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

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

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

清洁的水无色。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

清洁水无臭气。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

清洁水无异味。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

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

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

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

天然水的pH值一般在7.2-8.5之间。当水体受大量有机物污染时,有机物因氧化分解产生游离二氧化碳,可使水的pH值降低。当大量酸、碱废水污染水体时,水的pH值可发生明显改变。我国长江以南较多地区发观酸雨,提示我们要注意观察湖泊有无酸化。

(二)总固体

是水样在一定温度下蒸发至干后的残留物总量,是水中溶解性固体与悬浮性固体的总称。由有机物、无机物及各种生物体组成。总固体愈少,水愈清洁。当水被污染时,总固体增加。

溶解性固体是水样经过滤后,再将滤液蒸干所得的残留物,其含量主要取决于溶解在水中的矿物性盐类和溶解性有机物的多少。

悬浮性固体是水中不能通过滤器的固体物干重。

水中总固体经烧灼后,其中有机物全部分解挥发,剩下矿物质;烧灼后的损失量即烧灼减重,可大致说明水中有机物的含量。

(三)硬度

是指溶于水中的钙、镁等盐类的总量,以CaCO3(mg/L)表示。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也可分为暂时硬度和永久硬度。前者是指水经煮沸时,水中重碳酸盐分解形成碳酸盐而沉淀所去除的硬度,但由于钙、镁的碳酸盐并不完全沉淀,故暂时硬度往往小于碳酸盐硬度;后者是指水煮沸后不能除去的硬度。

各地天然水的硬度,因地质条件不同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地下水的硬度高于地面水,但当地面水受硬度高的工矿废水污染时,或排入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释出C02,使地面水的溶解力增大时,均可使水的硬度增高。

(四)含氮化合物

包括有机氮、蛋白性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

有机氮是有机含氮物质的总称。蛋白氮是指已经分解成较简单的有机氮。此两者主要来源

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当水中的有机氮和蛋白氮显著增高时,说明水体新近受到明显的有机性污染。

氨氮系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有氧作用下分解的中间产物,如果继续氧化,并在亚硝酸菌和硝酸菌作用下,可形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此即氨的硝化过程。在排除水体流经沼泽地受植物分解导致氨氮增高及地层中硝酸盐在厌氧微生物作用下还原使氨氮增高外,如发现水中氨氮增高,则有可能是新近受到了人畜粪便的污染。如亚硝酸盐氮含量增高,则说明水中有机物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污染危害仍然存在。如硝酸盐氮检出量高,而氨氮、亚硝酸盐氮的浓度不高时,表明该水体过去曾受有机物污染,但现已自净。如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均增高,则可能是该水体过去和新近均有污染,也可能是过去曾受污染,目前自净还在进行中。

(五)溶解氧(DO)

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含量。其含量与空气中氧分压、水温有关。前者变动甚微,故水温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水温愈低,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愈高。清洁地面水的溶解氧量接近饱和状态。水层愈深,溶解氧含量往往愈低,特别是湖、搪静止的水体更是如此。水中有大量藻类植物时,由于光合作用放出氧,可使溶解氧呈过饱和状态。当有机物污染水体或藻类大量死亡时,水中溶解氧可被消耗,若消耗速度超过空气中的氧通过水面溶入水体的复氧速度时,则水中溶解氧不断降低,进而可使水体进入厌氧状态。因此,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可作为有机污染及其自净程度的间接指标。我国的河流、湖泊、水库水溶解氧含量大都在4mg/L 以上,长江以南的一些河流一般较高,可达6-8mg/L。

(六)化学耗氧量(COD)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测定温度等),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它是测定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间接指标,代表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虽然它的测定方法简易、迅速,但不能反映有机污染物在水中降解的实际情况,因为水中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靠生物的作用,因此,比较广泛用生化需氧量作为评价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指标。

(七)生化需氧量(BOD)

水中有机物在需氧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时消耗水中溶解氧的量,称为生化需氧量。水中有机物愈多,生化需氧量愈高。生物氧化过程与水温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温度愈高,生物氧化作用愈强烈,分解全部有机物所需要的时间愈短。为使生化需氧量测定值具有可比性,规定以20℃培养5日后,1L水中减少的溶解氧量为5日生化需氧量。它是评价水体污染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清洁水的生化需氧量一般小于1mg/L。

(八)氯化物

天然水中均含有氯化物,其含量随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如近海或流经含氯化物地层的水体,氯化物含量较高。在同一地区内,水体中氯化物含量是相当恒定的。当其突然增加时,表明有被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的可能.

(九)硫酸盐

天然水中均含有硫酸盐,其含量受地质条件的影响很大。地面水中硫酸盐含量骤然增加时,表明有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或农田径流污染的可能。

(十)总有机碳(TOC)

是指水中全部有机物含碳的总量。它只能相对表示水中有机物的含量,但不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与组成。

(十一)有害物质

主要是重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物。如汞、镉、铬、砷、铅、酚、氰化物、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等。它们的来源除少数有害物质(如砷等)与地层有关外,主要来自工业废水污染。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

天然水中常含有多种微生物。受人畜粪便、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污染,水中细菌可大量增加,所以细菌学检查,特别是粪便污染指示菌的检查,在水质的卫生评价中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常进行以下两项检查。

(一)细菌总数

指1m1水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中经37℃24h培养后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它可反映水体受生物性污染的程度,水体受污染愈严重,水的细菌总数愈多。但是在实验条件下,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菌落,只能说明在该种条件下适宜生长的细菌数,不能表示水中所有的细菌数,更不能指示出有无病原菌的存在。因此细菌总数只能作为水被生物性污染的参考指标。

(二)总大肠菌群

系一群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37℃生长时能使乳糖发酵,在24h内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由于人粪便中存在大量的大肠菌群细菌,因而此种细菌可作为粪使污染水体的指示菌。目前利用提高培养温度的方法来区别不同来源的大肠菌群细菌,把培养于44.5℃的温水浴内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粪大肠菌群。来自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主要属粪大肠菌群,而自然环境中生活的大肠菌群在培养温度44.5℃时,则不再生长,故培养于37℃能生长繁殖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大肠菌群细菌,称为总大肠菌群。后者既包括存在于人及温血动物粪便内的大肠菌群,也包括存在于其它环境中的大肠菌群。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某些肠道病毒对氯的抵抗力往往较大肠菌群细菌为强,有时水质的大肠菌群数虽已符合规定要求,但仍可检出病毒。因此应用大肠菌群作为水质在微生物学上是否安全的指标仍有其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大肠菌群仍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粪便污染指示

菌,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未找到可以替代大肠菌群作为指示菌的细菌或其它微生物。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与衡量准则

《农村饮水安全评价准则》 1、术语和定义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向县(市)以下(不含县城城区)的乡镇、村庄、学校、农场、林场等居民及分散住户供水的工程,主要满足农村居民日常生活用水需要;又称农村供水工程或村镇供水工程,包括集中供水工程和分散供水工程两类。 集中供水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与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人口占该区域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供水人口指某区域农村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取高值,下同。 自来水普及率:某区域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和城市供水管网延伸工程供水到户(含小区或院子,下同)的农村人口占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 水质达标率:分为水样水质达标率与水样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两种。水样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数占总样本数的比例。水质覆盖人口水质达标率是指水样的所有检测水质指标符合GB5749要求的样本对应工程供水人口数占总样本对应工程供水总人口数的比例。 供水保证率:农村居民取得充足安全饮用水的可靠程度。 2、基本规定 2.1农村饮水安全,指农村居民能及时取得足量够用的生活饮用水,且长期饮用不影响人身健康。 2.2农村饮水安全评价指标包括水量、水质、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 2.3农村饮水安全评价4项指标全部达标才能评价为安全;4项指标中全部基本达标或基本达标以上才能评价为基本安全,只要有1项未达标或未基本达标,就不能评价为安全或基本安全,农村饮水安全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见附录A。 2.4对未实现基本达标要求的评价指标,当地政府及有关部

门应督促指导供水单位采取适宜措施,限期达标。 2.5农村供水工程分类应符合表1的规定。 不断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2.7千吨万人供水工程应连续供水,供水入户,水量充足,水质达标;千吨万人以下集中式供水工程宜连续供水,供水入户,水量充足,水质达标或基本达标。 3、指标评价 3.1 水量评价 3.1.1评价容 水量,包括居民生活饮用水量、散养畜禽用水量、家庭小作坊生产用水量以及居民点公共用水量等,不包括规模化养殖畜禽,二、三产业及牧区牲畜用水量。 3.1.2评价标准和方法 对于年均降水量不低于800mm且年人均水资源量不低于1000m3的地区,水量不低于60L/(人*d)为达标,不低于35L/(人*d)为基本达标;对于年均降水量不足800mm或年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m3的地区,水量不低于40L/(人*d)为达标,不低于20L/(人*d)为基本达标。 对于集中式供水工程的用水户,水量评价应根据工程实际

地表水水质标准

地表水水质标准

您的位置:首页>>法律法规>>标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 GB 3838-2002 代替GB 3838-88 GHZB 1-1999 批准日期2002-04-26 实施日期2002-06-01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引用标准 3 水域功能和标准分类 4 标准值 5 水质评价 6 水质监测 7 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表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标准限制 表2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标准限制 表3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标准限制 表4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分析方法 表5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分析方法 表6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分析方法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防治水污染,保护地表水水质,保障良好的生态系统,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将标准项目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适用于全国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等具有使用功能的地表水水域;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地表水水质特点和环境管理的需要进行选择,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和选择确定的特定项目作为基本项目的补充指标。 本标准项目共计109项,其中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24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5项,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80项。 与GHZB 1—1999相比,本标准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基本项目中增加了总氮一项指标,删除了基本要求和亚硝酸盐、非离子氨及凯氏氮三项指标,将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调整为集中式生活引用水地表水源地补充项目,修订了pH、溶解氧、氨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粪大肠菌群等七个项目的标准值,增加了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特定项目40项。本标准删除了湖泊水库特定项目标准值。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按本标准对地表水各类水域进行监督管理。 于近海水域相连的地表水河口水域根据水环境功能按本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近海水功能区水域根据使用功能按《海水水质标准》相应类别标准值进行管理。批准划定的单一渔业水域按《渔业水质标准》进行管理;处理后的城市污水及与城市污水水质相近的工业废水用于农田灌溉用水的水质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进行管理。 《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为首次发布,1988年为第一次修订,1999年为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实施,《地面水环境标准》(GB 3838—83)和《地表水环境标准》(GHZB—199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负责修订。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4月26日批准。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水质的指标

NTU与mg/L之间有个换算关系 水质指标大致可分为:(1)物理指标(嗅味、温度、浑浊度、透明度、颜色等) (2)化学指标[(a)非专一性指标:电导率、pH值、硬度、碱度、无机酸度等;(b)无机物指标:有毒金属、有毒准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磷酸盐等;(c)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总耗氧量、化学耗氧量、生化耗氧量、总有机碳、高锰酸钾指数、酚类等;(d)溶解性气体:氧气、二氧化碳 (3)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 (4)放射性指标(总α射线、总β射线、铀、镭、钍等) 一、水指标 色度:反映水颜色的指标,颜色的定量程度就是色度。通常要求生活饮用水的色度小于15度。 浊度:水中悬浮物对光线透过时所发生的阻碍程度。生活饮用水的浊度不能超过5度(NTU)。 pH值:pH值是水中氢离子的负对数,是反映水酸碱性的一个指标,pH值为7的溶液为中性,pH值越大溶液碱性越强,pH值越小酸性越强。略显碱性的适合人体饮用,反渗透出水显酸性 硬度:水中的一些金属离子容易同一些阴离子结合在一起产生沉淀,我们把这些金属离子的总浓度称为硬度。一般我们把水中含有的钙镁离子总量叫“硬度”,每升水中含有相当于10毫克氧化钙为1度。硬度高的水容易结垢产生沉淀。 TDS:总残渣,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蒸发、烘干后剩余的物质。它是由总可滤残渣(矿物盐类)和总不可滤残渣(ss)组成。单位为mg/l 电导率:反应水的导电能力的一个参数,与水中的含盐量呈正相关。电导率的单位为μs/cm。 SDI:淤泥密度指数,水中胶体物质浓度的表示,用标准仪器测定,可间接表示反渗透膜被杂质微粒堵塞的速度,数值越小,堵塞的速度越慢,数值越大,堵塞的速度越快。 COD:化学需氧量,指在一定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COD越大,说明水体受有机物的含量越高污染也就越严重。 BOD:生物需氧量,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机物质在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氧的量。BOD是反映水中有机物含量和污染程度的一个指标。 一般地水质评价指标如下 (1)pH值 在水中pH值的允许范围一般在6.5~8.5之间。就天然水域而言,其pH值的变化范围是比较小的。一般认为鱼能正常生存的酸碱度就是pH值的允许范围。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第17卷第4期2006年 8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ineering Vol.17No.4 Aug.,2006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李传哲1,于福亮1,刘佳1,鲍卫锋2,杜子芳3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北京100044;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3.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以延河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就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相似性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提出水质污染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并以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例,对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为合理评价延河水环境状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质污染;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43X(2006)042003620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LI Chuan-zhe1,YU Fu-liang1,LIU Jia1,BAO Wei-feng2,Du Zi-fang3 (1.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44,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3.School of Statist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the paper has made the quan2 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or the polluting status in degrees and in similari2 ties of monitoring sections in Yanhe River.A method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water polluting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of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polluting index.It can be pro2 vided some scientific bases to assess the water environment situation of Yanhe River.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0 引 言 延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制约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市区的环境景观和人民的健康。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母亲河——延河的水质状况,已成为延安市环保和水利等部门的重要课题。水质评价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水质污染相似性的分类研究;二是水质污染程度的评价。水质系统是由多种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水质质量受到诸多指标(污染物含量或指数)的影响,每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水质污染状况。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所取断面进行水质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分析,确定影响水质质量状况的综合因子;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断面水质污染相似性进行研究,给出分类处理结果;应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寻求主要污染指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间的关系。 1 断面和指标的选取 延安市地面水常规监测的主要河流为延河。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设1号杨家湾断面、2号柳树店断面、3号点四联队断面、4号点七里村断面、5号点王家川断面,共5个断面,均为省控断面,监测河段长80km。本文选取的监测指标为悬浮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氨、挥发酚、砷、六价铬、石油类等11项。数据资料为2002年这5个监测断面11项监测指标的年平均值,见表1。 收稿日期:2006202215; 修稿日期:2006203216 基金项目: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01-06-02) 作者简介:李传哲(1983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

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法对水质进行评价 付智娟 (中山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中山 542803) 摘 要:综合评价法作为模糊数学的一种具体应用方法,在很多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由于综 合评价法的数学模型简单、容易掌握,更适合于对多因素、多层次的复杂问题的评价。将其应用于对水质的评价能更客观、科学地反映水质情况。 关键词:模糊数学 ;综合评价法;水质评价法 Abstract:As the praxis of fuzzy mathematic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prevalent used in many fields ,Because it is a simpl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easy to use,comprehensive evaalution has advantage to solve the complex problem that have more different https://www.360docs.net/doc/6b195182.html,ing it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water can get an objective and scientific result. Key words: fuzzy mathematics;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water 模糊数学理论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科学,水质的好坏具有模糊的概念,因此也可以用它来评价水质,对水质进行综合评价,打破以往仅用一个确定性的指标来评价水质的方法,并可以弥补其中的不足,更客观、科学地对水质进行评价。现引用对某水质进行评价的例子来说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在水质评价中的运用。 1. 基本概念 1. 1隶属度 以往的水质分级中多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指标为界限,造成界限两边分为截然不同的等级.例如参数DO , I 级水的指标为7mg/L,则7.1mg/L 为I 级水,但DO 若为6.9mg/L 就的定为II 级水。事实上,由于水质的污染程度属于模糊概念,所以这里用隶属概念来描述模糊的水质分级界限。所谓隶属度系指某事物所属某种标准的程度:如:DO=7.1mg/L 时,隶属I 级水的程度为100%;6.9mg/L 时,隶属I 级水的程度达95%。 隶属度可用隶属函数表示。为方便起见,取线性函数: 10X X X X --或 11X X X X --,(X 0

☆饮用水水质评价标准

☆饮用水水质评价标准 饮用水水质评价标准 第一章编写说明 一、为建立科学的水质评价体系~实现一批水样量值化管理~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标准。 二、本标准适用于在同时间段采集的同一批次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的评价。 三、本标准选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中表1和表2指标、氨氮、亚硝酸氮共44项指标作为水质评价指标。 四、本标准涉及的所有水质检测数据必须由同一实验室输出。 第二章制定原则 一、出厂水、管网水日检测指标的权重要高于其它常规指标。 二、微生物指标的权重要高于其它常规指标。 三、毒理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的权重要高于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四、指标中有健康卫生要求时~满足健康卫生要求的得满分。没有健康卫生要求的指标~其检测值小于标准限值一半时得满分。 五、评价消毒副产物指标和消毒剂指标时是以城市公共供水单位所用的消毒剂为准。 — 2 — 六、当水质出现不达标的情况时~按以下办法评分: 1. 微生物指标、消毒剂指标不达标时~则在以下考评中~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的水质考核得分×60%~即为被考核单位最终得分,每增加一项指标不达标时~再降10个百分点。

2. 某项毒理指标不达标时~则在以下考评中~城市公共供水单位的水质考核 得分×60%~即为被考核单位最终得分,每增加一项指标不达标时~再降10个百分点。 3.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或放射性指标不达标时~则在以下考核中~城市 公共供水单位的水质考核得分×90%~即为被考核单位最终得分,每增加一项指标不达标时~再降5个百分点。 4. 当1、2、3条款描述的情景共同出现时~应当依1条款为基数~每增加一 项毒理指标不达标再降10个百分点~每增加一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或放射性指标不达标再降5个百分点,当1、2条款描述的情景同时出现时~应当依1条款为基数~每增加一项毒理指标不达标再降10个百分点,当2、3条款描述的情景同时出现时~应当依2条款为基数~每增加一项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或放射性指标不达标再降5个百分点。 附件:饮用水水质考核评分表 — 3 — 附件 饮用水水质考核评分表 被考核单位: 考核得分: GB5749-2006 分类检测指标评分标准检测结果得分备注 未检出 4分总大肠菌群不得检出/100mL 检出 0分未检出 4分耐热大肠菌群不得检出/100mL 微生检出 0分物指未检出 4分标大肠埃希氏菌不得检出/100mL 检出 0分 (160,10 4分分) 11,50 3分 100 CFU/mL 细菌总数 51,100 1分 ,100 0分 ,0.005 3分 0.005,0.01 2分 0.01 mg/L 砷0.01,0.05 1分 ,0.05 0分 ,0.003 3分 0.005 mg/L 镉 0.003,0.005 2分 ,0.005 0分 ,0.025 3分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飞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是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考虑到上海地表水污染特点,在计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时通常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和汞。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污染物参与评价。 Ci Pi = Si

其中,O-污染物实测浓度; &-相应类别的标准 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应该注意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水质类别标准密切相关,因此综合污染指数的比较只能在同一类别标准基础上进行。 1、水质污染程度的判别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 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度。如 II类水体的水质要求明显高于III类、IV类、V类水体,假如不同类别水体的水质相同,则要求越高的水体,其对应的污染程度越严重。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判别水质污染程度必须基于下列条件: (1)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2)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 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全面地 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不同功能水体即使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3)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四类。当采用上述八项污染物进行评价时,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P W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即使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1 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标准 1 倍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试行)

附件: 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办法 (试 行) 二○一一年三月 —3—

目 录 一、基本规定 (6) (一)评价指标 (6) 1.水质评价指标 (6)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6) (二)数据统计 (6) 1.周、旬、月评价 (6) 2.季度评价 (6) 3.年度评价 (6) 二、评价方法 (7) (一)河流水质评价方法 (7) 1.断面水质评价 (7) 2.河流、流域(水系)水质评价 (7) 3.主要污染指标的确定 (8) (二)湖泊、水库评价方法 (9) 1.水质评价 (9) 2.营养状态评价 (10) (三)全国及区域水质评价 (11)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方法 (12) (一)基本要求 (12) (二)不同时段定量比较 (12) —4—

(三)水质变化趋势分析 (13) 1.不同时段水质变化趋势评价 (13) 2.多时段的变化趋势评价 (14) 附录一:污染变化趋势的定量分析方法 (15) 附录二:术语和定义 (17) —5—

为客观反映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有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办法。本办法主要用于评价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评价按功能区划分的有关要求进行。 一、基本规定 (一)评价指标 1.水质评价指标 地表水水质评价指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表1中除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以外的21项指标。水温、总氮、粪大肠菌群作为参考指标单独评价(河流总氮除外)。 2.营养状态评价指标 湖泊、水库营养状态评价指标为:叶绿素a(chla)、总磷(TP)、总氮(TN)、透明度(SD)和高锰酸盐指数(COD Mn)共5项。 (二)数据统计 1.周、旬、月评价 可采用一次监测数据评价;有多次监测数据时,应采用多次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2.季度评价 一般应采用2次以上(含2次)监测数据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 3.年度评价 国控断面(点位)每月监测一次,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评—6—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综合水质评价方法概述 目前在综合水质评价中应用较多典型评价方法包括: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模糊数学评价法、灰色系统评价法、层次分析评价法、物源分析评价法、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以及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 单因子评价法是分别将各个水质标准规定的水质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在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水质指标中,选择水质最差的单项指标所属类别来确定所属水域综合水质类别;单因子指数评价计算简单,且可清晰判断出主要污染因子及其主要污染区水域。我国在水质监测公报中,便采用了单因子评价水体综合水质。 单因子指数P由一位整数、小数点后二位或三位有效数字组成,表示为: X P i3 X X 1 2 式中:X1————第i项水质指标的水质类别; X2————监测数据在X1类水质变化区间中所处位置根据公式按四舍五入的原则计算确定。 X3————水质类别与功能区划设定类别的比较结果,视评价指标的污染程度,X3为一位或两位有效数字。 根据Pi的数值可以确定水质类别、水质数据、水环境功能区类别,可以比较水质的污染程度,Pi 越大,水质越差,污染越严重,如果Pi大于6.0,水质劣于V类水。 单因子评价法,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缺点:但单因子评价中污染因子占100%权重,其余因子权重为零,而随水质监测结果不断变化,浓度越大权重越大,随意性较大,不去考虑各因子对水环境影响的差异性,会忽略很多有用的信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污染指数法 污染指数法的基本思想是:①针对单项水质指标,将其实测值与对应的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与水质标准相比,形成单项污染指数;②对所有参与综合水质评价的单项水质指标,将各指标的单项污染指数通过算数平均、加权平均、连乘及指数等各种数学方法得到一个综合指数,来评价综合水质。 优点:指数法综合评价对水质描述是定量的,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从总体上来讲是能基本反映污染的性质和程度的。并且对于全国流域尺度而言,污染指数法计算简便,便于进行不同水系之间或同一水系不同时问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缺点:选择不同的污染因子会使污染指数值出现波动,当水体的某些污染物评价标准值很低,而这些污染物未被检出时,依据数据的填报原则,就将其报为检出限的一半。此时进行污染指数计算就会夸大水污染程度。 模糊数学评价法 模糊数学理论是美国理论控制专家L.A.Zadeh于1965年提出的。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存在大量的模糊现象和模糊概念,因此水质评价也可以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定量化处理。模糊数学评价法包括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聚类法、模糊模式识别法等,其中最典型的方法是模糊综合评判法,其基本思想是:①构造水质指标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函数;②根据隶属度函数,计算水质指标实测值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度,构造模糊关系矩阵;③计算各类水质指标的权重,构造权重向量;④将权重向量和模糊关系矩阵相乘,得到综合水质对各类水质类别的隶属度,最终判断出评价样本的综合水质级别。 优点:当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涉及到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时,用模糊关系合成原理,可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化的因素定量化。缺点:当水质评

水质常规指标检测方法

所谓水质指标是用以评价一般淡水水域、海水水域特性的重要参数。可以根据这些参数对水质的类型进行分类,对水体质量进行判断和综合评价。水质指标已形成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 许多水质指标是表示水中某一种或一类物质的含量,常直接用其浓度表示,有些水质指标则是利用某一类物质的共同特性来间接反映其含量。例如水中有机物质具有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可用其耗氧量作为有机物含量的综合性指标;还有一些水质指标是同测定方法直接联系的,例如混浊度,色度等用人为规定的并配制某种人工标准溶液作为衡量的尺度。水质指标按其性质不同,可分为物理的,生物的和化学的指标。关于生物指标,根据水生生物的组成(种类与数量)以及它们的生态学特征而提出的各项指标已在有关课程中介绍。本节概要讨论一下几项常用的水质物理指标的含义。对于化学指标的含义将在本书的其他有关部门章节中作有关深入的讨论,这里按测定所使用的不同方法作粗略的分类。 (一)水质的物理指标 水体环境的物理指标项目颇多,包括水温、渗透压、混浊度(透明度)、色度、悬浮固体、蒸发残渣以及其它感官指标如味觉、嗅觉属性等等。 1、温度温度是最常用的物理指标之一。由于水的许多物理特性、水中进行的化学过程和生物过程都同温度有关,所以它经常是必须加以测定的。天然水的温度因水源的不同而异,地表水的温度与季节气候条件有关,其变化范围大约在0.1--30℃;地下水的温度则比较稳定,一般变化于8--12℃左右,而海水的温度变化范围为-2--30℃。 2、嗅与味被污染的水体往往具有不正常的气味,用鼻闻到的称为嗅,口尝到的称为味。有时嗅与味不能截然分开。常常根据水的气味,可以推测水中所含杂质和有害成分。水中的嗅与味的来源可能有:水生植物或微生物的繁殖和衰亡;有机物的腐败分解;溶解气体H2S等;溶解的矿物盐或混入的泥土;工业废水中的各种杂质,如石油、酚等;饮用水消毒过程的余氯等。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气味,例如湖沼水因藻类繁生或有机物产生的鱼腥及霉烂气味;浑浊河水常含有泥土的涩味;温泉水常有硫酸味;有些地下水的H2S气味;含溶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来水水质国家标准小型自来水标准

表 1 水质常规指标及限值评价 指标限值 1 微生物指标a 总大肠菌群/(MPN/100mL或CFU/100mL)不得检出 不得检出 耐热大肠菌群/(MPN/100mL或 CFU/100mL) 大肠埃希氏菌/(MPN/100mL或 不得检出 CFU/100mL) 菌落总数(CFU/100mL)100 2 毒理指标 砷/(mg/L)0。01 镉/(mg/L)0。005 铬(六价)/(mg/L)0.05 铅/(mg/L)0。01 汞/(mg/L)0.001 硒/(mg/L)0。01 氰化物/(mg/L)0.05 氟化物/(mg/L)1。0 硝酸盐(以N计)/(mg/L)10 地下水源限制时为20 三氯甲烷/(mg/L)0。06 四氯化碳/(mg/L)0。002 溴酸盐(使用臭氧时)/(mg/L)0。01 甲醛(使用臭氧时)/(mg/L)0。9 0。7 亚氯酸盐(使用二氧化氯消毒时)/ (mg/L) 0.7 氯酸盐(使用复合二氧化氯消毒时)/ (mg/L) 3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色度(铂钴色度单位)15 浑浊度(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1 水源与净水技术条件限制时为3臭和味无臭味、异味 肉眼可见物无 pH不小于 6.5 且不大于8。5铅/(mg/L)0。2 铁/(mg/L)0。3 锰/(mg/L)0。1 铜/(mg/L) 1.0 锌/(mg/L) 1.0 氯化物/(mg/L)250 硫酸盐/(mg/L)250 溶解性总固体/(mg/L)1000

总硬度(以CaCO3计)/(mg/L)450 耗氧量(COD Mn 法,以O2计)/(mg/L) 3 水源限制,原水耗氧量﹥ 6 mg/L 时为5 挥发酚类(以苯酚计)/(mg/L)0。002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mg/L)0.3 4 放射性指标b指导值 总α放射性/Bq/L0。5 总β放射性/Bq/L1 a MPN 表示最可能数;CFU 表示菌落形成单位。当水样检出总大肠菌群时,应进一步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水样未检出总大肠菌群,不必检验大肠埃希氏菌或耐热大肠菌群. b 放射性指标超过指导值,应进行核素分析和评价,判定能否饮用. 表 2 饮用水中消毒剂常规指标及要求 消毒剂名称与水接触时 间出厂水中 限值 /(mg/L) 出厂水中 余量/(mg/L) 管网末梢水中 余量/(mg/L) 氧气及游离氯制剂(游离 氯) ≥ 30 min4≥ 0.3≥ 0.05 一氯胺(总氯)≥ 120 min3≥ 0。5≥ 0.05 臭氧(O 3)≥ 12 min0.30。02 如加氯, 总氯≥0.05 二氧化氯(ClO2)≥ 30 min0.8≥ 0。1≥ 0。02 表 3 水质非常规指标及限值 指标限值 1 微生物指标 贾第鞭毛虫/ 个/10 L )<1 隐孢子虫/ 个/10 L )<1 2 毒理指标 锑/ (mg/L)0.005 钡/ (mg/L)0.7 铍/ (mg/L)0.002 硼/ (mg/L)0。5 钼/ (mg/L)0.07 镍/ (mg/L)0.02 银/ (mg/L)0.05 铊/ (mg/L)0。000 1

精选-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是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考虑到上海地表水污染特点,在计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时通常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高猛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和汞。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污染物参与评价。 单项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 丹=—— Si 〔中,Ci-污染物实测浓度; Si-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方法:P=匸丄£尺n i-1 应该注意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水质类别标准密切相关,因此综合污染指数的比较只能在同一类别标准基础上进行。 1、水质污染程度的判别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度。如II类水体的水质要求明显高于III类、IV类、V类水体,假如不同类别水体的水质相同,则要求越高的水体,其对应的污染程度越严重。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判别水质污染程度必须基于下列条件: (1)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2)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 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全面地 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不同功能水体即使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3)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四类。当采用上述八项污染物进行评价时,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P W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即使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1 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标准1 倍以上,部分指标可能超过标准数倍,水体功能已受到严重危害,如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直接利用其水体功

水质评价指标复习过程

水质评价指标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 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 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 清洁的水无色。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 清洁水无臭气。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

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 清洁水无异味。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 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 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一)PH值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质综合评价的方法 水环境质量评价,就是通过一定的数理方法与手段,对某一水环境区域进行环境要素分析,对其作出定量描述通过水环境质量评价,摸清区域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及其变化规律,为区域环境系统的污染控制规划及区域环境系统工程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1.指数评价法 指数评价法可分为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示单项污染物对水质污染影响的程度,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表示多项污染物对水质综合污染的影响程度。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是将某种污染物实测浓度与该种污染物的评价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水质类别的方法。即将每个水质监测参数与《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进行比较,确定水质类别,最后选择其中最差级别作为该区域的水质状况类别。 (2)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是指在求出各个单一因子污染指数的基础上,再经过数学运算得到一个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据此评价水质,并对水质进行分类的方法。对分指数的处理不同,决定了指数法的不同形式,有诸如简单迭加型指数、算术平均型指数、加权平均型指数、罗斯水质指数、内梅罗指数、黄浦江污染指数、豪顿水质指数等。 单因子污染指数只能代表一种污染物对水质污染的程度,不能反映水质整体污染程度:综合污染指数法是对整体水质做出的定量描述,这样的评价结果只能定性地说明污染程度是轻、严重还是非常严重,不能确定其功能类别为几类。但是,只要项目、标准、监测结果可靠,综合评价在总体上是可以基本反映水体污染性质与程度的,而且便于同一水

体在时间上、空间上的基本污染状况和变化的比较,所以现在进行水质污染评价时常采用这种方法。 2.基于模糊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 由于水体环境本身存在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各个项目的级别划分、标准确定都具有模糊性。因此,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模糊综合评判法、模糊概率法、模糊综合指数法等,其中应用较多的是模糊综合评判法,这种方法根据各污染物的超标情况进行加权,但污染物毒性与浓度不成简单的比例关系,因此,这种加权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从理论上讲,模糊评价法体现了水环境中客观存在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符合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采用线性加权平均极型得到的评判集易出现失真、失效、跳跃等现象,存在水质类别判断不准或结果不可比的问题,可操作性较差。 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环境评价法 由于水环境质量数据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监测得到的,信息是不完全的或不确切的,因此,可将水环境系统视为一个灰色系统,即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或不确知的系统,据此对水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水质评价法通过计算评价水质中各因子的实测浓度与各级水质标准的关联度大小确定评价水质的级别。根据同类水体与该类标准水体的关联度大小还可以进行优劣比较,水质综合评价的灰色系统方法有灰色聚类法、灰色贴近度分析法、灰色关联评价法等。 灰色评价法体现了水环境系统的不确定性,在理论上是可行的,虽然分辨率低,但具有简单、可比的优点,而且由于影响水环境的变化因素不断增多、不断变化,水环境的不确定性逐渐增加,所以灰色评价法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日益广泛。 4.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水环境评价法

水质评价指标

水质是否符合卫生要求,是否被污染以及污染的来源、性质和程度如何,可根据下列各项水质性状指标的检测结果来评价,从而判断其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 一、物理性状指标 根据水的物理性状指标的测定结果,可判断水质的感官性状是否良好,也可说明水质是否受到污染。 (一)水温 地面水的温度随日照与气温而变化,地下水的温度较恒定。大量工业冷却废水进入地面水可造成热污染,导致溶解氧降低,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地下水的温度如突然发生改变,可能是地面水大量渗入所致。 (二)色 清洁的水无色。影响水色的因素很多,如流经沼泽地带的地面水,因含腐殖质呈棕黄色;水中大量藻类生长时,呈绿色、红色或黄绿色;含低铁盐的深层地下水,汲出后因低铁被氧化成高铁而呈现黄褐色。水体受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该工业废水所特有的颜色。 (三)臭 清洁水无臭气。地面水流经沼泽地或有大量藻类生长和死亡分解时,均出现异臭;流经含硫地层的深层地下水可带硫化氢臭;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时,可出现各种特殊的异臭。 (四)味 清洁水无异味。天然水出现异味,常与过量盐类的溶入有关,如含过量氯化物带咸味;硫酸钠或硫酸镁过多时呈苦味;铁盐多时有涩味。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污染后可呈现各种异味。 (五)浑浊度 水的浑浊程度,是悬浮于水中的胶体颗粒产生的散射现象。浑浊度主要取决于胶体颗粒的种类、大小、形状和折射指数,而与水中悬浮物含量(重量)的关系较小。 现行通用的计量方法是把1L水中含有相当于1mg标准硅藻土所形成的浑浊状况,作为1个浑浊度单位,简称1度。 地面水浑浊主要是泥土、有机物、浮游生物和微生物等造成。浑浊度升高表明水体受到胶体物质污染。 二、化学性状指标 水质的化学性状复杂,因而采用较多的评价指标,以阐明水质的化学性质及受污染的状况。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方法(优推材料)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 一、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 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是在单项污染指数评价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的。考虑到上海地表水污染特点,在计算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时通常选择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污染物,包括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挥发酚、总磷和汞。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必要的污染物参与评价。 应该注意到,水质综合污染指数的计算与水质类别标准密切相关,因此综合污染指数的比较只能在同一类别标准基础上进行。 二、水质污染程度的判别

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来判别污染程度是相 对的,即对应于水体功能要求评判其污染程度。如II类水体的水质要求明显高于III类、IV类、V类水体,假如不同类别水体的水质相同,则要求越高的水体,其对应的污染程度越严重。根据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判别水质污染程度必须基于下列条件: (1)污染程度是对应于相应类别的水质要求的。 (2)污染程度的分级是为了定性反映水质的现状,水体污染说明该水域原定的功能不能安全、全面地发挥效应,其功能得不到保证。不同功能水体即使达到相同的污染程度,其危害和影响也是各不相同的。 (3)根据水质综合指数的大小可将水体分为合格、基本合格、污染和重污染四类。当采用上述八项污染物进行评价时,不同类型水体相对应的综合指数

和水质现状阐述如下: 合格:P≤0.8,各项水质指标基本上能达到相应的功能标准,即使有个别指标超标,但超标倍数较小(1倍以内),水体功能可以得到充分发挥,没有明显的制约因素。 基本合格:0.82.0,各项水体指标的总体均值已超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