年外 出打工,约90%的孩 子、70%的老人和 30%的女人在村中居 住,“留守”是他们 生活的底色。每年春 节,外出务工的人回 村,才让南宋村擦去 这份沉静。图为2月 15日,5岁的留守儿 童余雅育在家门口玩 耍。她的父母和爷爷 常年在盐城打工,参 加完14日元宵庙会之 后,他们都已再次外 出打工。新华社记者 李响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