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悖论大全

合集下载

颠覆思维的世界十大著名悖论,宇宙怪才霍金至今无法全部破解未解之谜解谜

颠覆思维的世界十大著名悖论,宇宙怪才霍金至今无法全部破解未解之谜解谜

颠覆思维的世界⼗⼤著名悖论,宇宙怪才霍⾦⾄今⽆法全部破解未解之谜解谜【菜迷分享】我们可以偶尔会遇到⼀些看上去很合理,但实际上却是互相⽭盾的问题,⽐如乌鸦都是⿊的是普遍常识,没有⼈能否定它是错的,但是也⽆⼈可以证明它是对的,因此明知道它对错都可能但是依然认为它合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悖论,事实上世界⼗⼤著名悖论都是如此,那么哪些可以被称之为⼗⼤悖论呢??它们具体⼜是指的什么呢??我们⼀起来看看。

世界⼗⼤著名悖论:黄油猫悖论、乌鸦悖论、费⽶悖论、外祖母悖论、宇宙怪才霍⾦悖论、上帝悖论、说谎者悖论、钱包悖论、芝诺悖论、节俭悖论。

⼀、黄油猫悖论传⾔曾有做过黄油猫悖论真的假的的实验,将涂有黄油的⾯包贴在猫的背部,然后将猫从空中抛下,会出现跑先下落,然后在接近地⾯的时候⾼速转动⽽不落地,不过专家表⽰最终的实验结果并不会出现恒稳的转动状态,⽽是猫的脚会先落地,因此专家表⽰黄油猫悖论是假的。

在验证黄油猫悖论真的假的之前,曾有⼈表⽰这个实验可能会出现你还能反地⼼引⼒的现象,因为猫和黄油⾯包都会应该会受到地⼼引⼒的作⽤,但是究竟谁先落地就存在⼀个问题,会导致黄油和猫出现争着先落地⽽最后导致双⽅都悬在空中的可能,那么黄油猫悖论究竟是什么原理呢??专家给出了解释......查看全⽂⼆、乌鸦悖论在⼆⼗世纪四⼗年代,德国逻辑学家亨佩尔提出了著名的乌鸦悖论,他指出“所有乌鸦都是⿊⾊”这个常识虽然有⼀定道理,但是本来它是⼀个悖论,它可能是错误的但⼜⽆法证明,因为全世界或者古代上的乌鸦中是可能有⼀两只不是⿊⾊,却不可能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证明,因此也就⽆法证明所有的乌鸦都是⿊⾊的。

尽管我们可以通过⼀⽣去观察千万只的乌鸦,可能这千万只乌鸦都是⿊⾊的,就⼀定说明所有乌鸦都是⿊⾊的吗??这显然不正确的,⽐如万⼀在世界上某个⾓落有只乌鸦因为辐射变异成其他颜⾊但是没有被发现,就可以说明所有乌鸦都是⿊⾊的这个常识是错误的,不过⽬前并没有⼈发现过那只变异的乌鸦......查看全⽂三、费⽶悖论费⽶悖论:提出者是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费⽶,他指出:“假如有外星⽣物存在并且已经在⼏百万或者⼏千万年前就开始星界旅⾏,但是为何我们探寻⾄今却没有找到过他们留下的⼀点点线索,它们到底在哪⼉呢??”,简单的说就是宇宙如此⼤和古代久远应该会有外星⽣物存在,但是却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

十大恐怖悖论

十大恐怖悖论

十大恐怖悖论悖论是表面上同一命题或推理中隐含着两个对立的结论,而这两个结论都能自圆其说。

悖论的抽象公式就是:如果事件A发生,则推导出非A,非A发生则推导出A。

本期,我们给大家整理的世界十大经典恐怖悖论,都是烧脑级别的,个个拿出来逻辑思辨力直线上升,是朋友聚会聊天吹牛必备法宝。

还等什么,先让自己的脑子“烧”起来吧~第一个悖论——上帝悖论其实上帝悖论是专门为了反驳天主教徒眼中万能的上帝而创造出来的,如果说上帝存在我们的世界上,它是无所不能的,那么上帝能够创造出一块连自己都无法搬动的石头吗?如果上帝能够创造出这样一块石头,既然上帝都无法搬动,那么说明上帝并不是万能的,如果上帝无法制造出这样一块石头,那么依然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也就是说,不管怎样,上帝能不能创造出这块石头,都会证明上帝不是万能的!上帝悖论是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天主教行而且一直宣称上帝是全知全能之神,可以无所不能,坚定的无神主义者便提出了那个著名的上帝能否造出自己機不动的石头的问题,来怼这些天主教徒。

面对这个上帝悖论,很多相信上帝是万能的的人也陷入了沉思中,他们感到迷茫,绞尽脑汁的想反驳上帝悖论这一观点。

可是他们却没有想到,上帝悖论这一论点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因为要论证是上帝是不是万能的,就必须要承认上帝是存在的,而上帝是否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谜题,有神论者认为,上帝创造了我们的宇宙、创造了我们的世界,无神论者认为我们的宇宙并不是上帝创造的,双方各执一词,既然到现在我们谁都没有见过上帝,那么上帝悖论就永远都没有正确的答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上帝的定义也是不同的,或许科学家眼中的上帝和我们所谓的上帝都是不同的。

第二个悖论——价值悖论价值悖论又称价值之谜,指有些东西效用很大,但价格很低(如水),有些东西效用很小,但价格却很高(如钻石)。

这种现象与传统的价格理论不一致。

这个价值的悖论是亚当·斯密在200多年前提出的,直至边际效用理论提出后才给予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

世界10个著名悖论

世界10个著名悖论

世界10个著名悖论1. 贝利森悖论(Bertrand's paradox):在概率论中,贝利森悖论指出,当从一个完美无缺的随机分布中选择一个数时,该数却不是随机的。

2. 博克斯悖论(Box paradox):在概率论和统计学中,博克斯悖论指出,对于一个随机抽样样本,大多数情况下,样本均值将会接近总体均值;然而,对于一个随机选择的样本,样本均值却未必接近总体均值。

3. 赫拉克利特悖论(Heraclitus paradox):赫拉克利特悖论指出,尽管我们在同一个河流中无法踏进两次,但我们却可以认为它是同一个河流。

4. 旅行者悖论(The Paradox of the Traveler):旅行者悖论指出,在一个时间旅行的场景中,如果一个人回到过去并阻止了某个事件的发生,那么他将无法回到未来,因此也就无法阻止该事件的发生。

5. 孟德尔悖论(Mendel's paradox):孟德尔悖论指出,在遗传学中,某些基因特征在自然选择中并未得到保留,尽管这些特征为个体带来了优势。

6. 斯巴达克斯悖论(Spartacus paradox):斯巴达克斯悖论指出,当一个群体中的每个成员都想要自由时,整个群体可能会陷入更大的束缚。

7. 罗素悖论(Russell's paradox):罗素悖论是一个关于集合论的悖论,指出一个集合不能包含自身,但同时也不能排除自身。

8. 艾舍尔悖论(Escher's paradox):艾舍尔悖论指出,一些艾舍尔的作品中出现的视觉效果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例如无限迭代和不可能的构造。

9. 脑力劳动悖论(The Paradox of Work and Leisure):脑力劳动悖论指出,人们在追求更多的休闲和娱乐时间时,却发现自己更加忙碌和压力更大。

10. 尤金悖论(Eugene's Paradox):尤金悖论指出,当人们追求幸福时,往往反而会感到更加不满和不幸福。

一些著名的悖论

一些著名的悖论

一些著名的悖论
1、巴罗悖论:巴罗在《第一曲》中写道:“决定性的客观原理(determining principle)之外,一切皆有可能”。

这句话中,“可能”和“决定性的”的概念彼此矛盾。

2、穆尔悖论:这个悖论是以19世纪的哲学家、科学家穆尔为名取得,他提出:若一个事物是充分必要条件,则它是必然发生的;而若它既非充分条件又非必要条件,它也可能会发生,但也可能不会发生,若如此,它就既不是必然发生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这种"既然可能又可能不能"的情况,感想一种悖论现象。

3、布拉哲克悖论:这个悖论源自荷兰犹太哲学家布拉哲克。

他以两个事件的发生有关,即若一个事件发生则另一个必定发生,若前一个不发生则后一个必定不发生,他提出这样一道悖论:“既然如此,那么在一切之前,它们既不可能发生,也不可能不发生,因为把它们放在一起并不构成一个有效的相关性。


4、哈姆莱悖论:哈姆莱提出,一极端在法律上需要受到否定,但是另一极端又不能被肯定,故两极端在法律上都不能有效地成立,但当这两极端又被联系在一起时,就会有许多事物可供判断,这种矛盾就形成了哈姆莱悖论。

5、爱因斯坦相对论悖论: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他的相对论,它包括有时间相对论和空间相对论两个方面。

在时间相对论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一个悖论:既然时间是关于相对的,那么就没有共同的时间;又因为有共同的时间,它们之间才能相对起来,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1、色盲问题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假设:有一个人,他有一种奇怪的色盲症。

他看到的两种颜色和别人不一样,他把蓝色看成绿色,把绿色看成蓝色。

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他跟别人不一样,别人看到的天空是蓝色的,他看到的是绿色的,但是他和别人的叫法都一样,都是“蓝色”;小草是绿色的,他看到的却是蓝色的,但是他把蓝色叫做“绿色”。

所以,他自己和别人都不知道他和别人的不同。

第一问:怎么让他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第二问:你怎么证明你不是上述问题中的主人公?2、祖父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个人回到了过去,在他祖母能遇到祖父之前就杀了他的祖父。

这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父母之中有一个不会出生;依次这个人自己也不会出生;这就意味着他没有机会进行时光旅游挥刀过去;这就意味着他的祖父依然还活着;这就意味着这个人能构思回到过去,并杀了自己的祖父。

3、全能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上帝能造出一个重到他自己也举不起的东西吗?如果他能,那么他不能举起这个东西,就证明他力量方面不是全能的。

如果他不能,那么不能创造出这样一个东西,就证明他在创造方面不是全能的4、蚂蚁和橡皮绳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只蚂蚁沿着一条长100米的橡皮绳以每秒1厘米的匀速由一端向另一端爬行.每过1秒钟,橡皮绳就拉长100米,比如10秒后,橡皮绳就伸长为1000米了.当然,这个问题是纯数学化的,既假定橡皮绳可任意拉长,并且拉伸是均匀的.蚂蚁也会不知疲倦地一直往前爬,在绳子均匀拉长时,蚂蚁的位置理所当然地相应均匀向前挪动.现在要问,如此下去,蚂蚁能否最终爬到橡皮绳的另一端?5、无法预料的考试悖论世界十大著名悖论,电梯悖论解决了吗?(无解)一位老师宣布说,在下一星期的五天内(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某一天将进行一场考试,但他又告诉班上的同学:“你们无法知道是哪一天,只有到了考试那天的早上八点钟才通知你们下午一点钟考。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

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数学史上十个有趣的悖论1. 贝尔曼-福特悖论:贝尔曼和福特提出了一个悖论,即在某些情况下,一个更短的路径可能比一个更长的路径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到达。

这与我们直觉中的常识相悖,但在一些特殊的网络或图形结构中确实存在。

2. 贝利悖论:贝利悖论是一个关于概率的悖论。

它认为,如果一个事件在无穷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为1,那么在有限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也应该接近1。

然而,这个悖论表明,在某些情况下,有限次试验中事件发生的概率可以远远小于1。

3. 监狱悖论:监狱悖论是一个涉及概率和信息理论的悖论。

它认为,如果一个被告的定罪率很高,那么当一个新的证据出现时,这个被告的定罪率反而会降低。

这个悖论挑战了我们对证据和定罪率之间关系的直觉。

4. 伯罗利悖论:伯罗利悖论是概率论中的一个悖论。

它指出,在一个非常大的随机样本中,某个事件的概率与在一个较小的样本中的概率可能截然不同。

这个悖论揭示了我们在处理大样本和小样本时概率的表现方式的差异。

5. 孟克顿悖论:孟克顿悖论是一个关于集合论的悖论。

它指出,如果一个集合包含了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那么它既包含自身又不包含自身。

这个悖论揭示了集合论中的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难题。

6. 伊普西隆悖论:伊普西隆悖论是一个关于几何学的悖论。

它认为,在一个无限大的平面上,可以找到两个面积完全相等的形状,但一个形状的周长比另一个形状的周长更长。

这个悖论在无限性的背景下挑战了我们对形状和大小的直觉。

7. 赫尔曼悖论:赫尔曼悖论是一个关于游戏理论的悖论。

它指出,在一个竞争性的游戏中,一个玩家的最佳策略可能会使其处于劣势的局面。

这个悖论挑战了我们对最佳决策和优势策略的理解。

8. 麦克阿瑟悖论:麦克阿瑟悖论是一个关于进化生物学的悖论。

它认为,自私的个体在一个群体中可以获得更大的优势,但在整个群体中自私的个体却会导致整体效益较低。

这个悖论揭示了个体利益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

9. 巴塞尔悖论:巴塞尔悖论是一个关于级数求和的悖论。

世界10大悖论

世界10大悖论

世界10大悖论悖论是指在逻辑上似乎自相矛盾、难以理解的陈述或情境。

世界上有许多悖论,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1.薛定谔的猫悖论(Schrodinger's Cat Paradox):描述了量子力学的现象,一个在特定情况下既被认为是死亡又被认为是活着的猫。

2.巴塞尔悖论(The Basel Problem):是数学上的一个悖论,涉及到级数的求和问题,由皮埃尔·德·费马引起。

3.爱普斯坦悖论(The Epimenides Paradox):是古代希腊哲学家爱普斯坦提出的一个悖论,涉及到说谎的问题,即“克里特人说他们所有的克里特人都是说谎者”。

4.俄巴马悖论(The Barber Paradox):涉及到一个理发师修剪所有不修剪自己的人的悖论,提出了自指的问题。

5.维特根斯坦的悖论(Wittgenstein's Paradox):维特根斯坦在他的《逻辑哲学论》中提出的悖论,涉及到语言的自指问题。

6.莱布尼兹悖论(Leibniz's Paradox):是一个关于单子和单子的集合的悖论,由哲学家莱布尼兹提出。

7.薛定谔的量子纠缠悖论(Quantum Entanglement Paradox):描述了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发生纠缠的量子现象,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改变一个粒子的状态也会立即影响到其他粒子。

8.巴纳姆悖论(Barnum Effect):也称为“福尔摩斯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接受模糊或广义的描述,认为这些描述适用于自己。

9.罗塞塔石碑的解读悖论:涉及到对古埃及罗塞塔石碑上文字的解读问题,为了理解其中的埃及象形文字和希腊文,需要通过解读其中一个文字来推导出另一个文字的含义。

10.强可计数悖论(The Strong Law of Small Numbers):是由数学家理查德·加德纳提出的,指的是人们在处理小样本数据时容易陷入的一种认知偏误,即过于相信在小样本中看到的模式。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你知道几个?

世界十大著名悖论,你知道几个?

鱼知吾 2019-08-26 20:16:05悖论之一:价值悖论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水价值很低,奢侈品如钻石的价值却很高,但为什么水的价值比钻石低?价值悖论,也被叫做钻石与水悖论,就是一类典型的自相矛盾的例子,尽管在维持生存的价值上水要高出钻石,但是市场价水却不如钻石。

我们来试着解释一下这个悖论,当消费量较小时,两者相比水的边际效用要大于钻石,因此两者都缺少的时候,水的价值就更高。

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水的消费量往往都比较大,钻石的消费量却远没有那么大。

我们可以天天喝水喝到吐,却不能天天买钻石。

所以,大量水的边际效用小于少量钻石的边际效用。

按照边际效用学派的解释,比较钻石和水的价值并不是比较两者的总价值,而是比较每份单位的价值。

尽管水的总体价值对于人类来说再大也不为过,毕竟水是生存必需品,但是,考虑到全球的水资源足够充沛,水的边际效用也就处在相对较低水平。

另一方面,急需用水的领域一旦被满足,水就被用作不那么紧急的用途,边际效用因此递减。

所以,水的总量增加,水的总体价值就减少。

钻石的情况就不同了,不管地球上到底有多少钻石,市场上的钻石始终是少量,一颗钻石的用途比一杯水大得多得多得多。

所以钻石对于人更有价值。

钻石的价格远高于水,消费者愿意,商人也乐意,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悖论之二:祖父悖论如果你乘坐时光机回到你祖父祖母相遇之前并杀死你的祖父会发生什么?关于时间旅行最有名的悖论是科幻小说作家赫内·巴赫札维勒1943年的小说《不小心的旅行者》中提出的。

悖论内容如下:时间旅行者回到自己的祖父祖母结婚之前的时空,时间旅行者在该时空杀死了自己的祖父,也就是说,时间旅行者自身从未降生过;但是,如果时间旅行者从未降生,也就不能穿越时空回到以前杀死自己的祖父,如此往复。

我们假设时间旅行者的过去和现在存在因果联系,那么扰乱这种因果关系的祖父悖论看上去似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也就杜绝了人可以任意操纵命运的可能)但是,有许多假说绕开了这种悖论,比如有人说过去无法改变,祖父一定已经在孙子的谋杀中幸存下来(如前所说);还有种可能是时间旅行者开启/进入了另一条时间线或者平行宇宙什么的,而在这个世界,时间旅行者从未诞生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宗教,如佛教、基督教和道教,都有一些非理性或超越理性的思考,而这类思考也往往涉及到悖论问题。

7-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语言是表达意义的工具。

中国古人却很早就认识到了语言的缺憾。

老子说:“道常无名。

”孔子也认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古书里也有“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但是老子的说法里存在着一个悖论。

老子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是一条悖论,被白居易一语道穿。

白居易在《读老子》里说道:“言者不知知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缘何自着五千文?”7-2禅宗公案的悖论形式所谓“公案”就是禅师开悟的故事或非逻辑的言行,“禅”是佛教静思修行的方法。

例如在禅宗里有一个“看话禅”,禅师以公案中的某些非逻辑、通常不可解的话语,让弟子参究,以杜塞其思量分别,迫使他们的智慧迸发,得以见到自己的“心性”。

当禅师启发弟子开悟而提出悖解的问题时,弟子就要在考验中过迷悟的“禅关”。

而禅诗、禅语就是他们把禅悟的理解、感受用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

成中英在《禅的诡论和逻辑》(《中华佛学学报》第三期,1990年4月)一文里认为,公案是诡论,也就是悖论。

比照罗素悖论的一般形式:如果P是真,那么P是假。

禅诡论扩展的一般形式就是:如果P是Q,那么P不是Q。

尽管禅宗公案变化无常,依境而发,但其诡论根源都离不开这一反矛盾律的形式。

铃木大拙在《禅:答胡适博士》(Zen:AReplytoDr.HuSih)一文中也说:“我们一般推论:A是A,因为A是A;A是A,所以A是A。

禅同意或接受这种推论方式,但是,禅有它自己的方式,这种方式并不是一般可以接受的方式。

禅会说:A是A,因为A不是A;或A是A,所以A是A。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借助文字符号表达出来,因此语言的运用就反映了思维的逻辑。

而禅宗公案往往并不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A是A,B是B,等等;矛盾律,A不是非A,B不是非B,反之亦然;排中律,在A或B之间必居其一,没有中立;充足理由律:A真,因为B真,并且B能推出A。

7-3“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这是唐代禅师青原惟信谈到其对禅体验的三个境界时说的:三十年前没有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后来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其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是一种单一形式的悖论。

在禅宗里这类例子不胜枚举。

如:“我是他,但他不是我。

”(反矛盾律)“得即是失。

”(反矛盾律)“既不是肯定也不是否定,二者都不对,你应该怎么说?”(反排中律)“勿言生,勿言无生。

”(反排中律)它们背后的禅理是语言和逻辑所无法达到的,这就是“空”,一种修行的悟解。

如果围绕公案(悖论)、悟、空等基本概念,就可以对禅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7-4禅诗悖论二则这是二首很有名的禅诗。

一首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据说六祖慧能在读到《金刚经》中“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时,豁然感悟,写下这首禅诗。

其中表达了一个“空”的思想。

慧能还提出过一些反排中律的命题,如“无方圆大小”、“无有头尾”,认为诸如“方圆”、“大小”、“头尾”的矛盾也是“空”的。

另一首是: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禅师善慧大士(傅翕)写的一首禅诗,来表达他所体悟的与观察相悖的禅理。

杨惠南在《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一文里称这是一个“矛盾公案”。

其中充满了与事实相矛盾的语词。

在语言世界里,公案不可回避地会遇到逻辑悖论。

禅诡论对于那些还没有证得禅悟的人来讲是悖论,但是对于已经“开悟”的人来讲,悖论也就不再是悖论,因为他们超越了理性,禅师运用起悖论来反而显得自在坦然。

7-5“瓶中取鹅”某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鹅,从小就养,当鹅长大以后,而瓶口显然小得不足以把鹅完好地取出来。

如果既不希望将瓶子打破,也不想把鹅杀死,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鹅出来?这一悖论需要在对话中来完成。

禅师的答案可以是趁那个人不注意时,叫他的名字,那人答应一声:“干什么?”禅师说:“鹅已经出来了。

”这种回答在逻辑上是反充足理由律的,但是对禅师来讲则是超越了原来语意框架。

在真如本体里,不相干的事物也相干起来。

7-6答非所问这里,问与答都没有悖论,但是合起来就是悖论。

选择杨惠南文中的三个例子:问:何为祖师西来意?答:庭前柏树子。

问:什么是曹溪一滴水?答:那是赵河一滴水。

问:佛陀沈默时是什么意思?答:树中的鸽声。

由于禅认为任何理性的思考都无法帮助人们获得佛意义上的终极真理,因此不管是问与答,还是问答的总合,逻辑不连贯、语言反常规并不影响禅的宗旨。

7-7“拈花微笑”据说释迦牟尼在一次法会上,手里拿着一支荷花,没有人可以解,只有摩诃迦叶能契悟佛意,露出微笑,因此得到佛陀的付法。

这是一个禅宗传承的故事,开启了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

杨惠南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说”的公案。

在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默默无语当中,把佛的真意传了出来,即“一笑拈花转悟禅”。

“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也许最能代表禅宗的立场。

公案无意关心某一具体陈述或问题,语言强化矛盾在于回答什么是“悟”,而“悟”本身并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语言。

佛教的终极存在,是一个用语言无法刻画的“真如本体”。

因此,“但有言说全无实义”。

公案不过是禅宗践行者在致力于“悟”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它的内容是悖论,“悟”出的结果“空”也难以用通常的语言和逻辑来描述。

7-8二律背反所谓“二律背反”就是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两个相反的判断,尽管这两个判断作为结论正好相反,但逻辑上却又都是成立的。

1781年,德国哲学家康德(ImmanuelKant,公元1724-1804)发表了《纯粹理性批判》,他在考察了宇宙时间是否有开端、空间是否有极限等问题以后,称它们为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

在康德的那个时代,他发现两种同样令人信服的论据证明宇宙是有开端的正命题和没有开端的反命题。

他对正命题的论证是:如果宇宙没有一个开端,则任何事件之前必有无限的时间。

他认为这是荒谬的。

他对反命题的论证是:如果宇宙有一开端,在它之前必有无限的时间,为何宇宙必须在某一特定的时刻开始呢?无法解答。

毫无疑问,在1929年哈勃观测到宇宙正在膨胀,进而把宇宙起点的问题带进科学王国以前,有关争论实际上是一个形而上学或神学的问题。

“大爆炸”理论揭示时间也是在大爆炸时才开始,而那以前的“时间”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所有科学定律因失效而无法作出推测,修正了人们的看法。

所以霍金讲:大爆炸模型并没有排斥造物主,但对他何时从事这一工作加上了时间限制(霍金《时间简史:从大爆炸到黑洞》第一章)。

7-9“万能溶液”悖论一位年轻人曾经雄心勃勃地告诉一位化学家要发明一种“万能溶液”,它能够溶解世界上所有的物质,而化学家反问道:“那你用什么容器来装载这种溶液呢?” 也许这个年轻人应该首先发明一种无论如何也不会被溶解的容器,但“万能溶液”又必须把它溶解,否则就不是“万能”。

年轻人陷入二难推理,而化学家的倾向性观点就是发明这种溶液是不可能的。

7-10“第二十二条军规”这是一条臭名昭著的军规。

它规定神经失常的飞行员可以停飞,但同时又规定申请停飞者必须头脑清醒。

试想,一个神经失常的人不能申请,必须飞行;而头脑清醒者又怎么能证明他是神经失常?这纯粹是一条欺骗性的悖论。

7-11全能者悖论语言绝对化往往伴随着悖论。

基督徒相信上帝是全能的,如果有人问:“如果上帝是全能的,他能不能创造一块他举不起来的石头?”从逻辑上解释:如果上帝不能造出这样一块石头,他不是全能;如果上帝可以造出这样一块石头,但他举不起来,他也不是全能的。

因此,有一个简单的结论:上帝不是全能的。

如果上帝也不是全能的,那就没有全能者。

但这个问题等于问:“什么都能做的上帝能否作一件他不能做的事情?”这是问题中的问题,既然说他是全能的,就没有后面的问题;有后面的问题就说明他不是全能的。

“全能者悖论”是一个用结论来责难前提的例子,尽管推理过程无懈可击,但是结论却不为基督徒所接受。

其中更重要的原因是存在着一个满足超越理性的需求。

根据《圣经》,上帝是一个“灵”,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不在理性的范畴。

按照康德的二元论,主观与客观平行而无法统一,人不可能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理解这个“自在之物”。

因此,只有信仰才能跨越这条鸿沟。

那么,理性的“证明”或“反证”都可能为先设的结论服务,最终由超越理性的信或不信来决定。

这是一种解释。

7-12有一个还是多个终极真理?既然有人从逻辑上进行上帝不存在的“反证”,同样也有人要在逻辑上从事上帝是存在的“证明”。

宗教往往认为自己可以找到被科学、理性认为是极限、无限、无穷以外的终极真理。

例如著名的第一因“论证”:如果对原因的原因无限地推演下去,必然可以找到一个初始因,而这个因就是上帝。

问题是一个地球,百种宗教。

佛教追求的终极真理是“真如”、道教是“道”、伊斯兰教是“真主”、古代中国人是“天”、印度人是“梵天”、希腊人是“本体”。

从理论上来讲,终极真理只有一个,但我们现有的答案却不只一个。

对终极的探讨也许是人的本性,科学家也不例外,爱因斯坦赞叹自然界精美的规律,称它为“神”。

显然,此“神”非彼神。

7-13手表类比这是一个从有限的观察归纳出无限以外结论的例子。

手表类比的大意是:在野外拾到一块手表,一定知道它是手表匠造的,那么比手表更精美的自然界,一定是神造的。

这是英国哲学家佩利(WillianPaley,1743-1805)提出来的。

如何确定超出感觉经验的理论是正确的?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理论都建立在因果关系之上,凭这种关系,人们才能从经验到的事实推出另一件并未经验到的事实。

他提到这个手表类比,说:在这里,我们总是假定:在现在的事实和推论之间,必定有一种联系,如果没有任何东西来结合它们,则那种推论就会成了完全任意的。

手表与手表匠之间存在着因果,这是不言而喻的。

但是自然界与上帝之间是否也存在着因果?则是一件我们没有经验的事实。

如果承认一果多因,那么手表类比就存在着一个未经证实的问题,我们至少知道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原因可以解释,一种来自于唯心主义的解释,另一种则来自于唯物主义的解释。

7-14善恶悖论这是中国文化里的一个古老难题。

告子认为人性“不分善恶”,他证明道:“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

”孟子则反驳道:“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证明“人性本善”。

由于窥透不了人性,所以在解释上必然带有任意性。

以水作比喻并不恰当,也不具有说服力,所以荀子轻而易举地提出了“人性本恶”的思想。

假设不同,主张自然各异。

所以孟子尚德叫人知善、荀子劝学劝人学善、韩非子倡法以惩恶。

黑格尔说得好:“人们以为当他们说人性本善是说出了一种伟大的思想,但他们忘记了,当他们说人性本恶时,他们是说出了一种伟大得多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