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特殊煎服法

合集下载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方法
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通过煎煮中药材,将药物成分提取出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正确的煎服方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中药煎服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选择好中药材。

中药材的选择十分重要,需要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不同的药材对应不同的疾病,因此选择合适的中药材至关重要。

然后,准备煎药器具。

煎药器具一般为煎药壶或煎药罐,需要选择质量好、材质安全的器具,以确保药材的煎煮过程中不会受到污染。

接下来,煎药的步骤。

首先将中药材洗净,然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将药材放入煎药壶中,加入适量的清水,浸泡片刻。

接着用文火煎煮,待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煎至一定时间后,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煎煮,最后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

在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煎药的时间。

不同的药材煎煮的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煎药的时间不宜过长,
以免药性丧失。

其次,火候的掌握。

煎药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煎药过程中出现溢出或者煎煮不彻底的情况。

最后,煎药后的
处理。

煎药完成后,需要将药液滤出,分成若干次服用,同时将药
渣处理妥当,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之,中药煎服是中医药治疗常见的一种方法,正确的煎服方
法对于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

选择好中药材,准备好煎药器具,掌
握好煎药的步骤和注意事项,都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大家在进行中
药煎服时,能够注意以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中药的药效得以
充分发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关于中药的煎熬问题

关于中药的煎熬问题

中医科培训资料
关于中药的煎熬问题
中医对中药的煎服方法非常之考究,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服方法不同,适应证和治疗效果就不一样,下面就有关问题作一介绍。

一、煎前准备:煎药之前,最后先用凉水浸泡20-30分钟,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更易熬出,但不能用水冲洗,否则会将一些药物冲洗掉,导致有效成分降低。

二、煎煮时间和次数:一般而言,煎药时先用大火把药煎沸,然后煎熬20-30分钟即可,如果是矿物、贝壳类应延长煎药时间,一剂药可以煎熬三次。

三、煎煮顺序和特殊煎法
1、先熬,一般先熬2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一起熬,先熬的药包括石膏、赭石、生龙骨、生石决明、龟板、别甲、天麻等,另外,附片、乌头、雷公藤等毒性药材必须先熬40分钟以上。

2、后下:后下药一般应在煎药结束前5-10分钟放入。

后下药包括:砂仁、白蒄、沉香、肉桂、大黄、番泻叶、细辛等。

3、另煎:人参、西洋参、鹿茸等贵重药宜另煎,以免浪费。

4、烊化:烊化的药物包括阿胶、鹿角胶、龟板胶等。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

中药内服的煎服方法1.一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转小火煎20-30分钟,将药液倒入杯中,待凉后温煎服用。

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以防止药材粘锅。

2.分次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滗入另一个容器中,再用同样的方法加水煎一次。

重复3-4次后将所有药液混合起来,待凉后分次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药材的利用率,尤其适用于粗纤维的中药材。

3.加药煎服法:在一次或分次煎药的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加入一些清热、理气或安神的中药材,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加药的方法是在原有的药材煎药过程中加入所需的其他药材。

4.保温煎服法:将中药材放入煎药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大火煎至沸腾,然后将药液倒入保温桶中,放入热水中保温2-3小时。

这样可以使药液更加浓缩,提高药效,并且药液在服用时仍然保持良好的温度。

5.浸泡煎服法:将中药材加水泡浸30分钟,然后再用文火煎煮30分钟左右,待凉后温煎服用。

这种方法适用于质地较硬的中药材,如石榴皮、艾叶等。

中药煎服的注意事项:1.选用优质的中药材,尽量避免使用过期、虫蛀或霉变的中药材。

2.在煎药过程中要不断翻动药材,以避免煎糊。

3.煎药的火候应适中,过热会破坏药物的有效成分,过低则无法达到功效。

4.服用前注意药物的质量是否正常,如有异味或异常,应及时停止服用。

5.量取药液时要使用无菌容器,并避免污染。

6.服用中药时最好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以增加药物的吸收。

7.针对个人体质和病情,应在医师指导下选用合适的中药剂量和煎服方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法

中药的煎煮及服用法

中药的煎煮法1、煎药前的准备:(1)煎药容器:古人认为“银者为上,瓷者次之”,“切忌油秽腥气、铜、锡、铁锅”。

目前通用有盖的搪瓷砂锅,不但价廉,而且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预浸及加水量:煎药前先将药物倒入煎药容器内,用冷水或温水浸泡半小时,使水充分浸透药物,使得有效成分煎出。

煎药前再加水至高出药面3~5cm,第2次煎煮用水相应减少,加水至药物表面即可。

(3)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水为原则,如自来水、井水、纯净水均可。

2、煎药火候:一般应掌握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

先武火是指在药物没有煮沸之前用较大的火力,使水很快蒸沸。

后文火是指沸腾后改用较小的火力,使之保持微沸状态,以减少水分蒸发和挥发性有效成分的散失,避免药液外溢及因锅底受热过猛致药物焦糊。

根据各类药剂不同特点,煎药火候的选择也有区别:解表药宜用武火速煎;滋补药剂应选用文武火交叉煎煮。

3、煎煮时间:主要视药物性质而定。

一般而言,解表药头煎是沸后15~20分钟,二煎是沸后20~30分钟;滋补药头煎是沸后30~35分钟,二煎是沸后15~20分钟;一般药剂头煎是沸后20~25分钟,二煎是沸后15~20分钟。

或遵医嘱灵活掌握。

4、煎药次数:一般2次为宜。

头煎倒出汁后,再加适量水,煎煮所需时间。

将头煎与二煎药汁混合。

总药量为200~300ml,小儿酌减。

5、特殊煎法:(1)先煎:先单独煎某药,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药物的溶解度或改变药物的性质(如降低毒副作用)。

除特殊规定外,一般先煎20~30分钟,再下它药共煎。

先煎药物包括矿石、甲壳类、兽角类药材,某些有效成分难溶于水的药材及需先煎去沫的药材,如石决明、石膏、牡蛎、龙骨、龟板、鳖甲、水牛角、川乌、附子、天南星、生半夏等。

(2)后下:目的是缩短受热时间,以减少有效成分挥发或分解破坏。

需后下的药物主要有: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药物,如薄荷、藿香、豆蔻、砂仁、细辛等,宜在药煎好前5~10分钟放入;久煎有效成分易分解破坏的药物,如钩藤、杏仁、大黄等,宜在煎好前10~15分钟放入。

中医常识:中药煎服法

中医常识:中药煎服法

服药方法
(二)不同药物服药时间 止泻药:及早服,泻止即停。 安神药:睡前30分钟至1小时服用。 治咽喉药:少量频服。 治呕吐或药食中毒:少量频服。 驱虫药:清晨空腹服用。 泻下药:空腹服用。
服药方法
(三)具体服药方法 ➢ 每日一剂,分早晚或早中晚三次。每次200-250毫升。 ➢ 一般应温服。辛温解表药更应热服。 ➢ 药力较强的发汗药、药性峻烈的有毒之品,得效后应适可而止。 ➢ 病邪较重,防止拒药不纳,可以用反佐法服药,即热药冷服,寒 药热服。
汤剂类型 解表药
应用火力说明 应用武火速煎,“气足势猛”,药力迅速
一般药 应用文火和武火交叉煎煮,使有效成分充分煎出
滋补调理药
开始用武火煎沸,沸后用文火慢煎,使药汁浓厚, 药力持久
煎药方法
(五)煎煮时间 ➢ 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 20-30min,第二煎15-20 min。 ➢ 解表药、清热药煮沸后3-5分钟即可。 ➢ 滋补类药物,煮沸后再煎30-60分钟。
中医常识
中药煎服法

煎药方法

服药方法
煎药方法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1.首选瓦罐、砂锅。 2.其次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 3.不能使用铁锅、铜锅。
煎药方法
(二)煎前浸泡 1.标准情况下,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 。 2.煎前浸泡一般30~6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 药还可延长。水温以常温、温水(25~50℃)为宜, 忌用沸开水。
谢谢
煎药方法
(六)特殊煎煮方法 5、烊化:胶质类药物。如阿胶、蜂蜜、饴糖。 6、冲服:贵重药、细料药、入水即化或液性药材,用其 它药液或开水冲服。如三七、川贝、竹沥、芒硝。

煎药方法

服药方法

中药的煎服法有多种多样

中药的煎服法有多种多样

中药的煎服方法中药的煎服法有多种多样,它是要据病情和医生用药的药性决定,煎服的方法恰当与否与药效的发挥和疗效是有一定关系。

一、煎药法:(1)容器的使用:容器以陶砂瓦罐为好,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

也可以用不锈钢容器,不可用铁器。

(2)水的选择:当然城里用自来水为主,也可用矿泉水、纯净水、干净的溪水,不可用热水浸泡中药,因为在药的表面可以生成一层膜影响有效成分的煎出;水以浸过药料上一寸为宜;水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喝苦药伤胃,过少影响药效煎出;(3)火候的控制:煎药火候分“武火”、“文火”。

武火指火势急,火力猛,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化多的一种煎法。

文火指火势缓,火力弱,温度变化不大,水分蒸发慢的一种煎法。

一般煎药先用武火煎沸,后改用文火再煎10-15分钟即可。

一般中药以小火保持沸腾就可,但补益中药应该文火为主,煎开后三十分钟到四十分钟关掉,外感中药以武火急煎开后十分钟就可,现在家庭多用煤气和电炉为主煎药,煤气煎药应该小火多煎时间,电炉煎药一般开后就可关掉让余火慢慢煎出中药。

(4)药物的洗净:我们知道中药大多为植物为主,矿物药次之,多是从山上或园里拔出后晒干的,因此难免有砂、土等杂质存在,因此在煎前应该选择一下该洗的要洗该陶的要陶。

如蝉衣、地龙砂土较多,应该先另洗。

有的药物不要洗如枸杞、豆类等。

最好是将药物放在水中陶洗一下过滤后泡上半小时后煎较好。

(5)煎药时间:一般中药煎三十分钟就可,但解表药只要煎开后十分钟就行,补益药可以文火慢煎开四十分钟后关掉;矿物、介壳类、有毒中药可以多煎一些时间。

(6)煎药方法: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

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

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

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

张志远关于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

张志远关于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

张志远关于中药煎服方法的临床经验:张志远在中药煎服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他认为,在煎煮中药时,应先将药材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20分钟,再加入其他药材继续煎煮,时间可根据药材的质地和药效进行调整。

对于一些需要特殊煎煮的药材,如附子、乌头等,应该先煎煮30分钟至1小时,再加入其他药材一起煎煮。

此外,张志远还强调了煎药器具的选择和火候的掌握,建议使用瓦罐或砂锅,避免使用铁锅和铝锅等金属器具。

在火候方面,应该先用武火,待水沸腾后用文火,以免影响药效。

此外,张志远还提出了一些中药煎服方面的注意事项。

首先,应该根据不同的病症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煎药方法和时间。

其次,在煎药过程中,应该注意药材的配伍禁忌和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降低药效。

最后,在服药时应该注意药量的掌握和服药时间的选择,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服药时间,以确保药效的发挥和身体的健康。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中药煎服方法及注意事项
1、煎药器具:首选专用砂锅,也可以选择不锈钢锅、搪瓷锅等,忌用铁铝制品。

2、浸泡方法:中药倒入锅内,最好加入纯净水(若无,可选用自来水,放置一段时间,让氯挥发出去,再加入药锅使用),淹没过药面3~5cm(2~3横指)浸泡时间30分钟。

3、煎煮方法:每天一副药,煎两次。

头煎先用大火将药煮沸后,改用小火,维持沸腾至规定时间;二煎加水适量,其他同头煎。

4、煎煮时间:从沸腾后开始计算时间。

滋补及质地坚实的药物,头煎40~60分钟;二煎
30~40分钟。

解表、理气及质地轻松、芳香药物头煎15~20分钟;二煎10~15分钟。

其他药物头煎20~30分钟;二煎10~15分钟。

后下药物(平分成两份)分别于头煎二煎煎煮完成前5~10分钟下锅。

先煎药物如龟甲等,先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半小时,再加入其他药物。

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药物,需遵医嘱。

5、滤取药液:每次煎煮后滤取(可用两层纱布过滤)药液约200ml为宜,两煎药液合并后分两次口服。

6、服用方法:每日一副,早晩各服一次。

药物应当在饭后半小时,药液加热服用。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刺激、油腻、生冷食物瓜果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有哪些特殊的煎法?
某些药物的煎法比较特殊,在处方上应注明。

常用的特殊煎法,有以下数种:( 1 )先煎:介壳类、矿石类药物,因质重而难煎出味(有效成分),故应打碎先煎。

即先下煮沸后约十分钟,再下其他药,如牡砺、磁石等。

另外,含泥沙多的药物如灶心土、糯稻根等,亦宜先煎取汁,然后以其药汁代水煎其他药。

对川乌、草乌、附子等有毒性的药物,宜先煎半小时左右后,再下其他药,可减低其毒性。

( 2 )后下:凡气味芳香的药物,借其挥发油取效者,宜在一般药物即将煎好时下,煎四、五分钟即可,以防有效成分走散,如薄荷,沉香等。

( 3 )包煎:以防止煎后药液混浊及减少对消化道、咽喉的不良刺激,有些药物要用纱布袋将药包好,再放人沙锅内煮煎,如旋覆花、赤石脂等。

( 4 )另炖或另煎:对某些贵重药,为了尽量保存其有效成分,以免同煎时被其他药物吸收,故另炖或另煎,如人参,应切成小片,放入加盖盅内,隔水炖一小时左右;又如贵重而又难于煎出气味的药物如羚羊角、犀角等,应切成小薄片另煎二小时左右,亦可用水磨汁或锉成细粉调服。

( 5 )熔化(烊化):胶质、粘性大而易熔的药物,若同煎则易粘锅煮焦,且粘附它药,影响有效成分溶解。

如阿胶、怡糖等,应在它药煎好后,置于去渣的药液中用文火煎至烊化或趁热搅拌,使之熔化即可。

( 6 )泡服(煽服):含有挥发油、容易出味、用量又少的药物,如藏红花等,可用开水半杯,或将煎好的其他之药液趁热浸泡(须加盖,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挥发)。

( 7 )冲服:散剂、丹剂、冲剂、自然汁等类药,需作冲服,如紫雪丹(散)、三七粉、竹沥油、感冒退热冲剂等。

除以上几种特殊的煎法外,还有加酒、加醋、加米粉、白蜜糖等煎煮的方法。

如瓜萎薤白白酒汤中加白酒煎;又如驱虫剂、乌梅丸中加醋,甘草粉蜜汤中加米粉与白蜜,煎成薄粥状,温服,可提高疗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