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和千克的认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篇一」《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第1课时。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而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所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克"、"千克"这两个概念的建立非常具有挑战性。
一是因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克"、"千克"的接触比较少,二是"克"这个单位比较小,学生更是很少有对这个质量单位的感受与体验。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力求体现以下二个方面:1、在一定的情境中唤起学生对物体重量的关注;2、通过操作、实践活动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初步建立"克"与"千克"的概念。
反过来,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了解生活中物品的质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所以,在前一天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带来一些包装袋上写着重量的物品,如:食盐,方便面,果冻等。
没想到,竟然有个学生告我,“老师,潘×说明天是不是过六一呢?”哈,差点没把我晕死。
我顺势对学生说:“这些东西是我们明天学习克和千克用的,你拿袋子装好了带来,可别半路上偷吃哦!”瞧把他们给乐的,呵呵。
第二天,我发现几乎每个同学都带来一些东西,比以往任何一次作业的效果都要好,充分说明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作业才能让他们完成得心甘情愿,自然不会有忘带忘写的借口了。
课堂上,利用这些东西,我让孩子们掂一掂,估一估,说一说,比一比,从而基本建立了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并水到渠成的推算出1千克=1000克,而且还能正确清晰地读出这个公式,知道哪里停顿就能让听的人听明白了。
但是,由于活动多了一些,所以练习的相对就少了,如果能够再合理安排一下时间就好了。
克、千克的认识PPT课件

15 碰碰车用了( )分钟。
聪聪玩碰碰车用了多长时间?
聪聪和爸爸( 9 )时(10 )分到达公园,( 10 )时( 30 )分离 开,到达时刻和离开时刻没有在同一小时内,也可以用不同方法计算出 聪聪在公园玩经过的时间。
(1)一壶食用油重10克。
()
辨析:一壶食用油重10千克。
(2)一袋花生重500克,两袋花生重1000克。 ( )
(3)1千克食盐比1千克石头轻。
()
辨析:1千克食盐和1千克石头一样重。
(4)称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用千克作单位。
()
辨析:称一个乒乓球的质量用克作单位。
辨析:估计生活中的物品的质量没有实际经验,克和 千克混淆不清,误以为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是100。
略。
小试牛刀(选题源《典中点》) 1.写出钟面上的时刻和经过时间。
(1)
45
40
11:45
12:30
1:10
50 (2) 7:20
50 8:10
9:00
2. (1)小明从家到学校步行需要15分钟,今天他8:30到 达学校。你知道他是什么时刻从家出发
的吗?
3. (2)(如1)果301-1:1450=放15(学分,)小明什么时刻可以回到家中?
2 课时流程
探索 新知
课堂 小结
当堂 检测
课后 作业
归纳总结:
1.数格法:通过指针向右旋转的操作或想象,数出 由起始时刻分针一共经过几个大格,用几乘5得 出经过的分钟数。
2.计算法:用结束时刻减去起始(讲时解刻源。于《点拨》)
克与千克的换算

克与千克的换算克(g)和千克(kg)是表示质量的常用单位,它们在科学实验、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准确计量物体的质量时,我们常常需要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换算。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以及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用法。
一、克与千克的基本概念与定义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它是指质量为1克的物体所具有的质量。
而千克则是指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具有的质量。
根据国际单位制(SI 单位制)的规定,1千克等于1000克。
二、克与千克的换算关系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非常简单,它们之间是一个较为直接的倍数关系。
具体而言,1千克等于1000克,而1克等于0.001千克。
也就是说,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克 = 千克 × 1000千克 = 克 ÷ 1000三、克与千克的换算实例现在,让我们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具体了解克与千克的换算。
1. 例如,若要将500克转换为千克,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千克 = 500克 ÷ 1000 = 0.5千克因此,500克等于0.5千克。
2. 又如,若要将2.5千克转换为克,也可使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克 = 2.5千克 × 1000 = 2500克因此,2.5千克等于2500克。
以上两个实例展示了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过程,通过简单的乘除运算,可以方便地进行单位的转换。
四、克与千克的实际应用和意义克和千克单位的转换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用场景:1. 科学实验室:在化学、物理等学科的实验室中,常常需要精确测量不同物质的质量。
通过克和千克的换算,可以方便地在实验中进行计量和记录。
2. 食品加工业:在食品加工和餐饮行业中,常常需要按照特定比例和配方来计量原材料的质量。
通过克和千克的换算,可以准确控制所需的食材数量。
3. 贸易和物流:国际贸易和物流行业需要对货物的重量进行准确计量,以确定运费和价格。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

克与千克的认识和计算克和千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于计量物体的质量。
下面将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和计算进行详细介绍。
一、克和千克的概念和定义1. 克: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g"。
1克等于1千分之一千克,即1g = 1/1000 kg。
2. 千克:千克是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符号为"kg"。
1千克等于1000克,即1 kg = 1000 g。
二、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克转千克:将克转换为千克,只需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
例如,5000克等于多少千克?5000克÷1000=5千克。
2.千克转克:将千克转换为克,只需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
例如,7千克等于多少克?7千克×1000=7000克。
三、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克和千克常常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被使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克和千克的使用场景:1.食品配料计量:在烹饪过程中,通常会用克来计量食材的重量,例如面粉、糖、盐等。
2.宝石和珠宝测量:在宝石和珠宝行业中,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宝石的重量,以便评估其价值。
3.医疗药剂计量:在医疗领域,药物的剂量常常用克来计量,并根据患者的情况调整剂量。
4.科学实验:在科学实验室中,克和千克通常被用来测量实验样品的重量,以便进行准确的实验记录和分析。
四、如何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进行克和千克的计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保留有效数字:在进行计算时,应保留合适的有效数字位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单位换算:在进行克和千克的互相换算时,需根据单位换算关系进行除法或乘法运算。
3.单位转换:在进行其他单位的计算时,需将克或千克转换为其它单位,如毫克、磅等。
举例说明:1.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350克,要将其转换为千克,可以使用克转千克的换算关系:350克÷1000=0.35千克。
2.如果有一个物体的重量是0.75千克,要将其转换为克,可以使用千克转克的换算关系:0.75千克×1000=750克。
克和千克的知识点总结

克和千克的知识点总结
一、克和千克的认识。
1. 概念。
- 克(g)和千克(kg)都是质量单位。
克是一个比较小的质量单位,通常用于计量较轻的物品,像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千克是比克大的质量单位,用于计量较重的物品,例如两袋盐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
2. 单位换算。
- 1千克 = 1000克。
这是克和千克之间的基本换算关系。
例如,如果有3000克的物品,换算成千克就是3000÷1000 = 3千克;如果有5千克的物品,换算成克就是5×1000 = 5000克。
3. 生活中的应用。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根据物品的轻重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来描述。
- 计量较轻的物品,如小零食(一片薯片大约重几克)、药品(一片药可能重零点几克)等用克作单位。
- 计量较重的物品,如人的体重(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能是几十千克)、一袋大米(通常是5千克、10千克等)、水果(一箱苹果可能重5千克)等用千克作单位。
- 在购买商品时,我们也会看到商品标签上标注的质量单位,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商品的重量信息。
例如,在超市购买糖果,可能会看到标签上写着“每袋糖果500克”;购买大米时,会看到“10千克装”等字样。
4. 称量工具。
- 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天平。
天平通过比较两边物体的质量来确定物品的重量,当两边平衡时,说明两边物品的质量相等。
例如,在实验室中称化学药品的质量,就会用到天平。
- 称较重的物品,一般使用台秤或电子秤。
在菜市场,菜贩会用台秤称蔬菜、肉类等物品的重量;在商店里,电子秤可以快速准确地称出商品的质量,如称水果、干货等。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设计一等奖4篇

4、《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一等奖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同学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同学估量物体的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天平、弹簧秤、小蜗牛、盐、多媒体课件等。
教材分析:同学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为了让同学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让同学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以增加同学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协助同学形成质量观念;又通过计算、称同一物体而得出的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使同学的猜测得到验证,很具体地感知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
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同学始终怀着丰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教学过程:(一)在生活情境中探究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调查了—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好吗?生1:我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
生2:我买的蛋卷7 5克。
生3:火腿肠一根是45克。
生4:我的体重是31千克。
生5:一袋茶叶450克。
生6:一袋大米是25千克。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你有什么发现吗?生1:有的后面带“克”,有的是“千克”。
生2:比较轻的都用“克”作单位。
比较重的用“千克”作单位。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
师:要知道我们购买物品的轻重,可以用什么方法?生:用秤称。
师,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几种常用的秤(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秤?生1:在超市买东西用过电子秤。
生2;我跟妈妈买菜时,见过杆秤、盘子秤。
生3:我舅舅卖米用的是磅秤。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对克与千克的认识
一、引言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到克和千克两个单位来描述物品的重量。
但是,对于这两个单位,很多人并不能准确地理解它们的概念和区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转换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什么是克和千克?
1. 克:克是一个小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小的物品的重量。
其定义为1克等于物品质量为1千克的1/1000。
2. 千克:千克是一个大单位,常用于测量较大物品的重量。
其定义为1千克等于1000克。
三、两者的转换
1. 克转千克:将克数除以1000即可得到对应的千克数。
例如,4000克 = 4千克
2. 千克转克:将千克数乘以1000即可得到对应的克数。
例如,3.5千克 = 3500克
四、在生活中的应用
1. 在购物中
在超市或商场购物时,我们通常会看到商品的重量标示,有的是用克表示重量,有的是用千克表示。
在做选择时需要注意分辨,以免误选或计算不便。
2. 在食品的烹饪中
在做菜时,常常需要按照食谱中的要求称出食材的重量,以保证菜品的味道和口感。
通常情况下,需要用到克和千克单位。
3. 在药品的使用中
在量取药品时,往往需要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称取药品的重量,并且需要按照克和千克的单位来进行计算,并且有些药品剂量非常小,需要用到毫克或是微克单位。
五、结语
克和千克是描述重量的基本单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广泛。
了
解它们的定义、转换以及应用,可以使我们在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避免因为重量单位的错误而带来的麻烦和损失。
标准重量单位的认识克和千克

标准重量单位的认识克和千克标准重量单位的认识——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的重量单位。
其中,克和千克是我们最为常见的两个重量单位。
它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也在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克和千克这两个标准重量单位的概念、用途以及转换关系。
一、克和千克的概念克(g)是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属于国际单位制中的质量单位。
克的定义是以铂金国际原器为基准制造的质量,被确认为0.001千克。
因其基本单位的特殊性,克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验室测量、制药业、化妆品等领域中。
千克(kg)是公制质量单位,是SI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质量单位,也是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所采用的质量单位。
千克的定义是以某种材料制作的原型千克铂金柱的质量,被确认为1千克。
千克是一种较大的重量单位,常用于商业交易和日常生活中。
二、克和千克的用途克和千克作为质量的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1. 科学研究:在科学实验中,克是常用的重量单位。
例如化学实验中,需要精确称取特定质量的试剂,克可以提供精确的质量测量。
而千克则常用于天文学中对星球、恒星质量的测量。
2. 商业交易:在商业活动中,克和千克常用于衡量商品的重量。
无论是超市购物还是市场交易,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品以克或千克作为重量单位出售。
如食品、蔬菜、肉类和日用品等,都使用千克来衡量其重量。
3. 体重计量:克和千克也常用于测量人类和动物的体重。
无论是医疗检查、健康管理还是饲养管理,体重的精确测量对于评估健康状况和提供适当的照顾至关重要。
4. 工程建筑:在工程建筑领域,千克常用于计量各种材料的重量,如水泥、砂子、钢筋等。
通过千克的计量,可以准确控制工程质量,并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三、克和千克的转换关系克和千克之间存在着较为简单的转换关系。
千克是克的一千倍,即1千克=1000克。
这是因为千表示一千的意思,所以千克就是一千克的意思,相当于1000克。
反过来,1克=0.001千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与千克得认识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与台秤称物体质量得方法,感受1克与1千克得实际质量,建立1克与1千克得实际概念并理解克与千克得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得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时间生活就是紧密联系得,在时间生活中非常有用得。
【教学重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与千克得时间概念,并理解克与千克得关系。
【教学目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与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得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得感觉。
3、从刚才得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
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领悟新知
1、出示主题挂图,物体得轻重得计量。
观察主题挂图。
(1、)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幅图画得就是什么?
(2、)这幅图中得小朋友与阿姨在说什么?
(3、)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广泛收集、调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得质量,我们现在来交流以下好吗?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与千克单位来表示。
(4、)在学生说得同时,老师拿出有准备得东西展示。
2、克得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得质量,您们知道1
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得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得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皮放在左边盘内。
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您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3、千克得认识。
(1、)出示盘称。
大家认识这称吗?
(2、)瞧瞧盘称得使用方法。
现在要称1千克得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得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农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与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三、效果测评。
1、完成教材第88页第3题。
2、完成教材第89页第4题。
3、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您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克与千克得认识第2 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得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课与1千克得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得理解,让学生深刻体
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就是紧密联系得,在实际生活中就是非常有用得。
3、培养学生得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1、进一步了解克与千克得质量单位概念。
2、能够用老师提供得称,来称量物体质量。
【教学难点】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就是认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人新知。
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二、实践、操作领悟新知
1、称一称。
(1)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得质量。
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得水果蔬菜得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得称。
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得盘称与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得苹果数一数吗?您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得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
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得质量,就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得结果。
(5)通过刚才得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得水果、鸡蛋有几
个。
鱼有几条?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您们带来得其她日用品得质量有多少吗?您估计得理由就是什么?把估计得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得结果。
(3)请大家瞧书上得图,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鱼,大家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三、教学效果测评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1题。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8页第2题。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9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克与千克得认识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称一称”得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与1千克得实际质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得理解,培养学生对重量得估测
能力,对生活中常见得事物能估测出大致得结果。
3、利用所学乘、除法对多个物品进行估测批注【教学重点】
1、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掌握克与千克得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克与千克得时间概念,理解克与千克得关系【教学准备】天平、实物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师:通过前两节课得学习,我们对克与千克有了更深刻得认识,谁说一说用“克”称量什么物体?用“千克”称量什么物体?说一说哪些物体重1千克?几个苹果?几个橘子?几个鸡蛋?
2、填空。
8千克=()克400克+600克=()千克
9000克=()千克1700克-900克=()克
二、新课
1、出示例3。
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估计一天大约摘了多少千克。
师:您们知道了什么?要想知道大约多少千克?还要知道什么?
学生汇报。
并列出算式。
1)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4=()千克
2)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千克。
20÷5=()千克
3)说说还有什么情况?
4)解答正确答案。
称一下,瞧有没有4、5个重1千克得苹果。
5)做一做。
估计24个梨大约重多少千克。
6)谁能说出一些物品,让同学们估一估。
二、练习。
1、下面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平衡。
2、调查一下500克鸡蛋有几个。
估一估65个鸡蛋约重多少千克。
3、根据问题回答,并自己提出问题。
4、下面得秤最多能秤多重得物品。
5、在()里填上合适得质量单位。
6、调查本小组同学得体重,并记录在下表中。
三、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完成了书上得练习,同学们现在在估测物品重量时还有差距,还需继续练习。
克与千克得认识第4 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得练习,让学生继续加深对克、千克得认识,进一步感受质量单位与生活得密切联系,熟练掌握克与千克得关系,并能准确地选择合适得重量单位。
2、通过对所学知识得应用,使她们形成良好得知识
结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运用知识得技巧批注
【教学重点】掌握克与千克得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知道它们与生活得联系,能选择合适得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上一节练习课,重点运用所学得知识解决一些问题。
到目前为止,您认识了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得进率又就是多少呢?
二、练习。
1、填一填。
1)称比较轻得物体重量常用()作单位,称一般物体得重量常用()作单位。
2)在()里填上合适得单位。
小亮重26()一枝铅笔重7( )
一个小皮球重30()一袋盐重500()
一袋面粉重50()一个2分硬币重1()
3)在填上“>”“<”“= ”。
1000克1千克12千克99克
3千克2999克4800克5千克
3克4千克6千克6000克
2、判断。
1)一个鸡蛋重20千克。
()
2)1箱梨重20千克。
()
3)一袋洗衣粉重500千克。
()
4)一头牛重450克。
()
5)小兰得体重就是32厘米。
()
6)60克得石头比60克得木头重。
()
7)4个5千克就是20千克。
()
8)8000克与8千克同样重。
()
3、选择正确答案得序号。
1)、一筐苹果重38千克,筐重4千克,苹果重()a、34千克b、42千克c、38千克
2)一只鸭与2只鸡共重9千克,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千克。
a、2千克
b、3千克
c、4千克
3)用天平称一枝粉笔得重量用()作单位。
a、厘米
b、克
c、千克
4)在3千克、300克与1300克中,()最重。
a、3千克
b、300克
c、1300克
思考题:用1克、3克、6克三个砝码在天平上可以称出几种不同重量得物体。
一、小结:
通过这节练习课得练习,您们觉得自己在哪方面有了提高?哪种题还存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