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正激变换器

合集下载

正激变换器

正激变换器

41
如果电感电流小于临界电流,或电感值过小, 工作在DCM状态。 断续时,占空比不仅与输入电压有关,还和输 出负载电流有关 对于反馈闭环控制而言,DCM和CCM均能达 到稳定输出要求 CCM控制中有两个极值(二阶系统),DCM 控制中有一个极值



40
断续工作模态分析

ICE IL0 ID1 ID2 ID3 IC0

25
电路分析方法

分段线性分析方法,将电路分为两种工作状态
26
Q导通时

Q截止时

变压器副边电压:
根据等效电路图有:
VN 2 = VL 0 + V0 =L
diL 0 dt

diL 0 0 dt
VL 0 + V0 = 0
+ V0

=
VN 2 −V0 L0
L0
即: diL 0 dt
diL 0 dt
+ V0 = 0
49
8
电压应力分析(Q)

电流应力分析(Q)

晶体管关断磁复位时,Q上承受最大电压为
晶体管的电流最大值为
I QI (max) = ( =( ∆I N2 )( I o + ) + 磁化电流I m N1 2 DT V N2 ∆I )( I o + ) + s I N1 2 L1
UQ = Ui + U = Ui + Ui
21



工程设计上,有时外加如图电容起到箝位作 用。 电容参数设计需注意,如果过大,会将输入纹 波引到输出侧 变压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绝缘要求,尤其在高压 输入场合 所以将N1和N3分绕 在不同平面,既减小 电压应力,也起到电 压箝位作用

正激变换器

正激变换器

Dm in
N1 N2
Uo U dm a x
0.33
Rm a x
Uo Io min
50
设计方法*
电感电流连续: L 1 (1 D)RT
2
极限状态满足要求:
L
1 2
(1
Dmin)RmaxT
L 0.00017H 0.17mH
与Buck电路类似,电感最大峰值电流、最大有效值电流为:
I Lpkmax
正激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
电感电流连续模式(CCM)下工作参数分析
稳态工作时电感伏秒平衡,有:
( N2 N1
Ud
Uo )DT
Uo (1
D)T
0
Uo
D
N2 N1
Ud
上式表明:正激DC-DC变换电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和Buck
电路一样与D成正比,不同的是还与匝数有关。
为避免变压器饱和,每个开关周期内磁路必须复位,即
Io
其中:Iin为输入平均电流(直流电流),Io为输出直流电流,
D为占空比 ,Ud为输入直流电压,Uo 为输出直流电压
正激电路电感电流连续的临界条件
输出电流大于临界连续时电感平均电流,有: 1 1 (1 D)T
R 2L
即: L 1 (1 D)R
2f
——LC滤波器设计约束条件之一
正激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
CCM状态下主电路主要参数关系
电感 电感电流连续条件: L 1 (1 D)RT
2
电感电流有效值: ILrms Io
电感电流峰值: I Lpk
Io
1 2
I Lpp
电感电流脉动峰峰值:
电容

电源拓扑结构介绍----正激和反激

电源拓扑结构介绍----正激和反激

TX2
* ***
36 V2 IRF530 R2 C2
TX1
D1N4148
* ***
36 V1 R1 C1
R1 C1
***
***
Q2
(a)Q导通
2012-10-31
(b) Q关断
(C) Q关断,电 20 流断续
3. 反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下面讨论flyback工作在电流连续模式下的工作原理:
2012-10-31
5
2012-10-31
2. 带复位绕组的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正激变换器的主要理论波形
2012-10-31 6
下面讨论电感电流连续时forward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1. 模态1 [对应于图 (a)] 在t=0时,Q1导通,Vin通过Q1 加 在原边绕组W1上,因此铁芯磁化,铁芯磁通Ø增加:
在t=Ton时,铁芯磁通Ø的增加量为Vin/W1*D*Ts。 那么副边绕组W2上的电压为:Vw2=W2/W1*Vin=Vin/K12。 式中,K12=W1/W2是原边与副边绕组的匝比。
此时,整流二极管D1 导通,续流二极管D2截止,滤波电
感电流iL1线性增加,这与buck变换器中开关管Q1导通时一样, 只是电压为Vin/K12。
2. 模态2 [对应于图 (b)] 在Ton时刻,关断Q1, 原边绕组和副边绕组中没有电流流过,此时变压器 通过复位绕组进行磁复位,励磁电流iM从复位绕组 W3经过二极管D3回馈到输入电源中去。那么复位 绕组上的电压为:Vw3=-Vin;原边绕组上的电压为: Vw1=-K13*Vin;副边绕组上的电压为:Vw2=-K23*Vin。
D2 D1N4148 C1
R1
Q1
W3

I_让你不再迷惑各种正激变换器公式

I_让你不再迷惑各种正激变换器公式

根据次级的峰值电流,按变压器匝比求出初级的峰值电流:
I P− P = I S − P *
NS N = I O * (1 + K RF ) * S NP NP
同样可以:先求出初级峰值电流 I P −出初级的峰值电流后同样可以安 匝比计算出次级的峰值电流 其中:KRF 因数就为次级电感电流纹波因数
△I 取 20%-40%的输出电流为最佳(即 KRF=0.1-0.2) 有的地方出现了电流纹波因素,KRF
定义: K RF
∆I ∆I = 2 = I O 2I O
∆I = 2 K RF * I O
有了上面的值可以求出次级的峰值电流:
I S − P = IO +
∆I = I O * (1 + K RF ) 2
根据电感量求出输出电感的圈数
N=
L * I S −P ∆B * Ae
(VO + VF )* (1 − DMIN ) * (I * (1 + K ) ) O RF (2 K RF * I O )* FSW (V + VF )* (1 − DMIN )* (1 + K RF ) = = O
∆B * Ae 2 K RF * FSW * ∆B * Ae
I EDC =
PIN VINMIN * DMAX
POUT VOUT * I OUT η = = VINMIN * DMAX η *VINMIN * DMAX
进过数学运算可以计算出 N 的计算:
I P− P = I S − P *
NS N VOUT * I OUT = I O * (1 + K RF ) * S = * (1 + K RF ) NP N P η *VINMIN * DMAX

常见反激式、正激式、桥式、推挽式DC/DC电源变换器的拓扑类型

常见反激式、正激式、桥式、推挽式DC/DC电源变换器的拓扑类型

主题: 常见反激式、正激式、桥式、推挽式DC/DC电源变换器的拓扑类型常见DC/DC电源变换器的拓扑类型见表1~表3所列。

表中给出不同的电路结构,同时也给出相应的电压及电流波形(设相关的电感电流为连续工作方式)。

PWM表示脉宽调制波形,U1为直流输入电压,UDS为功率开关管S1(MOSFFT)的漏一源极电压。

ID1为S1的漏极电流。

IF1为D1的工作电流,U0为输出电压,IL为负载电流。

T为周期,t为UO呈高电平(或低电平)的时问及开关导通时间,D为占空比,有关系式:D=t/T。

C1、C2均为输入端滤波电容,CO为输出端滤波电容,L1、L2为电感。

1、常见单管DC/DC电源变换器
2、常见反激式或正激式DCDC电源变换器
3、常见桥式或推挽式DCDC电源变换器。

总结正激变换器各种复位方式辅助绕组

总结正激变换器各种复位方式辅助绕组

系统复杂度
布线复杂度
评估不同复位方式对电路板布线的影 响,选择布线简单、易于维护的方案 。
控制逻辑复杂度
比较复位电路的控制逻辑复杂度,选 择逻辑简单、易于控制的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正激变换器各种复位方 式辅助绕组
• 正激变换器概述 • 正激变换器的复位方式 • 辅助绕组在正激变换器中的作用 • 辅助绕组复位方式的优缺点 • 辅助绕组复位方式的选择依据
01
正激变换器概述
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正激变换器是一种常用的电源转换设备,它通过开关管和变压器的工作,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成输出所需的直 流电压。在开关管导通期间,输入电压施加在变压器上,产生磁能;在开关管关断期间,磁能释放,通过整流二 极管和滤波电容产生输出电压。
软复位
软复位是通过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利 用电容的充电特性,将能量泄放到辅 助绕组或负载上,以实现变换器的复 位。
软复位方式需要增加额外的元件和电 路,增加了电路的复杂性和成本。
软复位方式具有较慢的复位速度,适 用于对输出电压精度要求较高的电源 应用。
03
辅助绕组在正激变换器中的作用
提供复位电压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的充电系统也采用了正激 变换器,用于将直流输入电压转换 成适合电池充电的直流输出电压。
02
正激变换器的复位方式
主动复位
主动复位是通过在开关管关断期间,利用开关管、二极管等元件的开关特性,主动 将能量泄放到辅助绕组或负载上,以实现变换器的复位。
主动复位方式具有较高的复位效率,适用于中小功率的电源应用。
开关管和负载设备不受过电压的损害。
辅助绕组通过与过电压保护电路的配合,能够提高正 激变换器的过电压保护能力和可靠性。

正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

正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

正激式变换器工作原理正激式变换器(Forward Converter)是一种常用的开关电源拓扑结构,可以将直流电压转换为需要的直流电压输出。

它通过周期性地开关和关闭电路中的开关管,实现对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本文将详细介绍正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正激式变换器由输入电源、变压器、开关管、输出电路以及控制电路等组成。

其中,变压器是正激式变换器的核心部件,通过变压器的变换作用,实现电能的传输和转换。

正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导通阶段和关断阶段。

在导通阶段,开关管S导通,输入电压Vin通过变压器的主绕组L1传输给负载。

同时,变压器的副绕组L2和电感器Lm储存能量。

开关管导通后,磁场能量积累在变压器的磁芯中,同时电感器Lm充电。

在此期间,输出电路的电容器C存储能量,以供负载使用。

导通阶段结束后,进入关断阶段。

在关断阶段,开关管S关闭,磁场能量被释放,通过变压器的副绕组L2传输给输出电路。

同时,电感器Lm中的能量继续通过二极管D传输给负载。

在此期间,输出电容器C会释放能量,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关断阶段结束后,回到导通阶段,循环工作。

正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用以下几个步骤来描述:1. 开关管S导通:当控制信号使开关管导通时,输入电压Vin通过变压器的主绕组L1传输给负载。

同时,变压器的副绕组L2和电感器Lm储存能量。

2. 磁场能量积累:开关管导通后,磁场能量积累在变压器的磁芯中,同时电感器Lm充电。

此时,输出电路的电容器C存储能量,以供负载使用。

3. 开关管S关闭:当控制信号使开关管关闭时,磁场能量被释放,通过变压器的副绕组L2传输给输出电路。

同时,电感器Lm中的能量继续通过二极管D传输给负载。

4. 输出电容器释放能量:在关断阶段,输出电容器C会释放能量,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

然后,回到导通阶段,循环工作。

正激式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控制信号的调节来实现对输出电压的调节。

通过改变开关管的导通时间和关断时间,可以控制变压器的磁场积累和释放过程,从而调节输出电压的大小。

第8章 正激变换器(修订)

第8章 正激变换器(修订)
况。
2019/5/24
开关电源技术与设计
第8章 正激变换器
8.3.3 最大占空比 的限制
在三绕组去磁复位正激变换器中,开关管关断后磁复位期间,复位绕组 Nr 对主绕组 N P
的映射电压U OR
=
NP Nr
×U IN
,开关管
DS 极承受的最大电压与反激变换器情况类似,即
U DS
= U IN
+ U OR
第8章 正激变换器
8.3.1三绕组去磁正激变换器波形
三绕组去磁正激变换器各关键点电压波形、绕组与二极管电流波形如图8.3.2所示。
Ton Toff
uGS
主绕组Np与复位绕
组Nr之间漏感Lp-r引
uDS
起的尖峰电压
us
漏感尖峰电压
2Uin Uin
us
0V
-u s
2019/5/24
Np
i 绕组电P流
i 复位绕组电流 R i 一次侧绕组激磁电流 M
BCM 模式下,间歇期Tr 时间为 0)
Dmax
=
Ton Ton + Toff
= U off U on + U off
= U OR
=
NP Nr
×U IN
= N P =0.5
U IN + U OR
U IN
+
NP Nr
×U IN
NP + Nr
为保证磁通可靠复位,在最小输入电压U IN min 下,最大占空比 Dmax 必须限制在 0.45 或以下,
略情况下,buck 变换器等效输入电压
U INR
=
NS NP
(U IN
−U S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和 BUCK 相似。 其工作状态如图如图(a3)所示:
图(a3)单端正激变换器工作状态
开关管 Q 闭合。如图所示,当开关管 Q 闭合时的工作状态如图 a4 所示,
图(a4)
根据图中同名端所示,可以知道变压器副边也流过电流,D1 导 通,D2 截止,电感电压为正,变压器副边的电流线性上升。在此期 间,电感电压为:
图(a1)
BUCK 变换器
图(a2)单端正激变换器
BUCK 变换器工作原理:
电路进入平恒以后,由电感单个周期内充放电量相等,
由电感周期内充放电平恒可以得到:
1 T U 0 u dt 0 L T L
即:

可得:
tON
0
(U i U o )dt U o dt 0
tON
T
(U i U o )t ON U o t OFF (U i U o ) DT U o (1 D)T t ON Uo U i DU i T
正激变换器
实际应用中,由于电压等级变换、安全、系统串并联等原因,开 关电源的输入输出往往需要电气隔离。 在基本的非隔离 DC 换器中加入变压器,就可以派生出带隔离变压器的 DC
DC 变
DC 变换
器。例如,单端正激变换器就是有 BUCK 变换器派生出来的。 一 工作原理
1 单管正激变换器 单端正激变换器是由 BUCK 变换器派生而来的。图(a1)为 BUCK 变换器的原理图,将开关管右边插入一个隔离变压器,就可以得到图 (a2)的单端正激变换器
2
, 将次级电流折算到初级,
2
的电流脉冲。将阶梯斜波电
流 等 效 为 平 顶 电 流 , 其 幅 值 为 其 中 点 值 I pft , 则 电 流 平 均 值 为
0.4 I pft ,因此有,
Pin 1.25PO Vdc (0.4 I pft )
即:
I pft
I pft 就是选择器件的重要依据。
N p 和 N r 相等时,开关管的电压应力为两倍的Vdc .
而交错正激变换器得开关管关断电压应力仅为一倍的Vdc 所以,开关管的关断电压应力,应该根据实际的电路拓扑而定, 然后选择开关管的规格。 2 续流二级滚和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由于次级有输出电感,所以次级电流波形为阶梯斜波。当直流输 入最小电压时, 阶梯斜波的宽度为 0.8T 初级电流也为阶梯斜波的宽度为 0.8T
得:
UO
N2 DU I N1
由此可见,单端正激变换器电压增益与开关导通占空比成正比,
比 BUCK 电路只多了一个变压器的变化。 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 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实用电路拓扑, 其原理 图如图(a5)所示
图(a5)
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单端正激变换电路相似, 只 是在在原边增加了一个回馈环节。其工作状态如图(a6)所示
2
三路输出正激变换器 三路输出正激变换器和单端正激变换器拓扑结构相似, 其优缺点
也一样。 和单端正激变换器一样, 三路输出正激变换器也只能用于输出功 率不是很大的情况下。
3
双端正激变换器
双管正激变换器使用两个开关管,这样做有显著地优势。 1 关断时每个开关管仅承受一倍的直流输入电压电压, 这样就可以使 输出的功率加大。 2 关断时不会出现漏感尖峰。 由此可以得出,和单端正激变换器相比,双管正激变换器能用于相对 比较大的输出功率地情况下。
2 磁芯利用率不高,单位周期内只有一个功率脉冲。 3 变压器的磁芯由于一直工作于被置位状态,容易饱和。
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
回馈式单管正激变换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回馈环节, 实现了能 量的回馈,而且为变压器提供了磁芯复位回路。但是当磁芯工作于复 位状态时,开关管同样要承受很大的电压应力。 由此可以得出,单端正激变换器只能用于输出功率不是很大的 情况下。
图(a6)
当 Q 开通时,工作原理和单端正激变换器相似,电流从 N1 端流 过,电流线性增大,同时向副边传递能量。
当 截 止 时 , Np 两 端 电 压 为 -Ui , Nr 端 同 名 端 变 副 大 同时通过二级管向输入电源回馈电能。
三路输出正激变换器 原理图如图(b1)所示
( I 2 I1 ) 成正比,而 C0 决定的部分与流过的电流的积分成正比。
对于很大范围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容值的常用铝电解电容, 其中 R0
C0 的值近似为常数,约为 50 80 106 欧法。例如,
Vr ,再由 R0 C0 为常 dI
设阻性纹波电压峰-峰值为Vr , 则需要 R0 数可求得 C0 。
滤波器的选择 1 电感的选择
3.13Po Vdc
电感的选择应该保证直流输出电流最小规定电流( 0.1I o )时, 电感电流也保持连续,电感电流斜坡电流峰-峰值为
dI ( I 2 I1 ) ,因为当直流电流等于电感斜坡峰-峰值一半时,进
入连续工作状态,即:
dI
即:
2
0.1I o
dI
VLTon Vi Vo Ton L L
4
交错正激变换器
这种拓扑只是将两个单端正激变换器交替工作 (各占半个周期) , 其次级电流通过二极管相加。所以,在每个周期内有两个功率脉冲, 每个变换器只提供总输出功率的一半。 由于在每个周期内有两个功率脉冲, 交错正激变换器也可以由于 相对比较的输出功率的情况下。 三 原器件的选择准则 变压器的选择 1 磁心选择 正激变换器的变压器磁心有效功率和峰值磁密、磁心面积、窗口面 积、频率及绕组电流密度有关。 2 初级匝数的计算 由法拉第定律确定初级匝数表达式为
Q1 关断时, N p 和 N r 的极性反向, N r 同名端变负,且被二极管 D 钳位至地电位,此时变压器是一个自耦变压器, N r 上压降为Vdc , 而 N p 上为
NP
Nr
Vdc 。导通时间,磁心被伏秒数VdcTon 置位,关
断时必须施加相等的伏秒数才能使它复位到磁滞回线的起始位置。 当
1 单端正激变换器
和非隔离开关电路拓扑相比增加了一个隔离变压器。 优点: 1 可以通过改变次级绕组和初级绕组的线圈匝数比来决定输出电压是降 压还是升压,或者增大了电压的输出范围。 2 改变输出电压极性是非常方便的,只要将次级绕组线圈的两端对调,再 将次级整流二极管和滤波电容的方向对调就可以。 3 输出和输入隔离,加大了电路抗干扰的能力。 缺点: 1 由于变压器漏感的存在,当 Q1 截止时,其两端将承受非常高的电压应 力,易将开关管 Q1 损坏。
图(c1)
由三路输出正激变换器的拓扑可得, 其副边拓扑只是在单端正激 变换器的基础上再加了两个辅输出部分, 所以它的工作原理和单端正 激变换器相似。其原端和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一样。 3 双端正激变换器
图(c1)
工作原理:开关管 Q1 和 Q2 同时开通或截止,如图(c2)所示。
图(c2)
当 Q1 和 Q2 同时导通时,二极管 D1 和 D2 反偏截止,输入 Ui 通 过变压器 T 向副边传输能量,副边二极管 D3 和 D4 导通,副边电感 L1 和 L2 上电压线性上升,电感开始储能。 当 Q1 和 Q2 同时截止时,如图(c3)变压器原边上通过铁芯感 应的电压通过二级管 D1 和 D2 向输入电源 Ui 反馈能量。
L
2 电容的选择
Vi Vo T on 0.2 I o
一般的电容并非理想电容, 其可等效为寄生电阻 R0 和电感 L0 与 理想电容 C0 的串联。一般的,总希望大部分纹波电流分量进入电容
C0 。输出电压的纹波由输 R0 、 L0 、 C0 一同决定。
对于低频 (小于 500K) 纹波,L0 可以忽略, 输出纹波由 R0 、C0 决定。有两个分别有 R0 和 C0 决定的纹波分量。有 R0 决定的分量与
图(c3)
4 交错正激变换器 电路原理图如图(d1)所示:
图(d1)
其工作状态如图(d2)所示
图(d2)
工作原理: Q1 和 Q2 分别开通在电路运行的上半周期和下班周期, 并分别留有一定时间的死区。例如上半周期 Q1 开通,Q2 截止。下半 周期,Q2 开通 Q1 截止。工作原理和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相同,只 是在每个周期内有两个能量脉冲。 二 各种正激变换器的优缺点
uL
N2 U I UO N1
开关管 Q 截止。开关管截止时,变压器副边没有电流流过,副边 电流经反并联二极管 D2 续流,在此期间,电感电压为负,电流线性 下降:
U L U O
在稳定时,和 BUCK 电路一样,电感电压在一个周期内积分为零, 因此:
N2 U I U 0 DTS U O 1 D TS N1
(Vdc 1)(0.4T ) 108 Np Ae dB
Vdc 为最小直流输入电压,T 为工作周期, Ae 为磁心面积,dB 为磁
通密度变化量。 此处计算的基础如下: 考虑到磁心的完全复位,开关管导通时间选择为,在输入最小电压情 况下,其导通半周期的 80%(因为如果导通时间占满整个半周期,若 导通时间稍有改变而增加,就会使磁心不能完全复位),即 0.4T 。 开关管导通时, 初级线圈两端电压为输入电压减去开关管得导通电压 (此处假设为 1V)。 3 次级匝数的计算 次级绕组匝数可由电压输出要求输出来。 开关管、续流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的选择 1 开关管的选择 开关管的选择关键在其所能承受的关断电压应力和工作频率。 而回馈式单端正激变换器的关断电压还得从变压器的绕组匝数看 起: 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