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地比较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和b比值降低的原因

遮光后叶绿素含量升高和叶绿素a/b降低的原因试题:如图,叶绿素的含量随着遮光比例的升高而升高,遮光后叶绿素a/b 降低,捕光能力上升。
原因。
因为学生知道,光是叶绿素形成的必需条件,所以大部分学生都错误认为叶绿素含量随光照增强而增加。
从资料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都是为了适应植物在遮光条件下的生长。
一、遮光后叶绿素含量为什么会升高叶绿素含量受到光照、温度、矿质元素、逆境等外界因素及核基因、质基因等内在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外部因素中光对叶绿素的合成与分解起主导作用。
植物体中叶绿素的合成和分解处于一个动态平衡中,叶片光照后,才能顺利地合成叶绿素,但形成叶绿素所要求光照强度相对较低,当然过弱也不利于叶绿素的生物合成,除680nm以上波长以外,可见光中各种波长的光照都能促使叶绿素形成,光过强反而会发生光氧化而受破坏。
植物中叶绿素和蛋白质结合为结合态叶绿素才能发挥作用,而自由态的叶绿素则会对细胞造成光氧化损伤。
为了避免自由态叶绿素对细胞造成的光氧化损伤,植物必须快速降解这些物质。
在遮光条件下,集光色素蛋白在光合单位中的相对含量会增加,从而导致结合态叶绿素增加。
与此同时,降低了叶绿素的降解和光氧化,所以遮光后叶绿素的含量会增加。
遮荫环境下,植物通过增加单位叶面积色素密度和叶绿素含量,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捕光能力,吸收更多的光,提高光能利用率,是对弱光环境的一种适应。
二、遮光后叶绿素a/b降低在不同生理条件下,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合成、分解速度影响了叶绿素a/b的比值,但调节叶绿素a/b的比值主要通过“叶绿素循环”实现。
叶绿素a 和叶绿素b的相互转化称为“叶绿素循环”。
在遮光条件下,叶绿素a向叶绿素b的转化加快,叶绿素a水解形成脱植基叶绿素a,脱植基叶绿素a再转化为脱植基叶绿素b,最后合成叶绿素b,从而降低了叶绿素a/b的比值。
弱光下叶绿素b的相对含量增高是有其生理适应,有利于对弱光的利用。
从叶绿素吸收光谱图可知:叶绿素a在红光部分的吸收带较叶绿素b偏向长波方面,且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b宽,叶绿素b在蓝紫光部分的吸收光谱带比叶绿素a宽。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比较方案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比较方案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比较方案一、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体内重要的光合色素,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关键物质。
叶绿素含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植物的光合效率和生长发育。
因此,研究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大小对于了解植物生理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三种不同的比较方案,探讨叶绿素含量大小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二、方案一:不同生长阶段叶绿素含量的比较1. 前期生长阶段:在植物刚开始生长的时候,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植物在生长初期需要更多的能量用于细胞分裂和组织扩张,而不是进行光合作用。
2. 中期生长阶段:随着植物生长,光合作用逐渐加强,叶绿素的含量也逐渐增加。
这是因为植物在中期生长阶段需要更多的光合产物来支持生长和代谢活动。
3. 后期生长阶段:当植物接近成熟时,叶绿素含量达到最高峰。
这是因为植物需要大量的叶绿素来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种子的形成提供充足的能量。
三、方案二:不同光照条件下叶绿素含量的比较1. 阳光照射:阳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光源,光照充足时,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
这是因为阳光中的光线包含各种波长,可以提供丰富的能量来促进光合作用。
2. 阴影条件:在阴影环境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相对较低。
这是因为阴影条件下光照弱,植物需要减少光合色素的合成量,以节省能量。
3. 黄绿叶:黄绿叶是指叶绿素含量较低,呈现黄绿色的叶片。
黄绿叶通常是由于叶绿素合成或降解异常引起的。
这种情况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较低,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四、方案三:不同环境胁迫下叶绿素含量的比较1. 水分胁迫:在水分不足的环境下,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会下降。
这是因为水分胁迫会导致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从而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和稳定。
2. 高温胁迫:高温条件下,植物叶绿素含量也会下降。
这是因为高温会引发植物光合作用的抑制,降低光合效率,从而导致叶绿素的降解和合成受到抑制。
3. 其他胁迫:除了水分和温度胁迫外,植物还可能受到盐分、重金属等环境胁迫的影响,这些胁迫也会影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
2024年人教版第一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2

2024年人教版第一册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3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下表是某人的血液检测报告;依据检测报告对某人健康作出的相关判断中,正确的是()肝功能可能有损伤②肾滤过作用有障碍③蛋白质代谢受阻④高密度脂蛋白合成量较低A. ②④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2、据观察,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柳条鱼总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产卵,这固然可能与季节性水温的高低和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但也不能排除柳条鱼体内存在着一个固有的生物钟。
上述思维过程在生命科学探究中属于A. 提出假设B. 设计实验C. 分析数据D. 得出结论3、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A. 基因组变异过快B. 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C. 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D.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4、人体过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体内脂肪的积累;其部分代谢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物质X;过程①分别表示()A. 氨基酸、脱氨基B. 甘油、脱氨基C. 氨基酸、缩合D. 甘油、缩合5、如图为脂蛋白结构示意图;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图中 X 在脂蛋白中的排布方式与细胞膜中一致B. 若该图表示 VLDL,则它主要在小肠上皮细胞产生C. 图中 Y 在脂蛋白中的含量较大时,脂蛋白颗粒较小D. 图中 Y 在脂蛋白中的含量较小时,脂蛋白密度较高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3题,共6分)6、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是有科学依据的,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
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 如果人在夜间多进食可能比白天多进食更容易发胖B. 马吃夜草长肥是因为夜间“BMALI”蛋白质增多,能促进脂肪堆积C. 马在白天吃草,但物质的转化是在夜间D. 蛋白质“BMALI”可能会涉及糖类、脂肪之间的转化7、常言道“马无夜草不肥”是有科学依据的,生物体中一种被称为“BMALI”的蛋白质,能促进脂肪堆积,这种蛋白质在白天减少,夜间增多。
不同蔬菜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研究

不同蔬菜叶的叶绿素含量差异的研究学生:王艳萍褚立婷刘慧敏指导老师:张小冰摘要叶绿素存在于各种果蔬等绿色植物中,而且不同的蔬菜中含量不同,叶绿素分a、b 两种,两者都易溶于乙醇、丙酮、乙醚等有机溶剂。
本实验采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1】测定植物组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总叶绿素含量,方便且直观。
选取的材料是芹菜、白菜、小油菜,结果显示小油菜中叶绿素含量最高,其次是芹菜,最少的是白菜。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中多吃一些小油菜,更加有益于健康。
Abstract Chlorophyll exists in all kinds of fruits and vegetables such as green plants, and different content of different vegetables, chlorophyll a, b two, both soluble in ethanol, acetone, ether and other organic solvents. This experiment adopted spectrophotometer assay determination of chlorophyll in plant tissue. A, chlorophyll b and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 convenient and intuitive. Selection of material is small celery, cabbage, rap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mall rape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highest, followed by the celery, is the least amount of cabbage. So we in the usual diet to eat more a few small rape, more conducive to health关键词蔬菜;叶绿素含量;分光光度计1引言1.1叶绿体色素的医疗作用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叶绿体色素不仅是一类与光合作用有关的最重要的色素,同时还具有很多医疗作用,概括起来有:1.1.1消炎、抗溃疡作用现代医学发现,叶绿素可促进溃疡伤口肉芽新生加速伤口愈合。
对不同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的测定

对不同植物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比的测定
牟晓玲
【期刊名称】《甘肃农业科技》
【年(卷),期】2004(000)011
【摘要】对14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这14种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均为1:5左右,与以往有关教科书及参考资料介绍的植物叶片叶绿素a : b为3 : 1的比值存在较大差异.
【总页数】2页(P55-56)
【作者】牟晓玲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地区临洮农业学校,甘肃,临洮,730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11
【相关文献】
1.从叶片到叶绿素——探究叶绿素a、b的含量比 [J], 卢宇豪;
2.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以及不同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探究 [J], 吕烨;王靖;肖梓雄;王铭言;和渊
3.植物叶绿素的提取以及不同植物体内叶绿素含量的探究 [J], 吕烨;王靖;肖梓雄;王铭言;和渊;
4.从叶片到叶绿素——探究叶绿素a、b的含量比 [J], 卢宇豪
5.叶绿素的电化学行为研究Ⅰ.叶绿素a,b的单扫伏安法测定及其在水溶液(含0.3%丙酮)中的电还原机理 [J], 乔庆东;徐海燕;高小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比较方案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比较方案一、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的重要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关键作用。
研究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及其比较方案,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光能利用效率以及环境适应能力。
本文将针对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大小的比较方案展开讨论,以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比较方案一:光照强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光照强度是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光照强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充分,叶绿素含量越高。
为了比较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实验组一:高光照强度组将一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高光照强度条件下,如阳光直射下或使用强光照明灯照射。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实验组二:低光照强度组将另一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低光照强度条件下,如遮阴或使用弱光照明灯照射。
同样,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控制组:中等光照强度组将第三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中等光照强度条件下,作为对照组。
同样,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通过比较这三组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不同光照强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而对植物的光能利用效率进行评估。
三、比较方案二: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光合作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为了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可以设计以下实验方案:实验组一:高温组将一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高温条件下,如30℃以上的环境中。
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实验组二:低温组将另一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低温条件下,如10℃以下的环境中。
同样,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控制组:适宜温度组将第三批相同品种的植物置于适宜温度条件下,作为对照组。
同样,在相同的时间段内测量不同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大小。
通过比较这三组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出不同温度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情况,进而对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评估。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分析

龙源期刊网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绿素含量的比较分析作者:黄秋婵韦友欢
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09年第08期
摘要:采用丙酮和酒精进行萃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 与叶绿素b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
结果表明,供试的6种植物中,总叶绿素含量趋势为:月季>美洲合欢>合果芋>沿阶草>喜荫花>黄素梅。
可见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差异,从而使它们的外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关键词:阴生植物;阳生植物;叶绿素;比较分析。
实验5 叶绿素a与叶绿素b含量的测定

C—叶绿素的浓度(mg/L);v—提取液体积(ml); n—稀释倍数;m—样品鲜重(g)
作业:
比较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有何不 同?
下周实验: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三、实验器料
1、材料: 菠菜或其它绿色植物叶片
2、试剂: 80% 丙 酮 或 96% 乙 醇 ; 石 英 砂 ;
CaCO3; 3、仪器:分光光度计(分光光度计
的使用)、高速离心机
四的植物叶片,称取0.2g剪碎后置 于研钵中,加入5ml 80%丙酮,少许CaCO3和 石英 砂。充分研磨(组织变白),再加10ml80%丙 酮,静止3-5分钟,冲洗研钵后转至离心管,定 容至15ml,3000转、15分钟,取上清液用80% 丙酮 定容至25ml。
2. 测定OD值: 取上清液1ml,加80%丙酮4ml, 以80%丙 酮
作空白对照,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叶绿 素提取液在645nm、663nm、470 nm下的吸
光度。 3.计算:
把测出的吸光值带入(1)(2)(3)(4)式计算叶 绿素a、b、a+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根据下式求出植物组织中叶绿素的含量:
实验六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 液中测定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 的方法及计算;
2、测定叶绿素含量a与叶绿素b含量 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叶绿素提取液中同时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 类胡萝卜素,三者的吸收光谱虽有不同,但又 存在着明显的重叠,在不分离他们的情况下同 时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可分别测定在663nm、645nm、470 nm (分别是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在红 光区的吸收峰)的光吸收,然后根据 Lambert-Beer定律,计算出提取液中叶绿素 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实验课题名称: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的比较
二、选题背景或文献综述: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四版)、《植物生理学》(第六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
阴生植物也称“阴性植物”,是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生长良好的植物,但并不是阴生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越弱越好,而是必须达到阴生植物的补偿点,植物才能正常生长,阳生植物也称“阳性植物”,光照强度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结构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强光环境中生长发育健壮,在阴蔽和弱光条件下生长发育不良的植物称阳性植物,这类植物要求全日照,并且在水分、温度等条件适合的情况下,不存在光照过强的问题。
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区别:关于光的饱和点和补偿点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速率,在其它条件都适宜的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提高而加快,当光照强度高到一定数值后,光照强度再提高而光合速率不再加快,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开始达到光饱和现象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在光饱和点以下,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速率减慢,当减弱到一定光照强度时,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量与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量处于动态平衡,这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补偿点。
此时植物制造有机物量和消耗有机物量相等,不同类型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是不同的,阳性植物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一般都高于阴性植物。
结构和特性的区别:阴生植物的叶片的疏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稀疏,以叶绿体来说,阳生植物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的多,叶绿素含量也高,阴生植物在较低的光照条件下充分的吸收光线,叶绿素a/叶绿素b的比值小,能够强烈的利用蓝紫光,阳性植物叶片小而厚,表面具蜡质或绒毛,叶脉密,单位面积内气孔多,叶绿素含量高,体内含盐分多,渗透压高,可以抗高温干旱,阳生植物的气孔一般在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数量多于上表皮,这样可以避免阳光直晒而减少水分散失,阳生植物的呼吸速率高于阴生植物。
区分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主要是根据植物对光照强度需要的不同,阳生植物要求充分直射日光才能生长或生长良好,阴生植物适宜于生长在荫蔽环境中,它们在完全日照下反而生长不良或不能生长,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之所以能适应不同光照,是与它们的生理特征和形态特征不同有关,以光饱和点来说,阳生植物的光饱合点是全光照(即全部太阳光照)的100%,而阴生植物是全光照的10%~50%。
因为阴生植物叶片的输导组织比阳生植物的稀疏,当光照强度增大时,水分对叶片的供给不足,阴生植物便不再增加光合速率,以叶绿体来说,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相比,前者有较大的基粒,基粒片层数目多,叶绿素含量较高,能在较低光照强度下充分地吸收光线。
此外,由于叶绿素b含量相对较多,易于吸收遮阴处的光(如漫射光),因而适于遮阴处生长。
植物的光补偿点,即同一叶子在同一时
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以光补偿点来说,阳生植物高于阴生植物,由此可推断,阳生植物的正常呼吸作用强于阴生植物。
三、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会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环境条件下植物叶绿素a、b含量;
2、熟悉在未经分离的叶绿体色素溶液中测定叶绿素a、b含量的方法及其
计算。
四、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金盏菊的叶片和野豌豆的叶片。
实验药品:丙酮、碳酸钙。
实验设备:分光光度计、离心机、天平、剪刀、研钵、漏斗、移液管。
五、实验原理与方法:
外界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矿质元素等)的变化会影响植物叶绿体色素的含量。
如果混合液中的两个组分,它们的光谱吸收峰虽有明显的差异,但吸收曲线彼此又有些重叠,在这种情况下要分别测定两个组分,可根据Lamber-Beer定律,通过代数方法,计算一种组分由于另一种组分存在时对吸光度的影响,最后分别得到两种组分的含量。
叶绿素a和b的吸收光谱曲线,叶绿素a的最大吸收峰在663 nm,叶绿素b在645nm,吸收曲线彼此又有重叠。
根据Lambert-Beer定律,最大吸收光谱峰不同的两个
组分的混合液,它们的浓度C与吸光度A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OD663 = 82.04 Ca+9.27Cb
OD645= 16.75 Ca+45.60Cb
经过整理之后,得到下列公式
Ca=0.0127OD663-0.00269OD645 (1)Cb=0.0229A645—0.00468A663 (2)改写为下列形式:
Ca=12.7A663-2.69A645 (3)Cb=22.9A645—468A663 (4)CT=Ca+Cb=8.02 A663+20.21A645 (5)式中CT为总叶绿素浓度,单位为mg/L。
利用上面公式,即可计算出叶绿素a和b及总叶绿素的浓度。
六、实验方案或实验步骤设计:
1、实验材料的培养和处理:试验前采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叶片。
2、色素的提取:取新鲜叶片,剪去粗大的叶脉并剪成碎片,称取0.5g放
入研钵中加纯丙酮5ml。
少许碳酸钙和石英砂,研磨成浆,再加80%丙酮5ml,将匀浆转入离心管,并用适量80%丙酮洗涤研钵,一并转入离心管,离心后弃沉淀,上清夜用80%丙酮定容至20ml。
3、测定光密度:取上述色素提取液1ml,加80%丙酮4ml稀释后转入比色
杯中,以80%丙酮作对照,分别测定663nm,645nm处的光密度值。
4、按公式(3)(4)(5)分别计算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 、叶绿素b、叶
绿素a和叶绿素b的浓度。
再根据稀释倍数分别计算每克鲜重叶片中色素的含量。
七、实验数据的处理: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
野豌豆的光补偿点比金盏菊的光补偿点高,所以叶绿素总的含量也相应的较高,叶绿素a∕叶绿素b的值也较高,采用丙酮和酒精进行萃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的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以及总叶绿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种植物中,总叶绿素含量趋势为:野豌
豆﹥金盏菊,可见阴生植物与阳生植物的叶绿素a、叶绿素b 和总叶绿素含量均有所差异,从而使它们的外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光是植物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环境因子之一,各种植物在一定的光照环境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习性,表现出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叶片外部形态的比较分析阳生植物一般枝叶稀疏、透光,自然整枝良好,茎通常较粗,节间较短,树皮较厚,叶较小,质地厚,色浅,植株开花结实率较高,生长较快。
而阴生植物一般枝叶浓密,透光度小,自然整枝不良,茎通常细长,节间较长,树皮较薄,绝大部分叶片较大,质薄,色深,生长时一般能呈镶嵌状排列在同一平面上,以充分利用阴暗处不足的光线,植株生长通常较慢,阳生植物与阴生植物叶片内部结构的比较分析叶片是植物直接承受阳光的器官,所以它内部结构的分化受光的影响也较大。
阳生植物的叶片表皮细胞壁常覆盖一层很厚的角质层,有的毛状附属物较多;叶片表皮细胞较小,壁较厚,排列紧密,气孔常小而密集;叶肉细胞强烈分化,栅栏组织发达,细胞小而排列紧密,有时上下表皮内侧均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不发达,胞内间隙较小;叶脉细而长,机械组织发达,而阴生植物叶的角质层较薄,气孔数较少,叶肉内的栅栏组织不发达,胞间隙较大,叶绿体较大,叶脉较稀。
此外,阳生植物木质部的机械组织发达、维管束数目较多、含水量较少等,而阴生植物则相反,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绿素a 和叶绿素b 含量的比较分析可知,阳生植物的叶绿素a 与叶绿素b
的含量均比阴生植物的高,阳生植物和阴生植物叶绿素a /叶绿素b 比值的比较分析阴生植物叶片较大较薄,叶肉细胞排列疏松,气孔经常开放,叶绿素a /b 值较小。
由于叶绿素b 对蓝紫光的吸收力大于叶绿素a,故阴生植物能很好地利用荫蔽条件下占优势的漫射光(蓝紫光),阳生植物则相反。
由于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生态环境与生活习性存在很大地差异,使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叶绿素的含量有所不同,且对于不同种类的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而言,其叶绿素种类也有所不同,因此,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在演化的过程中,叶片结构有很大地不同,使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各异,最终导致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叶片的颜色千差万别,植物在遮阴条件下,增加自身叶绿素含量,从而提高光合效率,这是植物对光照不足环境的一种适应,阴生植物在这方面可能有很好地补偿调节能力,而阳生植物的相对调节能力就比较差。
九、实验小结:
1、由于植物叶子中;含有水分,故先用纯丙酮进行提取,以使色素提取液
中丙酮的最终浓度近似80%。
2、由于叶绿素a,叶绿素b的吸收峰很陡,仪器波长稍有偏差,就会使结
果产生很大的误差,因此最好能用波长较正确的高级型分光光度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