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童年性创伤的女孩
童年时期创伤经历对成年人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

童年时期创伤经历对成年人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对成年人的工作压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可能不易被察觉,但它能够在潜意识中塑造个人的情感、认知和行为模式,进而影响个人在职业生涯中的表现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通过探讨童年时期创伤经历对成年人工作压力的影响研究,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童年创伤经历的定义与类型童年创伤经历是指在个体童年时期经历过的身体、心理或情感上的不良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包括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忽视、家庭暴力、亲人离世等。
其中,身体虐待和性虐待是最常见的类型,且对成年人的影响最大。
二、创伤经历和工作压力的关联1. 心理健康影响: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会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会在成年人工作时显现出来,影响其情绪稳定和处理工作压力的能力。
2. 自我认知与自信心:童年时期的负面经历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中,这可能导致成年人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自信心,从而难以面对挑战和应对工作压力。
3. 人际关系困难: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可能导致成年人在人际关系中存在困难。
他们可能更容易感受到他人的否定和批评,难以建立健康的工作关系,从而增加了工作压力的发生和影响。
三、应对和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1. 固根治本:理解和面对自身童年创伤经历,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建立更健康的心理模式和应对机制。
2. 提高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如自我调节、寻求支持、积极应对压力等,来缓解工作压力。
3. 建立健康的工作生活平衡:避免过度投入工作,保持良好的工作生活平衡,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四、公司与员工的共同责任除了个人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缓解工作压力外,企业也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公司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员工支持制度,降低员工的工作压力。
结论童年时期的创伤经历对成年人工作压力有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这一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个人的情绪、认知和行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工作压力。
性冷淡的女士,请走出童年的阴影

_
必须把被子盖得严严 的。 痛苦不堪中找到了您 中 , 我渐渐地长大了。 不过 , 我对 I还是有向往之 晴的 , 生 向往 被异性拥抱的那种感觉。 于是也开始了恋爱的
心寒的记忆。
曩 _ 的心理咨询专线 , 我第—次把心中的苦楚讲给
别人听。我这是怎么回事?我该怎么办?
88
■ ●■ —■ ● ●■ ●一
辩 养 生
维普资讯
婚前送嫁妆 的那 天 , 我住在 了他们家里 。晚
_ ;
我记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岁时 的一 天,邻居家的女孩叫 上 , 他拥抱我亲吻我 , 冲动 。 我很 第二天天快
一
我去和几个 女孩一起玩过家家。 小 她让_个小 亮 的时候 , 又走 进我住 的屋里 , 他 把我 吓 了 女孩脱下了裤子 , 巾圈了—个硬挺挺的卷 用枕
跳。 他用 手摸着我的头说 : 我想你 , 接着他
圣 胡 、 女孩的下身塞。当时我的感觉很不好 , 就抱我 ……我有一种异样地感觉 ,轰 ” “ 地一 好奇中更感到羞耻恶心, 我就想她们不是好孩 下上 了头 , 就小便 了, 把床弄湿 了。唉呀 , 没 子。1 岁那年冬天 的一天 , 3 妈妈打了我 , 我不 过 门的媳妇 , 这是多难堪的事呀 !到结婚那 想活了 ,蒯 I着村外的一条河堤茫然地往前 天 大早上 , 刚刚换好 了 内裤 , 颐 我 没想 到提前 走。 走啊, 走啊 , 不知走了多远。 忽然我感到后 来例假 了! 时迎亲的车都到 了。 这 我急急忙 面远远地有人跟着我 ,回头一看是—个男人 。 忙换上新 的内裤就上 了车 。唉呀 , 当时我的 这时 , 旷野里四周没有—个 人。 我害怕极了, 感觉真是糟透了 ! 就 晚上 , 和丈夫说 , 我 你不能 加快脚步。后面的人也和我一样加快了脚步 。 碰我 , 我来例假 了。 我来例假时间还特别长 , 我就跑, 很快地跑。正好我们村的—个叔叔骑 整整 7天 。7天过后 , 他也到了归队的 E子 。 t 车从这里路过。我见到了救星似的喊他, 但没 新婚 的 日子就这样过去 了……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童年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然而,有些人可能会经历一些创伤性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对童年期的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人在经历童年创伤后可能会出现应激障碍的症状。
本文将探讨童年创伤后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症状,以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回忆和闪回童年创伤后,遭受创伤的人可能会经历频繁和不可控制的回忆和闪回,这些回忆和闪回可能包括对创伤事件的清晰而生动的记忆。
回忆和闪回可以由一些触发因素诱发,例如某个声音、味道、景象或情感状态。
这些回忆和闪回可能会导致焦虑、恐惧和惊恐。
二、避免刺激童年创伤后的应激障碍患者可能试图避免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刺激,这可能包括地理位置、人物、对话或物体。
他们可能会远离这些触发因素,以防止触发回忆和闪回,并为自己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这种避免行为可能会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负面影响,并导致社交隔离和功能障碍。
三、持久的情绪困扰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经历持久的情绪困扰,这包括焦虑、恐惧、愤怒、沮丧和内疚等情绪。
这些情绪可能无法很好地控制,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情绪波动和社交关系紧张。
四、睡眠问题创伤事件可能会对睡眠产生负面影响。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遭受噩梦、夜惊、睡眠障碍和入睡困难等问题。
这些睡眠问题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压力和痛苦。
五、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和集中力问题。
他们可能会分散注意力,无法专注于任务或活动,并且容易中断思维。
六、恶化的自我形象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自我形象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无用或无价值的,对自己产生自责和自我怀疑的情绪。
这种负面的自我形象可能会进一步加重他们的心理困扰。
七、人际关系困难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患者可能会面临与他人建立和维持健康关系的困难。
他们可能会避免亲密关系,担心受到伤害或背叛。
他们还可能担心他人无法理解并接受他们的创伤经历,进一步导致社交隔离。
童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个复杂而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童年创伤可能给孩子留下恐怖后遗症!

童年创伤可能给孩子留下恐怖后遗症!
大家都知道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曾经受到过某种伤害,即使你已经忘记了这件具体的事情,但是留下的伤害可能会伴随很多后遗症影响你以后的生活,其中童年创伤是最为严重的!
童年创伤可能给孩子留下恐怖后遗症,而童年受惊吓是其一大原。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害怕的感受,小时候可能怕毛毛虫,怕一个人走夜路,怕独自一人留在黑暗的屋子里等等。
这些,都是正常的心理感受。
而恐怖症患者发作时,通常会伴有剧烈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心慌、出汗、哆嗦、头晕、晕倒等,甚至不能和人正常交往。
而且,病人一般都知道自己的恐怖是不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
恐怖症可分为:
1、场所恐怖,如一个人不敢站在广场上,不敢进剧院、逛商店,不敢坐公共汽车等;
2、社交恐怖,害怕与别人接触,一见人就脸红;
3、物体恐怖,如对针、剪、笔尖等锐器恐怖;
4、害怕猫、狗、鼠、蛇等,则是动物恐怖。
恐怖症的发病者,青年期与老年期的女性更多见。
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患病率为6‰。
恐怖症的病因目前尚不肯定,不少学者认为可能是与童年的某些创伤性体验有关。
童年时受过惊吓,虽然“好了”,但却留下了某些心理的痕迹,当以后再遇到类似事件时,这种痕迹(恐怖)就又会显现出来。
另外,专家们还认为,胆小、怕羞、依赖性强或十分内向的人,也易患恐怖症。
因此,培养勇敢、开朗、自立的精神,对于预防恐怖症的发生十分重要。
因此,康菲特青少年成长中心老师提醒各位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应及时到进行咨询、确诊,相信专业人员一定能给予最大的帮助。
同时,希望家长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免给孩子造成童年创伤,留下隐患。
小学生性侵而成功自救的故事

小学生性侵而成功自救的故事这是一位粉丝朋友的真实经历,文章获得了她的同意才发的。
她希望更多的父母看到后可以警惕。
在她五六岁吧,她也不记得了,过年那段时间去亲戚家里(农村家庭),被一个男亲戚(当时30多岁)猥亵了,当时父母不知道在哪里,应该是在客厅被招待,当时她自己出去玩,没有走出院子,就是在一个放杂物的门前玩,然后被抱进放杂物的屋里,就被猥亵了。
她当时只是觉的奇怪,就忘了,后来再她上初中生物学人体生殖器官的时候,猛然感觉有什么不对,就莫名其妙想起了那件奇怪的事,心里很恐慌,上网搜了一下,然后就几乎确定了那件事,她不是处女了,因为,她没有处女的特征,这给她的伤害很大。
从那时候起她就开始自卑,不敢和男同学说话。
学习成绩下降,开始睡不着觉,有一点点的动静都能把自己惊醒,睡觉的时候能听见自己很大的呼吸声和心脏跳动的声音,根本睡不着,明明以前听不到的,对此,我也上网查了一些资料,很多人说是抑郁症的症状,需要结开心结,我也只能安慰她,不是她的错。
她家是农村的,她说,不能让父母知道这件事,父母知道了,亲戚就知道,全村的人都会知道,会有很多农村大妈背后议论她。
她对我说,她想报复那个人,报警肯定是不行的了,根本没有证据,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她爸妈和这位亲戚的关系挺近的,幸好不经常见面,她也没有下手的机会,她在网上也求助别人了,别人说,既然你没有证据,那就报复的时候,那位亲戚也没有证据好了。
她对我说,她直到现在都没有想好怎么办?她不想让父母和亲戚邻居知道这件事,谁也没有说,她的朋友很少,只有几个女同学,报复的事,也没有再提,她还没想好怎么办?我试探问她想报复到什么程度?人命,还是残疾,还是小小的教训。
她说,人命和残疾肯定不行的,会把她的后半生搭进去,她才十几岁,也没有那样的能力,但是又感觉很窝囊,被人欺负了都不知道怎么办?过了几年,她考上了高中,暂时放下了这件事,一心学习了,希望她蟾宫折桂。
她如今考上大学了,只是一个普通的公办本科。
童年创伤经历与行为问题

童年创伤经历与行为问题
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在童
年时期经历了创伤事件,如家庭暴力、虐待、父母离异或失去重要的依靠者,可能会导致一系列行为问题的出现。
童年创伤经历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一个受过创伤的孩子可能会
表现出攻击性、情绪不稳定、自卑、焦虑、抑郁等行为问题。
他们可能会有困扰的恐惧、内疚和自我怀疑的感觉。
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在社交、学业、家庭关系和情感上的发展。
对于那些经历了童年创伤的人,及早的干预和支持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专业的心理咨询或治疗可以帮助他们处理创伤事件,缓解行为问题的出现。
治疗的目标是帮助他们理解和接受过去的经历,并教导他们健康的应对方式,以促进他们的心理复原和自我成长。
此外,支持和安全的家庭环境对于童年创伤的康复也非常重要。
亲人、朋友和
社区的支持可以提供情感上的安全感和安慰,帮助受伤害的孩子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自尊心。
需要注意的是,家庭成员和教育者应该增强对孩子的理解、关心和爱意,积极参与和引导他们的行为发展。
总结而言,童年创伤经历与行为问题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幸好,有效的干预和
支持可以帮助那些受伤害的孩子走出心理困境,促进他们的心理复原和健康发展。
特别强调的是,理解、关心和提供安全环境的家庭和社区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以帮助他们重建信任、自我价值感和积极的人际关系,以迈向一个更加健康和幸福的未来。
童年创伤与犯罪的关系研究进展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SYCHIATRY 2021 年第 48 卷第 2 期-217-童年创伤与犯罪的关系研究进展顾香_李仁军2【摘要】童年创伤(ChildhoodTrauma,CT)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虽然各国学者对其概念的理 解及定义的阐述各不相同,但对其产生的长期、有害的后果是一致认同的。
童年创伤会导致人的一 生,包括从医学问题到犯罪行为等一系列有害后果。
本文将从童年创伤所致的神经生物学改变及行 为问题这两方面,进行童年创伤与犯罪之间关系的汇总分析,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童年创伤;犯罪;神经生物学;行为问题【中图分类号】R7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952 (2021 ) 02-0217-031962年Kempe等出版了《受虐儿童综合征》这 本书,引来了众多学者对虐待产生的深远影响的关 注。
大量研究表明,童年创伤对精神、心理和身 体健康均有影响,且有童年创伤经历的人更容易犯 罪。
本文将从以下两方面对童年创伤与犯罪之间的 关系进行分析。
一童年创伤所致神经生物学改变与犯罪的联系童年创伤经历作为应激源,会诱发一系列对激 素和神经递质的压力介导效应,其中主要会使下丘 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上调(即基线皮质醇 升高,以及应激暴露后皮质醇的增加更快和下降更 缓)。
在高水平或反复接触时,皮质醇被认为具有 神经毒性作用,这种神经毒性作用通过氧化损伤的 机制杀死或阻碍应激敏感区神经元的生长,从而损 害大脑结构及功能[3]。
而Ling等[4]发现大脑结构及 功能异常与犯罪行为密切相关,尤其是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及纹状体这三部分。
1前额叶皮质的结构及功能改变前额叶皮质(PFC)是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区 域,如决策、注意力、情绪调节、冲动控制和道德 推理[4]。
在健康成人中,PFC体积越大,执行能力 越好。
Teicher等[5]发现童年创伤经历会使PFC发育 不良,包括体积减小、厚度变薄及血流量减少,尤 其是前扣带回、背侧前额叶和眶额皮质这三部分。
心理学对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研究

心理学对童年创伤经历的影响研究童年,本应是充满欢笑与温暖的时光,但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可能是充满创伤和痛苦的回忆。
这些童年创伤经历,如虐待、忽视、家庭冲突等,不仅会在当时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更可能在其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投下长长的阴影。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童年创伤经历对个体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都有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童年创伤经历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影响。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等。
例如,经历过童年虐待的孩子,在长大后可能会过度警觉,对周围的环境充满恐惧和不安,容易出现焦虑症状。
他们可能经常感到无助和绝望,进而陷入抑郁的情绪之中。
而那些经历过严重创伤事件的孩子,如目睹家庭暴力或遭受性侵犯,可能会在成年后长期受到PTSD的困扰,表现出闪回、噩梦、回避等症状。
从认知角度来看,童年创伤经历也可能影响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研究发现,有童年创伤经历的人更容易出现消极的自我认知和低自尊。
他们可能认为自己是不值得被爱、没有价值的,这种自我贬低的思维模式会影响他们在学业、工作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同时,童年创伤还可能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影响个体的认知发展和智力水平。
在情感调节方面,童年创伤经历也会带来挑战。
这些个体可能难以有效地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易怒、冲动等行为。
他们可能在面对压力时过度反应,或者无法从负面情绪中恢复过来,进而导致更多的心理和行为问题。
除了心理健康,童年创伤经历对个体的生理健康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长期的压力和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身体的应激反应系统过度活跃,进而引发一系列生理疾病。
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等都与童年创伤经历有关。
研究表明,童年创伤经历会改变个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激素的分泌和调节,从而增加患生理疾病的风险。
在社会功能方面,童年创伤经历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表现出社交退缩、难以信任他人、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出童年性创伤的女孩
羽菲(化名)是个漂亮的姑娘。
可是正当妙龄的她,却终日沉默寡言,不愿出门,更不敢与他人交流,因为在她的心里,有一个始终未曾解开的结……
很小的时候,一场意外,一个年长她许多的男子,强占了她的身体。
年幼的她,并没有将当时的惊恐与不安告诉父母。
从那一天起,菲菲的脸上便少见了笑容。
时间一天天过去,逐渐长大的她,多少次那么想把儿时的伤痛讲给自己最亲最爱的人,可每一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因为她总会想起母亲曾经多次说过,性是肮脏的,可耻的。
如果一个女人把自己给了丈夫之外的男人,就是最下贱的……诸如此类的话语,总在她的耳畔回响。
母亲说话时的轻蔑,无数次在她的眼前闪现。
就这样,她开始恐惧,她最终选择了沉默,她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是最卑微的,是最被人看不起的。
从此她再也不敢走出家门,因为别人的眼中充满着鄙夷和蔑视。
父母并不知道女儿真正的心结。
他们只得带着菲菲四处求医。
大量的药物,除了让她的记忆越来越差,和看上去有些呆滞的表情之外,对她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她觉得,这样的痛苦,正把她拉向死亡的边缘…
这是个不幸的女孩儿,童年里的一场噩梦让她过早的告别了欢笑与美好的向往。
但当她长大成熟的时候,她本可以重新收获幸福,当她终于鼓起勇气,想要从母亲那里得到安慰与理解,从而开始新生活的时候,父母对性鄙夷和排斥的态度,将她最后的希望打破。
她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人值得相信,再没有
人能够给她温暖。
也再没有人会将她视作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于是,她选择了沉默,任痛苦将自己撕碎。
其实她所受的强奸伤害不是来自强奸事件本身,而是来自她母亲的性态度带给她的性认知。
可以说,她的性认知是被她母亲的性态度给强奸了,从而在遇到强奸事件后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不能自拔,从此生活在自我想象中的被鄙视的地狱里,暗无天日。
她最终鼓起勇气,向我讲出她心底深处的创伤,通过三个月的心理咨询,她点亮了心灯,甩掉那背负了多年的沉重包袱,轻松舒展开青春的翅膀,准备享受美丽的人生旅行。
现代生活中,像菲菲这样的女孩儿不在少数,受到了性侵害之后,只有将所有的罪责归于自己,不敢将苦痛讲给父母。
家本是最温暖的地方,却无法温暖她们的心,父母本是最亲最近的人,为什么面对父母,她们闭口不言?
在幼小的孩子眼中,性就像一张白纸,并无好坏之分,优劣之别。
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
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的父母能够用一种自然的心态来看待性,让孩子能够认识自己的身体,告诉她每个人身上,都有些地方是别人不能够触碰的,知道怎样保护自己,那么她就可能远离了伤害。
即使面对伤害的时候,她也能去化解、抚平,而不会让这些伤害淤积在灵魂中。
因为在她受伤的时候,她会及时地寻找到温暖和安慰,这时候伤害的只是她的躯体,并不会伤及心灵。
躯体的伤是可以自己愈合的,好了伤疤的时候就忘了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