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摘要】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实施导师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详细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容和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措施。

【关键词】创新能力;导师制;培养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是教育部”质量工程”建设的重点领域之一。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是知识经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任务。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处在实施本科教学初期,许多机制尚在完善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一个薄弱环节,从而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意识不强,参与创新项目的学生数量很少。

学校还没有真正把本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纳入日常工作日程。

培养的毕业生在社会上竞争力较差,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创新能力较弱。

实施导师制就是要遵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掘,创造条件让本科学生较早参与创新项目研究,提高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人才目标。

1.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以导师制为平台,以“创新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本科教学改革。

1.1地方本科院校传统学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导师一般试行学业导师。

但由于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偏多,指导的目标仅强调指导学生学习、思想、生活等而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因素,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1.2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课题选题、文献查阅和实验操作,共同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撰写论文等。

通过科技创新活动,学生们培养了发现问题及查阅文献、获取科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严谨细致的科研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合理构建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2.1地方本科院校导师制下大学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强调应用特色,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高校“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探究发布时间:2023-02-02T03:09:28.3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2年18期9月作者:王正直[导读]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王正直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是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

共构“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本研一体化”培养是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导师育人方式的内在需要,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诉求。

教育载体是“本研贯通”培养模式关键所在,要将课程教育、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导师项目、科研团队、实践活动、毕业设计、学术论文、创新教育、联合培养等有机融合。

推进实施“本研贯通”培养模式要深刻认识到系统谋划是根基、择优遴选是重点、尊重规律是前提、科研训练是核心、名师导引是支撑、评价反馈是保障。

关键词:本研贯通;模式;价值意蕴;教育载体;实践路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进一步强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要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

“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即本研有机衔接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基于研究生导师视角,以科研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为核心,全面打通学生成长成才的通道,实现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培养有机衔接,构建优秀人才一体化培养体系和机制[1],实现培养拔尖创新引领型人才。

一、“本研贯通”培养模式的价值意蕴1.理论价值:共构“本研贯通”培养模式有利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研究生培养方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研究生教育制度的“四梁八柱”逐渐立稳筑牢,我国研究生教育站上新的历史起点,“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成为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的共识线和遵循线。

如今,研究生教育进入改革攻坚时期,需要进一步释放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活力,以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理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

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本科生导师制越来越显得重要和必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指学校根据教学需要,把一部分教师委派为本科生的导师,担负着对本科生进行思想教育、学科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宣传文化等方面的工作。

本文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及完善对策,以期为相关学校提供参考。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历程本科生导师制最早在美国发展起来。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大学生自主能力和学习能力显著下降,大学师生关系出现矛盾与纠纷,因此,一些大学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

近年来,中国的高校也开始逐渐引入本科生导师制。

2001年,北京大学首先推出本科生导师制试点项目,随后,国内很多大学陆续出台了本科生导师制的规定。

二、本科生导师制的存在问题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指导力度不够:部分导师不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不具备有效的指导力度,学生与导师之间交流互动的渠道不畅,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

(二)导师缺乏培训:导师是本科生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然而,许多导师缺乏全面的学科知识和指导经验,缺乏与学生交流的能力,因此无法有效地发挥导师的作用。

(三)制度不完善:目前大多数学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规章制度尚不完善,很多具体实施细节没有明确规定,难以确保质量,进而影响本科生的学业成果。

三、如何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一)加强导师培训:学校应该多组织导师参与培训,提高导师的专业知识和指导经验,提高导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在教学中,导师应该注意掌握各种先进的指导方法和技能,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指导学生。

(二)制定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应该细化本科生导师制的程序和措施,采用更加清晰和透明的规章制度,以创造一个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指导体系。

同时,还应该建立一套公正、科学、有效的导师考核制度,对导师的教学效果和能力开展持续性的评估。

(三)拓展实践平台:学校应该尝试在学科建设中邀请企业、学者、专家、校友等相关人才参与导师制工作,以丰富导师的知识和经验,提高导师的综合素质。

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019年第12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8期·195·以科研促进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袁福龙1,李志斌1,陈利强2,姜宪凯1(1.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2.黑河学院理学院,黑龙江黑河164300)The Research of Scientific Promotes Teaching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ofPersonnel TrainingYuan Fulong1,Li Zhibin1,Chen Liqiang2,Jiang Xiankai1(1.College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Harbin150080;2.College of Science,Heihe University,Heihe164300,China)Abstract: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organically,through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to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to make the students attend the teachers'scientific research work,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tudent through such scientific research thesis work ahead of time,at the same time,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tutor combined the research content and innovation at all levels of project declaration,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aspects of work,mak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quality had improved.Keywords:scientific research;innovative projects;training quality高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学研究的中心。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究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探究

() 3 研究创新能力实 验平 台 : 为发挥 学生 的研究创 新潜 能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 综合能力 、 创新 能力和科学 思维 能力 提供 的一个崭新的平 台, 这一 实验 教学层次形式 较为灵 活 , 不受 课时 限制 , 可在 课 内 或课 外 完 成 。
科学研究实验 : 针对 高分子 材料 、 复合 材料 、 电子材 料 三个 身系统性 和科 学性 的 、 整 的实验 体 系。全 面培 养学 生 的科 学 专业方 向分别开设 , 完 实验以新 材料前沿研究 课题为 主线 , 以教师 作风 , 实验技 能 以及 综合 分析 、 发现 和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 学 生 科研 项 目成果为选材 内容 , 使 以问题 解决方式 为主导 , 整个实 验从 具有创新 、 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 J 。 方案设计到仪器 、 析手 段的选择 等完全 由学生独立 完成 , 分 教师 只给予指导性的 建议 。实验 以开放 式实验 教学 为 主 , 发挥实 验 2 1 构 建 多层次 实验 教学体 系框 架 .
作者简介 : 西鹏 (17 一 ) 男, 士/ 91 , 博 副教授 , 主要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的教学 、 科研工作。
21 年 3 0 1 9卷第 2 4期
广州化工
会相关数据 的采 集与分析 。
・4 ・ 1 7
向以及多种形式实验模块 。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循序递进 , 逐步提
高, 在确保学生接 受 系统实验 基本 知识 、 本技 术 、 基 基本 操作 训
成。
材料合成 ( 制备) 与表 征综合 实验 : 主要 将教 师的科研 课题
或科研成果引入实验教学 , 在提高学生学 习积极性 的同时 , 通过 多个二级学科 的交叉锻炼学生独立思维 、 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 。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与分析1.湖北科技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2.[2]湖北科技学院基础医学院湖北.咸宁 437100;摘要:本文立足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方式改革。

从学生方面,选题方面以及过程监督管理方面等,对近三年毕业论文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新工科建设的角度为后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构建符合新工科背景的人才培养规律与符合学校现状的毕业论文模式,并应用于未来各届毕业生毕业论文的监督管理。

关键词新工科地方高校毕业论文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至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动新工科的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

新工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引领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的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

结合当前新工科建设的目标,作为地方高校的工科专业,要能培养出达到行业即定标准认可的工程人才,就必须在教学的所有环节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保证培养的毕业生质量满足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

其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是达成新工科能力要求的关键环节。

本研究以某地方高校某院部三个工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医学物理方向)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从学生方面,选题方面及过程监督管理方面等,对近三年毕业论文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目前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从新工科建设的角度为后续毕业论文教学改革提供建议。

1本科毕业论文现有模式高校一般在大三学期末启动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感兴趣的研究方向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根据从事的专业方向选择学生。

指导老师的双向选择制度,可以避免学生的盲选性及学生选择指导老师过于集中的现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同时,在管理方面,学院分多个阶段进行,导师双选,论文开题,前四项检查(课题任务书,文献综述,外文翻译,开题报告),论文初稿抽查,论文定稿查重,论文答辩,从而避免前期松散后期过于紧张的局面。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

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本科高校毕业设计在学生学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毕业设计不仅是对学生在大学期间所学知识的一个综合性检验,也是学生展示自己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机会。

近年来一些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设计内容单一、论证不够充分、创新性不足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实际价值,也阻碍了毕业生未来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研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的方法和实施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本研究试图为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改进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本研究也关注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趋势,希望能够为提升毕业设计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一定的贡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如何提高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和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毕业设计已经成为评判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本科高校的毕业设计质量参差不齐,无法达到学校和社会的要求,影响了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和学术水平。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现有问题以及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探讨提高设计质量的方法和策略,从而为提升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高校的毕业设计情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总结成功的案例经验,找出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各高校在毕业设计方面提供可行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成果,可以进一步完善本科高校毕业设计教育体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备高水平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本科高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高质量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展现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也是对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

优质的毕业设计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可以为学校提升声誉和办学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

DISCIPLINES EXPLORATION 交叉学科背景下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与溯源创新团队为例刘战丽孙霞*郭业民杨青青(山东理工大学农业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山东•淄博255049)摘要在学科交叉背景下,针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单一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构建“知识传授+能力 培养+素质提升”“团队导师+导师+副导师”“校内导师+基地导师+管理人员”三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协同培养模式,在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效果显著,对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学科交叉导师团队制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21.03.017R eform and P ractice o f Tutor Team S ystem o f P ostgrad u ate T raining M od e u n d er the B ack grou n d o f In terd iscip lin ary ------A case stud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and safety testing and traceability innovation team LIU Zhanli, SUN Xia, GUO Yemin, YANG Qingqing(School of A gricultural Engineering and Food Science,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 echnology, Zibo’ Shandong 255049)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disciplinary,based on the problems of single tutori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cooperative training mode of tutor team was proposed,which included"knowledge imparting+ ability training+ quality improvement","team tutor+ tutor+ assistant tutor","intram ural tutor+ base tutor+ management personnel".The effect was remarkable in the process of p ostgraduate training practice.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innovative abi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postgraduate.Keywords interdisciplinary;tutor team system;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〇前言世界科技革命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最终取决于 科技水平与人才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导师制提高材料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运行新模式研

【关键词】导师制;毕业论文;材料化学;本科
本科生毕业设计是高校本科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分析、研究、解决问题能力,是对大学生本科四年学习成果的阶段性总结和审核,同时也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

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在大学阶段普遍缺乏系统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经历,因此,有必要经过本科毕业设计这样一个过程的系统训练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同时,本科生毕业设计对于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完成本科毕业论文是每个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1-2]。

1 材料化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现状及原因
材料化学专业是研究从制备到废弃全过程中材料的化学性质,其研究范围很广,既包含了整个材料领域,又包括各类应用材料在有机和无机等多领域的化学性能,它是一门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在工业化生产中与化学和材料有关的问题的学科。

它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

材料化学跨越了材料和化学两大类学科。

是一门既具有交叉边缘学科性质又含有应用理学性质的综合性学科。

同时,正由于材料化学学科的交叉
性和复杂性,从而导致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相对于其他传统学科所不同的教学难点和盲区。

这就给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提高了难度,也对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于此同时,由于近年来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不断的转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在逐年下降。

高校教师指导的学生和毕业论文的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导致每个学生得不到足够的指导。

并且在考研、就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很多大学生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于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对毕业论文持应付态度,得过且过,导致论文质量普遍不高。

毕业论文工作易流于形式有的选题偏大或选题落后于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有的理论与实践不相符,内容空泛,缺乏现实依据和说服力,更没有从理论到实践转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的试验设计和研究技术路线不合理,试验数据错误;有的毕业论文仅仅是罗列了相关的文献内容,简单概述他人的成果与现状,并没有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甚至存在着抄袭论文的恶劣行为。

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学生完成的毕业论文已经达到了所需的某些硬性要求,但其论文的质量并没有实现质的变化。

因此,改变本科毕业论文的现行状况,提高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已经成为当前高校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3]。

2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对策
2.1 提高对毕业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本科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一个常规的本科教学环节,它是高校实现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辅助手段,是本科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首要环节,是学生对四年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化和升华的重要过程,是学生进入社会前的综合技能训练。

要想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仅仅是对学生,同时也是对老师的要求。

通常可以采取动员大会、学术论文大赛等多种方式,进行广泛宣传,从而使教师、学生乃至管理人员认识到毕业论文工作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科研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检索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过程,是其他教学环节无法取代的。

2.2 加强过程管理,实施质量监控
毕业论文设计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指导老师和组织协同配合,以学生为毕设主体,指导老师为主导,组织管理提供保障。

从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包括从选题到答辩等诸多环节,每一个部分都需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要求,从而使毕业设计的管理更加合理规范。

具体到每个环节,首先应严把命题关,完善选题管理办法,所选题目应具有时效性。

其次要明确指导教师的资格,指导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教师的指导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

最好毕业论文的组织撰写,教师应明确各阶段的要求,检查进行情况,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加以指导。

毕业论文在经过指导老师和的审查合格之后,学生才可进行毕设答辩,同时成绩的评定标准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实施质量监控机制也是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措
施,监控机制主要包括初期检查、中期检查和后期检查三个部分。

由校、院、系三级共同承担整个机制的运行和管理,对毕业论文工作的每个环节实行跟踪监督,结合本科教学评估的标准和要求,强化过程管理,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制度,保证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2.3 全面实施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设计全过程的主导,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立指导教师的筛选机制,保证指导教师队伍的高质量,形成一支责任心强并且科研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毕业论文指导质量的强有力保证。

在学校鼓励学生进行学术探索和课题申报的大环境下,应尽快确定本科生指导老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新的问题,分析并解决了这些问题,在不断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而且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应有的训练,使其科研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这些不仅可为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开展奠定基础,为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更为以后继续深造从事科研或者服务社会打下基础。

3 科研导师制的特点
科研导师制是多层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模式之一[4-5]。

以科研作为纽带,充分利用教师的科研能力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度不同于研究生阶段实行的导师制。

本科生导师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