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七—九世纪日本“遣隋使”、“遣唐使”的派遣經过及其影響

作者: 王立達
出版物刊名: 史学月刊
页码: 9-14页
主题词: 遣唐使;遣隋使;南北朝;大化革新;封建政权;隋唐;曹魏;公元前;大使;天皇
摘要: <正> 一、隋唐以前的中日交化关系从考古学發现来看,証明了早在公元前三世紀的秦代,我國交化已開始傅入日本。
近年來在日本山陰、北陸等地區曾經發现过許多類似先秦古鐘的日本制造的铜鐸;此外在九州北部,亦曾發现过同特期我國制的铜劍、铜矛等古器物。
到了兩漢三國時代,我国和日本北九州一带的往來更加密切 趦蓾h時代,双方是通过朝鲜半岛而間接接觸的,例如后漢書卷——五倭傳說:“自武帝滅朝鲜,使譯通於漢者,三十許國” 龂鴷r代,曹魏和倭女王國間的正式通使来往,从公元二三八年開始,十年之中就有六次,而其間也大抵是經由朝鲜半岛的。
例如三國志卷三十倭人傳記載:景初二年(二三八)倭女王派遣大夫难升米等赴曹魏時,就是通过帶方太守刘夏的介紹而前往的。
由于双方往来的频繁,当時我國北方社会經济的組織和生産方法就对日本發生了很大的影响。
兩晋南北朝時代,日本在政治經济各方面都較前有了進步。
当時北九州已(?)大和朝廷管辖,開始和我國南方的封建政权建立了直接的往來關系,。
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日本简史:跨越了3个世纪的日本遣唐使,为日本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关键词:圣德太子改革、鉴真东渡前因:圣德太子改革圣德太子执政时期,向隋朝派遣了五次使者,其原意是向隋朝学习佛法,促进佛学的交流。
但是这几次使者的派遣给日本远不止佛教的知识,更为日本树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学习的典范。
▲圣德太子(日本飞鸟时代的政治家)后果:鉴真东渡公元753年,鉴真终于成功到达了日本,传授佛教,极大地促进了日本佛学和文化的发展。
▲鉴真东渡过程始末一、遣唐使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一批又一批的官员、学子、僧侣告别国家,登上了驶向大唐的航船,他们将大唐先进的知识带到了日本,他们就是“遣唐使”。
遣唐使即“派往唐朝的使节”。
从公元7世纪到9世纪,日本共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规模多在百人以上。
唐朝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科技文化通过这些遣唐使源源不断的输送到日本,为日本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距离日本派“遣隋使”到中国已经好多年了,现在当权者已经换了,还派不派人呢?▲遣唐使二、大化改新当时执政的舒明天皇左思右想,还是拍了板:“去!”一则要看看新的王朝是否还有新的东西可以学习,另一则是要探探海对岸的新的帝国对日本是个什么态度。
但是派谁去呢?这时候犬上三田耜和药师惠日进入了天皇的视线。
这两位也算是和中国打交道的老江湖,隋朝的时候就受到圣德太子的指派,作为“遣隋使”进入中国学习,中国的民情风俗、待人礼节都有一定的了解。
由他们带队,应该不会出什么大纰漏。
遣唐使带回来唐朝优秀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日本依照唐朝的模式进行了大化改新。
改革结束的日本虽然一地鸡毛,但是民族自信心却大大提升。
可惜663年白村江一战,唐朝、新罗联军击败日本、百济联军,大唐好好给日本上了一课:做人不要太狂了。
第二年,战战兢兢的日本接待了唐朝的使者郭务悰、刘德高。
被大唐使者明敲暗打的日本人痛定思痛,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跟帝国学习了些皮毛而已。
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

自古以来9中国和日本两国的文化就有密切的联系9两国人民互相往来9两国文化互相交流9对中日两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0一!大化改新的背景(一)日本国内各阶级矛盾加剧七世纪时9日本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社会的生产力迅速提高0但是在此时东亚的政治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9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兴起9朝鲜的新罗崛起9对日本产生了强烈的影响0日本对朝鲜的几次入侵都失败了9这使日本的大和政权的威信一落千丈9政权发生了动摇0日本在侵略朝鲜失败后9统治阶级加强了对部民的剥削和奴役0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剥削9激起了人民的强烈愤慨9各地起义此起彼伏0在人民起义的冲击下9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9斗争激烈0争夺部民和土地的斗争不断9从而加深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0盘井之乱就是这种矛盾激化的反映0由于中国和朝鲜形势的变化以及人民的反抗斗争9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和政权的统治基础9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开始了探索改革之路0(二)与唐朝的接触及遗唐使的派遣隋末唐初9日本的一些贵族接受了汉文化9提高了文化水准0因此当他们处于不利的时候9就有可能学习唐朝先进的统治方法9借以摆脱困境9巩固统治0七世纪的唐朝实行租庸调制和均田制9使唐朝的经济和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9并巩固了封建王朝的统治0那时的日本处于由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9积极谋求向唐朝学习9建立良好的关系9先后派遣了l3批遣唐使到达长安9规模庞大9组织完备0许多的留学生经历了隋朝的灭亡和唐朝的繁荣9看到了唐朝的先进制度对周边的影响9回国后对日本的部民制度要求改革9学习唐朝的均田制和贾建梅(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l50050)曾桂山趁机里应外合9陈伯川及警卫员被俘9并向守卫奇克的八连猛烈进攻9刘\闫率队顽强抵抗9在激烈战斗中9刘公魁同志身先士座指挥战斗9在猛烈的冲杀中不幸壮烈牺牲0经过一天一夜的顽强抵抗之后9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9闫思聪同志率队突出重围9奇克又陷入水深火热之中0我军逼近逊克县城时9匪首旅长刘光才等离城逃窜9我们顺利进驻县城9结束了挺匪对县城的统治9我人民政府宣告成立0为建立巩固的东北后方根据地9在东北局的统一领导下9派新四军三师副师长洪学志司令员率主力部队特务团到达逊克县9挺匪在我军的严厉围剿下窜往嘉荫\乌拉戈一带9为彻底\干净地消灭这伙土匪9由合江军区李荆甫司令员指挥部队由东向西进剿0洪学志司令员指挥里河地区的部队由西向东围剿0在我军钳型围剿下9敌军大部被我歼灭9只剩几个匪首窜到逊克县松树沟一带0匪首旅长刘光才(外号刘山东)\参谋长张景云(外号张小胡)\团长李亚州随后也被我军擒获0至此这股祸国殃民的挺匪被我军全部消灭0逊克\嘉荫的人民重见了天日9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9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0学术园地!"租庸调制9加强中央集权9实行三省六部制等0著名的留学生高向玄理和僧冥等都在中国学习几十年9回国后积极的传播中国文化9从而为日本的变革打下了基础0二!大化改新的实行六世纪后半期9日本朝廷针对部民脱籍的现象9开始改变经营的方式9建立了田不和户籍制度9把各家族人丁纳入了国家控制之下0那时9佛教开始从中国传入日本0佛教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9接受佛教就意味着学习唐朝文化9从而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0646年9日本孝德天皇即位0他仿造唐朝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9并学习唐朝的农业和手工业0孝德天皇的年号叫大化9因此这次改革被称为大化改新0其内容据日本历史书日本书记所记载l!废除王室和贵族对部民和领地的控制9把全国的土地和部民都作为天皇的土地和部民2"实行班田制和租庸调制3#改革中央体制9加强中央集权统治0三!大化改新的历史意义(一)对于日本国内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具有积极意义大化改新是在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9在当时东亚国际形势的影响下9由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0改革的结果是使部民摆脱了氏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的公民0班田制按人口分田9以户来耕作0部民的地位有所提高0实行了土地国有和加强中央集权制9抑制了贵族豪强的氏族特权9进一步克服了氏族陋习9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0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9使土地和部民从日本王室和贵族控制下解放出来9作为国家的土地和公民9由国家分给口分田9使他们对国家负担一定的租税和劳役9这就改变了上述奴隶劳动的支配作用9形成以班田农民的劳动的社会基本形态0所以9大化改新的结果9促使日本部民奴隶制的终结和封建生产方式的初步形成0(二)通过大化改新9加强了国力9也促使日本开始从各个方面学习唐朝文化9积极开展文化交流0首先9对于佛教的传播0圣德太子在大化改新后提倡佛教9不惜巨资兴建了许多佛教寺院9如法王寺天王寺法隆寺等壮丽的佛教寺院9从而为日本的佛教和佛教文化以及佛教寺院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9奠定了基础O据日本的文献记载9此后日本的贵族开始信奉佛教9当时日本有佛教寺院千余所0随着佛教在日本的传播9佛教仪式以及其它学术思想在日本也广泛的传播起来0其次9对于中国文化艺术及传统习俗的学习0日本留唐学生空海吉备真备分别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的偏旁部首9创造了日本文字的片假名和平假名0日本当时的都城京都的建筑式样也仿造唐朝的长安城9城内也有朱雀大街和西市东市0日本人的饮食习惯也和唐朝人的习惯相仿0日本曾出土了很多唐朝初年的开元通宝铜钱9我国的西安也发现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宝0这都是当时中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产物0日本人的制茶方法也是同唐朝学来的9后来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茶道0在风俗方面9如端午节饮菖蒲酒9七月七的乞巧节9重阳节登高等等9都是从唐朝学去的0可见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9触及到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0纵观现今的日本9源自于其博采众长的特点0日本文化虽然受中国文化很大的影响9但日本的文化也是自己去争取自己去探索的0记得在日本一位友人家中的大厅9挂着一幅c海纳百川y的横匾9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善于汲取外来文化的民族0总之9在上千年的中日两国友好交流史中9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可以说是最广泛\最深远的0而对于由它影响又导致的在日本史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大化改新9又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9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极好例证之一0学术园地!"唐朝文化对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作者:贾建梅作者单位: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50刊名:黑龙江史志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HIZHI年,卷(期):2004(1)被引用次数:1次1.葛继勇.GE Ji-yong鉴真弟子法进的东渡活动与《进记》[期刊论文]-唐都学刊2007,23(4)2.梁文清论古代日本对汉文化的移植与大化改新[期刊论文]-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3.吴二林唐文化在日本的渗透[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7(5)4.毛铿祖.Mao Kengzu广东丝绸生产、贸易与"海上丝绸之路"[期刊论文]-广东蚕业2001,35(4)5.张铁珍.贾云刚加氢精制催化剂活性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6.高留成唐朝时期日本留学僧译经大师灵仙考[期刊论文]-船山学刊2007(3)7.孙玉巧遣唐使制度废止原因试析[期刊论文]-咸宁学院学报2003,23(2)1.刘小湘.胡依琴.肖潇东亚传统体育项目进奥辨析[期刊论文]-体育文化导刊 2008(1)本文链接:/Periodical_heiljsz200501026.aspx。
简论日本遣唐使

作者: 孙宏
作者机构: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出版物刊名: 黑龙江社会科学
页码: 51-54页
主题词: 遣唐使;经济文化交流;留学生;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史;友好往来;中国和日本;天皇;大化革新;日本社会
摘要: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近邻,两国之间有着两千多年友好往来的历史。
到了唐代,双方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逐惭达到了高潮,日本陆续不断地派出遣唐使来中国,吸收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果。
一、遣唐使出现的历史背景 中国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从遥远的古代起,东亚大陆和日本之间就有往来。
在《汉书·地理志》中“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的记载,说明至少在西汉时中国已和日本有交往了。
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

二、大化改新 1、大化改新的背景 、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回答以下三 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①豪族与中央政权矛盾尖锐,政局动荡不安; 个问题 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②归国留学生的推动; 设问一: 设问一:大化改新是在什么背景 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③改革派发动消灭豪族的政变,建立新政权。 下发生的? 下发生的 设问二: 设问二: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 2、大化改新的措施 、 哪些?①推行公地公民制度 ; 哪些 设问三: 设问三:大化改新的重大历史意 经济: 经济:②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 义是什么? 义是什么 ③设立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制 ;
一、遣隋使和遣唐使 1、条件 、 ①从地理位置看:中日同处东亚,一衣带水 从地理位置看:中日同处东亚, 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先进, ②从社会发展看:中国先进,具有吸引力 从日本自身看:不畏艰险, ③从日本自身看: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2、内容 、 ①互赠礼品,构成贸易形式 互赠礼品, ②学习中国的文化知识和生活风俗 3、影响 、 ①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②促进日改新的历史意义 、 大化改新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 大化改新打破了氏族豪族的世袭特权,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是日本历史上一次重大飞跃。
既然大化改新是仿 效唐制推行的, 效唐制推行的,那么二 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者有哪些相似之处呢
由上表可以看出,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 由上表可以看出, 不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教育、 本,不仅如此,日本的都城、文字教育、服饰等也深 受唐朝影响,以至大化改新后的一个时期, 受唐朝影响,以至大化改新后的一个时期,在日本文 化史上被称为“唐风时代” 化史上被称为“唐风时代”。但日本并未学习中国的 宦官制度,也未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思想, 宦官制度,也未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思想, 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这种态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日本对待外来文化的这种态度值得研究和借鉴。
人教历史七年级遣唐使的影响

朱 雀 大 街
西 市
朱 雀 大 街
东 市
唐朝长安城
日本平城京
看图识史
?谁是卧底
我可以用来在大唐 买东西 我是铸造于唐朝后 期的铜钱
暂停半分钟
我外圆内方很可爱
试一试
床前明月光 疑われる上で霜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海上に明るい月が昇ります、 天の果てでも同じ時を共有しています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
遣唐使的影响
遣唐使影响
制 度
645年日本孝德天皇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幵正式开始改革, 史称“大化改新”。日本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 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
看图识史
建筑
西 市
东 市
你知道假名和汉字有什么关系么?
日汉文对照简表平假名 汉字 来自假名 汉字あぃ ぅ
安
以 宇
ア
ィ ゥ
阿
伊 宇
ぇ
ぉ
衣
於
ェ
ォ
江
於
遣唐使影响
节 日
服 饰
茶 道
制度
学习唐朝制度,进行大化改新
建筑 建筑
日本的都城平城京仿照唐朝长安城
参照汉字,创制日本文字 节日、服饰、茶道等
文化 文化 生活 风俗
推荐书籍:
姚嶂剑:《遣唐使:唐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略》
推荐网站及视频:
/2015/04/24/VIDA1429839997077997.shtml
纪录片:探索发现《大明宫》
日本律令制都城的变迁和遣隋·唐使

言一行都可以迅速在较高文化阶层中 掀起一个唐风行动, 正表达了 贵族对隋唐高度文明 的渴求之心。在这种形势下, 藤原京所显示的就是早期遣隋唐使对隋唐长安的回忆和刚
进人隋唐文化圈的日 本的急切模仿。
经历 1年而建成的 0 藤原京为何在仅仅使用 1余年后便废弃, 0 而于7 年迁都新京 1 0 平城?日 本学者有认为是与7 年粟田 0 2 真人遣唐使团 所带回的 有关唐长安城的最新资料
日 文化交 唐 流中的 作用。 公元6 年第一次遣隋 0 0 使节团的 来访[, 4 直到8 年最后一 ] 3 8 批
遣唐使,中经2 〕 0 多年, ( 每一次遣隋・ 唐使节的来访, 他们所持归的情报信息, 都给国 家带来新风尚, 使之在新都建设中展现不同的变化。
自 年, 公元5 5 2 百济王将佛教传到日 本后, 佛教就成为日 本政治中密不可分的组成 部分。每一次的 权力争斗几乎都有佛教作为背景。例如苏我氏打倒物部氏, 中大兄皇子 和中臣 镰足夺权于苏我氏, 乃至平安迁都摆脱旧佛教势力等,皆以崇佛排佛方式出现。 学习输人中国 佛教成为日 本此后一直的重要国家大事。 0 年小野妹子一行虽无成员名 6 7 单, 但朝贡目 的清楚写着 “ 开海西菩萨天子重兴佛法, 故遣朝拜, 兼沙门数十人来学佛 法。 ”(《 隋书》卷八一东夷传)正是佛法学习带动了日 本对整个隋唐文明的全面吸收, 从68 0 年到以 后历届遣唐使派遣, 其成员除留学生、 学问 僧外, 还有阴阳士、医者、 乐 者、 画工等等各行各业人员, 学习政治思想、 佛教、 文学、 各种技艺等在内的整个隋唐 文明, 其中 佛教的发展变化自 始至终都影响着日 本社会。遣隋・ 唐使成员的陆续归国, 不断给日 本文化输人新鲜血液。如果圣德太子进行的推古改革还很难说与遣隋使有关, 那么到大化革新,已经是在遣隋留学生、 学问僧的直接参与下进行的完全照搬中国模式 的改革。 日 《 本书纪》推古天皇三十一年 ( 3 6 年)记事中记载:“ 2 秋七月, ……是时, 大唐学问僧惠齐、 惠光及医惠 日、福因等,并从智洗尔等来之。于是,惠日等共奏闻 日: 留于唐国 学者,皆 学以成业, 应唤。且其大唐国, 法式备定之珍国也, 常须达。 ”
日本费力学习唐朝制度,为何唐朝制度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

日本费力学习唐朝制度,为何唐朝制度在日本只是昙花一现?公元7-8世纪,日本国多次派遣唐使进入中国,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以唐朝为模板建立了所谓的“律令制国家”,将日本带入了真正的文明时代。
这套教科书的说辞为我们带来了日本全方面模仿大唐从而强大发展起来的印象,也让很多人觉着日本才更好传承了唐朝优秀典范。
实际上,日本人虽然在物质文化与艺术层面确实大量传承了唐朝的基因,但是作为中华文明核心的制度文明,尤其是大化改新后建立起的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其实很快就被日本人所抛弃,成为了昙花一现的模样。
图/日本来华路线01 唐朝制度好?推古天皇的改革中,圣德太子引进了中国政治理念中的君臣观念,作为改革的思想武器。
他援引中国儒家学说,强调:“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国靡二君,民无两主,率土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
这种对君主关系的制度化无疑是向当时日本国内强大的氏族豪强势力发难。
其所制定的“冠位12阶”,便是用中国儒家学说的“德、仁、礼、信、义、智”来分别称呼各个位阶,从而营造君臣之间巨大的身份差距。
这种制度很快就在后来苏我氏的等旧氏族贵族的反扑浪潮中被束之高阁。
在随后的大化改新之中,大中兄皇子与中臣镰足以实现唐朝模式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为目标继续改革。
他们不仅在上层建筑领域,而且在经济领域也全面模仿唐制,试图建立起能够与新型律令制国家相配套的新型经济基础。
然而,无论是在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日本君主想要得到大唐效果都极为困难。
02 无法推行的唐朝模式在《改新之诏》中,大中兄皇子规定模仿中国的均田制,建立班田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公地公民制,公民全部登记造册,直属国家,国家按公民人数班授口分田。
公民向国家交纳租税,并每次都登记在册。
很明显,改革目标是彻底打破传统的氏族豪强所占有的私有地、私有民制度,相当于从中国早期“封邦建国”的井田时代直接飞越到隋唐时期的均田系统。
然而,这种形式上的模仿,很快就暴露出严重的不适应,有些措施甚至连形式上的维持都难以继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生课程论文
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论文题目: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课程:古代中日关系史研究
任课教师:王刚
姓名:孙晓卓
班级:国际关系与国际法
学号:2015503309
简述日本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摘要】中国隋唐时期,正直日本飞鸟时代,日本国内改革之风盛行,通过圣德太子改革和大化改新,日本渐渐废除之前大贵族垄断政权的局面,开始建立起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而在此期间,遣隋使和遣唐使的派遣,使日本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隋唐时期的先进政治、经济体制,为日本封建时期的国家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指导。
本文试从日本遣隋使和唐朝初期的遣唐使,简述遣隋唐使对日本国内改革的影响。
【关键词】圣德太子大化改新遣隋使遣唐使
一、简述遣隋使对日本改革的影响
纵观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在隋朝时期,日本圣德太子在政期间,便派遣小野妹子为代表的使节到隋交流并递交国书。
但隋朝时期的中日交流中,佛教文化的交流占据较大比重,这与圣德太子和隋文帝都大力推广佛法有很大关系。
小野妹子608年3月完成使命。
随后, 隋炀帝派遣文林郎裴世清回访日本。
裴世清一行十三人随同小野妹子于608年4月到达日本筑紫, 在日本受到隆重礼遇。
日本派遣的遣隋使发生在日本摄政圣德太子改革1期间,遣隋使的意义由此变得明确:一方面,遣隋使归国后为统治者带回了先进的治国理念和思想,在道德意识层面的受益尤其显著,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另一方
1圣德太子改革:圣德太子改革,指7世纪初日本的改革运动。
圣德太子自593年担任摄政以来,即致力于提高王权的改革。
面,它提高了日本的国际地位,奠定了中日平等友好邦交,尤其是派遣留学生,积极摄取中国文化,为日本日后的文明与进步以及大化改新奠定了基础。
二、简述初期遣唐使对日本改革的影响
公元618年, 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唐高宗建立唐王朝之后,首要任务是平定叛乱,镇抚边境。
至唐太宗即位时,唐朝国内政局已经稳定,此时,唐朝开始拓展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积极招抚四方。
在此背景下,日本派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及唐统治者的治国之术。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日本首次派使节遣唐,其中的两位大使犬上三田耜就是最后一次遣隋使节犬上御田锹, 而另一位大使药师惠日曾是第一批到隋朝的留学生,显然, 日本精心派遣熟悉中国的人到唐朝, 了解新王朝的情况;永徽四年(公元653年),五月,日本遣唐使第二次来唐,此时,日本国内大化革新如火如荼,而日本此次的遣唐时间持续时间久,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有较为全面的学习和借鉴。
由此可以判断,日本的前两次遣唐使对日本国内的大化革新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日本孝德天皇在公约645年开始大化改新运动2,仿唐建国号“大化”。
而日本在唐朝建立之后的前两次遣唐为日本的此次改革提供了巨大的借鉴意义: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2大化改新:又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三、结语
自大化革新以来, 日本社会在不断向上提升, 变化颇大, 班田制全面推行, 中央官制也在不断改革, 佛教已经冲破旧贵族的反对而蓬勃发展,日本的自豪感在加强, 大约在唐武则天时代, 日本改用新的国名, 称作“日本”。
日本进一步的发展, 需要向大陆吸取先进经验作指导。
总之, 要正确认识遣隋唐使对中日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必须把隋唐时期的中日关系看作一个整体, 而不能将隋唐两代截然分开。
遣隋唐使是遗唐使的前奏, 对推动日本社会政治改革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愈义。
2015级国际关系和国际法专业
孙晓卓
2015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