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设计
2018年《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文档资料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尊敬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究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教学教法问题。
现在就常小瑜老师执教的《桃林那间小木屋》来谈谈本节课在教学方面的异构点。
本节课力求打破传统教学课堂第一课时单一,静态,平面的教学结构,本着创新是为教学更具时效性服务的原则,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创新:一、解读教材角度新。
为了使第一课时的教学到位不越位,我们对教材的全面解读,站在驾驭整篇课文教学的高度,合理分配每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整体把握,教学目标定位准,少,精,明。
本着这一原则,本节课的教学结构为1、欲扬先抑引课题;2、穿针引线学词句,3、有的放矢句段篇,4、追古诉今话人文。
二、课程内部结构新此异构点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1.导入设计从内涵创新入手本课从“瓜田李下”的古典故事切入,导入现代的桃林小屋,使古今文明顺畅接壤并得以发扬延续,直奔中心——彼此信任带给人的喜悦。
2、字词教学,在实效性的基础上更重视综合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统一。
双基训练温暖感性,字词教学扎实有效。
改掉以往教学中读一读认一认,组个词,造个句的传统教学方法,,而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理解字词。
看一看桃林,闻一闻桃香,闭眼感受它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使得馋涎欲滴的与沁人心脾两个词语在体会和感悟中植入了孩子的心灵,提升了情感。
淡化了说教的指导,情感目标落实更有时效性。
3、多维调控,拓展学生思维视角的创新只有眼睛在场的创新是无效肤浅的,心灵深层的触动才是具有时效性的创新。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中,也最忌浅入深出,即泛泛的阅读文本,狠狠地挖掘思想。
为避免出现这种有名无实的教学现状,我们巧设探究题点,问题设计精炼自然,多媒体件始终为连线式的问题服务,在字词教学的牵引下,学生由文本外的旁观者的角色,成为留字条的主人,由满心欢喜的摘桃人,又成为停车驻足的回望者。
此处没有太多的讲解,只是细腻的感悟体会,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的视角转换中,在信息量的积累下达到质的飞跃,无处不感受着未曾见过面的桃林主人的友善,真诚,热情。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桃林那间小屋说课设计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语文桃林那间小屋说课设计《桃林那间小屋》说课设计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桃林那间小木屋》。
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桃林那间小木屋》是这个单元的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中呈现给我们的是主动给予的信赖和被信任的欢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课文中的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3、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人问题的认识。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本课教学难点是:进行个性化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感悟。
本课的教学准备:课件本课的教学时间是: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流程如下:首先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带领大家走进美丽的桃林,放松心情,感受快乐,让我们开始愉快的旅程。
新授部分,采用“以读促讲、读中感悟”的方法进行。
初次读文: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再次读文: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次读文:默读课文,找出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情节谈感悟。
进而根据这篇课文“起因——经过——结果”的写作顺序,深入分析作者“好奇——得到信任——信任他人——喜悦”的情感体验。
亲切、真诚、热情中饱含着信任,大于盛桃的篮子、高于装钱的箱子,体现出主人金子般的品格。
本环节设立教学预案:学生谈感悟时,可能会打乱文章的顺序来说感受,无论学生从最后、从中间还是从开头说哪一个情节,教师都要充分驾驭课堂,按照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最后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信任”的涵义,桃林里没有秤,唯一的秤就是——信任。
以上是本课设计的主体部分,教师重点放在个性化理解,也就是第三次读文感悟这个环节。
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信任”的意义,体会桃林主人的人格力量。
并通过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人与人之间有关“信任”和“不信任”的事情来升华情感。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设计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设计1 说教材《桃林那间小木屋》具体编排在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5课。
本文是一篇主体课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主要写了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总是看见一个告示牌,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按告示的指引,他来到了桃林里的小木屋,木桌上放着为摘桃子的人提供的篮子,桃子按篮计费,由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
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中得到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 说目标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节课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2.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 体会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3 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
3 说教法3.1 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分组探究,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3.2 读中感悟法: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说流程4.1 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我首先课件出示文中的黄色广告牌:桃子——自摘——3千米。
然后质疑预设,引发悬念,进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诱发强烈的阅读期待,也能拉近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距离,衔接自然,顺理成章。
4.2 初读课文,感知信任。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多样化读文,每读一次学生均完成相对应的任务,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画出生词;同座互相认读;注意纠正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让学生在读中凭借过去的经验自主地识字学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这些能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到信任的信息。
4.3 精读课文,领悟信任。
4.3.1 首先采用倒叙式讲解,直接切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由果寻因。
《桃林那间小木屋 》教学设计(新)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出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有过很多次购物的经历。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购物有关的课文。
不过,作者的这次购物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板书)板书课题:桃林那间小木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这“桃林的小木屋里”发生什么事?(想)那我们就走进课文中去看一看,请自由朗读课文。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反复的多读几遍。
同时思考:在那片桃林中和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朗读后回答)(主要写了我看到一个告示板,觉得很有趣,就去看个究竟,之后来到桃园摘桃子,很欢愉,最后离开桃园,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指名再读课文,这件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也就是起因,经过,结果写的,我们就按照这个顺序来学习这篇课文。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师:谁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也就是起因部分,其他同学想想主要写了什么?生:主要写我去婆婆家的路上看到了一个告示板,上面写着桃子——自摘——三千米觉得很有趣,决定去看个究竟。
(课件出示:桃子——自摘——三千米)师:你看见这个告示板有什么想法?生1:我有点好奇,3千米的地方真的有自摘的桃子吗?生2:我觉得有趣,真的是自己摘吗?生3:我觉得桃林主人很细心,告示板做的很醒目。
师:我也觉得桃林主人的做法很有趣,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同走近那个小木屋去看个究竟吧!2、我们来默读2-8自然段,找一找桃林主人有哪些做法你认为很有趣,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案

《桃林那间小木屋》教案《桃林那间小木屋》教案1教学目标:1整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进行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从小时候到现在,一定有过很多次购物的经历。
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与购物有关的课文。
不过,作者的这次购物不是在商场,也不是在超市,而是在桃林那间小木屋里(板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
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遇到难读的`句子就反复的多读几遍,并在文中找出大屏幕中的字词,结合课文说说这些词的意思。
2.检查字音字义。
三、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在那片桃林中和小木屋里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朗读后回答2.分析1-6小节。
师:在那片桃林和小木屋里,作者自己摘桃子、自己付款,感受到了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在文中画出能体现信任的句子或词。
学生回答,共同感悟和体会。
每次去外婆家的路上,我总看见一块立在公路边用大红漆写在黄色板上的告示。
总之,每当转个弯,眼看就要失去方向时,红箭头就又出现了。
朋友,欢迎您。
每篮桃子5元,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狗在我身边跳跃欢吠,然后撒腿向前跑去。
显然,它们是在为我引路呢。
师:出示大屏幕,品析句子。
(1)“朋友,欢迎你。
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2)每篮桃子5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比一比,那个句子好。
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导朗读。
师:在小狗的引领下“我”钻进桃林。
出示第五小节。
谁能说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段中你最喜欢那个句子,为什么?3.指导朗读第五小节4.分析7--8小节课文7-8小节,写的不是作者摘桃子,而是简单的对话。
17.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发现桃林中有一间小木屋,放着为摘桃子的人提供的篮子,桃子按篮计费,由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
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中得到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本文先叙事,后议论,通过起因经过部分的叙事,以使文章最后部分的抒情与议论显得水到渠成。
使学生感到不过是通过作者的笔写出自己想说的话。
而且文章悬念叠生,符合儿童不喜欢说教、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
本课按计划需要两课时完成,我设计的是第二课时。
这课时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的培养3、引导学生给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给予的信任。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通过文章细节描写体会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出自己的想法,并结合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二、说教法和学法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读读写写、议论纷纷、书声朗朗、高潮迭起。
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和学生是这样互动合作的:1、顺序教学本文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记叙得十分清晰,可以称为是一篇记叙文的典型范例,按照顺序进行教学,自然而然就把记叙文的典型写法渗透给学生。
2、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教是为了不教”。
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引导学生会学。
为了扭转“讲”和“问”的状况,本节课中我采用“读”和“思”的方法。
我放手让学生去充分感知语言材料,自己读课文,品读感悟,渗透“读(课文)、思(问题)、划(重点词句)、悟(感受)的学法。
教师适时点拨。
3、自主交流、小组讨论、相互补充的学习方式为了贯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自学能力。
4、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他“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真正达到口诵心惟,使知、能和谐发展。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1)教学目标:1、体会课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人信任的喜悦。
2、正确、流利、有事情地朗读课文。
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谈自己的看法,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4、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文章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教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信任”这个问题的认识。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生字卡片。
教学设计:一、读书指导。
(一)从“信任”的主题导入本课教学。
板书课题后师生共同解题,可提出针对文题的疑问。
(二)被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课文,读准字音。
读通读顺。
2、再读课文。
圈画文后生字。
结合文中语句多读几遍。
3、默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开头到“跟蹦蹦跳跳的小狗朝果园走去”这两部分。
分小组自学并汇报。
(1)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或从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中),你感受到他对顾客的信任?(2)如果你就是作者本人,来到这样一片桃林,看见了桃林中小木屋、竹篮和纸条,摘了桃子,看到了桃林美景,你心里会有什么感受,你想对桃林主人说些什么?2、练习朗读,重点朗读文章最后一段的抒情与议论。
(四)个性化阅读理解。
1、用自己的话讲讲“桃林那间小木屋”的故事。
2、讨论。
谈谈自己对桃林主人做法的看法。
3、谈谈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自己有什么想法,怎么看待“信任”这个问题。
二、积累内化。
1、“自选词语”由学生独立完成。
2、独立完成文后“选字填空”。
补充几组练习,3、参照文中的语句独立造句。
(1)究竟(2)醒目(3)显然(4)注视(5)朴实(6)纯洁(7)似乎4、积累词语。
沁人心脾馋涎欲滴沉甸甸5、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识字写字。
在反复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单元以“信任他人”为主题,编排了主体课文《桃林那间小木屋》《诚恳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欢乐读书屋”的《小鸟和守林老人》《珍宝鸟》,以生动、真实的故事告知学生:人与人之间乃至人与动物之间的信任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比金钱更宝贵。
引导学生学会赐予别人信任,同时珍惜他人赐予的信任。
“能说会写”板块围绕单元主题,编排了口语交际“选话题,谈看法”和习作“信任的喜悦”,《桃林那间小木屋》是六年制小学教科版试验教材三年级第八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这篇记叙文,主要写的是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总是经过马路边的一个告示,这告示激发了他的新奇心。
根据告示的指引,他找到了一片桃林。
桃林中有一间小木屋,却并不是供看管桃林的人住的,而是放着为摘桃子的人供应的篮子,桃子按篮计费,有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
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得到的信任何被信任的喜悦。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化领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学会信任他人,知道怎样的到他人的信任,能够从细微环节出领悟文章主题,培育语感,驾驭记叙文的层次结构,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及本单元的主题作文的开展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每篇课文之前,我都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能够自己扫清字词障碍,能够把课文主读通顺,但由于没人督促,学生诵读遍数不多,只能明白也许意思,不愿深化一步进行探讨。
为了促使阅读实力深化发展,课堂上,我启发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引导学生精读有关句段,体会人与人之间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本课的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沁人心脾”、“馋涎欲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章中每一个细微环节描写中体会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4、培育学生仔细读书、边读边思、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林那间小木屋》说课设计
《桃林那间小木屋》具体编排在教科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15 课。
本文是
一篇主体课文,按起因、经过和结果的顺序,主要写了作者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总是看见一个
告示牌,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按告示的指引,他来到了桃林里的小木屋,木桌上放着为摘桃
子的人提供的篮子,桃子按篮计费,由顾客自己采摘,自己付款。
作者感慨在这间小木屋中
得到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
2 说目标
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节课的特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2.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2体会文中每个细节所表现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2.3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结合实际谈对信任的认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通过细节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
学难点:进行个性化阅读理解,感悟信任的喜悦。
3 说教法
3.1情境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情境教学,分组探究,师生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
深入理解和情感体验。
3.2读中感悟法:在读中感悟,使学生在读中悟情、悟理,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 说流程
4.1质疑激趣,揭示课题。
新课伊始,我首先课件出示文中的黄色广告牌:桃子———自摘———3 千米。
然后质疑预设,引发悬念,进而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样的导入,能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诱发强烈的阅读期待,也能拉近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的距离,衔接自然,顺理成章。
4.2初读课文,感知信任。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多层次多样化读文,每读一次学生均完成相对
应的任务,如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画出生词;同座互相认读;注意纠正读音;标出自然段序号等,让学生在读中凭借过去的经验自主地识字学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
这些能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捕捉到信任的信息。
4.3精读课文,领悟信任。
4.3.1首先采用倒叙式讲解,直接切入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由果寻因。
课件出示文中插图,依据再现的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继而从词到句到段逐一理解,各个击破,如由“喜悦”体会作者在人文感召下引发的心情;由“不禁”表明作者忍不住要回头,暗示了作者心头的留恋和难以平静;由“再一次”、“久久地注视”两个词语,把我们也似乎引
入那静谧温馨的小木屋和那片人间仙境般的桃林,回味这一路上我所感受到的信任与被信任
的喜悦。
分析课文之后指导学生带着浓浓的不舍、深深的留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样先果后因的设计,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桃林里所经历的心灵的洗礼,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更好地体会信任与被信任的美好情感,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4.3.2学习2--6 自然段。
这一部分让学生多次自由读课文,动笔画一画,哪些事物的描写让
作者感受到了信任,有什么感受在字里行间写一写,按照学习提示完成学习任务,进行同桌
或小组内交流。
明确桃林主人的哪些做法让顾客感到了信任。
教学过程中出示以下问题:淤是什么把作者带到了桃林里的那间小屋?走近小木屋,作者看
到了两条狗和一只猫时,如果你是他心里会怎么想?于从桃林主人留在木桌上的纸条内容你
能感受到什么?如果你是买桃子的人,看到纸条心情会怎样?如果把“朋友,欢迎您。
”和“祝
您愉快!”去掉可以吗?为什么?盂作者描写桃子香味的时候用了哪两个词语?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能用这两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之后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反馈学习成果。
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引导学
生通过细节描写,感受那份至真至纯的美。
大屏幕出示句子:A、“朋友,欢迎你。
每篮桃子5 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B、每篮桃子5 元钱,请自己摘,然后把钱放在箱子里。
C、“朋友,欢迎你。
每
篮桃子5 元钱,请自己摘,一定把钱放在箱子里。
祝您愉快!”引导学生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4.3.3学习7、8 自然段。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本教
学环节,请同桌之间合作读7、8 自然段,想一想:这两段删去行不行?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的?让学生带着有意义的问题自主进入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体验,形成自
己独特的认识。
4.3.4回归1 自然段。
这一段的内容浅显易懂,放手让学生自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体会开头的作用,学习设置悬念法的开头方式。
4.4总结全文,畅谈信任。
4.4.1结合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全文。
4.4.2结合个人生活实际,谈谈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事?引导学生
说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大人与孩子之间、亲戚朋友之间怎么做才能互相信任?
4.5品读全文,升华信任。
这里让学生带着自己所体会到的信任与被信任的喜悦,以作者的
身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感受作者在桃林里那一段难忘的心灵之旅。
4.6课外延伸,传递信任。
课后请同学们把自己生活中遇到过的人与人之间信任或不信任的
事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下来,注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完后发表到班级的手
抄报或者是自己的微博上来传递信任,弘扬信任的美德。
拓展话题再次紧扣单元主题,教育学生铭记信任是做人之本,把信任传递给每一个人,实现
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同时学以致用,布置仿写练笔,体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