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抗日战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日本侵华原因1.日本:(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三、全民族抗战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原因(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 1937.122.潘家峪惨案 19413.七三一部队五、抗战的胜利1.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2.胜利意义:(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
(2)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3)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日战争》ppt课件全面版

• (2)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①组织会战:日军 占领天津华北以后,华中继续向______、三__个____发动 攻击,妄图______月内灭淞亡沪 中国。国太民原 政府
徐在_州_正__面__战会场战组、织武_汉_会___战_会等多战、次_重_大__战__役会,战广、
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②淞沪会战: 1937年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威胁南 京。中国军队与日本军队在姚上子海青 地区进行了
三个月的激战。坚守宝山县城的中国官兵在 营谢长晋元________的率领下,激战两昼夜,全部
壮烈牺牲。坚守苏州河四行仓库的战役中,
•11月,上海失守,淞沪会战结束。③结果: 在抗战前期,中国台军儿队庄虽然取得了平型关、 ________等战役的胜利,但无力阻止敌人进 攻,失去华北、华中和相华持南的大片领土。 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抗日战争进 入______阶段。
• 反思:我们应当吸取历史的教训,防止法西 斯分子死灰复燃。
抗战的胜利
• 1.百团大战
• (1)概况:1940年下半年彭,德_怀_______指挥一百
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
敌人据点近三千个。
主动出击
• (2)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 ________日军的一敌次后大抗日规根模据战地 役。
• (2)残害生命:如制造过旅顺大屠杀、潘家峪 惨案、南京大屠杀。
• (3)经济掠夺:全面侵华时在沦陷区掠夺各种 资源,以战养战。
• (4)奴化教育:推行奴化教育,向青少年灌输 奴化思想,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 意识。
• (5)细菌战,违反人类文明进步:组建七三一 部队,制造细菌,进行细菌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新人教历史必修1:第16课《抗日战争》ppt课件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 潮流
第16课 抗日战争
1.列举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潘家 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等侵华日军的罪行。
2.简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淞沪会战、台儿 庄战役、敌后抗日根据地开辟等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 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 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2)全面抗战 八路军 游击战争 抗日根据地 (3)淞沪 太原 徐州 谢晋元 3.(1)平型关 华北 华中 (2)1938 相持
二、日军的滔天罪行 (1)1937年12月,日军攻陷________以后,屠杀军民超 过________人。 (2)1941年初,日伪军在河北省丰润县制造了________ 惨案。 (3)在中国____________成立专门研究细菌战的 “________”,利用中国活人作实验。
D.舆论对滥抓壮丁的抗议 解析:1937~1945年是八年抗战时期,中日之间的民族矛 盾是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实 现的是全民抗战,故1942年若“逃兵役”则会被“骂为冷血动 物”。
答案:C
如何认识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
方法点拨:要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角度分析。
特别提示:抗日战争不是近代以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 次胜利。在此之前,我国军民在抗击侵略过程中取得过许多局部 的胜利。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秀教学案例

1.抗日战争的经过:详细讲解抗日战争的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如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
2.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分析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如侵略中国的目的、手段等,以及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阐述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等。
5.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他们运用史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抗日战争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2.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组探讨抗日战争中的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角色,增强学生的历史代入感。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抗日战争的基本经过,包括重大战役和重要历史事件。
2.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包括日本侵华的侵略行为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3.引导学生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必然选择。
4.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增强他们的历史判断力。
4.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关注抗日战争中的受害者,学会尊重历史、关爱生命。
5.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和平发展的理念,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多媒体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抗日战争的残酷性。
抗日战争

守。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国军民 2.实现: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_________________, 奋起抗战。
3.概况(前期):
(1)敌后战场。
①抗战路线: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
人民战争 路线。 量、争取抗战胜利的_________ ②作战方式:八路军、新四军进入敌后,广泛开展独立自主的游 抗日根据地 。 击战争,建立___________ (2)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 ①国民政府先后组织了_________ 汉会战等重大战役,广大军民英勇抵抗日军侵略。
了基础。
(2)依据材料二,国共第二次合作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提示:目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进行了八年抗战,打败了
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和自信心。
(3)通过两次国共合作,你对中国共产党有什么认识? 提示: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重。 ②中国共产党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政策。
【深化点拨】全面认识抗日战争 (1)两个战场:正面战场、敌后战场。 (2)三个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 (3)战略战术:持久战;游击战、运动战和阵地战等。
(4)胜利保证: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五个特点:以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基础的全民族
抗战;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双重性);两个战
材料二
1937年8月18日,即“八一三”事变后的第五天,国民
党高级将领陈诚在南京研究抗战策略时,提出“我国军事落后 且未有充分作战准备,不宜实行迅速决战之战略,但因我国国土
广大、人口众多、经济资源散在各地,具有长期作战之条件。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 抗日战争(共35张PPT)

2.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
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谈一谈:
今天我们怎么处理中日关系?
强以 国经 力济 。建 设 为 中 心 , 增
珍 惜 和 平 , 反 对 战 争
第16课 抗日战争
——东方雄狮的“怒吼”
《东京审判》
一、什么叫抗日战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为旗帜,中华民族反抗日 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开始最早,结束最晚,时间最 长的反法西斯战争)。
第一篇章 全民族的抗战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 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国歌》
同 仇 敌 忾 共 筑 长 城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侵华史实一览表 时间
1894年—1895年
史实
结果
中日甲午战争 签定《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 签定《辛丑条约》 日俄战争 扩张东北
1900年
1904年—1905年 一战期间 1925年 1928年
《二十一条》 足以灭亡中国 五卅惨案 济南惨案
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日军动向
中国方面重要情况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殖民, 中国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中日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全民族抗战开始, 为防御阶段。 为相持阶段, 中共成抗战的中流砥柱。 为反攻阶段, 全民族抗战取得彻底胜利。
策动华北事变, 妄图占领华北五省。
卢沟桥事变爆发, 全面侵华开始, 占领中国大片领土。 调整侵华政策, 建立汪伪政府。 逐步失败, 直至无条件投降。
1942年 日军在 冀中地 区用毒 气弹杀 死的中 国儿童。
课件3:第16课 抗日战争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 “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
课堂总结
一个背景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两条主线 日本的侵华活动、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三个战场 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海外战场
三大罪行 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细菌实验
四大战役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1.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 始。 2.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长期并存,是中国抗战与其他反法西斯战场的 一个明显区别。 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同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奠定了 基础。
课堂检测
1.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将军在给天皇的建议书中写道:“(日
本)最好的政策在于采取积极措施,去获取日本在满洲和蒙古的
权利和特权。”此建议书导致了哪一事件的爆发?( A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皖南事变
2.《大刀进行曲》如此唱道:“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全
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促
使“全国武装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的事件是 ( B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华北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3.2014年4月,吉林省档案馆公布89件日本关东军留下的侵华 档案,涉及伪满洲国中央银行、731部队、残酷奴役劳工等内 容。吉林省还有许多日本侵华的历史遗址,如伪满洲国宫廷旧 址长春伪满皇宫、日军奴役劳工留下的辽源矿工墓地遗址等。 综上所述,日军的侵略罪行无法否认。得出这一结论的最有力 依据是( D) A.历史档案数量众多,内容丰富 B.历史遗址客观公正,真实可信 C.档案来自侵华日军,不容否认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互相印证
第16课抗日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课程标准: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以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高考考点:全民族的抗战: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中共的全面抗战路线及敌后战场的抗日;日军的滔天罪行: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七三一部队,抗战的胜利:百团大战,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日本的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意义。
【基础知识】一、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性所决定。
直接原因:经济危机的冲击,需摆脱资本主义发展困境2、条件:国际形势:英法美的绥靖政策中国形势:国共对峙,国民政府正在忙于剿共3、经过: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全面侵华:七七事变,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占领上海。
失败:1945年8月二、全民族抗战史实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原因: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日本灭亡中国的企图2)作用: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2、中共全民族的抗战1)中共全面抗战路线: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敌后战场。
2)国民党的抗战:正面战场,实行4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3)1938年10月,进入相持阶段。
三、日本的滔天罪行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2、潘家峪惨案:1941年3、七三一部队四、抗战的胜利1、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华北,规模,意义。
2、入缅作战:1942年3、日本投降:1945年8月4、胜利的意义:(见书本P77)【重难点】1、抗日战争具有哪些特点。
(P36)2、对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作简单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党 片面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敌后战场
淞沪会战 太原会战 百团大战 徐州会战 武汉会战 抗战开始后,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 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大战场不分主次,同样 重要,基本上是相互配合,共同抗日。
抗日战争阶段
(1)防御阶段(1937年7月—1938年10月 ) 主要以国民党为主在正面战场进行了十几次大规 模会战。共产党于1937年8月在陕北召开了洛川会 议,决定开创敌后战场,建立抗日革命根据地。 (延安) (2)相持阶段(1938年10月—1941年12月 ) 1938年10月,日军占领广州、武汉,抗日战争 进入相持阶段。
“ 君 子
军 国 主 义 国 民 性
居 必 择 乡 游 必 就 士 ”
延伸:
3)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势,我们该怎么办?
1)这场战争留给我们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什么? 2)新时期我们还要不要抗战精神?
A、科教兴国,提高综合国力; B、展开外交,采取国际支持; C、还原历史真相,提高国民素质;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青年,应该怎样对待这段惨痛 的历史?应当如何处理当今的中日关系?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 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 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 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 胡锦涛
抗战胜利 1945年8月15日
日本侵华军总司令冈村宁茨向中国战 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呈降书
密苏里号战舰授 降仪式(1945年 9月2日)
日本代表重光葵、 梅津美治郎签字, 然后盟军最高统帅 麦克阿瑟、美国五 星上将 W· 尼米兹将 军、中国徐永昌将 军,接着其它各国 代表签字。
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 国民政府主 席蒋介石于 16日在重庆 向全国军民 发表广播讲胜的原因是什么?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民族的抗战。 (根本原因) 2)国共两党两大战场相互依存,相互配合 ,是抗战 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有力配合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支 援加速了胜利的进程。 4)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
军国主义恶魔复活的“魔戒”~靖国神社
(5)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揭开……序幕 (6)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 (7)1937年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8)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正式建立
全民族的抗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指导方针) 成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共产党
两条路线 两个战场
决定因素: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推动因素: 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主导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 重要因素:中国国民党政策的转变——不得不抵抗 2.实现形式: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1)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号召驱逐日寇 (2)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号召一致抗日 (3)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方针 (4)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彭德怀
为确保滇缅公路国际交通线,1942年,中国 政府派远征军赴缅甸作战。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国外战场
1945年 滇缅反 攻胜 利,中 美两军 会师缅 甸芒友
(3)反攻阶段(1944年1月——1945年8月 )
在中国军民的努力下,18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 条件投降,9月2日签定了投降书,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中国抗日战争最后阶段大事记) 1)1945年4-6月,中共七大召开; 2)1945年4-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3)1945年7月,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 日本投降; 4)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5)8月,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6)美、英集结军队,准备在日本登陆; 7)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正面战场和敌后 战场举行反攻; 8)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9)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10)10月25日,台湾光复;
探究活动:为什么这一时期,抗战进入 相持阶段?
①日本:迫于战线太长,兵力、财力、 物力不足和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基本 上停止对正面战场大规模的进攻。 ②中国:正面战场连续败退,人民抗日 力量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才能打败 侵略者。
由于敌强我弱,上海、南京、武汉等相继失守, 但中国“以空间换时间”,击破了日本“速决战” 意图。日军由于战线拉长,无力作进一步大规模 的战略进攻,转入休整 。对华实行“分而治之” 政策。 对国民党: 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结果,汪精卫 建立伪政府;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制 造了“皖南事变”。
巩固:1931~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最主 要的特点是 A、涉及东北、华北、福建等地
B、参加者有自发的群众,有国民党将领
C、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D、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反蒋抗日 反围剿长征 逼蒋抗日 瓦窑堡会议 西安事变 联蒋抗日 国共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三、全民族抗战(1937—1945)
1.全民族抗战实现的原因
(4)爱国民众 罢工.募捐.抵制日货.要求经济绝交 (5)学生 1935年 一二· 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
材料分析: 12月16日,国民政府颁布讨伐令:“张学良背叛党国, 劫持统帅,业经剥本兼各职,……乃犹不自悔悟,……反 将所部集中西安,负隅抗命,……本国人民,国深愤慨。 政府……不得不命令讨伐,着讨逆军司令何应钦迅速指挥 国民,扫荡叛逆,以靖凶氛,而维国本。” 张 ——1936年12月17日南京《中央日报》 杨 请回答: 学 虎 ⑴“张学良背叛党国,劫持统帅”是什么历史事件?事件 良 城 发生后 ,中共主张怎样解决此事件?为什么? 和平解决,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从民族大业出发,可 藉此逼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 ⑵该事件最终解决的历史意义如何? 揭开了国共从内战到和平、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日本侵华步骤
1900年 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日本侵华步骤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侵占整个东北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开 始 上 升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1月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日本侵华步骤
1932年3月 建立伪满洲国
日本侵华步骤
中 日 民 族 矛 盾 上 升 为 主 要 矛 盾
1935年 制造“华北事变”威逼平津
材料一:在二战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 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 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
材料二: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 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这样一组数字的背 后是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 失5000亿美元。
北平人民欢庆抗战胜利的情形
延安人民庆祝抗战胜利大会
10月25日,在 台北举行的中 国战区台湾省 受降典礼。日 本第十方面军 司令兼台湾总 督安腾利吉在 投降书上签字, 结束了日本对 台湾的50年殖 民统治。
补充: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月,八路军115师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 据地,这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此后,八 路军创建了晋西北、晋冀豫、晋鲁豫等根据地。 新四军建立了皖中、淮南、苏北等根据地。 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军民在黄土岭(太行山) 击毙日军“名将之花”阿部规秀。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偷袭美 军太平洋基地——珍珠港)因蒋介石消极抗日, 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主战场。 共产党主要的抗日方法:发动群众,进行敌后 斗争,主要进行游击战。
牢记历史,让那段真实的历 史代代相传!
【读史感悟】抗日战场时期两个战 场主要区别和相互关系。
区别
抗战路线
正面战场
片面抗战路线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国民党统治区域 阵地防御战为主的 正规战
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 是抗战的主战场;
敌后战场
全面抗战路线 八路军、新四军、 民兵等 敌人的后方 游击战和有利条件 下的运动战
第16课
抗日战争
*日本为什么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中华民族是怎样战胜敌人的? *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国近代反侵 略战争中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知识结构
日本侵华的原因 日本侵华 抗 日 战 争 日本侵华的步骤
日本侵华的罪行
全民族的抗战
抗日战争的胜利
胜利的原因 胜利的意义
日本侵华步骤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侵占台湾
2、事件(各阶层的态度)
(1)中共
A、9.18后发表宣言,驱逐日寇 B、1935年“八一宣言” C、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 ——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东北人民 组织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 (3)国民党 爱国将领
A、1932、十九路军抗战 B、1933、山海关、长城抗战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多伦 D、1936、12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扬眉吐气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国际、国内)
1)就国内而言: ①近代中国反侵略取得第一次完全胜利。 ②洗雪了民族耻辱,捍卫了民族尊严。 ③为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就国际而言: ①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 ②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 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日 本 全 面 侵 华 的 标 志 全 民 族 抗 战 的 开 始
日本侵华步骤
局部
全面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
1931年——1937年的抗日救亡运动(局部抗战)
1、背景:
日本的侵略(9.18事变、华北事变) 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 ——实质是集中力量围剿红军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本性决定的
①十九路军凇沪 抗战 ②长城抗战(安 、宋冯、昌) ③张.杨“西安事 变”
1)1945春中共七大召开;《论联合政府》 2)中、美、英《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投降 3)美国广岛、长崎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4)毛《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反攻 5)8.15日本投降;9.2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6)10月25日,台湾光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