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

合集下载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及意义

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及意义陈国勤;顾莹莹;刘芳;胡帅尔;莫明聪;刘慕嫦;杨通【期刊名称】《中国热带医学》【年(卷),期】2006(6)10【摘要】目的研究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LDR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筛选评价肺癌预后的有效指标。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肺非小细胞癌的组织,并对肺非小细胞癌不同类型或分期进行分析。

结果肺癌组织中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蛋白表达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其中以Ki-67为著;TIMP1在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中都有相关性;MMP-2、MMP-9、TIMP-1、TIMP-3、Ki-67均于肿瘤的TNM分期有关。

结论肺癌组织中MMP2、MMP-2、MMP-9、TIMP-1、TIMP-3、CD44v6、Ki-67均升高,可以作为预后指标的参考。

【总页数】3页(P1755-1756)【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转移;预后;免疫组化【作者】陈国勤;顾莹莹;刘芳;胡帅尔;莫明聪;刘慕嫦;杨通【作者单位】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相关文献】1.3项指标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J], 魏朋华;沈志鹏;王华;钱素泉;高智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D-L1表达的预后意义及其与SUVmax的相关性 [J], 赵宁;潘娜;吴占波;申学杰;任红亮;董一楠;张姝阳;魏枫;张新伟3.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与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 [J], 邢舴;呼群;苏乌云;赵海燕;王华;张称心4.非小细胞肺癌组织DSG3与Ki-67表达相关性及预后意义 [J], 赵甜甜;滕圣敏;满其荣;王祥阁;张新东5.非小细胞肺癌血管内皮Nestin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 [J], 钱嘉琳;杨晓华;冯久贤;沙慧芳;韩宝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

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基因突变关系的研究进展杨翠林1自宝莉1李萍1周开华2肺癌是最常见诊断和导致死亡的恶性肿瘤之—⑴!非小细胞肺癌(noncmU l cell lung ccrcinomu, N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80%-85%,腺癌(约占40%-50%)和鳞癌(约占20%-30%)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亚型[2-3]o在以前由于治疗的局限性,通常不需要对非小细胞肺癌进一步分类,因此在小样本中很少区分腺癌和鳞癌,随着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发展,不仅改变了治疗策略,而且强调将NSCLC进一步分类为特定亚型的重要性[4-5]o在临床实践中,超过6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是晚期或出现远处转移,无法通过手术切除进行形态学诊断,诊断通常仅限于小活检标本或细胞系标本,而小活检标本在形态学上往往不足以确定组织学类型!在上述背景下,结合2015年世界卫生组织更新的肺癌亚分类指南,建议使用免疫组化法进一步对非小细胞肺癌精确分类;TTF-1、NapsFA、CK7和CK5/6% P63、P40分别为肺腺癌和鳞癌标记物[3]o本文就肺腺癌免疫组化标记物的临床应用及其与基因突变关系作一综述。

一、TTF-1的生物学特征与功能TTF-1(Thyroid transc/ption factor-1)是NKx2家族的成员之一,官方全名为(NK-2homeobvx1,NKX2-1),是一种含有同源结构域的转录因子。

人类TTFG由位于14号染色体上的单基因编码,cD-NA克隆实验表明,TTFG由三个外显子和两个内含子组成,多个转录起始点和选择性剪接产生5,末端具有异质性的mRNAs,3,端有一个较长的非翻译区[6]o牛、大鼠、小鼠和人类的TTFG由371-378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在38-42kDu之间,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具有98%相似性,60个氨基酸同源结构域完全保持不变[7],表明TTFG具有高度的序列保doi:10.3969/j.imn.1009-6663.2021.07.029基金项目:北京医卫健康公益基金会“医学科学研究基金"(No.B20186CS)作者单位:1650000云南昆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甘美医院2.650000云南昆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通信作者:周开华,E-mail:zkh51033528@ 守。

肺癌共识

肺癌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小分子EGFR TKIs耐药处理共识。

1、EGFR突变型肺癌,建议检测BIM和L747S,以发现原发性耐药患者。

共识级别:3
2、对EGFR TKIs耐药的突变性肺癌,建议重新活检以明确耐药的分子机制,鼓励患者参加相应的临床试验。

共识级别:2A
3、对EGFR TKIs继发耐药的无症状缓慢进展突变型肺癌,建议继续使用EGFR TKIs。

共识级别:2B
4、表现为孤立进展的EGFR TKIs继发耐药,建议在继续使用EGFR TKIs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局部治疗。

局部治疗手段的选择以最小创伤为基本原则。

共识级别:2B
5、对EGFR TKIs获益、继发耐药后接受细胞毒药物治疗再次耐药的EGFR突变型患者,可再程考虑使用EGFR TKIs。

共识级别:2B
6、对一种EGFR TKI耐药的突变型肺癌,不推荐立即转换第二种EGFR TKIs。

共识级别:2B
备注:高峰论坛共识级别:
1A级: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RCT结果),专家组有统一认识。

1B级: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分析或RCT结果),专家组有小争议。

2A级:基于低水平证据,专家组有统一认识。

2B级:基于低水平证据,专家组无统一认识,但争议不大。

3级:专家组存在较大争议。

免疫组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免疫组化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揭张宁,姚 兵(青海大学研究生院,青海 西宁 810000)【摘要】肺癌(lung cancer )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近50年来许多国家都报道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增高,肺癌发病率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1位,在中国女性恶性肿瘤中位居第2位,肺癌在中国男性、女性人群中均为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肺癌的早期诊断极为重要,其中病理诊断为确诊肺癌的主要方法,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常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活检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来获取标本,虽然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可通过单独检查苏木精-伊红(H&E )染色片进行分型,但低分化肿瘤的形态分离可能很困难,故结合免疫组织化学(IHC )对肺癌进一步确定分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免疫组化;非小细胞肺癌;研究【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3.16.02肺癌主要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和小细胞肺癌(SCLC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 )占所有肺癌的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 ,LCC )(10%)。

近年来,基于靶向治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进展,以及特定组织学亚型药物细胞毒性的特征,使得肺腺癌与肺鳞癌的鉴别诊断变得越来越重要。

例如,用贝伐单抗(抗-VEGF 配体抗体)治疗肺鳞状细胞癌时,患者有可能会出现肺出血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而在使用培美曲塞(Alimta )进行化疗时,对患者的治疗可能无效[2]。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被用于晚期肺腺癌患者的EGFR 突变的一线治疗,而Crizotinib 已被用于有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 )重排的晚期肺腺癌患者[3]。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一、引言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据肺癌的大部分病例。

肺小结节是指CT影像上直径小于3cm的圆形或卵形病灶。

在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穿刺活检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由于肺小结节的病理学类型多种多样,对肺小结节的诊断变得异常困难。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的应用,可以极大地帮助临床医生对非小细胞肺癌进行准确诊断。

本文将对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应用进行分析。

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是在病理学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抗体-抗原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的抗原。

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用来鉴别肺癌的各种类型,包括腺癌、鳞癌、大细胞癌等。

通过对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帮助临床医生判断肺小结节的类型,从而指导治疗方案。

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检测肺癌相关的分子标志物,比如PD-L1、ALK基因重排、EGFR突变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的存在与否,可以对治疗方案产生重要影响。

PD-L1阳性的患者可能对免疫治疗有良好的反应,而ALK基因重排阳性的患者则可能对靶向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在肺小结节的诊断过程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帮助临床医生制定更为准确的治疗方案。

三、免疫组化技术在非小细胞肺癌诊断中的应用1. 腺癌与鳞癌的鉴别肺癌主要分为两大类,即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

而NSCLC主要包括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

腺癌和鳞癌在病理形态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很难区分。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鉴别这两种类型的肺癌。

对于腺癌来说,CK7、TTF-1、Napsin A等的染色阳性率较高,而对于鳞癌来说,p63、p40等的染色阳性率较高。

在临床实践中,利用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确定肺癌的病理类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为精准的指导。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

免疫组化在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标本中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应用分析孙逸敏【摘要】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周围性小结节病变穿刺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收集该院2015年3月-2017年10月95例肺小结节穿刺活检所得组织学及细胞学标本,肿物平均直径3.0 cm,病理明确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充分了解TTF-1、NapsinA、P63、CK5/6、CK7表达情况,探讨其在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进行统计学描述,检测技术计数资料之间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5例临床经皮肺穿刺活检标本中,60例肺腺癌患者,TTF-1、NapsinA、CK-7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93.3%、95.0%、98.3%;明显高于肺鳞癌的2.8%、5.7%、37.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4,74.88,45.11,P<0.01);35例肺鳞癌患者,P63、CK5/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依次为91.4%、97.3%;明显高于肺腺癌的6.7%、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48,72.05,P<0.01).结论 CT引导下肺周围性小结节病变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活检相比,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对肺组织结构的破坏不明显,病理常规组织诊断学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观察TTF-1、NapsinA、P63、CK5/6、CK7蛋白表达情况,为肺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学提供了科学的诊断依据,对肺部周围性小结节诊断具有重的临床应用价值.【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9(038)008【总页数】4页(P29-32)【关键词】CT引导;穿刺活检;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检测;鉴别诊断【作者】孙逸敏【作者单位】河北省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病理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4.2肺癌在肺部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率较高的疾病[1]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的80%,5年总生存率仅为5%~15%[2] 。

肺癌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肺癌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

肺癌活检标本的免疫组化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中应用价值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活检样本中的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使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2016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我检验所收集的以明确病理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活检标本320例进行检测,分析p63、TTF-1、CK5/6及Napsin A等蛋白的在鳞癌和腺癌患者上的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鳞癌组患者的P63及CK5/6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腺癌组(P<0.05)。

腺癌组患者的TTF-1及NapsinA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鳞癌组(P<0.05)。

结论:使用免疫组化技术对肺癌活检标本检测,对p63、TTF-1、CK5/6及Napsin A等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能够提高对肺腺癌与肺鳞癌鉴别的准确性,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肺癌活检标本;免疫组化检测;非小细胞肺癌【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1-0125-02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lung cancer biopsy specimens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Ye lv,Mei Aonan,Yin Lizhou,Zhong Li.Department of Pathology,Chengdu Gaoxin Daan Medical Laboratory Co., Ltd. Sichuan, 611731【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NSCLC biopsy samples.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cal Envi-sion two-step method was used to detect 320 cases of biopsy specimens with clear pathological diagno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collected from our laboratory from March 2016 to March 2018. The p63 and TTF- were analyzed. 1. The expression of CK5/6 and Napsin A in patients with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and adenocarcinoma,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 Resu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P63 and CK5/6 in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adenocarcinoma group (P<0.05).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TTF-1 and NapsinA in the adenocarcinom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in th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group (P<0.05). Conclusion Immunohistochemical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lung cancer biopsy specimens, and the expression of p63, TTF-1, CK5/6 and Napsin A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was observed, which could improve lung adenocarcinoma and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The accuracy of the identification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Key words】Lung cancer biopsy specimen; Immunohistochemistry;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肺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在首次确诊时即为肺癌晚期,只能获取到细针穿刺或活检小标本[1]。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得80%,可以分为不同得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与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得大细胞癌(largecell carcinoma,LCC)(10%)。

随着肺腺癌与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得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得 NSCLC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得就是小活检标本(占 70%)得诊断,此时有效得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

免疫标志物得重要性不仅体现在 NSCLC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得诊断与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得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得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NSCLC 个体化治疗与预后判断得需要、在越来越多得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得抗体(组合)达到对NSCLC,特别就是小活检标本得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得,本文综合国内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TTF-1TTF-1 就是肺腺癌最常用得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得肺腺癌表达 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得强阳性,约20% 得肺腺癌不表达TTF—1。

TTF-1 在肺腺癌中得表达与分化程度与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Calar 细胞特征得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 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50%得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 90%得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小细胞肺癌免疫组化标志物专家共识(2014)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占所有肺癌的 80%,可以分为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主要包括腺癌(≥ 40%)和鳞癌(30%),以及较为少见的大细胞癌(large cell carcinoma,LCC)(10%)。

随着肺腺癌和鳞癌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日趋不同,临床强烈要求对不同组织学类型的 NSCLC 明确诊断。

对于绝大多数手术切除病例而言,经充分取材均能够正确诊断,但病理医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面临的是小活检标本(占 70%)的诊断,此时有效的免疫标志物在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尤显重要。

免疫标志物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 NSCLC 不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原发癌与诸多类型转移癌之间的鉴别诊断,还在于明确特征性的分子学改变(如EGFR、EML4-ALK),用于满足 NSCLC 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需要。

在越来越多的免疫标志物中,如何选择简单而有效的抗体(组合)达到对 NSCLC,特别是小活检标本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目的,本文综合国外权威文献形成以下共识。

NSCLC 常用免疫标志物1. 肺腺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TTF-1TTF-1 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85% 的肺腺癌表达 TTF-1,且常呈弥漫一致性的强阳性,约 20% 的肺腺癌不表达 TTF-1。

TTF-1 在肺腺癌中的表达与分化程度和组织学类型有关,总体而言,肿瘤分化程度越差,TTF-1 越可能表达缺失,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Calar 细胞特征的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泌黏液性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呈不同程度表达(表 1)。

TTF-1 也表达于肺神经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s,NETs)、部分典型类癌(typical carcinoid,TC)、非典型类癌(atypical carci-noid,AC)、约 50% 的大细胞神经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carcinoma,LCNEC)及 90% 的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

通常认为肺鳞癌不表达 TTF-1。

因此,TTF-1 主要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不能鉴别肺腺癌和肺 NETs。

在非肺源性肿瘤中,除了甲状腺癌几乎全部表达 TTF-1 以外,少量子宫膜、子宫颈、卵巢、乳腺和结直肠的腺癌也表达 TTF-1。

与 Napsin A 不同,所有类型的肾细胞癌(renalcell carcinoma,RCC)均不表达 TTF-1。

表 1. TTF-1 和 Napsin A 在不同组织学类型肺腺癌中的表达(2)Napsin A Napsin A也是肺腺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0%-90% 的肺腺癌表达 Napsin A,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 TTF-1,TTF-1 和 Napsin A 是目前诊断肺腺癌最优秀的抗体组合之一。

与其他Ⅱ型肺泡标志物(TTF-1、细胞表面糖蛋白)相似,Napsin A 在肺腺癌中表达也与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表 1)。

约 3% 的肺鳞癌表达 Napsin A,肺 NETs 不表达 Napsin A,因此可以用于肺腺癌和 NETs 的鉴别诊断。

值得注意的是,正常肾组织表达 Napsin A,高达 80% 乳头状 RCC 和 34%的透明细胞 RCC 表达 Napsin A。

部分女性生殖系统来源的腺癌表达 Napsin A,见于约 7% 的卵巢腺癌和 15% 的子宫膜腺癌,其中高达 2/3 的透明细胞腺癌表达 Napsin A。

其他组织器官发生的小部分腺癌也表达 Napsin A,如甲状腺的乳头状癌和差分化(间变性)癌、胆管细胞癌等。

(3)CK7几乎 100% 的肺腺癌均表达 CK7,极高的敏感度使 CK7 成为肺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常用的抗体之一,特别是在鉴别肺原发性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腺癌时,CK7 常作为首选的抗体组合成员。

但 CK7 的特异性较低,30%-60% 的肺鳞癌表达 CK7。

在非肺源性腺癌中,CK7 表达广泛见于乳腺、胃、卵巢、胰腺、子宫、尿路上皮等多种器官和部位发生的腺癌,因此,在肺腺癌鉴别诊断时,需与其他特异度较高的抗体(TTF-1、Napsin A)联合应用。

(4)肺泡表面糖蛋白(SP-A、SP-B)SP-A、SP-B 仅表达于约 50% 的肺腺癌。

其表达的组织学谱系较窄,主要见于分化程度较高的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细胞 /Calar 细胞分化特征的腺癌,在差分化肺腺癌常常表达缺失,对于起源于较大支气管、具有杯状细胞特征的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等),肺泡表面糖蛋白几乎无诊断价值。

(5)Cam5.2Cam5.2 是常用的低分子量角蛋白,包括 CK8 和 CK18。

几乎 100% 的肺腺癌表达 Cam5.2,约 35% 的肺鳞癌和 20% 的肺 LCC 也表达 Cam5.2。

此外,Cam5.2 可表达于人体几乎所有类型的腺癌,特异性较低使 Cam5.2 在肺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均非常有限。

2. 肺鳞癌常用免疫标志物(1)p63 及ΔN p63(p40)p63 和 p40 是肺鳞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

高于 90% 的肺鳞癌 p63 呈强烈核表达,一般认为 p63 在肺腺癌中的阳性率为 10%-33%,且常常呈局灶性低水平表达。

p63 诊断肺鳞癌的敏感度高达 97.4%,但特异度较低,仅有 72.8%。

相当比例的肺非鳞癌表达 p63,肺NETs 不同程度表达 p63,在 TC 和 AC 中 p63 不表达或呈较低水平(6%)表达,p63 在13.5%-18% 的 LCNEC 以及约 22% 的 SCLC 中表达。

p40 的敏感度与 p63 相似,但特异度优于 p63,高达 96.8% 的肺鳞癌均强表达 p40,仅在 3%-5% 的腺癌中表达,且常呈局灶阳性(<5%)表达。

肺 NETs 中,p40 不表达于肺类癌,仅在 3.6% 的 LCNEC 中表达。

此外,2.4% 的间皮瘤表达 p40。

(2)CK5/6CK5/6 是肺鳞癌最常用的免疫标志物之一,75%-100% 的肺鳞癌表达 CK5/6,其表达与鳞癌的分化、分级无关,但也有研究显示,20% 的低分化鳞癌不表达或仅低表达。

2%-33% 的肺腺癌可表达 CK5/6,但常呈局灶性低水平表达。

75%-100% 的胸膜上皮样恶性间皮瘤也表达CK5/6,联合应用其他特异性间皮瘤标志物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CK5/6 与 DSG3 组合可以诊断 92.6% 的鳞癌。

在 p63 不表达的情况下,单一的 CK5/6 表达并不足于支持鳞癌的诊断。

(3)CK34βE12几乎 100% 的肺鳞癌均表达CK34βE12,但高达 89% 的肺腺癌同样表达CK34βE12,与p63、p40 比较,CK34βE12 特异性低且敏感性并无优势,因此不作为一线抗体使用。

DSG3 新近被广泛应用于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诊断,85%-90% 的肺鳞癌表达 DSG3,其几乎不表达于肺腺癌(﹤2%)。

DSG3 和 Napsin A 鸡尾酒抗体能区别 85% 以上的肺腺癌和鳞癌。

其他上皮性标志物如 MOC-31、CEA、COX-2 等在肺鳞癌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价值非常有限且意义不大。

3. 肺 NETs 常用免疫标志物(本共识除外 SCLC)肺 NETs 占所有肺恶性肿瘤的 20%-25%,包括 TC、AC、LC-NEC 和 SCLC,TC、AC 和 SCLC 的诊断主要依靠形态学特征,而 LCNEC 的诊断则常需要结合免疫标志物。

CgA、Syn 和CD56 是最常用的神经分泌标志物组合,其中 CgA 的特异性最强。

41%-75% 的 LCNEC 表达TTF-1,约 60% 的 LC-NEC 表达 CK7。

Ki-67 增殖指数对肺 NETs 具有诊断和分级双重意义,TC 的 Ki-67 增殖指数≤ 5%,属于低级别 NETs,AC 为 5%-20%,属于中级别 NETs,LCNEC 通常≥ 60%,属于高级别NETs。

LCNEC 的诊断除依靠形态学特征,还需结合免疫组化标记或电镜检查证实神经分泌。

免疫标志物在 NSCLC 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1. 肺腺癌和鳞癌的鉴别诊断 TTF-1、Napsin A、CK5/6 和 p63(p40)是目前鉴别肺腺癌和鳞癌最常用的抗体组合之一。

鉴于 p63 在 10%-33% 的肺腺癌中呈局灶性低表达,因此在判断 p63 染色结果时,仅弥漫性强表达于胞核时才能判读为阳性。

同样对于 CK5/6,只有弥漫强表达时才能判断为阳性(弥漫性表达定义为﹥50% 的肿瘤细胞表达)。

通常 TTF-1/p63 组合在腺癌和鳞癌均是一个阳性而另一个阴性,如果 TTF-1/p63 均阳性,倾向于诊断腺癌,因为 p63 可以在腺癌中表达而 TTF-1 几乎不在鳞癌中弥漫表达;如果TTF-1/p63 均阴性,则仍然怀疑腺癌,因为 TTF-1 在差分化腺癌中缺失表达的现象较常见,而 p63 在鳞癌中的表达非常稳定,一些所谓「p63 阴性的低分化鳞癌」其实可能是实体性腺癌;但 TTF-1/p63 双阴性也可见于其他类型腺癌。

所有鳞癌标志物均不能鉴别转移性鳞癌、肌上皮癌、尿路上皮癌、上皮样恶性间皮瘤,甚至包括肉瘤和大细胞淋巴瘤。

p63 在部分大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弥漫性大B 细胞淋巴瘤等)中表达,而 p40 在上述大细胞淋巴瘤中不表达,因此选择 p40 代替p63 能有效避免将肺或纵隔的大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鳞癌(表 2)。

表 2. 肺腺癌和鳞癌鉴别诊断的免疫组化标志物2. 肺腺癌与硬化性肺细胞癌(sclerosing pneumocytoma)的鉴别诊断硬化性肺细胞瘤由两型细胞组成:表面细胞和上皮圆形细胞,两型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呼吸道多潜能原始上皮细胞,具有Ⅱ型肺泡上皮的分化特征,因此表达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免疫标志物,如 TTF-1、Napsin A 等。

但与肺腺癌弥漫一致性表达上述指标有所不同,硬化性肺细胞瘤两型细胞之间的表达模式有明显的特征。

90%-100% 的硬化性肺细胞瘤两型细胞均表达 TTF-1,但与表面细胞比较,圆细胞的染色强度稍弱。

表面细胞弥漫一致性表达 Napsin A、CK-pan、CK7 和肺泡表面糖蛋白,大部分表达 Cam5.2;而圆细胞不表达 CKpan 和肺泡表面糖蛋白,不表达或仅呈局灶性弱表达 Napsin A,仅 31% 的病例表达 CK7,17% 的病例表达 Cam5.2。

除此之外,圆细胞通常一致性表达 viment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