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城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常州金坛访仙路东侧MS040211C01地块、MS040212C02地块、MS040203D01

常州金坛访仙路东侧MS040211C01地块、MS040212C02地块、MS040203D01

由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交通性主干路、生活性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组 成。城市干路(包括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形成“道路成网,快速成系, 内外成环,多向放射”的网络结构。规划道路网密度为6~7km/km2,其中干 路网密度为3km/km2,干路间距0.4~0.6公里,支路网密度为3~4km/km2。 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级配比为1:2:3:7。
地块编号:201723-02
1
周边配套
地块3公里范围内,大小型商业配套、医疗配套教育配套都比较紧缺,地块地处新浮山水库,周边区域带开发,商 业配套有待加强。
彭城庙站台 志气桥 致和站台 茅山银发大学 致和便利店有茅山银发大学、金坛区东进小 学,学校较少。 医疗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无医 院,离项目最近茅山地区人民医院 花山分院、金坛市茅山地区人民医 院、薛埠中心卫生院也将近5.4公 里。大型医疗配套稀缺。 商业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无 大小型商场,茅山老铺便利店、致 和商店等,东进南百货商店距离项 目较远,区域内无商业氛围。
茅山老铺便利店 东方盐城湖景区站台
金坛东进小学
交通配套:地块3公里范围内东方 盐湖城景区、致和、志气桥、新 山、彭城庙等公交站点,出行较为 方便
基础经济指标
地块定义为商住和纯住宅用地,土地挂牌面积36.61万方,挂牌起始价2.91亿元,挂牌计容面43.93万方。起始楼 面价约为662.42元/㎡。
编号 2017-23-01 2017-23-02 土地位置 土地面积 (m2) 57316 109830 89976 42012 66936 土地用途 住宅 商住 商住 住宅 住宅 规划指标要求 容积率 建筑密度(%) 绿地率(%)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绿化率≤30 出让 年限 (年) 70 70 70 70 70 保证金 (万元) 4482.1 8751.3 7169.3 3340 5321.4 起始价 (万元) 4482.1 8751.3 7169.3 3340 5321.4 增价规则 及幅度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50 (万元)

常州城市形态结构发展

常州城市形态结构发展
如今,常州已然成为“中国的奥兰多”, 这座拥有“环球恐龙城”、“环球动漫嬉戏 谷”、“春秋淹城乐园”、“中华孝道园”、 “东方盐湖城”、“托马斯主题乐园”以及 “月星环球港”七大主题公园的乐园之都,正 用他蓬勃的生机和持之以恒的创新,去迎接新 的挑战。
常州主题乐园
13
· 3.3 各类新城规划
2012年底,常州城镇化率达66.2%,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7位。
水运航道,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 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 纽的“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
常州市路网格局图
8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准
常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9
· 2.3 快速公交
2011年,常州成为全国大陆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的城市,票价均一元,刷卡6毛。
2008年元旦,常州快速公交(BRT)1号线 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全国第三条、江苏第一条 快速公交项目。在2010年4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 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常州BRT一号线 成为迄今为止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公共交 通项目。
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 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第4个 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2011年全 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个获批建 设的城市。
常州市规划203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条 线路组成,总长约208公里,设车站85座,其中 换乘车站8座,核心区线网密度1.12 公里/平方 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 经过一年半的地质勘查和管线迁移,2014年年 初,地铁工程建设正式开工,目标至2019年底, 城区首先将建成轨交1、2号线。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总体规划说明书

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目录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总则 (4)1.1 规划背景 (4)1.2 规划依据 (9)1.3 规划期限 (9)1.4 规划区范围 (9)1.5 规划内容 (9)第二章发展环境和条件分析 (9)2.1 发展基础 (9)2.2 制约因素分析 (10)2.3 外部机遇与挑战 (10)第三章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 (10)3.1 发展目标 (11)3.2 区域发展战略 (13)3.3 产业选择 (15)第四章城镇规划目标与原则 (16)4.1 规划目标 (16)4.2 规划原则 (16)第五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城镇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城镇规模 (17)第六章城镇用地布局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 一心 (19)6.2 两轴 (20)6.3 三片 (20)6.4 整体联动发展 (21)第七章城镇土地使用规划 (21)7.1 居住用地 (21)7.2 公共设施用地 (22)7.3 生产设施用地 (24)7.4 对外交通用地 (25)7.5 道路广场用地 (25)7.6 绿地 (26)7.7 河流水域用地 (27)7.8 城镇建设发展备用地 (27)第八章城镇工业规划................................................................................................ 错误!未定义书签。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横山桥镇总体规划

江苏省常州市横⼭桥镇总体规划江苏省常州市横⼭桥镇总体规划第⼀章规划编制的背景改⾰开放以来,横⼭桥镇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都发⽣了显著变化,城镇⾻⼲路⽹正在形成,城镇⽤地进⼊拓展阶段,社会经济条件发⽣了深刻变化,为了更加合理地利⽤⼟地,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城镇经济协调、合理、科学的发展,特进⾏本次横⼭桥镇总体规划。

横⼭桥镇作为常州市东北⽚区中⼼,在⽤地功能、交通组织、市政设施配套等⽅⾯应与周边地区统⼀规划,在此基础上对镇域范围内⼯业、居住等⽤地进⾏优化、整合。

本次规划编制得到了武进区建委和横⼭桥镇领导的⼤⼒⽀持,横⼭桥镇建管所和其它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在此表⽰衷⼼的感谢!第⼆章横⼭桥镇基本概况综述2.1 区域位置横⼭桥镇位于常州市武进区东部,是长江三⾓洲、太湖平原的⼀部分。

东与芙蓉镇毗邻,南与横林镇相连,西与潞城、东青接壤,北与郑陆、焦溪紧靠。

镇内横⼭旧名芳茂⼭,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青⽔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

2.2 历史沿⾰横⼭桥镇位于武进区东部,横⼭桥南麓,东临三⼭港。

据宋咸淳《毗陵志》已载有横⼭村名,明末清初已是“烟⽕千家,商贾四集。

……盖俨然⼀⽅巨镇”。

清光绪五年(1879年),横⼭桥为丰南乡⾸镇,解放后设横⼭镇,1955年改为乡,1987年2⽉经省⼈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实⾏镇管村体制⾄今。

镇内横⼭旧名芳茂⼭,晋右将军散骑常侍曹横葬此,易今名。

镇由桥名,⼭⽔相映,古刹银杏,历经千年沧桑;⼭青⽔秀,鱼肥虾鲜,颇具江南特⾊。

2.3 ⾃然条件横⼭桥镇属亚热带季风⽓候,⾬量充沛,四季分明。

⽇光充⾜,霜期短,适合于农作物⽣长,年平均⽓温为15.4℃,年平均降⾬量为1074毫⽶,其中最⼤降⽔量1466.6毫⽶,最⼩537.6毫⽶。

常年主要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3.1M/秒。

最⾼洪⽔位为5.42⽶,⼟壤以黄泥⼟、乌散⼟为主,⼟质肥沃,⽔源丰富。

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

城市规划的基础知识
⑴控制性详细规划 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为依据,确定建设地区的 土地使用性质和使用强度的控制指标、道路和工程管 线控制性位置以及空间环境控制的规划要求。
CHANGZHOU HONGXING DISTRICT PLANNING
2007.3
三、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3、详细规划
⑴控制性详细规划 确定土地使用性质、确定控制指标(强制性和指导性 两类):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公 共设施配套和建筑体量、体型、色彩等指导原则。 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要 求。 道路标高、竖向设计 管线规划 地下空间
1、城市总体规划
孟河片区
( 4 )城市空间发展方 向与结构图 奔牛片区 市区形成“一城、七 片”的结构形态。 卜弋片区 一城:即常州主城区 七片:整合城乡空间 资源,在主城外围形 成功能完善、各具特 色的孟河、奔牛、卜 弋、湟里、漕桥、洛 湟里片区 阳、横山桥等七个片 区。
CHANGZHOU HONGXING DISTRICT PLANNING
2007.3
三、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城市中心分区——空间布局图
一个城市功能积聚核 二个服务产业走廊 三条城市特色展示带 四个特色服务业培育区 五个公共开放式绿地 六条交通联系发展轴
CHANGZHOU HONGXING DISTRICT PLANNING
2007.3
三、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
城市中心分区——城市设计图
2007.3
五、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一书两证”
一书——选址 意见书
城市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依法 核发的有关建 设项目的选址 和布局的法律 凭证。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常州市武进区人民政府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规划背景 (6)第一节区域概况 (6)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和特点 (6)第三节上一轮规划实施评价 (8)第四节机遇与挑战 (9)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与规划调控指标 (12)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与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二节规划主要调控指标 (14)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 (16)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6)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20)第五章农用地保护与利用 (24)第一节严格保护耕地 (24)第二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与建设 (25)第三节统筹安排其他农用地 (26)第六章建设用地调控 (28)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增长 (28)第二节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 (29)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30)第七章土地整治规划 (34)第一节万顷良田整治工程 (34)第二节土地整理复垦工程 (34)第八章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6)第一节“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36)第二节促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相协调 (37)第九章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规则 (40)第一节土地用途分区原则和思路 (40)第二节土地用途分区及空间管制 (40)第十章镇(街道)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镇(街道)土地利用方向 (45)第二节主要规划指标分解落实 (49)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 (51)第一节中心城区现状与发展目标 (51)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空间管制 (53)第十二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第一节土地整治重点工程 (55)第二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 (55)第三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56)第十三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58)第一节严格落实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 (58)第二节稳妥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59)第三节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统筹 (59)第四节健全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 (60)第十四章附则 (58)附表 (59)附表1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主要控制指标表 (59)附表2 常州市武进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0)附表3 常州市武进区各镇(街道)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61)附表4 常州市武进区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62)附表5 常州市新增交通水利用地、新增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表 (63)附表6 常州市武进区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用地规划表 (64)附表7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规划控制表 (83)附表8 常州市武进区各乡镇(街道)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84)前言常州市武进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平原西北部,北纬31°19′-31°55′、东经119°38′-120°12′之间。

常州北站高铁新城之规划篇

常州北站高铁新城之规划篇

常州北站高铁新城之规划篇导语常州高铁新城,规划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东至江阴界,南至汉江路,西至玉龙路,北至S122省道,规划人口约42万人。

总体定位根据2020年4月最新确立的“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的总体定位,高铁新城将打造成为常州北部“区域之核、未来之城”。

六大发展重点:■一是打造创新智造的前沿产业高地,■二是建设产城融合的生态创智新城,■三是构筑蓝绿相融的生态活力空间,■四是构建便捷安全的立体交通网络,■五是布局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六是塑造风貌独特的标志性建筑群总体规划2014年至今,常州高铁新城其实进行了多次规划调整,规划面积由24平方公里扩大到56平方公里,定位的关键词也从单一的商务上升到复合中心。

2014年•规划范围:沪蓉高速以北、S122省道以南、藻江河以西、龙江路以东,面积24平方公里•总体定位:新龙国际商务城•功能分区:一轴、两带、八区2018年•规划范围:道路范围未变化,面积26平方公里•总体定位:北部之核——新龙国际商务中心•功能分区:一心、两轴、两带、五区2020年5月•规划范围:东至江阴界、南至黄河路、西至玉龙路,北至S122省道,总用地面积约56平方公里•总体定位:城市新中心、中轴新支点、产业新高地、智慧生态城•功能分区:研究与优化中,重点发展“一核一心”2020年9月,常州高铁新城规划设计方案正式发布。

计划总投资约1126亿元,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和“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基本成形、五年展现风貌”的工作部署,目前已经完成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和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

空间布局空间布局分为56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与10平方公里核心区城市设计两个层次。

56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形成“两轴三心、南厅北苑”的特色空间结构布局。

“两轴三心、南厅北苑”:■两轴:即长江路与乐山路之间南北向的城市中轴,京沪高铁、沪蓉高速之间东西向的生态绿轴。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常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1条规划的范围规划范围为常州市行政辖区,包括武进、金坛、溧阳三辖市和郊区、戚区、新区、天宁、钟楼五城区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总面积为4372平方公里。

第2条本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本行政辖区内涉及土地利用的专项规划(含农业用地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交通规划、水利规划等),在用地控制指标、空间布局、规模等与本规划应互相一致。

各项非农建设用地规模不得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的规模和指标。

第3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依据和指导思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以及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修订实施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坚持从实现《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期目标》出发,进一步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对土地实行用途管制制度,做好与城市建设、“两区”划定、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划的衔接。

把保护耕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率作为重点,在确保全市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各业用地,努力促使土地利用方式由需求决定供给向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的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第4条修编规划的原则1、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2、提高土地利用率;3、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4、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5、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

第5条规划期限以1996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规划年。

其中,1997~2000年为近期,2001~2010年为远期。

第6条本规划采用的基础资料(1)常州市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2)常州市国民经济统计资料。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和潜力第7条土地利用现状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1996年土地总面积为43.72万公顷(655.80万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1.2 行政区划
武进区,国际花园城市,位列全国百强区第三名制造,常州“智”造。中国城市政府创新能力第一名,全国首批“智慧城市”示范点。
几年来,常州城市建设马不停蹄。城 市框架越拉越大,城市空间形态越发饱满, 2009年底,市政府不失时机地将“一体 两翼”的城市建设构架提升为“三城联动、 南北一体”。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5
· 1.2 行政区划
钟楼区,城市老城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贸易中心。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6
· 1.2 行政区划
天宁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区,因“东南第一丛林”——天宁寺坐落其间而得名。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7
· 1.2 行政区划
新北区,国家级高新区,“常州制造”创新产业基地。
常州市行政区域图
常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图
16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17
· 2.3 公交系统
2011年,常州成为全国大陆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的城市,票价均一元,刷卡6毛。
2008年元旦,常州快速公交(BRT)1号线 正式投入运营,成为全国第三条、江苏第一条 快速公交项目。在2010年4月举办的第九届中国 土木工程詹天佑奖颁奖大会上,常州BRT一号线 成为迄今为止首个获得“詹天佑奖”的公共交 通项目。
水运航道,形成以长江、京杭大运河 等国家水运主航道为骨架,常州港为主枢 纽的“三纵两横一港”的水运主航道网络, 实现内河航道网络化。
常州市路网格局图
12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13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江苏省常州市城市形态总体发展规划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Plan of City Form In Chang Zhou , Jiang Su
第一部分 总体布局
·城市定位 ·行政区划 ·城市布局
第二部分 基础建设
·路网格局 ·轨道交通 ·公交系统
第三部分 配套服务 ·“33122”计划
截至2013年底,常州市BRT已经形成了由2 条主线、3条区间线、7条支线、2条环线和2条 旅游观光线构成的“十字加环”快速客运走廊, 日均客运量超过35万人次,达到公交日均总客 运量的35%,最高峰日客运量达到45万人次。
BRT售票与常州现有常规公交相同,即投币 一元,刷卡六折,学生卡三折,老年人、残障 人免费。此外,BRT实行同站换乘免费,即在 BRT站台内,换乘不同的线路不再收取费用。
常州快速公交
18
· 2.3 公交系统
2011年,常州成为全国大陆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的城市,票价均一元,刷卡6毛。
19
· 2.3 公交系统
2011年,常州成为全国大陆城市中第一个实现公交车100%空调化的城市,票价均一元,刷卡6毛。
20
· 2.3 公交系统
14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15
· 2.2 轨道交通
地铁时代的到来,将实现城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改变市民的生活方式,引导城市人口的合理布局。 2012年5月1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文批
准常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8年)》,常州市成为全国第29个,江苏省 第4个获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也是 2011年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大检查以来第一 个获批建设的城市。
单核心区建设
一体两翼发展
三城联动、南北一体
10
第二部分 基础建设
· 2.1 路网格局
到2015年底,常州将成为江苏省苏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城市,形成1小时、2小时中心辐射圈。
高速公路, 形成“三纵四横一环” 的高速公路网络;干线公路,建设形成 “五纵七横一通道”的公路网络。
铁路规划,依据部、省上位铁路线网 规划,形成以京沪高速铁路、宁杭高速铁 路、沪宁(城际)铁路等为骨架的“两纵 六横”铁路运输网络。
常州是一座有着3200多年左右历史 的文化古城,是长江文明和吴文化的发源 地之一,也是南朝齐梁故里。曾有过延陵、 毗陵、晋陵、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 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
江苏省辖市图
4
· 1.2 行政区划
全国文明城市,健康城市,宜居城市,国家级交通一等A类示范城市,全球公共交通贡献城市。
常州市规划2030年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由6 条线路组成,总长约208公里,设车站85座, 其中换乘车站8座,核心区线网密度1.12 公里/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线网密度0.19公里/平方公 里。经过一年半的地质勘查和管线迁移,2014 年年初,地铁工程建设正式开工,目标至2019 年底,城区首先将建成轨交1、2号线。
·“奥兰多”计划
第四部分 新城规划
·新城规划 ·城建风貌
第一部分 总体布局
· 1.1 城市定位
中吴常州,江南明珠,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而著称,中国十大富裕地之一,2012年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常州,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是 江苏省省辖市,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地带, 位于江苏省南部,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 构成苏锡常都市圈。
常州市地区总面积为4385平方公里, 共设“五区两市”,中心城区由钟楼区、 天宁区、新北区、戚墅堰区和武进区组成, 另外管辖金坛、溧阳两个县级市。
截止2013年,常州全市常住人口总 量达469.21万人,其中城区人口总量为 230.35万。2014年上半年,常州市人均 GDP为8277美元,预计全年人均将超过 1.7万美元,位列江苏省第三位。
中心城区在进一步完善功能的基础上, 建成现代大气、宜居宜业的高品质中心城 区;南部新城在着力提升核心城区同时, 重点开发建设滨湖新城,做到重要基础设 施和功能布局基本到位;北部新城全面推 进高铁枢纽、旅游动漫等城市综合体建设, 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东部地区实行 “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道 路,轨交等重点特色产业初步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