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会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二会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高二会考生物知识点整理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结合水(与他物结合):细胞组成成分之一 水

自由水(游离状态):①溶剂②运输营养和废物③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反应 无机物

存在形式: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盐

功 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如离子平衡,酸碱度平衡)

H ︱

构成:C 、H 、O 、N 等 氨基酸(N H 2–C –COOH ) ︱

R

氨基酸 多肽 蛋白质

功能: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份(如结构蛋白)

②催化(如酶)③运输(如血红蛋白)

蛋白质 ④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⑤免疫(如抗体)

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 ②肽链的空间结构

计算题归类:

有机物 ①m 个氨基酸,一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1

②m 个氨基酸,n 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n ③氨基酸:mRNA :基因(DNA )=1:3:6

构成:C 、H 、O 、N 、P 、等

DNA :质多

核酸 五碳糖、磷酸、含N 碱基 核苷酸 核酸

RNA :核多

脱氧核糖核酸 核糖核酸 简称 DNA

RNA 基本组成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含氮碱基 腺嘌呤(A ) 鸟嘌呤(G ) 胞嘧啶(C ) 胸腺嘧啶(T ) 鸟嘌呤(G ) 腺嘌呤(A ) 胞嘧啶(C ) 尿嘧啶(U ) 主要分布

细胞核

细胞质

功能:遗传物质 脱水缩合 盘曲折叠

构成:C 、H 、O 单糖 双糖 多糖

糖类

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构成:C 、H 、O

脂肪:储能物质;有保温,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等功能

脂质 分类 磷脂:膜结构的重要成份

固醇: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淀粉 实验原理:颜色反应 注:斐林试剂和双缩脲试剂比较:(1)浓度不同:斐林试剂中C u SO 4溶液的浓度为0.05g/ml ,双缩脲试剂中的C u SO 4溶液浓度为0.01g/ml 。(2)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 溶液与C u SO 4溶液混合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NaOH 溶液,再加C u SO 4溶液。

1.2细胞的结构

一、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1665年,英国 . 虎克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 (2)18世纪30年代,德国 . 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

(3)1858年,德国 . 魏尔肖,提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观点,作为对细胞学说的修正和补充。 二、使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高倍镜与低倍镜比较

(2)特别注意:

①换上高倍镜调整时,只用细准焦螺旋。

②换镜前,应将观察的物象移至视野的中央。

③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cm )停下来。

三、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化合物 试剂和方法 现象 还原糖 加班氏试剂(或斐林试剂)摇匀,加热至沸腾 砖红色沉淀 脂肪 加苏丹Ⅲ染液,震荡 橘红色 苏丹Ⅳ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5%NaOH 、1%CuSO 4) 先加入5%NaOH 震荡后加1%CuSO 4 紫色 淀粉 碘液逐滴加入,摇匀 蓝色 物镜大小 看到细胞的数目

视野亮度 视野范围 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高倍镜 大 少 暗 小 近 低倍镜

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

细胞核 真核 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细胞质 有多种细胞器 仅有核糖体 细胞壁 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主要是肽聚糖构成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 特点:流动性 细胞膜 糖类(少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功能:①控制物质进出

主动运输 特点:选择透过性

②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胞质基质:为新陈代谢提供物质和环境

叶绿体: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双层膜 细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高尔基体:①加工和运输蛋白质

②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③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内质网: ①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胞 细胞质 细胞器 ②参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

③内接核膜,外接细胞膜,除此之外, 单层膜 还与核糖体、线粒体紧密相连

液泡:调节细胞内环境,维持一定的渗透压 溶酶体:①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②吞噬并杀死浸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糖体:蛋白质合成场所

中心体:与动物有丝分裂有关 无膜 核膜 细胞核 核仁

染色体 DNA :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质 蛋白质 1.3细胞的代谢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原生质层

液泡膜

细胞液 方式 特点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浓度 高 低 高 低

低 高 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能量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细 胞

二、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物质

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特性:①高效性: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酶③多样性:与有机物(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相关,从而与新陈代谢的复杂性相统一。

功能:催化生物化学反应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①温度:具有某一最适温度;高于或低于这一温度,酶活性下降

②PH值:具有某一最适PH,高于或低于这一PH,酶活性下降

与代谢的关系:新陈代谢包括生物体内的全部化学反应,酶的缺乏将引起代谢紊乱

分子简式:A-P~P~P(注:“~”为高能磷酸键)

ADP与A TP的相互转化:

与代谢的关系:ATP是生物体内各种代谢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ATP 形成途径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

动物:呼吸作用

A TP的利用:①运输物质②肌肉收缩③合成物质④生物发电⑤神经活动

三、生物新陈代谢的具体形式

无机物氧化

化能合成作用:CO2+H2O 能量(CH2O)+O2

定义: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2和H2O转化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O2的过程。

光能

总反应时:CO2+H2O* (CH2O)+O*2

叶绿体

合类胡萝卜素(1/4):胡萝卜素橙黄色吸收红光、蓝紫光

作叶黄素黄色

用场所:叶绿体色素叶绿素(3/4):叶绿素a 蓝绿色吸收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分布:类囊体的薄膜上

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及基质中

条件:光、色素、酶

光场所:囊状结构的薄膜上光

光反应H2O的光解:2H2O 4[H]+O2

叶绿体

物质代谢光

合ATP的生成:ADP+Pi A TP

能量代谢:光能转变为贮存在ATP中的化学能

基本过程条件:[H]、A TP、酶

场所:基质中

暗反应:酶

CO2固定:CO2+C5 2 C3

物质代谢酶

C3的还原:C3+[H] (CH2O)+C5

ATP ADP+Pi

作能量代谢:A TP中活跃化学能转变成(CH2O)中稳定化学能

图解:

影响因素:①光照强度②温度③CO2浓度④矿质元素⑤水分

应用:提高农作物糖类的合成量(①延长光照时间②提高光照强度③增加光照面积,合理密植④光照时,增加CO2浓度⑤光照时,提高温度)

定义:生物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

分解,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场所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细第二、三阶段:线粒体

有氧条件:有O2、酶参与酶

呼吸总反应方程式: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胞过程:葡萄糖

[H] →ATP(少量)第一阶段

丙酮酸

呼[H] →ATP(少量)

酶第二阶段

O2CO2

定义:生物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 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 细 场所:细胞质基质

无氧 条件:无O 2参与,有酶的参与 呼吸 酶

胞 总反应式: 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多数植物) 酶

C 6H 12O 6 2C 3H 6O 3+能量(动物,少数植物) 呼 酶

过程: ①C 6H 12O 6 2丙酮酸+[H]+ATP(少量) 酶

吸 ②2丙酮酸+[H ] 2C 2H 5OH+2CO 2 酶

2C 3H 6O 3 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 TP 意义:①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生物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联系 :(1)物质方面 (2)能量方面

1.4细胞的增殖 一、细胞周期:

1、定义:连续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理解:①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有些细胞分裂结束后不再进行分裂,他们就没有周期性。②生

物体有细胞周期额细胞有:受精卵、干细胞、分生区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细胞、癌细胞等。③减数分裂形成的细胞和已分化的细胞没有周期性。④每个细胞周期必须以分裂间期为起点。⑤不同生物其细胞周期时间长短不同。 二、细胞增殖

1、方式:①有丝分裂:生物界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②无丝分裂:无染色体和纺锤体出现;③减数分裂:有性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进行。

2、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

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 代谢类型 合成作用(或同化作用) 分解作用(异化作用) 物质变化 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能量变化 光能转变成化学能 化学能转变成热能、ATP 实质 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场所 叶绿体(真核) 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 只在光下进行 有光无光都可进行 细胞周期 特点

染色体数变化 DNA 数目变化 意义

间期 DNA 复制,蛋白质合成

2N 2N →4N 为分裂期做准备条件

(注:核指核膜与核仁;

体指染

色体与纺锤体)

4、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

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取材 → 解离 → 漂洗 → 染色 → 制片

细胞有丝分裂的观察: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 → 用高倍镜仔细观察各个时期的细胞 补充:

染色体数

4N b

a →

b 的变化原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 2N a 单体分开,形成子染色体

时期 间期 前 中 后 末

DNA 含量

4N d e c →d 的变化原因:DNA 分子的复制

e →

f 的变化原因: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形 2N c 成染色体,平均分配至子细胞

时期 间期 前 中 后 末

染色单体数

4N 染色单体的起点为0,终点也为0. 2N

时期 间期 前 中 后 末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细胞分化: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全能性:原因是细胞含有本物种的全套基因。如植物的组织培养

癌症的预防:避免接受致癌因子;增强体质;保护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习惯。 期

中 期 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2N 4N 稳定性

后 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分别移向两极 4N 4N 末 期

两 核 现,两 体 失 染色体变成染色质

2N

2N

比较

植物

动物

前期(形成纺锤体的方式不同)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割方式不同)

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膜中部向内凹陷,一个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物质运输能力降低

2.1遗传的细胞基础

一、精子形成过程

特点染色体

数变化DNA的变化

减数分裂过程间期(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或DNA复制,相关蛋白质合成)2N 2a→ 4a 第 ???初

一级

次精

分母

裂细

???胞

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2N 4a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侧2N 4a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2N 4a

细胞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2N → N 4a→ 2a

第次

二级

次精

分母

裂细

精细胞

凌乱分散在细胞内N 2a

着丝点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上N 2a

着丝点断裂,移向两极2N 2a

细胞分裂形成子细胞N a

变形精子N a

二、卵子与精子形成过程的比较:

相同点:染色体(DNA)的变化规律相同

(1)细胞质分裂不均匀,导致一个次级卵母细胞(体积大)

①第一次分裂时,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形成

第一极体(体积小)

不同点一个卵细胞(体积大)

②第二次分裂时,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

三、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意义

过程:父本(2N)精子(N)

受精卵(2N)

母本(2N)卵子(N)

意义:(1)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子代和亲代的染色体数目保持恒定。

(2)子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对基因重组有重要意义。

2.2遗传的分子基础

一、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S型细菌:有多糖类荚膜,有毒性,菌落表面光滑

实验材料

R型细菌:无荚膜,无毒性,菌落表面粗糙

S型细菌注入小鼠死亡

R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活体实验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R型细菌注入小鼠存活

S型菌多糖培养只有R型菌

S型菌蛋白质培养只有R型菌

离体实验

R型菌+S型菌DNA 培养有R型菌和S型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

(而不是蛋白质或多糖)S型菌DNA和DNA酶培养只有R型菌

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DNA(在中央):含P,不含S

头部

T2噬菌体(细菌病毒)蛋白质外壳

实验材料尾部:蛋白质含S,几乎不含P

大肠杆菌(一种细菌)

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搅拌上清液(菌外液体):放射性高(含大量35S)

A: 与大肠杆菌混合离心沉淀物(主要是菌体):放射性低(几乎不含35S)

裂↓解

释放新形成的噬菌体没有检测到35S

新噬菌体中无原噬菌体的蛋白质

被32P标记的噬菌体搅拌上清液(菌外液体):放射性低(几乎不含32P)B: 与大肠杆菌混合离心沉淀物(主要是菌体):放射性高(含大量32P)

裂↓解

释放新形成的噬菌体检测到32P

新噬菌体中含有原噬菌体的DNA

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半保留复制,边解旋边复制)

磷酸

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

多个含N碱基(A、G、C、T)

多脱氧核苷酸链

2条

结构外侧:磷酸—脱氧核糖磷酸—

1个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内侧:含N碱基(A = T, C = G)

1个DNA分子

解旋

复制2条母链(模板)4种脱氧核苷酸(原料)

(细胞核)

2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均含一条母链和一条新链)

三、基因的表达

(模板)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转录4种核糖核苷酸(原料)

(细胞核)

mRNA

翻译细胞质中的氨基酸(原料)

(核糖体)

蛋白质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附:碱基配对DNA: A G C T

| | | |

mRNA: U C G A

mRNA的每三个相邻碱基(1个密码子)决定蛋白质中的一个氨基酸。

四、中心法则

2.3遗传的基本规律

一、基本概念及符号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专指植物体中自花授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授粉,自交是获得纯系的有效方法。

侧交:杂种第一代与纯隐性个体相交。如Aa ×aa

相对性状:①同种生物②同一种性状③不同表现类型

显性性状:F1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隐性性状:F1未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的性状

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指与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组成。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符号:

P:亲本F1 :子一代F2 :子二代

♀:母本♂:父本×:杂交○×:自交

二、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区别:

现象:分离定律是关于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是3:1,基因型之比是1:2:1;自由组合定律是关于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F2的性状分离比是9:3:3:1

本质:分离定律是揭示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自由组合定律是揭示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行为,前者分离,后者自由组合。

三、孟德尔定律子代表现型与亲代基因型的关系

子代表现型比亲代基因型

3:1 Aa×Aa

1:1 Aa×aa

9:3:3:1 AaBb×AaBb

1:1:1:1 AaBb×aabb Aabb×aaBb

3:3:1:1 AaBb×aaBb AaBb×Aabb

四、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①正确选用试验材料(豌豆是闭花授粉植物,相对性状易区分)

②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

③应用统计学方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④科学地设计试验程序

五、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环境条件性状

(控制)

六、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常染色体:22对

人的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性染色体:1对男性:XY 女性:XX

XY型性别决定:

P ♂(22对+XY)×♀(22对+XX)

配子(22条+X ) (22条+Y)(22条+X)

子代22对+XX (女)22对+XY(男)

伴性遗传判断规律:

1、X a致病: ①男患大于女患②女患男必患(母患儿必患,女患父必患)③交叉遗传

2、Y致病:男性都患病,女性都正常

X a:红绿色盲,血友病

X A:抗维生素D佝偻病

常见遗传病Y :人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及实例 a :白化病,黒尿病

A:多指,并指

2.4生物的变异

不可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体内遗传物质未变

变异基因重组

可遗传的变异:由于生殖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一、基因重组

减数第一次分裂

四分体时期后期

同源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无新基因出现,但出现新性状

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二、基因突变

替换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NA分子的碱基增添基因突变(基因结构的改变)

缺失为生物进化提供最初原材料

比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正常异常

D NA GAA GTA

CTT CAT

变化

mRNA GAA GUA

氨基酸谷氨酸缬氨酸基因突变的特点:

普遍性

②随机性a1

③不定向性 A a2

④大多有害a3

⑤自然状态下频率低

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外因化学因素: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基因突变的原因生物因素:某些病毒

内因:DNA复制时发生的错误

三、染色体变异

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非整倍性变异(个别染色体增加或减少)

数目变异:

整倍性变异(染色体组增加或减少)

一倍体:含一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二倍体:含二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多倍体:含多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单倍体: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成的个体

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人工诱导,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

四、关注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公众在以下五个方面发生争论

是否实质性等同

②是否出现滞后效应

③是否出现新的过敏原

④营养成分是否发生改变

⑤是否侵犯了宗教信仰者或素食者的权益

显性遗传(A):并指、多指、抗Vd佝偻病

单基因遗传病

基因病隐性遗传(a):白化病、苯丙酮尿症

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多基因遗传病:原发性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

常染色体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

染色体病

性染色体遗传病:性腺发育不全综合征、XXY综合征

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禁止近亲结婚

人类基因组计划及意义

参与研究的国家:美、英、德、日、法、中

主要工作:测定人类基因组(共24条染色体)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

《22常染色体+X+Y》

意义:人类基因组研究的理论与技术上的进展,对于各种疾病,尤其是各种遗传病的诊断、治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进一步了解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细胞的生长、分化与个体发育的机制,以及生物的进化等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6生物的进化

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始原料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

例如:

变异1 自然选择变异类型1 新种1

原料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变异2 自然选择变异类型2 新种2

二: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生物进化的一般规律:①从简单到复杂②从水生到陆生③从低等到高等

2、生物进化和地球环境变化有密切的关系(自然选择)

3、由于变异的多向性①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①②③)

③生态系统多样性②基因的多样性

基因频率定性改变

3.1植物的激素调节

达尔文实验: ※

发现过程 詹森的实验:

生长素的发现 拜尔的实验:

温特的实验: ※生长素的命名者 产生部位:胚芽鞘尖端、幼芽等 植物的 弯曲部位:尖端的下部 激素调节 运输:是极性运输,即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而不能反过来

运输。

分布:相对集中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低浓度促进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 高浓度抑制生长 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 其他植物激素 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脱落酸:促进器官衰老和脱落 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举例说出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必修三P55资料分析)

3.2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基本方式:反射

2、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3、兴奋:感受器接受了一定的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 → 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的传导 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传导,电信号(神经冲动) 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传递,神经递质

刺激前(内负外正) 刺激后(内正外负)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5、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各中枢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一般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调控

6、人脑的高级功能 感知外部世界、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二、激素调节

1、发现:促胰液素的发现 → 斯他林和贝利斯命名(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

2、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来源和去路:

食物中的糖 (消化吸收)→ → (氧化分解 ) CO 2+H 2O+能量

肝糖原 (分解) → → (合成)肝糖原 、肌糖原

非糖物质 (转化) → → (转化)脂肪、某些氨基酸等 附: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较

比较项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产生的来源 胰岛B 细胞 胰岛A 细胞 作用

降血糖

升血糖

血糖调节的过程:

a:血糖↑ → 胰岛B 细胞释放的胰岛素↑,同时胰岛A 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 结↓果

体内血糖含量降至正常水平 对照课本P 46(必修

3)看实验图及结论

血糖

0.8~1.2g/L

体内血糖含量升至正常水平

(二)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释放作用释放作用释放

下丘脑TRH 垂体TSH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反馈

三、激素调节的特点:

a 微量高效

b 通过体液运输

c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四、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1)因病切除甲状腺的患者,需长期服用甲状腺激素;许多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按时注射胰岛素来治疗。(2)某些人给猪饲喂激素类药物,以提高瘦肉率。

3.3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稳态的生理意义

单细胞生物(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生活的环境

内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

多细胞生物细胞外液的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意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概念:通过一定的调节,使内环境保持相对的稳定。

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生理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1)体温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

寒冷: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肌肉和肝脏产热增加;肾上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炎热:汗腺分泌增加;毛细血管舒张;肌肉和肝脏产热减少;

(2)水盐调节

调节中枢:下丘脑渴觉产生的中枢:大脑皮层

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抗利尿激素分泌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重吸收水量排尿量

饮水多少降低减少增加

缺水多提高增加减少

三、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地方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2、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2)监控和清楚功能

(1)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三道防线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生来就有体液免疫

体液免疫:发生在细胞外液

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

T细胞呈递抗原

化学成分:球蛋白

B细胞分化记忆细胞与其合成有关的细胞器:

分化核糖体合成场所

浆细胞分泌抗体内质网第一加工场所

高尔基体第二加工场所

线粒体提供能量

细胞免疫:发生在细胞内

T细胞分化记忆细胞

分化

效应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

自身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

过敏反应: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有明显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4、免疫系统的应用

免疫预防:疫苗血清疫苗抗体

病毒疫苗抗原

免疫治疗: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相结合的特异性

器官移植:器官的排异问题

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问题

器官克隆问题

3.4种群和群落

植物样方法

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动物标志重捕法

昆虫灯光诱捕法

种群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种群的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大小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

性别组成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增大

年龄组成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种群衰退型:出生率<死亡率,种群密度减少

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必修三P65)

“J”型曲线:在理想环境中

种群的数量变化“S”型曲线:在限制自然环境中;K值称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决定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环境因素:水分、温度、食物、天敌等

人为因素

研究意义:防止有害动物;保护和利用野生生物资源;拯救与恢复濒危动物;

物种组成:丰富度

群落的物种结构种间关系:捕食、竞争、互利共生、寄生

群落群落的空间结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

3.5生态系统

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光:决定生物生存、植物分布、生理、动物繁殖、生活习性等

温度:影响生物分布、生长发育 水:决定生物生存、影响生物生长、发育 种内关系:种内互助;种内斗争

种间关系: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生物 初级消费者

成分 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结构 三级消费者 分解者(异养生物):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食物链、食物网:(1)只由生产者+各级消费者组成;无分解者 (2)同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营养级

定义: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能量流动的起点:指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指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 能量流动的去向:①呼吸作用散失②自身生命活动③流向分解者④流向下一个营养级 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 (2)逐级递减 功能 能量传递效率:10~20% 表示方式:能量金字塔

定义:指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特点:(1)反复循环(2)全球性

物质循环 C 循环 在自然界中的形式:C 2O 、碳酸盐等 在生物群落中的形式:有机物 循环形式:C 2O

过程: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无机环境 生物群落 C 2O 呼吸作用 有机物 与能量流动的关系:(1)同时进行,彼此依存,不可分割

(2)能量 动力;物质 载体

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 分类 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

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平衡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化学防治

(2)控制有害动物 生物防止

机械防止

定义: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非生物

因素

生物因素

生 态 因

生 态 系 统

附:区别

种群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同种生物eg:一个池塘里的所有鲤鱼

群落同一时间;同一空间;全部生物eg:一个池塘里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eg:一个池塘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人口现状:(1)人口增长过快得到改善

人口增长对(2)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生态环境的影响(3)目前进入低生育国家的行列

如何调节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控制人口增长

(2)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5)推进生态农业

关注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地沙漠化;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

种类: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直接价值: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科研、美学、旅游观赏等

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调节功能的

潜在价值:目前对其功能人们尚不清楚的

特点:(1)物种丰富(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生物多样性我国生物(3)经济物种丰富(4)生态系统多样

多样性的概况面临威胁表现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

原因(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到缺少天敌的地区

保护措施: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 1、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重新化整的思路(Aa 自交→1AA:2Aa:1aa,其中aa 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 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

教师资格证考试高中生物学理论知识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教学知识16% 第一章高中生物学课程理论 第一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概念: 一、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二、面向全体学生 三、倡导探究性学习 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目标 总目标: 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 养成科学态度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心理准备。 具体目标: 一、知识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能力 第三节高中生物学课程资源 ①利利用校内实物材料和设备作为课程资源 ②利用杂志、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③利用社区活动场所、科研院所等作为课程资源 ④用信息技术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⑤利用生物实践活动素材或成果作为课程资源 ⑥发挥教师和学生资源作为课程资源 ⑦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或知识作为课程资源 第二章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内容 第一节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框架 必修+选修 第二节高中生物学课程必修模块的内容标准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4)文字表达准确、生动,图文并茂,印制精良。 (5)难易程度与我国的教育发展现状相适应,有利于学生实际, 达成教学目标。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 以学生的发展作为选取内容的岀发点 应当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要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体现“科学技术社会” 的思 想。 应将探究活动作为教科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 习题:简述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教学大纲的不同点。 答案要点:(1)生物学大纲注重对具体教学内容的要求;标准中探究调查等教学活动只对教师和教材编写者和实现标准中的要求提供了活动建议,没有做统一规定。 (2)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3个领域;而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4)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隐约的指出了 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 第三章基本教学技能 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 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 第一节导入技能 掌握目的作用: 1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学习动机; 2引起对所学内容的关注,弓I导进入学习情境; 3为学习新知识新概念新原理新技能作鼓动引子和铺垫; 4为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了解他们要做生么他们应 达到什么程度。 类型:直接、经验、原有知识、实验、直观、设疑、事例、悬念…。 应用原则: 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 导入要有关联性; 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艺术魅力。 第二节教学语言技能 掌握目的: 保证准确清晰的传递教学信息,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育,能力培养,这就要求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具有启发性; 不断提高教学语言水平,可以促进教师个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 高。 要素:语音和吐字音量和语速语调和节奏词汇语法 原则:学科性和科学性原则; 教育性和针对性原则; 简明性和启发性原则。 第三节提问技能 类型:回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要点:清晰连贯;停顿与语速;指派与分配;提示第四节讲解技能 类型:解释式描述式原理中心式问题中心式 目的作用: 一、讲解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是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二、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进而形成志趣以及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 三、讲解启发学生思维并传授思维的方法,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能力创造条件。 应用原则:目标具体; 念记忆推理和判断能力; 帮助学生领悟新知识和新概念; 能开阔新视野,展现真实自我。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五篇归纳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五篇归纳 学习任何一门科目都离不开对知识点的总结,尤其是同学们在学习生物时,更要总结各个方程式知识点,这样也方便同学们日后的复习。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 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 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3.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

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 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解放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 仍然保持双链结构。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RNA 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复制和转录中起作用。 5.反转录酶:为RNA指导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为模板、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合成DNA的过程。具有三种酶活性,即RNA指导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导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学技术中,作为重要的工具酶被广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库、获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细菌、霉菌等)中。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DNA分子。是特异性地切断D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核酸酶(“分子手术刀”)。发现于原核生物体内,现已分离出100多种,几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这种酶。是重

初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大全最详细

基础义务教育资料 2017年初二生物会考知识(一) 一、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 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 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輕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薛、蕨类和种子輕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三、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

四、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数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五、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 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六、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1)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影响 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中国鸽子树(琪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八、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建立门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 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白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1.1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 (-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 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这个侧链基团用R表示。结构通式如下: NH2—CH—COOH|R 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 体中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 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 和磷的吸收。 6.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 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例如:组成多糖的单 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 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7.水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自由水。自由水的作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运 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总之,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 开水。无机盐的作用:构成细胞中复杂化合物的重要成分如血红蛋 白中有铁元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缺钙会抽搐,缺碘,大脖子病;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2.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脱水缩合。即: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

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 NH-CO-.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此类推,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肽链能盘曲,折叠,形成有一定空间 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 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 构是极其多样的。 蛋白质的功能:a构成细胞核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头发, 肌肉,羽毛。B催化功能,如酶c运输功能,如血红蛋白d信息传 递功能,如胰岛素e免疫功能,如抗体。 3.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酸分为两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分布: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 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 的作用。 4.糖类的种类:单糖,二糖和多糖。单糖:不能再水解的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二糖:水解后生 成两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有麦芽糖,蔗糖和乳糖。多糖:水解后 产生多个单糖的糖,常见的有淀粉,纤维素和糖原。 糖类的作用: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5.脂质的种类: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的作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起到保温的作用,如鲸鱼,海 豹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层;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 器官,如企鹅。磷脂的作用: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 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2

(2020年整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知识点(修订版).doc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考试知识点 生物1 分子与细胞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了解】 1、病毒: 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才能生活,所以病毒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单细胞生物:依靠单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依靠分化的细胞完成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 1、动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植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植物没有系统 3、单细胞生物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单细胞生物无组织、器官、系统这些生命的层次例:植物组织:营养、保护、机械、输导组织;动物组织: 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 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种子;动物器官: 心、肝、胃、肠、脾、肾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了解】 四、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应用】 1、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施旺提出:细胞学说。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已的生命,又对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细胞学说的意义: 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结构的统一性,使人们认识到各种生物之间存在共同的结构基础。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了解】 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包括:C、H、 O、N、P、S、Ca、K、Mg、Fe、Mn、B、Zn、Cu、Mo; 其中最基本元素:C;主要元素;C、 O、H、N、S、P; 大量元素:C、H、 O、N、P、S、Ca、K、Mg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 2、组成人体的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二、细胞中的主要化合物的种类【了解】 1、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其中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核酸等 2、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三、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理解】 1、组成元素:C、H、O、N。 2、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1)氨基酸的结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通式: (2)氨基酸的种类决定与:R基不同 3、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4、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5、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6、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7、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四、蛋白质的多样性及功能【理解】 1、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2、蛋白质的主要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肌动蛋白;②催化作用:如酶; ③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了解】 1、元素组成: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 2、基本单位:核苷酸(由1分子磷酸+1分子五碳糖+1分子含氮碱基组成) 3、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DNA RNA 结构特点双螺旋结构单链结构 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四种) 核糖核苷酸(四种) 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 胞嘧啶(C)、胸腺嘧啶(T)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尿嘧啶(U) 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 无机酸磷酸磷酸 存在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 (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功能储存、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指导蛋白质合成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归纳【五篇】 高二年级有两大特点:一、教学进度快。一年要完成二年的课程。二、高一的新鲜过了,距离高考尚远,最容易玩的疯、走的远的时候。导致:心理上的迷茫期,学业上进的缓慢期,自我约束的松散期,易误入歧路,大浪淘沙的筛选期。因此,直面高二的挑战,认清高二,认清高二的自己,认清高二的任务,显得意义十分重大而迫切。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1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2

1.群落外貌 群落外貌是指生物群落的外部形态或表相而言。它是群落中生物与生物间,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植被的特征,水生生物群落的外貌主要取决于水的深度和水流特征。陆地生物群落的外貌是由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形态及其生活型所决定的。 2.生活型类型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丹麦植物学家raunkiaer提出的系统,他是按休眠芽或复苏芽所处的位置高低和保护方式,把高等植物划分为五个生活型,在各类群之下,根据植物体的高度,芽有无芽鳞保护,落叶或常绿,茎的特点等特征,再细分为若干较小的类型。下面就raunkiaer的生活型分类系统加以简介: ①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以上,又可根据高度分为四个亚类,即大高位芽植物(高度﹥30米),中高位芽植物(8-30米),小高位芽植物(2-8米)与矮高位芽植物(25厘米~2米)。 ②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③地面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冬季地上部分全部枯死,多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⑤raunkiaer生活型被认为是进化过程中对气候条件适应的结果,因此它们的组成可反映某地区的生物气候和环境的状况。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5篇精选 直到高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增强,获取知识一方面从教师那里接受,但这种接受也应该有别于以前的被动接受,它是在经过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另一方面通过自学主动获取知识。能否顺利实现转变,是成绩能否突破的关键。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1 1.酶的定义?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生物大分子 2.ATP的中文名称、结构简式?腺苷三磷酸A-P~P~P 3.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胡萝卜素(橙黄色,蓝紫光)叶黄素(黄色,蓝紫光)叶绿素a(蓝绿色,红橙光、蓝紫光)叶绿素b(黄绿色,红橙光、蓝紫光) 4.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光:光能-活跃化学能暗: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6CO2+12H2O——C6H12O6+6H2O+6O2 6.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CO2浓度 7.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8.无氧呼吸的2个反应式?C6H12O6→C2H5OH+CO2+能量、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 9.呼吸作用的意义?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10.糖代谢的途径?多糖分为肝糖原与肌糖原,肝糖原能合成葡萄糖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2 1.解旋酶:作用于氢键,是一类解开氢键的酶,由水解ATP来供给能量它们常常依赖于单链的存在,并能识别复制叉的单链结构。在细菌中类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动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况,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链为模板合成复制形的过程中,就是按3′→5′移动。在DNA复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复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条单链DNA为模板,将单个脱氧核苷酸通过磷酸二酯键形成一条与模板链互补的DNA链,形成链与母链构成一个DNA分子。 3.DNA连接酶:其功能是在两个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如果将经过同一种内切酶剪切而成的两段DNA比喻为断成两截的梯子,那么,DNA连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断口处(注意:不是连接碱基对,碱基对可以依靠氢键连接),即两条DNA黏性末端之间的缝隙“缝合”起来。据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与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单个脱氧核苷酸与DNA片段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而是将DNA双链上的两个缺口同时连接起来,因此DNA连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称RNA复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双链DNA为模板,边解放边转录形成mRNA,转录后DNA仍然保持双链结构。对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种:RNA聚合酶I转录rRNA,RNA聚合酶Ⅱ转录mRNA,RNA聚合酶Ⅲ转录tRNA

高二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精华版)

高二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个体 →种群 → 群落 → 生态系统 → 生物圈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 1. 2. 3. 4. 5. 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大量元素: C 、H 、O 、 N 、 P 、S 、 Ka 、 Ca 、 Mg 等。 微量元素: Fe 、 Mn 、Zn 、 Cu 、 B 、 Mo 等。 基本元素: C 、H 、O 、 N 。 最基本元素: C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在:自由水(约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95.5%)和结合水(约 4.5%),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6.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 ATP 、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7. 8. 糖类由 C 、 H 、 O 组成,包括单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 )。 、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 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淀粉:碘液 —— 变蓝 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9. 10. 还原性糖(如葡萄糖) :斐林试剂(加热) —— 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 —— 紫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 —— 橘黄色;苏丹Ⅳ染液 —— 红色 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 C 、 H 、O 、N ,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 11. 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 C 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 CO — NH —或— NH — CO —,不能省略“—” )相连而成。 二肽:由 2 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多肽: n ≥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 =肽键数 =氨基酸数 -肽链数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核酸:由 C 、 H 、 O 、 N 、 P 组成,包括 DNA 和 RNA 12. DNA :脱氧核糖核酸,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碱基类型: RNA :核糖核酸,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碱基类型: A-T , C-G , DNA 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 A-U , C-G , RNA 可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脂质、蛋白质、多糖,其中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13. 14. 15. 16.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半透膜。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 ( 1)被动运输:①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 质壁分离与复原(详见课本) O 2、 CO 2、 H 2O 、酒精、甘油 ②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 2)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载体,需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各种无机盐离子 ( 3)胞吞作用、胞吐作用:需能量,不需要载体,如吞噬细胞吞噬抗原、胰岛素的分泌等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高尔基体:蛋白质的加工、分类和包装 内质网: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合成。 溶酶体:消化车间 17. 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动物和低等植物) 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 。 线粒体: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可被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细胞核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不是代谢中心。 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共同构成的结构体系。原核生物和病毒无生物膜系统。 18. 19. 20. 21. 22. 23. 24.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 病毒:无细胞结构,遗传物质为 DNA 或 RNA ,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为 DNA 酶的种类:蛋白质或 RNA 。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要温和。 ATP :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 A-P~P~P , A 代表腺苷, P 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 叶绿体层析在滤纸条上的名称和颜色分布自上而下( 4 条色带):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 (蓝绿色)、叶绿素 b (黄绿色) SiO 2:有助于研磨的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无水乙醇(或丙酮) :有机溶剂,提取色素 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真核生物)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的能量变化 、细胞质(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光反应场所:叶绿体中的类囊体薄膜。 25. 光反应:光能—活跃化学能 暗反应:活跃化学能—稳定化学能 O 2 来自水的光解,具体过程见教材 光能和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 CH 2O ) + O 2 CO 2 浓度等 CO 2+H 2O P103. 其中,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温度、光照强度、 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是大量的(在线粒体内膜上) 。具体过程见教材 P93,三个阶段都产生能量,但第三阶段能量 26. 无氧呼吸的场所:细胞质基质,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27. 无氧呼吸的 2 种反应式: C 6H 12O 6→ 2C 3H 6O 3 (乳酸) +能量(少) C 6H 12O 6→ 2C 2H 5OH+2CO 2+能量(少)

高中生物会考必背资料

高中生物会考必背资料 重点知识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 知识点: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地球) ★知识点:(1)细胞器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内有少量DNA,有氧呼吸的场所。叶绿体也有双层膜结构,少量DNA,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与动物细胞形成分泌物有关。中心体与动物细胞分裂时形成纺锤体有关。)P45~57 举例:1、下列细胞器中.都具有双层膜结构的一组是:(B) A.叶绿体和中心体B.叶绿体和线粒体c.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线粒体和内质网 2、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形成有关,在动物细胞中与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的细胞器是: (C) A.内质网B.中心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 。 3、下列不属于遗传物质载体的是:C A.染色体D.叶绿体c.高尔基体D.线粒体 知识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原核细胞无成形细胞核,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无核膜、核仁)(必修一P8) 举例:1、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D) A.有无细胞膜B.有无细胞壁C.有无核物质D.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知识点(3):在观察洋葱根尖有丝分裂的实验中,要用根尖的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这样才能看到不同分裂期细胞。必修一P115 举例:1、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分裂。 知识点(3):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自由扩散(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转运,不需载体和能量)协助扩散(高浓度的一侧到低浓度的一侧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O2、CO2、甘油、乙醇、笨等)和主动运输。P70 举例:1、下列物质通过小肠绒毛细胞的细胞膜时,既不需要载体协助,又不需要消耗能量的是:B A.葡萄糖B.甘油C.氨基酸D.钾离子 * 知识点:(4)质壁分离:指有液泡的植物细胞放在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液体中,由于液泡失水,发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的现象。放在小于细胞液浓度的溶液中又可以复原。P63 举例:1、在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中,在发生了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内,原

生物: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素材)

第1-3章复习要点 1、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 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 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5、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0.01g/ml的CuSO4);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 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模型 1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H | R—C—C OOH—CO--NH- | NH2 14、 1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 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共8篇)

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共8篇) :知识点会考初中生物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知识点总结图 篇一:初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申请精华)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植物的营养:绝大多数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的营养: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

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5、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2)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3)制定计划:检验假设是否正确,需通过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的要求:需设计对照实验,光照是这个探究实验中的唯一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结合水(与他物结合):细胞组成成分之一 水 自由水(游离状态):①溶剂②运输营养和废物③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反应 无机物 存在形式:一般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机盐 功 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③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如离子平衡,酸碱度平衡) 构成:C 、H 、O 、N 等 氨基酸(H N –CH –COOH ) ︱ R 氨基酸 功能: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成份(如结构蛋白) ②催化(如酶)③运输(如血红蛋白) ④信息传递,调节生命活动(如胰岛素) ⑤免疫(如抗体) 蛋白质种类多样的原因: 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序列 ②多肽链的空间结构 计算题归类: 有机物 ①m 个氨基酸,一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1 ②m 个氨基酸,n 条链,脱水个数=肽键个数=m-n ③氨基酸:mRNA :基因(DNA )=1:3:6 构成:C 、H 、O 、N 、P 、等 DNA :质多 核酸 五碳糖、磷酸、含N 碱基 核苷酸 核酸 RNA :核多 功能:遗传物质 构成:C 、H 、O 单糖 二糖 多糖 糖类 功能:主要的能源物质 构成:C 、H 、O 脂肪:储能物质;有保温,减少内脏器官之间的摩擦等功能 脂质 分类 磷脂:膜结构的重要成份 固醇:调节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等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淀粉 实验原理:颜色反应

三、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结构: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 细胞膜 糖类(少量)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 功能:①控制物质进出 主动运输 ②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 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细 ②与植物细胞壁形成有关 ③与动物细胞分泌物形成有关 ①增大细胞内膜面积 胞 细胞器 ②参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 还与核糖体、线粒体紧密相连 ②吞噬并杀死浸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核膜 核仁 染色体 DNA :主要遗传物质 染色质 蛋白质 一、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二、与新陈代谢相关的物质 定义: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 特性:①高效性:比一般的无机催化剂催化效率高107~1013倍 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化学反应

2020年高二生物会考复习计划

2020年高二生物会考复习计划 高中的生物该如何学好呢?我们都问这样的问题,是的,怎么学好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学习频道为大家整理的范文,希望此内容对大家是有帮助的! 一、科学安排复习计划,做到心中有数。 由于寒假没有补课,下学期初我也没有参加周六的补课,所以去年我的进度比其他的学校慢,新授课我在5月21日才结束,剩下来的复习时间就只有一个月,如何用好这一个月,怎样开展复习工作呢?下面是我校会考复习的安排:第一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第一、二、三单元的复习和题例分析。(共安排大约5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22日—5月29日) 第二阶段:对第一、第二、第三单元的知识进行单元测试和讲评(共安排大约2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5月30日—6月2日) 第三阶段:根据会考大纲要求进行第四、第五单元的复习和题例分析。(课时安排4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3日—6月9日) 第四阶段:进行两次模拟考测试和讲评,测试之间安排实验单元复习。(课时安排9课时) (时间安排在大约6月10日—6月21日) 二、巧用会考大纲,提高复习效率。 会考大纲是学生参加会考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在会考复习中一定要用好它。我的做法是:会考系统复习前利用大纲先让学生了解考试的时间、题型和分值,会考复习时根据大纲重建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回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其中可以考虑用不同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合,如复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中,涉及到不少基本概念,可把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染色质与染色体、染色体与染色单体、染色体与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等列出,归纳出它们相互的联系,用图

解表示,可加深理解和记忆。 再如:“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关系”这一知识点,学生学习过程中往往感觉比较枯燥而不容易掌握,老师在帮助学生复习的过程中,就可先画好一个相对固定的图。 然后复习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复习方式较新颖,学生容易把物质的代谢特点找出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效果较好。 复习糖的代谢过程,可利用图表形式。 通过图表的复习比较,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糖类、蛋白质代谢过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找出物质的代谢都有①合成②分解③转化的三个基本特点,物质的来源也有①食物的消化吸收②自身物质的分解③其它种类物质的转化的三个基本特点;同时,找出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明确三大物质的代谢是同时在细胞中进行,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此外,重视会考考纲练习题的分析。学生先独立完成考纲的练习,明确交作业的时间,然后让科代表收集同学做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上有针对性地进行题目的分析,提高了题例课讲评的效果。 还有,两次模拟考我分别选用了考纲中的两份综合测试题。具体做法:当我把会考大纲拿回来,我先让科代把大纲后面的两份综合测试题和答案撕下来,并分别装订好,考试时我就明确这是广州市生物教研室的老师编写的试题,我们参加的也就是广州市生物教研室组织的会考,如果你能通过这两份测试,那么你就一定能通过会考,假如两份测试题你都没有通过,那么自己就要找原因,尽可能的赶上来。学生听了我的话,而且离会考剩下只有大约两周时间,所以大多数学生都能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测试和讲评,对个别成绩较差的学生也起到一个警示的作用,促进了这一部分学生开始自觉复习。这对于老师自己也免去了到处找资料、出试题的时间和精力,因此,这种做法对老师和学生都有好处。 三、重视教研信息,选准教辅资料。 去年在广州市教研室组织高二生物的多次教研活动中,麦老师都提到了学校应该重视《高中生物基础知识与基础题型训练》一书的训练,平时我也听到其他学校

长沙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长沙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写食物链时注意:只能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层消费者结束。 9、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单元 10、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 ①目镜看到的是倒像。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③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 ④区分污点的位置:移动装片,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装片上;转动目镜,污点跟着移动,污点在目镜上;移动装片和目镜,污点都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11、细胞是生物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①细胞膜—保护细胞内部结构,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进出。 ②细胞质—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③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 ④细胞壁—支持和保护作用 12、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13、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制作步骤:(1)先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从鳞片叶的内面撕下一小块透明的薄膜。(3)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地把它展平。(4)用镊子夹住一块盖玻片一侧的边缘,将它的另一侧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地放平,盖在薄膜上,可减少气泡产生。(5)碘液染色。(6)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14、口腔上皮细胞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2)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牙签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