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特写镜头转场
特写镜头是电影导演强行让观众去关注的地方

特写镜头是电影导演强行让观众去关注的地方特写镜头简称"特写",是电影中拍摄人像的面部,人体的某一局部,一件物品的某一细部的镜头。
特写镜头是电影艺术创作史上的一个重大发展,最早由美国早期电影导演格里菲斯等人创造、使用。
它的出现和运用,丰富和增强了电影艺术独特的表现力,历来是电影美学。
那么特写到底具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什么时候该使用特写镜头呢?下面我们看来自B站up主剪辑公式的系列分享!01在序列镜头中使用特写在镜头序列中使用特写,首要目的是为了让画面丰富多彩好看。
如果你会摄影或者会调色,应该知道好的作品是层次丰富的,有阴影、中间调、高光,如果你懂音乐或回音,应该知道音乐也是要层次丰富的,有低频、中频和高频。
道理是相通的。
景别丰富,就是为了让电影层次丰富,为了好看。
特写就相当于一副摄影作品中的高光部分,它可以让画面亮起来,或者像音乐中的高频,激发听众的激情,这是特写在序列中的第一个作用。
控制节奏是镜头序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镜头的景别越来越丰富,镜头的数量越来越多,节奏越来越快,镜头组成序列就可以加快节奏。
特写,大特写,超大特写,每个镜头配了一句台词,这就是节奏。
这是特写在序列中的第二个作用。
02利用特写镜头转换场景由于特写镜头表现得空间狭小,聚焦细部,当镜头拉伸后的场景可变性强,可作转换时空的手段。
比如由繁华的大城市转到荒凉的大沙漠,场景,场景内容,色彩反差都非常大,插入特写镜头可以顺利的转过去,让画面不跳。
我们在全景中看到丐帮帮主倒在地上,镜头切到特写。
我们在二分之一秒的时间里会认为那是帮主的手。
当你的大脑在接下来的二分之一秒发现上当受骗的时候,场景已经顺利转过去了。
一个镜头14帧就可以表达情绪,所以二分之一秒也就是12帧,是百分之百可以让人看清场景已经变化了。
特写转场就是利用前半秒的时间来欺骗观众的大脑,目的是为了实现画面的无缝衔接。
特写转场的另一个作用是建立人物关系。
丐帮帮主挨了七刀,是因为他在第二集里给了男主角七颗子弹去复仇。
《电视节目制作》第3章 场面的转换

郑州师院中文系
电视节目制作
传播学院 贾金利
第三章
电 影
镜头 蒙太奇句子
场面的转换
镜头
镜头 场景
镜头 场景
画面组接 转场
蒙太奇句子
蒙太奇段落
蒙太奇段落
段落
段落
电影
电影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文字语言: 词-------句子--------段落-------文章 影视语言: 镜头-------镜头组------段落------影视节目 场面转换 : 节目情节段落和时空关系发生变化时的 转换方法 时间转换 空间转换 情节转换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第二节 转场的方法
转场的方法
技巧转场
无技巧转场
一、技巧转场的方法 :
利用电子特技设备对两个画面的组接进 行特技处理 ,形成明显的段落感,完成场 景转换。
技巧转场的方法
叠化(化入、 化出)
淡出淡入
定格 翻转画面
划像(划、划 变)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1 、 淡入淡出 淡入: 画面从黑场(白场)逐渐显现 , 直到十分清楚 淡出:画面从正常逐渐消隐到黑场(白场) 淡入淡出:第一个画面从清晰逐渐淡到黑场(白场) 第二个画面从黑场(白场)逐渐清晰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②逻辑性。上下两段两个连接镜头在发 展的情节上有逻辑关系,如因果对应, 承上启下等
③比喻性。上下两段相连两镜头变化的画面 内容有强烈对比作用,后一镜头对前一镜头 有比拟、隐喻、象征等作用。
第三章
场面的转换
④过渡性。运用画面主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运动,或摄影 机的运动来使摄影场地、拍摄空间作转移, 也可借助台词或音乐、音响来处理段落转 移。
浅谈视频编辑几种转场的方法与技巧

浅谈视频编辑几种转场的方法与技巧一部完整的电视作品由多个情节的段落所组成,而每一个情节的段落则由若干个蒙太奇镜头段落(或称蒙太奇句子)组成,每一个蒙太奇镜头段落又由一个或若干个镜头组成。
场面的转换首先是镜头之间的转换,同时也包括蒙太奇镜头段落之间的转换和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
为了使电视片内容的条理性更强、层次的发展更清晰,在场面与场面之间的转换中,需要一定的手法。
转场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用特技的手段作转场,另一种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作转场,前者也叫技巧转场,后者又叫无技巧转场。
技巧转场的方法技巧转场的方法通常用作电视片情节段落之间的切换,它特别强调的就是心理的天棚性,目的就是并使观众有较明晰的段落感觉。
由于电子特技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特技切换的手法存有数百种之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形式:1、淡出与淡入踏入就是所指上一段落最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略去直到黑场,朱国良就是宽果一段落第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出来直到正常的亮度,踏入与朱国良画面的长度,通常各为2秒,但实际编辑时,应当根据电视片的情节、情绪、节奏的建议去同意。
有些影片中踏入与朱国良之间除了一段黑场,给人一种间歇美感,适用于于自然段落的切换。
扫换也称划像,可分为划出与划入。
前一画面从某一方向退出荧屏称为划出,下一个画面从某一方向进入荧屏称为划入。
划出与划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画面进、出荧屏的方向不同,可分为横划、竖划、对角线划等。
划像一般用于两个内容意义差别较大的段落转换时。
叠化皮利皮一个镜头的画面与后一个镜头的画面二者共振,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略去,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出来的过程。
在电视编辑中,叠化主要存有以下几种功能:一就是用作时间的切换,则表示时间的消逝;二就是用作空间的切换,则表示空间已发生变化;三就是用叠化整体表现梦境、想象、回忆起等倒叙、回叙场合;四就是整体表现景物变幻莫测、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翻页是指第一个画面像翻书一样翻过去,第二个画面随之显露出来。
转场技巧中的空镜头转场和特写镜头转场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转场技巧中的空镜头转场和特写镜头转场
空镜头是姿态万千的,有时间、人物、事物,包罗万象。
当影视片(剧) 中人物情感、情绪发展到某种程度,乃至高潮的顶点,这时单用“淡入”、“淡出”或“缓淡”的手法来处理,都不能奏效。
为了使观众有一个间歇,使观众回味已放的影片、电视片的故事情节和意境,使自己的感受得到舒缓和引申,便需要用一段空镜头来承上启下。
如,拂晓,展开新一天的故事;落日,又沉浸在新的环境里。
电视剧《前门楼子九丈九》第6集,从王爷和他的楼宇转入王爷的家,中间便用了一个固定空镜头,全景:北京前门附近的大庙,便自然往下接戏值得注意的是,空镜头转场,有时是用单个的景物,如日月星、云彩、河流;有时则把人物的活动、刻画,包容在里面。
只不过起幅,即开始的画面是空镜头,接着摄影机、摄像机运动之后出现剧中人,不少导演喜用后者。
如影片《天云山传奇》中,空镜头:蓝天白云,下摇竹林,再下摇转场,是罗群和宋薇在依依惜别(一个镜头)。
影片《追捕》中,空镜头:湍急的河流,险峻的岩石,左摇转场,杜丘逃到山林。
特写镜头转场
由于特写镜头十分突出,画面单一,用它来强调场面的转换,常常收到自然、熨帖、转接镜头不跳的视觉效果。
如,一盏玉兰型的街灯特写,接到公园的梨花树上;一颗红军的五角红星帽徽特写,接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
到有五角红星的大牌楼上。
个特写男人的脸,接到另一个特写姑娘的脸上。
一副眼镜的大特写,转到另一场的人物半身。
把左轮手枪的特写,转接到一把匕首上等等。
它们配上推、拉、摇、移等摄影机、摄像机的运动,转场愈发自然和谐,乃至富于视觉美感。
学会运用分镜头脚本编写令人惊喜的转场

学会运用分镜头脚本编写令人惊喜的转场在电影或电视剧中,转场是一种重要的手法,它可以将不同的场景、时间或情感连接起来,使整个故事更加流畅和有趣。
而分镜头脚本的编写则是实现这种转场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学会运用分镜头脚本编写令人惊喜的转场。
一、理解转场的作用转场可以起到很多作用,比如改变场景、传递情感、展示时间的流逝等。
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我们需要明确转场的目的,以便选取合适的手法和镜头来实现。
例如,如果我们想展示主人公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成长和变化,可以通过跳跃式的转场来表达,比如从一个季节的景色转变到另一个季节。
二、选择合适的转场手法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我们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转场手法,比如剪辑、淡入淡出、旋转等。
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我们需要根据故事情节和主题来选择合适的手法。
例如,如果故事中有一个悬疑的情节,我们可以使用剪辑手法来创造紧张的氛围,通过快速的切换镜头来增加观众的焦虑感。
三、运用镜头语言来增强转场效果除了转场手法,镜头语言也是实现令人惊喜的转场的重要因素。
镜头语言包括摄像机的角度、运动和焦距等。
通过灵活运用镜头语言,我们可以增强转场的效果,使观众更加投入到故事中。
例如,在两个场景之间的转场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特写镜头来突出一个细节,引起观众的注意,然后通过切换到远景镜头来展示整个场景的变化。
四、注意转场的顺畅性和连贯性虽然我们希望转场能够带来惊喜和新鲜感,但同时也要注意转场的顺畅性和连贯性。
过于突兀或不合理的转场可能会让观众感到困惑和不适应。
因此,在编写分镜头脚本时,我们需要考虑到前后场景的关联性和过渡方式,使转场更加自然和流畅。
例如,如果故事中有一个时间跳跃的转场,我们可以在两个场景之间插入一个过渡镜头,比如一个钟表的指针转动,来帮助观众理解时间的流逝。
五、创新和突破传统的转场方式除了常见的转场手法,我们还可以尝试一些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方式来编写分镜头脚本,以实现令人惊喜的转场效果。
无技巧后期转场的具体技巧

(1)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镜头是通过同一主体来转场,还有一些电视节目常用相同主体来穿针引线,镜头跟随主体由一场景到另一场景,如《望长城》中主持人相同主体相似体转场。
这里包含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上、下两个镜头包含的是同一类物体,但并不是同一个。
然而,同类物体之间是极其相似的,因而可以作为合理过渡场面的因素。
比如在墨西哥故事片《叶塞尼娜》中,在河边的小树下吉卜塞青年巴尔多拉完提琴后,向叶塞尼娜吐露爱慕之情。
叶塞尼娜拿着胸前一枚金像,暗示巴尔多她身上挂着白人的护身符,命中注定要嫁给一个异族人。
这时候,镜头推成叶塞尼姬胸前金像的近景,从而结束了这一段外景;下面一段开始,是一个往脖子上挂金像的特写,镜头拉开,地点已成路易莎家中的内景了。
第二种是上、下两个镜头所摄主体在外形上相似,因而也可以顺畅地完成转场的任务。
加纪录片中前一场最后一个镜头是果园里堆集的水果,下一个镜头是罐头商标上的水果特写,影片就由果园转到了商店,由生产转到了生活。
这都属于相同主体转场。
(2)主观镜头转场所谓“主观镜头”是指借片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
用主观镜头转场,是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之一。
比如,前一个镜头是片中人物在看,后一个镜头介绍他(她)所看的目的物或场景,下一场就由此开始。
在故事片中,要求上一个镜头同一个主观镜头在内容上有因果、呼应、平行等必然联系。
(3)挡黑镜头转场这种方法是把“相同体”转场手法和“谈出”、“淡入”结合起来的。
在后期上的感是:在前一个场合,主体挪近以至挡黑摄影机镜头,在后一个场合,主体又从摄影机镜头前走开。
在这种方法中,前后两个镜头可以是同一主体,也可是不同的主体。
但必须是用来转换时间、地点,而不宜用作一般的镜头转换技巧。
在故事片《甲午风云》中,当邓世昌听说李鸿章准备向日寇投降议和,他怒不可遏,急匆匆赶到李鸿章的行辕。
他离开自己的衙门时大步直冲镜头而来,前胸挡住镜头;紧接着,当他背朝镜头向前走开时,已经是转到了李鸿章的行辕了。
电影转场镜头分析方案

电影转场镜头分析方案背景介绍电影转场是指在电影中将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的过程。
透过转场镜头的使用,导演可以传递一定的情感、故事线索或者是提供视觉上的冲击力。
在电影制作中,了解不同类型的转场镜头以及它们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影转场镜头的几种常见类型,并提出一种分析转场镜头的方案。
常见类型的电影转场镜头1. 剪辑转场剪辑转场是最常见的转场方式之一,它通过直接的剪辑手法将一个场景和另一个场景衔接在一起。
剪辑转场常用于快节奏的动作片或者需要强调时间流逝的情节中。
通过快速的剪辑切换,能够增加观众对剧情的紧迫感和快速节奏的感受。
2. 淡入淡出淡入淡出是一种渐变的效果,通过逐渐增加或减少场景的亮度,来衔接两个场景。
淡入淡出经常被用于情感交流或者场景转换的时刻,能够起到平缓或者渲染气氛的作用。
例如,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场景之间使用淡出,并在新场景中使用淡入效果,能够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清晰的界限。
3. 切换镜头切换镜头是指通过改变拍摄角度或者焦距来进行转场。
这种转场镜头常见于需要切换视角或者强调对比的情节中。
例如,从一个特写镜头切换到一个远景镜头,能够给观众带来截然不同的视觉体验。
4. 场景过渡场景过渡是指通过一种显眼的方式将一个场景逐渐转变为另一个场景。
这种转场常用于意识流的电影或者需要强调转变的情节中。
例如,通过将两个场景进行重叠或者混合,或者利用特殊的效果来实现场景过渡。
电影转场镜头的分析方案为了更好地理解电影转场镜头并从中学习,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来分析一个电影中的转场镜头。
1. 观察转场类型在分析转场镜头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该镜头所使用的转场类型。
观察镜头的特点,判断是剪辑转场、淡入淡出、切换镜头还是场景过渡。
2. 追踪故事线索在观察转场类型之后,我们需要追踪故事线索。
观察前后两个场景之间的联系,分析转场是否有帮助传递故事的发展或者增加情感的层次。
3. 分析视觉效果转场镜头不仅仅是故事的转折点,它还能够通过特殊的视觉效果来增加电影的观赏性。
浅谈电影中的转场技巧和无转场技巧

影视专用术语。
所谓无技巧转场是指场面的过度不依靠后期的特效制作,而是在前期拍摄时在镜头内部埋入一些线索,使两个场面实现视觉上的流畅转换。
无技巧转场是利用无特技技术和光学技巧附加作用的直接切换,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造型上的内在关联来转换时空,连接场景,使镜头连接、段落过渡自然流畅,无附加技巧痕迹。
从观众的视觉心理出发,无技巧转场手段的合理运用也是基于段落转场的两种基本情况:一是侧重于镜头转换时内在连贯性,不强调空间转换的心理隔断感;二是强调段落之间明显的变化性,加强心理的隔断性。
如何从叙事需要出发,利用上下镜头在内容上的逻辑关联以及在造型因素上的协调与反差来转换段落,加强作品内在结构,从而实现或如行云流水、或抑扬顿挫、或异趣盎然的效果,并不是件易事。
从这个意义上看,无技巧连接不是不要技巧,而是需要更具匠心的艺术考虑,在镜头拍摄、安排上,不仅要有所设计,而且要精心选择,只有上下镜头具备了合理的过渡因素,直接切换才能起到承上启下、分割场次的作用。
用希区柯克的话:最好的技巧是没有技巧让观众完全沉浸在故事中而没有察觉到导演的手法,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所以说无技巧转场为什么是最有技巧的转场无技巧转场:无技巧转场的方法无技巧转场就是不用技巧手段来“承上启下” ,而是用镜头的自然过渡来连接两段内容。
这种自然的过渡是建立在选择相宜镜头的基础上。
在连接处,通过一两个合适的镜头自然地承上启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新闻节奏的进程,同时也可体现出编辑者的巧妙构思与创作技巧。
常用的转场方式有:(一)相同主体转场上下两镜头是通过同一主体来转场,镜头随主体由一场景到另一场景。
例如在报道一家企业时,前一场最后一个镜头是在企业拍摄的产品,下一个镜头是在市场拍摄的产品,报道就由车间转到了商店,由生产转到了销售。
(二)主观镜头转场所谓“主观镜头”是指借镜头中人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
用主观镜头转场,是通过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转场的手法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挡黑镜头转场 挡黑镜头转场这种方法是把相 似体转场手法和淡出、淡入结合起来的。
画面特征:在摄像机镜头固定的情况下,前一 个场景,主体逐渐靠近摄像机,直至正面把镜头 全部挡黑,在后一个场景中,主体又从摄像机镜 头前走开,即主体的背面先将镜头全部挡黑,然 后向远处移动。
挡黑镜头转场的好处:
视觉上给人以较强的冲击,制造一定的悬念;
(4)空镜头转场 在电影中空镜头是指没有人 物的镜头,如天空、大海、树木等。从一个段落 过渡到另一个段落时,可以利用空镜头组接。
当情绪发展到高潮的顶点后,往往需要一 个更长的间歇,使观众能够回味片中的情节和意 境,或者得以喘息,稍微缓和一下情绪。这时就 可以插入一定长度的空镜头来结束这个段落。
2. 非技巧转场
ETV
镜头组接的转场方式
镜头组接的转场是指句子间、段落间的场景转换, 即场景间的时空转换。从观众的视觉心理角度出发 ,转场有两个要求:
第一,视觉上的连贯性,不能让观众感觉镜头变化 得很唐突,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视觉体验。
第二,心理上的间隔性,即镜头转场时要有明显的 停顿感和段落感。
转场方式可分为两大类:技巧转场和非技巧转场。
1. 技巧转场方式
技巧转场,又叫分割转场,是借助一定的拍摄技 巧和制作技巧实现的转场。利用电子特技手段, 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来完成镜头画面的组接。 按照这种转场方式组接的两个画面平滑过渡,同 时具有明显的人工处理的痕迹,使观众容易感到 情节段落之间的转换。
技巧转场经常采用的方式有叠化、划变等。
(5)主观镜头转场 所谓主观镜头是指从片中人 物的视觉方向所拍的镜头。用主观镜头转场, 是按照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处理 转场的手法之一。 主观镜头转场往往是前一组场景以人物的“ 看”这个动作或沉思结束,下一场景就是这个 人物看到的人或物(或其想象、回忆中的人和 事),从而把两个场面连贯起来划变的过程 包括划入和划出两种。
划入就是以画面A为背景,画面B从一方进入画 面,直至完全覆盖画面A。划出的过程则是上 面的画面A从一方逐渐移出屏幕,空出的地方 就由底下的画面B来填充,当画面A完全移出屏 幕时,画面B完全覆盖整个屏幕。
划像的特点是转场干净利落。“划”的变化节 奏比之“淡”和“化”更紧凑。相对而言,划 是人工痕迹最明显的一种镜头转换方式。
(3)定格
定格就是将画面中运动的主体变成静止状态,定 格结束,自然转到下一个场景。
定格的形式分为由动(活动画面)变静(定格画 面)和由静变动两种。前者多用于一个较大段落 的结尾或连续性节目每一集的片尾,也有的用于 片尾作为字幕衬底;后者常用于段落开头;也有 用于段落中间的定格形式,如静止的照片变活, 可引起回忆或进行倒叙。
2. 非技巧转场
非技巧转场方式,即不通过技巧手段,而是通过 内在联系或相似、关联等内在因素,将镜头、句 子、段落合理、自然地连接起来,实现转场的组 接方式。
非技巧转场的方法很多,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用 的非技巧转场。
2. 非技巧转场
(1) 出入画面转场 出画入画的转场方式是指前一 场景的结束镜头是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的开 始镜头则是主体走入画面。 要注意把握主体出画和入画的方向的一致性问 题。 出画入画的动作可造成紧迫感,因此这种转场 方法适用于角色情绪比较饱和、激动的地方; 上一场景的“出画”在视觉上造成短暂的悬念 ,在下一场景的第一个入画镜头中立即得到解除。 这种匹配连接显得十分流畅,有助于造成明快或强烈 的节奏。
(2)相似体转场 上下镜头中有同类物体 或相似物体,都可以运用物体转场进行段 落衔接,这样的转场效果顺畅、自然。
相似体转场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 上、下两个镜头包含的是同一类物体。第 二种是上、下两个镜头所摄主体在外形上 相似。
2. 非技巧转场
(3)声音转场 利用声音,包括语言、音响和 音乐,能把两个或多个镜头有机地连接起来,从 而收到流畅的效果。这是一种运用声画结合来达 到转场目的的常用方法。
⑴ 叠化
叠化是相邻两镜头画面在某一段时间内相互渐变 产生的组接方式,即指前一个镜头的画面和后一 个镜头的画面相叠加,前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隐去, 后一个镜头的画面逐渐显现的过程。
与切换不同,叠化的两个画面有一段过渡时间, 所以又将其称为“渐隐、渐显”,或“淡出淡入 ”,“化出化入”。
叠化相对于“切”来说不那么突然,其过程具有 柔和、自然的特点,一般可用于较缓慢、柔和的 时空转换。
定格是动作的“凝结”,能够突出或者渲染某一 场面、某种神态、某个细节等等。其视觉冲击力 较强。
(4) 数字特技
数字特技是数字技术在电视制作中的应用,可以 使镜头画面扩大、缩小、分裂、旋转、停顿、变 形等等,对画面进行多种多样的修饰。数字特技 由数字特技发生器产生,为电视画面表现形式的 多样性、艺术性和技巧性开辟了新的领域。
省略“过场戏”,画面节奏变得更紧凑;
(7)特写转场 特写转场是运用特写镜头的显 著作用,来强调场面突然转换的手法。
运用特写镜头转场,能够暂时集中观众的 注意力,使观众不至于感到太大的视觉跳动。
特写镜头在转场中起重要作用。无论利用 同体转场、相似体转场还是特写转场,都离不 开一定的特写镜头。
因此,在前期拍摄时应该有意识的在每个 场景内拍摄一两个相关主体的特写,以备后期 编辑遇到转场不好处理时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