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经济学原理 外部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32章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贸易政策(trade policy) 答:贸易政策指直接影响一国进口或出口物品与劳务量的政府政策。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对本国进出口贸易所实行的政策,它是为国家最高利益服务的,是统治阶级意志的集中反映。它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国别对外贸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政策和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际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而改变,同时它也反映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反映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力量和地位,另外它还受到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有两种基本类型: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 2.资本外逃(capital flight) 答:资本外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外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外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日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减少,资本外逃以免遭受损失。在本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和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欧美等国家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资本外逃现象。近年来,发生大量资本外逃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国际收支状况不断恶化以及国内政局动荡。资本外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外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外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复习题 1.说明可贷资金市场与外汇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这两个市场如何联系? 答:可贷资金的供给来源于国民储蓄;可贷资金的需求来源于国内投资和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供给来源于资本净流出,外汇市场上的需求来源于净出口。连接这两个市场的是资本净流出。 2.为什么预算赤字和贸易赤字有时被称为孪生赤字?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_百度文库

产大量物品与劳务,才能使本国居民享有在国际贸易环境下的高生活水平。2.假定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 A.这种变化会如何影响经济增长? 答:当社会决定减少消费并增加投资时,会使社会的储蓄增加,更多的资源用于生产资本品,结果,资本存量增加,引起生产率提高和 GDP 增长得更为迅速。B.哪些社会群体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哪些集团会受到损害? 答:拥有资本品的人会从这种变化中获益,如拥有较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人。而那些依靠政府援助的人将从这种变化中受损,因为社会减少了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 3.社会选择把多少资源用于消费和把多少资源用于投资。这些决策中的一部分涉及私人支出;另一些涉及政府支出。 A.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私人支出形式。国民收入账户把学费作为消费支出的一部分。按你的看法,把资源用于教育是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答:如家庭购买食物和服装是消费的私人支出形式,而个人购买新住房、企业对厂房和设备的投资是代表投资的私人支出形式。资源用于教育即可以看作是一种消费的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投资的形式。 B.说明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以及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按你的看法,我们应该把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作为一种消费的形式,还是投资的形式?你能区分青年人的医疗计划和老年人的医疗计划吗? 答:社会保险、国防和退伍军人津贴等是代表消费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修筑铁路、核电站是代表投资的一些政府支出形式。政府用于医疗计划的支出是一种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与老年人的医疗计划相比,青年人的医疗计划更接近对人力资本的投资。 4.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吗?人力资本投资的机会成本是什么?你认为一国可能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吗?解释之。 答:投资于资本的机会成本是牺牲现期的物品和劳务的消费。一国有可能对资本“过度投资”。人力资本投资也有机会成本。当学生上学时.他们放弃了他们本可以赚到的收入。即使在人力资本特别稀缺的发展中国家,一国也不会对人力资本“过度投资”,因为一国政府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方式是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校,并鼓励人们利用这些学校。尽管受过教育的工人与未受过教育的工人之间的工资差距很大,但是很多儿童在小小年纪就退学了,因为他们需要用劳动来养家糊口。 5.假设一家完全由德国公民拥有的汽车公司在南卡罗来纳开办了一家新工厂。

曼昆版 经济学原理第七版 课后题及答案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P63-P66讲解学习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P63-P66 ■复习题 1.在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参考答案】当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常数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定义;比较优势定义 【参考答案】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都是用于衡量不同生产者生产效率差异的概念,绝对优势以生产效率为评价标准,比较优势以机会成本为评价标准。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拥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3.举例说明一个人在做某件事上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人有比较优势。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工程师A每小时的工资为500元,一个小时可以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B每小时的工资为50元,两个小时可以把与A相同面积的房屋打扫干净。在此例中,无论是赚钱还是打扫房间,A都拥有绝对优势。但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打扫A的家,A的机会成本是500元,而B的机会成本是100元,所以B在打扫房间上具有比较优势。 4.对贸易来说,是绝对优势重要还是比较优势重要?以你对上一道题的答案为例来解释你的推理。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对贸易而言,比较优势重要。如果按照绝对优势,A和B之间没有从事贸易的可能。但是如果从比较优势来看,A专门工作而B专门打扫房间,在相同的时间内,A和B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5.一国是倾向于出口还是进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解释原因。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倾向于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为在该国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禀赋不变的条件下,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组合。 6.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第七章练习答案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的市场 1、根据图1-31(即教材第257页图7-22)中线性需求曲线d和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MR,试求: (1)A点所对应的MR值; (2)B点所对应的MR值. 解答:(1)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A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或者 再根据公式MR=P(),则A点的MR值为: MR=2×(2×1/2)=1 (2)与(1)类似,根据需求的价格点弹性的几何意义,可得B点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或者 再根据公式MR=(),则B点的MR值为: =-1

2、图1-39(即教材第257页图7-23)是某垄断厂商的长期成本曲线、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试在图中标出: (1)长期均衡点及相应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 解答:本题的作图结果如图1-40所示: (1)长期均衡点为E点,因为,在E点有MR=LMC.由E点出发,均衡价格为P0,均衡数量为Q0 . (2)长期均衡时代表最优生产规模的SAC曲线和SMC曲线如图所示.在Q0 的产量上,SAC曲线和SMC曲线相切;SMC曲线和LMC曲线相交,且同时与MR曲线相交. (3)长期均衡时的利润量有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即л=(AR(Q0)-SAC(Q0)Q0

3、已知某垄断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6Q2+14Q+3000,反需求函数为P=150-3.25Q 求:该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与均衡价格. 解答:因为SMC=dSTC/dQ=0.3Q2-12Q+140 且由TR=P(Q)Q=(150-3.25Q)Q=150Q-3.25Q2 得出MR=150-6.5Q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原则MR=SMC 0.3Q2-12Q+140=150-6.5Q 解得Q=20(负值舍去) 以Q=20代人反需求函数,得 P=150-3.25Q=85 所以均衡产量为20 均衡价格为85 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TC=0.6Q2+3Q+2,反需求函数为P=8-0.4Q.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1)和(2)的结果.

曼昆-经济学原理1章

1 -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 word economy comes from the Greek word for “one who manages a household.”At first, this origin might seem peculiar. But, in fact, households and economies have much in common. A household faces many decisions. It must decide which members of the household do which tasks and what each member gets in return: Who cooks dinner? Who does the laundry? Who gets the extra dessert at dinner? Who gets to choose what TV show to watch? In short, the household must allocate its scarce resources among its various members, taking into account each member’s abilities, efforts, and desires. Like a household, a society faces many decisions. A society must decide what jobs will be done and who will do them. It needs some people to grow food, other people to make clothing, and still others to design computer software. Once society has allocated people (as well as land, buildings, and machines) to various jobs, it must also allocate the output of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they produce.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eat caviar and who will eat potatoes. It must decide who will drive a Porsche and who will take the bus. The management of society’s resources is important because resources are scarce. Scarcity means that society has limited resources and therefore cannot produce all the goods and services people wish to have. Just as a household cannot give every member everything he or she wants, a society cannot give every individual the highest standard of living to which he or she might aspire. 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In most societies, resources are allocated not by a single central planner but through the combined actions of millions of households and firms. Economists therefore study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how much they work, what they buy, how much they save, and how they invest their savings. Economists also study how people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For instance, they examine how the multitude of buyers and sellers of a good together determine the price at which the good is sold and the quantity that is sold. Finally, economists analyze forces and trends that affect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ncluding the growth in average income, the fraction of the population that cannot find work, and the rate at which prices are rising. Although the study of economics has many facets, the field is unified by several central ideas. In the rest of this chapter, we look at Ten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ese principles recur throughout this book and are introduced here to give you an overview of what economics is all about. You can think of this chapter as a “preview of coming attractions.” HOW PEOPLE MAKE DECISIONS There is no mystery to what an “economy” is. Whether we are talking about the economy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课后习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概念题 1.弹性(elasticity ) 答:弹性指作为因变量的经济量的相对变化对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或灵敏程度。弹性用来表明两个经济变量变化的关系,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作为自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必然引起作为因变量的经济变量的变化。弹性的大小由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系数等于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值。即: =因变量的变动比例弹性系数自变量的变动比例 设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Y f X =,则具体的弹性公式为: Y Y X Y E X X Y X ??==??? 其中,E 为弹性系数;X ?、Y ?分别为变量X 、Y 的变动量。 弹性概念在西方经济学中广泛应用,经济理论中有多种多样的弹性概念,例如,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供给价格弹性等等。由于弹性是两个量的相对变化的比,因此,弹性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它与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度量单位无关。 2.需求价格弹性(elasticity of demand )(华南理工大学2009研) 答:需求价格弹性指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之比,它用来衡量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商品自身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需求变动的百分比需求价格弹性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需求价格弹性的经济含义可表示为“当价格变化百分之一时,需求量可能会有百分之几的变化”。这一概念是由马歇尔在解释价格与需求的关系时提出的。需求价格弹性按照其大小可分为五种:①若0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完全无弹性;②若0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相当缺乏弹性,如多数生活必需品;③若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单位弹性。此时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幅度与价格的相对变化幅度相等;④若1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相当富有弹性。大多数奢侈品的需求弹性便是如此;⑤若d E =∞,则称该物品的需求为完全有弹性。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四版)课后习题中文答案(3)

促进平等对待女性的政策是发展中国家降低人口增长率,也许还能提高其生活水平的一种方法。 8.国际资料表明,人均收与人口健康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A.解释收入更高如何引起更好的健康状况。 答:收入较高的人群有更多的机会享用卫生的饮用水、医疗服务和良好的营养等,这些都有利于其健康状况 的提高。 B.解释更好的健康状况如何引起更高的收入。 答: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更健康的工人生产率更高,其收入相应也会更高。 C.如何使你这两个假说的重要性适用于公共政策? 答:这两个互为因果关系的假说有助于敦促决策者采取恰当的公共政策同时实现人均收入的提高和更好人口 健康。 9.国际资料表明政治稳定与经济增长是正相关的。 A.政治稳定通过什么机制引起强劲的经济增长? 答:一国的政治稳定通过保护产权、维持有效的法院体系和廉洁公正的政府机构来鼓励国内外居民在本国投 资促进经济增长。 B.强劲的经济增长通过什么机制促进政治稳定? 答:强劲的经济增长改善了一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维持国内外的政治稳定。 10.从1950年到2000年,美国经济中制造业中的就业在总就业中的百分比从28%下降到13%。同时,制造业的产量增长快于整个经济。 A.这些事实在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定义是每个工人的产量)增长方面说明了什么? 答:制造业的产量增加,就业工人数量下降,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即每个工人的产量增加。 B.按你的看法,决策者应该关注制造业就业比例的下降吗?解释之。 答:只要制造业的产量没有出现下降,决策者就不应该关注制造业比例的下降。制造业中减少的就业岗位可 以促使工人向其他行业流动,增加经济中的总产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每个工人的产量增加)会对社会经济产 生有利的影响。 第二十六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复习题 1.金融体系的作用是什么?说出作为我们经济中金融体系一部分的两个市场的名称并描述之。说出两个金 融中介机构的名称并描述之。 答:金融体系的作用是促使经济中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 金融体系由促进协调储蓄者与借款人的各种金融机构所组成。金融机构可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 中介机构。金融市场是想储蓄的人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我们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 市场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是购买债券的人直接向发行债券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股票市场是购买股票的人直接 向发行股票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金融中介机构是储蓄者可以间接地向借款者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我们经济中 两种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是银行和共同基金。银行的主要工作是从想储蓄的人那里得到存款,并用这些存款向 想借款的人进行贷款。共同基金是一个向公众出售股份,并用收入来购买各种股票、债券或股票与债券都有的选 择,或资产组合的机构。 2.为什么那些拥有股票和债券的人要使自己持有的资产多样化?哪种金融机构进行多样化更容易? 答:因为任何一种股票或债券的价值都与一个公司的前景有关,投资者持有一种股票或债券的风险是极大的。与此相比,持有多元化资产组合的投资者面临的风险要小得多,因为他们与每个公司都只有一点利害关系,这也 就是人们常说的“不要把你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理。共同基金使进行资产多样化更容易。 3.什么是国民储蓄?什么是私人储蓄?什么是公共储蓄?这三个变量如何相关? 答:国民储蓄是一个经济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后剩下的总收入(y—C—G)。私人储蓄是家庭在支付了税收和消费之后剩下来的收入量(Y-T-C)。公共储蓄是政府在支付其支出后剩下来的税收收入量(T-G)。 国民储蓄=私人储蓄+公共储蓄S=(Y-T-C)+(T-G) 4,什么是投资?它如何与国民储蓄相关? 答:用宏观经济学的语言来说,投资指设备或建筑物这类新资本的购买。假设我们考虑一个封闭经济(净出 口NX 为零),在这种情况下,Y=C +/+G,公式表明,GDP 是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一个封闭经济中 出售的每一单位产量都被消费、投资或由政府购买。为了说明这个恒等式告诉我们关于金融市场的什么内容,从 这个等式两边减去 C 和G,我们得出:Y-C-G=J。这个等式左边(Y-C-G)是在用于消费和政府购买之后留 138

经济学原理总结曼昆

曼昆经济学原理总结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 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 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 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 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 这一点〉市场失灵)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具一一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一一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 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这个好理解,不就是通货膨胀么)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菲利普斯曲线一一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至少短期的失业率〈其实我还是不懂为什么?〉,但是会造成通货膨胀)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第一节作为科学家的经济学家 为什么我们会把经济学家作为一个科学家来看待呢? 经济学家同样的需要去观察世界,冷静地建立并且检验有关世界如何运行的各种理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家更多的是关注历史提供的自然实验一一因为你不可能为了去验证一些数据去影响国家的经济运行,所以说经济学里的“实验”不是那么好做的。 那么如何去做呢? 我们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观察世界,建立理论,再去进一步的观察(检验!)…… 在观察世界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出一定的假设,这些假设会有利于我们的观察。当然,假设并不是永远的成立。比如我们去买东西,如果商店就在门口,我们可以假设买东西所花费的时间为零,如果是在3站地以外的话,这个假设就不能成立。 建立起经济模型。 两个模型:循环流向图,生产可能性边界 定义一下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概念。 这两个家伙基本上可以见名见意。 前者,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后者,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某个市场 上如何相互交易。 或者这么说吧。如果你关心的是货币和失业率的关系,那么你所关心的话题应当是宏观经济学。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决策,你所关心的应当是微观经

曼昆微观经济学原理第六版第六章答案0001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复习题 1 ?举出一个价格上限的例子和一个价格下限的例子。 答:为了保障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需求,国家对城镇居民中的安居工程售房制定最 高限价。为了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粮食的国家合同定购部分收购时制定最低限价,以保护农民的利益;。 2?什么引起了一种物品的短缺?是价格上限还是价格下限?用图形证明你的答案。 答: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短缺。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 价格时会引起一种物品的过剩。 3?当不允许一种物品的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时,配置资源的机制是什么? 答: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卖者必然在大量 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这时的配给机制可能是排长队,或者是卖者根据自己的偏好来配给物品。当政府对竞争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时,就产生了过剩。过剩会引起一些不合意的配 给机制,例如那些也许由于种族或家族之故而受买者青睐的卖者能比那些没有受到青睐的卖者更好地出售自己的物品。 4 ?解释为什么经济学家通常总是反对价格控制? 答:因为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着调节作用。如果人为的控制价格,往往会 造成某种物品的过剩或短缺,从而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伤害,破坏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 5?假设政府取消向一种物品的买者征税,而向这种物品的卖者征同样的税。税收政策的这种变动如何影响买者为这种物品向卖者支付的价格、买者所支付的包括税在内的货币量、卖者扣除税收得到的货币量以及销售量? 答:税收政策的变动对它们都不产生影响。因为税收的归宿取决于供给和需求的价格弹性,而不取决于向买者征税还是向卖者征税。 6 .一种物品的税收如何影响买者支付的价格、卖者得到的价格,以及销售量? 答:一种物品的税收使买者支付的价格上升,卖者得到的价格下降,销售量下降。 7.什么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分摊?为什么? 答: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决定了税收负担在买者与卖者之间的分摊。税收负担将更多地 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因为弹性实际上衡量当条件变得不利时,买者或卖者离开市 场的意愿。当对某种物品征税时,市场中其他合适选择少的一方不能轻而易举地离开,从而必须承担更多的税收负担。 问题与应用 1古典音乐的爱好者说服了国会实行每张门票40美元的价格上限。这种政策使听古典音乐 会的人多了还是少了? 答:如果40美元高于门票的市场价格,对市场没有影响,听古典音乐会的人数不会改变。如果40美元的价格上限低于门票市场价格,会有更多的人想购票去听音乐会。但是,在40美元的价格下,古典音乐会的举办者所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音乐会门票数量比实行价格上限之前下降,市场上形成了短缺。这种价格控制政策使听音乐会的人少了。 2 ?政府确信奶酪自由市场的价格太低了。 A ?假设政府对奶酪市场实行限制性价格下限。用供求图说明,这种政策对奶酪价格和奶酪销售量的影响。是存在奶酪的短缺还是过剩? 答:从图中看,存在奶酪的过剩。 图6—1奶酪市场供求图 B ?农民抱怨价格下限减少了他们的总收益。这种情况可能吗?解释原因。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 一、经济学十大原理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 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 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 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第六版答案【篇一: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部分答案)】 >第二十三章一国收入的衡量 复习题 1 .解释为什么一个经济的收入必定等于其支出? 答:对一 个整体经济而言,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因为每一次交易都有两方: 买者和卖者。一个买者的1 美元支出是另一个卖者的1 美元收入。 因此,交易对经济的收入和支出作出了相同的贡献。由于gdp 既衡 量总收入 135 又衡量总支出,因而无论作为总收入来衡量还是作为 总支出来衡量,gdp 都相等. 2 .生产一辆经济型轿车或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哪一个对gdp 的 贡献更大?为什么? 答:生产一辆豪华型轿车对gdp 的贡献大。因 为gdp 是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 市场价值。由于市场价格衡量人们愿意为各种不同物品支付的量, 所以市场价格反映了这些物品的市场价值。由于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格,所以一辆豪华型轿车的 市场价值高于一辆经济型轿车的市场价值,因而生产一辆豪华型轿 车对gdp 的贡献更大. 3 .农民以2 美元的价格把小麦卖给面包师。面包师用小麦制成面包,以3 美元的价格出售。这些交易对 gdp 的贡献是多少呢? 答: 对gdp 的贡献是3 美元。gdp 只包括最终物品的价值,因为中间物 品的价值已经包括在最终物品的价格中了. 4 .许多年以前,peggy 为了收集唱片而花了500 美元。今天她在 旧货销售中把她收集的物品卖了100 美元. 这种销售如何影响现期gdp? 答:现期gdp 只包括现期生产的物品与劳务,不包括涉及过去生产的东西的交易。因而这种销售不影响 现期gdp. 5 .列出gdp 的四个组成部分。各举一个例子. 答:gdp 等于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是家庭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汤姆一家人在麦当劳吃午餐. 投资是资本设备、存货、新住房和建筑物的购买,如通用汽车公司 建立一个汽车厂. 政府购买包括地方政府、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如海军购买了一艘潜艇.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多选题答案

经济学原理(曼昆)第七版--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多选题答案. 第9章应用:国际贸易 快速多选: 1.如果一个不允许钢铁进行国际贸易的国家的国内价格低于世界价格,那么:A.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

B.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C.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出口国。D.该国在生产钢铁中没有比较优势,如果开放贸易会成为钢铁进口国。 【答案】A 【解析】由于该国的国内钢铁价格低于世界价格,说明该国在生产钢铁上具有比较优势,因此该国将成为出口国。 2. 当Ectenia国在咖啡豆方面对世界开放贸易时,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以下哪一个选项说明了这种情况? A.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B.国内咖啡产量增加,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C.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进口国。 D.国内咖啡产量减少,而且Ectenia变成了咖啡出口国。 【答案】C 【解析】首先,由国内咖啡豆价格下降知,贸易使得Ectenia过总供给增加(国内市场上,总供给>总需求),则该国为咖啡豆的进口国。由一国允许贸易并成为一种物品的进口者时,该物品消费者的状况变好了知,该国是咖啡的进口国。并且,大量进口导致国内咖啡产业受冲击,国内该物品的生产者状况变坏了。此题也可以用排除法。 3. 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将带来哪种结果? A. 生产者剩余减少,但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增加。 B. 生产者剩余减少,消费者剩余增加,而进口对总剩余的影响不确定。 C. 生产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但消费者剩余减少。 D. 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总剩余都增加。 【答案】A 【解析】由书上结果知,当一国开放一种产品的贸易并成为一个进口国时,消费者剩余增加,生产者剩余减少,总剩余增加。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整理版)

曼昆《经济学原理》(上)名词解释 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 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26、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致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7、需求量:买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量。 2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29、需求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0、需求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1、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32、低档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33、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增加的两种物品。 34、互补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减少的两种物品。 35、供给量: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量。 36、供给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37、供给表:表示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38、供给曲线:一种物品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9、均衡: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 40、均衡价格: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课后习题详解(1-2章)新选.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篇导言 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一、概念题 1.稀缺性 稀缺性是指在给定的时间内,相对于人的需求而言,经济资源的供给总是不足的,也就是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的欲望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2.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给相互竞争的 用途,以使人类的欲望得到最大限度满足的科学。 其中微观经济学是以单个经济主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主体面对既定资源约束时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宏观经济学则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主要着眼于经济总量的研究。 3.效率 效率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比值或者是效益 与成本比值,比值大效率高,比值小效率低。它与产出或收益大小成正比,与投入或成本成反比。 4.平等 平等是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即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

配的特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按其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不同,不存在永恒的公平;它也是一个客观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内涵不同对其的理解不同,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 5.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一种资源用于某种用途,而未用于其他用途所放弃的最大预期收益。其存在的前提条件是:①资源是稀缺的; ②资源具有多种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6.理性人 理性人是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去实现其目标的人,是经济研究中所假设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典型理性行为的经济活动主体。 7.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是指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8.激励 激励是指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9.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是指由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决定资源 配置的经济,而资源配置实际上就是决定社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以及为谁生产的过程。 10.产权 产权是指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