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油茶概况
咸宁茶叶历史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
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
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
一、咸宁茶叶史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其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
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两县大黑茶甚著名。
宋代咸宁茶事达到全盛期,兴国军以产片茶出名,苏东坡来游并品茶留诗。
已有“进宝、双胜、风髓、桃花绝品”等名茶闻世;崇阳(包括通城)以龙泉山的“龙泉茶”(后称小港毛尖)为主的白毛尖质高价好量大,已达“民以茶为业”的盛况。
《宋会要•食货志》记:“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52),兴国军之永兴(今阳新)、通山936,555斤,………鄂州之蒲圻、江夏、通城、武昌、嘉鱼、咸宁、崇阳177,710斤12两”。
可见咸宁在宋代已形成以兴国军和崇阳为主导的产茶大区,茶质、数量和效益都是很高的,此为咸宁茶第一盛期。
元、明两朝,因茶马官市剥削过重及受崇阳宋代县令张咏“拔茶植桑”的影响,兴国、崇阳茶事渐衰,重心转入蒲圻羊楼洞,改片茶(蒸青团饼茶)为“帽合茶”,初步占领边蒙市场,羊楼洞开始成为湖北著名的茶叶市场。
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废茶马市,茶叶交易不受官府控制,咸宁茶得到大发展,乾隆年间,仅羊楼洞一地便年产帽合茶80万斤。
晋商渠家携巨资入咸宁,首先在羊楼洞开“三玉川、巨盛川”两茶庄,后茶庄速增,遍及咸宁各地,老青砖茶成了咸宁主产,统占了边蒙市场。
道光四年(1824),广州茶商均从大福始至通山杨芳林购红茶运至广州销英国,杨芳林“瑶山红茶”渐渐声满伦敦。
从此咸宁红茶大盛,形成杨芳林、柏墩、龙港、羊楼洞、大沙坪五大茶镇,百多家茶庄生产红茶外销英、俄等国,杨芳林盛时年产红茶23,000箱,羊楼洞最盛时年产红茶10万箱,红茶庄达50余家。
油茶交流发言材料

油茶交流发言材料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油茶的一些有趣资料和交流。
相信大家对于油茶的了解可能还不是很深入,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油茶的起源、传播以及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油茶,是我国传统的饮品之一,也是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油茶的起源。
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起初是由宋朝宰相欧阳修采撷桐树叶、花骨朵等原材料,熬制而成。
当时的油茶更多是农民的常见饮品,它具有滋补身体、抗寒的功效,所以深受农民欢迎。
后来,油茶逐渐流传到了土生土长的厦门,成为闽南地区的特色饮品。
如今,油茶已经成为福建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厦门的饮食文化和厦门人的精神风貌。
油茶对于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油茶是一种相当滋补的饮品,它所含有的一系列植物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对我们的身体非常有益。
尤其是在冬季,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热量和能量,有助于御寒抗冻。
另外,由于油茶采用桐树叶和花骨朵等原材料制作而成,也使得油茶具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和醇厚的口感。
每当品尝到油茶的鲜美滋味,都会让人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亲切。
除了对我们的身体有益之外,油茶还承载了厦门人对家乡和文化的深深热爱。
在油茶的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多次的传统工艺,例如篦茶、砂炒和石磨等。
这些独特的制作工艺传承了数百年,成为了闽南地区独有的文化特色。
通过制作油茶,厦门人也将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油茶成为了一种寄托着厦门人情感的代表性饮品。
最后,我想说的是,油茶交流不仅仅是我们对于油茶的了解和探讨,更是我们对于地方文化和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研究油茶的历史和制作工艺,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饮品。
另外,我们还可以将油茶的魅力向更多的人们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喝上这种具有文化特色的饮品,从而推广闽南文化,增强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总之,油茶作为福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闽南文化的代表之一,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代表了厦门人的精神风貌和对家乡的情感。
油茶适宜种植区

油茶适宜种植区油茶,又称山茶油或者茶油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和油料作物。
油茶的适宜种植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下面将从气候条件、土壤要求、地形要求和水分要求四个方面详细介绍油茶的适宜种植区。
首先,油茶是一种亚热带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要求。
油茶喜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适宜生长的年平均气温在16-20之间。
夏季需有一定的温度,冬季需耐寒。
冬季平均气温不低于5,极端低温不低于-6。
此外,油茶对年降水量的要求较高,适宜降水量在1200mm-1800mm之间。
要求分布均匀,无严重的干旱或者强降雨。
其次,油茶对土壤要求较低,适应性较强。
油茶主要适宜土壤类型有砂质土、壤土、黄壤和红壤等。
油茶耐干旱,耐盐碱,原生幼树、初生幼树对少量盐分耐受能力较强。
油茶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宽松,耐瘠薄、耐酸碱和抗逆性强。
第三,油茶对地形要求也比较宽松,适宜种植于山丘、丘陵地带以及平坦的平原地区。
油茶根系发达,有一定的抗风能力,耐阵风和狂风的能力相对较强。
相比平原地区,山区较适合油茶种植,因为山区的地势起伏更利于水分排水和收集,有利于油茶的生长发育。
最后,油茶对水分的要求相对较高。
在油茶生长的旺季,即春夏季节,需有适量的灌水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油茶对土壤水分的供应要求较大,尤其是在盛夏季节,需增加对土壤的灌水量。
然而,油茶根系有较强的生理适应能力和强大的吸水利用能力,能从较深处获取水分供应,具有一定的抗旱能力。
综上所述,油茶适宜种植区主要包括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地区。
其适宜的气候条件包括年平均气温在16-20之间,夏季温暖湿润,冬季能耐寒。
适宜的降水量在1200mm-1800mm之间,要求分布均匀。
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低,适应性较强,适宜的土壤类型有砂质土、壤土、黄壤和红壤等。
地形要求较宽松,山丘、丘陵和平原地区均可种植。
对水分的要求较高,需要适量地灌溉以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
因此,亚热带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状况和地形特征决定了油茶的适宜种植区域。
油茶概述

油茶概述油茶在我国栽培利用历史愈2000年,现在世界上把油茶作为食用油料树种栽培的也只有中国。
茶籽油是我国的特产,它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的木本植物食用油。
它的物理,化学特性与橄榄油极为相似,其成分是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0%以上,不含芥酸,山愈酸等难以消化吸收的组分,绝不含黄曲霉毒素(致癌性很强)。
茶籽油易于人体吸收,消化,对防止血管硬化,治疗高血压大有好处。
由于茶籽油不含亚麻酸,不易氧化变质,油质稳定,具有耐储存和耐高温的良好性能。
茶籽油可以加工成人造奶油,粉末油,色拉油,起酥油及人造蛋黄酱等。
茶籽油还可用于化妆品,毛纺洗涤,机械润滑和防锈以及医药等领域。
一、油茶综合加工的意义及必要性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食用植物油约20kg,发达国家为40~50kg,我国为8~9kg,在发展中国家也只是中低水平。
全国油脂市场潜力十分巨大.而大宗油料已趋于饱和,像茶籽油,橄榄油等高档营养油比较紧缺,还未能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需要大力发展茶籽油加工业.茶籽油价格贵,出口到台湾等地区价格达到每500g十几元,因此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据外贸部门统计,国外对保健茶籽油和可作化工产品原料的茶皂素等需求很大,出口前景广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对食用油脂的分类与级别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食用油正由实用型向营养保健型转化,代谢和营养是当今国际油脂界研究的热门课题。
茶籽油富含油酸,亚油酸,符合人体营养健康的需要,经过深加工,提高油品品质,符合当代油脂消费的主流,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
在我国耕地已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作为解决食用油需要的一个途径,发展木本油料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
油茶树多分布在湖南,江西,贵州,广西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丘陵地区,其对我国南方丘陵红壤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保护作用。
另外,对生产副产品茶枯饼粕中的残油进行复榨浸出,使茶油损失降低,提高茶油产量。
从茶枯饼粕中提取茶皂素,茶黄酮,茶多糖等有益物质,提高副产品的附加值。
油茶用途调查报告

油茶用途调查报告油茶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饮料,主要产地为福建、湖南、四川、江西等省份。
它的特点是口感浓郁、香气扑鼻。
它作为一种特色民俗饮品,有着丰富的用途。
首先,油茶可以用作早餐。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早起喝一碗油茶,作为早餐的一部分。
油茶具有温热的特点,可以很好地暖胃,提供早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不仅如此,油茶还具有一定的饱腹感,可以让人早上有持久的饱足感,减少吃早餐时贪食的情况。
其次,油茶还可以用作下午茶的一部分。
在一些地方,人们习惯于下午喝一杯油茶放松身心。
油茶有着独特的香气和口感,喝上一口可以让人感受到茶叶的醇香和油茶的浓郁。
在忙碌的下午,喝一杯油茶可以缓解疲劳,提神醒脑,让人更好地完成剩余的工作。
另外,油茶还可以用作烹饪调料。
在一些地方,人们喜欢用油茶来调味烹饪的食物。
油茶的特殊风味可以为菜肴增添一种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比如,一些地方的传统菜肴,如油茶豆腐、油茶鸡等,都是利用油茶烹制而成的,它们不仅美味可口,而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除此之外,油茶还被人们广泛用于药膳疗法。
油茶中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促进新陈代谢。
一些传统医学认为,油茶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养胃、缓解肠胃不适等功效,可以用来调理身体,并缓解一些常见的健康问题。
最后,油茶还有一些其他的用途,如艺术表演、民间祭祀等。
在一些地方的民间节日或庆典中,人们会以油茶为供品,用来祭祀祖先或供奉神明。
油茶也会被用来作为一种表演的元素,茶艺师傅通过独特的油茶准备和倒茶技巧展示出来。
这些用途反映了油茶的文化价值和地方特色。
综上所述,油茶作为一种传统的茶饮料,具有丰富的用途。
无论是作为早餐、下午茶还是烹饪调味,油茶都展现出了它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此外,油茶还具有药膳疗法和文化表演等等多种用途。
油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体现着中国人民的饮食文化和民俗习惯。
油茶幼林速生丰产和成林高产稳产技术

的整 地 方 式 , 以提 高 土 壤肥 力 、 善 土壤 结 构 、 持 水 土 为 改 保 目的 。 应进 一步 提 高 苗 木 质量 , 快 成 苗速 度 , 强 苗期 管 加 加 理 , 革 育苗技 术 , 改 以达到 提高 造林 成活 率和速 生丰产 目的 。
植 树 造林 优于 直播 造 林 , 高 造林 后 的抚 育管 理水 平 , 提 是保
证 成 活和 速生 丰 产 的关键 。 应积 极 做好 除草 、 土 、 蔸 、 松 培 抗 旱、 补植 、 剪 整形 和 病 虫害 防治 工作 。 修 同时做 到适 时施 肥 ,
特 别 是 造林 时应 施 足基 肥 ( 塘 泥和 农 家 肥 为 主 ) 造林 后 以 ,
良种 壮 苗是 油 茶速 生 丰产 和高 产 稳产 的物 质基 础 和 保 证 。 良单 株 式 采穗 圃 的种 子或 穗 条 以及 优 良林 分是 种 、 优 苗
2 油 茶 成 林 高 产 稳 产 技 术 21 林 龄 不 一 、 密 不 均 、 株 行 距 的 油 茶 成 林 . 疏 无
该 类林 在 我 国 占有很 大 比重 , 各地 情况 不 一 。 荒 山野 以 生 林 为主 . 它是 造成 我 国油 茶低 产 的重 要原 因 。 类成 林 获 该
1 油 茶 幼 林 速 生 丰 产 技 术 1 . 选 育 良种 壮 苗 1
14 提 高造 林 质量 和管 理水 平 .
提 高 造林 质量 应 从 因地 制宜 地确 定 整地 方 式和 方 法 开
始。 整地 不 在 于形 式和 外观 。 重点 考虑 地 形 , 应 地势 和 土 质 。 为保 证 油 茶 生长 , 地 应根 据 当地 的 实际 情 况 而 采 取 不 同 各
关于油茶的故事

关于油茶的故事
油茶是一种特别的饮品,它源于中国南方的广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传说油茶最初是由当地的壮族民族创造的,用于长途跋涉和军事作战时的补充能量。
壮族人将炒熟的糙米和花生、茶油、盐等混合在一起,搅拌成泥状后再用开水冲泡,成为一杯香浓的油茶。
油茶口感浓郁,有些油腻,但喝起来却不会觉得腻。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油茶只是当地人的日常饮品,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油茶逐渐被外界所知晓。
如今,油茶已经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张名片,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品尝。
除了口感独特之外,油茶也有不少传说和故事。
有一则传说说,当年南昌的起义军在攻打九江时,由于长期作战和长途跋涉,士兵们疲惫不堪。
一天,士兵们发现了一位老婆婆在林中采茶制作油茶,他们向老婆婆学习,制作了一杯香浓的油茶,士兵们喝完油茶后,精神振奋,士气大振,最终成功攻克九江。
油茶还有一些常见的附属食品,如米糊、酸笋、青红椒等,这些食品与油茶搭配食用,味道更佳。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中,油茶也是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如农历正月十五的上元节、农历三月三的歌圩节等。
如今,油茶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 -。
油茶 调研报告

油茶调研报告油茶是一种传统饮品,在中国南方地区有着很长的历史。
它由茶叶和花生油混合而成,口感浓郁香甜,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油茶不仅具有醇厚的口感,还有很多健康的功效,因此备受消费者青睐。
我在这次调研中对油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下是我的报告:一、油茶的历史和传统油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在当时就被认为是一种珍贵而有营养的饮品。
油茶的制作方法主要是将茶叶和花生油混合搅拌,再倒入开水中浸泡,最后加入适量的糖或蜂蜜调味即可。
传统的油茶制作过程相对较复杂,需要借助石磨、熬制等方法,但它们都是确保油茶醇厚口感的关键。
二、油茶的营养价值油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十分有益。
其中,茶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能够降低血脂、抗菌消炎等。
花生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也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
三、油茶的市场潜力油茶作为一种传统饮品,一直以来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油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
目前,油茶已经开始进军大城市市场,并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不少茶叶企业也开始推出自己的油茶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油茶的消费群体根据我在市场调研中的观察,油茶的消费群体主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年轻人群体,他们对于健康饮品有很高的关注度,并且对传统的食品有一定的情怀。
另一部分是中老年人群体,他们对保健品和保养品有更多的需求,同时也更加认可传统的饮品和疗法。
因此,在市场推广时,应该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进行差异化策略。
五、油茶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饮品的需求将会越来越高。
油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健康功效的饮品,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喜爱。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油茶的制作方式也会更加简化和现代化,并且推出更多口味和品牌,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六、油茶的市场竞争由于油茶市场前景广阔,吸引了众多饮品生产商的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咸宁油茶概况
油茶,属茶科,常绿小乔木。
其种子榨出的油(茶油)色清味香,营养丰富,耐贮藏,是优质食用油;也可作为润滑油、防锈油用于工业。
茶饼既是农药,又是肥料,可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和防治稻田害虫。
果皮是提制栲胶的原料。
油茶与油棕、油橄榄和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料植物,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经济、食用、药用、环境四个方面。
油茶性喜温暖,怕寒冷,要求年平均气温16~18℃,花期平均气温为12~13℃。
突然的低温或晚霜会造成落花、落果。
要求有较充足的阳光,否则只长枝叶,结果少,含油率低。
要求水分充足,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但花期连续降雨,影响授粉。
要求在坡度和缓、侵蚀作用弱的地方栽植,一般适宜土层深厚的酸性土。
由于对环境的要求较高,我国油茶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西、河南、湖南、广西五省,全国年产量仅为20万吨左右,市场明显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而咸宁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降雨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16.8℃,年平均降水量1577.4mm,年平均日照时数1754.5h,年平均无霜期245~258天,咸宁地处幕阜山脉丘陵地带向江汉平原过度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而有之,土壤肥沃,红黄壤偏酸,天然适合油茶的种植。
一、咸宁油茶的历史和现状
咸宁市早在500多年前就开始了人工油茶种植,群众基础甚好,技术、经验等也有丰富积累,加上咸宁气候温和,土壤呈酸性,有200多万亩林地适宜油茶种植。
使咸宁市拥有持续性的开
发油茶产业的优势。
目前咸宁市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整合农业开发综合项目、油茶标准化示范项目和低产林改造项目资金,用于油茶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
2012年,咸宁市年加工油茶1.2万多吨,油茶产业产值达到21亿元。
自2013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在咸宁市召开以来,咸宁市的油茶产业迅猛发展。
2014年咸宁市计划育苗950万株,1~4月份全市已新完成油茶育苗面积440亩以上,销售苗木数量超670万株,实现油茶综合产值7亿元。
全市现有油茶面积50万亩,年产茶油3000多吨,仅茶油年产值就达4.5亿元。
全市所辖的6个县市区已有通城、嘉鱼、崇阳被命名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县”,咸安、赤壁、通山三县市区也十分适宜发展油茶,咸宁正在申报创建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
咸宁市林业局也积极与省林业厅、国家林业局进行联系,做好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市申报后续工作,力争早日获得国家林业局授牌。
咸宁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已走在了全国前列,其中通城县的油茶产业发展最为明显。
截止2013年底,该县油茶种植面积21.9万亩,占全县山林面积的20.7%,已是全国油茶基地建设重点示范县;年综合产值近10亿元,占全县GDP的11.8%;茶籽收购范围覆盖鄂、湘、赣、粤、桂等地,带动农民年创收1.5亿元以上。
仅通城四庄乡万亩小井油茶基地建成的5080亩油茶林,预计年总产茶籽100万公斤以上,年销售收入可达1200多万元。
二、咸宁油茶的发展和前景
2009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颁布实施以来,咸宁市政府抓住抓住这次难得的发展机遇,积极创建全国油茶建设示范市,全力打造百亿元油茶产业:从通山县大畈到通城县塘湖沿线百公里油茶(木本油料)走廊。
将油茶产业列入全市六大特色农
业产业发展规划,力争到2020年,全市油茶基地发展到150万亩,油茶产业实现年产值100亿元。
市政府高位推进,分别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油茶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农民种油茶,政府来买单;企业产油茶,政府来支持”的口号,从种苗生产、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科技支撑、加工利用、市场营销等6个方面出政策加强扶持。
而在种苗生产上,除上级资金外,地方财政每年再安排2000万元扶持国家和省级油茶良种基地。
在基地建设上,积极争取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发名优经济林油茶示范、油茶标准化示范和低产林改造等项目资金,并打捆使用。
对新造连片面积在10亩以上的油茶林,县(市、区)级财政每亩补贴200元以上。
在加工利用上,市里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作为市级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油茶加工企业发展,在产品研发、品牌打造、营销渠道、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
咸宁市油茶种植逐步实现了开发主体多元化、投入渠道市场化。
一是企业自主开发。
其中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已自主开发油茶基地1.2万亩,赤壁鹏利公司已开发8000亩,湖北伟农生物公司计划开发5万亩、2013年已开发1.2万亩。
二是企业与农户联合开发。
其中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已与农户联合开发油茶高产基地2.5万亩。
三是股份合作开发。
其中通山县财政安排5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油茶产业合作社建设,在九宫山镇排楼村进行试点,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万亩油茶基地。
四是扶持大户开发。
其中湖北田野集团出资1000万元扶持嘉鱼县官桥镇官桥村农民高标准栽植优质油茶8000亩,而通山县曹树放租赁林地130多亩种植油茶,咸安区大幕乡张昌栋计划4年发展油茶2万亩,2013年已栽植2000亩、完成整地5000亩。
在加快市场开发的同时,咸宁市政府也在努力建设高产高效油茶基地和培育龙头企业。
目前全市已建有5个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均取得了湖北省林业厅发放的油茶良种生产、经营许可证和采穗圃生产、经营许可证,其中油茶采穗圃350亩、苗圃770亩,每年可提供良种壮苗1200万株。
市国有林场管理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被评为全国油茶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通城县建成全自动温控油茶育苗试验中心,分别从外地引进优良品种,由专家指导育苗,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技术能手嫁接,确保培育良种壮苗。
而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湖北森泰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也被作为龙头引进。
其中湖北黄袍山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及以该公司为龙头的油茶科技产业园是全国第一家国家级油茶产业示范园,总投资5.95亿元,集油茶品种研发、基地种植、精深加工、培训教学、生态文化旅游于一体。
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创产值22亿元,实现利税2.3亿元,可带动周边100万亩高产油茶基地种植及6万余林农致富;该公司研发的“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技术”,通过了湖北省科技厅、中国粮油学会的技术鉴定,属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湖北森泰集团公司投资10亿元,2013年7月在通山县开工建设占地300亩、年产茶油5万吨的生产线,今年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为推动油茶产业的发展,宣传咸宁油茶文化,国内首家以油茶为主题的油茶博物馆在咸宁通城落成。
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展馆分为上中下三层。
一层为油茶深加工系列产品展厅,二层、三层为油茶主题展区。
博物馆利用了实物、图片和现代影像技术,全方位展示了我国油茶种植产业历史文化。
让咸宁油茶品牌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