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解析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解析引言: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初至中期的一种文学流派,它以突破传统文学形式、探索新的表达方式和思维方式为特征。
本文将对现代主义文学中的几个重要流派进行解析,包括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
一、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它强调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模糊的意象和复杂的象征体系,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
例如,法国诗人波德莱尔的《酒与血》中,他通过描绘酒和血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二、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它强调通过夸张和变形的手法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表现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激烈的情绪和冲突,以及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例如,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威鹏史》中,他通过对主人公威鹏史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对社会压迫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三、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强调通过梦幻和幻想来探索超越现实的境界。
超现实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离奇的情节和奇特的形象,以及对潜意识和梦境的深入挖掘。
例如,法国作家布列东的《香水》中,他通过对主人公格雷诺瓦尔的嗅觉感知和独特的创作方式,展现了对人性和欲望的探索。
四、意识流小说意识流小说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强调通过流畅的意识流来展现人物内心的思想和感受。
意识流小说作品通常以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及对时间和空间的非线性处理。
例如,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中,他通过对主人公布鲁姆和斯蒂芬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对人生和存在的思考。
结论: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为文学创作带来了新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都是对传统文学形式的突破和创新,它们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法和表现形式,探索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和现实社会的困境。
在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下,文学创作逐渐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展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的面貌。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组成现代主义文学主要由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流派组成。
掌握现代主义文学,可以从对其主要流派的具体分析人手。
(一)未来主义未来主义是20世纪最早出现的一个以意大利为中心的反传统文学流派。
它以全新的发达的未来为号召,肯定机器文明,讴歌力量、运动和速度,在无序联想和自由不羁的文字中追求刺激性和冲击力,大力扫荡传统文化,表现出狂热的无政府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反叛激情。
为了打碎传统,开创未来,未来主义仇视过去,为此不惜鼓吹暴力、恐怖和战争。
未来主义的创始人是意大利作家菲利普·托马索·马里内蒂(1876—1944)。
他1909年在巴黎《费加罗报》用法文发表《未来主义的创立和宣言》,宣告了这一运动诞生。
其后,未来主义“诗歌宣言”、“戏剧宣言”、“电影宣言”、“音乐宣言”、“舞蹈宣言”、“雕塑宣言”、“建筑宣言”纷至沓来,前后十年间,掀起了一股颇有气势的热潮。
到法西斯主义崛起,未来主义分化,20年代初趋于沉寂。
未来主义热衷于把握“现代的感觉”,讴歌机器化大生产这一新时代的标志,并由此形成以强烈动感为中心,以力量美和速度美为追求的美学原则。
他们提出,“时间和空间已于昨天死亡”,竞争成为时代的主题。
文学必须依赖直觉想象,挣脱语言规范,捕捉奔突狂放的意象,造成视觉和听觉的刺激。
于是,在瞬息万变的运动中,行走的人闪现出十二条腿,奔跑的马翻飞着二十只蹄,港口怀抱着千百艘汽轮,飞机的螺旋桨像一面旗帜呼啦啦迎风呼啸……新世界呈现出一派光怪陆离的色彩、震撼人心的声部和复杂多样的形态,成为速度的展示与力量的集合,制造出动感强烈的奇特效果。
未来主义以摧枯拉朽之势为现代主义扫清了障碍,及时地提出了文学艺术应当为适应工业化发展而变革这一历史要求,并以新奇的构思启发了创新思路,对现代主义文学有开拓意义。
然而,把革新与传统绝对对立起来,视传统为敝屣,一切唯新是举,则混淆了艺术标准,使现代艺术走向喧嚣狂躁。
表现主义与象征

作者: NULL
出版物刊名: 文艺理论研究
页码: 93-93页
主题词: 象征性;表现自我;外部世界;外国文学研究;象征主义;主观感受;美学观;变形记;象征着;资本主义
摘要: <正> 林一民在《表现主义的美学观》(《外国文学研究》86年4期)一文中指出:表现主义艺术是以表现主观感受为宗旨的。
这个流派主张在作品中表现自我,表现外部世界在人们内心世界的折光。
他们的口号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
表现主义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用象征性手法表现抽象的真理。
表现主义可以说是戏剧和小说领域里的象征主义。
在表现主义的作品里,可以看到象征性的环境、人物、情节和场面。
卡夫卡的城堡就是一个象征性的环境,主人公一进入城堡管辖的范围,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虚幻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因为构成主人公活动环境的城堡,象征着虚幻的世界和官僚的政治。
《变形记》中人变成甲虫虽然荒诞,但它象征着资本主义世界人异化为非人这一普遍事实。
托勒的《群众与人》中的人物也是象征性。
二十世纪西方文论流派

前工业时期(国家资本主义,采掘自然资源)——现实主义
工业化时期(垄断资本主义,机械制造产业)——现代主义
后工业时期(晚期资本主义,开发信息资源)——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艺主要是一种后现代社会的大众文艺,部分地体现大众对现存社会的思虑、烦躁、反思、反抗、颠覆、批判乃至失落和玩世不恭的思想情绪。
直觉个别意象美(丑)美学
心灵活动认识
概念普遍概念真(伪)逻辑学哲学
↓
经济个别利益利(害)经济学=美学
真实世界实践
道德普遍利益善(恶)伦理学
四、直觉即表现
1、直觉与表现是一回事,艺术的定义是直觉,也是表现。
直觉=表现=艺术,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2、直觉充满个性,洋溢情感,“直觉是抒情的表现”。
艺术的直觉=抒情的直觉=情感的表现
文论的本体论转化。
(五)从多元走向边缘
20世纪以前的文论,主要是哲学的演员,文学创作的服务员,作品的广告宣传员。20世纪的文学理论可以与哲学理论、社会理论、文化理论相提并论,文学评论有时比作家、诗人更能脱颖而出,更能赢得知识界和学术界声望。
西方没有相对统一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规范体系,文论出现众说纷纭的多元化局面。据统计,西方文论至少有五十种“主义”。有的评论家,常常从此“主义”跳到彼“主义”,如罗兰·巴特,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
其中第二阶段最重要,所谓表现阶段,即指心灵的审美的综合作用。
五、科林伍德的总体想像论和语言论
科林伍德(1889-1943)英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代表作《艺术原理》。
1.作品既是作者想像的产物,也需要读者的想像力。
2.艺术必然是语言,艺术的情感想像依赖于语言。
论_欲望号街车_中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_徐锡祥

灭的过 程 天 堂福地 象征 着人 死后才去 的 天 堂 斯(l B
a n c
剧 中 的 人 名 也 是 一 种 象 征 而 布 兰琪
,
。
杜波伊
h D
u
Bi o
e
,
S
) 在法
语 中意 为 白色 的 森 林 象征 布 兰 琪 纯 洁天 真 的本 质 和 深 不 可 测 的 内
,
涵 ; 斯 黛拉 ( S t
的东西
。
,
,
: “
”
( 第十 一
。
场 ) 作 者 企 图通 过 她 的 话 说 明
: “
,
它们 — 除 了教 堂 这 块 干 净 的 地 方 而 外
.
那些 教堂钟声
是 这 个 地 区唯 一 干 净
,
现代社 会充满
了 肮 脏 和 堕 落 最 后 布 兰琪 幻 想 在 海 上 漂 泊
我 会 在 海 上 死 去 我 会 因为 吃 一 颗 末 洗 净 的 葡 萄
,
n
) 在 拉 丁 语 中意 为 星 星 因 为 她 是 救 星 的 象 征 在 剧 中 她 也 确 实 试 图 调 解 姐 姐 a
, , , ,
。
和 丈 夫 的 关 系 拯 救 他 们 的 灵 魂 不 过 在 人 欲 横 流 的现 代 社 会 既 救 不 了 斯 坦 利 也 救 不 了 布 兰
琪 只 能 眼 睁 睁 地 看 着 悲 剧 的 发 生 而 无 法 助 一 臂 之 力 更 谈 不 上 去 拯 救 他 们 的灵 魂 了 布 兰 琪 刚 出 场 时 身 着 洁 白的 服装 象 一 只 飞 来 扑 火 的 白 蛾 子 地 受
,
, ,
·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第十二讲 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

第十二讲表现主义与象征主义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艺术学院潘纯琳目录现代主义概述第一节象征主义第二节表现主义现代主义概述•现代主义是20世纪上半期欧美诸多具有反传统特征的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同时也涉及绘画、音乐、戏剧、电影等艺术领域,是20世纪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文艺思潮。
•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是: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和意识流小说等。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现代工业社会的产物,是动荡不安的20世纪欧美社会之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述。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现代主义文学正是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结合后的产物。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文学也是西方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
•19世纪以前的欧洲文学受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影响较大,尤其是19世纪中期的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真实再现客观世界,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自然,而且所摹仿的现实本身是真实的,把文学对现实世界描写之真实性的追求,强调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19世纪后期一些作家开始感觉到,以往的文学,尤其是现实主义文学,在摹仿自然理论的指导下过于强调再现外部客观世界,使得文学自身应有的表现功能相对萎缩,艺术形象中的客观外部因素过于突出,而主观内在因素一定程度上遭排挤了。
于是,他们开始反其道而行之,抛弃传统文学对客观外在真实的刻意追求,转而重视对主观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示。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则基本上倾向于表现一种超现实的真实。
随着作家的文学观念的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在内容、形式和审美功能上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具有明显的反传统特征。
•(一)现代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征•现代主义的“反传统”显示了对传统文学的超越,但这种超越本身又是传统文学演变的结果。
一些浪漫主义作家以后转向了象征主义,如波德莱尔、马拉美等。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下)》名词解释

1、长河小说:是一种卷帙浩繁的多卷本小说,或叙述一个人的全部生命历程,或叙述一个家族的兴衰史,或叙述众多人物的生活经历,以此来折射整个社会的历史变迁。
首创者是罗曼罗兰,代表性作品《约翰克里斯多夫》和《母与子》。
2、批判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在法国出现,后在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欧美具有极大影响的一种文学思潮。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突出特点就是真实和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深刻地揭露现实矛盾和批判社会罪恶;同情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反映他们的悲惨命运和内心痛苦;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并注意细节的真实。
但不少作家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出发点来批判黑暗现实,难以找到准确变革社会的道路。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各种文学体裁均有佳作,其中尤以长篇小说为最。
优秀作家众多,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易卜生等。
3、自然主义19世纪60年代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泰纳首先把它应用到文学上。
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创始人左拉在《实验小说》和《自然主义小说家》等著作中提出一整套创作原则:强调文学创作的科学性,否定典型化原则;主张超越政治和道德,以遗传学和生理学原理去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现象;要求作家对社会进行冷静客观的、照相实录式的描写。
严格按照这种原则创作的作品往往缺乏提炼、思想、想象和情感。
比较典型的体现自然主义风格的作品是龚古尔兄弟合写的《翟米尼·拉赛德》等小说。
左拉虽提倡自然主义,但在实际创作中仍接近现实主义。
4、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在法、英等国流行的一个文学流派。
唯美主义作家愤世嫉俗,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但又采取逃避现实、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他们反对“附庸美”,既反对艺术受制于金钱,也反对艺术为人生服务,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
他们认为艺术不应反映生活,无需顾及道德,艺术要追求的就只是感觉和印象,是绝对的和至高无上的美。
然而在实际创作中,唯美主义作家还是创作了一些从独特的角度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画领域的象征主义
《俄狄浦斯和斯芬克斯》是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 罗(Gustave Moreau)早期的代表作。画家将恶怪斯芬克 斯的人头妖身处理得自然、得体。斯芬克斯那丑恶的兽 身、张开着雄健的翅膀,野性勃发,而她那张少女般美 丽而冷酷的脸,和那坚挺诱人的丰腴乳房则洋溢着青春 的气息。斯芬克斯紧紧缠绕着俄狄浦斯,用诱惑的胸脯 抵住美男子健壮的胸膛,扬起眸子似乎在念着神秘的咒 语。而俄狄浦斯被画成手持兵器,英俊、健壮的裸体青 年,他的眼睛带着一种沉着、坚定以及男性对美丽异性 那种无可奈何的眷恋俯视着斯芬克斯。这一对厮缠一处 的人儿既像是一对情侣又像是两个仇敌。但是,画的下 方露出的死人发黑的肢体,则表现了恶怪的凶残。尽管 斯芬克斯美丽而又淫荡,然而她的眼睛却像迷蒙中的一 团黑雾,喷吐着毒焰。这一点莫罗用俄狄浦斯身旁那个 圆形的柱子作了最好的注释。
艾略特是美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创作上都 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代表作《荒原》(1922)已经被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 的英语诗歌之一。《荒原》取材自关于“圣杯”的古老传说,把丧失了信 仰的现代世界比作一个荒原。在诗中,艾略特旁征博引,涉及到了大量神 话传说和象征意象,并运用了多种古语言和现代语言。尽管诗人自己为之 加注了50多条注释,却还是鲜有人能读懂。
将具体的“路”提高到抽象的人生道 路上来,用“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便成了路”作结束,简洁有力而余味无 穷,既饱含哲理又富有诗意。
作者没有把《药》的悲剧仅仅看作两个家庭的悲剧,而是看成整个中华民族的悲 剧,是全民族千千万万个家庭的悲剧。因此,在写实之外,又增加了一点象征的色彩:特 意安排两个悲剧的主人公一家姓“华”,一家姓“夏”,合起来恰恰是中国的古称 “华夏”。这是淡淡的不显眼的一笔,然而这一笔把悲剧的普遍而深广的意义提到了一 个新的高度。
鲁迅许多小说有“实”有“虚”,虚实 相济,寄意深远。这种艺术效果的造成,恐 怕就是和写实主义、象征主义两种创作方 法的同时并用有关的。
譬如,大家都熟悉的《故乡》结尾处 那几段文字,其写法就是从实到虚,由写实 到象征。作者先写:“我躺着,听船底潺潺 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然后由此生 发开去,从“我与闰土隔绝”,想到下一 代应该有新的生活。
THAT is no country for old men. The young In one another's arms, birds in tat their song. 那地方可不是老人们待的。青年人 互相拥抱着,树上的鸟类 ——那些垂死的世代——在歌吟。
象征主义与表现主义
胡云
象征主义(symbolism)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 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人客人双方 各执其一半,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
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 惯代表”,即引申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 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 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 纪末在英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
《药》
小说是这样开头的: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大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岛蓝 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
这除了交代华老栓去买人血馒头的时间以外,也象征地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代, 告诉读者这是深夜,是最昏黑的时候,是人们还在沉睡的年代。
“什么都睡着”五个字,作者决不是随便落笔的,它是一种暗示。接下去写老栓买 到人血馒头时的高兴心情:“他的精神,现在只在一个包上,仿佛抱着一个十世单传的婴 儿,别的事情,都已置之度外了。他现在要将这包里的新的生命,移植到他家里,收获许 多幸福。”用暗喻笔法反衬出老栓迷信思想的严重,预示悲剧的即将到来。
象征主义重新回到以抒写个人感情为重点的老路。但它抒 写个人情怀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大异其趣。①它抒写的是不可捉 摸的内心隐秘;或者如马拉梅所说,表现隐藏在普通事物背后 的“唯一的真理”。为此,象征主义对于诗的语言进行了很大的 改造。对于日常用的字和词加以特殊的、出人意外的安排和组 合,使之发生新的含义。象征主义不满足于描绘事物的明确的 线条和固定的轮廓,它所追求的艺术效果,并不是要使读者理 解诗人究竟要说什么,②而是要使读者似懂非懂,恍惚若有所 悟;使读者体会到此中有深意。象征主义不追求单纯的明朗, 也不故意追求晦涩;它所追求的是半明半暗,明暗配合,扑朔 迷离。
鲁迅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狂人日记》是写实主义和象征主义同时并用的。 刻画狂人,用写实主义,写出一个非常真实的医学上无可挑剔的“迫害狂” 患者寄寓思想,用象征主义,透过疯言疯语暗示出礼教和家族制度吃人的重大问 题。 应该说,在《狂人日记》中,象征主义起了非同小可的作用,没有它,一个 短篇小说绝对不可能具有这种巨大丰富的思想容量;没有它,作品就不可能把反对 肉体上吃人提高到揭露“礼教和家族制度吃人”这个高度;没有它,狂人所呼叫的 “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 等就完全失去了沉痛的味道;没有它,整篇《狂人日记》就只剩下了一堆疯话。 当然,写实主义方法在作品中也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只有真实精细地刻画狂 人形象和他的“迫害狂”心理,才能够借他的疯话来安装进许多象征的双关的、 含有深意的内容。可以说,写实主义越成功,象征主义才能越加发挥它的威力。
象征主义的先驱波德莱尔和马拉梅、兰波、魏尔兰等象征主义名家就 已经发表了大量的象征主义作品。
1857年,法国年轻诗人波德莱尔发表的《恶之花》是象征主义的开山 之作。
叶芝早期诗作中的象征主义是和爱尔兰民族的古老神话密切结合在一 起的。他利用神话传说中的角色、故事和事物来作象征。叶芝是象征主义 诗人中第一个建立了自己复杂的象征体系的诗人。其理论著作《灵视》 (1937)大量涉及诗人自己的历史观、宇宙观,并包含了广泛的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